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崇字子游”阅读参考答案
“xiangzx”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郑崇字子游”阅读参考答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郑崇字子游”阅读参考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郑崇字子游”阅读参考答案
“郑崇字子游”阅读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郑崇字子游,本高密大族,世与王家相嫁娶。祖父以资徙平陵。父宾明法令,为御史,事贡公,名公直。崇少为郡文学史,至丞相大车属。弟立与高武侯傅喜同门学,相友善。喜为大司马,荐崇,哀帝擢为尚书仆射。数求见谏争,上初纳用之。每见曳革履,上笑曰:我识郑尚书履声。
久之,上欲封祖母傅太后从弟商,崇谏曰:孝成皇帝封亲舅五侯,天为赤黄昼昏,日中有黑气。今祖母从昆弟二人已侯。孔乡侯,皇后父;高武侯以三公封,尚有因缘。今无故欲复封商,坏乱制度,逆天人之心,非傅氏之福也。臣闻师曰:逆阳者厥极弱,逆阴者厥极凶短折,犯人者有乱亡之患,犯神者有疾夭之祸。故周公著戒曰:惟王不知艰难,唯耽乐是从,时亦罔有克寿。故衰世之君夭折蚤没,此皆犯阴之害也。臣愿以身命当国咎。崇因持诏书案起。傅太后大怒曰:何有为天子乃反为一臣所专制邪!上遂下诏曰:朕幼而孤,皇太太后躬自养育,免于襁褓,教导以礼,至于成人,惠泽茂焉。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前追号皇太太后父为崇祖侯,惟念德报未殊,朕甚惭焉。侍中光禄大夫商,皇太太后父同产子,小自保大,恩义最亲。其封商为汝昌侯,为崇祖侯后,更号崇祖侯为汝昌哀侯。
崇又以董贤贵宠过度谏,由是重得罪。数以职事见责,发疾颈痈,欲乞骸骨,不敢。尚书令赵昌佞谄,素害崇,知其见疏,因奏崇与宗族通,疑有奸,请治。上责崇曰:君门如市人,何以欲禁切主上?崇对曰:臣门如市,臣心如水,愿得考覆。上怒,下崇狱,穷治,死狱中。
(选自《汉书·七十七》)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哀帝擢为尚书仆射 擢:提拔
B.唯耽乐是从 耽:耽误
C.时亦罔有克寿 克:能够
D.穷治,死狱中 穷:追究到底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祖父以资徙平陵 B. 弟立与高武侯傅喜同门学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亦抚安
C. 非傅氏之福与 D. 朕甚渐焉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郑崇谏臣本色的.一组是 ( )
①我识郑尚书履声 ②臣愿以身命当国咎
③崇因持诏书案起 ④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⑤欲乞骸骨,不敢 ⑥臣门如市,臣心如水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郑崇家当与当时的望族王家世代通婚,家世显赫。后来,郑崇因与大司马傅喜有同门之谊,被推荐做了官。
B.郑崇在做尚书仆射时,经常进谏,以至皇上对他的脚步声都很熟悉,说明开始时皇上对他还是比较信任的。
C.哀帝欲封傅太后的从弟光禄大夫傅商爵位,郑崇引经据典,据理力争,得罪了傅太后,最终也没有说服皇上。
D.尚书令赵昌知道郑崇被皇上疏远,就诬陷他与本族的人相勾结,行为不轨,要求皇上治他的罪。最终郑崇获罪,列在狱中。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4分)
①何有为天子乃反为一臣所专制邪!(2分)
②朕幼而孤,皇太太后躬自养育,免于襁褓,教导以礼,至于成人,惠泽茂焉。(6分)
③崇又以董贤贵宠过度谏,由是重得罪,数以职事见责,发疾颈痈,欲乞骸骨,不敢。(6分)
