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运动与骨质疏松分析的论文

运动与骨质疏松分析的论文

2022-06-14 08:16:4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滴滴的的”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运动与骨质疏松分析的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运动与骨质疏松分析的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运动与骨质疏松分析的论文

篇1:运动与骨质疏松分析的论文

运动与骨质疏松分析的论文

摘要: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隐匿进展的流行病,正威胁着人们的生存质量和寿命,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很多,但都不能达到理想效果。因此预防就显得相当重要,而运动恰恰能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还能较好地改善骨质疏松患者骨的状况。本文通过对许多文献的查阅,得到终身运动、适宜强度运动、承重运动及全面身体锻炼对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效果较好。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密度;峰值骨量;预防

进入21世纪,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缺乏运动,以及一些不良习惯的形成,极易造成钙质的流失,当钙质流失到一定程度时,就导致了骨质疏松的发生。医学人士介绍骨质疏松是一种日益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疾病,因骨质疏松导致髋关节骨折其一年内病死率达20%,生存1年以上者约25%丧失活动能力,它严重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很多,但还没有一种药物能完全治愈骨质疏松,并且许多药物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世界卫生组织已将21世纪的前确定为“骨与关节的十年”,要求骨质疏松的发病率降低至25%以下。因此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

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包括松质骨小梁变细、断裂、数量减少、皮质骨多孔、变薄)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骨病[1]。防治骨质疏松的主要途径:一是提高青年时期的骨峰值;二是延缓衰老时期的骨量流失[2]。也就是说,预防骨质疏松就是使人体骨峰值数值尽可能的高,骨量维持时间尽可能长或流失速度尽可能的慢。许多资料已经显示,运动对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可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笔者查阅了大量文献,就运动和骨量及骨密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综述。

1、不同年龄阶段的运动与骨质疏松的预防

由于人体的骨量由以下三方面因素决定:骨发育成熟时期骨峰值达到的最大程度;中年时期骨量维持的时间;以及随后发生的骨量丢失速率。因此,对于运动对骨的影响,我们应从以下三个年龄段进行阐述。

1.1青春期、成年早期运动对骨峰值的影响

青少年时期,骨还未发育成熟,骨量未达到最大值。资料显示年轻人骨骼对外力作用的刺激相当敏感,因此少儿时期进行体育运动为尽可能达到最大化峰值骨量提供了可能,体育运动为儿童和青少年提供了潜在的最大正向促进效果[3]。青春期前体操运动员承重部位的单位骨密度(g/cm2)比没有系统训练的对照组高,并且经过12个月的训练后,全身、脊椎及腿部的单位元骨密度比对照组高30-85%,提示青春期前可能是增加骨密度的黄金时期[4]。Robin[5]对299例6~18岁的儿童桡、尺骨和脊柱骨BMC、BMD进行测量的结果显示,运动可以提高峰值骨量。Janz等[6]研究了368名4~6岁学龄前儿童活动与骨密度的关系,发现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体力活动与骨矿成份和骨密度均有关联。提示在到达骨峰值前的儿童,体力活动与骨密度间具有统计学意义,增加该阶段的活动可能是一种有效的促进骨骼发育的干预措施。

1.2中、老年阶段运动可延缓骨量丢失

骨的塑型和改建贯穿一生,前者主要表现在生长发育期,后者主要体现在达到峰值骨量后。其后的10年中骨改建处于较稳定的动态平衡,即骨形成率和吸收率相当,以后骨吸收快于骨形成,出现激素和老年性的原发性骨质疏松[7]。Dook[8]曾对42-50岁不同形式运动、运动时间长达的妇女进行骨密度研究提示绝经前进行对骨有高负载性体育运动具有较高的骨密度。研究发现所有运动组较非运动组的对照组有较高的骨密度。35-45岁的绝经前女性进行18个月的递增负荷的高冲击力练习,能显著增加承重部位股骨颈的骨密度[9]。且绝经前年龄为28-39岁无训练史的女性进行为期18个月的抗阻练习,5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后,腰椎骨密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2.8%、2.3%、1.9%[10]。

对于老年人,有的资料显示即使是短期的、轻度的运动方案也能提高2%-4%骨量,但很快达到平台期,骨量不再增加[11]。而Pruitt[12]对绝经后女性进行了9个月的负重练习后,发现椎骨、肱骨和股骨的骨密度提高了1.6%,而对照者则下降了3.6%;Grove等[13]用1年的时间来调查低和高冲击力的不同有氧运动模式对腰椎BMD的影响,低和高冲击力运动者的腰椎BMD无变化,且二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对照组的腰椎BMD明显下降,说明运动可预防骨丢失。因此运动对老年人来讲,虽然只能提高一点甚至说仅仅保持骨量,但它抑制了骨的吸收,阻止骨密度的继续下降,从而达到预防骨质疏松的目的。

综上,青少年时参加规律性的体育锻炼争取获得尽可能高的骨量峰值,中年人及绝经后妇女参加中等强度的运动可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维持骨量。对于老年人来说,运动不仅具有维持骨量的作用外,它的意义还有提高肌力及平衡能力、改善关节活动度、减少跌倒的发生及提高跌倒时关键部位的保护能力的作用。所以,终身运动是值得大力提倡和推荐的生活方式。

2、不同方式的运动与骨质疏松的预防

运动增加骨量或延缓骨量丢失与运动方式密切相关。

不同运动负荷增加不同部位骨量,如上肢运动可增加桡骨骨量,而全身运动骨量增加部位主要在负荷较重的跟骨、腰椎等部位,而对股骨颈和桡骨远端无影响[14]。单一方式的运动只能使相应局部的骨质疏松状况得到改善,但无助于全身骨折疏松的状况[15]。Morel等[16]测定704名不同种类运动者的.骨密度发现,足球、跑步运动者的腿骨密度高;而俯卧撑、搏击和攀登运动员的前臂骨密度较高。表明运动对提高骨密度有部位相关性,全面身体锻炼对预防骨质疏松较好。

在运动中对骨骼的负载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负载(地面反作用力作用于骨骼);另一种是间接负载(肌肉收缩作用于骨骼)。两种作用力均可作用于骨骼,使骨骼产生负载,刺激骨形成。前者主要为一些抗重力性运动,对骨骼产生的负载大,而后者为非抗重力性运动,产生相对小的负载,如游泳项目,无地面反作用力,是非重力性运动,对骨密度的增加作用较有地面反作用的运动差。Avlonitou[17]报导男性和女性竞技游泳运动员的骨密度与年龄对照组相似,游泳对骨密度无影响。Cassell[18]报导7-9岁优秀体操运动员的骨密度较游泳的高,提示女童进行对骨骼由高负载的运动有利于增加骨密度,而游泳对骨密度的增加作用较差。可以看出,承重性运动对预防骨质疏松效果更好一些。

综上所述,全面身体锻炼和承重性运动对预防骨质疏松较有效。

3、不同强度的运动与骨质疏松的预防

骨对运动(机械)负荷产生适应性改变,负荷降低表现为骨量丢失,而负荷增加表现为骨量增加。运动可以促进未成年骨骼骨峰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增加成年骨骼的骨量或阻止骨量的流失;对绝经后妇女骨骼的影响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骨量的流失。但是,运动训练对骨密度有双重影响,适度的运动能增加骨量,过度的运动会导致骨密度的降低甚至骨质疏松[19]。井本月秋[20]对青少年运动员腰椎L2?4BMD的研究表明,男子不同运动项目BMD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柔道、棒球、排球、手球、船艇、击剑、乒乓球、船艇舵手、中长跑。以上顺序表明:运动强度愈大,骨骼肌的直接刺激引发骨的间接应力愈大,成骨细胞的活性增加幅度也就愈高,但是强度过大可能会出现相反的结果。Slemenda[21]的研究显示10-25岁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股骨颈、骨密度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而减少。19Winster[22]等报导大强度训练的长跑运动员的全身骨密度较适宜强度长跑对照组明显降低,骨折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腰椎的骨密度降低且与每周跑的距离呈负相关。

因此,在运动时,不要选择强度过大的运动,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自己的强度进行运动。

4、在运动时还应注意的方面

在运动时,我们还要注意运动的频率和持续时间等问题。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体育人口基本频次标准——不低于3次/周,它对于提高青年时期的人体骨峰值、预防进入老年期骨丢失而引起的原发性骨质疏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在每次的运动时,持续的时间不要太长,太长也容易对骨骼的生长有负面影响,而且使机体疲劳,导致免疫力下降;除此之外,在运动时,参与补钙效果最佳,因为人体吸收钙的最好时期是在十几岁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吸收钙的能力不断下降,然而,运动能刺激人体对钙的吸收,提高人体骨骼的骨量。

总结:

运动是防治骨质疏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预防骨质疏松要坚持终身运动。

2、选择负重性的运动和全面身体锻炼对预防骨质疏松较好。

3、适宜强度的运动对预防骨质疏松才有效。

4、在运动时还要注意运动持续时间、运动频次等一些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刘忠厚骨质疏松学北京:科学出版社,第一版

[2]赵修杰等运动方式对人体骨峰值的影响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2):163-169

[3]高丽等运动与峰值骨量体育学刊,11(4):46-48

[4]BassS,etal.Exercisebeforepubertymayconferresidualbenefitsinbonedensityinadulthood:studiesinactiveprepubertalandretiredfemalegymnasts[J].JBoneMinerRes,;13(3):500-507.

