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城市生活散文
“小狗十八掌”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小议城市生活散文,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小议城市生活散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城市生活散文
城市生活散文
河北南部,我在太行山南麓的一个村庄出生。第一眼看到是起伏连绵的山川,高谷深涧,奇峰险崖,青天当中的流云和飞鸟或高或低的飞翔。潺潺的流水从深谷发源,流经田地和村庄。读书时候,学到《愚公移山》,蓦然觉得自己司空见惯了的太行山充满了远古的神奇。曾经一个人站在房后的山岭上,向着蒿草遍布,岩石深嵌的山坡张望了好长时间,也没有见到传说的任何一点异像和痕迹。
后来看到了南边山岭上的破败长城,还有几座哨楼,在深厚的茅草和树木之间隐没和蜿蜒——直到1992年,才有人在长城面前竖立一块石碑,说是省级保护文物:明代长城遗址。这段长城的尽头,是山西和河北交界的摩天岭上的峻极关——十多岁时,跟着母亲到山西左权串亲戚,路过一次,但见关隘已是乱石一堆,来自左权县榻铺村的羊只在最高处吃草,咩咩而叫,浓重的骚味在风中蔓延。
再后来,知道太行山还有五行山、王母山、女娲山等好几个称谓。那时候就想:孙悟空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女娲炼石补天、精卫衔石填海、共工怒触不周山等等神话都和太行山有关,但故事的遗迹又在哪里?还有近代在太行山进行的抗日战争——有一年,从武安到涉县,再到左权的路上,路过左权将军牺牲的麻田镇,忍不住热血沸腾。后来记住了与太行山有着亲密关系的平型关大捷、武乡八路军纪念馆、杨成武击毙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以及曹操的“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李白“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王安石:“放身千仞高,北望太行山。”顾炎武:“步上太行山,盘石郁相抱。”等诗人诗句。
从村庄东望,群山低纵,逐渐苍茫。沿路的北武当山悬崖百丈,秦王湖波光鳞鳞。到渡口村后,逐渐丘陵,继而平缓,偌大的冀南平原烟云浩淼,工业的烟雾和煤炭的碎屑到处飞扬,尤其是冬天,迎面的风中夹杂着粗糙的煤尘甚至铁粒——从隋朝得名的沙河已然跟随周边的大环境,由萧条而繁荣。新式的建筑拔地而起,京广公路上车流往来,京广铁路也是长龙蜿蜒。
我第一次走进沙河的时候,大致是14岁。如果不是一个本家的姐姐嫁到沙河附近的南和县某村,我的沙河之行恐怕还得推迟几年。当时的沙河已经够我眼花缭乱了,再2年之后,以学生的身份来到,到处都是陌生,先前的低矮楼房和平房一个个消失了,取而代之是装有钢化玻璃,表面雄伟的大楼——虽然我不知道,但隐隐觉得,这是一种趋势——我也想,沙河之外的城市也大都如此吧。
其中的几个街道很是熟悉,虽然不是很长,但在我心中,它似乎就是所有城市的街道了。其中一条路叫京广路,多次听说,那条路上几乎每天都有事故发生,都有人在车轮下丧生。后来去的时候,母亲一再交待我,没事千万不要去京广路溜达啊!还有一条是太行街,东西走向,里面有市委、市政府、电影院、新华书店和邮局。在附近中学读书的时候,我还和几个同学到那里的电影院看过几次电影,都是港片。一个人到新华书店看书,去邮局邮寄东西。
每次路过市委市政府大门的时候,忍不住往里面看,那么干净的大门、墙壁和玻璃,还有走路文雅高贵的人——市政府大楼一边,是文化馆,门前墙壁上时常张贴着一些举行讲座或者展出的海报;紧接着的是中医院,有一段时间,村里的一个堂哥在里面学习,我去了好几次,和他一起在市一中周围转悠,偶尔买一根冰棍吃,也时常到书亭翻看各类文学杂志。