参考答案:
9.B 10.B 11.C 12.A
13.(14分)①哪里有做皇上的竟然反被一个臣子挟制的!(共2分,每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②我自幼丧父,是皇太太后亲自养育我,没有死在襁褓中(让我免于夭折),用礼仪教导我,直到长大成人,对我的恩惠很大。(共6分,每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③郑崇文又因董贤尊贵、宠爱过度而(向皇上)进谏,由此又一次被皇帝怪罪。(后来)他屡次因公事(职务上的事也可以)被责备,引起脖子上的疮病发作,就想请求告老还乡,但是不敢提出来。(共6分,每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篇2:《郑絪》阅读答案
郑絪①
刘瞻之先②,寒士也。十许岁,在郑絪左右主笔砚。十八九,絪为御史,巡荆部商山③,歇马亭,俯瞰山水。时雨霁,岩峦奇秀,泉石甚佳。絪坐久,起行五六里。曰:“此胜概④,不能吟咏,必晚何妨?”却返于亭,欲题诗。顾见一绝,染翰尚湿。絪大讶其佳绝。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公戏之曰:“莫是尔否?”景拜曰:“实见侍御吟赏起⑤予,辄有寓题。”引咎又拜。公咨嗟久之而去。比回京阙,戒子弟涵、瀚已下曰:“刘景他日有奇才,文学必超异。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⑥一切,无异尔辈。吾亦不复指使。”至三数年,所成文章,皆辞理优壮。凡再举成名,公召辟法寺学省清级。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絪:念yīn。②刘瞻之先:指刘瞻的父亲,即刘景。 ③荆部商山:地名。 ④概:景象。
⑤起:启发。 ⑥馔:念zhuàn,食物。
18.联系上下文,在横线处填入被省略的'人名。(2分)
⑴ 十八九,絪为御史, ⑵ 巡荆部商山,歇马亭,俯瞰山水。
9.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一切,无异尔辈。
21.《太平广记》按主题分类(如选项),本文以“郑絪”为题,应属于哪一类?( ▲ )(2分)
A.俊辩 B.气义 C.知人 D.幼敏
22.刘景成才的自身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中内容分析。(4分)
篇3:《郑絪》阅读答案
18.(2分)⑴刘景(景) ⑵郑絪(絪)
19.(2分)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
20.(2分)从今以后让他和你们共同上学院读书,住宿吃饭的标准和你们一样。(意对即可)
21.(2分)C
22.(4分)示例:一是善于学习,刘景作为书僮能一鸣惊人,不难推测他长期以来留心学习;二是敢于展露才华,并不因为自己是仆人而妄自菲薄,而是大胆题诗,才有被赏识的机会;三是珍惜学习机会,仅三年左右时间就学有所成,这与他努力进取的态度密不可分。(一条2分,原因、分析各1分)
篇4:郑侠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8~9题。
郑侠,字介夫,福州福清人。治平中,随父官江宁,闭户苦学。王安石知其名,邀与相见,称奖之。进士高第,调光州司法参军。安石居政府,凡所施行,民间不以为便。光有疑狱,侠谳议传奏,安石悉如其请。侠感为知己,思欲尽忠。
秩满,径入都。时初行试法之令,选人中式者超京官,安石欲使以是进,侠以未尝习法辞。侠三往见之,问以所闻,对曰:“青苗、免役数事,与边鄙用兵,在侠心不能无区区也。”安石不答。侠退不复见,但数以书言法之为民害者。安石虽不悦,犹使其子雱,语以试法。方置修经局,又欲辟为检讨,更命其客黎东美谕意。侠曰:“读书无几,不足以辱检讨。所以,求执经相君门下耳。而相君发言持论,无非以官爵为先,所以待士者亦浅矣。果欲援侠而成就之,取其所献利民便物之事,行其一二,使进而无愧,不亦善乎?”
