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苏武字子卿篇

文言文阅读训练苏武字子卿篇

2023-02-06 08:23:2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龚俊的小可爱”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文言文阅读训练苏武字子卿篇,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文言文阅读训练苏武字子卿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言文阅读训练苏武字子卿篇

篇1:苏武字子卿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苏武字子卿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

苏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栘中厩监。天汉元年,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①。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②送匈奴使留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常惠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虞常等谋反匈奴,欲杀卫律。缑王尝私见张胜。单于怒,欲杀汉使者,或曰:宜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③,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

武益愈,单于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见为?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④,羝乳乃得归。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节选自《汉书》)

[注]①汉使,指从前扣押的十多批汉朝使臣。②节,旄节,古使臣信物,以竹为杆,上饰牦牛尾。③受辞,审讯。④北海,今俄国贝加尔湖。羝,公羊。

19.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丈人:岳父。

B.绝不饮食。天雨雪 雨雪:下雨降雪。

C.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 素厚:向来交情深厚。

D.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 决去:坚决离开。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②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B.①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 ②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C.①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②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D.①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苏武的爱国气节的一组是()

①汉武帝嘉其义 ②引佩刀自刺

③举剑欲击之 ④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⑤律知武终不可胁 ⑥常愿肝脑涂地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武出身于功臣之家,兄弟几人在汉朝做官;苏武受汉武帝派遣,与张胜、常惠等出使匈奴,后来因受谋反事件牵连而被匈奴扣押。

B.单于用了种种办法劝降,结果都不成功,后来把苏武放逐到北海。苏武牧羊,表现了他不屈节、不辱命的精神追求和崇高的爱国气节。

C.卫律负汉归匈奴,被赐称王,拥众数万,获得了荣华富贵;张胜不降,最后被刺死;匈奴人对苏武软硬兼施,但苏武不为所动。

D.北海极其荒凉,条件十分恶劣,但并未消磨苏武的意志,软化他的决心。苏武对李陵的一席话至诚动人,既让李陵不禁赞叹,又使他万分羞愧。

篇2:蒋济字子通文言文阅读训练

蒋济字子通文言文阅读训练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拜济丹阳太守。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辟为丞相主簿西曹属。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济说太祖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如其言。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

文帝践阼,出为东中郎将。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明帝即位,迁为中护军。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诏曰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现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夫欲大兴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诏曰: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齐王即位,迁太尉。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颺等轻改法度。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是岁薨,谥曰景侯。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 引:率领

B.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 徙:迁移

C.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夺:改变

D.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微:如果没有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权信之 太祖闻之

B.太祖以汉帝在许 许割江南以封权

C.可遣人劝权蹑其后 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

D.诚未得高枕而治也 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

7.以下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蒋济骨鲠之臣的一组是(3分)

①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 ②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

③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④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⑤诚未得高枕而治也 ⑥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

A.①③⑤⑥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D.②④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权带兵围攻合肥,而此时曹操正带兵攻打荆州,加之军中发生瘟疫,能派的救兵很少;蒋济用计让孙权主动撤兵,合肥得以保全。

B.蒋济为人刚直,敢于直言。文帝问天下风教,他大胆进言,以但见亡国之语耳回答;明帝时,他以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告诫皇上要爱惜百姓。

C.凭着跟随太傅司马宣王诛杀曹爽等人的功劳,皇帝加封蒋济为都乡侯,邑七百户,他坚决推辞,皇帝没有答应。

D.蒋济文武兼备,忠诚奋发,在数位人主手下任职,都提出恳切建议,深受人主的器重。

9、断句与翻译(3小题,共10分)

⑴用/给划线部分断句。(4分)

诏曰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现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3分,共6分)

①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②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

篇3:文言文阅读训练王章篇

文言文阅读训练王章篇

王章字仲卿,泰山钜平人也。少以文学为官,稍迁至谏大夫,少以文学为官,稍迁至谏

大夫,在朝廷名敢直言。元帝初,擢为左曹中郎将,与御史中丞陈咸相善,共毁中书令石显,为显所陷,戚减死髡,章免官。成帝立,征章为谏大夫,迁司隶校尉,大臣贵戚敬惮之。王尊免后,代者不称职,章以选为京兆尹。时帝舅大将军王凤辅政,章虽为凤所举,非凤专权,不亲附凤。会日有蚀之,章奉封事,召见,官凤不可任用,宜更选忠贤。上初纳受章言,后不忍退凤。章由是见疑,遂为凤所陷,罪至大逆。语在《元后传》。

初,章为诸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①中,与妻决,涕泣。其妻呵怒之曰:仲卿!京师尊贵在朝廷人谁逾仲卿者?今疾病困厄,不自激,乃反涕泣,何鄙也!