站在京广路口,向北,我知道是石家庄、保定和北京——虽然只有几百里路,但我仍旧觉得遥远。有一次,在路上遇到一个本家的叔叔,他在市政府上班,说是刚去石家庄买书——我忍不住一阵羡慕,想自己也能有一个去石家庄买书的机会——而距离最近的是邢台,有一年,我去了,带了100块钱,到大通街路口下车,直奔新华书店,在文学作品专柜寻找和翻看了一个上午,口干舌燥,最终买了英国E。M。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刘再复的《性格组合论》,还有金庸的《射雕英雄传》。
走出书店,已是正午了,阳光热烈的将柏油路面烤得热气腾腾。我背着几本书,一只手在兜里捏着剩下的20多块钱,在路边买了一根冰棍,边走边吃,到马路街一个巷道口,看到不少人在吃炒面、包子和豆腐脑,不知道吃一碗面需要多少钱,怕不够回家的路费,先问了一个包子要多少钱,买了三个包子,到车站,买好车票之后,才把三个包子依次放进嘴巴。
第一次的邢台,让我感到我与城市人,城市与乡村,还有城市与城市的差别。邢台的街道两边,长着巨大的法国梧桐,夏天的阳光在灰尘当中飞扬。即使站在荫凉当中,也还感觉到无与伦比的燥热,整个身体就像着了火一样。回到沙河,我特意到学校的图书室查了邢台的历史和由来:古名叫做邢州,春秋时期先是邢国辖域,并为其都邑:“古邢国,今州城内西南隅小城是也。”(《太平寰宇记》)公前661年,强狄犯邢,邢即迁都于今邢台县西境之浆水村附近。秦代在此置信都县,属邯郸郡(《秦集史》);秦末,项羽立张耳为常山王,治信都,并更名襄国。西汉时改置为襄国县。隋为龙冈县,元称顺德路,宋宣和二年(公元11),以此为古邢国地,并筑有檀台,遂改称邢台县。
这时候,我才知道,每一座城市都有它的历史,丰富或者简单,浅薄或者悠久——我没有想到的是,邢台居然也被作过国都,虽然没有太大的名气,但对于一个土著来说,也是稍可安慰的。还记得当时邢台有一个拖拉机厂,邯郸也有一个,有一次,几个同学在街上看到两家生产的拖拉机停放在一起,武安(隶属邯郸)的同学说,邯郸的拖拉机就是比邢台的好,我立刻反对,其他几个同学也各执一词,都说自己所在地方生产的拖拉机好。
关于这个片断,让我想起“儿不嫌娘丑”这句话。事实上,邢台和邯郸生产的拖拉机都有优点,也有缺点。当时各不想让的原因,大致包含了一定的私心和狭隘。从那时候,我也知道:元朝著名的科学家郭守敬也是邢台人:是他,在世界测量史上首次运用海拔概念;所创造的简仪是世界上最早制成的大赤道仪;编制的《授时历》,与现在全球通用《格里历》完全一致;创立“招差术”、报时钟——公元1263年前后,改造和兴修了华北水利,后又在宁夏等地修复、新建了数十条引黄灌溉渠道。
后来再去邢台的时候,专门去了达活泉公园,参观了郭守敬纪念馆,占地面积巨大的纪念馆内仍旧弥漫着一种崇尚科学的清澈气息,站在郭守敬塑像前面,我忽然觉得自己很卑微——那时候,自己立志要作一个科学家,或者有点作为的政治家,而当这两项志愿在现实中逐渐破灭的时候,忽然像那些多愁善感的女孩子一样,开始喜欢文学……在郭守敬面前,我很清楚地感到了自己的狂妄、无力和羞怯——出纪念馆,一个人漫无目的地在街道上行走,从达活泉路到清风楼,穿越古式的建筑时,忽然想到,在曾经的年代,一些外来者是不是也像我一样,在这座亲近而又疏远的城市当中,一个人孤独行走,四周都是人,但没有一个可以喊出姓名,都是车辆和楼房,但没有一寸可以立足。
带着伤感,坐在尘土飞扬的小摊上吃了一碗炒面。这时候,才发现,旁边有个清风剧院,正在连续放映一部叫做《鹰爪铁布衫》的武打片。看看头顶热烈的天空,买了一根冰棍,进到电影院内……两个小时后出来。又一个人,步行穿过顺德路,到邢台汽车站。买了回程的票后,蹲在一边的书摊上翻看封面妖艳的杂志,那时候,《女友》杂志好像很火爆,还有席慕蓉、汪国真的抒情诗和崔健的《一无所有》都很流行。我选了半天,最终买了席慕蓉的诗集,坐车回到了沙河。
去邢台多了,忽然有一天,也想去与邢台距离相同的邯郸看看,至今票价依然等同。在我那时的印象中,邯郸不仅比邢台的面积要大,而且还充满了某些混乱性——有去过的同学说,在邯郸撒泡尿都得要钱,有时在街上走着,就有人明着向你要钱……我想,这些都是传说,再说我没有什么钱,穿着又不时髦,谁会无缘无故地欺负我呢?
