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情满西塘的散文

情满西塘的散文

2023-02-15 08:27:5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zpffe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情满西塘的散文,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情满西塘的散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情满西塘的散文

篇1:情满西塘的散文

情满西塘的散文

西塘,我前世的廊桥遗梦。

西塘不知何故这里总有让我有些似曾相似的味道,却另有些“忧伤”的`感觉。

或许是我太过于想知前世的因缘,总妄想找回曾经那份被遗忘在江南的梦。烟雨深巷,穿梭在小桥流水人家,每遇到一段幽长的廊棚,总是不禁有些莫名的伤感停在临水的岸上,模糊的记忆里,仿佛前世自己就是那立于石桥上婀娜的江南女子。

西塘,我为你而来,只为前世今生的约定。

安然、祥和,宁静、幽远。晨间迷雾蒙蒙,整个西塘如诗如画;傍晚炊烟袅袅,夕阳落幕彷如一幅被遗落的西洋画。鸟瞰全镇,薄雾似纱,两岸粉墙高耸,瓦屋倒影,夕阳斜照,渔舟唱晚,灯火闪烁,看月色朦胧,轻纱难掩古镇羞涩。

酒香飘溢,整座水乡似诗如画,人处其间,恍然桃源琼瑶,不知是人在画中游,还是画在心中移。正愿了我梦中勾勒的诗画,坐在水岸,廊棚灯火点点,心中默诵古词,我想我已是游离于现实与画当中,不能自拔。

烟雨长廊,梦里水乡,朱颜不改,陈旧过往,让我回忆的总有些淡淡的惆怅与无奈。尽管七月,依旧游人如织,在临水边,廊桥处,遥望流水人家,那桥洞下的船只,都在岸边游人的相机中,手机中留影描踪,只想留住这美的画卷。如我一样,皆为寻梦而来,那个遗失的前尘旧梦。

西塘在月色下,渐渐睡去,我已不忍打扰,在相逢后的愉悦和满足里且让我安静的离去……

篇2: 情满小屋散文

情满小屋散文

金秋十月,天高气清,我再次回老家,我的心情和这天气一样舒心惬意。

虽然这时,我自己家没有人住在乡下,但,还有好些亲人,还有魂牵梦萦的乡情乡音,还有挥之不去的往事记忆。一切的离情别绪,每时每刻都在拨动我那永远割舍不断的思乡情弦。

我先住县城五叔家,他全程陪同。虽然五叔腰板硬朗,精神矍铄,但毕竟七十好几了,够辛苦的。第一次见面的五婶亲热、随和、能干,比我小很多。我口头上五婶娘前、后婶娘后的称呼,但感觉互相间更像朋友,毫不拘束。

五婶和我们一道回乡下,住在姨姨家。

定在姨姨家落脚很是过意不去,她94岁了,照顾她的二姑也八十好几,两位老人已经是凑合着过日子,再加上我们三人其忙碌可想而知。姨姨和二姑见到我这远方归来、多年不见的侄女,还有不曾谋面的五婶,高兴非常,欢声笑语充满小屋。

姨姨现在居住的这两间小屋是原来大院的一个偏房,不知始建于何时。到现在,其他住户全都鸟枪换炮,唯姨姨的这间偏房纹丝不动。墙壁斑斑驳驳,屋顶的青瓦看来很久不曾检修,排列得很不规整,给人的感觉是简陋、破旧。与之相邻的新居刚刚落成,雪白的墙、枣红色的瓦、二龙戏珠的脊饰,完完全全一副乡村别墅的建筑风貌;偌大的'晒谷坪水泥铺地,四周的瓶形栅栏整齐划一,与现代时尚的二层楼房交相辉映。这两幢一新一旧、一高一矮、一大一小的房屋,并排地显现在人们的视线,形成强烈对比,如同隔了几个朝代。

姨姨不在乎,她只管按照墨守成规的生活方式迎冬送夏,早望太阳,夜伴星光,与亲朋戚友和睦相处。我不嫌弃,这倒不是我有刘禹锡那样高雅的陋室情怀,而是感情所系。

姨姨、大叔是我们最亲的亲人。我们困难时,俩老没少周济,我和三妹有事没事跑去那里噌饭吃,姨姨总是让我俩吃得饱饱的,这份亲情如刀刻一样铭记在心。

因为姨姨家两铺床不够睡五个人,我和五婶去邻居新屋借宿。主人为我们整理房间,烧水洗澡,像招呼她家的客人一样,让我们感受到家乡人的热情、纯朴、善良。

和五年前回乡见到的姨姨比,真的老多了。矮了许多,瘦了许多,脸上皱纹多了许多。家乡话说“老得像蚕儿”这形容十分贴切。但精神不错,言语爽朗,记忆准确,一般生活可以自理,乐于养鸡、拣蛋。和二姑一起种的小菜园里有辣椒、丝瓜、豆角、葱蒜等等,两人吃不完。那豆角像筷子一样,一根一根悬在竹栈上,煞是好看。这些都是绝对的绿色食品,尽管放心食用。

