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薛九被谗去鲁翻译赏析
“花生梨”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送薛九被谗去鲁翻译赏析,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送薛九被谗去鲁翻译赏析,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送薛九被谗去鲁翻译赏析
送薛九被谗去鲁翻译赏析
《送薛九被谗去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宋人不辨玉,鲁贱东家丘。我笑薛夫子,胡为两地游。
黄金消众口,白璧竟难投。梧桐生蒺藜,绿竹乏佳实。
凤凰宿谁家,遂与群鸡匹。田家养老马,穷士归其门。
蛾眉笑躃者,宾客去平原。却斩美人首,三千还骏奔。
毛公一挺剑,楚赵两相存。孟尝习狡兔,三窟赖冯谖。
信陵夺兵符,为用侯生言。春申一何愚,刎首为李园。
贤哉四公子,抚掌黄泉里。借问笑何人,笑人不好士。
尔去且勿喧,桃李竟何言。沙丘无漂母,谁肯饭王孙。
【前言】
《送薛九被谗去鲁》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风。全诗共计三十二句一百六十字,作者在安慰朋友的同时,也对社会的'不平表示愤慨。
【翻译】
宋国人素来不会辨认宝玉,鲁国人连本地人孔夫子都不尊重。我笑你呢,薛夫子,你为什么还到这两个地方游说呢?众口一致可以黄金消融,珍贵的白璧可向谁人推荐?现在梧桐下长满蒺藜,绿竹丛不结佳果。叫凤凰宿谁家,吃什么?只好与群鸡混在一起了。古有田子方可怜体衰的老马,天下贫穷之士便投奔其门下。平原君家的蛾眉小妾辱笑跛脚人,平原君不予惩罚,他手下的宾客后来全部离他而去。后来平原君斩掉美人的首级,三千宾客又迅速回归平原君门下。平原君门客毛遂公在楚王面前挺剑陈述厉害,终于使楚国与赵国都生存了下来。孟尝君广收三教九流,他之所以能像狡兔三窟,全仗仰门客冯谖的计谋。信陵君听从门客侯生之言,终于夺得兵符,救了赵国。春申君不听门客朱英之计,终于被李园割去了脑袋,多么愚蠢。贤良的春秋四君子,正在黄泉里抚掌而笑呢。他们笑什么呢?笑谁呢?笑今人不尊重知识分子。桃李无言,下自成蹊,你静静地去吧,不必愤愤不平。现在已经没有古人的好风尚了,沙丘已经没有漂母了,谁肯为韩信一样的王孙供顿饭呢。
【鉴赏】
此诗当作于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李白离开长安之后。此诗除了安慰遭受诬陷而被贬谪的朋友薛九外,也写出了作者对小人进谗言导致人才发挥不了作用以及社会的严重不公平现象的极大愤慨。
篇2:送薛九被谗去鲁,送薛九被谗去鲁李白,送薛九被谗去鲁的意思,送薛九被谗去鲁
送薛九被谗去鲁,送薛九被谗去鲁李白,送薛九被谗去鲁的意思,送薛九被谗去鲁赏析 -诗词大全
送薛九被谗去鲁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五古 宋人不辨玉,鲁贱东家丘。我笑薛夫子,胡为两地游。
黄金消众口,白璧竟难投。梧桐生蒺藜,绿竹乏佳宾。
凤凰宿谁家,遂与群鸡匹。田家养老马,穷士归其门。
蛾眉笑K者,宾客去平原。却斩美人首,三千还骏奔。
毛公一挺剑,楚赵两相存。孟尝习狡兔,三窟赖冯谖。
信陵夺兵符,为用侯生言。春申一何愚,刎首为李园。
贤哉四公子,抚掌黄泉里。借问笑何人,笑人不好士。
尔去且勿喧,桃李竟何言。沙丘无漂母,谁肯饭王孙。
篇3:李白《送薛九被谗去鲁》的原文和意思解释
李白《送薛九被谗去鲁》的原文和意思解释
古诗《送薛九被谗去鲁》
年代:唐
作者:李白
宋人不辨玉,鲁贱东家丘。我笑薛夫子,胡为两地游。
黄金消众口,白璧竟难投。梧桐生蒺藜,绿竹乏佳宾。
凤凰宿谁家,遂与群鸡匹。田家养老马,穷士归其门。
蛾眉笑躃者,宾客去平原。却斩美人首,三千还骏奔。
毛公一挺剑,楚赵两相存。孟尝习狡兔,三窟赖冯谖。
信陵夺兵符,为用侯生言。春申一何愚,刎首为李园。
贤哉四公子,抚掌黄泉里。借问笑何人,笑人不好士。
尔去且勿喧,桃李竟何言。沙丘无漂母,谁肯饭王孙。
作品赏析
【注解】:
宋国人素来不会辨认宝玉,鲁国人连本地人孔夫子都不尊重。
我笑你呢,薛夫子,你为什么还到这两个地方游说呢?