[5]RobinLT,Lanyonle.Regulationofbonemassbymechanicalstrainmagnitude.CalifTissueInt.1995,37:411-417

[6]JanzKF,BurnsTL,TornerJC,etal.Physicalactivityandbonemeasuresinyourchildren:theIowabonedevelopmentstudy.pediatrics,,107:1387-1393.

[7]BostromMPG,BoskeyA,KaufmanJJ,etal.Formandfunctionofbone.In:Simon(eds).BasicscienceinOrthopaedics.AmAcadorhopSurg,2000,319-370.

[8]DookJE.Etal.Exerciseandbonemineraldensityimmaturefemaleathletes.Med,sci.

SportsExerc.,29(3):291-296.

[9]HeinonenA,etal.Randomisedcontrolledtrialofeffectofhighimpactexerciseonselectedriskfactorsforosteoporoticfractures.Lancet,:348(9038):1343.

[10]LohmanT,etal.Effectsofresistancetrainingonregionalandtotalboneminealdensityinpremenopausalwomen;arandomizedprospectivestudy[J]JBoneMinerRes,1995;10(7):1015-1024.

[11]陈丽霞等运动与骨质疏松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1,319-370

[12]PruittLA1Weight-trainingeffectsonbonemineradensityinearlypostmenopausalwomen[J].JBoneMinerRes,1992(7):

179-185.

[13]GroveKA.Bonedensityinpostmenopausalwomen:Highimpactvslowimpactexercise[J].MedSciSportsExerc,1992(24):1190-1194.

[14]KemmlerW,EngelkeK,WeineckJ,etal.TheErlangenfitnessosteoporosispreventionstudy:AControlledexercisetrialinearlypostmenopausalwomenwithlowbonedensity-first-yearresults.ArchPhysMedDehabi.,84(5):673-682.

[15]冷文川等运动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机制的实验研究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1(4):352-356。

[16]MorelJ,CombeB,FranciscoJ,etal,Bonemineraldensityof704amateursportsmaninvolvedindifferentphysicalactivities[J].Osteoporos,2001,12(2):152-157.

[17]AvlonitouE.etal.Estimationofbodycompositionincompetitiveswimmersbymeansthreedifferenttechniques.Int.J.

SportsMed.1997.18(5):363-368

[18]CassellC.etal.bonemineraldensityinelite7-to-9-year-oldfemalegymnastsandswimmers.Med.Sci.SportsExerc.1996,28(1):1243-1248.

[19]叶鸣等运动与骨密度的研究进展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19(4):38-42.

[20]井本岳秋ら.长距离:ランナーの腰椎骨盐浓度.体力科学.1992;41(6):741.

[21]SlemendaCW.etal.Highintensityactivityactivitiesinyoungwomen:sitespecificbonemasseffectsamongfemalefigure

skaters.BoneMiner.1993,20:125-132.

篇2:雄激素与骨质疏松

雄激素与骨质疏松

雄激素除了诱导男性性分化、促进性器官的生长发育和性成熟、维持第二性征及男性生殖系统的功能(如精子发生)外,还影响其他靶器官,如肌肉组织、心血管、中枢神经、免疫系统和骨骼,但对于雄激素的`这种性外作用了解甚少.早在1 940年,Albright及Reifenstein就首先提出了雄激素具有同化代谢和抗骨质疏松特性.近年来,男性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经成为一种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公共卫生问题,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雄激素缺乏与男性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关系密切[1-3].本文就男性雄激素对骨的作用作一阐述.

作 者:邢俊平吴齐飞 邱曙东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西安,710061 刊 名:中国男科学杂志  ISTIC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ANDROLOGY 年,卷(期): 21(8) 分类号:Q579.1 R681 关键词:雄激素   骨代谢   骨质疏松  

篇3:造成骨质疏松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通过运动改善?

造成骨质疏松的原因

1、内分泌功能紊乱

性激素,维生素D,甲状腺素等等都会代谢失调。

2、长期卧床

外伤后需肢体长时间制动的患者,因不能从事肌肉活动,极易发生骨质疏松。

3、人体内钙代谢平衡失调

营养性蛋白质缺乏,故有机基质生成不良。

4、继发骨质疏松

大量饮酒或者吸烟的人群,糖尿病,甲状腺肿大,肠炎等等。

健身运动如何帮助改善缓解骨质疏松

运动通过肌肉活动产生对骨的应力,刺激成骨细胞活性,刺激骨形成。

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运动影响机体的钙平衡,为骨形成提供充分的矿物营养素,保证骨矿含量的增加。

1、运动方式

采用大负重、暴发性的运动对骨的应力刺激作用更大,在维持和提高骨密度上有优势。但是老年人应慎用。

美国运动医学协会推荐的运动是合理的跑步和步行。

2、运动强度

一般采用中等运动强度70-87%HRmax

3、时间和频率

一般控制在30-60分钟,每周3-4次

4、注意事项

运动时应注意饮食营养,多从动物性食物中补充钙质。

选择正确的运动方式,不要盲目选择不适合的运动项目。

针对疼痛部位坚持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的微超量恢复性训练治疗。

骨密度下降的8个信号

1、腰酸背痛

2、足跟痛

3、睡醒时,周身不舒服

4、手足抽筋

5、身高下降

6、单脚站立不稳

7、走路迈不开步子

8、经常有牙齿浮出感等

定量高冲击活动有助提高骨密度

防治骨质疏松不仅要记得补钙,要提高骨密度还得积极运动。

美国布里斯托大学近期研究发现,对骨骼施加一定量的高冲击力活动,有助增加骨密度。

青年期开始进行锻炼,到老年也能拥有矫健双腿。

所谓高冲击力运动是指包括跳跃、跑步在内,对骨骼以及骨关节施加一定冲击的运动。

专家提示,中老年人尽管体力在自然衰退,可能难以承受高冲击力运动。

但利用小区运动场,量力而行做一些诸如快走、跳绳之类的健身运动,同样有助维持骨骼健康。

篇4:适量饮用汽水与骨质疏松没有必然联系

食品安全博士在一篇科普文章中指出,首先,骨质疏松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导致骨质疏松的因素也非常多,比如骨钙峰值(也就是身体的底子)、雌激素水平(尤其是绝经后妇女)、遗传因素、使用药物(比如糖皮质激素)、膳食中的钙含量、血液中的维生素D水平、运动量、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脏器疾病等等。所以一个人得骨质疏松,往往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可乐未必是主因。(摘自“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专家解读”)

同样,在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列出的骨质疏松十大危险因素中也提到,引起现代人骨骼不健康的三大主要原因是:饮食中摄取的钙和维生素D不足、女性激素的变化和缺乏体育锻炼。

其实,早在前,美国的科学家们就已经为汽水证实了清白。1994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组织骨质疏松和骨骼健康方面的专家召开了一次题为“钙的最佳摄取量”的会议。专家的独立报告指出,未发现汽水中的成分会对钙的吸收或流失造成任何实质性影响。,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发现,汽水中的成分并不会对钙的吸收产生任何实质性的负面影响。从而得出结论认为:对于大多数年龄段的健康成人而言,将钙的吸收与汽水的饮用直接联系起来是没有依据的。

篇5:他汀类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教育论文

【摘要】骨质疏松症(OMIM)是一种以全身性骨量减少、骨纤维结构退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伴有骨脆性增加,其临床症状多为骨骼的疼痛及骨折。骨质疏松症是一个世界性的骨骼健康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大约有2亿人罹患本病,发病率已跃居常见病第7位[1,2]。而中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又长伴有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等内科疾病。为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延年益寿和节省医疗费用,寻找一种既能降低血脂、又能防止骨质疏松的理想药物便成为当务之急。目前,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主要有两类:一类为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从而抑制骨吸收的药物,如二磷酸盐、雌激素、降钙素等;另一类为促进成骨细胞活性,从而刺激骨形成的药物,如氟化物(特乐定)、小剂量甲状旁腺素等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涉及到多学科的疾病。特别是进入21世纪,人类寿命的延长和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由骨质疏松引起骨折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伴随骨折而出现的并发症、伤残率和病死率均上升,对中老年人的生存造成极大的威胁,已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医学界的重视。近年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能促进啮齿类动物的骨形成功能并提高骨密度。医学界开始高度关注该药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方面的应用研究,现认为他汀类药物属于3掺腔3布谆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链中的限速酶还原酶减少胆固醇合成,临床广泛应用于降低胆固醇及预防心血管疾病。与此同时,他汀类药物同样具有激活成骨细胞,促进骨合成代谢作用,并且不同浓度剂量对骨合成代谢作用也不同,这一特性为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提供了新的思路[1]。目前已有大量研究对他汀类药物治疗骨质疏松、减少老年人骨折危险性作用机制进行报道,但同样也有不少研究报道持相反观点。现就目前他汀类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他汀类药物降低骨折危险性的临床研究

英国通科医师研究数据库的资料表明,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伴随着骨折危险性的显著降低,正在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中,这种相关性最为明显;甚至那些还仅仅使用了较短时期的患者就有了作用,同时发现,贝特类药物或其他降脂药物的使用,并不能降低骨折的危险性。而在美国新泽西州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使用者发生骨折危险性降低,尤其髋部骨折发生率降低到0.37[2]。Pritchett[3]研究表明,他汀类提高BMP2的表达以促进成骨作用,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从而治疗骨质疏松。有研究报道服用他汀类药物发生骨折总的危险度降低45%,其中髋部骨折的危险性减少88%;也有报道服用任何一种他汀类的女性和男性发生骨折的危险性均较未服用他汀类者降低[1]。

