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实验记叙文
“沉思”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神奇的实验记叙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神奇的实验记叙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神奇的实验记叙文
神奇的实验记叙文
今天下午一上课,李老师就大夸海口地说:“一张薄薄的纸能把一杯水一滴不漏地拖住。”
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有的人不假思索地说:“不可能。”有的人却非常确定地说:“老师一定能成功。”还有的人根本没有议论。大家各持己见,我心里却觉得这简直是公鸡下蛋——天下奇闻,可是我却表里不一,选择了觉得老师能成功的这派。
只见老师准备了两个盆,一张硬卡纸,一个玻璃杯和一个铁杯子,老师用水灌满了铁杯子,又把铁杯子里的水倒向了玻璃杯,老师刚开始先轻轻地倒,这样的水柱涓涓细流,像丝线一样细,接着,老师又慢慢地往下倒,这样的水珠跟小女孩扎的`辫子一样。水杯中的泡泡有的往上升,有的向下降,往上的像是想要呼吸新鲜空气一样,往下的像是想当潜水员去探险一样,一直到玻璃杯里水漫金山,杯子外围像瀑布一样。这时,老师得意洋洋、神秘兮兮地说:“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我之前觉得老师如果在全班同学面前不成功的话,她会在全班同学面前出丑的,我为老师捏了一把汗,心脏像兔子一样砰砰直跳。在我暗自思付的瞬间,老师已经把纸放在了玻璃杯上面,说时迟,那时快,老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把玻璃杯给翻了过来。没想到纸居然拖住了水,这让全班同学都变得目瞪口呆,整个教室也变得鸦雀无声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因为大气压力。
这节课让我增长了知识,我希望以后能用更多这样的课。
篇2:神奇的实验
神奇的实验_初中记叙文
星期日,上作文课时王老师对我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做一个神奇的实验。”同学们一听说要做实验,都拍手称快。
只见王老师从包里拿出一个装有五颜六色气球的塑料袋,对大家说:“你们都玩过气球吧!”“那还用说。”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那谁来说一说,你们平时是怎样玩气球的?”王老师的话音刚落,就有许多同学高高地举起了右手。张驰抢先说:“我先把气球吹起来,然后用尖的东西使劲一扎,气球就会‘砰’的一声爆炸了。”还有的说把气球灌满了水玩打水仗。老师听后摇摇头说:“这是比较低级的玩法,只是为了取乐,还有没有能学到知识的玩法?”在老师的启发下,有的同学说出了利用反冲原理使小木船航行,使小飞机上天的玩法。还有的用摩擦起电的知识把气球粘在墙上的玩法。老师听后赞许的点着头。
接下来,王老师说:“我也有一种玩法,你们肯定没玩过。”我心中暗想:这个王老师又要耍什么新花样呀?只见老师让两位同学各吹起一个气球,不过一个大一个小。老师指着气球问道:“如果用一根塑料管把这两个大小不一样的气球连通起来,那么这两个气球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这下班里可炸开了锅,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两个气球会一样大,有的说两个气球的大小不会变。我对老师说:“应该是都小了,因为气球里的气会跑到塑料管里一些。”经过举手表决,同意我的想法的同学最多,我真是高兴极了。这时王老师对大家说:“下面就请大家亲自来做这个实验,看一看谁的想法是对的,实验中如果遇到了困难看一看能不能想办法自己解决。”
接下来,老师把我们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发两个气球、一根棉线、两根带插头的细塑料管。我们小组的组员争着吹气球,气球“一大一小”吹好之后,我也把塑料管子接上了。该系线了,林一然不会系活扣,一下系成了一个死扣。我把塑料管的'一端插进气球的嘴子里捏住口不让气球跑气。林一然一会儿拿笔捅捅,一会儿又用手拽拽,好不容易才解开,这时捏得我的手指都麻了。气球连好了,我们仔细一看,果真跟我说的一样,两个气球都变小了。我高兴地把老师叫过来看,王老师看过之后,笑着对我说:“再过一会儿,你还会发现气球都瘪了,你没觉得你用手捏着的地方在跑气吗?”听老师这样一说,我们不好意思地笑了,又重新做了起来。
又过了十几分钟,老师见我们始终没有解决好如何将塑料管与吹好的气球连接起来还不跑气这个问题。就叫苏鑫和张悦当他的助手为大家演示一下。
只见老师先吹起一个大气球,有五六斤西瓜那样大,他把气球的口拧了几圈捏住后,又叫苏鑫拿来一根塑料管折起一头,老师则把另一头伸进气球的口子里让张悦把气球与塑料管系紧。老师又用同样的方法连接好另一个气球,只是这个气球要小得多,只有一个柚子那么大,接着老师把两根塑料管接在了一起。当老师举起这两个气球,让苏鑫和张悦同时松开捏者塑料管子的手,让大家睁大眼睛看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要不是我亲眼看到,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小气球在一点儿一点的变小,由一个“柚子”渐渐地变成一个大“鸭梨”,接着又变成一个大鹅蛋,最后竟变成了一个乒乓球大小的“小灯泡”,而大气球的“肚子”则“撑”得更圆了。大家都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地吸引住了,谁会想到实验的结果会是这个样子呢?刚才同学们的想法可没有一个是对的,这真是一次神奇的实验!