众口一致可以黄金消融,珍贵的白璧可向谁人推荐?
现在梧桐下长满蒺藜,绿竹丛不结佳果。
叫凤凰宿谁家,吃什么?只好与群鸡混在一起了。
古有田子方可怜体衰的老马,天下贫穷之士便投奔其门下。
平原君家的蛾眉小妾辱笑跛脚人,平原君不予惩罚,他手下的宾客后来全部离他而去。
后来平原君斩掉美人的'首级,三千宾客又迅速回归平原君门下。
平原君门客毛遂公在楚王面前挺剑陈述厉害,终于使楚国与赵国都生存了下来。
孟尝君广收三教九流,他之所以能像狡兔三窟,全仗仰门客冯谖的计谋。
信陵君听从门客侯生之言,终于夺得兵符,救了赵国。
春申君不听门客朱英之计,终于被李园割去了脑袋,多么愚蠢。
贤良的春秋四君子,正在黄泉里抚掌而笑呢。
他们笑什么呢?笑谁呢?笑今人不尊重知识分子。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你静静地去吧,不必愤愤不平。
现在已经没有古人的好风尚了,沙丘已经没有漂母了,谁肯为韩信一样的王孙供顿饭呢?
篇4:《送崔九》原文及翻译赏析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翻译/译文
你若要归山无论深处浅处都要去看看;要尽情地赏玩山峦沟壑的清净秀美。千万别学陶渊明笔下那个武陵人,只在桃花源暂时游了游就匆匆出山。
注释
⑴崔九:即崔兴宗,尝与王维、裴迪同居辋川。南山:即辋川南边的终南山,故诗中说他“归山”。马上口号:在马背上顺口吟成诗句。《全唐诗》此诗题下注:一作“留别王维”。
⑵丘壑:既指丘陵川壑,也是暗用典故,含劝友人隐逸山林,莫改初衷之意。《世说新语·品藻》载:“明帝问谢鲲:‘君自谓何如庾亮?’答曰:‘端委庙堂,使百僚准则,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
⑶武陵人:指陶潜《桃花源记》中的武陵渔人。
赏析/鉴赏
此诗起句点题“送”字。诗人看着崔九向山中走去,于是劝勉他说,山中自有美妙之景,足以自得于心,一丘一壑,皆可怡性养神。次句“丘壑”用典,讽劝友人隐逸山林,莫改初衷,为下文预设伏笔。后两句紧依次句而写,化用陶渊明《桃花源记》典故,含蕴深刻。既是劝勉友人坚持初衷,尽享山水之乐,同时暗含这一层意思:如果弃隐入仕,以后想再度归隐,怕就难了。这里“暂”字用得极妙,与次句“尽”字相对。次句从正面劝说,结尾二句从反面劝勉。这一正一反,思虑周全,语意婉转,谆谆嘱咐,浓浓友情,溢于字里行间。
这是一首劝勉诗,劝勉崔九既要隐居,就必须坚定不移,不要三心两意,入山复出,不甘久隐。语言虽浅白,含意却颇为深远。也有人认为这首五绝是说既然到深山里游玩,就应细心欣赏山间的一石一木;不要像那个武陵人,一到桃源仙境很快就出来了,比喻学习不能浅尝辄止,看似赏景,却富哲理。
篇5:裴迪《送崔九》翻译赏析
裴迪《送崔九》翻译赏析
送崔九 唐代 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注释】
⑴崔九:即崔兴宗,尝与王维、裴迪同居辋川。南山:即辋川南边的终南山,故诗中说他“归山”。马上口号:在马背上顺口吟成诗句。《全唐诗》此诗题下注:一作“留别王维”。
⑵丘壑:既指丘陵川壑,也是暗用典故,含劝友人隐逸山林,莫改初衷之意。《世说新语·品藻》载:“明帝问谢鲲:‘君自谓何如庾亮?’答曰:‘端委庙堂,使百僚准则,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
⑶武陵人:指陶潜《桃花源记》中的武陵渔人。
【翻译】
你若要归山无论深处浅处都要去看看;要尽情地赏玩山峦沟壑的'清净秀美。千万别学陶渊明笔下那个武陵人,只在桃花源暂时游了游就匆匆出山。
【赏析】
《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是唐代诗人裴迪的作品。这是一首劝勉诗,劝勉崔九既要隐居,就必须坚定不移,不要三心两意,入山复出,不甘久隐。全诗用语浅淡,近乎口语,或暗用典,或明用典,或正劝,或反讽,喻之以理,晓之以情,在看似平淡的外表下蕴涵着浓郁的朋友情谊,含意颇为深远。
诗人送友人归隐山林,劝慰友人安于隐居,不要暂时停留,也抒发出自己厌恶尘世的心情。这首诗形象生动,含蓄深沉。
此诗起句点题“送”字。诗人看着崔九向山中走去,于是劝勉他说,山中自有美妙之景,足以自得于心,一丘一壑,皆可怡性养神。次句“丘壑”用典,讽劝友人隐逸山林,莫改初衷,为下文预设伏笔。后两句紧依次句而写,化用陶渊明《桃花源记》典故,含蕴深刻。既是劝勉友人坚持初衷,尽享山水之乐,同时暗含这一层意思:如果弃隐入仕,以后想再度归隐,怕就难了。这里“暂”字用得极妙,与次句“尽”字相对。次句从正面劝说,结尾二句从反面劝勉。这一正一反,思虑周全,语意婉转,谆谆嘱咐,浓浓友情,溢于字里行间。
也有人认为这首五绝是说既然到深山里游玩,就应细心欣赏山间的一石一木;不要像那个武陵人,一到桃源仙境很快就出来了,比喻学习不能浅尝辄止,看似赏景,却富哲理。