篇6:他汀类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教育论文

2.1促进骨的形成

Mundy等[4]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具有促进骨形态蛋白2(bone morphogenic protein2,BMP2)基因表达的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对HMGCOA还原酶的抑制有关;Maeda等[5]发现辛伐他汀可以剂量时间依赖性的方式增强碱性磷酸酶(alle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和骨质矿化,增加MC3T3E1细胞BMP2和ALPmRNA的表达,提示辛伐他汀可通过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影响骨的形成;Wang等[6]的研究表明他汀类具有抑制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向脂肪细胞转化的作用;同时也有研究报道[710],辛伐他汀不仅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而且可使基质细胞质向成骨细胞诱导、增殖及分化。

2.2抑制骨吸收

有实验表明IL6是强有力的骨吸收因子,可促进破骨细胞形成和骨吸收增加,是骨丢失的重要原因,他汀类药物可能通过降低血清IL6分泌水平,抑制骨吸收,治疗骨质疏松症;同时有国内实验研究[1314]证实辛伐他汀可降低IL6的表达,可以通过对破骨细胞的抑制抗骨吸收,但同时发现对骨吸收的抑制作用要弱于雌激素对骨吸收的抑制;有作者注意到在啮齿动物中辛伐他汀大约可使破骨细胞的数目减少约束力25%;辛伐他汀可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具有抗骨吸收的作用[1113]。

3对于他汀类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的争议

有作者认为目前的大规模病例对照研究可能没有足够的统计学力度表明他汀类药物对减低骨质疏松性骨折危险的临床意义,只有当随机试验得到充分的数据可以证实他汀类药物对骨质疏松者有骨保护作用时才能成熟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骨科疾病[14]。有研究提示目前临床使用他汀类药物剂量与降低骨折发生率没有相关性[1]。另有学者研究认为使用他汀类药物与骨折危险性的降低无关,对以往研究提出的他汀类药物使用者髋骨骨折降低的最可能的解释是这些分析中肥胖症的剩余混淆作用[1315]。他汀类药在临床研究中,属于回顾性观察性研究,对骨质疏松(包括骨密度及预防骨折方面)的临床疗效尚缺乏大规模的前瞻性临床试验,他汀类药对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未能被学者们广泛接受,如能证实他汀类药物的确切疗效,那么骨质疏松的治疗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他汀类药物如能同时预防骨质疏松和降低血脂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将更有利于改善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

综上所述,他汀类药物是目前已知的成骨作用较强的药物,在治疗和预防骨质疏松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前景令人期待。但是,他汀类药物在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上也存在许多问题,但是随着实验技术的不断完善,临床应用经验的不断丰富,他汀类药物定会在临床骨质疏松治疗上开辟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 穆树林,张柳,梁春雨.他汀类药物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4(8):583-586.

[2] Wang PS,Solomon DH,Mogun H,et al.HMGCoA reducase inhibitors and the risk of hup fractures in elderly patients[J].JAMA,,283(24):3211-3216.

[3] Pritchett JW.Statin therapy decreases the risk of osteonecrosis in patients receiving steroids.[J].Clinical Orthopaedics and Related Research,,(386):173-178.

[4] Mundy G,Garrett R,Harris S,et al.Stimulation of bone formation in vitro and in rodents by statins[J].Science,,286(5466):1946-1949.

[5] Maeda T,Matsunma A,Kawane T,et al. Simvastatin promotes osteoblast differentiation and mineralization in MC3T3E1 cells[J].BiochemBiophysResCommun,2001,280(3):874-877.

[6] Wang J,Cui Q,Balian G. The Nicolas Andry award. The pathogenesis and prevention of steroidinduced osteonecrosis[J] Clin OrthopRelat Res,2000,(370):295-310.

[7] 黄鲁豫,胡蕴玉,陶惠人,等.辛伐他汀对PTHrP诱导的破骨细胞性骨吸收及小鼠颅盖骨代谢的影响[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4(9):683-686.

[8] 高建秋,王爱华,任素文.他汀类药物作用的应用评价[J].中国医刊,,39(8):46-48.

[9] Montagnani A,Gonnelli S,Cepollaro C.et al. Effect of simvastatin treatment on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bone turnover in hypercholesterolemic post menopausal women: a year longitudinal stuidy[J].Bone,,32(4):427-433.

[10] 李伟民,刁路民.他汀类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现状[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19(3):255-257.

[11] 苏晓燕,邢学农,陈燕,等.辛伐他汀对STZ蔡悄虿〈笫蠊谴谢指标及骨密度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8,11(2):178-179.

[12] 马庆芬,姚珍薇.辛伐他汀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防治作用的试验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32(2):150-153.

[13] 杜建层,周秀芹,庞义存,等.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25(4):442-444.

[14] Woo J,Kasai S,Stern P,et al.Compactin suppresses Bone resorption by inhibiting the fusion of prefusion osteoclasts and disrupting the actin ring in osteoclasts.J Bone Miner Res,2000,15(4):650-652.

[15] vanStaa TP,Wegman S,deVries F,et al.Use of statins and risk of fractures[J].JAMA,2001,285(14):1850-1855.

篇7:略谈节奏与排球运动分析论文

略谈节奏与排球运动分析论文

关键词:节奏排球运动

摘要:本文根据节奏现象,及排球运动在竞赛中的节奏性规律的体现。就排球的整体节奏、个体节奏、有效节奏、节奏在比赛所运用等,做了全面论述,论证了节奏在排球运动中的作用,及方法、手段。

1.前言

节奏是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而体育运动,则是在节奏中进行的,它有不同的运动节奏。运动员掌握该节奏,并能灵活的运用与适应,则能在竞赛中获取主动,否则被动。排球运动在竞赛中的节奏性规律特别明显,可称为节奏的运动。近百年来,排球运动已形成了自身特有的节奏规律,无论对初学者或是运动员,对传统的排球节奏规律并不陌生,但是否真正掌握、适应节奏规律、灵活运用于排球实战之中,仍需研究提高应用效果。特别是在竞赛中,因未能控制好比赛节奏和适应对方的进攻节奏,而导致失败的现象,就是在世界级排球大赛中也屡见不鲜。因此,掌握、适应、运用节奏的规律是排球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就节奏与排球运动做一初步探讨。

2.排球的节奏

排球运动是集体性较强的竞赛项目,在比赛中主要以集体配合的行为来完成整体攻防技术。而组成整体攻防技术的个人技术,在比赛中则是基础,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而共同形成排球的节奏。排球节奏主要分整体节奏与个体节奏。

2.1排球的整体节奏。

2.1.1规律性节奏。

排球从发球开始,便进入比赛节奏。即:发球、一传、二传、扣球、拦网、防御的有序反复活动,明显的阶段性任务是排球整体节奏的体现也是多少年来所遵循的排球竞赛方式。

2.1.2突发性节奏。

中排球竞赛中,经常出现不以人的意识和训练规律性为转移的无序性事件,而造成阶段性任务动作的互串性无序,(如:一传之后应是二传,但一传上网则突变为一传之后是扣球等)就此现象,在多年的排球运动实践中已形成了特有的排球运动规律性节奏。

2.2排球的个体节奏。

2.2.1基本技术节奏。

节奏在排球五大技术中均有其特点,但总体相同。其表现为:准备、取位、触球、用力、结束等。掌握基本技术,并合理运用于比赛,并非容易,只有熟练、协调的运用技术,方能达到和谐的节奏。

2.2.2基本战术节奏。

节奏在排球技术实战运用中,为了让对方不适应,运动员根据排球运动的比赛规律及临场变化,有效地运用技术及所采取的有预见、有目的、有组织的行动,争取主动、得利,而出现的多变技术运用方法,即为战术节奏。其表现为:扣球时的变线、轻扣、打手出界、时间差、位置差、梯次进攻等;传球时的隐蔽二传、时间差跳传;发球时的抢发球、变化节奏的发球等。协调的技术配合和超发挥技术的运用,达到有效的节奏。

2.2.3场上意识节奏。

行为表现是意识的体现,增强每个运动员的意识力,是加强排球运动节奏运用的.有效方法。意识节奏的体现主要是看运动员能否熟练掌握排球的运动规律、及有一定的场上经验,方能做到意识节奏的有效性,它主要根据以往的规律,而超前的预测所要出现的问题,而有节奏的完成防御动作。如:当本方拦网严密时,便意识到对方可能要吊球等,而跟进防吊,当本方队员接发球时,便意识到有接飞的可能,而超前做到起动保护。

2.3排球的有效节奏。

在排球运动中,对方不适应的节奏,及本方能协调运用排球五大技术的过程为有效节奏。节奏在颇大的程度上可以左右比赛的胜负。相同技术,不同节奏的运用于实践,则获有不同的结果。如:在常规发球中突变为快速发球;常规扣球突变为轻打、吊球;快攻突变为时间差,或常规的快速动作空变为慢动作等,来改变预先的节奏,破坏运动员的判断能力,造成不适应感,其效果是良好的。

3.节奏在比赛中的运用

节奏在排球比赛中具有双重性,即自身组织进攻的节奏运用,以及破坏对方节奏的打法,两者是相互联系的,又相互促进。

3.1组织进攻节奏的方法。

在竞赛中进攻的组织,首先能熟练、协调的运用排球的五大技术,并且有多样的运用技术的整体和个体的具体方法。如:低一传、快传球、扣快球的快速进攻节奏;低一传、高传球、高举高打的强攻节奏;快慢结合的多变进攻节奏等。

