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李商隐忆梅原文及译文

李商隐忆梅原文及译文

2023-09-23 08:18:2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安薇薇”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李商隐忆梅原文及译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李商隐忆梅原文及译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李商隐忆梅原文及译文

篇1:李商隐忆梅原文及译文

李商隐忆梅原文及译文

【原文】

《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译文】

滞留在远离家乡的地方,依依不舍地向往着春天的景物。

寒梅最能惹起人们怨恨,因为老是被当作去年开的花。

【注释】

1、定定:唐时俗语,类今之“牢牢”。

2、天涯:此指远离家乡的地方,即梓州。

3、物华:万物升华,指春天的景物。

4、寒梅:早梅,多于严冬开放。

5、恨:怅恨,遗憾。

6、去年花:指早梅。因为梅花在严冬开放,春天的时候梅花已经凋谢,所以称为“去年花”。

【知识扩展 李商隐轶事】

与李商隐有关的传说,散见于后世的史料笔记中。

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中记载:在令狐楚去世后多年的某个重阳节,李商隐拜访令狐绹,恰好令狐绹不在家。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曾经多次向身居高位的令狐绹陈诉旧情,希望得到提携,都遭到对方的冷遇。感慨之余,就题了一首诗在令狐绹家的厅里:

“曾共山翁把酒时,霜天白菊绕阶墀。十年泉下无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不学汉臣栽苜蓿,空教楚客咏江蓠。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因再得窥。”

委婉地讽刺令狐绹忘记旧日的友情。令狐绹回来看到这首诗,既惭愧又惆怅,于是令人将这间厅锁起来,终生不开。后来又有人说,这首诗使令狐绹恼羞成怒,很想铲除题诗的墙壁,但由于这首诗里有出现了他父亲的名字(“楚”),按照当时的习俗,他无法毁掉诗作,就只好锁上门不看。也因此更加嫉恨李商隐。

宋·姚宽《西溪丛语》中记载唐末流传的一个故事:一群文人在洞庭湖中泛舟游玩,有人提议以木兰为题作诗。于是众人一边饮酒一边轮流赋诗。这时,突然出现一位贫穷的书生,口占一绝:“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吟罢隐身而去。大家都感到惊奇,后来得知,这人就是李商隐的.鬼魂。在另一个版本(宋·李颀《古今诗话》)中并没有鬼魂出现,是一群诗人在长安聚会时,有人朗诵这首诗,大家才发现原来他就是李商隐。

宋·蔡居厚《蔡宽夫诗话》中说:白居易晚年非常喜爱李商隐的诗,曾经开玩笑地说:希望我死后能够投胎当你的儿子。后来李商隐大儿子出世取名叫白老,这个儿子却十分蠢笨。直到小儿子出世,小儿子倒十分聪慧,大家都笑说如果白居易投胎,小儿子才是。

宋·李颀《古今诗话》中记载:北宋杨亿、刘筠等人互相以诗唱和,创立“西昆体”,以学习李商隐的诗歌风格著名。当时有一位职业演员扮演李商隐,穿着破烂的衣服,对别人说:杨亿他们活生生撕破了我的衣服。引起大家的笑声。有人用这个故事来讽刺“西昆体”诗派对李商隐的继承是生吞活剥。

篇2:李商隐《忆梅》译文及注释

李商隐《忆梅》译文及注释

《忆梅》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原文: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译文