篇6: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翻译赏析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翻译赏析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前言】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公元745年写给伟大诗人杜甫的一首送别诗。全诗以情动人,以美感人,充满了深情厚谊与诗情画意。
【注释】
⑴石门:山名,在今山东曲阜县东北。山不甚高大,石峡对峙如门,故名。杜二甫:即诗人杜甫,因排行第二,故称他为杜二甫。
⑵金樽开:指开樽饮酒。
⑶泗水:水名,在山东省东部,源出山东泗水县陪尾山,向西流经流经曲阜、兖州,由济宁入运河。
⑷徂徕:山名,徂徕山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南。
⑸飞蓬:一种植物,茎高尺余,叶如柳,花如球,常随风飞扬旋转,故名飞蓬,又称转蓬。
【翻译】
辞行的酒虽已喝过,但我的游兴犹酣。几日来登山游水,把这里名胜几乎走遍。此次一别,不知何时再相聚这石门把酒言欢。秋风吹过,泗水的碧波已渐低落,而远处的徂徕山却一片苍翠海蓝。在这就要各自踏上飞蓬般的旅程之际,让我们再一次把酒杯斟满。
【鉴赏】
李白于公元744年(天宝三载)被诏许还乡,驱出朝廷后,在洛阳与杜甫相识,两人一见如故,来往密切。公元745年(天宝四载),李杜重逢,同游齐鲁。深秋,杜甫西去长安,李白再游江东,两人在鲁郡东石门分手,鲁郡指现在的山东兖州,石门为兖州城东金口坝。临行时李白写了这首送别诗。题中的“二”,是杜甫的排行。
“醉别复几日”,没有几天便要离别了,那就痛快地一醉而别吧!两位大诗人在即将分手的日子里舍不得离开。“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鲁郡一带的名胜古迹,亭台楼阁几乎都登临游览遍了,“登临遍池台”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李白多么盼望这次分别后还能再次重会,同游痛饮:“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石门,山名,在山东曲阜东北,是一座风景秀丽的山峦,山有寺院,泉水潺潺,李杜经常在这幽雅隐逸的胜地游览。这两句诗也就是杜甫所说的`“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的意思。“重有金樽开”这一“重”字,热烈地表达了李白希望重逢欢叙的迫切心情;又说明他们生活中有共同的乐趣,富有浓烈的生活气息,读来令人感到亲切。
李杜同嗜酒,同爱游山玩水。他们是在秋高气爽、风景迷人的情景中分别的:“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这里形容词“明”用如动词,赋予静态的自然色彩以运动感。不说徂徕山色本身如何青绿,而说苍绿色彩主动有意地映照徂徕山,和王安石的诗句“两山排闼送青来”(《书湖阴先生壁》)所采用的拟人化手法相似,这就把山色写活,显得生气勃勃而富有气势。“明”字是这句诗的“诗眼”,写得传神而生动。在这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背景中,两个知心朋友在难舍难分,依依惜别:“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好友离别,仿佛转蓬随风飞舞,各自飘零远逝,令人难过。语言不易表达情怀,言有尽而意无穷,那么,就倾尽手中杯,以酒抒怀,来一个醉别吧!感情是多么豪迈而爽朗。结句干脆有力,李白对杜甫的深厚友情,不言而喻而又倾吐无遗。
这首送别诗以“醉别”开始,干杯结束,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充满豪放不羁和乐观开朗的感情,给人以鼓舞和希望而毫无缠绵哀伤的情调。诗中的山水形象,隽美秀丽,明媚动人,自然美与人情美——真挚的友情,互相衬托;纯洁无邪、胸怀坦荡的友谊和清澄的泗水秋波、明净的徂徕山色交相辉映,景中寓情,情随景现,给人以深刻的美感享受。这首诗以情动人,以美感人,充满诗情画意,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篇7: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翻译赏析
李白
醉别复几日, 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 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 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 且尽手中杯!
