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我国煤电有序发展的通知
“啤酒肚肚也不大”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促进我国煤电有序发展的通知,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促进我国煤电有序发展的通知,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
篇1:促进我国煤电有序发展的通知
发改能源[]56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各派出机构,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华能、大唐、华电、国电、国电投集团,神华集团、中煤集团、国投公司、华润集团,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电力规划设计总院:
近年来,受经济进入新常态和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我国用电量增速趋缓,电力供需总体宽松。煤电行业面临利用小时数逐年下降、规划建设规模较电力需求偏大等问题。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工作部署,引导地方及发电企业有序推进煤电项目规划建设,促进煤电行业健康发展,结合各地“十三五”电力供需形势,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一)建立煤电规划建设风险预警机制。为指导各地和发电企业有序规划建设煤电项目,综合考虑未来3年煤电项目经济性、电力装机冗余程度、环保及政策约束等因素,国家将建立煤电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定期对外发布分省煤电规划建设风险预警提示。引导国土、环保、水利等部门以及银行业等金融机构在为煤电项目办理核准及开工建设所需支持性文件、发放贷款时,根据风险预警提示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二)结合风险预警适时调整相关措施。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会同相关单位密切跟踪电力供需变化趋势,结合煤电风险预警提示及时调整相关措施。各省(区、市)相关部门要对本地区用电需求增长情况加强监测分析,发生重大偏离时,请及时报告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
二、严控煤电总量规模
(三)强化规划引领约束作用。加强全国电力规划的指导性,保证国家规划和省级规划有序衔接、协调统一。根据国家“十三五”电力发展规划将明确的各省(区、市)规划期内燃煤电站(含抽凝热电机组和燃煤自备电站)总量控制目标,各省(区、市)电力发展相关规划优化布局本地区规划期内的燃煤电站项目。各省(区、市)要按照《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及相关规定要求,核准煤电项目。
(四)严控各地煤电新增规模
1、对于经电力电量平衡测算存在电力盈余的省份以及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原则上不再安排新增煤电规划建设规模。
2、对于经电力电量平衡测算确有电力缺口的省份,应优先发展本地非化石能源发电项目,充分发挥跨省区电力互济、电量短时互补作用,并采取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等措施,减少对新增煤电规划建设规模的需求。
(五)按需推进煤电基地建设。基地煤电项目的规划建设要利用基地现有煤炭产能,并充分考虑环境、水资源承受能力以及受端省份的用电需求。合理安排现有煤电基地规划建设时序,分期规划建设基地配套煤电项目,避免因接受外来煤电造成受端省份电力冗余。结合电力供需形势,在“十三五”电力发展规划中适时启动新增煤电基地的规划建设。
(六)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各省(区、市)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一步提高标准、加大力度,逐步淘汰服役年限长,不符合能效、环保、安全、质量等要求的火电机组,优先淘汰30万千瓦以下运行满的纯凝机组和运行满25年的抽凝热电机组。
三、有序推进煤电建设
电力冗余省份要对现有纳入规划及核准(在建)煤电项目(不含革命老区和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煤电项目)采取“取消一批、缓核一批、缓建一批”等措施,适当放缓煤电项目建设速度。鼓励各省(区、市)在严格按程序推进煤电项目核准、建设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和煤电风险预警提示,施行其他有利于煤电有序发展的政策措施。
(七)取消一批不具备核准条件煤电项目
1、取消及以前纳入规划的未核准煤电项目,相应规模滚入当地未来电力电量平衡,待后结合电力供需情况再逐步安排。
2、鼓励各省(区、市)发展改革委(能源局)结合本地区电力负荷发展以及项目单位意愿,取消其他不具备核准(建设)条件的煤电项目。
(八)缓核一批电力盈余省份煤电项目。对经电力电量平衡测算,扣除纳入规划煤电项目后仍存在电力盈余的省份,相应省级发展改革委(能源局)要指导发电企业理性推进煤电项目前期工作。黑龙江、山东、山西、内蒙古、江苏、安徽、福建、湖北、河南、宁夏、甘肃、广东、云南等13省(区)前(含20,下同)应暂缓核准除民生热电外的`自用煤电项目(不含国家确定的示范项目)。
(九)缓建一批电力盈余省份煤电项目。对经电力电量平衡测算,扣除已核准未开工建设煤电项目后仍存在电力盈余的省份,相应省级发展改革委(能源局)要指导发电企业结合电力供需合理安排已核准煤电项目的施工建设时序。黑龙江、辽宁、山东、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湖北、河南、江苏、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15省(区),除民生热电项目外的自用煤电项目,尚未开工建设的,年前应暂缓开工建设;正在建设的,适当调整建设工期,把握好投产节奏。
