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沁园春辛弃疾原文及注释

沁园春辛弃疾原文及注释

2023-04-10 07:53:2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kason928”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沁园春辛弃疾原文及注释,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沁园春辛弃疾原文及注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沁园春辛弃疾原文及注释

篇1:沁园春原文、注释

取唐人“白衣闲亦贵,何必谒天阶”之句。

友人池袭父邀予同赋,因作长短句遗之禁鼓蓬蓬,忙杀公侯,穴城影中。

正花前豪士,宿酲未解,松间逋客,清梦才浓。

龙尾危机,犀围长物,何必飞书交子公。

人间世,只闲之一字,受用无穷。

主人窗户玲珑。

悟富贵荣华回首空。

向竹梧侧畔,聚先秦录,兰荪里许,吟晚唐风。

琴外鸿归,棋边鹭静,天把一丘荣此翁。

孙刘辈,枉百年争战,一昧雌雄。

沁园春注释

【富贵荣华】有财有势,荣耀显达。汉王符《潜夫论·论荣》:“所谓贤人君子者,非必高位厚禄、富贵荣华之谓也。”【长短句】长短不一的诗歌。清汪森《<词综>序》:“自有诗而长短句即寓焉,《南风之操》、《五子之歌》是已。”参见“长短歌”。2.词曲的别称。词曲的句子,长短不一,因调而异,故称。《苕溪渔隐丛话前集·长短句》引宋蔡絛《西清诗话》:“南唐后主,围城中作长短句,未就而城破。”宋程大昌《演繁露·长短句》:“魏、晋、唐郊庙歌辞多四字为句,唐曲在者如《柳枝》、《竹枝》、《欸乃》皆七字,不知当时歌唱用何为调也。张华表曰:‘汉氏所用文句长短不齐。’则今人以歌曲为长短句者,本张华所陈也。”

篇2:沁园春原文、注释

沁园春·忆黄山原文:

三十六峰,三十六溪,长锁清秋。

对孤峰绝顶,云烟竞秀;悬崖峭壁,瀑布争流。

洞里桃花,仙家芝草,雪后春正取次游。

亲曾见,是龙潭白昼,海涌潮头。

当年黄帝浮丘,有玉枕玉床还在不?向天都月夜,遥闻凤管;翠微霜晓,仰盼龙楼。

砂穴长红,丹炉已冷,安得灵方闻早修?谁如此,问源头白鹿,水畔青牛。

沁园春·忆黄山注释

【悬崖峭壁】亦作“悬崕峭壁”。陡峭的山崖。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出就阁前凭眺,则上下悬崖峭壁。”清方殿元《褒斜道》诗:“悬崕峭壁日月黑,使尔战魂招不得。”碧野《雪路云程》:“乌鲁木齐河在深沟峡谷中奔流激荡,公路就进入浪花震撼的悬崖峭壁之上。”

篇3:辛弃疾《沁园春》原文赏析

辛弃疾《沁园春》10首原文赏析

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进

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 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雷。 汝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 浑如此,叹汝于知己,真少恩哉! 更凭歌舞为媒。算合作平居鸩毒猜。 况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与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犹能肆汝杯。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则须来。

(一首令人解颐的新奇滑稽之作,全词通过“我”与杯的问答,风趣而又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南宋政权的失望与自己心中的苦闷。此词作于庆元二年(1196)闲居瓢泉时。...酒徒就该像刘伶那样只管有酒即醉,死后不妨埋掉了事,才算是古今达者。...怨意不论大小,常由爱极而生;事物不论何等好,过了头就会成为灾害。...作者委婉地述说了自己长期壮志不展,积愤难平,故常借酒发泄,以至于拖垮了身体,而自己戒酒,实出于不得已这样一种复杂的心情。...词中大量采取散文句法以适应表现内容的需要,此即以文为词。与原有调式不同,又大量熔铸经史子集的用语,从而丰富了词意的表现,在词的创作上也有其独到之处。)