3.2组织防守节奏的方法。

组织防守节奏,要具有熟练的场上意识及了解其运用规律,做到超前意识做出快速应变的各种防御措施。如:对方进攻,本方变位意识强、动作快;防起球后,由防变攻的转换意识好;球被防飞,便跑动保护强;对攻方的各种进攻方法,应变能力强。

3.3破坏对方节奏的场上方法。

所谓上节奏,就是一传、二传、扣球之间连结得很好,各阶段能最佳完成任务,运动员也精力集中的溶入这一节奏。这时,要破坏对方的节奏,其根源那就是一传,因为一传是形成节奏的根源。而破坏对方节奏,首先是发球,用发球去破坏一传,对方的节奏会自乱。如果发球使对方心情动摇,这意味着将引起思想波动,不能集中精力,其节奏自乱。

其次是拦网。如果说一传是节奏的根源,那么扣球应是结果,如果把对方的节奏结果扣球拦死,便可大长自己的志气,而对方二传手就会产生思想压力,扣手更是压力过重瞻前顾后,失去勇气,便破坏了整体节奏。

运动员具有良好、顽强的防守技术,使对方的扣球很难成功,或是拦回、防起。特别是当对方的扣球手将球很有力的扣过网后,攻方认为得分没问题时,本方轻松防起,便组织反攻。这样就会使对方自乱,整体节奏的快速稳定受到破坏。

破坏节奏的方法不只是以上三方面,在竞赛过程中战术多变,应随时具备破坏对方节奏的意识及技术能力。如:扣球突变为吊球;传球突变为吊球或二次进攻等,都是队员应激破坏对方节奏的方法。

4.破坏对方节奏的战术

在排球竞赛中,往往一打上了节奏,顺了手,就可能发挥超水平。这时另一方将要想一些办法来破坏对方,一是采用场上破坏对方节奏的方法,一是场下运用适宜的暂停和换人战术,破坏对方节奏。

暂停每一局比赛有两次。暂停是为了授策,但现代排球的战术意识,已将暂停充分的用到了场外战术的一种,它不只是授策,也是为了打断对方的良好比赛节奏。一般常见的运用暂停战术是在对方的发球得心应手、连续得分时;对方的攻防都顺利,连续得分时;自己的攻防打得不顺手而连续失分时。其目的就是让比赛间断,使对方打顺手的劲头凉一凉,使正在专心致志打比赛的对手有产生杂念的空隙,从而破坏对方打顺手的节奏。

换人,也可做为打断对方比赛节奏的一种战术手段。一局比赛只有二次暂停,但可换人六人次,当比赛紧张,并已两次暂停,对方节奏处在最佳状态,本方急需调节的时候,可用换人来打断对方的良好竞赛节奏,同时充实自身的力量。如:对方打得很顺手,连续进攻,而发球者又拿球就位,斗志旺盛的时候,吹哨换人。这样,便使对方的兴奋产生间断,甚至可以使对方打顺的节奏走样。换人的目的多是为了重点起用某个队员,以发挥其特长来维持良好的局面,及反败为胜。但,合理的换人,将会起到双重做用,即破坏对方节奏与输入本队力量。其主要手段有:起用场下的发球能手;起用高个子队员加强进攻和拦网;起用防守能手加强接球等。

篇8:分析啦啦操运动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摘要:啦啦操运动是一种全球化体育运动,自从啦啦操运动进入我国后,逐渐被青少年所喜爱。啦啦操运动也促使了啦啦操文化的产生,啦啦操文化的发展与校园文化密切相关。其具有独特的特点,需要较高的激情,注重团队的合作性,同时又符合时代发展潮流,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需求相适应。本文对啦啦操运动的发展概况和特性进行介绍,并分析啦啦操运动对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探究啦啦操运动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措施。

关键词:啦啦操运动;校园文化;建设

啦啦操运动具有较高的艺术特征,其能够将艺术与体育进行有效融合,通过身体动作去展现个体的内心想法和精神世界,其整体表现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国家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态度,啦啦操运动成为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有效方法。相关人员要正确处理啦啦操运动与校园文化之间的关系,使啦啦操运动能够发挥更大的价值。

1.啦啦操的发展概况

啦啦操运动虽然具有表演性特征,但是其最根本的特点还是一种运动方式,并且具有教育意义。啦啦操运动注重展示团队力量,需要退队成员做出难度较高的动作,并能够有效感染比赛现场的人们,也能够激励运动员发挥出最佳水平,其对团体成员的要求较高,能够促使团队成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啦啦操是指以音乐、口号等形式,通过道具、标语等方法,借助肢体动作,团队向人们展现各种具有强烈感染性特点的动作,人们从啦啦操团队中可以感受到强大的团队凝结力和集体主义精神。啦啦操运动具有时尚、活力、团队等特点,同时具有竞技性、表演及观赏性等特征,国家啦啦操联合会在二十一世纪初成立,推动了啦啦操运动的发展。

2.啦啦操的特性

2.1健身性

啦啦操运动具有健身特性,学生通过参与啦啦操运动可以使机体肌肉群得到训练,增加肌肉力量,提高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能,促使机体精神达到最佳状态。啦啦操还可增加机体敏捷性,机体根据音乐节奏而做出多种高难度动作,音乐节奏有时很快,需要机体具备较高的反应能力,同时啦啦操也有利于增强机体的心肺功能,在进行啦啦操锻炼时会加快身体血液循环速度,进一步使机体体能得到加强。

2.2观赏性

啦啦操运动因其艺术特点而具备较高的观赏价值,啦啦操集舞蹈、体操、音乐等多种元素于一体,具有积极健康的运动理念,啦啦操运动能够让人们感受到较强的视觉冲击,其动作技能冲击性较强,音乐节奏感较强,能够有效带动人们情绪,人们能从中得到较好的视觉享受,从而能够提升人们的审美趣味,啦啦操运动也就极具观赏性特征,充分实现其审美价值。

2.3教育性

啦啦操运动注重团队合作,且重视表现团队整体效果,要想达到理想效果,就要啦啦操团队中的队员进行有效配合,这对团队队员之间的默契是一个考验。啦啦操团队队员在长期的训练中,会经历各种问题,如队员之间存在沟通问题等,随着训练时间的加长和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啦啦操的团队合作能力会得到提高,每个队员都能得到成长,增强自身的交流沟通能力,学会与他人相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从而实现啦啦操运动的教育价值。

2.4团结性

啦啦操运动是一种团队性运动,啦啦操的每个动作都需要多名队员配合完成,通过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可以完成啦啦操的全套动作,其能够促进队员之间进行彼此团结,如果队员之间存在矛盾,就难以取得相应效果。啦啦操运动在校园内展开可以促进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充分体现出集体力量的魅力。

篇9:分析啦啦操运动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啦啦操对校园文化建设有着重要影响,其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可锻炼学生体能,培养学生科学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啦啦操具有团队性质,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进取意识,利于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下面对其影响进行具体介绍。

3.1啦啦操运动能够有效丰富学生课外活动

在学校学生除上课学习外还有课外活动,啦啦操运动作为一种体育运动,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能够通过啦啦操来完成锻炼。啦啦操作为一种竞技比赛活动,根本目的并不在于比赛的输赢,而在于为赛场观众带去强烈的感染力,营造赛场气氛。啦啦操团队通过相应的口号来为自己做介绍,口号不仅能够体现团队的特点,还能够对每个团队成员进行激励,带动成员情绪,精炼恰当的口号也体现出啦啦操团队的集体智慧。学校学生可以自行组织啦啦操团队,根据自己人团队的特色制定相应的口号,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激发学生的智慧,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运动的有效平台,还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发展道路产生积极的影响。

3.2啦啦操运动可锻炼学生体能、培养科学人生观

啦啦操竞赛项目有比赛时间限制,规定不可超过两分三十秒,且在比赛中啦啦操队员需要完成多种高难度动作,且动作节奏要随着音乐变化而发生变化,队员要在整场比赛中保持身体的直立状态实施跳跃等动作,可以说,啦啦操运动对队员的体能要求较高,需要运动员具有较强的身体素质。国家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有着明确要求,主要从身体形态、技能、素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定,而啦啦操运动能够使学生的身体柔韧性、肌肉力量、耐力等得到有效锻炼,能够满足国家对学生体能的基本要求。同时啦啦操运动也具备较强的表演性特点,啦啦操运动员在面对人们时要对人们进行微笑,以积极的情绪去感染人们,营造活跃快乐的氛围,团队成员进行微笑时需要其微笑有感染力,具有轻松、自信的特点,而队员若想拥有这种感染力其本身就要具备积极的人生态度及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啦啦操团队对每个成员的要求较高,且成员在团队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啦啦操团队中的学生可以找到自我价值感,树立自信心,同时又能够对自己的水平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利于其快速适应社会生活,找到健康的成长道路。

3.3啦啦操运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积极进取精神

啦啦操具有极大的教育意义,啦啦操团队在竞赛中难免会出现失误问题,造成比赛失败的结果,在面对失败时团队中的每个人该如何进行相处以及怎样对待出现失误情况的同伴等问题是团队成员都要面临的考验。啦啦操运动的文化内涵则是团结与合作、宽容与理解、坚持与忍耐等多种优秀品格的发展。如今社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环境,学生团结意识与竞争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学生通过参加啦啦操运动,可以使其意志得到锻炼,培养其坚强品格。啦啦操赛场也同样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心理素质等,对课堂教育是很好的.补充方式。

