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圆通寺记散文

圆通寺记散文

2023-01-29 08:37:0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羊不吃猪肉”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圆通寺记散文,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圆通寺记散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圆通寺记散文

篇1: 圆通寺记散文

圆通寺记散文

早听说焦作有个圆通寺,上周六有幸与长坤兄去了一趟。

在路上,才知道圆通寺在市里山阳区巡返。听到巡返,不由得让我想起了修武县西村的圪料返,这里面的“返”估计是“阪”字之讹。据了解,“阪”即山腰小道。据《解说文字》,坡者曰阪。这一带类似的村名还有返底、返头岭。从城里驱车约40多分钟,我们就来到了巡返村口,左拐不远,车子开进了停车场。下了车,我们步行前往圆通寺。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溜石牌楼、牌坊,虽说是新建的,也很是壮观。排在最前面的牌楼横额上刻有一个大“忠”字,依次的牌坊上刻的是“仁义礼智信”,最后一个牌楼是“孝”,“忠”和“孝”排在一前一后,很有寓意。同行的长坤兄指着一个个牌坊对我说:“你看,牌坊上刻的这几个字不就是我们老祖宗的核心价值观吗?”仔细想来也是,只可惜,我们一度丢掉了许多。长坤兄告诉我,巡返有四座寺庙,自西向东分别是圆通寺、巡返大圆通寺、关帝庙、山神庙,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佛教文化园了,也是山阳区旅游宣传的亮点。一席话激起了我浓厚的兴趣。

“巡返莲池观自在,圆通净域照庄严。”起初,我以为圆通寺与附近修武县的圆融寺一样,其实,来到圆通寺才知道我那是想当然了。据了解,“圆通”是观音菩萨的名号之一,观音菩萨又称为“圆通大士”,所以,圆通寺大多都是以供奉观音为主的寺院。寺名中凡有“大悲、南海、慈航、白衣、莲花、普门”等字样的,也大多以供奉观音菩萨为主。至于直接以“观音”为名的佛教场所就更多了,我家附近就有一个观音寺,而在我老家有白衣寺。圆通寺依山而建,寺院建筑是仿唐风格。

拾级而上抬头看到山门的匾额上“圆通寺”三个大字,与别处不同,题字没有落款,不知道是何人的`墨宝,个人觉得不是名家题的。山门挂有对联,道是:“觉路满大千众生共赴超尘界,法门唯不二奕世同游选佛场。”

穿过山门,看到是两进院落,分为前后两节台地。前面台地左右各有配殿,东边是伽蓝殿,西边是地藏殿。观音殿坐落在后面的台地上,东西各有配殿,分别供奉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殿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是与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并称的西方三圣之一。据佛经记载,菩萨在久远劫以前早已成佛,佛号为正法明如来,只是为了救度众生,倒驾慈航,于今在娑婆世界现菩萨身,拯救世人,观世音菩萨在佛教界受到非常高的礼遇和崇拜。观音殿里有千手观音雕塑,四周有罗汉护持。殿内挂有心经、大悲咒经幢,香案上有香花、水果、明灯等佛供,肃穆庄严。

观音殿后面是一个露天广场,正中是观音雕塑,金碧辉煌,慈眉善目,巍峨庄严,不时有善男信女前来顶礼膜拜。仰望雕塑,只见观音菩萨左手持净水瓶,右手兰花指,端坐莲花上,法相庄严。原来,手持宝瓶代表随时以甘露之水救助世人、普渡众生;兰花指,其实叫做“说法印”,也就是时时刻刻教世人们懂得佛理,要“放得下、看得开、忘得掉”。雕塑后的护墙上,刻有“嗡嘛呢叭咪恕绷字大明咒。值得一提的是雕塑台基下树有许多法轮,我还是第一次见到。站在雕塑前举目四望,圆通寺主体建筑被山坳拥抱着,犹如清晨绽放的莲花,亦如众星捧月的莲台。我和长坤兄也虔诚地转了一圈法轮,算是为家人祛病祈福吧。