见到我,姨姨总是说,这次见到你怕就没有下次了;这把年纪还不死,拖累了侄子和五叔。我对她说,我们家族难得有您这么高寿的人,大家高兴都高兴不过来,你却老说死死死;亲人们就是希望您健健康康、快快乐乐、长命百岁,她这才不说什么了。

姨姨、大叔没有儿女,三叔在世时,一直帮助他们俩老。十年前大叔谢世,三叔念及姨姨孤身一人,关照有加。有年,一面土墙歪斜,姨姨说八十多岁了,活一天算一天,弄几根树杆撑住就行了,不要再花钱。三叔知道后命令五叔从速整修,五叔遵命找人换成一堵坚固的水泥砖墙。

三叔去世后,堂弟二话没说,继续供养。五叔总是提前将柴米油盐等生活必需品备齐,让姨姨安享晚年。不过,她总爱唠叨“又买那么多做什么,谁晓得我哪天两腿一伸就用不着了。”就在这几天,五叔买了几百斤新谷,姨姨叨咕了好多遍。五叔不理不睬,像没听到一样。他对我说,你姨一生喜欢养鸡,现在老了,就只能享受这么点乐趣,买多点,人、鸡都可以吃。

我曾经仔细地观察了一番,当姨姨丢把稻谷在地,啾啾啾地几声喊叫,刹那间那些鸡从四面八方飞跑回来,围住这些谷粒使劲地啄个不停,好像生怕别的鸡吃完了,的确很有味道。

在姨姨这里,每天都是好吃好住。我不会做饭,也不爱做,等着吃。五婶则和二姑一起摘菜洗碗,忙里忙外没闲着。除了鸡、肉、蛋、新鲜小菜外,姨姨特地泡了黄豆,磨成和渣、豆腐,让我重温到家的温情、家的温暖、家的亲切。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十分开心的事――去小溪洗衣。

每天一早,五婶背着背篓,我光着手,去门前的小溪洗衣,然后照例由五婶背回晾晒。

我说不出为什么特别喜欢小溪,铺满鹅卵石的那种,这溪正是。见到它,便感觉那里面流淌的除了水,还有情感。

我不光是坐在码头上擦皂揉搓,棒槌捶打,还脱掉鞋袜,挽高裤腿,站在水流最深的鹅卵石上,将衣服撒开,铺在水面,随着水流来回漂洗。嘿!那感觉,没法说!我直想告诉所有的人,这几天,我过足了洗衣瘾!

篇3:满乡雪情散文

满乡雪情散文

满乡飞雪是黑土地上一道瑰丽的风景,她似一位刚柔相济的北方女子,来的时候,或低回婉转或气势磅礴,满乡总是敞开黑土的情怀深情容纳。

雪花飞飞扬扬、袅袅婷婷从天而降,来得轻柔、来得细腻、来得有些措手不及。每一瓣花都晶莹剔透,气息里带着甜丝丝的凉意,似放飞的蝴蝶,有着美到极致的落落大方。

听雪花的声音,窸窸窣窣旋着清纯的裙摆,带着纯自然的乐音,悄然拉开冬季的序幕。“落雪了,真美!”人们的脸上洋溢着惊喜和赞叹。

雪花是冬的精灵,调皮地栖落你的肩,偶尔钻进衣领里或者吻你的手,凉丝丝的与你嬉戏,好像在提醒着你:“我来了,你的冬天不会寂寞。”,你在欢喜中抬眼望去,周围的房屋、荷塘和树木都披上了一件鲜亮亮的白衣,宁静的浑江水、巍峨的五女山全都笼在白茫茫的世界里。

一阵风过,雪下得紧了,刚才还是温声细语,突然四面八方旋舞着,四周变得迷乱混沌,让你辨不清方向,让你的思绪在雪的世界里肆意驰骋。

风雪中险峻挺拔的五女山,不知是否听到两千多年前那日夜不停哒哒的马蹄声,是否听到北扶余王子朱蒙历尽艰险而又刚毅不屈的一声长啸?居于高山之巅的纥升骨城,古城墙上不知是否曾在风雪中燃起战时的烽烟?声名鹤起的高句丽王国,威武的王子是否曾在风雪中执剑呐喊?祥云瑞雪,是否曾使王子燃起千秋霸业的愿望?