沁园春·城中诸公载酒入山,余不得以止酒为解,遂破戒一醉,再用韵

杯汝知乎,酒泉罢侯,鸱夷乞骸。更高阳入谒,都称齑臼,杜康初筮,正得云雷。细数从前,不堪余恨,岁月都将曲糵埋。君诗好,似提壶却劝,沽酒何哉。君言病岂无媒。似壁上雕弓蛇暗猜。记醉眠陶令,终全至乐,独醒屈子,未免沈灾。欲听公言,惭非勇者,司马家儿解覆杯。还堪笑,借今宵一醉,为故人来。

(二词作于庆元二年(1196)家居上饶、铅山之际。绍熙五年(1194),稼轩先以谏官黄艾论列,罢闽帅任,主武夷山冲佑观,旋又以御史中丞谢深甫论列,降充秘阁修撰。庆元元年(1195)冬,以御史中丞何澹奏劾而落秘阁修撰职。至本年九月,再以言官弹劾罢宫观之虚职。两年之内,四挂弹章,平生职名,褫夺净尽,是为又一个“说剑论诗余事,醉舞狂歌欲倒,老子颇堪哀”的闲散郁愤时期。这种情况下,其借词以陶写的怀抱便愈益婉曲沉郁,而由于其高朗诙谐的性情与深厚的学养,酝酿喷薄,遂有此等怪怪奇奇、滑稽雄伟之作。“止酒二首”是辛弃疾“以文为词”的顶尖作品。辛弃疾“止酒”二首在全面引赋法入词方面是词史第一人,具有极大的开拓意义,从而为后代词人开启了无数法门,泽被不浅。)

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 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雨蒙蒙。

(这首词大约作于宋宁宗庆元二年(11)落职闲居之时,写的是上饶西部的灵山风景。...想自己“壮岁旌旗拥万夫”,何等英雄,如今人老了,该当过闲散的生活,可是老天爷不放我闲着,又要我来统率这支十万长松大军呢!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儿。内心深处确实隐隐有一份报国无门的孤愤。...处于这占尽风光的齐庵中,举目四望,无边的青山千姿百态。...好象在读一篇篇太史公的好文章,给人以丰富的精神享受。...不同于一般描写山水之作,它极少实写山水的具体形态,而是用虚笔传神写意。...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精神境界,正像辛弃疾自己说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谢家子弟的衣冠,司马相如的车骑,太史公的文章,都是人们不容易设想得到而又非常生动的比喻。过去多以高山比人,辛弃疾则反其意而用之,以人来比山、以文章风格比山,立意别致、构思奇特。 )

沁园春·寿赵茂嘉郎中,时以制置兼济食振济里中,除直秘阁

甲子相高,亥首曾疑,绛县老人。看长身玉立,鹤般风度,方颐须磔,虎样精神。文烂卿云,诗凌鲍谢,笔势駸駸更右军。浑馀事,羡仙都梦觉,金阙名存。门前父老忻忻。焕奎阁新褒沼语温。记他年帷幄,须依日月,只今剑履,快上星辰。人道阴功,天教多寿,看到貂蝉七叶孙。君家里,是几枝丹桂,几树灵椿。

(绛县老人:《左传·襄公三十年》:“二月癸未,晋悼夫人食舆人之城杞者, 绛县人或年长矣,无子而往,与於食。有与疑年,使之年。曰:‘臣,小人也,不知纪年。臣生之岁,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其季於今三之一也。’吏走问诸朝。师旷曰:‘ …… 七十三年矣。’史赵曰:‘亥有二首六身,下二如身,是其日数也。’士文伯曰:‘然则,二万六千六百有六旬也。’”后因称高寿之人为“绛县老人”。... 后来就有了“二首六身”—— 即“亥”字 —— 的成语,用以喻高寿。前蜀杜光庭《张崇胤修庐山九天真君还愿醮词》:“乞为臣更蠲罪辂録,永削灾缠,成匡尧 赞禹之功,享二首六身之寿。”...六十岁(“甲子”)寿命已经太高了,怀疑自己能活到“亥首”之年。)