后章仕官历位,及为京兆,欲上封事②,妻又止之曰:人当知足,独不念牛衣中涕泣时耶?章曰:非女子所知也。书遂上,果下廷尉狱,妻子皆收系。章小女年可十二,夜起号哭曰:平生狱上呼囚,数常至九,今八而止。我君素刚,先死者必君。明日问之,章果死。妻子皆徙合浦。

大将军凤薨后,弟成都侯商复为大将军辅政,白上还章妻子故郡。其家属皆完具,采珠致产数百万。时萧育为泰山太守,皆令赎还故田宅。章为京兆二岁,死不以其罪,众庶冤纪之,号为三王③。 (《汉书卷传七十六》)

[注]①牛衣:给牛御寒用的覆盖物,多用乱麻、草编织。②封事:古代臣子上书奏事,防有泄密,用袋封缄,称为封事。③三王:指王尊、王骏、王章三人。

9.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在朝廷名敢直言名:出名

B.擢为左曹中郎将擢:提拔

C.独不念牛衣中涕泣时耶独:独自

D.章由是见疑见:被

10.下列句子从文言句式的特点上看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共殿中书令石赤,为显所陷②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B.①章虽为凤所举,非凤专权②文王拘而演《周易》

C.①不能容于远近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①妻子皆收系②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11.下列都能直接表现王章刚直不阿性格的一项是( )

A.迁司隶校尉,大臣贵戚敬惮之。/与御史中丞陈咸相善,共殿中书令石显。

B.稍迁至谏大夫,在朝廷名敢直言。/章虽为凤所举,非凤专权,不亲附凤。

C.书遂上,果下廷尉狱,妻子皆收系。/召见,言凤可不任用,宜更选忠贤。

D.我君素刚,先死者必君。/死不以其罪,众庶冤纪之。

12.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章青年时代凭着擅长文学创作做了官,他担任谏大夫时因和陈咸一同参奏中书令石显被免官,直到汉成帝即位他才被重新录用。

B.王章虽然普被帝舅大将军王凤所举荐,但他不满王风专权,不巴结亲附王凤,并借皇上召见自己的'机会进谏皇上另择贤能之臣辅政。

C.王章在长安求学时期,处境困顿,衣食艰难,身体多病和妻子决别时伤感哭泣。遭到妻子的痛斥,其妻激励他在逆境中崛起,足见其妻贤良。

D.王章曾直言王凤不可堪辅政遭到王凤陷害,最后落得命丧监狱、妻子儿女迁居合浦的结果,但当时的人都认为他蒙受了冤屈而同情他,包括王凤的弟弟王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疾病困厄,不自激,乃反涕泣,何鄙也!

译文:

(2)平生狱上呼囚,数常至九,今八而止。我君素刚,先死者必君。

译文:

篇4:文言文阅读训练之太史公篇

文言文阅读训练之太史公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太史公曰: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

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子产者,郑之列大夫也。郑昭君之时,以所爱徐挚为相,国乱,上下不亲,父子不和。大宫子期言之君,以子产为相。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二年,市不豫贾。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四年,田器不归。五年,士无尺籍①,丧期不令而治。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曰: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

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弟为鲁相。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客曰:闻君嗜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食茹而美,拔其园葵而弃之。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其货乎?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太史公曰:孙叔敖出一言,郢市复。子产病死,郑民号哭。公仪子见好布而家妇逐。石奢纵父而死,楚昭名立。李离过杀而伏剑,晋文以正国法。

(节选自《史记·循吏列传》)

①尺籍:汉制,把杀敌斩首的功劳记录在一尺长的竹板上,称尺籍。此句是说男子不必再当兵出征。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俗盛美,政缓禁止 禁:禁令。

B.闻君嗜鱼,遗君鱼 遗:赠送。

C.不私其父,非孝子也 私:偏袒。

D.过听杀人,自拘当死。 当:应当。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 徒慕君之高义也

B.丧期不令而治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

C.坚直廉政,无所阿避 若属皆且为所虏

D.子则自以为有罪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开篇明义,作者一开始就表达了对循吏的肯定,他认为官吏奉职循理,就可以此治理好天下,不一定非要用严刑峻法。