到永年境内,在一个路口,看到黄粱梦的名字。觉得很新奇,我没有想到的是,传说竟然距离自己这么近。早就在课外书上看到成语“黄粱美梦”,总有一种说不清楚的感觉——那时候,我是爱做梦的,有时候在课堂上,大睁着眼睛就开始做梦了,设计自己的未来,梦想的都很美好,甚至奢侈,醒来后却都是一片沮丧。我知道,黄粱梦吕仙祠是根据唐代沈既济传奇小说《枕中记》于北宋初期建造的。那个久试不第,再次北上科考的卢生,在邯郸遇见道家名人吕洞宾,躺在瓷枕上,在梦中实现了自己娶富女、登高科、高官厚禄的奢华生活,极尽富贵之后,醒后人生依旧——这一点,与我当时大多数的梦境是相同的,尽管没有吕洞宾的瓷枕,也没有卢生梦境的完整。
就要到达的邯郸——我知道,早在7300多年前,这里就孕育了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磁山文化。公元前386年,赵敬侯把都城迁到邯郸,前后历经8代国君,158年——邯郸的外围都是麦地,建筑不是很多,城郊有不少修理自行车、汽车的房子和小摊,一些人在其间忙忙碌碌。背后的京广铁路火车往来,缓慢或者快速,都拉着长长的笛音,从古赵国的遗址,和现代邯郸的楼群之间穿过。
到邯郸火车站广场,看到“胡服骑射”雕像,想起赵武灵王,大将廉颇和名相蔺相如,或许就是这些人,使得邯郸有了一种武功与文治的厚度,也使得这座城市在很大程度上具备了穿越历史而盛名永久的潜力和资质。当然,还有把国都定在这里的曹操,虽然他的“邺城”已经淹没,但史书记载并彪炳了他邯郸的存在。当然,还有那个叫做罗敷的女子,采桑的女子,美丽的女子,被人传颂千载而始终被词语掩面的女子。
再还有“邯郸学步”、“完璧归赵”“负荆请罪”、“毛遂自荐”等典故,几乎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是一个故事,完璧归赵的机智,负荆请罪的坦诚,邯郸学步的夸张和有趣——处在邯郸,成语典故张口就是,还有胸怀大略的赵武灵王力倡改革,雄心称霸的丛台遗址、为纪念韩厥、程婴、公孙杵臼、蔺相如、廉颇、赵奢、李牧七君子而建的“七贤祠”等。到车站下车,一个人走出来,站在邯郸的大街上,心里总是惶惶的,感觉像是一只遗址贸然下落在邯郸的孤单飞鸟。
我不知道该去那里,想了一下,还是去书店,但又不知道书店在哪里。买了一张地图,仔细浏览之后,才感觉复兴区有一个大的书店。一个人穿过车站广场,到复兴区的街道上东张西望,但都是商场,一个接着一个,再就是一些小小的百货店铺,兜售冷饮的老太太面无表情,街边的槐树也无精打采,叶子上也粘结了不少的灰尘——我走了很远,但还是没有找到书店。想叫辆出租车带着我去,可又怕像其他同学说的那样,被拉到荒郊野地……或者在城市四处兜圈,让我多出路费。
或许我是多虑了,我相信并不都是传说的那样——但却是害怕了,一个17岁的少年,对周边的世界乃至陌生人仍旧是充满脆弱的戒备的。就这样,半天的时间就要过去了,只好沿路返回,坐在车站广场一边槐树下面,长时间地仰望“胡服骑射”,头顶的天空不是很明净,有些苍灰,就连从太行山飘来的白色云彩,也好像不怎么单纯了。然后又看车站进进出出的人:有的成群结队,有的孤身一人,有的浓妆艳抹,有的朴素贫寒……每个人的姿态都不一样,神态千奇百怪——我想,这么多人,他们来自哪里,又都去往何地?