沁园春·戊申岁,奏邸忽腾报,谓余以病挂冠,因赋此

老子平生,笑尽人间,儿女怨恩。况白头能几,定应独往,青云得意,见说长存。抖擞衣冠,怜渠无恙,合挂当年神武门。都如梦,算能争几许,鸡晓钟昏。此心无有新冤。况抱瓮年来自灌园。但凄凉顾影,频悲往事,殷勤对佛,欲问前因。却怕青山,也妨贤路,休斗尊前见在身。山中友,试高吟楚些,重与招魂。

(淳熙十五年 (戊申1188) 稼轩之帅江西,本以被劾去职,洎淳熙十五年戊申,隐居信上为时已五六载矣,而奏邸乃反有以病挂冠之讹传,稼轩于山居时见邸报,觉其可笑,故赋此词解嘲。梁启超编《稼轩年谱》,于戊申年下有大段考证文字,其解释此词语意者有云:“先生落职,本缘被劾,而邸报误为引疾,词中‘笑尽儿女怨恩’,‘此心无有亲冤’,谓胸中绝无芥蒂,被劾与引退原可视同一律也。‘白头能几,定应独往’,‘衣冠无恙,合挂当年神武门’,言早当勇退,不必待劾也。‘都如梦,算能争几许,鸡晓钟昏’,言奏邸竟为我延长若干年做官生涯,然所差能几,不足也。‘抱瓮年来自灌园’,‘凄凉顾影,频悲往事’此明是罢斥后情状(系针辛谱谓稼轩之罢江西安抚事在本年之误而发),‘却怕青山,也妨贤路’言忧谗畏讥,恐山居犹不免物议也。‘山中友重与招魂’言本已罢官,奏邸又为我再罢一次,山友不妨再赋招隐也。” ...鸡早上叫,钟晚上敲,时间的短暂。)

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 甚云山自许,平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 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 东冈更葺茅斋。好都把轩窗临水开。 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 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 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

(稼轩作此词时(1181年),仍在江西安抚使任上,带湖(位于信州(今江西上饶市)城北一里许)新居即将落成。“三径”指归隐所居田园。...开篇即云思归之意。赋予物以人情,既怨且惊(怪),深刻地表达出自己急切归隐的心情。...平生意气自负,以隐居云山自许,不想这些年来竟奔波于官场,为人所笑。...自己的退隐是迫于无奈,壮志未成,在词人是很沉痛的。既“沉吟久”,而又“徘徊”,正见积极用世与退隐林下的矛盾心情。...1180年,41岁的辛弃疾再次任隆兴(南昌)知府兼江西安抚使时,拟在上饶建园林式的庄园,安置家人定居。1181年春,辛弃疾来到上饶开工兴建带湖新居和庄园,他把带湖庄园取名为“稼轩”,并以此自号“稼轩居士”。当年农历十一月,由于受弹劾,官职被罢,带湖新居正好落成,辛弃疾回到上饶,开始了他中年以后的闲居生活。)

沁园春·和吴子似县尉

我见君来,顿觉吾庐,溪山美哉。怅平生肝胆,都成楚越,只今胶膝,谁是陈雷。搔首踟蹰,爱而不见,要得诗来渴望梅。还知否,快清风入手,日看千回。直须抖擞尘埃。人怪我柴门今始开。向松间乍可,从他喝道,庭中且莫,踏破苍苔。岂有文章,谩劳车马,待唤青刍白饭来。君非我,任功名意气,莫恁徘徊。

(作于庆元五年(1199)前后,时稼轩罢居铅山瓢泉。...上片由爱人而爱及友人之诗,下片由始开柴门而从他花间喝道,到青刍白饭以待客,叠层铺叙,备言友谊。此词起以茅庐山水增光添彩,托出宾至主喜之情,亲切有致。结处冀友人莫效我流连丘壑,当以立功建业自勉,读后令人惋惜,哀叹,悲愤。)

沁园春·答余叔良

我试评君,君定何如,玉川似之。记李花初发,乘云共语,梅花开后,对月相思。白发重来,画桥一望,秋水长天孤鹜飞。同吟处,看佩摇明月,衣卷青霓。相君高节崔嵬。是此处耕岩与钓溪。被西风吹尽,村箫社鼓,青山留得,松盖云旗。吊古愁浓,怀人日暮,一片心从天外归。新词好,似凄凉楚些,字字堪题。