通过这次实验,我懂得了做什么事都不能凭空想象先下结论,要经过反复的验证才可以下结论。
篇3: 神奇的实验
今天,项老师神神秘秘地拿出了两个一模一样的透明玻璃瓶,让我们猜测里面分别装了什么?我们看了下里面的液体,竟然都是无色透明的。我想:颜色都一样的,这让我们怎么猜呀?同学们也开始纷纷猜测,有的同学说是水;有的同学说是香水,还有的同学说是醋或白酒,我认为是饮料……一连串的问号使我疑惑不解,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同学们一次又一次瞪大眼睛看了看,还是感觉没什么不一样。为了弄明白瓶子里到底装的是什么,同学们建议用闻的方法来验证。
同学们一个一个轮流闻过去,发现其中一个瓶子并没有什么气味,而另一个瓶子却发出刺鼻的气味。同学们连忙捂住了鼻子,闭上眼睛,还直摇头,连连摆手。这时,老师又抛出了一个问题,瓶子面上特仑苏三个字,为什么在没有气味的瓶子上很清晰,而在另一个瓶子很模糊呢?这时,老师揭开了谜底,原来无味的瓶子里的装的是水,没有软化字体的作用。另一个瓶子里装的是醋,有软化字体的作用。所以,字体逐渐模糊了。
老师还告诉我们:别看那小小的醋,在生活中却有着很大的作用呢!当我们在吃海鲜,小笼包等美食时,蘸点醋会变得更美味。当我们的房间有异味,但无法祛除时,放点醋会帮我们祛除那些异味的。当我们的杯子用了很久,杯底就会出现一层黄黄的水垢时,可千万不要用刷子刷,那样会损坏杯子的,只要倒点醋放在杯子中,轻轻摇晃即可马上溶解等。
通过这次实验,我知道了: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细心观察,不断探究,你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篇4: 神奇的实验
叮铃铃!叮铃铃!语文课的上课铃打响了。史老师走进教室,大声地对全班的同学说:“今天,我们做一个实验。”
史老师的话音刚落,我便来起了劲。便心想:“今天究竟做什么实验呢?”
不一会儿,史老师便叫几位同学拿来了两个透明的塑料杯,三盒回形针和一杯装满水的杯子。
史老师指着装满水的杯子说:“这里装了水,我请几位同学来观察一下。”
几位同学在讲台上观察后,都说这杯水是满的。这下,史老师便发话了:“我将这些回形针,一个一个的放进水杯里,大家猜一共可以放多少个回形针在里面。”
这时,同学们便七嘴巴舌起来,有人说三个,有人说十个,有的人说二十个,有人说二十五个,还有人说三十六个......我心想:“回形针是铁的,肯定放不进去多少个,三十六个是不可能的。”
史老师开始放了,大家一起数了起来,当第十个放进去说中后,水竟然没溢出来,那时我心想:“肯定会在放第二十个回形针时,水会溢出来,可渐渐地,二十个,三十个,四十个放进去了,水都没有溢出来,我惊讶的睁大了眼睛,五十个,六十个,七十个,八十个,九十个,一百个,水竟然还没溢出来。
接着史老师叫同学们上来放,许璐羽先上讲台放了十个,结果没溢出来,满慢慢地,到了二百六十个了,史老师竟叫我去放十个,当我还没放之前,我发现水已经溢出来了,只不过没有流出来,我小心翼翼地将十个回形针,一个一个的放进去,结果还没是没有流出来。我下去后,史老师开始放了,当放到第二百七十八个时,水流出来了。
实验过后,史老师说:“今天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水是有张力的。”我听后才恍然大捂。
这个实验真神奇!