B.子产在国政混乱的时候担任郑相,治理郑国二十六年,郑国因他而大治,老百姓非常爱戴他,以至在他逝世时为他哭泣。

C.公仪休担任鲁相,遵奉法度,使得百官品行端正,他不轻易接受别人的礼物,也拒绝与民争利,为不影响百姓曾出妻焚机。

D.石奢是楚相,他为尽孝而放了杀人的父亲,为守法而自我监禁,楚王认为这是下属的问题想要宽恕他,他不接受,最终自刎。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

(2)丁壮号哭,老人儿啼,曰: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

参考答案:

4.(3分)D (当:判罪。)

5.(3分)B (A代词,他/结构助词,的;B都是连词,表示转折;C助词,所字结构,和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助词,和为构成被动句式;D连词,如果/连词,却。)

6.(3分)D 认为是下属的问题是晋文公对李离事情的态度。)

7.(10分)(1)法令用以引导民众向善的,刑罚用来阻止坏人作恶的。(判断句2分,所以一个1分,句子通顺流畅1分。)

(2)青壮年痛哭失声,老人像孩童一样哭泣,说:子产离开我们死去了啊,老百姓将来依靠谁!(儿去各1分,宾语前置1分,句子通顺流畅1分。)

篇5: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水仙篇

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水仙篇

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水仙以秣陵①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②尽,迨③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欲购无资,家人曰:“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予曰:“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④购之。

(节选自《闲情偶寄》)

[注释]①秣陵:指南京。②质:抵押。

③迨:等到。④珥:用玉做的耳饰。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4分)

(1)各司一时(2)欲购无资

(3)请已之(4)是何异于不反金陵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的“而”与“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中的“而”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而子敬先亡B.拔山倒树而来

C.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D.远者小而近者大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

【小题4】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3分)

对于水仙,作者可谓“爱花如命”,文中哪些事充分表现了这一点?文章两次写到“家人”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小题1】(1)季节 (2)想要 (3)停止 (4)通“返”,返回(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

【小题2】B

【小题3】家人不能阻止我,(只好)听任我抵押首饰购买水仙花。

【小题4】冒雪赶回南京看水仙花(1分);竭尽家财买水仙花(1分)。作用是衬托作者对水仙花的喜爱(1分)。(意对即可)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第一个是根据语境,应译为“季节”,和我们现代汉语的意思一致。第二个是文言文中的'常见字,用法也很固定,就是“要,想要”。第三个根据语境,应译为“停止”,也是其常规用法。第四个为通假字,先说出所通的字,再解释。

【小题2】试题分析:“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中的“而”是表修饰的,表明“冒雪”是对 “归”的修饰,下面的四个句子中只有B中的“而”表修饰,A中的表顺承,C D中的表转折。

【小题3】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止”“ 质’等。“止”是阻止,劝阻的意思,“质”是抵押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小题4】试题分析:“哪些事”表明不是一件,所以要到文章中从前向后找出来,尽量找全,并加以概括。整篇文章主要在写作者对花的爱,写家人的两处,一处是家人曰:“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阻止我买花,另一处是“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④购之”是阻止未果。可见写家人是对我爱花的侧面描写,其作用就是为了衬托“我”对花的喜爱。

篇6:文言文阅读训练《日知录》篇

文言文阅读训练《日知录》篇

《会试录》《乡试录》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职也。凡书亦犹是矣。且如国初时,府业县志书成,必推其乡先生之齿尊而有文者序之,不则官于其府州县者也,请者必当其人,其人亦必自审其无可让而后为之,宫于是者,其文优,其于是书也有功,则不让于乡矣,乡之先生,其文优,其于是书也有功,则官不敢作矣,义取于独断,则有自为之而不让于乡与官矣,凡此者,所谓职也,故其序止一篇,或别有发明,则为后序【注】,亦有但纪岁月而无序者,今则有两序矣,有累三四序而不止者矣,两序,非体也,不当其人,非职业,世之君子不学而好多言也。