出了圆通寺,左拐偏北百余米的样子,便是巡返大圆通寺。据知情人讲,在大圆通寺的建造过程中,名称有所变更。最初的云灵寺现正式定名为大圆通寺,先期建成并已开光的圆通寺现在也叫观音院,山神庙、关帝庙也并入了大圆通寺。巡返村的带头人赵福运为建圆通寺、云灵寺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大圆通寺比西边的圆通寺规模气派,在四座庙中是最大的。大圆通寺山门对联很有地方特色,道是:“雄镇中原泽被山阳沾雨露,气蒸太行芷香怀庆沐晴岚。”后来发现它与南岳衡山圣帝(祝融)殿的对联极相似,南岳的是“雄镇天南,泽沛三湘,沾雨露;气蒸衡岳,芷香四水,沐晴岚”,估计是“拿来主义”了。其实,大圆通寺的形制与其他寺院相差无几,整体建筑包括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配殿、三圣殿、藏经楼、地藏殿、祖师殿、钟楼、鼓楼、法堂等。印象中,大圆通寺的韦驮菩萨是双手合掌捧杵的形象,双手合掌捧杵为接待之意,凡四方游僧前来挂单,必受供养。四处看了看,感觉整个寺院富丽堂皇,环境幽雅,只是香客不多。

接下来,我们相继游览了关帝庙和山神庙,这两座庙可以说是小巧精致。关帝庙与大圆通寺仅一路相隔,山门前长有一棵茂盛的皂荚树,上面挂满了祈福的红布条,红布与绿叶相间蔚为壮观。我们禁不住上前与之合影。进入山门,迎面台地上是三座殿,中间的是关圣大殿,供奉的关公,雕塑是读《春秋》造型,左关平、右周仓,两边配殿分别是文财神殿、武财神殿。关帝庙前院西侧立有一通石碑,碑额刻“完善同归”四字,碑文是“关帝庙重修记”,立碑时间是雍正年间,近三百年的历史了。山神庙没有山门,说是一座庙,其实只是一座殿,始建无考,清嘉庆年间曾重修拜台。殿前有一棵黄楝树,估计也有些年头了。殿内供奉的是山神了,白胡子老头,和蔼可亲,很接地气。看到殿门挂有皮帘,多少觉得有点不伦不类,也许平易近人的山神也不怪罪吧。山神庙的对联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在任福建漳州知州时,为创办的白云岩书院写的:“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前半句是形容学者两袖清风,可昭日月;后半句是形容学者读书品万物识时局。不知这对联用在山神庙是否妥贴。

转了一圈,感觉收获还是有的。虽说这地方距市区不甚远,倒也清净,炎炎夏日,不失为一个避暑游玩的好所在。闲暇之余,来圆通寺一游,放松心情,静以修身,也是件快乐的事。“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期待下次故地重游,再次感受圆通寺的无穷魅力。

篇2:圆通寺之行周记

圆通寺之行周记

今天,阳光明媚,春风暖暖。我应好朋友赵董睿之约一起去圆通寺爬山。

午饭后,我们就早早的出发了。说起爬山,我们一个个的兴奋不已,一路上欢声笑语。很快我们就到目的地了。映入眼帘的是几个大门框,我们一路走上去,发现每个门框上都刻有一个很大的字,每个门框上字都不一样,分别是“忠”、“孝”、“仁”、“义”、“礼”、、、、、路两边有卖水、卖饮料的'小摊。

我们沿着石板小路,向山上爬去。路的两边,零星的发现有几簇迎春花,还有大片的火鸡树。剩下的几乎都是松树和柏树。春天来了,所有的树木都开始吐露新芽。我们三个小朋友一边追逐,一边说笑,比赛着向山顶冲去。两位妈妈却慢悠悠的边谈边走。山上是一个小亭接着另一个小亭,每到一处,我们都停下来休息几分钟。站在高处向下望去,真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我们大声的呐喊,告诉大山和大地,我们来了。路上的行人开始多了起来,有蹒跚学步的小娃娃,也有满头白发的老爷爷,大家都兴高采烈的向山顶爬去。

这就是春天,这就是自然规律。万物复苏,春回大地!