历史的车轮在风雪里旋转,不知是否听过五女屯兵那美丽而又古老的传说?是否幻想过她们修筑城堡除暴安良那英姿飒爽的倩影?五女山这个神奇而又闻名遐迩的名字,承载着几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蕴,承载着满乡人的祖先无与伦比的勇敢和智慧!

雪花依然在肆意飞舞,蜿蜒的浑江水,秀美的桓龙湖笼在茫茫的雪野中与五女山紧紧相依。你看到水上渔舟了吗?你是否嗅到满乡的鱼米在风雪中已经传出浓浓的香味。

试想,几位在寒风瑟瑟旅途中的行人,冒着风雪推开吱吱扭扭半人高的柴门。一盆温暖的炭火,一锅热气腾腾的杀猪菜,几条鲜活的浑江鲤鱼,一瓶辣味十足的老白干米酒,率直而又热辣辣的东北话,韵味十足的满乡人的热情顿时热气腾腾地飘出农舍。盘腿坐在热热的火炕上,呷一口米酒,唠几句贴心的家乡话,疲惫顿无,足以消释户外的冰雪寒天,那是何等的'舒适和惬意!

雪花飘累了,又收起方才的火爆和肆虐,就那么几片,零零落落栖息在路旁的枝桠上,装点着荷塘里灰黄的枯荷。

闭上眼睛,好像听到满乡人喧闹奔放的唢呐和锣鼓,对,那就是热情洋溢的东北大秧歌!你可曾记得雪地上那踩着花样高跷的舞步?那装扮奇特的各式捧腹的角色?那系在腰间耀眼的彩带和手中神奇的花扇?那甩开的臂膀是满乡人的豪爽神韵!

广袤丰腴的黑土地赋予满乡人纯朴而豪放的风情,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融着泼辣幽默和稳重大气。不信,你看眼前的雪花吧,将满乡人的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挥洒的那样淋漓尽致!

冬天来了,你无论是在花香四溢的南国还是在风雪正盛的北方,是否渴望来满乡来做客了呢!

篇4:情满运河唐人街散文

情满运河唐人街散文

运河唐人街,北方秦淮河。早就听友人说起,也不止一次百度搜过运河唐人街的图片。听景读景不如观景,今日一见,颇为震撼!

初冬时节,运河唐人街少了往日的拥挤和喧闹。偶有带着孩子游玩的行人,给静谧的运河唐人街带来少许的欢快。徜徉在河岸,你会有一种穿越之感,古朴典雅的建筑,散发着浓郁的明清风格;白色拱桥,宛如飞虹横跨河面;蜿蜒明净的河水,倒映着岸柳的柔姿,让你恍若梦中,梦到了江南水乡,那悠悠的碧波里生长出无尽的诗意和闲情。

运河唐人街,不管是那精巧华丽、色彩缤纷的装饰还是那巧夺天工的雕琢镂刻,就连那鼓型的垃圾桶都别致到了极点。

悠悠漫步,我在想,是谁的创意在此开挖的运河?

索性拿起手机百度。原来这里就是曾经的煤河,煤河至今已有120余年的历史了,顾名思义,就是为了运煤开凿的河道,取名煤河。

回顾过去,煤河作为开平矿务局初创时期的运输枢纽,为中国近代第一家煤矿的建立和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随着煤河水运事业的兴旺发达,胥各庄由一个萧瑟的荒村变成繁华的水陆码头。光绪十七年《丰润县志》记载:……商艘客舰,樯密如林,来往洋轮疾于奔马,而起浚之处名曰“河头”,方园数十亩,波水澄清,两岸洋楼花坞目不暇赏,稍西桥旁,列肆鳞比,人烟凑集,居然一水陆埠头也。

后来胥各庄铁路的修建,这条立过汗马功劳的煤河荒废了,多年没人管理,河内淤积逐年增多,曾经清澈的煤河水,被污染了。鱼虾绝迹、蛙声无闻。用著名作家关任山的话说“煤河是一个梦,是古老中国的一个强国的梦”。条件日益好转的丰南政府,下决心治理的煤河,依托津唐运河和南湖,两岸以仿古风格建造而成。

“锦绣十里春风来,千门万户临河开”此诗句描写运河人家恰到好处,运河颇具江南水乡的意境。“青砖小瓦马墙头,回廊挂落花格窗”的明清建筑,巍峨中流露出婉转,温柔里映衬着刚强。灰瓦红墙、碧水轻舟,相映成趣,这经典的画面,是那么的清润秀美,如诗如歌。

沿着诗意盎然、清新含蓄的'景致走进,这里,没有秦淮八艳的月下之魂,有的是那些精致的青铜雕塑,恰到好处地点缀在建筑群落中间,给人另样的新鲜和愉悦感。她,宛如一缕微风扑面而来,又似一幅巨大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当地的历史和民俗。

