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君子的四雅生活
“陈冠茜”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古代君子的四雅生活,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古代君子的四雅生活,欢迎阅读分享。
篇1:古代君子的四雅生活
古代君子的四雅生活
四雅之一:焚香|香事
香,传由佛教供香始;经唐文化熏陶成为贵族之用与薰物;传到日本室町至江户期,“闻香”、“组香”之道确立,且随中国线香之技传入,香文化范围,惠及庶民。千余年香之流化悠道,亦是俗世烟火。
四雅之二:品茗|茶事
茶,遇水舍己,而成茶饮,是因为布施;叶蕴茶香,犹如戒香,是为持戒;忍蒸炒酵,受挤压揉,是为忍辱;除懒去惰,醒神益思,是为精进;和敬清寂,茶味一如,是为禅定;行为便法,济人无数,是为智慧。茶心佛心,何共何殊?一盏清茶。
石碾轻飞瑟瑟尘,乳香烹出建溪春。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
四雅之三:插花|花事
中国花艺,除了重视与节气四时呼应,更重视花木的寓意,例如明初花鸟大师边文进曾经绘制了一幅大型厅堂瓶花,选用了梅、松、柏、山茶、水仙、灵芝、朱柿等十种寓意丰富的花材,象征着十全十美,诸事如意。
对于忙碌的现代人而言,插花的意义更多是接近自然以及发现生活之美的两层意义。从到市场或大自然选择花材、挑选适合的瓶器、设计花艺到动手执行,完成了发现、鉴赏与创造的艺术过程。
四雅之四:挂画|画事
焚香重嗅觉之美,品茶重味觉之美,插花重触觉之美,而挂画则重视觉之美,是四艺合一展现宋代文人雅士风雅、韵味的生活美学。
“挂画”最早挂于茶会座位旁,内容是关于茶的`知识,演变至宋代,挂画改以诗、词、字、画的卷轴为主,当时文人雅士讲究挂画的内容和展示的形式,作为平时家居鉴赏或雅集活动共赏的重要活动。
篇2:古代君子经典名言
古代君子经典名言精选
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3.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4.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5.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篇3:古代君子励志名言
1)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格言联璧·处事》
2) 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陆游
3)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训俗遗规》
4)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5) 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曹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6) 丈夫不报国,终为贫贱人。——陈恭尹《射虎射石头》
7)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曹 植《赠白马王彪》
8) 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 列传》
9)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杜 甫《望岳》
10)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1)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12) 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 愈《进学解》
13)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14)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15) 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名言名句
16)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
17) 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诫外生书》
18)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19)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20)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21)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诚廉》
22)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23)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24)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 原《离骚》
25)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 陆 游《病起》
26)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屈 原《卜居》
篇4:古代君子励志名言
1) 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