是时,自熙宁六年七月不雨,至于七年之三月,人无生意。东北流民,扶携塞道,羸瘠愁苦,身无完衣。城民至负瓦楬木,卖以偿官,累累不绝。侠知安石不可谏,悉绘所见为图,奏疏诣阁门,不纳。乃假称密急,发马递上之银台司。疏奏,神宗反覆观图,长吁数四,袖以入。是夕,寝不能寐。翌日,命开封体放免行钱,司农发常平仓。青苗、免役权息追呼,方田、保甲并罢,凡十有八事,民间欢叫相贺。
安石去,惠卿执政,侠又上疏论之。在位之臣,各以其类,复为书献之。惠卿奏为谤讪,编管汀州。御史台吏杨忠信谒之,惠卿暴其事,嗾御史张琥并劾为党与。侠行至太康,还对狱,狱成,惠卿议致之死。帝曰:“侠所言非为身也,忠诚亦可嘉,岂宜深罪?”但徙英州。既至,得僧屋将压者居之,英人无贫富贵贱皆加敬,争遣子弟从学,为筑室以迁。
(节选自《宋史·郑侠传》)
8.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秩满,径入都 秩:任期
B.至于七年之三月,人无生意 生意:经商
C.青苗、免役权息追呼 息:停止
D.惠卿奏为谤讪,编管汀州 谤讪 诬陷
9.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王安石知其名②其孰能讥之乎
B.①但数以书言法之为民害者②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C.①语以试法②农人告人以春及
D.①乃假称密急,发马递上之银台司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光有疑狱,侠谳议传奏,安石悉如其请。(4分)
译文:▲
(2)英人无贫富贵贱皆加敬,争遣子弟从学,为筑室以迁。(4分)
译文:▲
11.你认为郑侠是怎样的一个人?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5分)
▲
1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限画9处)(4分)
黄武初魏使曹休伐齐以道远后至因住新市为拒会诸军遭风流溺所亡中分将士失色赖齐未济偏军独全诸将倚以为势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贺齐传》)
篇5:郑侠阅读答案
8.答案:B.【解析】生意:生活、生存。
9.答案:C.【解析】A.①代词,他/②语气词,难道;B.①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②结构助词,表判断;C.介词,将、把;D.①连词,于是/②副词,竟。
10.(8分)(1)(4分)译文:光州有悬而未决的狱案,郑侠将议论处理案件的意见传奏上去,王安石都同意他的请求。(大意正确1分,“疑狱”“谳议”“如”各1分,共4分。)
(2)(4分)译文:英州的人无论贫富贵贱,都很尊敬他,争相让子弟跟从他学习,并为他建造居室,而让他搬去居住。(大意正确1分,“无”“从”“迁”各1分,共4分。)
译文:
黄武初年,魏国派遣曹休前攻打,贺齐因为路途遥远后才赶到,于是驻军新市抵抗魏军。恰逢各路军士队遭遇强风巨浪而顺水漂流淹没,死亡人数达到一半。将士们大惊失色,全靠贺齐还未渡江,只有他这支部队独自保全下,各位将领倚靠着他构成阵势。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郑侠字介夫,福州福清人。治平年间,其父在江宁做官,他随父前往,闭门苦读。王安石听说了他,邀他相见,攀谈之后对他甚为欣赏。中进士,并名列前茅,调任光州司法参军。王安石执掌朝政大权,凡是他所施行的新政,民间不认为它是便利的。光州有悬而未决的狱案,郑侠将议论处理案件的意见传奏上去,王安石都同意他的请求。因此郑侠心里很感动,将王安石作为知己,打定主意要对王安石尽忠。
任期满后,他直接到京城。当时刚开始施行考试新法以选拔人才的政策,候选人考试合格的可以提拔做京官。王安石想让郑侠通过考试而得到提拔,郑侠认为自己没有学习过这些新法,所以推辞了。郑侠曾几次前去拜见王安石,王安石问他对新政有何想法。郑侠回答说:“青苗、免役这几桩事,与边境用兵之事,在郑侠我的心里还是有一些保留意见的。”王安石没有回答。郑侠告退后就不再前去拜见,只是多次写信给王安石谈论施行新法给百姓带的害处。王安石虽然对他不满,但还是让儿子王雱前,将考试新法知识一事告诉他。当时刚设置修经局,王安石又想任用郑侠为检讨,又派幕僚黎东美去讲明自己的意思。郑侠说:“我没有读多少书,不足以任检讨之职。我之所以京,只不过是想求教于相君门下罢了。而相君言谈之间,无不是以官爵为先,用对待士人的态度也就显得太浅薄了。如果确实想帮助我取得成就,那么就请听取我所进献的有利于民便于万物之事,施行其中的一两件,让我得到晋升而内心无愧,不也是很好的吗?”