篇5: 神奇的实验
这次科学课,杨老师像往常一样脸带微笑把我们迎进科学教室,可笑里似乎掺了一份神秘。今天又会有什么奇遇呢?进了教室才知道!
一进教室,大家全明白了,讲台上躺着几张塑料保鲜袋,上面压了几支铅笔――这明摆着是要做实验嘛!“用保鲜袋干什么?”“不会是奖品吧?”同学们一下子炸开了锅,这个时候,杨老师却卖起了关子:“今天要做的实验――很神奇!”他先让一位同学往袋子里倒了半袋子水,然后一手握紧袋子,一手拿起一支铅笔:“现在我要用铅笔去扎这个袋子。”“什么!?”“袋子会爆的!”大家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坐在前排的同学还下意识地躲到后排同学身后――他们可不想在冬天洗个“冷水澡”。连龚家炜也调侃说:“杨老师,要我把拖把拿来吗?”杨老师一句话也没说,拿铅笔的手却越发靠近袋子,还时不时晃一晃,摆一摆,似乎在吊大家的胃口。全班都屏气凝神,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前排同学连大气也不敢出,生怕扰乱了实验。突然,杨老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伸出手,只听“啪”的一声,那尖细的笔尖一下子从袋子一边插进,又从另一边戳了出来!“啊!”几位同学赶紧闭上眼睛,叫了起来。可是没听见水溅出来的声音啊?我睁眼一看,天哪!铅笔像是被施了魔法似的稳稳地插在袋子上,一滴水也没漏!太神奇了!同学们长长地“哇”了一声,久久没有停息。紧接着,杨老师又快速地插了几支笔上去,那水还是在优哉游哉地晃着,似乎不曾被打扰过!看到同学们被这一神奇现象惊得都“下巴拖地了”,杨老师这才放下袋子,慢条斯理地说:“因为铅笔往里扎时,铅笔和塑料袋间会产生摩擦,有摩擦就有热量。热量会使塑料袋向里收缩,这样空隙就会封严,阻止水流出了。”“噢!”大家恍然大悟。
这真是一次神奇的实验!我们既获得知识,又过了把“实验瘾”。科学真是无处不在,我们要细心观察,留意身边事物,并勇于实践,不断汲取新知,使心智更开阔敏锐!
篇6: 神奇的实验
“哇,这是什么啊?好神奇。”一来到教室,就知道黄老师是带着我们做实验。
上课了,黄老师走进教室,手里还拿着两个塑料杯,和两杯不明紫色液体。黄老师高高地举起那两杯不明紫色液体,让我们猜一猜是什么,有的说是葡萄汁;有的说是可乐,还有的说是红酒。可黄老师想都没想就说不对。咦!这黄老师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啊?“这个,叫做紫甘蓝汁,是从紫甘蓝中提取出来的。”说完,黄老师就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紫色的包菜,“就是这个。”老师又拿起半个柠檬,为了证明这是一个真柠檬,老师还给我们每人闻了一下,有调皮的男生,还趁老师不注意舔了一下。然后黄老师将柠檬对准紫甘蓝的杯口,慢慢地把柠檬汁挤了进去。同学们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生怕看错一丝一毫。老师举起杯子,摇了摇,只见,柠檬汁扩散到周围,然后沉入杯底,紫甘蓝汁变成了玫红色。我满脸疑惑:难道是老师趁我们不注意,加了色素?应该不会啊!过了一会儿,老师又拿起了一杯白色粉末。“你们猜这是什么?”有的说是面粉;有的说是淀粉;还有的说是盐。老师连连摇头,也不理我们。只见老师把白色粉末小心地倒入杯中,同学们都站了起来,张大嘴巴,嘴巴里都能塞下一个拳头了。老师又举起杯子,摇了摇,只见白色粉末渐渐地坠入杯底,变成了浅蓝色。“咦?为什么它还会变色呢?真奇怪。”
老师又拿起来一杯透明的液体,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喊道:“水。”老师瞪大了眼睛,不怀好意地说:“你们确定吗?”“白醋。”“白酒。”老师并没有搭理我们。只是将它再次地倒入了杯中。“你们觉得它会变成什么颜色?”“绿色!”老师再次摇了摇头。“怎么没有颜色?”老师把透明液体全部倒入了杯中。过了好大一会儿,还是没有变色,只是颜色变浅了。到了最后,老师才告诉我们那是水,因为水是中性的,所以不会变色。
通过回去查资料,我知道了,原来紫甘蓝汁里加入酸或碱会变成玫红色或者蓝色。同时,也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不要太早下结论。
篇7: 神奇的实验
每种蔬菜、水果都有其中的一些秘密,柠檬汁也有它的小秘密呢!