3.4啦啦操是一种团体运动

通过以基本手位、步伐、队形变化、托举等方式来完成比赛,比赛项目有技巧、舞蹈啦啦操等,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参与啦啦操的创造与编排工作,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尖子、底坐等,在进行编排活动时除要考虑比赛规则外,还要明确每个成员的特点,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科学编排。在啦啦操众多动作中,最考验的就是托举动作,团队成员在进行托举时,要具备较高的默契和信度度,被托举的成员对托举队员十分信任,能够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在啦啦操团队中培养的团队精神利于每个队员的发展,且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在校园开展啦啦操运动,能够有效塑造学生个人形象,提升学生气质。

篇10:分析啦啦操运动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4.1完善啦啦操组织管理和竞赛制度

对竞赛进行组织管理有利于增强比赛的公平性,在校园中传播啦啦操运动要不断完善啦啦操组织管理制度。要对重视与啦啦操相关的组织机构,如体育总局等【1】,充分发挥组织机构的功能,通过对啦啦操的发展情况进行科学分析,来对其发展状况进行评估,并结合各地区不同的经济情况,制定相应的啦啦操发展策略。同时要不断完善啦啦操竞赛制度,相关人员要积极发展啦啦操运动产业,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的优势促进其发展,在市场中发展啦啦操运动,能够促进啦啦操运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进行有效结合,创立啦啦操品牌并提高其知名度,实现啦啦操本身的价值。

4.2做好啦啦操宣传工作

在对啦啦操进行宣传时,不仅要宣传啦啦操的动作方式,更重要的是宣传啦啦操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与价值,要将啦啦操文化与中国文化进行有效结合【2】,让啦啦操运动员在掌握啦啦操动作的同时,了解啦啦操文化,为达到这一目的,要不断对啦啦操运动进行宣传,建设啦啦操运动项目并取得相应效果,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让相关部门人员了解啦啦操运动的价值及其对学校文化建设的促进意义,加强相关部门对啦啦操运动的重视,从而提高学生对啦啦操运动的参与度。在宣传时要注重深入基层,让三线城市及农村学校的学生能够参与啦啦操运动,实现啦啦操的教育意义。

4.3培养啦啦操运动人才

为促进啦啦操运动更好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对校园文化的作用,要积极培养啦啦操运动人才,可从两方面来培养,一方面要建设强大的啦啦操师资队伍,另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啦啦操培训。首先推广啦啦操运动需要较多师资力量【3】,师资力量也是啦啦操运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啦啦操因其更新速度快的特点对教练员有着严格的要求,教练员要对啦啦操整套动作进行全面掌握,熟知啦啦操文化,并能够有效把握啦啦操运动的发展状况,在培训教练员方面,要健全相应考核机制,并进行适当的激励,同时要为教练员提供必要的实践交流机会,提高其综合能力。然后要注重对学生的啦啦操培训,学生是参与啦啦操活动的主体,也是发展啦啦操运动的新生力量,对学生进行培训利于激发学生对啦啦操的兴趣,提高学生啦啦操动作水平,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而促进啦啦操运动健康长远发展。

4.4建设校园啦啦操运动文化氛围

啦啦操运动能够营造健康的体育文化氛围,而健康体育文化又利于校园文化的发展,啦啦操运动对校园文化的有效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要想在校园中有效推进啦啦操运动【4】,学校教师和学生要积极进行配合,学校要根据地域特点、教师情况、学生情况以及现有文化氛围来制定科学合理的啦啦操运动发展方案,可从啦啦操活动场地、宣传方式等方面对方案进行设计,制定具有学校特色的啦啦操运动文化。学校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设备和信息网络来对啦啦操活动进行设计与宣传,让学生对啦啦操有全面的了解,对其形成正确科学的认识,使啦啦操运动能够在校园文化中和谐发展。

5.结语

啦啦操运动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为学生提供积极健康的运动方式,啦啦操运动团结性、健身性、教育性及观赏性等优点能够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效结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使校园的文化水平得到提高,也符合国家素质教育的发展理念,利于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和谐发展。学校应认识到啦啦操运动项目对发展校园文化的重要性,积极发展啦啦操运动,加大啦啦操运动宣传力度,与相关部门进行配合,促使学生进行广泛参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丁辉.校园啦啦操运动的推广价值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35(6):126-128.

[2]蔺平.舞蹈啦啦操运动对中学女生身心的影响及其开展策略[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5,(8):55-57.

[3]张冰妹.高校啦啦操运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6(24):84-85.

[4]王放.啦啦操运动的价值及其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5(20):178-179.

篇11:积极心理学运动问题分析论文

积极心理学运动问题分析论文

摘要:积极心理学已经成为当代心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它是对传统病变心理学的一种补充。积极心理学在研究人或社会问题的同时,还包括对人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的探讨,但积极心理学在发展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是值得深思的。本文对积极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问题;原因

社会的不断发展,让人们拥有丰富的物质资源的同时,某些人的精神追求和对事物的认知却不能与时俱进,消极心理活动层出不穷。传统心理学的许多观点忽略了人内在的潜力和主动性,把人当做没有生命力的动物或机器。而积极心理学所追求的关注人类美德及其积极力量和品质,打破了传统心理学的固定思维,使其成为心理学的一种新思潮。

1.积极心理学存在的问题

积极心理学的出现,是因为传统心理学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不能更好地展现人们的活力和幸福感。当积极心理学作为一个新概念,为社会所熟知的时候,期间经历了发展和演变,加上部分著名学者的观点和外在社会因素相碰撞,使公众对积极心理学的认知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大家努力提倡美好品质的积极力量,认为积极的事物就一定是带来好的影响。积极心理学在阐述其理论时忽视了消极心理对人的正面影响,极力反对消极情绪的出现。[1]就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而言,大部分都是成年人,而成年人作为一个沾满社会气息的群体,他们早已适应这个包罗万象的社会,他们的行为表现和心理活动是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研究对象的限定性,往往使结论停留在一个普遍性的问题上,不能更好地反映人们的心理问题,并做出客观公正的分析。而儿童作为未来的希望,却很少被作为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他们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很多都是留守儿童,缺少关爱,各种扭曲心理大大增加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几率。[2]随着老年化程度的加深,越来越多的老人独守空巢,子女们忙于自己的事业,忽略了对父母的关心,导致老人郁闷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老年人问题也应该给予高度重视。要使积极心理学得到更好的发展,光靠对积极的热情是难以走下去的`,必须要有严谨的科学规范和缜密的实验设计。在研究领域上,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要覆盖各个年龄段以及各个种族的人,这样的研究结果才能体现积极心理学的价值追求。积极心理学要进一步加强对不同文化背景群体的研究,从而得知哪种积极心理是世界通用的,哪些是民族特有的。

2.积极心理学问题存在的原因

积极心理学没能够将早期心理学中的预防运动、增进幸福等研究成果运用到自己的理论之中是一个很大的失误。预防运动强调怎样去改变各种消极因素,避免对人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伤害,并讨论如何防止类似问题的再次出现。而积极心理学的宗旨是提倡人类美德、美好品质的积极力量,忽略了消极心理的作用。积极心理学极力反对某些消极情感,如抑郁、恐惧、嫉妒、怨恨等。事实上这些消极情感并不一定会带来消极作用。我们甚至可以认为消极情感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自我保护作用。就现在社会的发展趋势来看,生活中存在着各种不安全因素,携带消极情感低调行事能更好地保护自我。如果你总是高调做事高调做人,会很容易受到外界的伤害。心理学在其发展历程中,出现了很多对于身体或心理消极时的表现描述,但却没有专门用来表现身体和心理积极感受时的概念。所以对于积极心理的表现也是靠经验总结的,不能及时地发现一些新出现的积极心理活动表现,从而影响了积极心理学的发展。现有的各种积极或消极的心理状态表现,所有人都有通过各种心理力量和能力来获得改善,并将最佳的心理健康和积极心理的展现在的社会文化环境中。

3.结语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新的心理学思潮,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积极心理学强调心理学不仅是以研究人或社会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为对象,同时还要研究人的各种品质的积极力量。面对积极心理学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首先我们要培养自己积极的人生态度,积极待人,创造积极的精神,提供积极的机会,肯定积极的价值。其次不断扩充研究对象,不分种族和性别,这样才能让积极心理有更宽广的发展领域。此外要合理利用消极心理的积极力量,使之更好地发展。遵循现代社会理性精神,不断规范研究的科学性,那么积极心理学就一定会实现造就美好社会、健康个体的夙愿。

参考文献:

[1]苗元江,余嘉元.积极心理:理念与行动[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

[2]任俊,叶浩生.当代积极心理学运动存在的几个问题[J].心理科学进展,,(5).