(清平乐《忆吴江赏木樨》:少年痛饮,忆向吴江醒。明月团团高树影,十里水沉烟冷。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恁芬芳。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四卷本《稼轩词》丙集题作《谢叔良惠木樨》。叔良即余叔良,与稼轩有唱酬,《沁园春·答余叔良》云:“我试评君,君定何如,玉川似之。”可知是一位声气相应的朋友。)

沁园春·答杨世长

我醉狂吟,君作新声,倚歌和之。算芬芳定向,梅间得意,轻清多是,雪里寻思。朱雀桥边,何人会道,野草斜阳春燕飞。都休问,甚元无霁雨,却有晴霓。诗坛千丈崔嵬。更有笔如山墨作溪。看君才未数,曹刘敌手,风骚合受,屈宋降旗。谁识相如,平生自许,慷慨须乘驷马归。长安路,问垂虹千柱,何处曾题。

(《朝中措·九日小集,时杨世长将赴南宫》:年年团扇怨秋风。愁绝宝杯空。山下卧龙丰度,台前戏马英雄。而今休矣,花残人似,人老花同。莫怪东篱韵减,只今丹桂香浓。...送杨世长赴礼部试并一举成名。...展示了杨世长得以领乡荐的基本条件和光明前景,又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杨世长的`友情和厚爱...唐 白居易 《洪州逢熊孺登》诗:“ 靖安院 里辛夷下,醉笑狂吟气最粗。” 清 方文 《扬州遇邓孝威有作》诗:“日夜相过不厌频,狂吟豪饮任天真。”)

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

一水西来,千丈晴虹,十里翠屏。喜草堂经岁,重来社老,斜川好景,不负渊明。老鹤高飞,一枝投宿,长笑蜗牛戴屋行。平章了,待十分佳处,著个茅亭。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妩媚生。解频教花鸟,前歌后舞,更催云水,暮送朝迎。酒圣诗豪,可能无势,我乃而今驾驭卿。清溪上,被山灵却笑,白发归耕。

一条溪水从西面来,晴空万里映射出千丈长虹,青山像翠绿的屏风,迤逦蜿蜒,有十里那么长。叫人喜欢的是:草堂经过一年的修建已经好了。我像杜甫二次来到草堂。这里的风光像斜川那么美丽,总算没有辜负热爱山水的陶渊明。我像老鹤高飞天空,有一条可以栖息的树枝就满足了。我长笑一些人像蜗牛似的戴着屋到处爬行。对期思这个地方的建筑,我都规划和评论过了,待我找一个十分美好的地方盖上小茅草亭子。挺拔险峻的青山,气势磅礴,一片生机,像是为了欢迎我回来,表现出妩媚可爱的姿态。为解除忧愁,调教花鸟在我的前后唱歌跳舞。更能催令云和水暮送朝迎我来这里游玩。我是喝酒的圣人,吟诗的豪杰,但不是官员,我可能已经失去了权势,但我告诉花、鸟、云、水,我现在仍然可以统率你们。我站在清清的溪水上面,却被山神看见了,它嘲笑我,说我的头发白了,已经是罢职回家种田的人了。