滞留在远离家乡的地方,依依不舍地向往着春天的.景物。

寒梅最能惹起人们怨恨,因为老是被当作去年开的花。

注释

1、定定:唐时俗语,类今之“牢牢”。

2、天涯:此指远离家乡的地方,即梓州。

3、物华:万物升华,指春天的景物。

4、寒梅:早梅,多于严冬开放。

5、恨:怅恨,遗憾。

6、去年花:指早梅。因为梅花在严冬开放,春天的时候梅花已经凋谢,所以称为“去年花”。

篇3:李商隐忆梅原文及赏析

李商隐忆梅原文及赏析

【原文】

《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译文】

滞留在远离家乡的地方,依依不舍地向往着春天的景物。

寒梅最能惹起人们怨恨,因为老是被当作去年开的花。

【注释】

1、定定:唐时俗语,类今之“牢牢”。

2、天涯:此指远离家乡的地方,即梓州。

3、物华:万物升华,指春天的景物。

4、寒梅:早梅,多于严冬开放。

5、恨:怅恨,遗憾。

6、去年花:指早梅。因为梅花在严冬开放,春天的时候梅花已经凋谢,所以称为“去年花”。

【赏析】

首先是一句“定定住天涯”,可看得出一开始诗人的思绪并不在梅花上面,而是因为滞留异乡而苦。梓州(今四川三台)离长安一千八百余里,以唐代疆域之辽阔而竟称“天涯”,与其说是地理上的,不如说是心理上的。李商隐是在仕途抑塞、妻子去世的情况下应柳仲郢之辟,来到梓州的。独居异乡,寄迹幕府,已自感到孤孑苦闷,想不到竟一住数年,意绪之无聊郁闷更可想而知。这句就是这个痛苦灵魂的心声。定定即是“死死地”、“牢牢地”,诗人感到自己竟象是永远地被钉死在这异乡的土地上了。这里,有强烈的苦闷,有难以名状的厌烦,也有无可奈何的悲哀。屈复评此句说:“‘定定’字俚语入诗却雅。”这个“雅”,似乎可以理解为富于艺术表现力。

为思乡之情、留滞之悲所苦的诗人,精神上不能不寻找慰藉,于是转出第二句:“依依向物华。”诗人在百花争艳的.春色面前似乎暂时得到了安慰,从内心深处升起一种对美好事物无限依恋的柔情。一、二两句,感情似乎截然相反,实际上“依依向物华”之情即因“定定住天涯”而生,两种相反的感情却是相通的。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三、四两句,诗境又出现更大的转折。面对姹紫嫣红的“物华”,诗人不禁想到了梅花。它先春而开,到百花盛开时,却早花凋香尽,诗人遗憾之余,便不免对它怨恨起来了。由“向物华”而忆梅,这是一层曲折;由忆梅而恨梅,这又是一层曲折。“恨”正是“忆”的发展与深化,正像深切期待的失望会转化为怨恨一样。

但这只是一般人的心理。对于李商隐来说,却有更内在的原因。“寒梅”先春而开、望春而凋的特点,使诗人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少年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但依旧怀才不遇,紧接着的便是一系列不幸和打击,到入川以后,已经是“克意事佛,方愿打钟扫地,为清凉山行者”(《樊南乙集序》),意绪颇为颓唐了。这早秀先凋,不能与百花共享春天温暖的“寒梅”,正是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在《十一月中旬扶风界风梅花》诗中,也曾发出同样的感叹:“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非时而早秀,“不待作年芳”的早梅,和“长作去年花”的“寒梅”,都是诗人不幸身世的象征。正因为看到或想到它,就会触动早秀先凋的身世之悲,诗人自然不免要发出“寒梅最堪恨”的怨嗟了。诗写到这里,黯然而收,透出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调。

全诗看来,这首五言绝句,贵在天然浑成,一意贯串,并无刻意雕镂,枝蔓曲折。这首《忆梅》,意极曲折,却并不给人以散漫破碎、雕琢伤真之感,关键在于层层转折都离不开诗人沉沦羁泊的身世。这样一来,便显得此诗潜气内转,在曲折中见浑成,在繁多中见统一,达到有神无迹的境界。

篇4:李商隐的忆梅原文及鉴赏

李商隐的忆梅原文及鉴赏

《忆梅》原文

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

长作去年花。

《忆梅》鉴赏

这是李商隐作幕梓州后期之作。一开始诗人的思绪并不在梅花上面,而是为留滞异乡而苦。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离长安一千八百余里,以唐代疆域之辽阔而竟称“天涯”,与其说是地理上的,不如说是心理上的距离。李商隐是在仕途抑塞、妻子去世的悲伤心情下应柳仲郢之邀,来梓州。独居异乡,寄迹幕府,常常感到孤孑苦闷,想不到竟一住数年,心境之无聊郁闷更可想而知。“定定”,“死死地”、“牢牢地”之意,诗人感到自己竟象是永远地被钉死在这异乡的土地上了。