(十)严格按程序核准建设煤电项目
1、各省(区、市)发展改革委(能源局)要严格按照规定履行核准程序,对于前置条件不具备的煤电项目,不得核准。按相关规定,热电联产项目核准前,其热电联产规划应已纳入相应省(区、市)电力发展规划。“上大压小”项目核准前,要落实关停计划。
2、各省(区、市)已核准的煤电项目,未取齐开工必须的支持性文件前,严禁开工建设。
四、加大监督管理处理力度
(十一)强化事中事后纵横协调监管。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加强对全国煤电相关规划执行情况的事中、事后监管。各省(区、市)发展改革委(能源局)要会同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进一步加强对本地区煤电项目建设的事中、事后监管,充分依托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实现纵横协调监管,全程跟踪、及时预警、严肃问责。
(十二)加强专项监督检查。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要按照《关于做好电力项目核准权限下放后规划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发改能源〔〕2236号)要求,结合各地实际,加大专项监督检查力度,督促存在问题的单位限期整改,并结合工作情况形成监管报告,及时向社会公布。
1、组织开展煤电项目规划建设情况监管。重点检查各地煤电总量控制目标、产业政策和煤电项目布局原则等执行情况,煤电项目核准程序履行情况,核准在建煤电项目是否按规定取齐开工必须的支持性文件等情况,促进有关电力规划、政策落实到位。
2、组织开展煤电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情况监管。联合有关部门加大对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和节能升级改造任务落实情况、淘汰火电落后产能以及采暖供热机组“以热定电”等相关情况的监管力度,促进国家专项行动目标顺利实现。
(十三)严厉查处违规建设。对未按核准要求建设、未核先建及未达开工条件建设等违规建设行为,相应省级发展改革委(能源局)要责令其立即停止建设,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依规予以处理,并将违规情况向社会通报;同时,相关情况要及时报告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对于违规建设的煤电项目,国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机构不予办理业务许可证并通报全国;电网企业不予并网;银行及金融机构要依据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停止对其发放贷款。
本通知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 家 能 源 局
3月17日
篇2:促进磷肥工业健康有序发展
促进磷肥工业健康有序发展
为促进我国磷肥工业健康有序发展,特提出如下建议. 1.制订科学合理的磷肥工业发展思路和战略 我国磷肥的`发展要适应国际国内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要,遵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造、改产、转产、扩建为手段,加快磷肥行业产品结构、企业结构、资产结构调整,着力提高技术含量、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与国外产品的竞争能力,使整个磷肥工业的总体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作 者:何浩明 作者单位:贵州宏福实业开发有限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刊 名: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 英文刊名:CHINA VENTURE CAPITAL & HIGH-TECH 年,卷(期): “”(8) 分类号:F2 关键词:篇3:加强社会科学研究促进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加强社会科学研究促进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社会科学研究是采用科学方法,研究人类自然活动的一门科学,是解决自然科学难以解决的'许多社会问题的科学.
作 者:李建华 作者单位:山西省晋城煤业集团煤矸石电厂,048000,晋城 刊 名:山西科技 英文刊名:SHAN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4) 分类号:C915 关键词:社会科学 研究 发展篇4: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
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
在世界各国都竞相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今天,“入世”的脚步声一天天逼近,我国有必要在吸取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中的实际问题,本着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制定完善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以此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目标.