篇12:体育活动运动损伤分析的论文

体育活动运动损伤分析的论文

摘要:大学生在余假体育运动中发生损伤,是高校体育工作者碰到的一个新问题,余暇体育运动损伤有何特点;以及如何预防。减少伤害事故,是笔者要研究的课题,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搞好学校体育工作。

关键词:余暇体育急性损伤挫伤

随着五天工作制的实行,体育活动是大学生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娱乐身心的主要内容。但是,在余暇体育活动中的损伤,是大学生碰到的又一实际问题,学生在运动中受了伤,不仅损害学生健康,挫伤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而且影响学生正常的生活、学习。因此,为了维护学生身体健康,保证余暇体育活动在高校顺利开展,本文对部分大学生运动损伤的特点与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分析。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审计学院、南京机器制造专科学校等部分在学院校大学生,时间1995年3月至1996年6月。

1.2研究方法

1.2.1与在余暇体育活动中有过损伤的学生进行交谈与问卷,了解损伤性质、部位、原因与专项特点。

1.2.2查阅部分病历,详细了解有关病例,充实调查原资料,共计68例,其男生48例,女生22例。然后查阅大量运动医学方面的资料,运用运动医学方面知识,对各专项损伤特点,进行全面认真的分析。

2.大学生余暇体育运动授伤特点

2.1根据调查,绝大多数是急性损伤,慢性损伤病例很少,在68例中急性损伤65例占95%,慢性损伤3例,占4%

2.2专项损伤

从表一统计结果看,对抗性越强的项目,损伤的人数越多,这跟学生技术动作掌握不熟练,运用不合理,违反规则,动作粗野有着很大关系。同时说明:对抗性,娱乐性强的三大球,在学生余暇体育活动中占有较大比例。竞技性越强的田径项目,由于参加人数相对较少,而且受场地、器材的限制,所以损伤人数也较少,个人项目如乒乓球、网球、羽毛球等,虽然娱乐性较强,学生也很喜欢,参加人数也较多,但没有身体的直接对抗,且运动量容易控制,损伤几乎没有。

2.3损伤分类

由表二可知,所有的运动项目,特别是三大球,以软组织的挫伤发生率最高,挫伤中,又是踝关节的损伤最多,其次是膝关节的损伤。在68例损伤者中,下肢与上肢发生率相比有很显著性差异(P<0.05)。这是由于下肢,特别是踝关节担负着全身重量,同时踝关节的关节囊前后松驰,两侧副韧带牵拉过紧,当足受到内翻或外翻强大暴力时,即可发生损伤。另外,皮肤擦伤、裂伤发生率也占有较大的比例。

3.大学生余暇体育损伤的原因分析

3.1从调查中发现,损伤中因技术动作不正确,造成的运动损伤占第一位,这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重视基本技术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规范、正确的专项技术。

3.2场地设备不良引起的伤害事故。在调查中,运动场地不平整而导致的`损伤17例,占损伤的25%。运动场地不平坦,设备器材不良也是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

3.3饭后,中午进行体育活动引起的伤害事故。因学校场地少(特别是三大球,而参加人又多,学生往往利用课后,午休时间占领场地进行活动,由于不注意生理卫生,面导致损伤。

3.4准备活动不足或没有进行准备活动,尤其是冬季与夏初季节,肌肉活动能力降低,关节活动能力下降造成的损伤。

3.5所有的运动损伤中,无教师组织61例,占损伤的29%,有教师组织的7例,仅占10%左右,无教师组织三大球类占损伤的66%。

4.结论

4.1大学生在余暇体育活动中的损伤,多数为急性损伤,只有极少数劳损性慢性损伤。

4.2各种损伤中,以软组织挫伤发生率最高,皮肤擦裂伤次之。

4.3损伤发生在学生余暇时间内,其中,无教师组织的体育活动,特别是学生自发组织的三大球,最易发生伤害事故。

4.4因场地、设备不良,不注意锻炼卫生而造成的损伤,占据了很大比例。

5.建议

5.1学校体育教学部门和医务部门,应加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医务监督方面知识的教育,并将这些内容纳入理论教材。

5.2体育教师在三大球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掌握规范的专项技术,了解规则,减少学生在余暇体育活动中因技术不规范,不了解规则而造成的伤害事故。

5.3学校应有计划地新建场地,维修场地器材设备,定期组织检查场地、器材、设备安全程度,改善运动卫生条件。

5.4教会学生处理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方法,因其手法简单,疗程短,恢复快,可减少学生的痛苦。

5.5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应注意加强改善肌肉结构,增加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素质练习,提高抗运动损伤的能力。大学生在余暇时间内参加体育活动,无论发生何种损伤,都将影响学生的正常生活、学习,必须引起学校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篇13:定律运动力学原理分析论文

关于定律运动力学原理分析论文

碰撞是宇宙天体形成和演化的基础,传统物理学中的牛顿万有引力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根据其性质,简易论将它修改为碰撞定律,从而使物理学运动力学得到完善。

简易论碰撞定律是简易论三大定律当中的第一个定律,是作者在研究双星运动规律时得出的。作者发现,只具有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在运动的过程中必须具有外力的作用,否则是不能保持运动的,一旦运动起来几乎是呈直线碰撞。而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仅仅注明了计算两个物体引力大小的计算方法,没有注明两个物体以外的物体对两个物体运动的影响,物理学又没有其它解释天体碰撞现象的定律,为此,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性质,简易论将其修改为碰撞定律。

简易论三大定律都着重强调了第三物体和第三物体以上的物体,在天体运动过程中的重要性,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只能运用于计算天体质量的大小,它应该属于一个数学定律。而实际上,人们已经把它当作物理学定律运用了几百年,并认为运用它成功的发现了海王星,但在运用到太阳系以外时,万有引力定律就失灵了,原因就在如此。

事实上,宇宙空间的一切天体都不同程度的自然受到了各种外力的影响,单一两个物体作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在太阳系,银河系银盘的转动也是保持太阳系各成员运动的基础,这个作用甚至超过了单一第三物体对两个物体运动的影响,在简易论中,将其列为第三物体以上的物体的范围。

碰撞是宇宙天体形成和演化的基础,简易论认为,宇宙的一切天体都是在碰撞的过程中形成的。在太阳系,把小行星带和太阳作为两个物体的运动,木星作为它们的第三物体,由于小行星带中的群体数量大,它们形成了一个行星环,在小行星和木星围绕太阳运行的过程中,小行星的平均公转周期约为木星公转周期的一半,在木星围绕太阳运行一周时,小行星即可运行二周。当小行星运行至木星和太阳之间时,作为第三物体的木星的作用力产生,当小行星运行到木星和太阳的对面时,作为第三物体的木星的作用力消失,从而使各小行星的轨道不断发生改变,并使各小行星轨道发生交叉,从而引起运动过程中的碰撞。

小行星带是太阳系天体碰撞最频繁的区带,符合天文观测事实。由于火星紧靠小行星带,火星受到的撞击较太阳系其它成员严重,其次为月球,大大小小的撞击坑构成月球基本的外貌。地球由于受到月球的保护,使地球受到小行星撞击的.频率大大降低,金星和水星由于远离小行星带,受到小行星撞击的可能性更小,水星上的陨石坑大多为早期发生的。

简易论碰撞定律也可解释地球表面的碰撞现象,如一个苹果挂在树上,树身于地面相连,应该把它看作一个物体,当果柄与树枝脱离时,苹果与地球构成两个物体,这时由于苹果距离地球太近,任何第三物体的作用都不能抗拒地球巨大的引力,苹果落地就是一种碰撞。

近地飞行的飞机,发动机的发动,可视为第三物体的作用,飞机保持运动,当发动机停止发动时,飞机必将坠地发生碰撞。其它如汽车的运动,由于轮子着地,只可与地球视为一个物体,即使停止运动也不构成碰撞。

通常最常见的碰撞,在地球上以陨石为主,它们的主要来源是彗星的彗尾,由于质量太小难以形成稳定的轨道,受地球引力的影响容易坠向地球,但由于地球具有大气层保护,对地球生命不构成大的威胁。

陨石与小行星的主要区别在质量上,只有陨石的质量达到一定大时,陨石才可成为一颗小行星,质量越大的小行星,轨道的稳定性越强,撞击地球的可能性就越小。凡能对地球生命构成严重威胁的小行星,应该不会撞击地球,因为地球的公转速度快于小行星的公转速度,同时又有月球围绕地球运动,受地球离心力的影响,小行星在接近到地球一定距离时,就会改变轨道,使向公转速度慢于小行星20倍,又没有离心力的月球。

更大质量的小行星,当平均轨道接近地月系统时,通常会改变轨道,先变成地球的卫星,当它的轨道缓慢向地球靠近时,都将被月球拦截撞到月球上。

凡对地球造成比较严重的撞击,一般为彗星撞击,如通古斯大爆炸等。由于彗星的运行速度远快于地球,地球没有躲避彗星撞击的能力,但地球具有大气层保护的能力,在彗星高速使向地球的时候,彗星体会因急剧加热膨胀在空中爆炸,大大降低对地球生命的威胁。

木星距离太阳的距离比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远5倍,遭受大质量彗星撞击的可能性远大于地球,凡能通过地球轨道的彗星的质量一般不会太大,地球不会发生象木星那样严重的彗星撞击。因此,人们不必过分担心小行星撞击地球。

篇14:锌与运动能力论文

锌与运动能力论文

人体对微量元素的每日需要量在100mg以下,现已确定的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有铁、碘、铜、锌、锰、硒、氟、钼、钴、铬等10种。微量元素在体内以多种方式发挥作用,其中主要是通过形成蛋白、酶、激素和维生素而起作用,同时也是多种酶类发挥作用所必不可少的辅助因子,并对酶的活性有调节作用,直接影响到人体的机能代谢。而锌作为人体含量第二的微量元素,是体内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能有效抑制运动过程中自由基的产生。并且适量的锌水平有助于运动后自由基的消除,以减轻脂质过氧化对膜结构的损伤,保护组织细胞的完整性和维持酶的正常活动能力,从而保证人体健康和维持人体正常的运动能力。