凡书有所发明,序可也,无所发明,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人之患在好为人序。

唐杜牧《答庄充书》曰:“自古序其文者,皆后世宗师其人而为之。今吾与足下并生今世,欲序足下未巳之文,固不可也。”读此言,今之好为人序者可以止矣。

娄坚《重刻<元氏长庆集>序》曰:“序者,叙所以作之指也,盖始于子夏之序《诗》。其后刘向以校书为职,每一编成,即有序,最为雅驯矣,左思赋三都成,自以名不甚著,求序于皇甫谥,自是缀文之士多有托于人以传者。皆汲汲于名,而惟恐人之不吾知也。”至于其传既久,刻本之存者或漫漶不可读,有缮写而重刻之,则人复序之,是宜叙所以刻之意可也。而今之述者,非追论者昔贤,妄为优劣之辩,即过称好事,多设游扬之辞,皆我所不取也,读此者,今之好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

——选自[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九

【注】后序:写在书后面的序文,类似于后记。

1.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推其乡先生之齿尊而有文者序之 齿尊:年长受尊崇

B.请者必当其人 当:充当

C.有累三四序而不者矣 累: 累积

D.刻本之存者或漫漶不可读 漫漶:模糊不清

2.下面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且如国初时,府州县志书成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B. 官于是者,其文优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其于是书也有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D.今则有两序矣

于其身也,则坦向焉

3.下列各句话都体现作者观点的'一组是

①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

②两序,非体也

③无所发明,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

④自是缀文之士多有托于人以传者

⑤读此言,今之好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

A.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⑤ D.③④⑤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作者认为可以有序文,但也可以有序文。

B.作者提出了对作者的看法,并运用引证法使自己生物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C.给古人文集作序时,介绍了刊物情况是可以的,但不应该加褒贬

D.杜牧认为给别人作序的人能够成为后世的宗师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其人亦必自审其无可让而后为之。(3分)

(2)今与足下并生今世。(2分)

(3)皆汲汲于名,而惟恐人之不吾也。(3分)

参考答案:

1.B

【解题思路】联系上下文可得出结论,“当”应为应该的意思

2.A

【解题思路】前一个为副词,后一个为连词,词性不同故错

3.C

【解题思路】①②是告诉一个事实,非作者观点,故排除,得出答案

4.D

【解题思路】误解了“自古序其文者,皆后世宗师其人而为之”的含义

5.(8分)

(1)那个人也一定要考虑(或审视)自己没有可以推让的人然后再作序。

(2)现在我和您共同生活在当今时代。

(3)都急切地追求名声,而唯恐人们不知道我。

篇7: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迹府篇

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迹府篇

迹府

公孙龙,六国时辩士也。疾名实之散乱,假物取譬,谓白马为非马也。

孔穿,孔子之裔也。穿与龙会。穿谓龙曰:“臣居鲁侧闻下风高先生之智说先生之行愿受益之日久矣乃今得见然所不取先生者独不取先生之以白马为非马耳。请去白马非马之学,穿请为弟子。”

公孙龙曰:“先生之言悖矣。龙之学,以白马为非马者也。使龙去之,则龙无以教;无以教而乃学于龙也者,悖。”

孔穿曰:“先生之所以教穿者,似齐王之谓尹文也。齐王之谓尹文曰:‘寡人甚好士, 以齐国无士,何也?’尹文曰:‘愿闻大王之所谓士者。’齐王无以应。尹文曰: ‘今有人于此,事君则忠,事亲则孝,交友则信,处乡则顺,有此四行,可谓士乎?’齐王曰:‘善!此真吾所谓士也。’尹文曰:‘王得此人,肯以为臣乎?’ 王曰:‘所愿而不可得也。’”

“是时齐王好勇。于是尹文曰:‘使此人于广众大庭之中,见侵侮而终不敢斗, 王将以为臣乎?’王曰:‘钜士也?见侮而不斗,辱也!辱则寡人不以为臣矣。’ 尹文曰:‘唯见侮而不斗,未失其四行也。是人失其四行,其所以为士也然。而王一以为臣,一不以为臣,则向之所谓士者,乃非士乎?’齐王无以应。”

“尹文曰:‘今有人君,将理其国,人有非则非之,无非则亦非之;有功则赏之,无功则亦赏之,而怨人之不理也,可乎?’齐王曰:‘不可。’尹文曰: ‘臣观下吏之理齐,齐方若此矣。’王曰:‘寡人理国,信若先生之言,人虽不理,寡人不敢怨也。意未至然与?’