还有:所有人出行的资费都是在那么筹集的?花掉之后,会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挣呢——这些问题很奇怪,但也很实际,大致和我当时的境况有关,与个人的年龄、知识和思维有关。站起身来,从广场向南张望,大街似乎没有尽头,不断有车辆进出,感觉那条街道就像一个巨大的洞窟,时时都在吞纳。我唯一知道的是:再向南,有著名的黄河,黄河之后是郑州,郑州之后呢——上海、徐州、济南和西安……那是多么遥远的地方,我没有再想,转过身来,又回到了汽车站。
返回路上,又看到了“胡服骑射”,又联想起已经消失了的赵国,王侯与将相,雄伟或者美,都只留下一个名字和一段简略的事迹。想到美丽的罗敷,她到底成为了谁的妻子(似乎还有一个罗敷被权势者逼迫而死的传说)?路过黄粱梦村时候,想起爷爷说的吕洞宾——这个道者似乎有点好色,有关于他的传说也非常旖旎有趣——我想这个仙人是快乐的,至少少了其他仙者所刻意谨守的所谓规矩——性格和我自己有点想象。除此之外,在邯郸,当然还有太极拳一代宗师杨露禅,他好像是永年人,将身体的极限发挥到极致——重点在于独创和创新,杨露禅的这一点,是最令人尊敬和羡慕的了。
回到沙河几个月之后,我就又回到了太行山南麓的村庄,再一次来到沙河市区,却是远走他乡的第一天。那个晚上,在迎宾路的一个饭店里喝了一次邯郸的丛台酒,还有邢台的水仙花酒。第二天,启程到石家庄,看到的城市更加巍峨和幽深,但没有出站,又上了去往新疆的火车。一个小时后,又看见了刚刚离开和路过的邢台、沙河,走过邯郸,看到浑浊的黄河,咆哮的黄河,想起著名的歌曲《保卫黄河》——郑州之后,一切都是陌生的,作为终点的巴丹吉林沙漠也是陌生的——好在有足够的时间让我用来习惯。
此后多年,有几次回家,或在邯郸下车,从武安方向回到村庄,或在邢台下车,沿着熟悉的道路,看见日复一日,颜色依旧的出生地。所不同的是,对于邢台、沙河和邯郸这三个与老家最为亲近的城市,感觉完全变了,我也不是原来的那个在它们的街道上独自行走的少年了,也再不用担心吃饭会没有回家的车费……当然,看待那里的历史古迹的心情也变了。历史的薄厚只是一个城市的一个方面——它们应当是人性的和人居的,是文化的也是经济的,是宽容的也是艺术的,是每一个居者的肉体巢穴和精神信仰,也是每一个人心中,轻浅或者幽深,疼痛抑或愉悦的宗教根据地。
了,我离开那里,一次次的回往也只是片断,曾经的感觉和生活真如梦境。我知道,异地的生活毕竟有限,总有一天,我会回到那里,三个曾经的城市,在我心里,所有的印象并不都是过往,或许还包含了期望、等待、寻找和发现等等因素——我想当我真的在那里落足,在太行山和冀南平原穿梭的时候,总会有一些更为新鲜的东西被发掘和自行诞生。很多年前,我在一首诗歌这样说:在平原可以探头,山坡唱歌/还有一些河流,从内心流过/山上住着我的母亲,我的根/我们和你们,每天都能够看到绿树和花朵/在这里的每一个感觉/都像我们的孩子一样:干净、健康、走路唱歌。
篇2:感受城市生活散文
感受城市生活1000字散文
说实话,刚来的时候并没有觉得宁波有什么特别之处,跟很多城市一样,大抵都是由很多参差不齐的高楼大厦、汽车和熙熙攘攘的人群组成的。但后来发现自己错了,原来宁波这所城市具有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就像每一个人一样,正是由于自己身上散发出来的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征才会去吸引别人去欣赏,去尊重。说到这,突然让我想起了一部电影--《奋斗》,清楚的记得,剧中的男主角讲了这么一句话,他说:我梦想的城市是可以容纳不同人的生活,承载不同的梦想“.是啊,这样的城市特别伟大! 因为它让生活在这里不同的人也同时可以享受这所城市的生活状态和对自己未来生活的憧憬。