1.锌在机体内的含量

锌在人体内的含量仅次于铁,居第二位,机体内含锌晕为2~2.5g,正常血浆锌浓度为12~20μmol/L。血浆中锌大多与蛋白结合,主要与白蛋白、α球蛋白和转铁蛋白结合等。白细胞中约占3%,红细胞膜上锌含晕较高。正常成年人身体锌含量为2--4g,主要分布在头发、骨骼、内脏、前列腺及生殖腺中,正常血浆锌浓度为12--20μmg/L。锌在机体内的含量会随地区、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不同而有所不同。

2.锌的生理功能

锌广泛存在于机体的各种脏器中,锌为100多种酶活性所必需。其中许多酶参与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和核酸的代谢。锌参与组织、细胞和生物分子的构成。锌与膜结构的稳定与完整、基因的表达与调控、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免疫反应、自由基的生成与消除以及神经信息传递等重要生命活动有关。锌对脑垂体的活动有抑制作用,同时影响性腺和胰岛素内分泌系统的代谢。锌还具有促进伤口愈合,增进食欲等作用。这些功能都与之功能力密切相关。

3.锌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3.1锌对蛋白质和核酸作用

锌对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有重要作用,所以锌与肌肉质量增长之间有很大关系。体内锌含量异常,不论下降或升高都会引起贫血,导致最大吸氧量下降,影响运动能力。有报道表明,男运动员血清锌含量与最大吸氧量呈正相关,而女运动员的血清锌含量与最大吸氧量呈负相关。S.I.KCX〕等发现锌缺乏会引起高密度脂蛋白中胆固醇下降,使游离极低密度脂蛋白增多。血脂沉积会引起血管弹力下降,血管内径变细,血流不通畅,导致血流速度变慢,最终使最人吸氧量下降。另外,锌对剧烈运动产生的'自由基具有抑制和保护机体免受自由基攻击作用。

3.2锌和自由基损伤

体内自由基性质极为活泼,所有细胞都可能成为它们的攻击对象,使这些物质受到破坏或生成毒性物质,对机体造成危害。如果攻击脂至,可致脂质过氧化。运动可诱发自由基生成增多。急性剧烈运动时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不足以平衡运动应激情况下的自由基,机体细胞内侧处于氧化应激状态而致细胞损伤,最终导致运动损伤和疲劳形成。因此防治氧自由基损伤的重要措施就是提高自身的抗氧化能力,从而减少运动损伤所致的自由基对机体造成的损伤,对延缓疲劳具有积极的意义。

3.3锌具有抑制脂质过氧化,抗自由基损伤的作用

锌对抗自由基的机制是由于锌本身在生物体系中不能获得电子,也不能失去电子,而不会直接引发自由基反应。金属硫蛋白(MT)含丰富的硫基,是一种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可促进运动疲劳的清除。锌与MT的合成受到锌的影响。营养性锌缺乏可引起MT含量下降,补锌可明显回升,缺锌大鼠急性力竭游泳后,肝脏MT的峰值出现晚又低,表明锌缺乏影响了MT对运动的应激水平和诱导合成速率。从而影响了体内通过MT途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由此可见,运动训练可致自由基生成增加,而锌通过不同途径在抗自由基损伤中发挥作用。不同的锌含量水平对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是不同的。过多或过少的锌含量均不能最大程度发挥锌的积极作用。

3.4锌与雄激素

雄激素与人体的运动能力密切相关,从多方面改善和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机体睾丸分泌雄激素是受到下丘脑、脑垂体的调节。垂体的功能与机体含锌量水平有关。实验表明,缺锌可致大脑垂体功能降低,因此缺锌影响垂体功能使雄激素水平降低。

4.运动员补锌

人体在长时间或大强度运动时,体内锌大量丢失,为保持或提高运动能力,适当补锌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我国运动员中,有约一半的人血清锌含量为75ug/100m1,低于正常值((91.Bug/100m1)。国外报道,对锌的需求量:成人每日为15mg,儿童为lOmg-15mg,对于运动员尚无明确规定,但无疑运动员对锌的需求量应大大超过常人,并且应视运动员性别、年龄、运动年限和运动水平等各方面分别考虑补量问题,在运动期间给运动员补锌可以提高糖氧酵解能力,对发展肌肉力量和速度耐力都有良好作用。

长时间运动会引起机体锌的丢失,许多运动员存在着潜在的锌不足。而锌在机体内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运动员长期处于锌缺乏状态,将严重损害正常的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①缺锌影响肌肉生长和肌肉成分,肌肉内锌缺乏导致耐力受损;②锌缺乏可导致体内白由基产生增加,脂质过氧化程度增强;③缺锌造成机体的免疫能力下降;④缺锌导致各种锌酶活性下降,氨基酸代谢紊乱,DNA和RNA合成减少,影响机体的正常发育。因此,在保证运动员正常膳食营养水平的基础上,补充适量锌对运动员是必需的。

机体对每一种微量元素都存在一个安全和适宜的需要范围,在此范围内,通过机体自身的调节作用,使其功能维持在最佳状态,超出这一范围,就对机体有潜在毒性。大量补锌是有害的。铜的吸收会被每天多于50mg的锌的摄入而抑制。摄人于10倍RDA、的锌将明显降低淋巴细胞功能及PMN吞噬细胞溶解细菌的能力。由此可见,运动员补锌要适量,同时,应重视训练过程中对运动员体内锌含量的监测,及时补充并消除不良影响。

目前,给运动员补锌应从两方面考虑,即天然含锌食物的补充和人工合成的含锌化合物的补充。锌在大量食物中广泛分布,富含锌的食物主要有海产食品(牡}>、动物肝脏、肉类、蛋和奶等。其中牛肝中锌含量最高达4.6mg/1008,其次是海产品中的牡砺,锌含量达3.f2mg/1008,当然在补锌时应注意膳食平衡。补锌的含锌化合物主要有:醋酸锌、硫酸锌、碳酸锌、甘草酸锌和葡萄糖酸锌等,使用较广泛的是硫酸锌.其剂量为成人每次50mg-150mg,每日三次;儿童按每日3mg-7mg/Kg.W.分三次服用,并且服用硫酸锌不能超量,不宜空腹服用,不宜食用干扰锌吸收的含纤维素较高的蔬菜。近年来研制出的葡萄糖酸锌也是很受欢迎的补锌剂,尤其对少年运动员来说,更有利于增进健康和提高运动能力,而成人运动员在服用时应增加剂量。

篇15:反全球化运动考察与分析

反全球化运动考察与分析

全球化是全球范围内争议的大问题。20世纪末21世纪初,在我们这个地球上,一方面是全球化呼声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反全球化运动风起云涌。目前国内研究全球化的论文和著作很多,而研究反全球化的专著阙如,文章奇少。然而,就像全球化是一个客观存在的、无可回避的问题一样,反全球化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无可回避的问题。全球化和反全球化都是我们必须严肃认真地加以研究的重大问题。

一、反全球化运动考察

11月底12月初发生在美国的“西雅图风暴”,拉开了世界范围的反全球化运动的序幕。现在按照历史顺序来回顾和考察反全球化运动。

1911月30日,世界贸易组织第三届部长会议在西雅图开幕。与此同时,世界反全球化人士云集西雅图,对全球化进行抗议。有4万人组成的全球化抗议者队伍与警察在整个西雅图发生全面冲突,被视为全球化象征的麦当劳快餐店(有一种说法是,全球化就是麦当劳化)被捣毁。防暴警察试图用催泪弹和橡胶子弹(警察事后只承认用了胡椒粉喷雾剂)驱散示威群众,但效果不大。世界贸易组织部长会议被迫推迟5小时开幕,不少代表团未能出席第一天会议。警方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并实行宵禁。到12月1日,警察已逮捕310人,另有多人受伤。克林顿的贸易保护主义的讲话遭到普遍反对,会议未能达成协议。

在西雅图大规模反全球化示威游行之后,世界各地随后发生的所有反全球化的示威游行都被称为“西雅图风暴”,反全球化运动的参加者都被称为“西雅图人”。

1月27日,世界经济论坛在达沃斯举行。反全球化示威者从世界各地聚集达沃斯,抗议全球化。在示威中,又发生了捣毁被视为全球化象征的麦当劳快餐店事件。

202月14日,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在曼谷召开。反全球化示威者汇集曼谷,谴责WTO(世界贸易组织)、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WB(世界银行),要求国际金融机构立即采取行动分担发展中国家由于全球化造成的负面影响。

年4月1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华盛顿开会。大批全球化反对者汇聚华盛顿,抗议全球化,抗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会议,使一些代表无法进入会议中心。示威者要求建立一个没有“公司的支配”的“工人的社会”。全球正义动员组织发言人说,这次抗议活动旨在反对跨国公司接管世界。“我们的政治制度已愈来愈变成一小撮跨国公司集团的工具。……只照顾跨国公司的'利润。”警方拘捕了600名抗议示威者。