2)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3) 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4)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5)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6)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7)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8)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9)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0) 将拒谏则英雄散,策不从则谋士叛。
11)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12)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3)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4) 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
15)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6) 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17)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8) 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古代励志名言十则》,供大家参考。
19)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0)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
21)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2)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3)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
24)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25)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
26)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鹤林玉露》
篇5: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梁实秋散文《雅舍》赏析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梁实秋散文《雅舍》赏析
梁实秋先生的《雅舍小品》是享誉海峡两岸的名篇,《雅舍》是这本小品集的代序言。现在《雅舍》已被收进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的高中《语文读本》第一册。梁实秋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在以前的文学史上,梁实秋是一个“反动文人”,建国以来中学语文教材一直没有梁实秋作品的一席之地,相反,鲁迅先生痛批梁实秋的杂文倒是连篇累牍,不一而足。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恢复,梁实秋也得到了重新评价。他在文学事业和学术研究上的巨大成就,获得了充分肯定。梁实秋在其漫长的人生历程中,虽然有某些严重偏见,但终究是一位爱国的文人学者、著名的文学评论家、散文家和翻译家。《雅舍小品》便是他的散文代表作,它风行全世界,先后印出300多版,创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发行的最高纪录(参见《才子梁实秋》,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他学贯中西,著作等身,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译,为民族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雅舍》1940年写于重庆。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迁往重庆。1939年5月,梁实秋随教育部中小学教科书编委会迁至重庆北碚,秋天,梁与吴景超夫妇在北碚主湾购置平房一栋,遂命名为“雅舍”。此屋结构系砖柱木架,瓦顶篾壁,有房6间,高低两蹬,梁实秋住一室一厅。然而.梁实秋住进后,宾客盈门,骚人墨客,常聚会于此,吟诗作画,弹琴对弈,热闹非凡。梁实秋在雅舍蛰居7年(1939-1946),其间翻译、创作了大量作品,《雅舍小品》就是在这里写就的。雅舍其名自然有所寄托。那么,这“舍”到底“雅”在何处?作者于“雅舍”的描写中寄托了怎样的情感,本文的语言风格又有何特色?这些是我们在阅读时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雅舍虽以“雅”为名,实乃是一栋典型的“陋室”,缺点多多。大致有:1、结构简陋,2、风雨难避,3、地点荒凉,4、行走不便,5、门窗不严(隔墙传声),6、鼠子瞰灯(老鼠肆虐),7、蚊子猖獗(聚蚊成雷)。关于其结构简陋,作者刚刚说它“瘦骨嶙峋”、“单薄得可怜”,便一转曰:“但是……没有人能说不像是房子”。“像”一座房子,就是说它实际上并不是一座“房子”(连起码的砖墙也没有!)。这话说得俏皮,表现了梁实秋从容的文风,也包含了作者对人生各种穷愁况味的感慨。接着写它的“不避风雨”,竟用了骈偶句式。闻一多的《死水》以美写丑,用的是“反讽”手法,表达的是忧愤的情绪;梁实秋用整饬、雅致的骈句写房屋的破旧、残损,是承认它的“丑”,但肯定它的“个性”,表现了梁先生超脱、豁达的性格。明明是“地点荒凉”,却冠以“若说”,似乎“荒凉”只是别人所说,自己未必这么认为;明明屋内地板是个斜坡,连来客也“无不惊叹”,却说“亦不觉有大不便”。写门窗不严,杂音扰人;鼠子瞰灯,破坏严重,都不厌其烦地用排比来铺叙,极言环境之不宁,而最后的结论却是“没有法子”,表现了一种自嘲和无奈。写蚊子骚侵,用了两处夸张,强调蚊子的厉害,结果却是“我仍安之”。真是“以不变而应万变”,对环境的恶劣始终安之若素,不是别有旨趣是无法想象的。