一天早晨,我刚起床,来到客厅,就看到妈妈正在看一部古装电视剧。只见一个男子拿到一封信,上面上面字都没有,随后他把信晾在蜡烛上,纸上就出现了几行字。
我感到很神奇,就问妈妈:“这是如何做到的呢?老妈。”
妈妈笑着说:“柠檬汁是一种“隐形水”,写在白纸上,要是什么也不做,就不会看见字,可是,如果把白纸放在台灯下加温,它将会在白纸上变黄,暴露出来自己。”
我半信半疑,为了证明这种说法是对的,所以我想亲自做一个实验。
说干就干,我准备了两张纸,找来了一个柠檬,挖出里面的果肉,随后挤出柠檬汁来,然后用钢笔吸了个饱,又在白纸上写了“珍爱生命”四个大字,写完以后,点燃了蜡烛,我把白纸晾在上面,我正兴致勃勃地等着加完温,奇迹出现。突然,纸被火点着了,很快纸就被烧成了灰烬。
真是乐极生悲呀!怪我太粗心了,靠的太近了,接着我特别认真地又做了一次,一点不敢分神。我在白纸上写上了“热爱科学”四个大字,又小心翼翼地开始烘烤。过了一会我把白纸拿到眼前一看,哇,“热爱科学”四个大字真的奇迹般的出现在白纸上,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我查阅资料,得知其中的原理,原来是因为柠檬汁里有一种叫塞璐酚的成份,它可以降低纸的燃点。纸张在火上烤了以后,柠檬汁写字的部分最先被烤焦,而黄色的字也就显现出来了。
原来柠檬汁的神奇之处在这儿啊!大自然真是奥妙无穷。
篇8: 神奇的实验
今天,我们做了一个神奇的实验我们要用火烧杯子。
实验前,老师说:杯子用火烧是不烧着的,你们相信吗?。同学们听了都不相信,我也疑惑,心想:老师是不是动了什么手脚,杯子是用纸做的,纸怎么会不怕火呢?火一烧杯子,杯子就该被烧着的。
老师微笑着不说话。接着,老师拿出了杯子、凉水,打火机这些料来做实验。老师先拿了一个板凳,这是要干嘛?同学们还以为老师要站在凳子上做实验呢!老师先把材料放在了凳子上,再把水倒在了杯子里,水流声哗啦哗啦的,吸引着我们所有的同学,大家都瞪大眼睛,看老师怎么烧纸杯。该把蜡烛点燃了,老师先把蜡烛倒下来,然后蜡烛燃烧后的油流到桌子上,慢慢把蜡烛放到桌子上,蜡烛牢牢地粘在桌子上了。
老师把杯底放在了火苗上。我张大嘴巴,惊讶地看着,纸杯居然真的没有烧着!慢慢地,凉水变成了热水,杯子依然没有被烧坏,只是杯底变糊了,还散发出一股妈妈把菜烧糊的味道。接下来,杯子口冒出了热气,杯子还是没有烧着。老师让我们每人都摸了一下,我们一摸,手就立马回去了,还一直说:好烫啊!
