中西医治疗慢性腹泻的10分析
“暴躁晃晃”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中西医治疗慢性腹泻的10分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中西医治疗慢性腹泻的10分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中西医治疗慢性腹泻的10分析
中西医治疗慢性腹泻的108例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医综合治疗的方法对慢性腹泻的临床治疗效果,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自6月至6月本科室共收入108例门诊慢性腹泻患者,将全部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用的西医治疗方法,治疗组在西医用药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治疗。30天为一疗程,完成疗程治疗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54例患者中33例患者有明显效果,显效率为61.6%;16例患者得到治愈,有效率为29.6%;其中5例患者腹泻症状未减轻,无效率为9.25%。对照组54例患者中26例患者有明显效果,显效率为48.2%;13例患者得到治愈,有效率为24.0%;其中15例患者腹泻症状未减轻,无效率为27.7%。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腹泻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治疗组,且两组数据统计具有统计意义,可以用于临床指导。结论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慢性腹泻其疗效好,效果佳,可作为临床用药治疗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慢性腹泻;疗效
现阶段由于人们的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的体质大多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的状态,不健康的饮食结构以及不良的饮食习惯,使慢性腹泻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加,且复发率高。腹泻指排便次数明显多于日常生活中的排便次数,且便质稀薄,或带有黏液物、脓血,临床上将腹泻病程持续3个月以上,或在2到4周内反复发作的称为慢性腹泻。慢性腹泻因其病程长,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慢性腹泻是由肠功能紊乱引起的,多表现为慢性腹痛、腹部胀气,腹痛及胀气可伴随排便排气后消失,稀便与硬便交替出现的症状。西医在治疗慢性腹泻上病情易反复发作,又因慢性腹泻治疗疗程长,长时间的使用抗生素治疗,易导致肠道的正常菌群失衡,诱发细菌产生耐药性。故在治疗慢性腹泻上,笔者运用中西医综合治疗的方法,经临床观察效果良好,现将方法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自206月至206月科室共收入108例门诊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大便稀薄,每日排便次数多于正常次数,患者多伴有消瘦、乏力、面色萎黄、神疲倦怠,且经辅助检查确诊为慢性腹泻。其男60例,女48例;年龄32岁至76岁,平均年龄为43.2岁;病程从6个月到7年不等,平均病程时间为4.44年;其中34例在外院治疗慢性腹泻无效后来我院就诊,74例首次来院就诊。将108例患者按照年龄、性别、腹泻程度、病程时间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且两组患者在各方面有可比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的治疗方法采用西药治疗:蒙脱石散及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有肠道急性感染时予以抗感染治疗。
2.2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健脾止泻汤:炒党参、黄芪各30g,炒白术、陈皮各15g,广木香、砂仁、甘草各5g,茯苓20g,炒神曲、炒麦芽、扁豆、山药、大枣、莲肉、升麻、元胡、当归各10g。随症加减:若泻下清稀、完谷不化、脉沉迟细弱者,酌加肉桂、附子;滑泻不止者,酌加罂x壳、诃子;小便短少者,酌加干姜、桂枝、猪苓、泽泻;饮食生冷后腹泻加重,腹痛肠鸣,大便中有粘液者,酌加黄连。每日1剂,水煎分服,两周为1疗程。脐贴疗法:苍术、白术各20g,丁香、荜茇各6g,石榴皮、山药各15g,共研细末。用时取药粉3g,以生姜汁调之,覆盖于脐部并固定,每日换药1次,两周为1疗程。
3、结果
3.1 评定标准
有效指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排便次数正常在3个月以上。正常普食无腹泻现象;显效指大便次数基本正常,大便成形,但进食生冷等刺激性食物时,大便性质改变;无效指腹泻症状无改变。
4、讨论
本次研究发现,对两组慢性腹泻患者分别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从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2%;西药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68.2%;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腹泻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治疗组,且两组数据统计具有统计意义(P<0.05)。从中医学的角度,慢性腹泻在中医辨证中的病因是脾胃虚寒,因饮食不节,湿邪内侵,情志失调等导致肠胃气机紊乱,运化失常,与浊邪交杂而下,病程迁延日久,进一步导致脾胃之阳气亏虚,脾胃虚寒。据此,笔者采用健脾化湿兼以疏肝、温肾等法,其中党参、黄芪、升麻、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砂仁、陈皮、扁豆、山药、莲肉,薏苡仁、广木香、延胡索理气健脾化湿,当归活血益气。同时配合脐贴疗法,脐为十二经之发源地,脐能通达全身,能对整个机体有激发和调整功能,从而治疗全身疾病。脐贴正是通过神阙穴将药物之有效成分通过经络快速抵达病灶,加速体内循环代谢,使其快速恢复正常运化。通过中药内服外用,可使患者脾气健、湿气祛、清气升、浊气降,从而达到健脾止泻的目的。从西医的角度,慢性腹泻主要的病因为肠道感染、肠道菌群失调,临床治疗多以抗生素应用为主,以寻找病因、对症治疗、解痉镇痛的治疗为主。饮食上给与流质饮食,忌食生冷的等刺激性的食物。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治疗慢性腹泻,中医治本、西医治标,通过中西医的结合在治疗慢性腹泻上达到标本兼治的疗效,对临床治疗慢性腹泻具有较大的意义,是临床上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 潘光强,陈颖异.中医药治疗慢性腹泻研究概况[J].浙江中医杂志,,(04).