百度说,宁波,位于东海之滨长江三角洲东南隅,取自”海定则波宁“,简称”甬“.宁波以”书藏古今,港通天下“为口号。宁波历史悠久,是具有7000多年文明史的'”河姆渡文化“发祥地。唐代,宁波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与扬州、广州并称为中国三大对外贸易港口。这些是有关宁波过去的历史,下面就聊聊我自己生活在宁波的感受吧!
当我全身心的住进宁波这所城市时,且闲情逸致地走过这里的每一个大街小巷时,渐渐地发现两边都是绿色的草木,虽然给人的不是那种青翠欲滴的感觉,但至少是并排着,整齐的待成长着。这或许就是生活在宁波城市里的人,口中常说的那样,宁波是个绿化带城市。而且每隔时日会你总会发现总有那么几个穿着清洁服装的辛勤劳动的员工会开着一辆沉重的洒水机来到每一条大街上,然后他们就认认真真的在那里举着水泵。为树木冲洗,偶尔也会定期地拿着大大的剪刀为树木修剪,使路人看上去不再是那么的杂乱,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说真的,宁波这块做的真的很不错哦!
然,宁波最热闹的地方就是属天一广场那边了。所以没事的时候,自己偶尔会到那里去转转,它是由很多商场包围着,形成了一个圆形,但我偶尔进去了却找不到出来的路。呵呵~还有附近阳光广场那边的一系列的橱窗,我最爱不过了。蔚蓝的天空,纯白的云朵,橱窗里精致的景物,真的是我推开窗子想看见的世界,是我想要停下来的幸福。看着橱窗里摆放着各种各样有特色的耳环、包包、手表等等,这种简约的摆放,给路边的人营造了很好的独特的视角效果及美感。里面剪纸画的美女提着购物袋以及从容的步伐,显示了女人的自信而又充满个性的品质特征。让人流连忘返。真心的感觉那是一种很美的感受,所以就喜欢在那里楞是看了半天,但最后的结果就是把它拍了下来。(此刻的我想如果当年我没有学广告设计,我就不会知道这么出神入化的去注释着这一切。)
嘿,宁波书城在我看来比较大,分A. B座。每次我去的时候人都很多,大部分都是年轻的人。但那里面很嘈杂,一点都不安静,不一会就是喇叭找人的声音,不一会就是人喊人的声音…真心的不是很喜欢。但这里的书很全面,分类也很详细,找书很方便,也不缺种类这一点还蛮喜欢的。偶尔去的时候总发现某个地域里的书总无人问津。有点凄凉,所以自己就跑过去看看,真心的不感兴趣,所以蹭蹭地跑到另一个区域。
篇3:小议城市生活散文
小议城市生活散文
灯红酒绿、车水马龙的都市早已成为时下城市生活的写照。地铁、高铁、磁悬浮,公交、构成了一个城市的交通命脉。立交、绕城高速、天桥、隧道、地下通道一切只为市民的出行便利。我们的城市真是越来越多姿多彩,然而这种浮华的背后我们更应理性的来看待这个城市的发展。
