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培训体系优化设计
“南非辣妹”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员工培训体系优化设计,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员工培训体系优化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员工培训体系优化设计
员工培训体系优化设计
作者/庞雨
摘 要:如何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科学、完善的员工培训体系已成为现代电力行业人力资源管理开发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员工培训理论为依据,分析了某公司员工培训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员工培训体系的设计,为解决本公司目前的员工培训问题奠定了基础,对同类型企业员工培训体系的构建具有一定程度的现实指导意义。
篇2:牡丹ISSR-PCR反应体系正交优化设计
牡丹ISSR-PCR反应体系正交优化设计
以“凤丹”(Paeonia ostii)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牡丹ISSR反应体系的影响因素,建立了适合牡丹的'ISSR反应体系及程序.10μl反应体系为:1×反应缓冲液,2.5 mmol/L M2+,0.4 mmol/L dNTPs,1.0 U Taq聚合酶,0.75μmol/L引物,10~20 ng模板DNA.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3 min;94℃变性45 s,45~60℃(不同引物退火温度各异)复性45 s,72℃延伸90 s,35个循环;72℃延伸7 min;4℃保存.通过梯度退火试验,确定不同引物的退火温度.
作 者:王佳 胡永红 张启翔 作者单位:王佳,张启翔(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83)胡永红(上海植物园,上海,31)
刊 名:安徽农业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卷(期): 34(24) 分类号:Q946-33 关键词:牡丹 ISSR-PCR 正交设计 反应体系篇3:华为员工培训体系详细介绍
华为每年都会从高校招聘大量应届毕业生,应届本科毕业生大多擅长编写千行以下的小程序,对于规模软件开发缺乏实际经验,为了使毕业生能快速适应规模软件开发,公司开发了新员工培训体系,主要包含:1 开发流程培训;2 编程基础培训;3业务知识培训;4转正答辩考核;通过三个月的试用期培训,大部分员工能够掌握规模软件开发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并养成良好的编程、学习习惯,为以后的软件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华为的研发实践证明,这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训体系。
一、开发流程培训
新员工入职三个月内,质量部会组织开发流程培训,培训形式为5天封闭培训。5天内由培训讲师带队完成一个小项目开发,在开发过程中详细讲解公司的开发流程以及质量文化,培训结束进行闭卷考核。
这个培训叫做mini项目培训,通过培训,新员工基本对公司的开发流程和质量控制体体系有了大概的了解,进入项目组后,能够更好、更快融入项目开发。
二、编程基础培训
新员工在三个月试用期内必须通过两门基础知识考试:1 编程基础;2 编程规范,试用期满进行答辩,答辩分为a、b、c、d四等,打d的为没有通过试用期,淘汰或延期转正。
1.编程基础考试
根据语言分为c/c++类和java类,每月举行一次,每人有三次机会,考试100分(满分100)为通过。
内容主要包含数据结构、c/c++编程以及公司总结的在开发过程中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具体包含:拷贝/构造函数、运算符/函数重载、虚函数/多态、继承、类成员访问控制、对象模型、模板、内存操作,考察点多,考试题要比面试时的笔试题难。
考试形式为:选择题(含单选、多选)/判断题/填空。
新员工入职一个月内,部门组织技术骨干进行c++基础培训,平时复习主要通过自学,课余时间为主,考试前部门答疑一次;考试试题主要从公司题库中抽取。
2.编程规范考试
编程规范考试每月一次,每人有三次机会,考试90分及格(满分100)。公司有一本整理的编程规范文档,内容包含排版、注释、标示符命名、可读性、变量/结构定义、可测试性、程序效率、质量保证、代码逻辑/编译、代码测试/维护、宏等规范,涵盖内容比较多,word文档有50多页。考试形式为选择(单选、多选)/判断,考试以“编程规范”为依据出题。
统一的编程规范能显著提高代码的可读性,降低维护成本。
部分应届毕业生编程基础不扎实,编码不规范,通过这两个考试,能够巩固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编码习惯,为项目的开发打下较好的基础。其次,编程基础考试是新员工入职面临的第一座大山,考试不通过,或被淘汰或转测试,因此使新员工有一定的学习压力,迫使他主动学习,从进入公司开始就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