作 者:李晓黎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金融学院 刊 名:现代企业 英文刊名:MODERN ENTERPRISE 年,卷(期): “”(11) 分类号:F4 关键词:篇5:我国煤电的外部成本初步研究
我国煤电的外部成本初步研究
摘要:应用影响路径分析方法建立了我国煤电链的.外部成本计量框架,对煤电链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农作物、森林与生态系统、材料、清洗、全球变暖,以及煤矿事故死亡影响的外部成本进行了初步估算.煤电链的外部成本为0.38元/(kW・h),单位SO2和PM的直接损害成本为17.20和30.70元/kg.煤电的外部成本已经达到其发电成本,环境影响严重.煤耗高和环保设施效率低是煤电外部成本高昂的主要直接原因.煤电的外部成本转嫁给社会承担,反映出当前能源价格机制不合理,需要通过对外部成本内部化途径完善能源价格机制和有效配置资源,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 作者: 姜子英[1]程建平[2]刘森林[3]潘自强[4] Author: JIANG Zi-ying[1] CHENG Jian-ping[2] LIU Sen-lin[3] PAN Zi-qiang[4]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北京,100084;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辐射安全部,北京,102413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北京,100084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辐射安全部,北京,102413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100822 期 刊: 煤炭学报 ISTICEIPKU 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 年,卷(期): , 33(11) 分类号: F407.2 关键词: 煤电 外部成本 煤电链 环境影响 辐射影响 机标分类号: X12 TM6 机标关键词: 煤电链 外部成本内部化 价格机制 能源 可持续发展 直接损害 影响路径 死亡影响 生态系统 人体健康 全球变暖 配置资源 煤矿事故 计量框架 环境影响 环保设施 分析方法 发电成本 大气污染 初步估算 基金项目:篇6:新经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新经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提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在我国即将加入WT0之际;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席卷全球的浪潮之下;在欧美物流强国纷纷瞄准我国市场之时,面对早已成熟的知名跨国物流企业的竞争,我国刚刚起步,但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的现代物流业应该勇敢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经济激活了物流业,而物流业的发展又会为新经济的大踏步前进铺就一条高速通道。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获取生产资料的途径与产品营销的范围日趋扩大;再加之现代企业竞争的结果使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都进入了一个微利时代,产品的成本和利润也变得非常透明。此外,当前的网络经济虽然处于寒冬时节,但无论如何也不可逆转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趋势,而随着电子商务在我国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物流对其的瓶颈作用也日益突出。这种种因素都呼唤一种新的模式来变革社会生产、物资流通、商品交易及其管理方式。
现代物流业则与此相适应,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理念,被广泛地认为是继企业节约原材料降低物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的又一利润增长点。进入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商品的经济圈越来越大,加上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客户服务要求提高,以及在物流管理和技术中大量高科技的引入,使得供应链管理越来越复杂;同时,整个国际物流业刚开始兼并重组,大企业强强联手进军国际市场,物流行业呈现出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如在欧洲分布着60%的美国物流配送中心和50%的日本物流配送中心。一国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不仅为本国企业服务,而且为本地区的其他国家服务。各国都争取使自己成为本地区的物流中心,以带动本国的经济发展,如荷兰政府努力使鹿特丹港成为欧洲的物流中心。而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则正处于起步阶段,与先进国家相比尚有很大差距,但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加快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于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改善投资环境,增强综合国力和企业竞争能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都具有非常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电子商务,是指采用数字化电子方式进行的商务数据交换和开展商务业务活动。早在20世纪70年代因特网技术大量采用之前,电子数据交换(EDI)和电子资金传送(EFT)已经成为企业间电子商务的雏形和起源。多年来,大量的银行、航空公司、连锁店及海关和跨国公司已建立了供需之间业务的电子通信和处理关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从原有的封闭、小规模演变为开放、公用的全球化网络。尤其是自1992年起,互联网进入丁商业化阶段,Internet的用户在全球呈几何级数、爆炸型增长,以每月15%的速度递增,平均每10分钟就出现一个新的web站点,而这些站点中90%左右是公司或商业站点。运用因特网开展的电子商务提供了企业虚拟的全球性贸易环境,大大提高了商务活动的水平和服务质量,其广大的消费用户群体、新型的商务通信通道、低廉的营销费用、高效率的营销方式等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它带来的不仅是商机和利润,更多的是商务观念及经济增长方式的变革,是一种创新活动。电子商务是面向企业的整个供应链管理,旨在降低交易成本,缩短订货周期,改善信息管理和提高决策水平,从质量、成本和速度三个方面改进经营,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当前都高度重视对电子商务的投入和发展,以达到增强竞争优势的目的。全球性电子商务必将是21世纪商务的主流模式。