篇3:昆明市圆通寺

圆通寺是昆明市最早的佛寺,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唐朝中叶,南诏王异牟寻时代(8世纪中叶)创建,初名补陀罗寺。

元朝大德五年(13),云南行中书省左丞阿昔思倡建圆通寺,元朝皇帝“赐玺书嘉”,扩建工程历时,直到元延v六年(13)才告完成,先后由佛日、圆照任住持。元朝的圆通寺规模宏伟,香火兴盛,据《景泰云南图经》卷一李源道《创修圆通寺碑记》记载:圆通寺“常住有田,汤沐有室,卉木篁竹,果林蔬圃,前后映带。”

明朝时,圆通寺得到扩建,香客游人更盛,寺后的潮音洞、咒蚊台都有历史记载,山顶又新建接引殿。清朝时也得到多次重修。增建寺前的八角亭和四周水榭回廊,开辟了圆通胜境、胜境坊、前门以及采芝径,形成园林、景色和宗教寺庙融为一体的佛教圣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由于连年战乱,殿堂残废,十分凄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开辟了圆通山公园,山上林木繁茂,百花争艳,是人们登高赏景的胜地。1983年,圆通寺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交给云南省佛教界管理使用。现为云南省佛教协会所在地。

现圆通寺位于昆明市东北隅,前临圆通衔,后接圆通山,寺由圆通胜境坊、八角亭、圆通宝殿、铜佛殿、水榭曲廊等建筑组成。

进入圆通寺山门,两侧古柏参天,绿荫蔽地,如走入清静幽雅的山林。路中间立着一座牌坊,建于清康熙初年,额题“圆通胜境”四个大字。入胜境,庭院深深,绿水清澈,水池缘绕到螺峰山麓,经石楼过八角亭,就可到达寺内的主殿――圆通宝殿,大殿就建在池中,与周围建筑形成一独特的池塘院落,被称为“水树神殿”。

圆通宝殿又称大雄宝殿,始建于元朝,后代虽多次修缮,但仍保持元朝的结构和风格,气势雄伟,富丽堂皇。殿中供奉着释迦牟尼、阿弥陀佛和药师佛,这三尊佛像均为元代塑像,十分珍贵。四壁塑有五百罗汉像,各呈奇姿,这些塑像比例得当,线条流畅。大雄宝殿内还有一对明朝石柱,高达10米,各盘一条青、黄两龙,张牙舞爪,相向欲斗,十分生动。

1985年至1986年,圆通寺新建了铜佛殿,安放1982年泰国佛教界赠送的释迎牟尼佛铜像。铜佛殿为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并融合汉族和傣族的建筑风格,为整个庙宇增辉添色。

大雄宝殿后是圆通山绝壁峭拔,名“袖霞屏”,上有后人摹刻的`唐吴道子观音碑刻,清人所创的张三丰造像碑,还有清末民国初年一些文人和书法家的泐石等,构成一石刻艺术宝库,成为圆通山一景。

今日的圆通寺修聋一新,美丽如画,成为昆明的佛教圣地和游览胜地。正如元位,《宿圆通寺》诗所赞:

一径入圆通,林深景不同。

树归朝去鸟,棉落晚来风。

2月3日云南丽江和迪庆交界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后,中国佛协会长赵朴初极为关注,指示中国佛协率先向灾区捐款ll万元,并号召全国各地佛教徒发扬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精神,喜舍利他。捐款赈灾。

各地佛教徒立即响应,踊跃捐款,特别是福建、上海、广西、河南、浙江等省、市和自治区的佛教协会、寺院和佛教徒捐款最为踊跃。截止到193月18日,中国佛协云南分会已收到全国各地各级佛协、寺院和佛教信徒捐款逾113万,并将于组织跟踪小组深入地震灾区检查捐款使用情况。

受灾群众称,全国佛教界的捐款,体现了佛教“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慈悲心情,对赵朴初会长、中国佛协和全国佛教界给予灾区人民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

篇4:林清玄散文《圆通寺与冰淇淋》

林清玄散文精选《圆通寺与冰淇淋》

到圆通寺的大殿拜怫,在我右边拜佛的是一位中年的妇人,很虔诚地在那里顶礼。

我也专心地拜着佛,突然听到右边传来劈啪两声巨响,回过神来,发现右边的妇人正打着小孩的耳光,由于用力极猛,连静寂的佛殿都回响着嗡嗡之声,我看着孩子的左右脸颊浮起十个鲜红的指印。

“你没看见妈妈在拜佛吗?你这个死囡仔哺,要吃冰淇淋不诲等一下吗?不吃会死吗?气死我!气死我!”那妈妈涨红着脸,几乎发抖地说。

原来是圆通寺外有小贩卖冰淇淋,看来只有七八岁的小孩挡不住诱惑,来向正在拜佛的母亲要零用钱。

拜佛的母亲的反应大出我的意料之外,但被打的孩子的反应更令我吃惊,他双手抚脸、咬牙、瞪着怨恨的眼睛以忍住泪水,愤愤地说:“你先让我吃冰淇淋,等一下再拜佛也不会死!”