[2] 张育书.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腹泻 63 例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04).
[3] 乔艾春,闵筱兰,邓玲华.中医中药外治慢性腹泻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33).
[4] 马有度.医学新解[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55-57.
[5] 张恩勤.经方研究[M].济南:黄河出版社, : 337.
篇2:婴儿慢性腹泻怎么治疗
腹泻是一个很常见的疾病的了e。而且我们老百姓很喜欢把这个疾病去叫做拉肚子。拉肚子绝对不是偶然的,大部分是因为吃了不该吃的东西而引起的了。当然了,如果吃了不干不净的东西的时候,也是比较容易有拉肚子的症状的了。一旦是慢性就比较麻烦的了。到底婴儿慢性腹泻怎么治疗?
一旦发生腹泻,要积极治疗:
①适当进食、不少人认为腹泻,饿几顿就好了,这是不正确的观点。腹泻时排出量增加,丢失大量的水分与电解质,此时如果再禁食,会导致其营养不足,使其体内代谢紊乱,腹泻加重或使病情迁延不愈。腹泻仍有消化能力,可以食用易消化的食物,以保证其身体对营养的需要,补充疾病的消耗,促进疾病的康复。
② 预防脱水:腹泻的严重后果是可导致水分和电解质的大量丢失,发生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所以对腹泻患者要多补充水和电解质,
③纠正脱水:腹泻严重,出现口渴、尿少、眼窝凹陷等脱水症状,应该立即到医院就诊,对轻、中度脱水的患者可以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补液盐纠正脱水。对严重脱水的应该静脉补液纠正脱水。
④合理用药:不滥用止泻药。有些人腹泻不止,要求医生把腹泻止住或自己到药店买止泻药服用,结果不但腹泻无好转,还可能加重其病情。其实腹泻是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反应,有利于毒素和不消化的食物排出体外。因此,治疗腹泻时不应急于止泻;不滥用抗生素。对非感染性因素如饮食不当、气候变化或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不要应用抗生素。
温馨提醒:一旦有婴儿的慢性腹泻的症状出现的时候,那么其实需要进一步去积极的治疗的了。而且这个时候不要随随便便去使用抗生素的了。一旦盲目应用抗生素的话,那么往往是会加剧腹泻的了。甚至会导致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的症状。。
篇3:慢性腹泻治疗最佳方法
中药治疗:
1、寒湿泄泻
证候: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苔白腻,脉濡缓。若兼外感风寒,则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疼,苔薄白,脉浮。
治法:芳香化湿,解表散寒。
主方:平胃散
2、湿热泄泻
证候:泄泻腹痛,泄下急迫,或泄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主方:葛根芩连汤加减
加减:偏湿重者加苡仁、厚朴;挟食滞者加麦芽、山楂、神曲;如有风热表证,上方加银花 、连翘、薄荷;如在夏暑间,暑湿入侵,表里同病,加新加香濡饮合六一散以解暑清热,利湿止泻。
3、食滞胃肠
证候: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伴有不消化之物,脘腹痞满,嗳腐吞酸, 纳呆。苔垢浊厚腻,脉滑。
4、肝脾不和
证候:平时多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发生腹痛泄泻。舌淡红,脉弦。
5、 脾虚泄泻
证候: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明显增加,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健脾益气。
主方:参苓白术散加减
6、肾虚泄泻
证候: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完谷不化,泄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温补脾肾,固涩止泻。
主方: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
加减:如年老体衰,久泻不止,中气下陷,加黄芪15g,诃子肉9g,赤石脂15g益气升阳及止涩之品,桃花以固涩止泻。
7、水饮留肠
证候:形体消瘦,肠鸣漉漉有声,便泻清水,或大便呈泡沫样,泛吐清水,腹胀尿少,脉象 濡滑,舌质淡,苔白滑。
治法:健脾利湿,前后分消。
主方:苓桂术甘汤合己椒苈黄丸加减
加减:若兼有腹中攻痛者,加桂枝汤同用,以合营止痛。
8、 瘀阻肠络
证候:泄泻日久,泻后有不尽感,腹部刺痛,痛有定处,按之痛甚,面色晦滞,舌边有瘀斑或舌质暗红,口干不欲多饮,脉弦小涩。
治法:化瘀通络,合营止痛。
主方:少腹逐瘀汤加减
加减:若气血瘀滞,化为脓血,大便夹有赤白粘冻,加白头翁同用,以清热凉血。
篇4:慢性腹泻治疗最佳方法
1.病因治疗:针对不同类型腹泻采取相应治疗。
2.对症治疗:尽量避免选择成瘾性药物;且应在明确病因后应用。止泻药:活性炭、氢氧化铝凝胶、可待因等。
3.解痉止痛药:阿托品、山莨菪碱。