(这首词作于绍熙五年(1194)秋冬之间,...稼轩罢居带湖时,曾在期思(江西铅山县)买得期思村的瓢泉,以后常往返于带湖、瓢泉之间。这次再到期思,意在营建新居。...于中国古典文化各种征象里,归隐田园,往往被形容是读书出仕者的最大幸福,...直有不成为山水风云,光风美景之主宰不能罢休的决然。...以驾驭山水自命,貌豪实悲;托笑山灵,实自嘲之辞,由此正可窥见词人复杂心情。...山灵笑我,白发始返,归耕太迟。1196年夏,带湖庄园失火,辛弃疾举家移居瓢泉。1196年秋,辛弃疾生平所有的各种名衔全部被朝廷削夺得干干净净,在瓢泉过着游山逛水、饮酒赋诗、闲云野鹤的村居生活。瓢泉田园的恬静和期思村民的质朴使辛弃疾深为所动,灵感翻飞而歌之,写下了大量描写瓢泉四时风光、世情民俗和园林风物、遣兴抒怀的诗词。辛弃疾被劾罢职后,在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回到上饶后写的这首词。作者在福建的三年,为地方作了不少的好事,但是来自主和派的阻挠的压力,使他清醒的看到“富贵是危机”,退隐的念头,越来越强烈。因此,这次遭受的打击虽然很严重,却能泰然处之。他回到上饶后,就着手规划建筑“千丈晴虹,十里翠屏”的期思。这里的风光陶醉了诗人的心灵,旷达的性格,爽朗的心情,在他那艺术的掾笔上,创造出这首生机盎然,秀丽清雅的风景词。这首词毫无沉闷凄惨之意。青山为他“归来妩媚生。”而且还驾驭着花、鸟、云、水,为他“前歌后舞”,“暮送朝迎”。末句的山灵嘲笑“白发归耕”。表露了作者的悔恨的心情。)

篇4:《沁园春·雪》原文及注释

《沁园春·雪》原文及注释

《沁园春·雪》

朝代:近代

作者:毛泽东

原文: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余通:馀)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原驰原作:原驱)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红装一作:银装)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好像蜡白色的巨象在奔驰,它们都想试一试与天老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十分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一代

上天骄宠的儿子成吉思汗,只知道弯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英雄豪杰,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注释:

北国:该词源于中国古代的分裂时期,如宋称辽、金为北国,东晋称十六国等为北国,南北朝时代南方的各朝代称在北方与之对抗的各朝代为北国等。毛泽东

中的'“北国”使人在不觉中产生出一种我国疆土广大的民族自豪感。

雪:这首词作于红一方面军一九三六年二月由陕北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省西部的时候。作者在一九四五年十月七日给柳亚子信中说,这首词作于“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

惟:只。

馀:剩下。此字一作“余”,但目前刊出的书法作品中写作“馀”,以此为准。

篇5:辛弃疾:沁园春

《沁园春》

作者:辛弃疾

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

杯汝来前!

老子今朝,点检形骸。

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

于今喜睡,气似奔雷。

汝说“刘伶,古今达者,

醉后何妨死便埋”。

浑如此,叹汝于知己,

真少恩哉!

更凭歌舞为媒,

算合作人间鸩毒猜。

况怨无大小,生于所爱;

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与汝成言,勿留亟退,

吾力犹能肆汝杯。

杯再拜,

道“麾之即去,招则须来”。

赏析:

辛弃疾的词,素以风格多样而着称。他的这首《沁园春》,以戒酒为题,便是一首令人解颐的新奇滑稽之作。此词作于庆元二年(1196)闲居瓢泉时。

题目“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就颇新颖,似乎病酒不怪自己贪杯,倒怪酒杯紧跟自己,从而将酒杯人格化,为词安排了一主(即词中的“我”)一仆(杯)两个角色。全词通过“我”与杯的问答,风趣而又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对南宋政权的失望与自己心中的苦闷。

此词首句“杯汝来前!”从主人怒气冲冲的吆喝开始,以“汝”呼杯,而自称“老子”(犹“老夫”),接着就郑重告知:今朝检查身体,发觉长年口渴,喉咙口干得似焦炙的铁釜;近来又嗜睡,睡中鼻息似雷鸣。要追问其中缘由。言外之意,即是因酒致病,故酒杯之罪责难逃。“咽如焦釜”、“气似奔雷”,以夸张的手法极写病酒反应的严重,同时也说明主人一向酗酒,接着“汝说”三句,是酒杯对主人责问的答辩。

它说:酒徒就该像刘伶那样只管有酒即醉,死后不妨埋掉了事,才算是古今达者。这是不称“杯说”而称“汝说”,是主人复述杯的答话,其语气中,既惊讶于杯的冷酷无情,又似不得不承认其中有几分道理。故又叹息:“汝于知己,真少恩哉!”口气不但软了许多,反而承认了自己曾是酒杯的“知己”。