说完,孩子一转身冲出大殿,发抖的`母亲发狂了,顺手抄起放在墙边的木板,追了出去。

我跟出去,看到一对母子顺着石阶追逐,竟追了数百公尺,最后消失在山下。

这时,我才听见石阶下卖冰淇淋小贩的叭不——喇叭声。

我已无心拜佛,坐在庭中的大石头上思维,如果我正在拜佛,我的孩子来向我要冰淇淋,我会有什么反应,我想我会停止拜佛,去买冰给他吃,再回来拜佛;或者就陪他吃个冰淇淋也未可知,吃了冰淇淋,拜佛的心可能会更清凉。

佛是永远在的,稍停一下并不会怎样。

佛是到处在的,体贴众生的需要,正是在拜佛。

每一个孩子的内心都有尊贵的佛性,孩子与佛无二,为什么母亲不能体会呢?

正想着的时候,那气喘嘘嘘的母亲返来了,我担心地问:“追到了吗?”

她说:“无呀!这块死固仔,跑比飞卡紧,看在佛祖面上,饶他一命,我是拿这个板子回来还给庙里的。”

然后我看她把板子放回原处,在大殿前穿鞋子——她刚刚急怒攻心,连鞋子也没穿就跑了。

我顺着圆通寺的石阶下山,看着这秋天清明的风景,想到佛是永远在的,佛是处处在的,在每一片叶、每一朵花、每一株草,甚至在吃冰淇淋清凉的心里。

但是,拜着佛的人中,几人能知呢?

篇5:云南大学圆通寺说明文

我们到达云南的第一站,是翠湖宾馆,它是临湖而建的。我们稍做休整,就去了楼下的翠湖公园。公园里面郁郁葱葱,湖面上是密密的荷叶,我在公园里看见了曼陀罗花,它是黄色的,形状像一个垂下来的喇叭,如果它只有瓶盖这么大,我会误认为它只是一朵普通的喇叭花,可是曼陀罗花很大,可以盖住我的脸,我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花。

接下来我们去了云南大学。一进门我就被满眼的绿色给吸引住了,两颗又高又粗的银杏树屹立在大门的两边,矮矮的灌木整齐地排在两侧,大片的草坪被围在中间。我们顺着宽宽的用青石板铺成的石阶走了上去,来到了一幢砖红色的古老的建筑前,它的'名字叫做会泽院。我们接着往前走,看到坐落在草坪上的另外几幢老建筑,它们都被爬山虎覆盖住了,显得更加古老神秘。云南大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简直就是个大公园。

然后我们去了圆通寺。圆通寺和其他的寺庙不同,其他的寺庙的台阶是慢慢往上走的,供奉的菩萨往往在高处,让人肃然起敬。而圆通寺的台阶是往下走的,走到最后的大殿里头,菩萨的眼睛正好和大门入口处的地平线一样高,在佛教里,这叫做“众生平等”。

圆通寺可以说是依山傍水,大殿背靠一座小山坡,前面是一个圆形的湖,湖水清澈,养了许多乌龟和鱼。这里的香火鼎盛,来拜佛的人络绎不绝。

篇6:余光中《圆通寺》原文品读

大哉此镜 看我立其湄

竟无水仙之倒影

想花已不黏身 光已畅行

比丘尼 如果青钟铜扣起

听一些年代滑落苍苔

自盘得的圆颅

塔顶是印度的云 塔顶是母亲

启古灰匣 可窥我的脐带

联系的`一切 曾经

母亲在此 母亲不在此

释迦在此 释迦不在此

释迦恒躲在碑的反面

佛在唐 佛在敦煌

诺 佛就坐在那婆罗树下

在摇篮之前 棺盖之後

而狮不吼 而钟不鸣 而佛不语

数百级下 女儿的哭声

唤我回去 回後半生

【余光中简介】

1928年重九日余氏生于南京。青年时于四川就学,在南京青年会中学毕业后进入金陵大学修读外文。

1945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创办“蓝星诗社”,主编《蓝星诗页》。

1946 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 。

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

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

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 系。

1950年五月到台湾,9月以插班生考入台大外文系三年级,两年后毕业。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3年10月, 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及《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