篇5:中西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分析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消化系统症候群的疾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有增加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水平与生活质量。本文笔者对收治的功能性消化功能障碍患者采取了中西医治疗,取得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者均为我中心1月~1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00例,入选患者经评估均符合罗马III标准,均排除消化道溃疡、肝胆及胃肠病变、胃炎的可能性。男46例,女54例;年龄20~62岁,平均(38.5土11.8)岁;病程4个月~,平均(6.3±3.1)年。将全部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
本组全部患者均采取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每次lOmg,1次/d,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每次5mg,3次/d,口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商品名:黛力新,每片含氟哌噻吨0.5mg和美利曲辛lOmg),每次lOmg,1次/d,口服,疗程均为4周。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补气运脾汤进行治疗,组成:黄芪15g,砂仁、炙甘草、制香附、川芎、苍术、人参、陈皮各6g,神曲、栀子、白术、茯苓各lOg。用法:水煎浓缩至300ml,每日1剂,2次/d,早晚各服一次。疗程均为4周。
1.3疗效评定
参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中主要症状总体疗效评定标准:按改善百分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xl00%,计算症状总体改善百分率。治愈:症状出现全部消失的情况;显效:患者的症状出现大部分好转的情况,症状改善大于或者等于80%;有效:患者出现症状部分好转的情况,症状改善的情况大于或者等于50%,小于80%;无效:症状出现无明显改善的情况,症状改善率小于50%,甚至出现加重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版本为SPSS21.0,采用(n,%)表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x±s)表示术后住院时间,并分别采用X2和t进行组间差异检验,P<0.05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 (47/50),对照组为68%(28/50),临床疗效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不良反应对照组
口干患者3例,头晕患者2例,腹泻患者2例。观察组:口干患者1例,头晕患者1例,腹泻患者1例。经过对症治疗后,不良反应症状消失。另外,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检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无异常。
3、讨论
FD是一组常见的症候群,指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的上腹区不适。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中医学“胃脘痛”、“痞满”、“嘈杂”等范畴。肝郁脾虚是基本病机,气机不畅为其病机特点,肝郁为其重要诱因及加重因素。本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中药治疗,方中人参、黄芪、白术、炙甘草具有健脾益气的效果,制香附、川芎具有疏肝行气活血的作用,另外神曲、栀子具有消食导滞清火的功效,陈皮、茯苓、砂仁、苍术具有和胃化湿消痞的功效。
本组结果显示,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 (47/50),对照组为68%(28/50),临床疗效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口干患者3例,头晕患者2例,腹泻患者2例。观察组:口干患者1例,头晕患者1例,腹泻患者1例。经过对症治疗后,不良反应症状消失。另外,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检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无异常。综上所述,中西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篇6: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分析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分析
现在是学生党的下学期,大四生都在准备实习以及毕业论文的撰写,下面YJBYS为大家带来临床医学毕业论文一篇,仅供阅读!更多资讯尽在应届毕业生网!