三、业务知识培训
业务知识是指与项目相关的知识,主要培训责任人为导师(新员工入职后会分配一个导师,一般为入职比较久,项目骨干,类似于uc的入职引导人)。培训主要有三项:1 熟悉项目;3 学习经典案例;2 修改bug。
1.熟悉项目
新员工由导师负责熟悉项目的整体知识,学习项目组的培训资料,然后重点学习某一模块,新员工主要学习的模块一般是其导师负责的模块。新员工定期(二周或一个月)输出学习汇报胶片,在项目组中进行汇报讲解。
部门会组织业务骨干对新员工进行技术培训,培训内容为本部门开发使用的平台或组件以及开发过程中需要的业务知识。
2.学习经典案例
公司有经典案例库,案例都是员工在实际开发过程某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总结和修改bug中积累的典型经验教训,通过经典案例学习可以有效的吸收经验,避免或减少重复错误。
3.修改bug
业务知识的培训主要通过修改bug,新员工刚开始一般做项目维护,一周内就会安排修改bug。修改bug的过程实际是在有压力条件下,有目的地学习过程,新员工解决了一个bug后,往往更有成就感,能够激发学习的欲望。
实际过程中发现,通过修改bug熟悉项目整体、深入理解模块是很有效的,我所在的项目组经历过5名新员工,无论基础好坏,通过修改bug的培训,基本上2个月后都能独立修改一个模块的问题。
四、答辩考核
新员工在三个月试用期满,编程基础考试通过后,准备答辩胶片,描述自己在试用期的学习和工作成果,由部门组织3-4个项目经理或骨干员工组成评审专家组,对新员工进行答辩考核,形式跟毕业论文答辩差不多。考核内容包括公司文化,编程技术,业务知识,答辩成绩分为a、b、c、d四等,a为优秀,占5% 左右,b为良好,占40%,c为合格,占50%,d为不合格,3%~5%,d被淘汰。
普通员工培训
在华为近三年里,我印象深刻的是项目开发中好像从来没有搞不定的事情,并且最厉害的是任何事情可以分配给任何人,开始眼看就搞不定,可到最后都能搞定;我经历的项目有两次在将要完成开发转测试的时候,有人离职了,并且模块比较复杂,找了一个新员工,最后都搞定了。我后来想老大为什么那么自信?其实主要原因是他有靠山,关键时候如果真搞不定,他可以向上请求援助,甚至是跨部门协助,公司有那么一批人确实经验丰富,真是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其实好多时候他们不用出马,指点一下就好了,我做通信的时候就向一些老家伙求助过。
我觉得公司人才积累主要是靠日常培训体系,华为一直重视员工培训,有一成套的制度,总结一下,大的方面主要有四个:1 经典案例库;2 培训讲师制;3技术等级制;4培训组织形式。
一、经典案例库
软件开发过程中错误是不可避免的,避免重复错误是关键,一个团队避免重复错误的能力决定他的软件开发质量和开发能力。华为避免重复犯错的方法就是对于犯过的错误进行记录,形成经典案例库,并组织员工学习经典案例库。华为公司有很庞大的经典案例库,记录着各个项目各个时间犯过的典型错误以及开发过程中典型问题的解决方法。
经典案例库的建设是通过强制+鼓励的方式,公司要求每个部门每个月都要提交经典案例,由公司进行筛选,通过的会对提交人进行奖励。
各个项目组一般也有经典案例库,这些案例就是自己项目开发维护过程中犯过的典型错误和一些典型问题的解决方法。
二、培训讲师制
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的员工是公司的宝贵财富,而这些员工迟早是要脱离开发一线,因此在他离开开发一线前,要最大程度的让他的经验得到传承。公司构建培训讲师资源池,由技术水平较高的员工组成,要求资源池输出培训,并作为绩效考核的一部分,为了鼓励培训,培训讲师有培训课酬。
三、技术等级划分
刚从大学毕业的新员工,由于不懂得东西多,再加上对项目开发比较好奇,是学习主动性最强的一年,也是编程技术提高较快的一年。之后项目进入维护期或增量开发期,已经掌握的知识就能够满足项目开发的需求,学习主动性下降。
实际上,对于软件开发,能够完成和能够做好有非常大的差别,软件质量的高低依赖于开发人员的技能,熟悉内存管理机制、对象模型、设计模式的开发人员能够使代码有更好的稳定性、效率和可维护性。
为了激发员工提高技能的主动性,华为实行了技术等级制,从4个方面来正向牵引:
1. 技术级别初级到七级,每一级都制定了详细的可参照的标准,包含两大部分:1) 绩
效指标;2) 业务能力;3) 技术能力;级别越高对技术要求越深入,越强调设计能力,例如1级具有独立的模块设计能力,2级要求具有架构设计能力;
2. 强调培训输出,高级别的员工必须输出培训课程,为部门内低一级的员工进行培训,
并作为升级的条件;
3. 为所有员工建立培训档案,申请升级的员工必须完成本级别规定课程的培训,并通
过考试,培训课程由公司设计,有网课,也有讲座课程;
4. 升3级以上的员工必须有申请的专利。
华为公司的工作机是不能连接外网的,编程过程中遇到问题不能去google、或百度,只能通过公司的技术论坛发帖,不过几乎所有的问题都能很快得到解决,这就反映出公司的人才培训是相当有效果的。
四、培训的组织形式
公司在组织上通过设立技术委员会、技术资源池和培训经理、培训接口人来保证培训的正常运作。
每个产品线设立技术委员会,有4级以上技术专家组成,统筹产品线的技术规划研究和技术培训、技术考核。各个部门设立技术人才资源池,成员为各个项目组骨干,由各部门的系统分析组重点培养,目标是成为系统分析组成员和某方面技术专家,资源池保证每月至少有一次技术交流。
每个部门设培训经理和项目组培训接口人,培训经理:一般为兼职,根据各项目组的需求,安排培训,包括协调培训老师,安排培训时间地点,培训效果跟踪,为培训老师申请课酬,以及培训资料归档。
项目组培训接口人:一般为兼职,负责在每个月收集培训需求,报给培训经理。部门内培训向项目组传达,督促大家参加培训。项目组在工作中有新技能需求的时候都可以报培训经理。