此时,自熙宁六年七月不下雨,一直持续到七年三月,人们都无法生存。东北的流民,扶老携幼,堵塞了道路。他们身体瘦弱,困苦不堪,身上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城里的贫民以至拆屋卖瓦,用偿付官府的债务,诸如此类的事数不胜数。郑侠知道王安石听不进劝谏,就将他所看到情景全部绘成图画,连带奏疏一起交给阁门,然而没有被接受。于是他又假称事情机密紧急,通过驿马传送把奏疏直接递交银台司。奏疏呈上后,神宗反复观看所绘之图,长叹几声,将图画揣在袖子里带回宫中。当晚,神宗整夜未眠。第二天,命开封府酌情削减免行钱,司农开常平仓放粮,青苗钱、免役钱暂停征收,方田、保甲之法都取消,共取消了十八条措施,民间欢呼相贺。
篇6:《郑侠》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8~9题。
郑侠,字介夫,福州福清人。治平中,随父官江宁,闭户苦学。王安石知其名,邀与相见,称奖之。进士高第,调光州司法参军。安石居政府,凡所施行,民间不以为便。光有疑狱,侠谳议传奏,安石悉如其请。侠感为知己,思欲尽忠。
秩满,径入都。时初行试法之令,选人中式者超京官,安石欲使以是进,侠以未尝习法辞。侠三往见之,问以所闻,对曰:“青苗、免役数事,与边鄙用兵,在侠心不能无区区也。”安石不答。侠退不复见,但数以书言法之为民害者。安石虽不悦,犹使其子雱,语以试法。方置修经局,又欲辟为检讨,更命其客黎东美谕意。侠曰:“读书无几,不足以辱检讨。所以,求执经相君门下耳。而相君发言持论,无非以官爵为先,所以待士者亦浅矣。果欲援侠而成就之,取其所献利民便物之事,行其一二,使进而无愧,不亦善乎?”
是时,自熙宁六年七月不雨,至于七年之三月,人无生意。东北流民,扶携塞道,羸瘠愁苦,身无完衣。城民至负瓦楬木,卖以偿官,累累不绝。侠知安石不可谏,悉绘所见为图,奏疏诣阁门,不纳。乃假称密急,发马递上之银台司。疏奏,神宗反覆观图,长吁数四,袖以入。是夕,寝不能寐。翌日,命开封体放免行钱,司农发常平仓。青苗、免役权息追呼,方田、保甲并罢,凡十有八事,民间欢叫相贺。
安石去,惠卿执政,侠又上疏论之。在位之臣,各以其类,复为书献之。惠卿奏为谤讪,编管汀州。御史台吏杨忠信谒之,惠卿暴其事,嗾御史张琥并劾为党与。侠行至太康,还对狱,狱成,惠卿议致之死。帝曰:“侠所言非为身也,忠诚亦可嘉,岂宜深罪?”但徙英州。既至,得僧屋将压者居之,英人无贫富贵贱皆加敬,争遣子弟从学,为筑室以迁。
(节选自《宋史·郑侠传》)
8.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秩满,径入都 秩:任期
B.至于七年之三月,人无生意 生意:经商
C.青苗、免役权息追呼 息:停止
D.惠卿奏为谤讪,编管汀州 谤讪 诽谤
9.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王安石知其名②其孰能讥之乎
B.①但数以书言法之为民害者②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C.①语以试法②农人告人以春及
D.①乃假称密急,发马递上之银台司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光有疑狱,侠谳议传奏,安石悉如其请。(4分)
译文:
(2)英人无贫富贵贱皆加敬,争遣子弟从学,为筑室以迁。(4分)
译文:
11.你认为郑侠是怎样的一个人?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5分)
1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限画9处)(4分)
黄武初魏使曹休伐齐以道远后至因住新市为拒会诸军遭风流溺所亡中分将士失色赖齐未济偏军独全诸将倚以为势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贺齐传》)
参考答案:
8.答案:B.【解析】生意:生活、生存。