电子商务贸易无国界,互联网可以在转瞬间使处于全球任何角落的双方达成交易,但实物的交割速度还得最终依赖于物流业的发展。随着电子商务在我国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物流对电子商务的限制作用日益突出。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已经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一大瓶颈。新经济的发展所遇到的障碍使参与到新经济发展中来的各方人士都已开始普遍重视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性。这也正是网络经济在泡沫膨胀破灭后走向理智,走向务实,与传统经济接轨的良好开端。
电子商务的整个运作过程是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的流动过程。其优势体现在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和运作方式的高效率上。通过互联网进行商业交易。实现了信息流和商流,这毕竟是“虚拟”的经济过程,最终的资源配置,还需要通过商品实体的转移来实现,即电子商务的最终实现必须取决于物流。因为电子商务的出现,在最大程度上方便了最终消费者。他们不必再跑到拥挤的商业街,一家又一家地挑选自己所需的商品,只要坐在家里,在Internet上搜索、查看、挑选,就可以完成他们的购物过程。但试想,他们所购的商品迟迟不能送到,或者商家所送并非自己所购,那么消费者还会选择网上购物吗?物流是电子商务中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最终保证。缺少了现代化的物流技术,电子商务给消费者带来的购物便捷等于零.消费者必然会转向他们认为更为安全的传统购物方式。当前的网络公司真正能够盈利的不多,原因就在于其物流成本高、效率低。在网上实观商流活动后,没有一个有效的社会物流系统对实物的转移提供低成本、高效率、适时、适量的转移服务。在电子商务给我国物流业开辟出巨大市场空间的同时,物流也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主要瓶颈。
而凡是那些电子商务运营成功的企业和在新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的企业,都无一例外地拥有其所需的物流系统相配合。如Dell计算机公司,它采用服务全面、反应迅捷的物流系统管理,能够对客户的需求作出快速反应.其用于交货、库存等方面的流动资金成本仅占全部收入的1.5%,建立起按订单生产的模式,使其网上销售额每年都以35%的增长率发展。又如沃尔玛,与其它竞争者相比,它能够给顾客提供更好的价值,这是由于沃尔玛把注意力放在了物流运输和配送系统方面,这也正是沃尔玛公司的核心业务。提到国内企业,我想值得一提的是海尔的物流观念。海尔集团的超常规发展,已在全国乃至全球产生巨大影响。,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提出海尔的全球化战略;,海尔全球营业额突破400亿元人民币,首次进入世界家电企业十强之列。20业绩的取得,用张瑞敏的话说,就是对市场供应链流程的再造与创新,而物流则是在企业流程再造过程中最关键的因素。这就充分说明海尔物流对海尔集团的高速发展功不可设。张瑞敏认为物流是速度,并将其提升到企业管理革命的高度;而现代物流区别于传统物流的两个最大特点就是信息化和网络化。由此,海尔建立起了“一流三网”(“一流”是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三网”分别是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同步模式”,来实现零库存、零距离、零营运资本的三零目标。
适应现代电子商务的物流系统的功能应该是把准确数量的准确产品(指产品的性能、质量、型号等)在准确时间内,以最低的费用送到客户手中,它直接影响到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在价格、交货期、服务、质量等各方面的竞争力。”由此看来,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经济要获得实质性的进展就必须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实践证明,市场经济需要更高程度的组织化、规模化和系统化,迫切需要尽快加强建设具有信息功能的现代物流体系。
篇7:新经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新经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提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在我国即将加入WT0之际;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席卷全球的浪潮之下;在欧美物流强国纷纷瞄准我国市场之时,面对早已成熟的知名跨国物流企业的竞争,我国刚刚起步,但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的现代物流业应该勇敢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经济激活了物流业,而物流业的发展又会为新经济的大踏步前进铺就一条高速通道。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获取生产资料的途径与产品营销的范围日趋扩大;再加之现代企业竞争的结果使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都进入了一个微利时代,产品的成本和利润也变得非常透明。此外,当前的网络经济虽然处于寒冬时节,但无论如何也不可逆转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趋势,而随着电子商务在我国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物流对其的瓶颈作用也日益突出。这种种因素都呼唤一种新的模式来变革社会生产、物资流通、商品交易及其管理方式。
现代物流业则与此相适应,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理念,被广泛地认为是继企业节约原材料降低物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后的又一利润增长点。进入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商品的经济圈越来越大,加上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客户服务要求提高,以及在物流管理和技术中大量高科技的.引入,使得供应链管理越来越复杂;同时,整个国际物流业刚开始兼并重组,大企业强强联手进军国际市场,物流行业呈现出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如在欧洲分布着60%的美国物流配送中心和50%的日本物流配送中心。一国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不仅为本国企业服务,而且为本地区的其他国家服务。各国都争取使自己成为本地区的物流中心,以带动本国的经济发展,如荷兰政府努力使鹿特丹港成为欧洲的物流中心。