“尹文曰:‘言之敢无说乎?’王之令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人有畏王之令者,见侮而终不敢斗,是全王之令也。而王曰:‘见侮而不斗者,辱也。 ’谓之辱,非之也。无非而王非之,故因除其籍,不以为臣也。不以为臣者,罚之也。此无非而王罚之也。且王辱不敢斗者,必荣敢斗者也;荣敢斗者,是而王是之,必以为臣矣。必以为臣者,赏之也。彼无功而王赏之。王之所赏,吏之所诛也;上之所是,而法之所非也。赏罚是非,相与四谬,虽十黄帝,不能理也。’ 齐王无以应。”

“故龙以子之言有似齐王。子知难白马之非马,不知所以难之说,以此,犹好士之名,而不知察士之类。”(选自《公孙龙子.迹府》,有删减)

(补注:公孙龙传说战国时期人,名家的代表人物,其主要著作为《公孙龙子》,提出了“白马非马”等论点,即白马不是普通所说的马。主要研究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事物的共性和个性所具有的内在矛盾,最后得出违背常理的结论。)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穿,孔子之裔也 裔:后代 B.交友则信,处乡则顺 处:相处

C.言之敢无说乎 说:根据 D.上之所是,而法之所非也 是:肯定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疾名实之散乱 凌万顷之茫然

B.唯见侮而不斗,未失其四行也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C.虽十黄帝,不能理也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

D.所愿而不可得也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臣居鲁侧/闻下风/高先生之智说/先生之行愿/受益之日久矣/乃今得见然/所不取先生者/独不取先生之以白马为非马耳

B.臣居鲁侧/闻下风/高先生之智/说先生之行愿/受益之日久矣/乃今得见然/所不取先生者/独不取先生之以白马为非马耳

C.臣居鲁/侧闻下风/高先生之智/说先生之行/愿受益之日久矣/乃今得见/然所不取先生者/独不取先生之以白马为非马耳

D.臣居鲁/侧闻下风/高先生之智说/先生之行愿/受益之日久矣/乃今得见/然所不取先生者/独不取先生之以白马为非马耳

8.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公孙龙是先秦时能言善辩的一个名士,他提出了“白马异于马”的著名学术观点,而且他认为自己的学术成就就在这个方面。

B.孔子的后人孔穿对公孙龙非常仰慕,想拜他为师,但他成为公孙龙的弟子的前提条件是公孙龙必须放弃“白马异于马”这个观点。

C.公孙龙提出的“白马异于马”的观点,无非是喜好 “士”的名称,但他却并能真正明白“士”的概念的类别。

D.文章中孔穿借齐王与尹文的对话,取譬喻理,旨在说明公孙龙的“白马异于马”的学术观点的荒谬性,并阐明这个观点是不符合逻辑的。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生之所以教穿者,似齐王之谓尹文也。(3分)

(2)钜士也?见侮而不斗,辱也!辱则寡人不以为臣矣(4分)

(3)今有人君,将理其国,人有非则非之,无非则亦非之。(3分)

答案:5.B 6.D 7.C 8.C

9.(1)先生用来教训我的东西,是有点像齐王对尹文所谈的那样。

(2)哪里是个士人呢?遭受欺负而不敢争斗,多么耻辱!受人侮辱而不知羞耻的人,我是决不会用他为臣的。

(3)现在有位君主,打算治理他的国家,人民有过错便处罚他,没有过错也要处罚他。

【解析】5.试题分析:B项,处:对待。对此类题的解答一定要学会推断,推断的方法很多,最根本、最实用的是语境推断。无论是做实词选择题还是翻译题,考生都要有强烈的语境意识,即把这个词放在句中解,把句放在文中读。只有建立并强化了这个意识,推断才有保障。具体可采用联想(联想课文语句)推断、语言结构推断、辨析词性推断、语法分析推断、语境分析推断、邻字(同义复词、偏义复词)帮助推断等方法。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应结合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其前后词的词性进行解答。D而:转折A之:取独;定语后置的标志B也:句末语气助词表肯定;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C即使;虽然。因为高考虚词的考查多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课内的例句多是一些较典型的用法,应是考生熟知的,所以我们只要知道课内例句中虚词的用法,将它代入另一句中去检验,就可以推断用法是否相同。《考试大纲》中列举了应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应熟练掌握。可用已知词代入未知句中,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看意思是否一致。有时可通过虚词在句中的具体位置来判断。。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7.试题分析:做好本题,要掌握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 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臣居鲁,侧闻下风,高先生之智,说先生之行,愿受益之日久矣,乃今得见。然所不取先生者,独不取先生之以白马为非马耳。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8.试题分析:C项,这是孔穿的观点。此类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选项按原文顺序,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译文:公孙龙是战国时期著名的逻辑学家。他痛恨当时事物的名称与实际相脱离的混乱现象,提出了“白马异于马”的命题。