“雅舍”既有那么多缺点,也并非一无好处。从文中看,至少有两大优点:一是地势较高,得月较先,便于欣赏自然美景;二是陈设简朴,易于安排,最能彰显主人个性。物质形态未能尽如人意,作者就从自然界去找快乐,觅情趣。正如李白诗云:“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苏轼赋曰:“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为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这种面对困境的释然、达观的态度,比起一碰到逆境就沮丧、颓废,总是要积极得多。余秋雨写过一篇《为自己减刑》(收入《霜冷长河》)的短文,说有一个友人因事入狱,刑满释放,带出了一部60万字的译稿。作者由此发出感慨:正是这位朋友正确的生活态度,实际上为自己大大地减了刑。相反,现实生活中,任何一点小小的拂意,都会成为一个人“心造的监狱”。论梁实秋当时所处的物质环境,与一座“牢狱”没有多大差别,且一住七年,而梁实秋豁达的心胸,实际上也就是为自己“减了刑”。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梁实秋除完成中小学战时教材编写任务外,还创作了《雅舍》等十几篇小品文,翻译了莎士比亚《亨利四世》等多部外国作品。梁实秋的这种对待逆境的从容、平和的心态,在当今物欲横流、浮躁之风盛行的形势下,当有可借鉴之处。“我非显要,故名公巨卿之照片不得入我室;我非牙医,故无博士文凭张挂壁间;我不业理发,故丝织西湖十景以及电影明星之照片亦均不能张我四壁。”此处排比,看似多余的废话,实则表达了对社会各色人等自我炫耀之陋习的讥讽,亦有对自我个性的张扬:我自有我的生活方式,我的人生趣味,对他人概不艳羡,亦不模仿。
文章结束语引用刘克庄《玉楼春》中的名句“客里似家家似寄”,是有很深感慨的。“客里”一作“客舍”,“寄”即临时借住。此句是说住在外边的时候多,住在家里的时候反而少。这是国家动荡年代的特征。刘克庄是南宋爱国词人,作者引刘词自然表达了抗战时期流落重庆时的某种感慨。作者对眼前的现实不会视而不见,只是他的感慨不像其他文人那样直露、激昂,而是表现得委婉、细腻。他在描写“雅舍”“得月较先”这番赏心悦目的情景时,不禁插叙一段遇有暴雨辄满室狼籍的镜头;在谈感受时又写下了这样的句子:雅舍“所能给予之苦辣酸甜,我实躬受亲尝。”作者深深的感叹,蕴含于字里行间。
有人说梁实秋将茅舍命名为“雅舍”,是自命清高。这不符合事实。“是大才子自风流。”梁实秋在雅舍居住时表现的高雅的志趣、所从事的学术和文学上的清雅的事业,以及出入于“雅舍”的一批风流儒雅的文人、学者,便使“雅舍”在物质形态上的简陋、破旧、荒凉、坎坷等等,退居次要地位,以至于不在话下了。这种处变不惊、温文尔雅的名士风度,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不无借鉴价值。
本文语言上的特色十分鲜明,非常值得赏析、发挥。概括起来,有四大特点:
(一)骈散相间。作者喜用排偶,对偶、排比句式,几乎每段都有,或铺叙,或描写,异彩纷呈。这些排偶句显示了很强的文学功力,语言老到,文采斐然。作者又善于将整句与散句配合使用,奇偶互见,骈散相宜,行文活泼,舒卷自如,恰如行云流水,姿态横生。
(二)雅俗共存。毋庸讳言,梁文的主流词汇是典雅的书面词藻,梁先生深厚的古文修养,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而从全篇来看,精致、雅驯的书面语又与浅近、活泼的口语相辅相成。如第3段写各种声音破壁而来,用了两组词语,一组典雅,一组浅俗,却颠倒不得。文人吟咏诗章是风雅的事,作者连用几个措辞考究的`四字格;日常生活中的种种“不登大雅之堂”的声音,则用口语罗列,使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状。文中许多句子书卷气甚浓,近乎文言;有的句子则又是十足大白话。
(三)引用自如。中外资料,信手拈来,内容贴近,形式多样。如引“聚蚊成雷”,就是一种成语的活用,有人称之为成语的“返祖”。“聚蚊成雷”通用义相当于“人言可畏”,而文中用的是字面义。“相鼠有牙”亦可作如是观。此句出自《诗经・{风》,原句为“相鼠有牙(一作齿),人而无止(通耻)”,表达的是对丧尽廉耻之人的诅咒,这里也用字面义。引李渔的《闲情偶寄》,只引其题,不征其句,有意雪藏,留有余地;引李白的文、刘克庄的词,则引其句,不述其题,非止惜墨如金,也是对读者的充分信任。两处引述外国人的言论,只引大意,未见原文。总之,引用灵活,材料丰赡,不但帮助了文章的表情达意,而且增添了作品的文化含量,显示了学者型作家的饱学多识。
(四)幽默丛生。幽默诙谐不是一种单纯的语言手段或修辞方式,而是渗透于全篇的语言特色。比如写雅舍单薄简陋,不避风雨,本来是生活中并不“雅观”的困境,却用上一组雅正的骈句来描绘,出人意表。你说它典雅吧,文中又“水池、粪坑”一应俱全,“酣声、喷嚏”罗列无遗。这类充满人间烟火味的的近乎粗俗的事物,又用上一个十分雅致的文句来收束――“荡漾而来,破我沉寂。”又如引用外国人对国人“懒惰”的讥评后,作者正儿八经地起而争辩,最后还加上一句:“洋鬼子住到‘雅舍’来,不也是‘没有法子’?”近乎反唇相稽,更像日常生活中的争辩:不然你来试试?“蚊风之盛”有谐音的效果,“最忌排偶”庄词谐用,都有新颖幽默的雅趣。
孔子云:“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雅舍》一文在内容与形式上取得了和谐的统一,集中体现了一个“雅”字,即在思想感情上的高雅的志趣和恢弘的雅量,在语言风格上的典雅的文气和蕴藉的辞采,可谓“文质彬彬”的典范。
(正文字数:3411)(写于2003/9/18,改于2003/9/24,重改于2003/9/29)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梁实秋散文《雅舍》赏析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古代君子的四雅生活】相关文章:
1.古代君子的名言
3.君子的名言
4.作文 君子之风
6.《雅舍》教案
7.湘雅司法鉴定
8.诗雅作文
10.君子方面的谚语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