2000年5月1日,伦敦举行声势浩大的反全球化游行示威,以纪念国际劳动节。

2000年9月上旬,联合国在纽约举行各成员国首脑千年高峰会议。与此同时,大批反全球化示威者在联合国总部对面举行各国人民高峰会议。

2000年9月2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布拉格举行年会。1万多名反全球化示威者从世界各地聚集布拉格,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举行的年会,指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是全球资本主义的工具,要求加以关闭。示威者与警察发生冲突,约100人受伤。

2000年10月20日,第三次亚欧会议在韩国汉城召开。反全球化示威者约两万人举行与亚欧会议相对立的人民论坛。

2000年12月6-7日,欧盟首脑会议在尼斯举行。与此同时,来自世界各地的反全球化示威者云集尼斯,举行声势浩大的反全球化大游行,参加者大约有5万人。欧盟首脑会议一度被迫中断。示威者与警察发生冲突,多人被捕,其中2人被判监禁。警察中有24人受伤。

1月27日,世界经济论坛在苏黎世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几千名反全球化示威者会集苏黎世,抗议世界经济论坛会议。反全球化人士与警察发生冲突,约有30人被驱逐,120人被捕。

204月20日,美洲国家首脑会议在魁北克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特别是来自南北美洲各地的反全球化的大批示威者同警察发生冲突,警察动用催泪弹和高压水枪对付示威群众,400名活动分子被捕。抗议者向警察投掷石块和酒瓶,19名警察受伤。

年6月15日,欧盟首脑会议在哥德堡开会。来自世界各地特别是来自欧洲的反全球化人士云集哥德堡,举行反对全球化的示威游行,参加者约两万人。示威者与警察发生巷战,警察向示威者开枪,多

[1] [2] [3] [4]

篇16:运动员的运动生化指标分析论文

关于运动员的运动生化指标分析论文

摘要:

运动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运动引起体内分子水平适应性变化及其机理的一门学科。随着各界奥运会我国金牌都有新的突破, 科技奥运已经不单单是一句口号, 教练员和运动员越来越重视运用科技来提高成绩, 每一个好的成绩不但都凝聚着运动员的辛勤汗水, 同时也凝聚着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运动生化的潜力和价值在运动训练中越来越显示出来, 本文介绍了运动生化对体育运动员的重要性, 运动生化与训练计划的制订、运动选材、负荷量的客观评定、运动员的合理营养等都分不开, 密切相连。运动员在训练的过程中运动生化学是非常重要的, 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同时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成绩, 体育教练员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门学科, 进一步促进运动员发挥更好的成绩。

关键词:

运动生化原理; 运动员; 分析;

运动生化是用生物化学的理论及方法, 研究人体运动时体内的化学变化即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的特点与规律。在运动员训练的过程中, 运动生物化学已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知识。研究人员通过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来揭示运动人体变化的本质, 具体详细的评定和监控运动员人体的机能, 进一步实现科技运动, 充分的发挥科技的作用, 能够科学地指导体育锻炼, 促进运动生化原理在运动训练中充分发挥其作用。本文针对运动生化指标对运动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对运动员在训练中他们的血糖, 血乳酸以等进行了具体分析对运动员在训练中身体状况和机体的训练水平做了详细的了解, 运动生化原理在训练中对提高成绩起到很大的作用。

1、运动生化对运动员的重要性

1.1人体由水、蛋白质、糖、脂肪、核酸、维生素等组成。每个人各物质的组成比例不同, 每个人在不同的生命阶段其组成比例也不同, 各种物质的变化及其规律就是生物化学。人体在运动状态, 各组成成分会发生变化。肌肉收缩直接的能量来源是三磷酸腺苷, 运动员在运动时需要大量的能量。靠磷酸肌酸的转化和糖、蛋白质等的氧化分解生成能量。人体内其它的微量元素也参与物质代谢, 糖参与无氧代谢辅助供能。人体化学组成的变化及其规律, 就是运动生物化学。不同运动, 人体的物质代谢也不同。教练员作为运动训练的主导者, 通过掌握运动生物化原理, 来了解运动员训练的本质和原理科学指导运动训练, 进一步挖掘运动员的潜力。运动员在运动的过程中, 人体从平衡转为不平衡, 在运动结束的时候又达到平衡状态。在反复的训练中, 人体的运动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外部刺激的强度与量直接影响运动训练的效果, 从运动生物化学角度分析, 代谢过程中会有很多中间产物, 通过分析运动后的血、尿和汗。进一步掌握运动员在运动时人体化学组成的变化。

1.2科学训练才能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 运动员在训练中的运动能力直接影响我国竞技体育的未来, 教练员位于主导地位, 通过技术手段来挖掘运动员的潜力, 教练员科学的训练手段能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 促进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当前。运动生理化原理是科学选材的“指南针”,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运动员在运动的过程中, 选材已进入科学化阶段。教练员可以根据原来积累的经验再运用运动生物化学知识。进行广泛筛选, 从基因、生化指标、身体形态、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选出有综合素质好的人员。通过运动生化的原理来能够科学制订训练计划, 根据项目供能特点选择合理的训练方法, 运动项目不同, 人体的能量代谢特点也不同。运动员在大强度运动时能量主要来自磷酸原供能系统, 提高运动员的素质时, 应大力发展磷酸原供能系统的供能能力。磷酸原代谢系统时间短, 还应该提高无氧耐力, 教练员根据实际的情况来科学合理的制定训练计划, 使供能系统的供能能力得到最大的提高。

1.3运动生化原理可以有效的评定训练负荷量。在长期大运动量的训练过程中, 运动员很容易产生疲劳。在运动员产生疲劳期的时候, 机体的某些化学物质会发生变化, 使运动员激素水平下降。通过生化指标测试, 运用生物化学知识确定运动员是否处于运动性疲劳阶段。避免因疲劳累积而出现伤病, 做出科学的调整训练计划。除此之外, 运动生化原理可以为评定训练效果提供科学的依据, 从分子水平分析人体对运动的适应性反应, 是评价更为客观、有效。通过一段时期的训练后, 根据指标评定运动员机体供应能力的提高。监控运动员的机能状况和营养状态。通过相关生化指标掌握运动员机体的营养水平, 及时进行补充, 促进运动员的体能得到快速的恢复, 确保运动疲劳得到减轻。

2、通过运动生化指标对运动员进行分析

选取身体状况良好的两名男运动员, 甲:21岁, 体重64kg, 身高172, 训练3年;乙:22岁, 体重65kg, 身高175, 训练4年。下午两点半做简单的准备活动。一个小时后进行3000m, 400m以及100m的运动测试, 在赛前, 赛后对两名运动员采取指血测试血糖, 血乳酸, 尿十项。血液中的糖分称为血糖, 体内各组织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多数来自葡萄糖, 所以要想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正常运, 必须保持血糖的一定浓度。在运动前、后运动员的血糖都是在正常范围内变化, 甲在进行第一次3000 m运动训练的时候, 测试前的血糖浓度为6.2mmol/l, 在长时间的运动后血糖浓度在持续的下降, 通过测试可以得到长时间的运动会消耗大量的葡萄糖, 在结束运动后很长时间能够恢复血糖浓度。运动员乙在进行400m运动训练前有轻微的低血糖症状, 血糖浓度为3.8mmol/l, 在运动后运动员乙吃了一点的葡萄糖, 测试结果和甲训练的结果类似, 乙在运动前和运动后的血糖浓度差值很小, 血糖浓度逐渐下降, 激烈的运动项目会消耗大量的葡萄糖。乳酸是是有氧代谢系统的重要氧化物质, 对酸碱平衡有一定的影响, 导致运动疲劳的情况出现。运动训练中血乳酸指标的应用是运动生物化的重要内容。运动员运动前后乳酸浓度, 甲运动员的乳酸浓度差值是10.0mmol/l, 乙运动员测试的测试值是16.0mmol/, 动员接受强度高的训练, 机体的运动负荷增强, 避免乳酸堆积而导致肌肉酸痛。

3、结论

运动员的成绩是评定运动员的标准, 运动成绩也能突显教练员的执教艺术, 而且非常的重要。随着我国在国际地位中的提高, 竞技体育越来越国际化, 这就要求教练员要对运动员的运动生涯负好责, 实现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化。本文通过对运动员生化指标进行了分析, 在比赛前运动员保持良好的机体状态非常的重要, 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基础。运动生化学对运动员训练非常的重要, 因此教练员必须进行转型熟练掌握运动生化的专业知识, 做好运动员身体的机能测试, 熟练掌握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制订完善的训练计划, 并以此来安排训练方案, 科学评定训练效果, 确保运动员能以最佳状态去参加比赛。综合评定运动员的机能水平, 在运动后进行测试也是必须的, 制定完善的运动生物化学基础知识培养体系, 促进运动员在运动场上发挥更大的潜力, 争取得到更好的体育成绩。

参考文献

[1]刘革.运动生化原理在110m跨栏教学与训练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 2013 (36) .

[2]李捷, 王力先.竞技训练监控组学理论原理及应用研究—从机能监控向系统监控的发展[C].中国运动生理生化学术会议, 2014.

【运动与骨质疏松分析的论文】相关文章:

1.体育活动运动损伤分析的论文

2.锌与运动能力论文

3.中长跑运动技术创新与训练方法论文

4.分析后现代主义史学与传统史学论文

5.马克思资本运动与经济发展理论探究论文

6.运动与健康演讲稿

7.运动与数学作文

8.水利施工技术与创新分析论文

9.大学生自学能力与网络媒介素养分析论文

10.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环境问题分析论文

下载word文档
《运动与骨质疏松分析的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