而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则正处于起步阶段,与先进国家相比尚有很大差距,但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加快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于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改善投资环境,增强综合国力和企业竞争能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都具有非常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电子商务,是指采用数字化电子方式进行的商务数据交换和开展商务业务活动。早在20世纪70年代因特网技术大量采用之前,电子数据交换(EDI)和电子资金传送(EFT)已经成为企业间电子商务的雏形和起源。多年来,大量的银行、航空公司、连锁店及海关和跨国公司已建立了供需之间业务的电子通信和处理关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从原有的封闭、小规模演变为开放、公用的全球化网络。尤其是自1992年起,互联网进入丁商业化阶段,Internet的用户在全球呈几何级数、爆炸型增长,以每月15%的速度递增,平均每10分钟就出现一个新的web站点,而这些站点中90%左右是公司或商业站点。运用因特网开展的电子商务提供了企业虚拟的全球性贸易环境,大大提高了商务活动的水平和服务质量,其广大的消费用户群体、新型的商务通信通道、低廉的营销费用、高效率的营销方式等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它带来的不仅是商机和利润,更多的是商务观念及经济增长方式的变革,是一种创新活动。电子商务是面向企业的整个供应链管理,旨在降低交易成本,缩短订货周期,改善信息管理和提高决策水平,从质量、成本和速度三个方面改进经营,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从而使企业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当前都高度重视对电子商务的投入和发展,以达到增强竞争优势的目的。全球性电子商务必将是21世纪商务的主流模式。
电子商务贸易无国界,互联网可以在转瞬间使处于全球任何角落的双
[1] [2]
篇8:上海市物价局实施煤电价格联动调整的通知
沪价管〔〕1号
上海市电力公司,各有关发电企业: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降低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和一般工商业用电价格的通知》(发改价格〔〕3105号)要求,现就本市电价调整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本市燃煤发电上网电价每千瓦时下调3.11分钱(含税,下同),调整后本市燃煤发电标杆上网电价为每千瓦时0.4048元(各燃煤发电企业降价后的上网电价详见附件1)。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结算基价同步调整。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改价格〔2015〕962号文件规定,相应下调向家坝、溪洛渡和皖电东送电价。
二、本市“工商业及其他用电”价格平均每千瓦时下调2.12分钱(调整后的工商业及其他用电价格详见附件2)。居民生活用电、农业生产用电,以及铁合金、烧碱(含离子膜)用电、下水道动力用电价格不作调整。
三、向除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以外的其他用电征收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标准,提高到每千瓦时1.9分钱。
四、利用燃煤发电上网电价部分降价空间,设立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具体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五、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国家能源局《关于实行燃煤电厂超低排放电价支持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15〕2835号)规定,经市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并符合国家超低排放限值要求的`燃煤发电企业,对1月1日以前已经并网运行的现役机组统购上网电量加价每千瓦时1分钱;对201月1日之后并网运行的新建机组统购上网电量加价每千瓦时0.5分钱。请市电力公司按照市环保部门提供的监测报告结算电价补贴,并对超低排放电价补贴资金专款专账管理,执行年度清算。
六、以上电价调整自2016年1月1日起执行。
附件:1、上海市统调燃煤发电企业上网电价表
2、上海市销售电价表
上海市物价局
2016年1月5日
附件1:
附件2:
上海市销售电价表
表1:上海市非居民用户电价表(分时)(单位:元/千瓦时)
注:分时电价时段划分为:
一、单一制:峰时段(6-22时),谷时段(22时-次日6时);
二、两部制非夏季:峰时段(8-11时、18-21时),平时段(6-8时、11-18时、21-22时),谷时段(22时- 次日6时);
三、两部制夏季:峰时段(8-11时、13-15时,18-21时),平时段(6-8时、11-13时、15-18时,21-22时),谷时段(22时- 次日6时)。
表2:上海市非居民用户电价表(未分时)
注:以上电价均含政府性基金及附加,具体为:
一、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1.392分钱;
二、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农业生产用电除外)0.83分钱;
三、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居民用电0.1分钱,其他各类用电(农业生产用电除外)1.9分钱;
四、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居民用电1分钱,其他各类用电3.5分钱。
注:一、居民用户分时峰谷时段划分为:峰时段(6-22时),谷时段(22时-次日6时);二、居民累计电量在第二或第三档临界点的月份,由于当月超基数部分的峰谷电量数据无法准确区分,具体执行时,该月第二档、第三档的加价按照峰、谷均为0.05元或0.30元的加价水平执行,次月起再按峰、谷不同加价水平执行。
篇9:研究促进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财政政策
近年来,我国城乡义务教育的发展差异显著,突出表现在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这种差距加剧了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失衡,阻碍了义务教育目标的实现。5月25日,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把今后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进一步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上来,有效遏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校际之间教育差距扩大的势头,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这表明我国义务教育政策将发生转变,从忽视农村教育发展转为优先向农村地区、弱势群体倾斜;从集中优质资源打造重点学校、培育精英的教育转向面向大多数人的教育,重视基础教育的公共性、公平性。义务教育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它作为一项公共支出,理应由国家承担,政府提供。本文从财政的角度,提出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
