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士行》原文及注释
“润涵育”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壮士行》原文及注释,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壮士行》原文及注释,方便大家学习。
篇1:《壮士行》原文及注释
《壮士行》作品介绍
《壮士行》的作者是刘禹锡,被选入《全唐诗》的第354卷第11首。此诗是诗人谪居朗州时所作,诗中托物咏怀,塑造了一个射虎斩蛟的英雄形象,抒发了诗人反对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主张改革朝政的政治观点。
篇2:《壮士行》原文及注释
壮士行
作者:唐·刘禹锡
阴风振寒郊⑴,猛虎正咆哮。
徐行出烧地⑵,连吼入黄茅。
壮士走马去,镫前弯玉弰⑶。
叱之使人立,一发如铍交⑷。
悍睛忽星堕⑸,飞血溅林梢。
彪炳为我席⑹,膻腥充我庖。
里中欣害除,贺酒纷呶号⑺。
明日长桥上,倾城看斩蛟⑻。
篇3:《壮士行》原文及注释
⑴阴风:寒风。寒郊:荒凉的郊野。
⑵烧地:古代南方山区刀耕火种,农民在秋冬之际放火烧山,然后耕作,称为烧地。
⑶镫:挂在马鞍两边的踏脚。玉弰:用玉装饰的.弓。
⑷铍:大矛。交:加。
⑸悍睛:凶恶的目光。
⑹彪炳:本指老虎身上色彩斑斓的花纹,这里指虎皮。
⑺呶号:一作“号呶”,欢呼喧哗。
⑻长桥斩蛟:《晋书·周处传》有载:周处改恶从善后,先到南山杀猛虎,后下长桥斩蛟。
《壮士行》赏析
此诗是诗人谪居朗州时所作,诗中托物咏怀,塑造了一个射虎斩蛟的英雄形象,抒发了诗人反对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主张改革朝政的政治观点。
全诗采用铺叙的手法,层层展开,开始四句,通过对寒风怒号、猛虎咆哮的描绘,衬托了壮士不畏艰险的豪迈气概;接着细致描绘了壮士射死猛虎的过程,刻画出壮士沉着机智、大胆勇武的斗争精神,体现出诗人不畏强暴、坚持理想、主张大胆革新的精神。
《壮士行》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朝彭城人(今江苏徐州),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刘禹锡的诗现存800余首。其学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词作亦存四十余首,具有民歌特色,刘禹锡在洛阳时,与白居易共创《忆江南》词牌。
《壮士行》繁体对照
全唐詩卷354_11壯士行劉禹錫
陰風振寒郊,猛虎正咆哮。
徐行出燒地,連吼入黃茅。
壯士走馬去,镫前彎玉弰。
叱之使人立,壹發如铍交。
悍睛忽星墮,飛血濺林梢。
彪炳爲我席,膻腥充我庖。
裏中欣害除,賀酒紛呶號。
明日長橋上,傾城看斬蛟。
篇4:《蓟门行其一》原文及注释
《蓟门行五首其一》原文及注释
蓟门行五首·其一
作者:唐·高适
蓟门逢古老,独立思氛氲。
一身既零丁,头鬓白纷纷。
勋庸今已矣,不识霍将军。
注释
①这首诗作于北游燕赵期间。蓟门:即古蓟丘,在战国时燕国蓟城内(今北京市西南)。
②古老:即故老,指久戍边地的一位老人。
③氛氲:气盛貌,此处形容思绪纷繁。
④勋庸:勋业功劳。《周礼·夏官·司勋》:“王功曰勋”,“民功曰庸”。
⑤霍将军:汉代名将霍去病。武帝时屡破匈奴,平定边患,战功卓著。见《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作者介绍
高适(700—765)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蓝(今河北沧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后客居梁、宋等地,曾与李白、杜甫结交。安史之乱爆发后,任侍御史,谏议大夫。肃宗时,历任淮南节度使,蜀、彭二州刺史,西川节度使,大都督府长史等职。代宗时官居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可可诗词频道”的高适的'诗全集栏目。
高适是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高常待集》。
繁体对照
薊門行五首·其壹
作者:唐·高適
薊門逢古老,獨立思氛氲。
壹身既零丁,頭鬓白紛紛。
勳庸今已矣,不識霍將軍。
篇5:君子行原文、译文、注释
原文: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嫂叔不亲授,长幼不比肩。
劳谦得其柄,和光甚独难。
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
一沐三握发,后世称圣贤。
译文
君子应该防患于未然,不将自己置身在容易引起嫌疑的处境中。
经过别人家的瓜田不弯腰穿鞋,从李树下经过也不要举手去整理帽子。
嫂嫂和小叔子不亲手递交东西,长辈和小辈不并肩行走。
勤劳谦恭是修德的根本所在,内敛不露锋芒比独处时约束自己还要难。
周公到茅屋中访贫问苦,礼贤下士多次吐出口中的食物来不及吃饭。
洗一次头三次握着头发出来见客,所以后世的人们才称他为圣贤。
注释
纳履:穿鞋。
劳谦:勤劳而谦虚。
和光:谓才华内蕴,不露锋芒。
篇6:《蓟门行·其三》原文注释
《蓟门行五首·其三》作品介绍
《蓟门行五首·其三》的作者是高适(高適),被选入《全唐诗》的第211卷第4首。
篇7:《蓟门行·其三》原文注释
①霏霏:雪花繁密的样子。
②元戎:军事统帅。
③轻肥:裘轻马肥,指装备精良。
《蓟门行五首·其三》作者介绍
高适(700-765)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蓝(今河北沧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后客居梁、宋等地,曾与李白、杜甫结交。安史之乱爆发后,任侍御史,谏议大夫。肃宗时,历任淮南节度使,蜀、彭二州刺史,西川节度使,大都督府长史等职。代宗时官居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可可诗词频道”的高适的.诗全集栏目。
高适是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高常待集》。
《蓟门行五首·其三》繁体对照
薊門行五首·其三
作者:唐·高適
邊城十壹月,雨雪亂霏霏。
元戎號令嚴,人馬亦輕肥。
羌胡無盡日,征戰幾時歸。
篇8:《蓟门行·其三》原文注释
蓟门行五首·其三
作者:唐·高适
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霏。
元戎号令严,人马亦轻肥。
羌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
篇9:钱塘湖春行原文及注释
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潮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平了湖岸。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刚刚。
云脚低:指云层低垂,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这里指低垂的云。
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向阳的树。
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乱花:各种野花。渐:副词,渐渐地。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浅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的春草。才能:刚够上。没:遮没,盖没。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侧重花草。
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
行不足:百游不厌。足,满足。
阴:同“荫”,指树阴。
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 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诗人由北而西而南而东,环湖一周,诗则以湖东绿杨白堤结束,以“最爱”直抒深情。白堤全长1000米。
【《壮士行》原文及注释】相关文章:
6.九成宫原文及注释
10.《前赤壁赋》原文及注释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