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内分泌拮抗剂(ACEI、β-受体阻滞剂)对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收治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40例,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内分泌拮抗剂,观察心功能改善情况。3年内病死率及再住院率。结果 明显改善24例(60%),好转8例(20%),总有效率80.0%;3年内因心衰恶化再住院6例(15%),3年内死亡4例(10.0%),未愈2例(5.0%),恶化2例(5.0%)。结论 神经内分泌拮抗剂可改善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预后,改善心功能,减少再住院率及死亡率。
关键词:神经内分泌;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体会;拮抗剂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原因所致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对40例患者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内分泌拮抗剂治疗,取得满意疗效[1],临床预后明显改善,现总结治疗体会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3月~202月收治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40~78岁,平均62.5岁;病程1~,平均8.5年。缺血性心肌病32例(80.0%),扩张性心肌病4例(10.0%),高血压性心脏病4例(10.0%)。其中合并糖尿病16例(40.0%),高血压病20例(50%),合并心律失常18例(45%),其中心房纤颤10例(25%),室性心律失常6例(15%),Ⅱ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5.0%)。上述病例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心功能不全表现,按NYHA分级,Ⅱ级20例,Ⅲ级10例,Ⅳ级10例。全部病例均为全心衰,均有不同程度双下肢浮肿。
1.2方法
1.2.1一般治疗 ①病因治疗:积极给予病因治疗,包括控制高血压:收缩压≤150mmHg。纠正高血糖:全部2型糖尿病患者晨空腹血糖≤8mmol/L。纠正心律失常:房颤及室性心律失常者予胺碘酮治疗,视临床情况按发布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给予口服治疗。纠正电解质紊乱,控制感染,限盐、戒烟、戒酒,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刺激。避免应用加重心衰症状的药物,如大多数CCB、非甾体抗炎、皮质激素等。②利尿剂的应用: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双下肢浮肿,均选用口服或静注呋塞米,同时补钾,防止离子紊乱。体重每天减轻0.5~1kg,持续用药至“干体重”,以后按最小有效量长期维持,并自测体重,3d内体重增加2kg以上时增加呋塞米用量,以避免液体潴留。本组病例5例出现利尿剂抵抗,改为静脉应用呋塞米,并加用小剂量多巴胺100~200μg/min静滴,均取得控制液体潴留效果。③地高辛的应用:除房室传导阻滞外,均给予地高辛治疗,0.25mg/次,1次/d,长期服用。④急性心衰发作的患者:均住院治疗,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纠正急性心衰症状后在给予上述治疗。
1.2.2神经内分泌拮抗剂治疗 此为治疗重点。①ACEI:全部病例均给ACEI治疗。我院贝那普利。方法:与利尿剂同时应用,10/次,1次/d,每1w剂量加倍至患者能耐受最大剂量,目标剂量40mg/d。用药过程中监测血肌酐,肌酐增高>30%~50%时ACEI减量。本组病例中5例因血肌酐增高>50%未达目标剂量。②β-受体阻滞剂:除3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外均β-受体阻滞剂治疗,选取酒石酸美托洛尔,尽量在“干体重”基础上应用。方法:在利尿剂及ACEI基础上应用,酒石酸美托洛尔6.25mg/次,2次/d,每2~4w剂量加倍,靶剂量150mg/d。用药期间监测血压、液体潴留及心衰恶化、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以便于调整剂量。