产品线每个季度会组织培训满意度调查,并进行排名,督促各个部门的培训。
uc新员工培训建议
我们公司与华为在业务和技术需求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但在新员工方面,我们与华为有很多相同点,招聘的主力是应届毕业生,应届毕业生的典型特点是:编程基础如内存访问、多线程等不扎实,对程序效率不敏感,编码不规范,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学习欲望和精力,我觉得我们目前对新员工技术培训太少,对应届生的新员工的培训可以借鉴华为的基础知识培训+考核的方式,具体建议如下:
1. 设立部门新员工技术培训接口人,负责技术培训安排;
2. 统一进行编程基础(含编程技术和编码规范)培训和考核;
3. 分部门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和考核;
4. 增加转正答辩考核。
篇4:优化高校德育教育体系
优化高校德育教育体系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知识的殿堂.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希望.大学是塑造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大学生时祖国的未来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主要针对高校德育所面临的困境,而如何优化高校德育教育体系进行探讨,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作 者:王晓宇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0007 刊 名: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 英文刊名:TIME EDUCATION 年,卷(期): “”(7) 分类号:G641 关键词:德育 教学 学生篇5:优化道路网体系工作报告
优化道路网体系工作报告
市相关部门要认真吸收采纳专家意见,强调。进一步完善城市快速路网改造建设方案,要深化、细化、优化设计,整合打造高效经济的城市快速交通网络,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保障市民出行安全便捷。
解决交通拥堵成为国内外大型城市普遍面临的课题。昨天上午,随着城市化程度快速提升。市长专题调研我市城市快速路网体系建设,并主持召开咨询会,详细听取专家意见建议。要求,从城市发展整体和全局着眼,统筹规划,科学设计,不断完善交通路网体系建设,加快道路网路结构优化,加大拥堵节点改造力度,加强交通智能管理,有效提升城市交通路网承载功能,营造畅通、有序、便捷的交通出行环境。副市长陆冰参加调研。
市委市政府加大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近年来。主城区以城市快速路、主干道路为骨架,次干道、支路为补充的多层次路网体系逐步形成,道路交通出行条件不断改善,城市交通总体保持畅通,局部地区高峰时段堵车成为市民普遍关注的问题。调研中,和城市规划交通等方面知名专家一起先后来到大街等城市交通重要路段、节点,查看道路交通现状,解全市道路体系建设、交通组织保障等情况。
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所副所长、大学交通学院院长、市规划局高级规划师、市规划局副总工程师等专家从专业角度,随后召开的专家咨询会上。对城市交通快速路网规划建设提出了意见建议,并介绍了国内相近城市缓解交通拥堵,提升路网功能等方面的经验做法。
说,认真听取专家发言后。市委市政府对城市道路交通建设高度关注,近年来不断加大城市路网和轨道交通、过江交通、干道交通建设力度,城市交通路网结构体系显著优化。但是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和机动车辆日益增多,高峰时段、局部地区交通拥堵问题仍然突出。缓解交通拥堵,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交通需求,需要着眼全局、系统谋划、整体考虑,创新城市交通发展理念思路,从科学规划设计入手,通过道路建设、路网改造、公交优先、综合管理等多种措施并举,实现标本兼治。
要进一步优化城区交通网络体系,指出。完善过江交通、环线交通、城区内主干道路和对外放射性道路体系,使快速路、主次干道、街巷支路等不同功能道路之间的衔接更加顺畅高效,更好地发挥路网体系整体功能。要加快城市道路功能提升,从总体上加强研究设计,优化工程措施,发挥快速干路的功能作用,合理引导交通流量,减少平面交叉和流量冲突,提高路面通过能力。要针对易于发生拥堵的重点节点、交叉点、合流点,采取工程措施、管理措施、技术措施、综合性措施等手段,多管齐下排解交通拥堵,治理“堵点”上实现突破。要大力实施公交优先政策,加大轨道交通建设力度,推动公共交通资源有效整合,优化公交、地铁与快速路网线路配置,使市民乘坐公交出行更加便捷。要加强智能化交通管理,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采取绿波控制、潮汐交通管理等技术,提高交通疏控、信息引导技术水平,提升路网运行效率。
【员工培训体系优化设计】相关文章:
1.优化教学设计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