教室里沸腾起来,大家议论纷纷。有的同学惊讶的张大了嘴,有的说:这实验可真神奇啊!
回家后,我一定会自己独自做这个实验,我一定要看看,为什么火就烧不着纸杯。
篇9: 神奇的实验
我是一个好奇的孩子,什么事都想探究一个清楚。有一次我做了一项非常神奇的小实验,那就是弹力鸡蛋。
刚开始,我觉得成功的几率非常渺小,因为鸡蛋本来就容易破裂,还想让他弹起来,我觉得不可能。可是我就是一个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孩子,为此妈妈没少批评我,一股韧劲让我不放弃,就想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决定试一试。
首先,我准备了半碗白醋和一个鸡蛋,然后把鸡蛋放到白醋里,耐心地等待两天两夜,就有了弹性了。这漫长的两天两夜里,我几乎是寸步不离地观察,第一天过去了,我发现鸡蛋的周围有许多泡泡,轻轻地摸了摸,发现鸡蛋的壳变软了。到了第二天,我把鸡蛋取了出来,然后在桌子上,轻轻地弹了一下,鸡蛋果然弹了起来。我喜出望外,激动得跳了起来,把这个成功的实验告诉了同伴,他们都围着弹力鸡蛋,这个摸一摸,那个玩一玩。就在我们玩得不亦乐乎时,意外发生了,调皮的鸡蛋滚下了桌子,碎了。大家都很可惜,它毕竟是个鸡蛋,摔的重了,它就会疼会破,看着蛋清和蛋黄都流出来,我不禁伤心地哭了起来。
最后,我拿着弹力鸡蛋的尸体回家,在路上我觉得自己还是不够了解它,于是就上网查了查鸡蛋能弹的原理。原来鸡蛋壳里面的钙被醋溶解了,壳变成了一层薄膜,所以才会有了弹性。
因为我非常喜欢弹力鸡蛋,所以又做了一遍,这次我很小心的玩,不让这个调皮的弹力鸡蛋有机会逃跑了。这次实验我收获很多,不但玩了小游戏,还增加了动手能力,并且学到了一些科学小知识,让我心里有了说不出的快乐。
篇10: 神奇的实验
在一个宁静的下午,我们班都在写字,突然袁老师叫两位同学去接了两杯水(一杯是满的一杯是大半杯),这时,我的神秘想法就开始了。
袁老师先把水少杯子里的水倒在水多的杯子里,从袋子里拿了一大把硬币,然后从手掌里掏出一枚硬币,紧紧聂住硬币,在小心翼翼顺着边把硬币“哧溜”一声放进了水中,就把手背到了后面,用眼睛温和的看了我们一眼。这时,我们都“哇”的叫了一声,赞叹不已!更是令人惊讶的是,我前面坐着的杨博文竟然站了起来,而且鼓起了掌,我的神奇大门就这样被打开,可是,我一直充满好奇的目光,那时的教室是充满好奇的。
袁老师接着拿出第二枚放进了水中,接着三枚、四枚、五枚、六枚都投进了水中,突然,袁老师让天真可爱的小彭上去观察形象,小彭细声细气的说:“袁老师,水面上多出了一层像面皮一样的东东(其实是表面张力)。”
小彭刚说完话,大家都好奇的站了起来,眼睛盯着那个小小的玻璃杯,他们的眼睛仿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好,像在美丽的大草原那辽阔的海洋中,大家的思想都凝结在一起,那时的教室就是一个思想的天堂。
老师把硬币一个一个的投了下去,有的硬币投下去会溢出一滴水来,这样一来就可以给下一个腾出一点点空间来,老师还是小心翼翼很谨慎的投硬币,投出的硬币会像花一样绽放,可漂亮了。
老师投啊投啊,终于达到了十五个,最后,经过我们的支持以后,袁老师才鼓起勇气,慢慢的轻轻的竟然投到了十八枚!
“奇迹”呀!大家的一遍遍欢呼声传到了校园里、花朵里、小草里,甚至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奇迹!