1956年与范我存女士结婚,后育有四个女儿。年间先后任编译官 及大学教职。

1958年到美国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毕业后回台任教。先后任教于师范大学、政治大学,期间曾两度赴美任多间大学客 席讲师。

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LOWA)艺术硕士。 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师范大学、台湾大学、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 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

1972年荣任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系主任。

1974年到香港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

1985年9月离开香港回台,定居高雄市,任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外国语文研究所所长。十月获中国时报新诗推荐奖。

1988 年起余氏担任梁实秋文学奖翻译评审一职,对之策划、推动所耗心血非常多。

1991年十月于香港参加香港翻译学会主办的翻译研讨 会,并接受该会颁赠的荣誉会士衔。现在台湾居住,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篇7:昆明圆通寺的导游词

圆通寺是昆明市内最大的佛教场所,而且在东南亚名气很大,几乎每天都有日本、台湾、香港及东南亚的旅游团队到此,如遇到重要佛事,更是善男信女如织,热闹非凡。大树环绕,清净庄严,是块山水福地。每逢初一、十五,附近香客络绎不绝。如果你对宗教信仰感兴趣,圆通寺一定要去。

圆通寺以造园手法建寺,青山、碧水、彩鱼、白桥、红亭、朱殿、彩廊交相辉映,景色如画,是全国重点佛教寺庙之一。寺宇坐北朝南,富丽堂皇,整个寺院以圆通宝殿为中心,前有一池,两侧设抄手回廊绕池接通对厅,形成水榭式神殿和池塘院落的独特风格。殿内供奉有清光绪年间精塑三世佛坐像,大殿正中两根高达10余米的立柱上,各塑有一条彩龙,四壁还塑有五百罗汉像,均堪称中国佛寺中的上乘之作。大观楼长联的作者孙髯翁,晚年曾在此地德咒蛟台算悬挂为生。

圆通寺,坐落在圆通山南,前临圆通街,后衔圆通山,与昆明动物园毗连。园通寺始建于唐代南诏王异牟寻时代,已有1200多年的建寺历史,是昆明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同时,它也是现在昆明市内最大的寺院和云南省古代优秀艺术建筑之一,在中国西南地区和东南亚一带都享有盛名。

圆通寺与其他佛寺不同的是,进山门后不是上坡,而是要沿着中轴线一直下坡,大雄宝殿地处寺院的最低点。主体建筑有圆通宝殿、八角亭、“圆通胜境”牌坊等。布局严谨、对称,主题突出,杂而不繁。加上其园林式的建筑风格,青山、碧水、彩鱼、白桥、红亭、朱殿、彩廊交相辉映,景色如画。

八角亭寺前的八角亭和四周水榭回廊,开辟了圆通胜境、胜境坊、前门以及采芝径,形成园林、景色和宗教寺庙融为一体的佛教圣地。圆通寺有高大壮观的圆通胜景坊、圆通宝殿、八角亭,有我国内地目前独一无二的一座上座部佛教佛殿——铜佛殿。殿内铜制的释迦牟尼坐像(高3.5米,重4吨)与圆通宝殿的释迦牟尼塑像,形态各异,显示了佛教两大部派间的差异,令人大开眼界。圆通寺外表壮丽,殿宇巍峨,佛像庄严,楼阁独特,山石嶙峋,削壁千仞,林木苍翠,吸引历代诗人墨客留下了许许多多赞美的诗句,并被誉为“螺峰拥翠”、“螺峰叠翠”,一直是昆明的八景之一。现在经过大修,更显其风采,如同一座漂亮的江南水乡园林。

从建筑学上讲,它闹中求静,以小见大,并借背后螺峰山之景,形成别具一格的水院佛寺,在中国的造园艺术中具有独特的风格。圆通寺内青山、碧水、彩鱼、白桥、红亭、朱殿交相辉映,景色如画。与其他佛寺不同的是,进山门后不是上坡,而是要沿着中轴线一直下坡,大雄宝殿地处寺院的最低点。寺宇坐北朝南,富丽堂皇,整个寺院以圆通宝殿为中心,前有一池,两侧设抄手回廊绕池接通对厅,形成水榭式神殿和池塘院落的独特风格。殿内供奉有清光绪年间精塑的三世佛坐像,大殿正中两根高达10余米的立柱上,各塑有一条彩龙,四壁还塑有五百罗汉像,均堪称中国佛寺中的上乘之作。