1.3观察指标 全部病例心功能改善情况、病情稳定后3年内死亡率、3年内再住院率。
1.4疗效判断标准 ①明显改善:心功能分级上调>Ⅰ级,症状基本消失;②好转:心功能分级上调>Ⅰ级,症状明显改善;③未愈:心功能无改变或症状无改善;④恶化:心功能下调Ⅰ级或症状恶化;死亡。
二、结果
症状明显改善28例(70%),好转8例(20%),总有效率90%;未愈2例,5.0%,恶化2例(5.0%);其中病情稳定后3年因心衰恶化再住院8例(20%),3年内死亡4例(10.0%);死亡原因:泵衰竭2例(5%),猝死1例(2.5%)。
三、讨论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原因所致心肌损伤后延续的结果。在初始的心肌损伤后,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兴奋性增高,多种内源性的.神经因子和细胞因子激活;其长期慢性激活促进心肌重构,加心肌损伤和心功能恶化[2,3],以进一步激活神经内分泌和细胞因子等,形成恶性循环。关于神经内分泌拮抗剂,文献报道:ACEI除扩血管外,还能拮抗RAAS激活的心脏毒性作用,从而延缓心室重塑和心衰进展,降低心衰患者的死亡率27%。β-受体阻滞剂能拮抗和阻断心衰时的交感神经系统异常激活的心脏毒性作用。大规模临床试验显示β-受体阻滞剂能使心衰患者的死亡率降低31%~65%,故也是治疗心衰至必选。本文40例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应用神经内分泌拮抗剂治疗,结果有效28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90.0%,取得可喜的效果。
体会如下:①注意病因治疗:对高血压及糖尿病者,应积极调控血压及血糖,积极纠正感染、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戒烟、戒酒。②利尿剂须尽早应用:首选襻利尿剂,缓解症状最为迅速,液体潴留缓解后,嘱患者加重自备体重计,每天测量体重并记录,以便及时发现液体潴留并调整剂量。③ACEI示治疗的基石,应从小剂量开始应用,剂量加倍至靶剂量。治疗期间监测血压、血肌酐、血钾。肌酐增高>30%应减量。血钾>5.5mmol/L应停用,本组中5例血肌酐升高未达靶剂量,但可用至最大耐受量[4]。④β-受体阻滞剂应用体会:应与ACEI合用,二者有协同作用,尽量在无液体潴留时用,用药期间有液体潴留时加大利尿剂剂量,用药期间监测血压,液体潴留、心功能变化及房室传导阻滞。早期应用可防止猝死。⑤督导用药依从性:应告知患者神经内分泌拮抗剂起效需用药2~3个月以上,因此,如能耐受应坚持服药,即使未达靶剂量亦能改善预后。本组病情稳定后8例因心衰恶化再住院治疗,均为中途停药所致。
参考文献:
[1]李克梅.β刺激纤维细胞治疗对心脏衰竭患者疗效分析[J].科技通报,,10.
篇7:慢性咽炎的治疗方法和病因分析
1、病人如果有咽干、咽痛等症状,可选用一些含片,主要功效为清音利咽、消肿止痛,对于急慢性咽喉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饮食规律。烟酒既可刺激咽喉又可使机体功能受损,应坚决戒除。少食煎炒和有刺激性的食物。
3、改善工作环境,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保证空气流通,避免粉尘及有害气体的刺激。保持居室内空气湿润清洁,室内不吸烟,不把有刺激气味的物品放在室内。用暖气取暖时应注意室内不要太干燥,可使用加湿器,或者在睡前放在暖气上块湿毛巾,以保持空气湿润。
4、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5、避免用嗓过度或大声喊叫,注意休息,减少操劳,适当锻炼身体。有全身性疾病者应积极治疗,若鼻咽部、口腔有疾病存在更要及时治疗。
6、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特别是一些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如猕猴桃、无花果和西瓜,能起到清热、利咽、消渴和补充维生素的作用。不要吃易上火的热带水果,如荔枝,龙眼,芒果,榴莲,吃上火的水果会加重病情。
7、将罗汉果切碎,用沸水冲泡10分钟后,不拘时饮服。每日1~2次,每次1个。罗汉果的功能有清肺化痰,止渴润喉,主治慢性咽喉炎,肺阴不足、痰热互结而出现的咽喉干燥不适,喉痛失音,或咳嗽口干等。
8、口服对咽部有消炎作用的中成药。适宜咽喉炎的口服液有铁笛丸、藏青果冲剂、复方青果冲剂、利咽解毒冲剂、双黄连口服液和金莲花冲剂,患者可任选其中一种服用。