篇11: 神奇的实验
在星期五的科学课上,我们进行了一次有趣的科学实验。
上课前几分钟,董老师大步流星地走进教室,他的手中拿着瓶瓶罐罐。这时,教室里一阵骚动:“董老师你这是要干嘛啊呀?”“做实验吗?”“这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啊!?”……
就在大家议论纷纷时,上课铃响了。老师让我们安静下来,他用手指点了一下鼠标,大屏幕是出现了一句话:船为什么能在大海上自如的航行呢?顿时,教室像炸开了锅“是不是船里有空气?”“我看是船会排水”……董老师让大家安静下来:“今天。就让我们研究一下,怎么样才能让橡皮泥浮起来。待会我会发给每组一个烧杯、一块橡皮泥,先把橡皮泥做成实心球,放入水中,看看是沉还是浮,并做好水位;然后再想想用什么方法能让橡皮泥浮起来,然后也记录下来。”话音刚落,同学们蜂拥而上,我也三步并成两步,从讲台上领取器材。刚把器材放在桌子上,叶驰骋就坐不住了,他一把抓过橡皮泥,用手把橡皮泥搓成球,然后只听‘腾’一声,橡皮泥就像一个铁球一下子沉到了水底,我们赶紧记录;原水位125ml,现在水位137。5ml,上升水位12。5ml。yeah!第一个实验成功了,真是开门红啊!
第二个实验可真伤脑筋,要让橡皮泥浮起来!这……我灵机一动“做成船!”叶驰骋听了连忙用橡皮泥捏成了一艘船的形状。我们的‘船’就要下水了,我们小组的同学们屏息凝神,而我的眼睛紧紧地盯住水面。叶驰骋把船轻轻地放在水面上,船竟然浮了起来,我们赶紧记录:原水位125ml,现在水位150ml,上升水位:25ml。但我对比了两组的上升水位后,心里充满了问号:为什么浮着着的橡皮泥水上升的多呢?董老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他说:“浮着的物体张力大,所以排开的水也多,船能在水上航行也就是这个道理。”我顿时恍然大悟。
这真是一堂有趣的实验课!!!
篇12:一次实验记叙文
爱迪生说过:“无论什么时候,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我绝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点灰心丧气。”是呀,不管干什么,只要强烈地坚持不懈地追求,就一定能够达到目的。
那是去年的一次科学实验课,科学老师对我们说:“区里将要举行科学实验比赛,那么比赛的班级就是我们全区的六年级。”听到这个消息,全班顿时像炸开了锅一样,接着老师说:“不过不要紧,如果我们齐心协力,我们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做第一个实验——水落盐出。”
老师先为我们讲了实验规则和实验的操作步骤,然后我们就都按老师的指示进行操作。我先清点了实验器材,然后取了一个小烧杯,往里面倒了三分之一的水,又取了一小勺盐倒到水里进行搅拌,盐水制成了。紧接着,我把铁架台放到桌子中间,固定好铁架台之后,取了蒸发皿,向里面倒了约一小勺的盐水,又按照老师之前说的检查了酒精灯,最后点了酒精灯进行加热,边加热边用玻璃棒搅,以便水能挥发的更快。可是,我们那一组同学都做完了,我的食盐怎么还没有析出呢?我满脸疑惑,不敢直视老师的眼睛。正低头想着,老师走到了我的跟前,说:“看看,讲的时候你不听,其他同学都做完了,你还没有做完?”我的头更低了。老师又看了看我倒的盐水,对我说:“你的水倒得太多了,盐放的太少了,盐到水里就完全溶解了,当然看不到实验现象了。尽可能的将水倒少些,食盐多放一点,这样在较短的时间里就可以清楚的看到实验现象,我点了点头。”我想,下次我一定可以成功的。正想着,老师对我说:“你再做一遍吧!”我谨遵老师教导,真的,没有多大一会儿,白色的粉末已经出现,我十分高兴,自己也成功了,我向老师做了报告,然后一一的整理了实验器材。
我明白了第一次实验没有成功的原因,而且我也知道了,要想成功就要认真听、多想、多动手。这次的科学不仅让我尝到成功的甜头,同时也激励着我要多去探索科学。我永远也忘不了这次有趣的科学实验。