9.答案:C.【解析】A.①代词,他/②语气词,难道;B.①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②结构助词,表判断;C.介词,将、把;D.①连词,于是/②副词,竟。
10.(8分)(1)(4分)译文:光州有悬而未决的狱案,郑侠将议论处理案件的意见传奏上去,王安石都同意他的请求。(大意正确1分,“疑狱”“谳议”“如”各1分,共4分。)
(2)(4分)译文:英州的人无论贫富贵贱,都很尊敬他,争相让子弟跟从他学习,并为他建造居室,而让他搬去居住。(大意正确1分,“无”“从”“迁”各1分,共4分。)
译文:黄武初年,魏国派遣曹休前攻打,贺齐因为路途遥远后才赶到,于是驻军新市抵抗魏军。恰逢各路军队遭遇强风巨浪而顺水漂流淹没,死亡人数达到一半。将士们大惊失色,全靠贺齐还未渡江,只有他这支部队独自保全下,各位将领倚靠着他构成阵势。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郑侠字介夫,福州福清人。治平年间,其父在江宁做官,他随父前往,闭门苦读。王安石听说了他,邀他相见,攀谈之后对他甚为欣赏。中进士,并名列前茅,调任光州司法参军。王安石执掌朝政大权,凡是他所施行的新政,民间不认为它是便利的。光州有悬而未决的狱案,郑侠将议论处理案件的意见传奏上去,王安石都同意他的请求。因此郑侠心里很感动,将王安石作为知己,打定主意要对王安石尽忠。
任期满后,他直接到京城。当时刚开始施行考试新法以选拔人才的政策,候选人考试合格的可以提拔做京官。王安石想让郑侠通过考试而得到提拔,郑侠认为自己没有学习过这些新法,所以推辞了。郑侠曾几次前去拜见王安石,王安石问他对新政有何想法。郑侠回答说:“青苗、免役这几桩事,与边境用兵之事,在郑侠我的心里还是有一些保留意见的。”王安石没有回答。郑侠告退后就不再前去拜见,只是多次写信给王安石谈论施行新法给百姓带的害处。王安石虽然对他不满,但还是让儿子王雱前,将考试新法知识一事告诉他。当时刚设置修经局,王安石又想任用郑侠为检讨,又派幕僚黎东美去讲明自己的意思。郑侠说:“我没有读多少书,不足以任检讨之职。我之所以京,只不过是想求教于相君门下罢了。而相君言谈之间,无不是以官爵为先,用对待士人的态度也就显得太浅薄了。如果确实想帮助我取得成就,那么就请听取我所进献的有利于民便于万物之事,施行其中的一两件,让我得到晋升而内心无愧,不也是很好的吗?”
此时,自熙宁六年七月不下雨,一直持续到七年三月,人们都无法生存。东北的流民,扶老携幼,堵塞了道路。他们身体瘦弱,困苦不堪,身上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城里的贫民以至拆屋卖瓦,用偿付官府的债务,诸如此类的事数不胜数。郑侠知道王安石听不进劝谏,就将他所看到情景全部绘成图画,连带奏疏一起交给阁门,然而没有被接受。于是他又假称事情机密紧急,通过驿马传送把奏疏直接递交银台司。奏疏呈上后,神宗反复观看所绘之图,长叹几声,将图画揣在袖子里带回宫中。当晚,神宗整夜未眠。第二天,命开封府酌情削减免行钱,司农开常平仓放粮,青苗钱、免役钱暂停征收,方田、保甲之法都取消,共取消了十八条措施,民间欢呼相贺。
篇7:郑善阅读答案
郑赐
郑赐,字彦嘉,建宁人。洪武十八年进士。授监察御史。时天下郡邑吏多坐罪谪戍,赐尝奉命于龙江编次行伍。方暑诸囚惫甚赐脱其械俾僦舍止息周其饮食病者与医药多所全活。秩满当迁,湖广布政司参议阙,命赐与检讨吴文为之。二人协心划弊,民以宁辑,苗、獠畏怀。母丧,去。服除,改北平参议,事成祖甚谨。复坐累谪戍安东屯。及惠帝即位,成祖及楚王桢皆举赐为长史。不许,召为工部尚书。燕兵起,督河南军扼燕。成祖入京师,李景隆讦赐罪亚齐、黄。逮至,帝曰:“吾于汝何如,乃相背耶?”赐曰:“尽臣职耳。”帝笑释之,授刑部尚书。
永乐元年,劾都督孙岳擅毁太祖所建寺,诏安置海南。岳,建文时守凤阳,尝毁寺材,修战舰以御燕军,燕知其有备,取他道南下,故赐劾之。二年劾李景隆阴养亡命,谋不轨。又与陈瑛同劾耿炳文僭侈,炳文自经死。皆揣帝意所恶者。祁阳教谕康孔高朝京师还,枉道省母,会母疾,留侍九月不行。赐请逮问孔高,罪当杖。帝曰:“母子暌数年,一旦相见难遽舍,况有疾,可矜也。”命复其官。