一、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必要性
(一)义务教育机会均等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本要求。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组成部分,而义务教育的权利平等和机会均等,则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在现代社会里,人的基本教育权利,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作为政府提供的最低标准的合格规范教育,保障的是人的基本人权和发展权利。所以,为所有儿童提供平等的义务教育权利和机会,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本要求,是政府必须承担的职责。为此,无论儿童出生于城市还是乡村,政府都应该为各地区提供均衡的经费,使他们接受相同条件和水准的义务教育。
(二)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政策手段。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扩大,如果不加以有效遏制,必将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农村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的水平如何,关系到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如果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不足,必然造成农村文盲增多、劳动力素质下降,使其陷入“落后—贫困—教育水平低下—更落后”的不良循环。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投资就是生产投资,通过接受教育,人们的经济决策效率得到了提高,人们的获利能力也相应得到了提高。而且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如农村,初等教育的投资收益率是最高的。因此,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是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政策手段。
二、促进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财政政策
(一)加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并明确政府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全部责任方。其一,中央政府要下决心压缩其他开支,确保国家教育财政性支出占GDP的比例达到4%,并在达到4.5%左右。各地政府也要严格按照新修改的《义务教育法》的要求,教育投入要确实做到“三个增长”,年初看预算,年终查决算。人大要加强对同级人民政府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法律监督。其二,各级教育投入既要解决总量投入不足的问题,也要解决配置不均衡的问题,明确政府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全部责任方。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中,要对农村义务教育给予更多的政策照顾和倾斜,真正缩小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Adz的差距。(二)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明确各级政府的财政分担责任。我国现行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体制是实施“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以最困难的县乡两级财政为主体。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相当部分县乡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仅依靠县乡的财力是很难保证的,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必须在强化县级政府作为管理主体的管理责任的同时,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财政分担责任,加大县级以上各级政府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主体责任,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可以根据各级政府的现实财政能力,对东、中、西部三类地区农村义务教育所需的各项经费的初始来源和责任作出明确合理的分工,对教师工资、公用经费、危房改造等义务教育所需要的各项教育经费,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分别由各级政府财政来分担。建议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承担主要责任,对中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承担部分责任;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省级政府也应承担本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部分经费。通过明确各级财政主体的投入责任,为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提供可靠的经费保障,真正将农村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体系。 (三)同一区域内,以学生数为标准,实施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拨款制度。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不区分城市和农村,以学生数为标准,实行义务教育均等化拨款制度。以北京为例,北京市教委、北京市财政局重新修订了《北京市普通教育事业公用经费定额标准》,新标准对满足教学所必需的正常运行经费做了明确规定,不再分为城镇、农村标准,实行统一的公用经费标准。市级财政还专门设立了农村义务教育专项资金,规定每年至少投入一亿元重点支持农村小学布局调整、改善办学条件、消除危房、信息化建设、教师培训等项目,为“城乡统一标准办学”提供了资金支持和制度保证。