孔穿是孔子的后裔。孔穿拜会公孙龙,便说:“鄙人住在鲁国,在下边久仰先生的声誉,羡慕先生的才智,钦佩先生的德行。老早想来受学承教,今天才有幸拜见。但是有点不敢苟同的是您那套白马异于马的学说而已,请您放弃的主张,我就甘拜为您的弟子。 ”

公孙龙说:“先生的话未免荒唐了,我的学问,就在于以白马异于马这个学术原则,要我放弃它,我便没有什么可教的了。让我没有什么可教,而却要跟我学习,这就荒唐了。

孔穿说:“先生用来教训我的'东西,有点象齐王对尹文所谈的那样:齐王曾经对尹文说:‘我很喜欢士人,可是齐国没有士人,这是什么缘故?’尹文说:‘想倾听大王所谓士的标准是什么?’齐王一时说不上来。尹文接着说 :‘现在有这样的人,效劳君主很忠诚,奉侍父母很孝敬,结交朋友很诚实,对待乡亲很和顺,有这四种德行的人,可称为士了吗?’齐王说:‘那太好了!这正是我所谓的士了。’尹文说:‘大王如果得到这样的人,愿意任用他为臣下吗?’齐王说:‘那是我求之而不得的呀!’

当时齐王提倡勇敢战斗,于是尹文便说:‘假使这样的人在大庭广众之中,受到欺负而始终不敢搏斗,大王还肯用他为臣吗?’齐王说:‘嘻!这还算什么士人?遭受欺负而不敢争斗,多么耻辱!受人侮辱而不知羞耻的人,我是决不会用他为臣的。’尹文说‘虽然受到欺侮而不争斗,可是并没有失去这四种德行呀!既然没有失去四种德行,那末人并没有失去作为士的资格!然而,大王一下自想用他为臣,一下自又不肯用他为臣。那么请问:您刚才所说的“士”的标准,不算数了吗?’齐王哑口无言了。”

“尹文接着说:‘现在有位君主,打算治理他的国家,人民有过错便处罚他,没有过错也要处罚他;有功劳便奖赏他,没有功劳也要奖赏他。这样管理他的国家,却反而埋怨人民不好管理,对吗?’齐王说:‘这当然不对罗!’尹文说:‘以我的浅见看来,下面官吏治理齐国的办法,就象这个样子!’ ~(~ 齐王说:‘寡人治理国家,倘若象先生说的那样,人民即使 不服管理,我也不敢埋怨的。不过我想情况不至于那样吧!’

尹文说:‘ 我那样说岂敢没有根据?大王的法令规定:“杀人的处死,伤人的判刑”。人们有威慑于大王法令的,受到欺负侮辱而始终不敢起来争斗,这是维护与遵守大王的法令啊!然而大王却说:“受到欺负侮辱而不敢起来争斗的,太耻辱了!”大王说这种行为是耻辱的,就是宣布它是错误的,本来并没有过错而大王却加以谴责,因而国家取消了他作官的资格,不用他为臣了;不任用为臣就是一种惩罚,这是无罪而被大王惩罚了!既然大王鄙视不敢争斗的人,必然赞扬敢于争斗的人;赞扬敢于争斗,就是宣布他 是正确的,也就必然起用这种人为臣了。必然起用为臣,就是最大的奖赏。这种人毫无功劳而大王却大加奖赏。这样,大王所奖赏的,正是官吏所要诛罚的;君主所赞扬的,却是法律所禁止的。赏罚是非,四个方面互相矛盾。这种与治国之道背道而驰的情况,即使有十倍于黄帝本事的人,也 不可能治理好国家。’齐王无话可答。

如上所说,所以我认为您的话,是类似齐王的言论。您只知道驳斥‘白马非马’的命题,却不懂得逻辑‘反 驳’是怎么一回事?因此,您跟齐王一样,只知道喜好‘士’的名称,却不明白“士”概念的类别(一般与个别)。”

【文言文阅读训练苏武字子卿篇】相关文章:

1.苏武牧羊文言文阅读题答案

2.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

3.孙宝字子严现代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

4.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5.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题

6.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及翻译

7.甲乙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8.《山子传》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9.“郑崇字子游”阅读参考答案

10.文言文基础知识训练

下载word文档
《文言文阅读训练苏武字子卿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