三年秋,代李至刚为礼部尚书。四年正月,西域贡佛舍利,赐因请释囚。帝曰:“梁武、元顺溺佛教,有罪者不刑,纪纲大坏,此岂可效!”是年六月朔,日当食,阴云不见,赐请贺。不许。赐言“宋盛时尝行之。”帝曰:“天下大矣,京师不见,如天下见之何?”卒不许。
赐为人颇和厚,然不识大体,帝意轻之。为同官赵羾所间,六年六月忧悸卒。帝疑其自尽。杨士奇曰:“赐有疾数日,惶惧不敢求退。昨立右顺门,力不支仆地,口鼻有嘘无吸。”语未竟,帝曰:“微汝言,几误疑赐。赐固善人,才短耳。”命予葬祭。洪熙元年赠太子少保,谥文安。
(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九》,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民以宁辑,苗、獠畏怀 辑:和睦
B 炳文自经死 经:上吊
C.李景隆讦赐罪亚齐、黄 讦:揭发
D.枉道省母 枉:违背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方暑/诸囚惫甚/赐脱其械/俾僦舍止息/周其饮食/病者与医药/多所全活。
B.方暑诸囚惫甚/赐脱其械俾/僦舍止息/周其饮食/病者与医药/多所全活。
C.方暑/诸囚惫甚/赐脱其械俾/僦舍止息/周其饮食病者/与医药/多所全活。
D.方暑/诸囚惫甚/赐脱其械/俾僦舍止息/周其饮食病者/与医药/多所全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郑赐为人和厚。在安排因罪被贬戍边的.人员过程中,郑赐给他们卸去刑具,让他们在租来的房屋中休息,周济他们饮食,病者问医问药,使很多人活了下来。
B.郑赐做地方官小有成绩,很得民心。湖广布政司参议一职空缺,朝廷命郑赐担任,他倾力除弊,百姓得以安居,苗、僚部族也心怀敬服。
C.郑赐做事喜欢揣摩皇帝心思。郑赐先弹劾孙岳擅自损毁太祖修建的寺庙,后弹劾李景隆暗中收养亡命之徒,图谋不轨,又与陈瑛弹劾耿炳文超越本分。
D.郑赐遇事胆小,忧悸而死。他被同僚赵羾离间,病了多天,心里害怕而不敢要求退下,站在右顺门,因力不支倒地而亡。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母子暌数年,一旦相见难遽舍,况有疾,可矜也。
(2)帝曰:“微汝言,几误疑赐。赐固善人,才短耳。”
篇8:郑善阅读答案
4.【答案】D(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省母”是“看望母亲”的意思,因此“枉道”应该是“绕道”,“枉”是“弯曲”的意思。)
5.【答案】A
6.【答案】B(原文的表述是“命赐与检讨吴文为之。二人协心划弊,民以宁辑,苗、僚畏怀。”任职的是郑赐与吴文两人,而不是郑赐一人。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7. 【答案】(1)母子分别数年,一旦相见难以马上分离,何况母亲又有病,值得同情。(关键词“暌”“遽”“舍”“可”“矜”的翻译各1分)
(2)皇上说:“没有你的话,我几乎错误地怀疑了郑赐,郑赐固然是好人,只是才能不足罢了。”(关键词“微”、补出“几误疑赐”的主语、“固”“短” “赐固善人,才短耳”中的转折关系,各1分)
【译文】
郑赐,字彦嘉,建宁人。洪武十八年进士。任命为监察御史。当时天下郡邑的辅吏大多是因为有罪被贬充军的,郑赐曾经奉命在龙江整编军队。正是夏天炎热的时候,囚徒十分疲惫。郑赐解开他们的刑具,让他们进入房间休息,给他们周济的食物和饮水,生病的人给与医药,很多人得以存活。任期满了应当升迁,湖广布政司参议空缺,任命郑赐和检讨吴文任此官职。二人同心协力,去除弊端,民众得以安定和睦,少数民族对他们敬畏和感激。母亲去世服丧,离职。服满后,改任北平参议,服侍成祖(当时是燕王)很严谨。后来被别人连累充军安东屯。等到惠帝即位,燕王朱棣及楚王朱桢都举荐郑赐为长史。建文帝不许,召回朝庭为工部尚书。燕王起兵“靖难”,郑赐河南督军抵抗燕兵。成祖攻入南京,李景隆揭发郑赐的罪不亚于齐泰、黄子澄。抓到成祖面前,成祖说:“我对你怎么样,为什么背叛我?” 郑赐说:“尽我做为臣子的职责。”成祖笑着释放了他,任他为刑部尚书。