大雄宝殿又叫圆通宝殿,其结构和佛像都具有元、明建筑风格。大殿正面内柱上,彩塑有两条盘柱聆听佛祖讲经的飞龙,形神兼备,活灵活现,龙各盘一柱,高十来米。二龙相向,舞爪咧须,作欲飞状。属于我国佛寺中的上乘泥塑珍品。

大殿后的石崖上,有历代文人墨客的摩崖石刻、诗词题对。在峭壁下的圆亭旁,有一砖砌高台,叫“咒蛟台”。清乾隆年间,撰写大观楼长联的著名诗人孙髯翁晚年贫困,曾在咒蛟台卖卦算卜,自号“蛟台老人”。

圆通寺是由大乘佛教(又称北传佛教)、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佛教)和藏传佛教(也就是喇嘛教)三大教派的佛殿组成,以大乘佛教为主。因此,到这里您不必跑很多地方,就可对佛教三大教派的殿宇一览无遗,还可对三大教派不同的宗教风格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民间传说:圆通寺大雄宝殿内二龙曾在清嘉庆年间飞出殿外,与翠湖九龙池的九条白龙格斗,斗得难解难分,天昏地暗。

“咒蛟台”传说:相传在元代,晋宁盘龙寺的开山和尚觉照云游昆明,发现圆通洞蛟龙作怪,乃筑台诵经咒蛟并降服了蛟龙,故名“咒蛟台”。

篇8:昆明圆通寺的导游词

圆通寺位于昆明市区内的圆通街,是昆明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已有1200多年的建寺历史。同时它也是昆明市内最大的寺院。它始建于唐朝南诏时代,初名补陀罗寺。元朝大德五年(公元13)建圆通寺,元朝皇帝“赐玺书嘉”。扩建工程历时,直到元延祐六年(公元13)才告完成。明朝时,圆通寺得到扩建,山顶又新建接引殿。清朝时也得到多次重修。增建寺前的八角亭和四周水榭回廊,开辟了圆通胜境、胜境坊、前门以及采芝径,形成园林、景色和宗教寺庙融为一体的佛教圣地。

圆通寺内青山、碧水、彩鱼、白桥、红亭、朱殿交相辉映,景色如画。与其他佛寺不同的是,进山门后不是上坡,而是要沿着中轴线一直下坡,大雄宝殿地处寺院的最低点。寺宇坐北朝南,富丽堂皇,整个寺院以圆通宝殿为中心,前有一池,两侧设抄手回廊绕池接通对厅,形成水榭式神殿和池塘院落的独特风格。殿内供奉有清光绪年间精塑的三世佛坐像,大殿正中两根高达10余米的立柱上,各塑有一条彩龙,四壁还塑有五百罗汉像,均堪称中国佛寺中的上乘之作。

圆通寺有高大壮观的圆通胜景坊、圆通宝殿、八角亭,有我国内地目前独一无二的一座上座部佛教佛殿——铜佛殿。殿内铜制的释迦牟尼坐像(高3.5米,重4吨)与圆通宝殿的释迦牟尼塑像,形态各异,显示了佛教两大部派间的差异,令人大开眼界。

圆通寺外表壮丽,殿宇巍峨,佛像庄严,楼阁独特,山石嶙峋,削壁千仞,林木苍翠,吸引历代诗人墨客留下了许许多多赞美的诗句,并被誉为“螺峰拥翠”、“螺峰叠翠”,一直是昆明的八景之一。现在经过大修,更显其风采,如同一座漂亮的江南水乡园林。从建筑学上讲,它闹中求静,以小见大,并借背后螺峰山之景,形成别具一格的水院佛寺,在中国的造园艺术中具有独特的风格。

篇9:昆明圆通寺的导游词

圆通寺坐落在圆通山南,前临圆通街,后衔圆通山,与昆明动物园毗连。园通寺始建于唐代南诏王异牟寻时代,已有1200多年的建寺历史,是昆明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同时,它也是现在昆明市内最大的寺院和云南省古代优秀艺术建筑之一,在中国西南地区和东南亚一带都享有盛名。