空气清新、环境优雅、设施齐全、交通便利、购物方便加上丰厚的文化底蕴……这些构成了一个城市文明的象征,就像巴黎、伦敦、纽约,自然也包含我们的上海、北京、西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私家车的数量与日俱增。每一次出门真可谓是人潮涌动,尤其是像上海、北京等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无论何时地铁里的人总是满满的,或许这就是身处大城市的奥妙。走过一些城市总体的感觉一个字“赌”,除了“赌”我想更令人头疼的还有“热”。这种“热”我可是亲身体验了的。就拿去年暑假的杭州、上海等城市来说,那可真是热的够味,热的发毛。地面温度足足可以将鸡蛋烤熟,人们躲在房间里不敢出门,一个劲地吹着空调都还嫌热,那滋味真是难熬……
当然大城市也有大城市的魅力。繁华、热闹,交通便利,设施齐全,文化兼容,风味独特,一些标志性的建筑与众不同,让人记忆犹新,真是包罗万象,无所不有。
究竟什么样的城市更适合居住呢?我就来谈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曾在广东中山呆过一年,总的感觉不错。虽然不似广州那样的繁华,但无论从人们的文明程度还是城市的规划、公共设施的建设等很多方面都令人称赞。也许是国父的故乡,自然多了一些人文的气质。整个城市干净整洁、环境清幽,公园里树木葱茏,草坪上绿草茵茵,感觉十分惬意。街道上,每隔一段就有一个直饮水机,供路人引用,真是方便。再来看城市交通,汽车站有开往各地的长途大巴,又有火车直接通往广州等地,真可谓是四通八达;白天,人们紧张忙碌,为了生活而打拼,(就连春节也不例外)工作之余的.休闲生活也是十分丰富:钓鱼、健身、打太极、练剑……整个城市既不乏张力又暗引轻松、舒适这就是生活。不似大都市的堵塞、燥热也不似小乡村的落寞、沉寂,我想中山之所以被评为“全国十大文明城市”跟她的环境、设施、交通……各个方面以及当地政府的一些利民政策是分不开的。
或许真如我们所想的那样,大城市有大城市的风光,小城镇有小城镇的特色,但是最终我们得看她是否适合国计民生,经济发展、文化植入,经得起时代的洗濯,生活的变迁……
自然在城镇化的进程中,我们的城市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都有待我们进一步的改善,我们也坚信我们的城市定会越来越美好,生活越来越富足。
篇4:城市生活随笔
城市生活随笔精选一则
持续几天的慵懒,手机上的闹铃仍旧会在六点四十响起,而生活却不再同往日。
不再熬夜至凌晨,不会再害怕次日早上的早起,更不会在下午两点的时候开始午觉。
整日的上网,看书,听音乐。生活好像又回到学生时代,在吃饭的时间听见厨房传来的沧桑的声音。
最近一段时间里我想着一个男人,重复听着一首歌。我想我是个不会生活的.人, 一个懂得怎样活着的人不会像我这样,没日没夜的沉浸在虚无漂渺的世界里。
前段时间和一个朋友谈起旅行,她说如果可以她想去自己城市以外的城市里,一边工作一边旅行。她问我想要去哪个城市?想要在哪座城市里遇见自己喜欢的男子?
城市。
我喜欢这个词语,说不出来为什么喜欢。小学的时候我只想将整个成都走一遍,上初中我想去上海,因为那里住着一个我喜欢的小说家,上了高中我想去很远很远的地方,远到所有人都找不到我的地方。印象里那里应该会是一个安静偏远有秋季花叶飘零的美感,我喜欢那样苍茫的风景,带着些许的寂寥。
而现在,城市在美,风景在清透,心灵再怎么孤寂我都不想去飘荡了。
去什么地方飘荡呢?走得再远到最后还不是会回到最初背起行囊,誓言着永远不想再回来的地方。
我们都是一个孤独的灵魂,寄存在一具没有生命的肉体里。
刚刚吃饭的时候和妈妈开玩笑地说了一句:“你把我嫁出去吧,我想嫁人了。”
那个时候我心里想着一个男人,一个把我当成他大宝宝的男人。
可是为什么会心酸呢?