篇13:一次实验记叙文
在我家院落里,总有一群忙碌的蚂蚁。今天,我在家显得无聊,蹲在了门下面,只见有一群蚂蚁陆陆续续地“走来走去”。反正咱闲得无聊,嘿嘿,我坏坏一笑,跑进屋里向妈妈要了几个樟脑丸,开始实施自己的计划。
我找到一只与众不同的蚂蚁——这只蚂蚁全身都是红色的。我拿着樟脑丸在这只蚂蚁的周围画了一个大大的圈,便坐在一旁观看好戏。只见红蚁微微地动了动头上的两根触角,接着往前走。突然,它停在一道白线的前面,顶着大头东张西望。后来,它转了个弯,继续往前走。又过了一会儿,它来了个紧急刹车,抬头望了望天空,触角动得十分明显。过了许久,它又往前走,没走多久,它又再次停了下来,看来又看见了白线。就这样,它围着我用樟脑丸画的线绕了一周。可是,没过多久,它冲破了“防线”。我见大事不妙,连忙站起来,拿着樟脑丸又迅速地在它周围画了许多圈,这次与刚才截然不同,我画了许多同心圈。红蚁在最小的圈里转了四五圈,停了下来,可能是经过上次的“激战”,累了,大约一分钟后,它才又活动起来,触角挺直了,貌似想血拼一般,只见它往后退了几步,后来像一头牛往前冲。呀,它又冲破了一道“防线”!于是,它重复着上次的动作,用吃奶的力气向前冲,看来,它决定一鼓作气。可是,它失败了,刚到“防线”时,它停了下来,触角徐徐垂下,开始在原地打转。可能是累了,它停下来休息了将近七八分钟的时间,然后又开始“战斗”咯!
大约两个小时,它终于逃出了这个“地狱”,但它已筋疲力尽了,趴在地上没多久,一大群蚂蚁走来,把这只快被我折磨死的红蚁搬走了。
“啊,这只小小的蚂蚁毅力真强啊!嘿嘿,只不过被我弄得挺狼狈的。”我偷偷跟着一大群蚂蚁走去,它是病患,好歹也是咱把人家弄成那样的!
篇14:一次实验记叙文
阳光透过窗户,直射到走廊,到处弥漫着一种火药味,那是把火柴点着的味道。
我们一行五个同学,拿着实验需要的工具——一张白纸、一把有刻度的直尺、一盒火柴、一个凹透镜和凸透镜,就往走廊有太阳光的地方跑。
我们蹲在阳光底下,拿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把白纸平放在它的另一侧的地上,一直改变凸透镜与白纸的距离,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这个光斑就是焦点。然后用直尺测量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就是焦距,而我们测量得焦距为7cm。接着,我们又换了一个凹透镜,无论怎么改变距离,都不能在纸上得到很小、很亮的光斑,那是一个比透镜还大的点,由此可以看出,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好了,第一个实验已经完成了,接下来做的是另一个更加有趣的实验。
我取出一根火柴,把它放在地上,莹用手握紧凸透镜的手柄,用之前的方法找出了焦点,然后慢慢地移动凹透镜,使焦点在火柴头上。顿时,大家都屏住了呼吸,走廊里变得鸦雀无声,只听见风扇“呼呼”的声音,火柴成了全场的“焦点”!莹比任何一位同学更为紧张,她的手心已经出汗了,手柄像泥鳅一样滑,但它没有从莹的手中溜走,因为莹已经死死地握住了它。教室的钟的分针“滴答滴答”地响着,火柴仍然没有任何变化。忽然,火柴头上飘白烟了,轻轻地飘过我们每一位同学的眼前。渐渐地,火柴头上开始冒火了,红彤彤的,火却不大。此时,走廊里像炸开的锅一样,大家都议论纷纷,而我们,却使劲儿鼓掌——因为我们的实验成功啦!火持续三秒就停了,但烟依然飘着,还有一种浓浓的火药味……
我曾经在书上看过这样一句话——“学生只有通过实验观察物理事实,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事实便是如此。
【神奇的实验记叙文】相关文章:
1.神奇的小实验作文
7.神奇教案
8.神奇近义词
9.《神奇》观后感
10.实验教学计划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