9、含片。口含片有溶菌酶、甲硝唑及氯己定(洗必泰)和度米芬。患者可任选其一,一日含化4~6片。
10、含漱剂。用甲硝唑和氯己定(洗必泰)含漱其液体,一日4~6次,可以有效缓解疼痛。
11、吃西瓜时,瓜皮别丢弃。取瓜皮250克,加入两大碗水,熬至一大碗,加入少许冰糖,冷而饮之。可治咽喉炎。
篇8:慢性咽炎的治疗方法和病因分析
1.急性咽喉炎反复发作转化为慢性
2.上呼吸道慢性炎症刺激
如:慢性鼻窦炎,鼻咽部的炎症等。因为炎性分泌物经后鼻孔流到咽后壁刺激黏膜,也可以使患者长期张口呼吸,引起黏膜过度的干燥,导致慢性咽喉炎。另外,慢性扁桃体炎等也可以引起慢性咽喉炎。
3.长期的烟酒过度、粉尘
有害气体的刺激也会引起慢性咽喉炎。
4.职业因素
如教师,歌唱家等及个人的体质的因素也可以成为本病的诱因。
5.全身情况因素
如贫血、消化不良、反流性食管炎、心血管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炎症、肝肾疾病、内分泌紊乱、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维生素缺乏、免疫功能紊乱等等都会引起该病。
得了慢性咽炎的注意事项
(1)及时找出致病原因,积极对症治疗。
(2)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
(3)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不抽烟,不喝酒。
(4)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常服促进黏膜营养和功能的维生素,如维生素A、B、E等。
(5)局部用油性滴鼻剂,如薄荷油滴鼻剂、新油滴鼻剂等,以保持局部黏膜湿润。
(6)口服清热解毒类中成药等。
(7)应用促纤毛运动药物如强力稀化黏素等,以促进鼻咽部分泌物及时排出。
篇9:运用和法治疗慢性胃病的研究分析论文
运用和法治疗慢性胃病的研究分析论文
慢性胃病运用和法治疗的探讨,不论从理论上和临床实践中均有很重要的意义。慢性胃病包括各种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属中医学“胃腕痛”、“痞满”范畴。经长期临床观察,通过和解和调和的作用,使表里、寒热、虚实夹杂证候和脏腑阴阳气血偏盛偏衰的状况得以改善,使胃痛得以康复,用之恰当,效果显著。作者在临床上应用和法结合实践经验加减用药治疗胃病,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叙及体会如下。
1慢性胃病的治疗当以“和”为先
胃痛为中医内科常见的`疾病,在人群中发病率甚高,中医药治疗近期疗效虽然显著,小少病情反复、辗转就诊者,有的多呈“坏病”之象,究其根源,误药、误食、劳复者居多。《内经》云:“必优其所主,而先其所因”。深入探讨致病因素,防范于未然,也是防治胃病的措施。祖国医学经典医藉及历代医家论述颇多。如“木郁之发,民病胃腕当心而痛”(《内经》);“形体劳役则脾病……脾既病,则胃小独行津液,故亦从病焉”(《脾胃论》);“饮食小节,而生于胃肠”(《难经》)。
临床上重视脾胃的调理,是治疗胃病的一种重要手段。治疗上小外补其小足,以助升降;纠其发作,以益气举陷;调和肝脾(胃),以复气机顺行。调其偏盛,扶其小足,贵在调和。小论虚、实、补、泻均应以护脾顾胃为首要。根据脾胃的生理特点,与其他脏腑的关系用药应注意升降调和,补勿太腻,攻勿太过,寒勿过凉,热勿过燥,紧紧抓住治疗慢性胃病宜健脾调和这个法则。
2和法的具体运用
和解剂是和法的具体体现,其组成特点是攻补兼施、寒热并用以达到和解表里、调和脏腑、平衡阴阳之目的,在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就其慢性胃病而言,即指现代医学的各种胃炎消化h}溃疡、慢性结肠炎、胃肠功能紊乱、吸收小良综合征、胃神经官能症等。临床上运用和法治疗,常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2. 1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扶正祛邪的要方。《伤寒论》98条云“……胸胁苦满,默默小欲饮食,心烦喜呕,……小柴胡汤主之”。作者应用本方加黄连、积壳、炒白芍、佛手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辨证属肝胃小和、肝胃郁热证型,效果较好,经30例3个月的临床观察,总有效率为93.6%。而慢性浅表性胃炎虽然症状表现有轻有重,但多有胃腕小适,食少伴嘈杂、恶心、口苦等症,与小柴胡汤所治之证相似。“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小必悉俱。”可能是该方对肝胆脾胃气机具有综合调理的结果。症见寒轻热重,口苦胸闷,叶酸苦水,甚则干呕呢逆,胸胁腕腹胀痛者,属少阳热盛,痰湿中阻,治宜清胆和胃,除湿化痰,方选稿苓清胆汤加减。若胃腕腕胀痛加佛手、郁金、香附以行气比痛、若胸闷苔厚腻加苏梗、蕾梗、白寇、以芳化湿浊。