空间里一直放着庄心妍的一首歌。
她唱:
爱情虽然不能强求
就让我承受 许下那毒咒
我愿做你爱的死囚
现在我心里装着一个人,装着一段故事 也装着一片疼痛。
篇5:《城市生活》读后感
。在当今社会,这两个条件要实现,要达标,却是谈何容易。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已经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了激烈的变化。谁对谁错,谁能说得清呢?
李肇正在《城市生活》中向我们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对中年知识分子的这种变化。
英语教师杜立诚和数学教师宋玉兰都是当年去外地农村的上海知青。当年他们离开上海当然是处于无奈。因此,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人到中年的他们还是心系上海。他们每年寒暑假都要回上海,虽然他们在江西有两个大房间,但还是感到冷清和孤寂。上海老同学一家独住的一间小屋都能让他们羡慕不已。这是一种何等厚重的'故乡情结和城市情结啊!
当他们在1993年如愿以偿,夫妇双双回到上海就任中学教师后,真正的城市生活开始了,但是,城市生活给他们带来的沉重压力却是他们难以承受的。
住房制度改革后,住房也就成了城市生活的大问题。况且现在的住房不单纯具有遮风挡雨的功能了,它还是富裕的标志,个人能力的证明。谁能不把它当回事呢?夫妇两人做人处事的原则也就围绕着房子问题产生了严重的分歧,矛盾激烈到无法调和,以至于发展到离婚分手。
有人说李肇正是平民作家,有人不以为然。我以为李肇正是不是平民作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关注了在社会大变革中的社会生活状态极其矛盾,给人以警醒。为此,我们应当真诚地感谢李肇正孜孜不倦的努力。
更多应届毕业生求职网【读后感】推荐阅读:
篇6:城市生活作文
城市生活作文
如果去看三十年前的纪录片,你就会看到,那个时候的城市,并没有高楼大厦,没有四通八达的公路,有的只是一片贫瘠的土地。但是现在,高楼大厦随处可见,交通便利,芳草如茵,我们的城市生活一片和谐。
早晨,我一开窗,一阵芬芳的气息扑面而来,那是花儿与小草融合在一起的气息,是如此的芬芳,又是如此的清新。我吃完早餐,背起书包,一蹦一跳地向校园走去,一路上,小鸟在大树上卖弄着它那清脆的嗓音,小草也在风儿姐姐的抚摸下向我点了点头,那一朵朵花儿像一个个孩子的笑脸,正在对我微笑,一路上的高楼大厦已数不胜数,走进校园,我更感觉到了一丝清凉的气息。
中午,当我从美丽的校园向家走去的时候,天空中那早晨不太高兴的太阳姐姐已绽放出了她最美丽的容颜,使我感到一丝温暖的.气息,到了家,我吃完午饭,睡了一觉后,又向学校走去。
夜晚,当我轻轻撩开窗帘,仰望着那繁星点点的夜空时,那场景是多么美妙啊!天空中,那轮月亮已不再明亮,取代它的是那一颗颗闪烁的星星。窗外,那流光溢彩的霓虹灯在星星的衬托下更增添了几分光彩,我不禁发出感叹:“这城市生活真是美好呀!”
我们的城市生活这么美好,是谁创造的,是我们自己创造的,这是人民群众自己为自己打造的美好未来!