似曾熟悉的酒店,桌上置一容器,蓄热水大半,将盛满家乡酒(当时可能叫阳酒)的小酒壶放置其中,谓之“烫酒”。老板一只手拿起酒瓶,另一只手麻利地提起酒提子再倒入另一只酒壶。多么熟悉的动作?被尘封的记忆此刻鲜活起来了。记得那酒提子,有一两,二两、和半斤的,不用称重,老板就能准确地给够你所要的酒的数量,小时候没少去打酒,有时甚至只打一两酒给奶奶温肚子用。一股家乡味,也许家乡的酒最能懂你此刻的心思。

看着看着,我似乎闻到了浓郁的酒香,虽不曾品尝,却已醉意朦胧。

旁边两个男人,穿着背心短裤,名副其实的“短衣帮”,虽然没有孔乙己的优雅,倒也豪爽。他们粗犷地吆喝着,划拳行酒。我不知道他们在吆喝什么,或许是“哥俩好”之类的酒令,亦或如同红楼梦中刘姥姥在大观园的行酒令,“花落结个大倭瓜”一样的俗气,却令人难忘。这些旧俗,尽管在今天看来颇为可笑,但淳朴的内容却会时刻令我们感动。

转过一角。“咔嚓”一声,一个弓着身子的男子,一手指挥着,一手扶着架起的相机,就这样,一幅质朴而庄重的画面,就定格在那里。照相的两个人,老爷端坐,含蓄内敛,小媳妇羞涩地站在一旁。多少年后的今天,面对着老照片,你会想起什么?稀少笨重的相机记录下生活中少之又少的镜头,但,每一张照片都会有很多很多故事在唤醒你。

街中广场上,三个胖乎乎的男孩,撅着屁股吹唢呐的镜头,让人流连忘返,滑稽中透着可爱,憨态如生。那嘹亮的唢呐声,是否会震落天上的星星,当那悠长的声音回荡在清澈的水面上时,或激扬或倾诉,让多少人为之感动?

转过一片红叶林,我似乎听到了铿锵的鼓板、悠扬的三弦声,随着音乐的响起,行云流水般的韵律从一个美貌的女子口中飘出,此刻,我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会随之兴奋灵动起来。

这是只需一鼓、一板、一弦、一人演唱的乐亭大鼓,再熟悉不过了。小时候的夜里,每逢说大鼓书的到来,我都会伸长脖子去听。一派繁荣的景色里,鼓词也有了新的创新。唱大鼓没有隔江犹唱后庭花的醉生梦死,如果杜牧此刻来此一游,他断然不会有“商女不知亡国恨”的担忧和愤慨。

那仙风道骨的算命先生,那一串串红灯做成的糖葫芦,那骑在父亲脖子上吃着糖葫芦的少年……无不惟妙惟肖。这些雕塑,汇聚了百姓的风俗,珍藏着淳朴的民情,冰冷的铜塑,散发着温暖的人情味儿。

更吸引人眼球的是那小瓶子镶嵌成的巨型茶壶,茶壶位于街中,从茶壶嘴中汩汩流出的茶水,斟满茶碗,一缕袅袅的茶香瞬间弥散开来,当你捧起这杯香茗,你会顿觉神清气爽。

那刺激感官的还有,用杯、羹、匙、盅、盘、碟、碗等青花玲珑的瓷具近4万件镶嵌的巨型九龙的鼎,更是别具一格。其创意的深邃,规模的恢弘,让人叹为观止,为游人带来了视觉享受,也是一场盛大的民俗文化盛宴,这就是丰南陶瓷的杰作!其寓意,九九归一,中华大同。

从河岸各种各样的,大大小小的彩灯,你就可以想象得到,运河的夜晚是怎样的绚烂,桨声灯影里的运河,需要你慢慢品味,方得其中韵味。

品古韵遗风,赏民俗文化,在家乡惊现这梦里无数次寻觅的美景,今日得以成真,实乃平生一大幸事也。

篇5:西塘的散文

西塘的散文

拥挤和喧闹,这是我踏进西塘时候最初的印象。

我一直以为西塘应该是一个安静而祥和的江南水乡,有潺潺的流水,有幽静的枕河人家,有千年的桨声,有瘦瘦的乌蓬船,还有偶尔从古戏台上飘来的婉转的越剧清唱。军把车子停在迎秀桥边,走下来的那一瞬间,我却只看见了寻常街市的烟火:大汗淋漓的吆喝,摩肩接踵的游人,嘈杂无序的车水马龙。