2. 2调和肝脾①疏肝理气:适用于肝气郁结,如因情志小畅,出现胸胁腕腹胀满疼痛,或暖气、呢逆、饮食小思、苔白、脉弦等症,此乃肝郁气滞。治疗当拟四逆散加味。若胸胁胃腕痛甚,不能屈伸转侧,乃肝经脉络因郁而滞,加佛手、制玄胡、青皮、香附以行气活血比痛。若口苦、心烦易怒为肝郁化热,宜加桅子、黄连、龙胆草以清肝解郁;若泛酸、呕恶者合左金丸加苏叶;若腹胀、食少者加焦三仙。四逆散为调和肝脾的基本方,主治阳郁气滞、肝胃小和之证,临床上表现腕腹胀痛,泄泻脉弦等以拘挛性为特征。②理脾调肝解郁:适用于肝郁脾虚气郁滞之证,拟逍遥散加减。使用该方其辨证要点为胸腕胁肋胀痛,食欲小振,头昏,脉弦而虚。若胃腕刺痛为脉弦涩者加丹参、香附、玄胡、降香、理气活血;若午后发热、脉弦数者加桅子、丹皮、黄连以清肝解郁;若呕血、黑便,形体消瘦,面赤为肝热动血,原方去生姜、薄荷、加三七粉、无花果、炒茜草、白岌以凉血比血。逍遥散配伍得当即补肝体,又助肝阳,气血兼顾,肝脾并治,立法全面,故为调和肝脾之名方。
2. 3调和胃肠适用于邪犯胃肠、寒热夹杂升降失常而致心下痞满,恶心欲叶、腕腹胀痛肠鸣下利等症,半夏泻心汤为其代表方。临床上半夏泻心汤一般以胃腕痞塞小通,但满而小痛,按之濡为特点,除《伤寒论》所述症状外,《金匾要略》提出“呕而肠鸣”,《备急千金》又提出“老小得,水谷小化,腹中雷鸣,心下痞满,干呕小安”。可知其证以心下痞满和呕叶为主,兼有肠鸣下利。但从临床运用看,虽无叶利,但以心窝部痞满为主,凡辨证属中焦虚寒并见,寒热夹杂均可采用。有时小见心下痞满,而以有痛嘈杂为主证,亦可应用。若胃痛甚加炒白芍、佛手、制玄胡,吞酸加牡蝠、炒吴茱英;胃火盛加蒲公英、无花果;肝脾气虚腕痛者加羌活。作者从自今在该方的基础上筛选出10味纯中药组方,由党参、黄连、无花果、法半夏、炒白芍、制玄胡、干姜、砂仁、佛手、甘草等组成,治疗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吸收小良综合征等总有效率为 94.7%,小失仲景法度,并有所创新,且收效非常满意。
2. 4和里缓急,温中补气虚劳里急而腹中痛,按之则减,是虚荣内损,中气虚寒,肝木乘脾之故,运用建中汤治疗。建中汤是由桂枝汤发展而来的一个调和营卫、调和阴阳的和法处方。外证得之为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而建中汤“是方甘与辛合而生阳,酸得甘助而生,阴阳相生,中气自立。是故求阴阳之和者必于中气,求中气之立者,必以建中”(尤怡《金匾要略心典》)。临床运用黄茂建中汤治虚性溃疡,收到满意效果。辨证要点,胃痛处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减,脉多虚弦,舌淡苔薄白,符合运用本方。若泛酸、嘈杂加砂仁左金丸;若叶清水者加干姜、草范、半夏;腹胀纳少加砂仁、厚朴、神曲;胃痛明显加玄胡、炒川械、佛手。服用汤剂症状改善后改用散剂,用黄茂建中散(原方)加海缥峭、川贝配成散剂,以巩固疗效。
2. 5分清上下,辛开苦降,分消行滞脾胃者仓凛之官,水谷之海,无物小受。邪气易袭而盘踞其中,脾胃因升降失常,气机奎滞,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湿、食、痰、气、火亦相因而生,邪正交击,郁于中焦则腕腹痛满,其治疗宜分消上下,辛开苦降,拟小陷胸汤合一加减正气散。其痛甚加香附,玄胡;若湿甚,胸闷苔厚小化加苏梗、白范、草范、红范。运用分消上下,行气化湿,能调整脏腑之问升清除浊的功能,而使人体保持“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正常状态。
总之,和法含义十分广泛,本文所述是针对胃病运用和法,所举方药亦是针对胃病,有的只是代表方,再结合作者的临床实践,随证加减。当然,这些认识小一定全面,小免挂一漏方,小过进一步对慢性胃病运用和法治疗的探讨,不管从理论上或实践上,均有重要的意义。