永乐元年,弹劾都督孙岳擅自毁坏太祖所建的寺庙,下诣贬孙岳去海南。孙岳,建文时防守凤阳,曾经拆寺院的木材,修战舰来防御燕军,燕王知道他有了防备,从其他的道路南下,郑赐弹劾他。永乐二年弹劾李景隆私下豢养死士,图谋不轨。又与陈瑛共同弹劾耿炳文超越本分,奢侈过度,炳文上吊自杀。这些都是揣摩成祖的心意所厌恶的人。祁阳教谕康孔高到京师晋见皇帝后回任所,绕道看望母亲。恰逢母亲生病,留下侍奉母亲九个月没有到任。郑赐请求逮捕审问康孔高,处以杖刑之罪。明成祖说:“母子分别几年,一旦相见难以立即离开,何况母亲有病,值得同情啊。”下诏恢复了他的官职。
永乐三年秋天,代替李至刚为礼部尚书。四年正月,西域进贡佛舍利,郑赐因此请求释放囚犯。皇帝说:“梁武、元顺沉溺于佛教,有罪的人不处罚,法纪受到很大的破坏,这哪是能效仿的!”当年六月初一,应发生日食,但天上连块阴云也没有,郑赐请求庆贺。皇帝不许。郑赐说:“宋朝兴盛时曾经这么做过。”皇帝说:“天下太大了,京城不出现日食,天下哪儿都没出现吗?”终于没有同意。
郑赐为人很和顺忠厚,但是不识大体,明成祖心中轻视他。郑赐被同朝为官的赵羾离间,永乐六年六月因为忧虑害怕而死。明成祖疑心他自杀。杨士奇说:“郑赐生病已经几天了,内心恐惧害怕而不敢请假。昨天站在右顺门,因体力不能支持倒在地上,口鼻中只有出气没有吸气。”话未说完,明成祖说:“没有你的话,我差一点儿错误地怀疑郑赐。郑赐本来是一个善良的人,只是才能差一些。”下令埋葬祭祀。郑赐在洪熙元年被追赠为太子少保,谥号文安。
篇9:《苏轼,字子瞻》阅读答案
《苏轼,字子瞻》阅读答案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①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②,吾侪③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④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板。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有改动)
【注】①范滂:东汉人,曾任汝阳太守属吏,因抑制豪强,反对宦官,33岁死于狱中。其母深明大义。②涂潦(láo):泥水。③吾侪(chái):我们。④锸(chā):锹。
17.解释加点词语。(2分)
①徙知徐州。( )
②卒全其城。( )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掌握。
参考答案:调任、保全
18.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母程氏亲授以书何以战(《曹刿论战》)
B、泛于梁山泊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
C、率其徒持畚锸以出 其真无马邪(《马说》)
D、朝廷从之悉以咨之(《出师表》)
19.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并解释。(2分)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掌握。
参考答案:D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轼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
(2)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本题考查:用现代汉语正确翻译文中的重要的句子。
参考答案:(1)苏轼说:“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会动摇,谁和我一起守城呢?