词的下片语气又转,似表明主人戒酒的决心。下片以一“更”字领起,使已软的语气又强硬起来,给人以一弛一张之感。古人设宴饮酒大多以歌舞助兴,而这种场合也最易过量伤身。古人又认为鸩鸟的羽毛置酒中可成毒酒。酒杯凭歌舞等媒介使人沉醉,正该以人间鸩毒视之。这等于说酒杯惯于媚附取容,软刀子杀人。如此罪名,岂不死有余辜?然而这里只说“算合作人间鸩毒猜”,倒底并未确认。接着又说:何况怨意不论大小,常由爱极而生;事物不论何等好,过了头就会成为灾害。实些话表面看来振振有词,实际上等于承认自己于酒是爱极生怨,酒于自己是美过成灾。这就为酒杯开脱不少罪责,故而从轻发落,只是遣之“使勿近”。处死而陈尸示众叫“肆”,“吾力犹能肆汝杯”,话很吓人,然而“勿留亟(急)退”的处分并不重,主人戒酒的决心可知矣!杯似乎看出了这一点,亦不再辩解,只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则须来。”“麾之即去”没什么,“招则须来”则大可玩味,说得俏皮。总之,这首词通过拟人化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杯”这样一个喜剧形象。它善于揣摸主人心理,能应对,知进退。在主人盛怒的情况下,它能通过辞令,化严重为轻松。当其被斥退时,还说“麾之即去,招则须来”,等于说主人还是离不开自己,自己准备随时听候召唤。作者通过这种生动活泼的方式,委婉地述说了自己长期壮志不展,积愤难平,故常借酒发泄,以至于拖垮了身体,而自己戒酒,实出于不得已这样一种复杂的心情。另外,词中大量采取散文句法以适应表现内容的需要,此即以文为词。与原有调式不同,又大量熔铸经史子集的用语,从而丰富了词意的表现,在词的创作上也有其独到之处。

篇6:辛弃疾全文注释

[宋]辛弃疾

我饮不须劝,正怕酒尊空。别离亦复何恨,此别恨匆匆。头上貂蝉贵客,花外麒麟高冢,人世竟谁雄。一笑出门去,千里落花风。

孙刘辈,能使我,不为公。余发种种如是,此事付渠侬。但觉平生湖海,除了醉吟风月,此外百无功。毫发皆帝力,更乞鉴湖东。

原序:

淳熙下酉,自江陵移帅隆兴,到官之三月被召,司马监、赵卿、王漕饯别②。司马赋《水调歌头》,席间次韵③。时王公明枢密薨,坐客终夕为兴门户之叹,故前章及之④。

【注释】

①词作于淳熙五年(1178)春,时稼轩三十九岁,在江西隆兴安抚使任上。据词序,稼轩去年冬由江陵知府改调隆兴(今江西南昌市)知府兼江西安抚使。仅三月,又诏命入京。友人饯别,席间有作《水调歌头》者,稼轩次韵作此词。词由频繁的调任和朝内门户之争而发。上片就饯宴切入,点出离别。随即一转,贵人黄土,人生如梦,大可一笑出门,坦然处之。下片借古讽今,抨击世俗,自明节操。“但觉”以下,实牢骚不平语。既难挽狂澜,不如归隐林泉。通篇貌似旷达,实则语含讥讽,悲愤无限。

②司马监:司马倬字汉章,任江南东路提点刑狱(带监察性质),故称“监”或“太监”。赵卿:未详何人。王漕:王希吕字仲衡,时任江西转运副使(主管漕运),故称“漕”或“漕司”。

③次韵:即步韵,按原唱韵脚和诗或词。

④王公明:即王炎,曾任枢密使。薨(hōng烘):古时称诸侯之死曰薨。唐以后二品以上官员之死,也可称“薨”。门户之叹:叹同僚之间,各立门户,相互攻讦。王炎生前与同僚多有不协,受人排挤,故众人有门户之叹。前章:指本词的上片。