(四)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财政“低保”政策。确保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国家义务教育财政“低保”是指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完成国家规定教育目标所需的办学条件的最低经费投入的保障,主要解决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达到国家规定的最低要求。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制定出台各地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最低保障线,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学校的“基尼系数”等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从义务教育均衡推进与政府财政能力的关系来看,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均衡仅依靠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是不可能实现的。中央政府对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财政转移支付,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在义务教育“低保”制度下,地方政府主要负责所辖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尤其关注对本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中央政府主要负责全国范围内的非均衡问题,负责协调、均衡义务教育阶段投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建立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预算,以预算的形式确保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财政投入。
篇10:借鉴国外农业模式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论文
借鉴国外农业模式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论文
通过对国外几个典型国家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的分析,结合我国实际国情,认为我国要发展循环农业,就要注重农业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同时需要加大国家对循环农业的扶持力度。
循环农业是指以生态规律为基础,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为基本特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农业发展模式。
一、国外循环农业的典型模式
1.以色列节水农业模式。以色列60%以上的国土处于干旱与半干旱状态,没有水,没有雨,水资源严重匮乏。为了维持经济和农业的发展,他们长期致力于发展农业节水技术,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资源。(1)循环利用污水资源。以色列是世界上循环水利用率最高的国家,处理后的污水利用率已达70%,居世界首位。以色列每年大约有3.2亿立方米的废水经过处理以后用于农业生产,分布在城镇周围的果园主要用处理后的污水灌溉。(2)利用微咸水。以色列南部沙漠的微咸水被用来农田灌溉,生产的西红柿和其他蔬菜、水果的品质优异。以色列利用淡化咸水进行灌溉的面积达到45 000 公顷。(3)采用滴灌和微灌技术。以色列很早就采用了压力喷灌技术;以后以色列又开发了滴灌技术。它可用于长距离和坡地灌溉;肥料可以与水一起直接输送到植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从而节约了水和肥料;滴头直接将水输送到根系附近的土壤中,水的蒸发极微,大大提高了水的利用率;研究表明,地表灌溉水的利用率仅为45%,而滴灌可高达95%。发明滴灌以后,以色列农业用水总量三十年来一直稳定在13亿立方米,而农业产出却翻了5番。(4)雨水的收集和利用。由于淡水资源十分珍贵,以色列因地制宜地在各地修建各类集水设施,尽一切可能收集雨水、地面径流和局部淡水,供直接利用或注入当地水库或地下含水层。从北部戈兰高地到南部内盖夫沙漠,全国分布着百万个地方集水设施,每年收集约1~2亿立方米水。
以色列节水农业,让人们看到:在资源短缺情况下,如何利用其他优势创造出农业循环经济的高效率;一个有效的经济管理模式,就是在资源限制的基础上,合理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进而实现产业经济模式的输出绩效最大化。以色列能在国小人少和自然资源匮乏的不利情况下,创造出为世人瞩目的成就,其重要的一点是重视节水和循环农业的发展。
2.美国的精准农业模式。精准农业也称为精确农业、精细农作,其含义是按照田间每一操作单元的具体条件,精细准确地调整各项土壤和作物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优化使用各项农业投入,以获取最高产量和最大经济效益,同时减少化学物质使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目前,信息化技术已经渗透到了美国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直接促成了美国的“精确农业”,极大降低了美国农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美国农业的生产效率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美国精准农业体系的主要构成有:(1)美国的农业计算机网络系统AGNET,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大的农业信息系统;(2)美国的农业数据库,包括农业生产数据库和农业经济数据库两种;(3)利用3S技术即农业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实现农作物的精确化种植。利用3S技术,农场主可根据田间因素的变化,精确调整各项土壤和作物管理措施,如给农作物施肥,当大型拖拉机进入田间喷施肥料时,显示屏可同时显示两幅彼此重叠的图像,一张是数字化地图(上面标有每一块小区的`土壤类型,氮磷钾含量,前季单株产量,当年单产指标等),另一张是方格坐标图(可根据GPS讯号随时显示拖拉机所在的小区位置)。与此同时,数据处理器可根据事先做好的每一块小区的数字化地图,自动计算出每一块小区的肥分配比和喷施量,并向自动喷施机下达指令,同样的方法也适用于杀虫药的喷洒。此外,该系统还能根据土壤水分和作物的生长情况,自动判断出浇水、施肥的时间。据统计,采用这种精准农业技术可节省肥料10%,节约农药23%,每公顷节省种子25公斤;同时,可使小麦、玉米增产15%以上。
3.菲律宾的生态农业模式。菲律宾玛雅农场:玛雅农场位于菲律宾首都马尼拉附近,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经过十年建设,农场的农林牧副渔生产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玛雅农场的前身是一个面粉厂,经营者为了充分利用面粉厂产生的大量麸皮,建立了养畜场和鱼塘;为了增加农场的收入,建立了肉食加工和罐头制造厂。随着农场的发展,他们又找到一块24公顷的丘陵地,扩大了生产规模,取名为玛雅农场。1981年,农场已拥有36公顷的稻田和经济林,饲养了2.5万头猪、70头牛和1万只鸭。为了控制粪肥污染和循环利用各种废弃物,他们陆续建立起十几个沼气生产车间,每天产生沼气十几万立方米,提供了农场生产和家庭生活所需要的能源。另外,从产气后的沼渣中,还可回收一些牲畜饲料,其余用作有机肥料。产气后的沼液经藻类氧化塘处理后,送入水塘养鱼养鸭,最后再取塘水、塘泥去肥田。农田生产的粮食又送面粉厂加工,进入又一次循环。这样的生产过程由于符合生态学原理,实现了生物物质的充分循环利用。