五月的风已经不再清凉,那丝暖意,伴我在今天奔赴了一场千年的约会。

毕竟是怀了无数的梦想前来的,不去理会那些微的失望,这一刻,我只是一个焦灼地等待的孩子。古老的迎秀桥上,我倚着斑驳的栏,我的眼光穿越了人海,当两个清雅的身影终于跃入我的视线时,我欢呼雀跃,我迎上前去,我们就像熟知多年的朋友再度相聚般的万分欣喜,然后执手,深深凝望。

很久,我才恍过神来。梅和星尘,终于如此真实地站在了我的眼前。

军看着我们,他的眼里,是温暖的笑意。

其实喜欢一个地方,并不一定需要它是我们想象中的样子,我想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地方我们曾经和谁相遇,然后留下了怎样不能抹去的记忆。

沿着古老的临水小道,我们慢慢前行,我们的眼光里,有缓缓而行的悠闲的小船,有古朴的青石板小路,有微风中轻轻飘荡的垂柳,有隔着水在对岸灿烂开放的桐花,还有那雄赳赳地站在船舷却一不留神便会摔进水里的鸬鹚……

没有远离尘世,这个生活着的千年古镇上,我看见了紧紧挨着的林立的商铺,诸如芡实糕、熏青豆、臭豆腐的香味纷纷扑鼻而来,我终未来得及去细细品尝,我只看见了那些古老而淳朴的小屋和泛着岁月痕迹的阁宇长廊,透过如织的游人,静静地站在时光的一隅。

不是想象中的静与美,但脚下这长长的巷弄里却吹来了远古的宁静的风,一种俗世尘烟里生活的气息安然地在这场风里氤氲。我们的镜头,再不单单是魂牵梦萦的西塘的水,我们已经沉迷在诸如“巷口人家”的悠远里,“西塘印象”的韵味里,那端庄而典雅的花墙外,定格的是恬然自安的一道古镇的风景。

军在环秀桥前站定,他惊喜地朝我们招手,原来一唱古香古色的越剧小唱已然拉开了序幕,那质朴平易的吴越语,随悠扬的曲调婉转唱响。

我素来喜欢这样清悠婉丽优美动听的唱腔,宛若有江南的灵秀之气在眼前弥漫,我久久地站立,不想离开……

安逸而简朴的烟雨长廊上,五月暖暖的阳光缓缓倾泻,幽幽的绿水里,舟影波光。

从没有一刻,会想现在这般闲适和安然,当我们坐在临水的美人靠上,一边是绿波在轻轻荡漾,一边是如我般挨挨挤挤的远道而来的游人。我们一边在惊叹着西塘,一边在揣想着它如何走过了漫长的时光,风吹,日晒,雨打里,可曾经变换了最初的模样?

望仙桥和五福桥却气定神闲地告诉我们,它们从宋代走来,它们已经倾听了千年的流水在如何低吟、桨橹在怎样浅唱,它们就那么安静地站在西塘水上,悠悠的岁月里,看依河而建慢慢兴旺的街衢,看临水而筑慢慢苍老的民居,当一些记忆终于随历史的风渐渐遥去,却见了当地的戏迷在桥上吹拉弹唱,它们依然是江南水乡里最不可或缺的稳重和悠然。

千米烟雨廊棚已经开始泛黄,古老的印记里,有漆痕斑驳的雕拦,有古香古色的花窗,我们手拉着手穿梭在人海,其实这时候,我真的想放慢放轻我的脚步,我怕一不留神,便会扰了它千年的梦,我知道那咿咿呀呀开启的门声里,依然在渴盼远离这份喧闹,这场繁华。

苏苏调皮地踩着一道又一道的高阶沿,窜上窜下,不亦乐乎。我、梅和星尘在一个河埠上站定,军笑着看我们,捕捉住我们最灿烂的笑容,飞快地按下了快门。

那一刻,我们与西塘的水一起美丽。

永宁桥隔开了烟雨长廊和钱塘人家,踏上桥的那一刻,我仿佛临水而来。

军在桥上久久地站立,他在望着桥下幽幽流淌着的西塘的水吗?循着他的目光,我却看见了一幅淡淡的水墨画,中间,小桥流水,两边,古屋林立,那一刻的感觉,是古朴,也是宁静,是温婉,也是闲适,不经意间,已经心醉不已。

我无法想象若此刻夜幕降临,眼前会是怎样的景致。一定有淳朴的灯光印在这微波的水上,灯影中,远处的长廊在飘飘渺渺,悠长的街巷在若隐若现,走过的行人影影绰绰。抬头是皎洁的月,低头是飘过的灯,那一刻,一定梦幻一般。