圆通寺与其他佛寺不同的是,进山门后不是上坡,而是要沿着中轴线一直下坡,大雄宝殿地处寺院的最低点。主体建筑有圆通宝殿、八角亭、“圆通胜境”牌坊等。布局严谨、对称,主题突出,杂而不繁。加上其园林式的建筑风格,青山、碧水、彩鱼、白桥、红亭、朱殿、彩廊交相辉映,景色如画。

圆通寺前的八角亭和四周水榭回廊,开辟了圆通胜境、胜境坊、前门以及采芝径,形成园林、景色和宗教寺庙融为一体的佛教圣地。圆通寺有高大壮观的圆通胜景坊、圆通宝殿、八角亭,有我国内地目前独一无二的一座上座部佛教佛殿——铜佛殿。

圆通寺殿内铜制的释迦牟尼坐像(高3.5米,重4吨)与圆通宝殿的释迦牟尼塑像,形态各异,显示了佛教两大部派间的差异,令人大开眼界。圆通寺外表壮丽,殿宇巍峨,佛像庄严,楼阁独特,山石嶙峋,削壁千仞,林木苍翠,吸引历代诗人墨客留下了许许多多赞美的诗句,并被誉为“螺峰拥翠”、“螺峰叠翠”,一直是昆明的八景之一。

篇10:圆通寺的工作人员的管理培训计划

圆通寺的工作人员的管理培训计划

圆通寺的工作人员的管理培训计划   作为寺院里面的工作人员,不论是门票处的,还是导游,不论是保安员,还是保洁员,不论是流通处的,还是茶室的,以及刻碑人员,解签人员和厨房工作人员等等,所有在寺院里面的每一个职员的身上,他们的`一切言行举止都是我们圆通寺对外的一个形象窗口,都会在彼此之间,特别是香客和居士之间,会毫无疑问的产生一个直观的形象展示,你的一切言行举止,穿着打扮,你的佛学文化水平,你的服务态度是否礼貌周到都反映和代表了寺院的整体管理的质量,更反映和代表了对整个佛教的信仰和修养的文化氛围的营造的质量。从而会影响到整个寺院的香火的兴旺的进程的速度。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大家进行相关佛教礼仪和知识的培养,以便大家不仅在寺院,更要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自动自发地去表现和宣传我们圆通寺的文化。  培训的时间可以根据大家的作息时间来安排,既可以分批进行,也可以整体进行培训,具体时间应该可以安排在下班之后,大家抽出两个小时来集体学习和训练。大家要以护法义工团的成员的身份来参加培训和上岗工作。 第一, 是佛教礼仪知识的培训; 第二, 佛教历史的了解; 第三, 对禅宗文化的了解; 第四, 要参加和熟悉早晚课; 第五, 要参加坐禅和念佛的训练; 第六, 要学会简化太极拳套路的演练。 整个培训是非常珍贵的,虽然是免费的,但也是非常必要的,要保证大家的身心健康和寺院的形象。每个义工的培训的基本时间为三个月到半年。我们要把圆通寺的义工团培养成为全国的典范,要让其他寺院和道场来学习,甚至邀请我们的义工团的精英去讲课和培训。

篇11:洗澡记散文

洗澡记散文

我不爱洗澡,真的。特别是冬天---洗手间达不到“如沐春雨”的温度--开着“人造太陽”也不成。于是,冬天,我就不爱洗澡--因为只能去公共一浴池---一群大胖奶牛和竹子一般的细腿,看得人心惊肉跳。

可是小时候我妈就说----“从前有一个小孩儿她不爱洗澡,后来她就死掉了---因为太脏了,就叫苍蝇给吃掉了。”那时候家里的卫生间像王宝钏住的破窖,满墙满窗户除了透风就是撒气。于是,从小,我就被我妈抱着去公共一浴池洗澡。每次我都会在更衣室里哭得声嘶力竭,鼻涕哭得都快逆流成痰了,徒然地挣扎着,最终还是被光一溜一溜地送进雾气腾腾的洗澡间。

我很怕那里,像个笼屉似的,里面一排一排的水龙头,下面都站着一到两个白胖粉一嫩的大馒头-----上面长着黑色的一毛一---那时候不兴染一毛一发----上面下面都不染。

还有那味道,华光肥皂的味儿,蜂花洗头精的味儿,泉城洗衣粉的味儿,和各种穿了N久混合着体臭和汗臭的内一衣的味儿。

那个地方叫我惊恐且好奇,那时候我有两尺多高,刚及人腰部,一抬头,就是各种形状的一毛一发,长的短的疏的密的;转个身,无数对硕一大的屁一股蛋,有些很好看像个甜梨似的;有些很难看,像两袋装了一半儿的面粉。