(2)苏轼天天住在城上,即使经过家门也不入。
21.根据语段,你认为苏轼是个怎样的人?(2分)
[考点]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概括能力。
参考答案:苏轼不仅是一个文学大家,也是一个心忧天下的清官廉吏。(意思对即可)
篇10:《张载.字子厚》阅读答案
《张载.字子厚》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载.字子厚,长安人。少喜谈兵,至欲结客取洮西之地。年二十一,以书谒范仲淹,一见知其远器,乃警之曰:儒者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因劝读《中庸》。载读其书,犹以为未足,又访诸释、老,累年究极其说,知无所得,反而求之《六经》。尝坐虎皮讲《易》京师,听从者甚众。一夕,二程至,与论《易》,次日语人曰:比见二程,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辈可师之。撤坐辍讲,与二程语道学之要,涣然自信曰:吾道自足.何事旁求。于是尽弃异学,淳如也。
举进士,为祈州司法参军、云岩令。政事以敦本善俗为先,每月吉,具酒食,召乡人高年会县庭,亲为劝酬。使人知养老事长之义,因问民疾苦,及告所以训戒子弟之意。
熙宁初,帝以为崇文院校书。移疾屏居南山下,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思。直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其志道精思,未始须臾息,亦未尝须臾忘也。敝衣蔬食,与诸生讲学,每告以知礼成性、变化气质之道,学必如圣人而后已。以为知人而不知天,求为贤人而不求为圣人,此秦、汉以来学者大蔽也。
因吕大防之荐,诏知太常礼院。与有司议礼不合,复以疾归,中道疾甚,沐浴更衣而寝,旦而卒。贫无以敛,门人共买棺奉其丧还。翰林学士许将等言其恬于进取,乞加赠恤,诏赐馆职半赙。
(选自《宋史·张载传》,有删节)
注:①二程:即程颐、程颢,他们兄弟二人都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②赙:拿钱帮助别人办丧事。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书谒范仲淹 谒:拜见
B.政事以敦本善俗为先 善:交好
c.终日危坐一室 危:端正地
D.诏知太常礼院 知:主持、管理
5.下列各姐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乃警之曰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B.载读其书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以为知人而不知天 因人之力而敝之
D.与有司议礼不合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载少年时喜欢谈论军事,在范仲淹的告诫下开始研读儒家经典,又访学佛教、道家之书,后来与二程探讨道学,抛弃其他学说,淳朴学道。
B.张载任祈州司法参军、云岩县令时,治理政事着重敦厚根本,每月都选择吉日准备酒菜,在县衙向老人们敬酒,使人们知道侍奉年长的`道义。
c.张载即使因病隐居时,也从未停止过志向道义的思考;认为秦、汉时期学者的一大弊端是了解人而不了解天道,要求做贤人而不要求做圣人。
D.张载家庭贫困,翰林学士许将等人说他不热衷于官职的升迁,所以在张载死后向朝廷请求追加赠赐,皇帝诏令赏赐馆职俸禄的一半助办丧事。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比见二程,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辈可师之。(4分)
②有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3分)
③贫无以敛,门人共买棺奉其丧还。(3分)
参考答案:
4.B(善,在这里应解释为完善)
5.C(都是表转折。A项,连词,于是/副词,才;B项,那/自己;D项,和、跟/亲附。)
6.C(秦、汉时期学者错误,应是秦汉以来的学者。)
7.(10分)
(1)近日(或等到)见了二程,(觉得他们)对《 易经》的理解透彻,是我所比不上的,你们可以拜他们为师。(得分点:比弗及师及句意各1分)
(2)有所心得就记载下来,有时半夜起床坐着(思考、学习),点上蜡烛照着写作。(得分点:识书及句意各1分。)
(3)家中贫困没有用来入殓的钱财(或办法),他的学生就一起出资买了棺木护送他的灵枢回乡安葬。(得分点:敛还及句意各1分)
【“郑崇字子游”阅读参考答案】相关文章:
2.父与子阅读答案
5.诗经郑风子衿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