走过桥,寻常人家的烟火气息便弥漫而来,这一刻,我不再看那小桥流水,不再看那古屋巷弄,我的目光已经被一幅幅生活的画面吸引:屋檐下的阿婆轻轻地摇着蒲扇,悠闲地聊天;门槛上端坐的大婶,目不转睛地看手上的刀,认真地切肉;站在长廊下的那个阿姨,一边和她的伙伴说着话,一边翻滚着油锅里的`臭豆腐;奔跑的孩子,在追逐,在嬉戏,偶尔累了,一屁股坐在桥拦上,坐在美人靠上,坐在河埠上,喘着气,笑着……

我终于明白西塘为何被称为生活着的千年古镇了,原来这里有一种生活的味道,有一种俗世的烟尘和性灵相触的美好,有一种尘世的烟火弥漫在西塘古老而纯朴的时光里,

水在流,阳光在照,人们安康地生活,西塘如一坛陈年佳酿,散发着馥郁醇厚的香。

西塘,西塘。

“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人们这样描述着西塘。确实,当我们这样走过,那历经了千年的风雨之后,有太多的痕迹已经慢慢在时光里安然地褪去,我却分明可以抠响绣痕深重的门环,轻踩岁月暗生的绿苔,寻觅着年华逝去时候悄悄留下的一些旧日的痕迹,一条深深的巷子,一坐风雨中岿然不动的小桥,一座长满了瓦草的观音兜,一面优雅淳朴的花墙,一一温婉如昨。

西塘啊,它依然这般灵秀,这般古朴幽远,每日里,它就这样迎来无数远来的人,太多的仰慕和倾心里,却依旧是它固有的淡定与从容。我不再奇怪了,以为每一次旅行都是一次漂泊,只有这次,却是意念中最纯朴的回归,那种属于古老的气息和生活的亲切,触手,便可及。

我想我会一直记得我们就这样相约西塘了,慢慢地走过,古老的巷弄里,悠长的临水长廊上,都曾经留下了我们笑过的痕迹。

军一直在抓拍我们携手走着的镜头,或走,或停,或笑,或颦,或思,或沉迷……

那么,此时,我可不可以泛舟在这西塘的水上,着上青衣布衫,然后置一壶酒,摆两盘菜,与眼前两个亲密的友人共叙这美好时光?

笑。安然。

篇6:西塘印象散文

西塘印象散文

对西塘古镇慕名已久,借出差之机,在冬日的一个下午来到西塘,不是旅游旺季,人不是很多,正适合信步闲游。

乌蓬船,青石巷,西塘的角角落落处处透露着古朴的江南水乡气息,让人犹如置身画里,美不胜收。小镇的店铺林林总总,很多店铺的名字起的很是精致且有诗意,像什么:印象青春,独家记忆,梧桐花开,雨巷小憩,筒单日子,三生有信,阿里画廊,音乐盒子,彼岸阳光,有家客栈,陌上花开,花海别院,瓶中时光,上海故事,朵朵悠莲,旧时光,老地方,遇见爱,爱情海,糖汇,拾瑜,初见,偶遇,气味博物馆,猫的天空之城,黄小姐的店,等等等等…,呵呵,走在西塘古镇的小巷,不只是像旅行,更像是在读诗,听故事,一家小店就像一首小诗,一家小店就是一个故事。更有精致之处,在店铺的橱窗或货架或墙角处都会张贴一些心灵鸡汤,充满诗意的句子,比如:一家酒吧的橱窗上写着:太急没有故事,太慢没有人生。一家酒馆的墙角放着块木牌,上书:愿你有酒可以醉,酒醒有人陪。一家客栈有一幅对联是:爱上一瞬间,忘要一辈子。有的也不乏调侃人生,比如:作为失败的典型,你还挺成功。又比如: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能转变你的心情。

路过一家名为上乐的音乐器材店,被一个小姑娘弹的好听的吉他声吸引,应该是致爱丽丝吧。走进去,一侧墙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小吉它,下面的一角放着大大小小的手鼓,另一侧的橱柜上摆满了漂亮的陶笛,还有一排排的CD碟片。小姑娘用微笑示意我随便看看,我一边听她的吉他一边看,看见挂满吉他的墙上有一幅画,画上有一行漂亮的字,写道:不停的唱,当做给自己鼓掌。"这幅画不错,这句话更好",我对她说,她放下吉他,"我也喜欢",她说"你需要点什么"。"我喜欢开车听歌,推荐几张车载CD吧","好的,我给你找几张吧,你试听下,看你第一次来,买六赠一",她笑嘻嘻的说,一边挑选了几张CD,一一放进音响试听。这时店内又来了不少客人,"你先忙吧,我听会儿歌",“好的”,她接着招呼其它客人,眼尾余睄间,她的马尾辫和清澈的大眼睛,让我想起一个也会弹吉他的马尾辫女孩儿,那是我上学时的初恋,可惜已成往事……这时店内来了一对年轻的夫妇,带着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儿,调皮的`小男孩儿很是钟情她们店的手鼓,咚咚的拍个不停,"我来教你吧,小朋友"她找到一个适合小男孩儿的手鼓,然后把一张丽江小倩手鼓的CD放进音响,好听的歌声流淌出来,她伴着歌声开始教小男孩儿有节奏的拍打手鼓,小男孩儿认真的学着,他的父母开心的笑了,多么幸福的一家人,多么可爱的孩子。送走了其他客人,她为我精心挑选了六张感觉好听的CD,我离开了那家小店。