菲律宾的玛雅农场是世界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的典范,玛雅农场就像一个大规模农工联合生产企业,不用从外部购买原料、燃料、肥料,却能保持高额利润,而且没有废气、废水和废渣的污染。这样的生产过程由于符合生态学原理,合理地利用资源,实现了生物物质的充分循环利用,所以产生了良好的节约效果。
二、中外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国情比较
1.农业人口资源。在美国仅占全美人口不到2%的美国农民,不仅养活了近3亿美国人,而且还使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这与美国农业人口资源的高素质是分不开的。据统计,美国农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达到十二年,有20%以上的农民为大学学历。以色列的教育非常发达,国民受教育程度很高。农民中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占到47%,其他至少是高中文化程度。高素质的农业劳动力为学习、运用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技术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同时也使农民更乐于接受新生事物,采用新品种、新技术。目前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3年。农村劳动力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38.2%、初中文化程度占49.3%、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占11.9%、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0.6%,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9.1%,接受过农业职业教育的不足5%。由于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在对待农业新技能方面理解能力差,掌握程度低,影响了农业发展。
2.农业经营方式。美国农业以家庭农场为主,约占各类农场总数的87%,合伙农场占10%,公司农场占3%。美国农业是在农户家庭经营基础上进行的。实行农场经营,平均每个农场拥有农田202hm2。以色列实行“公司+农户”模式。以色列农业的生产经营特点一是订单生产,二是农业生产与国际市场联系紧密。例如莫沙夫农场中的农户直接与国内的公司签订购销合同或者直接上网销售,从而使农产品进入国内、国际市场。由于以色列的农业相当发达,人民科学文化水平也很高,农民可以直接从因特网上了解到农副产品的市场行情,因此,公司与农户在购销合同中利益分配比较合理,从而形成了公司与农户的良好互动机制。中国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目前依然大多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因此不利于规模经济的形成,已经逐渐暴露出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影响到农业经营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农业技术水平。以色列严重缺水。但以色列建国以来农业生产增长了12倍,每顷土地的用水量却没增加,以色列依靠高科技农业,减少了水的浪费,压力灌溉方法的产生,使以色列单位面积土地的耗水量下降了50%~70%。以色列80%的灌溉土地都是灌溉与施肥一次完成的。另一种就是使用循环水和淡化海水,以色列所有灌溉方式都采用计算机控制。计算机化操作可完成实时控制,也可执行一系列的操作程序。在灌溉过程中,如果系统记录下水肥施用量与要求相比有一定偏差,系统会自动地关闭灌溉装置。还有一种传感器,它能通过检测植物的茎和果实的直径变化,来决定对植物的灌溉间隔。这种传感器直接和计算机相连,当需要灌溉时,它会自动打开灌溉系统进行操作。中国目前还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型期,靠人畜力操作和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物质循环还广泛存在,农业装备综合技术仅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的水平,在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新兴领域差距还在不断加大。
三、国外循环农业模式对中国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启示
1.树立全民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理念。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农民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对循环农业经济缺乏认识,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因此,应该让全民认识到循环农业经济的重要性,普及农业环境保护、生态农业、农村资源综合利用的科学与法律知识,如普及农业废弃物如何处理排放、沼气综合的利用。
2.因地制宜地选择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中国农民素有精耕细作的良好传统,在生产实践中创造出许多资源循环利用的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南方的“猪—沼—果(菜)”模式,北方的“四位一体”模式,中部平原的“粮饲—猪—沼—肥”模式,西北地区的“五配套”模式,大城市郊区的都市型生态循环模式等。这些模式和技术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3.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政策体系。综合运用财税、投资、信贷等政策手段,调节和影响农业投资主体的经营行为,建立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激励机制。通过建立对循环农业经济的支持和补贴制度,设立循环农业经济发展基金或风险基金等,加大财政对农业循环经济的投入。
4.加快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要组织科研力量,对重要的循环农业经济组合技术、工程技术、经济技术和废物无害化处理技术等技术领域进行重点攻关。加快循环农业立体种植与有机物多层次利用、种养加生态良性循环组合、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村新能源与再生能源开发、农村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利用、农村生活污水与畜禽场粪便污水净化处理、农地改造与农村土壤污染修复等实用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促进我国煤电有序发展的通知】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