注释:
⑴石门:山名,在今山东曲阜县东北。山不甚高大,石峡对峙如门,故名。杜二甫:即诗人杜甫,因排行第二,故称他为杜二甫。
⑵金樽开:指开樽饮酒。
⑶泗水:水名,在山东省东部,源出山东泗水县陪尾山,向西流经流经曲阜、兖州,由济宁入运河。
⑷徂徕:山名,徂徕山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南。
⑸飞蓬:一种植物,茎高尺余,叶如柳,花如球,常随风飞扬旋转,故名飞蓬,又称转蓬。
译文:
辞行的酒虽已喝过,但我的游兴犹酣。几日来登山游水,把这里名胜几乎走遍。此次一别,不知何时再相聚这石门把酒言欢。秋风吹过,泗水的碧波已渐低落,而远处的徂徕山却一片苍翠海蓝。在这就要各自踏上飞蓬般的旅程之际,让我们再一次把酒杯斟满。
赏析:
李白于天宝三载(744)被诏许还乡,驱出朝廷后,在洛阳与杜甫相识,两人一见如故,来往密切。天宝四载,李杜重逢,同游齐鲁。深秋,杜甫西去长安,李白再游江东,两人在鲁郡东石门分手,临行时李白写了这首送别诗。题中的“二”,是杜甫的排行。
“醉别复几日”,没有几天便要离别了,那就痛快地一醉而别吧!两位大诗人在即将分手的日子里舍不得离开。“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鲁郡一带的名胜古迹,亭台楼阁几乎都登临游览遍了,“登临遍池台”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李白多么盼望这次分别后还能再次重会,同游痛饮:“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石门,山名,在山东曲阜东北,是一座风景秀丽的山峦,山有寺院,泉水潺潺,李杜经常在这幽雅隐逸的胜地游览。这两句诗也就是杜甫所说的“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的意思。“重有金樽开”这一“重”字,热烈地表达了李白希望重逢欢叙的迫切心情;又说明他们生活中有共同的乐趣,富有浓烈的生活气息,读来令人感到亲切。
李杜同嗜酒,同爱游山玩水。他们是在秋高气爽、风景迷人的情景中分别的:“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这里形容词“明”用如动词,赋予静态的自然色彩以运动感。不说徂徕山色本身如何青绿,而说苍绿色彩主动有意地映照徂徕山,和王安石的'诗句“两山排闼送青来”(《书湖阴先生壁》)所采用的拟人化手法相似,这就把山色写活,显得生气勃勃而富有气势。“明”字是这句诗的“诗眼”,写得传神而生动。在这山青水秀、风景如画的背景中,两个知心朋友在难舍难分,依依惜别:“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好友离别,仿佛转蓬随风飞舞,各自飘零远逝,令人难过。语言不易表达情怀,言有尽而意无穷,那么,就倾尽手中杯,以酒抒怀,来一个醉别吧!感情是多么豪迈而爽朗。结句干脆有力,李白对杜甫的深厚友情,不言而喻而又倾吐无遗。
这首送别诗以“醉别”开始,干杯结束,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充满豪放不羁和乐观开朗的感情,给人以鼓舞和希望而毫无缠绵哀伤的情调。诗中的山水形象,隽美秀丽,明媚动人,自然美与人情美--真挚的友情,互相衬托;纯洁无邪、胸怀坦荡的友谊和清澄的泗水秋波、明净的徂徕山色交相辉映,景中寓情,情随景现,给人以深刻的美感享受。这首诗以情动人,以美感人,充满诗情画意,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篇8:《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翻译及赏析