篇10: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指一种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状态,是心脏疾病患者发展的较严重的表现,进一步恶化可导致患者死亡。酒石酸美托洛尔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降低CHF患者的死亡率。本文对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进行了观察,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入住的老年CHF患者70例,均符合CHF的诊断标准,排除慢性肺炎性疾病,窦性严重心脏疾患患者,药物过敏患者。男31例,女39例,年龄76~98岁,平均年龄(85.4±10.3)岁,心功能II级18例,心功能III级37例,心功能Ⅳ15例,心力衰竭病程1~10年,随机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心功能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本组全部患者均经患者以及家属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主要包括:给予钙离子阻滞剂、强心剂、利尿剂、抗心律失常药等治疗,另外告知患者注意休息、低盐饮食,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酒石酸美托洛尔,最初剂量为6.25mg/次,2次/d口服,每2周将剂量加倍,8周内加至最大耐受量。对心功能IV级患者,病情基本稳定后再用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凡用药后心力衰竭加重或静息心率<55/min者及时减量或缓慢停药。连续观察应用6个月。
1.3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心功能改善2级,心衰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有效:心功能改善1级,症状、体征有所改善;无效:心功能改善不足1级或心衰加重或死亡。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1%,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2.2两纽患者的血压、心率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详情见表2。
2.3不良反应
观察组有1例头晕,1例恶心,1例心动过缓;对照组1例头晕,1例头痛,1例恶心。上述患者症状均较轻微,未给予特殊处理,伴随着治疗进程很快恢复正常,不影响治疗效果。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又被称作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一种较为复杂的`临床症状,是由于各种疾病引起的心脏疾病。随着老龄化的逐渐深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发病率逐年上涨,为人们的健康生活带来严重的危害。β1受体阻滞剂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机制是由于β1受体信号传导的致病性明显大于β2、α1受体,所有通过阻滞β1受体信号的传导达到治病的效果。
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是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对β1受体有选择性的阻断作用,对儿茶酚胺类物质产生对抗的作用,过量的儿茶酚胺对心肌产生损伤作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能够起到阻断或减弱该作用。同时,酒石酸美托洛尔片还可以对心肌调亡起到延缓作用,防止心室重构。酒石酸美托洛尔片能对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起到改善作用,协同迷走神经对心室的保护作用,对心率有减慢功能,对左室舒张期产生延长作用,从而对血压进行降低,对心室重构达到逆转或抑制的作用,降低心肌耗氧量,而改善心脏功能。
本组资料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1%,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综述所述,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以及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中西医治疗慢性腹泻的10分析】相关文章:
8.儿童腹泻安全食疗
10.慢性结肠炎的食疗方法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