⑤“我饮”两句:写词人在饯宴上纵情豪饮。

⑥“别离”两句:恨相聚太短,匆匆而别。即词序所称,在隆兴任上仅三月(旧制一般以三年为一任)。

⑦“头上”三句:言官高爵显者也难免归于黄土,谁能称雄一世?按:指王炎而言,是对词序“门户之争”的一种否定。貂(diāo刁)蝉:即貂蝉冠。据《宋史·舆服志》,装饰极为华丽,惟三公大臣于国祀或大朝会时方冠戴。麒麟高冢:立着石麒麟的高大坟墓。杜甫《曲江》诗:“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麒麟:传说中的一种仁兽。高冢(zhǒng肿):指贵人之墓。竟谁雄:究竟谁能称雄。

⑧“一笑”两句:一笑赴任,正值暮春季节。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⑨“孙刘辈”三句:言此去宁可不作三公,决不媚事权贵。孙刘:三国时魏国的中书监刘放和中书令孙资。《三国志·辛毗传》称孙、刘当政,惟辛不从。他说:“吾之立身,自有本末,就与刘、孙不平,不过令吾不作三公而已,何危害之有焉。”辛词据此。公:即指三公。东汉时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三公。后世以此为高官的代称。

⑩“余发”两句:我已衰老,此事且凭他们。种种:头发短少稀疏貌。《左传·昭公三年》载,卢蒲嫳请求归隐,对齐侯说:“余发如此种种,余奚能为。”陆游《长歌行》:“金印煌煌未入手,白发种种来无情。”此事:指相互排挤倾轧的门户之争。渠侬:他们,指当代的“孙刘辈”。

⑾“但觉”三句:自谓平生漂泊,于醉吟风月外,竟百事无成。苏轼《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诗:“我除搜句百无功。”辛词据此。

⑿“毫发”两句:一切来自帝力,我惟乞归山水。毫发皆帝力:《汉书·张耳陈馀传》载:张耳之子张敖嗣立,高祖刘邦过赵,对赵王不敬,赵相贯高欲杀高祖。张敖说不可,谓赵所以能复国,“秋毫皆帝力也”。鉴湖:一名镜湖。在今浙江绍兴县南。唐诗人贺知章晚年奉诏归隐于此。苏轼《次韵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见寄四首》:“那知老病浑无用,欲向君王乞镜湖。

篇7:辛弃疾全文注释

[宋]辛弃疾

绿杨堤,青草渡。花片水流去。百舌声中,唤起海棠睡。断肠几点愁红,蹄痕犹在,多应怨、夜来风雨。

别情苦。马蹄踏遍长亭,归期又成误。帘卷青楼,回首在何处。画梁燕子双双,能言能语,不解说、相思一句。

【注释】

①本词恰似上篇《祝英台近》的姐妹篇。一代青楼女子立言,思客外游子;一代客外游子立言,念青楼旧侣。两词构思也极相仿,由此推知,前词必无寄托。上片写流水落花春去。起笔人在堤岸渡口,暗寓思归之意,以下伤春情怀皆由“断肠”、“愁红”、“啼痕”、“应怨”等字面透出。下片明写思归怀人,意分三层:归期又误;青楼不见;怨及双燕。此词与上篇并读,正是“闺中风暖,陌上草薰”(江淹《别赋》)两地相思之意。

②百舌:鸟名,即反舌鸟,因其鸣声反复如百舌之鸟,故有此称。该鸟立春后鸣啭,夏至后无声。海棠睡:为“睡海棠”的倒文,言其夜睡晨开。

③“断肠”三句:言夜来风雨摧花,飞红万点,如啼血泣泪。

④“别情”三句:谓客游四方,屡误归期。

⑤“帘卷”两句:意即回首青楼何处?青楼:妓女所居。

⑥“画梁”三句:谓双燕歌喉婉转,却不解传语相思。

【沁园春辛弃疾原文及注释】相关文章:

1.辛弃疾——《沁园春》

2.桃花源记原文及注释

3.醉翁亭记原文及注释

4.《再别康桥》原文及注释

5.陋室铭原文及翻译注释

6.九成宫原文及注释

7.口技原文及翻译注释

8.劝学原文注释及翻译

9.《前赤壁赋》原文及注释

10.《壮士行》原文及注释

下载word文档
《沁园春辛弃疾原文及注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