西塘的夜景很美,各种灯光效果下,亦真亦幻,擦肩而过的不少是三三两两的年轻人,或朋友,或情侣,形影单只的不多,我是一个。走累了,走饿了,停歇到一家名为爱上家的小饭馆吃点东西。店内的装修像是八十年代的样子,墙上是一辆老式的自行车的图片,还有一块黑板,上面写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字样,看来老板差不多是同龄人,点了两个小菜,老板娘推荐了她们自酿的桂花酒,开始自斟自饮,小酒馆里放着那首好听的歌,时间都去哪了,不由得想起了年老的父母,想起了家中的妻儿,是啊,腊月二十了,又是一年,时间又去哪儿了啊……

酒足饭饱,离开小店,继续边走边看,虽说一个人寂寞,但心情还是大好,西塘,我曾梦想的地方,今天终于走到,现在就置身于西塘古镇中,也算是圆了喜爱旅行的一个梦吧,怎么命名这首小文的题目呢,借用一下一个店铺的名字吧,呵呵,那就是西塘印象。

篇7:风雅西塘散文

风雅西塘散文

江南因西塘而妩媚,西塘因水而灵秀。西塘之水源自春秋,裹着唐风宋韵,戴着明清星月,浩浩荡荡穿越千年红尘,沉淀在岁月流年里散发出迷人的风雅,风靡了多少爱恋的目光,倾慕在时空里游荡,流连,迷醉在心灵的深处。

9月2日,“山水怡情”群的朋友们慕名游览了江南6大水乡古镇之一的西塘,圆了一个流年缱绻,梦醉江南。

素有“吴根越角”之称的西塘又叫胥塘。自春秋伍子胥治水以来,得“九龙捧珠,八面来风”之独厚,临水成街,依水成市,桥多,棚长,弄深,河网密布的独特水乡风貌,演译了一方风物清嘉。明清建筑古风犹存与石皮巷弄的狭窄悠长相得益彰,成就了水乡“双绝”;临街搭建的廊棚象一条乌龙与河道平行延伸,形成了独特景观;五光十色的现代商品与古街旧巷和谐相处,彰显了古韵今风;乌蓬小船荡漾在碧波的河面,穿梭于各式桥洞,船上的游人与桥上行人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上下影接波底月,往砣硕伤中天”的醉人画图。水陆并行,船桥叠加,构成了立体的诗,写意的画。一方水土的独特风情,占尽了江南风韵,倾倒了中外多少游人。

我们沿着蜿蜒的廊棚一路行去,如同走进岁月斑驳的长廓,坠入了世外桃源。河廊下一幅幅小镇民居图尽收眼底。绣花的,做画的,捶苏饼做糕团的,悠然吸着烟闲坐的`,河岸边纳凉的情侣亲昵私语的,还有人把桌子搬到了河边,临河小酌,或者清茶一杯消磨时光,闲情雅致,恬淡安逸。来往小船橹声G乃,摇过河面摇过石桥,摇向远方。 走进石皮弄,踏上那窄窄的幽深而神秘的石板路,屐声倥侗,如同穿越时空探寻红尘的久远。八珍糕,木捶酥,荷叶粉蒸肉,凸现特色饮食文化。西塘,一幅江南水乡水墨画,让人回味无穷,去了还想来。

旅游,除了欣赏旖旎山水风光,更是一种文化的洗礼和一份心

灵的净化。午餐品味了古镇遗存的越地风情,也就品味了一种地方文化。游览中激发出来的愉悦心情,让群里朋友聊发“少年”狂,一种装穷卖苦“沿街乞讨”的疯颠,也是一种另类生活的体验和一种心情的放纵。

继续沿着西街探寻。时光翻阅着流逝的曾经,是谁把往事串串相连,组合成异彩分呈的珠链。古镇古街古巷古民宅和古典园林的明清遗风,感怀着红尘岁月的苍老和江南文明的悠长。逝水流年,人生匆匆步履,不经意间便沉沦于前世今生。吴越纷争,春秋霸业,只存孤月照清秋。恍惚间,我好像听到了远方传来悠扬的歌声,一种似曾相似的感悟得以释放,原来红尘竟是如此的遥远。