篇7:城市生活作文
城市生活
当城里人刚刚起床时,听到的不是清脆悦耳的鸡鸣声,而是汽车飞驰过地面的“嚓嚓”声和清洁工人的脚步声,往窗口望去,高高低低的楼房仿佛一块块五彩斑斓的宝石镶嵌在一条条长而宽的马路之间,汽车的汽笛声,汽车排出尾气时的噪音和公交车到站的预告形成了一个嘈杂的环境。它环绕着每一个城里人,让人心烦不已。
中午,各式各样的餐馆热闹起来,马路变得更加繁忙起来。成千上万[注: 形容数量很多。]的汽车排列在马路上,缓慢地前进。如果你想尝尝鲜,就到海鲜餐厅里去吃美味的海鲜吧,菜单上琳琅满目[注: 琳琅:精美的玉石。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
晚上,大大小小的窗户里闪烁着耀眼的灯光
[1] [2] 下一页
篇8:城市生活作文
我的家乡在浙江杭州,这是一个以美丽的西湖闻名于世的城市,但是现在它又有一个新的名字:智慧城市。我经常从老师和爸爸妈妈的谈话中听到这个词,但是我一直都不知道到底什么是智慧城市?我问妈妈,妈妈说明天带我去体验一下,我兴奋极了,盼望着天快亮。
一大早,我早早地就醒了,吃完早饭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出门了。爸爸妈妈带着我一起到了离家不远的杭州市江干区行政服务中心。当我们的车快到中心门口的时候,妈妈拿出了手机,打开了一个叫“浙里办”的APP。我好奇地问:“妈妈,这是在干什么呢?”妈妈说:“办事要取号,我现在就在取号呀!”说完,妈妈就选择了要办的事,迅速地取了号,妈妈的手机马上就收到了一条取号成功的通知,上面告诉我们前方还有5人在等待。我又是怀疑又是惊喜,这也太神奇了吧,我们都还在车上,人都还没有到呢!妈妈说:“通过手机取号,等我们到了就能直接办事了,可方便了呢!”妈妈说着这些的时候,满脸的骄傲和自豪!
自助取号
到了服务中心门口,爸爸找到了车位停好车,我着急地催着爸爸妈妈快走快走,可是妈妈却一点都不着急。只见她拿出手机,还是点开了“浙里办”APP,上面显示前方还有3人在等待。我又一次惊讶了,这个蓝蓝的“浙里办”太神通广大了,不仅能取号还能随时告诉我们前面有几人在等待,除了神奇我不知道能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了。
我们走进大厅,迎接我们的是几个面带微笑的大姐姐,她们热情地询问我们要办什么事。妈妈告诉她们,我们已经取过号了,要处理违章。大姐姐们细心地询问我们是不是带齐了驾驶证和行驶证,然后指引我们去了二楼。因为我们提前取了号,到了窗口就轮到我们了,真的一点都不用等待。交警叔叔阿姨熟练地操作着,一会儿就把业务办理完成了。
回到家,我把今天的所见所闻告诉爷爷奶奶,他们说,过去他们去办事要排半天队,什么东西忘记带了还要再来一次,特别麻烦。如今随处可见的“最多跑一次”标语却已经真正变为了现实。
妈妈还告诉我,杭州有强大的城市大脑做支撑,不仅仅是办事,我们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智能。看病可以刷脸就诊;停车可以先离场后付钱;就连垃圾分类,也因为有了城市垃圾智慧系统,变得更加规范……
今天我收获太多了,简直就是眼界大开。我很自豪,我生活在这样智慧的城市中。晚上我躺在床上,回想着妈妈白天的话,渐渐进入了梦乡……我梦见我们制作了光明恢复药水,让失去光明的人恢复光明;我们创造了专门照顾残疾人的贴心机器人,让残疾人也能正常生活;我们设计自动制衣机器,可以根据不同身材的人制作出不同款式的衣服;我们培育了能在沙漠中存活的树木,让沙漠变成了绿洲……
我相信这样美好的梦境,一定可以变为现实。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为家乡的建设添砖加瓦,让我美丽的家乡,越变越智慧,越来越智能!
【小议城市生活散文】相关文章:
1.城市生活范文
7.散文作家
8.杂音散文
9.感怀散文
10.散文 童年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