李白
朝策犁眉騧,举鞭力不堪。
强扶愁疾向何处,角巾微服尧祠南。
长杨扫地不见日,石门喷作金沙潭。
笑夸故人指绝境,山光水色青于蓝。
庙中往往来击鼓,尧本无心尔何苦。
门前长跪双石人,有女如花日歌舞。
银鞍绣毂往复回,簸林蹶石鸣风雷。
远烟空翠时明灭,白鸥历乱长飞雪。
红泥亭子赤阑干,碧流环转青锦湍。
深沉百丈洞海底,那知不有蛟龙蟠。
君不见绿珠潭水流东海,绿珠红粉沉光彩。
绿珠楼下花满园,今日曾无一枝在。
昨夜秋声阊阖来,洞庭木落骚人哀。
遂将三五少年辈,登高远望形神开。
生前一笑轻九鼎,魏武何悲铜雀台。
我歌白云倚窗牖,尔闻其声但挥手。
长风吹月度海来,遥劝仙人一杯酒。
酒中乐酣宵向分,举觞酹尧尧可闻。
何不令皋繇拥篲横八极,直上青天挥浮云。
高阳小饮真琐琐,山公酩酊何如我。
竹林七子去道赊,兰亭雄笔安足夸。
尧祠笑杀五湖水,至今憔悴空荷花。
尔向西秦我东越,暂向瀛洲访金阙。
蓝田太白若可期,为余扫洒石上月。
【注释】
⑴騧(guā ):黑嘴的黄马
⑵毂(gǔ):泛指车
⑶阊阖(chāng hé):传说中的天门
⑷皋繇(gāo yáo):即“皋陶”, 亦作“皐陶”。传说虞舜时的'司法官
【翻译】
久病初愈,早上出去走走,骑上黑嘴黄骏马,连举鞭力气都没有。强扶着愁苦与疾病向何处呢?头戴角巾步伐微微,走向尧祠南面。绿杨长枝扫地,密密麻麻不见天日;石门喷泉涌涌,犹如金沙潭。我手指这绝美胜境,笑着对熟人夸耀:山光水色如明镜,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庙中人马来来往往,击鼓敲钟。尧帝本无心事听这些噪音,你们这是何苦呢?门前长跪两个石雕人像,庙里有美女如花,日日歌舞。骑着银鞍驾着绣帏靓车的人来来回回,行人搅起的风儿太大,树林与石头一起摇晃着,声如鸣雷。远空云雾烟翠,时明时灭;白鸥在风中如飞雪一样飘荡。庙中有红泥亭子赤色阑干,碧绿的流水环绕流湍,宛如青色锦带。潭水有百丈之深,洞穿海底。那里有没有蛟龙盘踞呢?您难道没有看到绿珠潭水流东海,绿珠红粉光彩沉沉?绿珠楼下鲜花满园,今日却无一枝花在。昨夜,秋声从天门传来,洞庭湖边,树木凋落,骚人哀泣。曹操遗命:每当十五,命歌妓舞姬登高台,望西陵送歌舞,使之形神开怀。魏武生前,一笑轻九鼎,如何死后却婆婆妈妈的,悲恋铜雀台?我倚窗台放歌白云曲,你如闻我歌声,你就挥挥手。长风吹月,渡大海而来,遥劝仙人,喝了这杯酒。时值半夜,酒喝到一半,酒兴大发,举酒杯,向尧帝敬酒,尧帝如闻我语。怎么不命令皋繇骑上篲星,横扫天地,直上青天扫尽浮云?山公在高阳池边的小饮真不足道,他怎如我现在如此酩酊大醉?竹林七贤离今已远,无法与我争雄;王羲之在兰亭的雄笔有啥值得夸耀的?看我今天在尧祠,笑傲五湖烟水,荷花至今已憔悴。窦明府你要去长安,我也准备东去江浙,去江浙访仙问道。你去蓝田,若有机会去太白山顶,你一定要为我,扫洒石上月光。
【鉴赏】
此诗当作于公元746年(唐玄宗天宝五载),当时李白四十六岁,离所谓的“赐金放还”已近两年,居东鲁(今山东一带)。此诗题下原注:时久病初起作。据此可知,李白离开长安后曾经大病了一场,或许与在长安受打击有关。这是久病初愈后为友人送行所作的一首诗,诗写得极度夸张,并非常富有想象力,极具浪漫主义色彩。
【送薛九被谗去鲁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4.送薛八谪居,送薛八谪居钱起,送薛八谪居的意思,送薛八谪居赏析
5.送福建李大夫,送福建李大夫薛能,送福建李大夫的意思,送福建李大夫赏析
6.送薛先辈入关,送薛先辈入关许浑,送薛先辈入关的意思,送薛先辈入关赏析
10.薛谭学讴翻译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