归途,我们乘船而渡,与外国游客同坐一条船,相互拍照,乍见如熟人。社会本是一个多元体,国别只是人与人交际的一道蕃蓠,越过那道坎,人与人竟然如此亲近。小船悠悠荡清波,沿着弯弯曲曲的河道滑行,如同行驶在历史的长河里随着流年远去。

深邃的夜,幻想与回忆缠绵在梦的边缘,编织成一首清丽婉约的歌,那是我对过往深深的眷恋,绽放于绚丽的风景里。今夜,我凭借一壶浊酒,趁着朦胧的月光,舞动追念的手指,敲打出人生际会的烟云。放飞怀念远方朋友的思绪,携一颗逍遥的心遨游大千世界,醉叹人生不老天。

篇8:情种西塘散文

情种西塘散文

嘉兴嘉善北有西塘,烟柳画桥,水墨故乡,纵横烟波,千米长廊,西塘的回廊,充满了故事,就像容若说的,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

西塘历史悠久,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吴越两国的相交之地,故有吴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称。唐、宋时期就已形成村镇。在唐开元年间建有大量村落,人们沿河建屋、依水而居;南宋时村落渐成规模,形成了市集;元代的开始依水而市渐渐形成集镇,商业开始繁盛起来;明清时期已经发展成为江南手工业和商业重镇。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是对西塘最恰当不过的形容。DD百度百科

流年清浅,岁月无恙,淡淡的笔墨间,留下了一缕伤断肠。画舫过处,舟影波光,弱柳轻点碧波,晕开了尘封的过往。煮一壶陈茶,斜倚轩窗,看窗外形形色色的路人,却再找不回熟悉的模样,那个骑着竹马的小小少年郎,如今又在何方?久置茶杯,无心饮茶,浓厚的茶香,渐淡渐消,终是遁入这西塘的烟雨中了吧。

遥想那日胥塘河边,你点烛荷,我放纸船。可谁又会想到,这条胥塘河淹没了你的梦,我的痴等。记忆中那个的俊秀,温润的书生模样,那个桀骜,意气的凌云少年,可否还记得当初的.约定?

杨柳依依,春水幽幽,微雨点点,丝竹声声,你得意的桨声,在我小小的心扉上,烙下虔诚,你说:牡丹,等我金榜题名,定来娶你过门。脸颊微红的我,却湿了心,你可知,我只盼你平安归来。

烟笼西塘雨轻弹,倚栏听雨晚妆散,朦胧的烟雨是你氤氲而起的愁绪,借过铜板,尝芡实羔轻咬的指尖,松软香甜的芡实羔,片片沾染着你的气息。来凤桥盼,胥塘河岸,牡丹等你的笑颜。

长安路太远,西塘船行慢,想来你一路颠簸,定是辛苦不堪。而我日夜思念,又好到哪里?每日折纸船,放烛荷,只盼你能平安归来。拨灯书尽红笺也,依旧无聊。玉漏迢迢,梦里寒花隔玉箫。 案上的笺纸,书了多少相思,写了多少离恨,却不知该往何寄,又撕了多少心酸。

一别经年,一别永年,青梅枯萎,竹马老去,却仍不见你归来,小院竹林,越发幽深,梨花亦几经开落,一庭别情,如何说彼平生。又是春来,飞花微雨,谢燕衔泥。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轻问梁间归燕,若这无边的愁丝化作春雨,可否能换回你的归期,燕不语。我在门前挂了大大的红灯笼,为你引路,生怕你深夜归来,却忘了回家的路。(后来,人们为了纪念牡丹的深情,亦在门前挂起了两串朱红色的灯笼,延伸到整个烟雨长廊,成就了如今这般场景,凄美而多情。)

一等七年,消瘦了容颜,等颓了心智。胥塘河岸,望尽了千帆,月落日升,水止珠沉,牡丹终于泪竭枯萎。凋落在这胥塘河岸,化身为一朵牡丹花,而七年后的某天,竹林小院的敲门声,却无人应答.

后记:第一次来西塘,感触很深,大概两年前,听了风小筝姑娘的《西塘》,从此便对西塘情根深重,一直向往着,在西塘能遇到一个牡丹一样的姑娘,内心深处那个梦幻的西塘,是风小筝的,也是故事里的,后来当我的脚步到达西塘,一切都变了,才明白,原来我这一生从未到过西塘,也永远到达不了,西塘终归是故事里的吧。我又如何能走到呢?

【情满西塘的散文】相关文章:

1.风雅西塘散文

2.情满家庭作文

3.情满重阳作文

4.情满中秋作文600字

5.情满旅途活动总结

6.情满旅途活动方案

7.西塘的夜优美散文

8.春运“情满旅途”活动总结

9.秋日情散文

10.冬情散文

下载word文档
《情满西塘的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