常常的,我被我妈安放在一个飞流直下的水柱子底下,我坐在一个巨大的木盆里,边儿上漂着我的塑料小鸭子。我就这样被泡在盆子长达半小时到一小时不等,然后就会有一条带着肥皂味儿的白色一毛一巾伸过来,我把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洗涮干净。最后,被另一条干燥的印着九色鹿的`大一毛一巾包裹起来,回到冰冷的更衣室。

孩子们总是首先被装裹起来的,顶着一对一对的红色小一脸蛋儿,在木质的长椅子上爬上爬下,这是我比较喜欢的一刻----小孩子总是比较容易满足---那个时候,我的脸上会被涂上一种很香的抹脸油,然后嘴巴里被我妈塞一进一块糖果,我喜欢那味儿,也喜欢那糖果。

后来长大了---我是说,长到羞于在众人面前裸露自己身体的那个岁数,我愈加地不爱去公共一浴池洗澡了。我极不享受拼命弓着腰,在最僻静的角落里找那根水流最小温度最低的水龙头洗澡的感觉。

自从一党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家在一党一的领导下过上了准小康的生活---我们家终于买了一台热水器!那时候不兴太陽能,都是烧煤气的---跟家里的大煤气罐对接成功后,就会有源源不断的热水从莲蓬头里流一出来。从此之后,群众的洗澡问题最终解决。

再后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家庭都过上了小康生活,随着楼层越盖越高,随着吃闲饭的人越来越多,随着水资源越来越匮乏,在我们小区里,三楼以上,自来水的流量基本上常年呈现“牛尿细”(土语,意思是说就像牛尿的尿那么细的一小股水流。)状态。吃水都成问题,何况洗澡。于是,在,我再次回到公共一浴池的洗澡大军行列。

好在那时候俺年纪也大了,脸皮也厚了。衣裳一脱,俩眼一闭,把心一横,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你表看俺,你有的俺都有,俺有的你未必有。哼哼!

常常,在某些地冻天寒的夜晚,俺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心里无限向望着:有朝一日,等俺有钱了,包下一整间浴一室---想怎么洗就怎么洗,想洗哪就洗哪!

篇12:琐记散文

琐记散文

早上,必须要今天上午拿回原单位的东西给忘家了,我又无法脱身,心情懊恼,抱着试试的心态给住附近的一老同事打电话,恰好他因事回来,待会儿才能回单位,他说:你赶巧了。懊恼全无,心情大好。

下午,本已下班,但因工作未完,想了想还是带回家做吧。又拐回单位,电车刚停在操场边的停车区域,拔下车钥匙,不知怎的“哐铛”落地,竟然蹦了起来,不偏不倚,顺着一个只有杯口大小的下水道洞掉了下去,晕,我干嘛要拐回来!细看,由于和操场连成一体,下水道盖板的缝被水泥抹的结实平整,我用手试了一下那洞,只能伸进三个指头,顺洞往下看,淤泥色的水反射着洞上面的亮光,还晃晃荡荡。暖阳覆背,有汗冒出。直起身来,环顾周围,没有铁锹钢钎之类的'工具。自嘲,即便有又如何,不值大动干戈。几步远的地方体育老师在上课,不由的走过去:我钥匙掉进下水道窟窿了!他讶然——其实我也觉得不可思议[捂脸]。但马上他说,绑吸铁石吸。一线希望,顺利在物理老师办公室找到一条形磁铁,顺手用下水道旁学生废弃的跳绳绑好,探进去,怕漂远了,晃了两下,一拉,哈哈,钥匙圈闪光,顺利拉出。拿好东西,愉快回家。

一路上,春芽将萌,春花初绽,春水微盛,春风十里。

回顾今日事,庆幸处处柳暗花明,感激时时贵人相助。

【圆通寺记散文】相关文章:

1.林清玄散文《圆通寺与冰淇淋》

2.生病记散文

3.食疗记散文

4.放浪形骸记散文

5.琐记优美散文

6.淘宝记经典散文

7.散文周记300字

8.何山记散文

9.抓蟹记散文

10.孙悟空整容记散文

下载word文档
《圆通寺记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