为思乡之情、留滞之悲所苦的诗人,精神上不能不寻找慰藉,引出第二句:“依依向物华。”物华,指眼前美好的春天景物。依依,形容面对美好春色时亲切留连的意境。古人有“杨柳依依”来表达依恋不舍之情。诗人在百花争艳的春色面前似乎暂时得到了安慰,从内心深处升起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无限依恋。

三、四两句,“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诗境又出现更大的转折。面对姹紫嫣红的“物华”,诗人不禁想到了梅花。它先春而开,到百花盛开时,却又花凋香尽。诗人遗憾之余,便不免对它怨恨起来了。由“向物华”而忆梅,由忆梅而恨梅,层层递进。“恨”正是“忆”的发展与深化,正如深切期待的失望会转化为怨恨一样。

但这只是一般人的心理。对于诗人来说,却有更内在的原因。“寒梅”先春而开、望春而凋的特点,使诗人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少年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然而紧接着便是一系列不幸遭遇,这早春先凋,不能与百花共享春天的“寒梅”,正是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在《十一月中旬扶风界见梅花》诗中,也曾发出同样的感叹:“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非时而早秀,“ 不待作年芳”的.早梅,和“长作去年花”的“寒梅”,都是诗人不幸身世的象征。正因为看到或想到它,就会触动早秀先凋的身世之悲,诗人不免要发出“寒梅最堪恨”的怨恨了。

这首《忆梅》纪昀评曰“意极曲折”不给人以散漫破碎、雕琢伤真之感,关键在于层层转折都离不开诗人沉沦羁泊的身世。这样,在曲折中见浑成,在繁多中见统一,一意贯穿,天然浑成。

《忆梅》作者简介

李商隐(8-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晚唐诗人。原籍河内怀州(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郑州)。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16,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占廿二首,数量位列第四。

篇5:鉴赏李商隐忆梅

鉴赏李商隐忆梅

【原文】

《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译文】

滞留在远离家乡的地方,依依不舍地向往着春天的景物。

寒梅最能惹起人们怨恨,因为老是被当作去年开的花。

【注释】

1、定定:唐时俗语,类今之“牢牢”。

2、天涯:此指远离家乡的地方,即梓州。

3、物华:万物升华,指春天的景物。

4、寒梅:早梅,多于严冬开放。

5、恨:怅恨,遗憾。

6、去年花:指早梅。因为梅花在严冬开放,春天的时候梅花已经凋谢,所以称为“去年花”。

【鉴赏】

这是李商隐作幕梓州后期之作,为咏梅而寓意之诗。写在百花争艳的.春天,寒梅早已开过,所以题为“忆梅”。

一开始诗人的思绪并不在梅花上面,则是为留滞异乡而苦。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离长安一千八百余里,以唐代疆域之辽阔而竟称“天涯”,与其说是地理上的,不如说是心理上的。李商隐是在仕途抑塞、妻子去世的情况下应柳仲郢之辟,来到梓州的。独居异乡,寄迹幕府,已自感到孤孑苦闷,想不到竟一住数年,意绪之无聊郁闷更可想而知。“定定住天涯”,就是这个痛苦灵魂的心声。定定,犹“死死地”、“牢牢地”,诗人感到自己竟象是永远地被钉死在这异乡的土地上了。这里,有强烈的苦闷,有难以名状的厌烦,也有无可奈何的悲哀。屈复说:“‘定定’字俚语入诗却雅。”这个“雅”,似乎可以理解为富于艺术表现力。

为思乡之情、留滞之悲所苦的诗人,精神上不能不寻找慰藉,于是转出第二句:“依依向物华。”物华,指眼前美好的春天景物。依依,形容面对美好春色时亲切留连的意绪。诗人在百花争艳的春色面前似乎暂时得到了安慰,从内心深处升起一种对美好事物无限依恋的柔情。一、二两句,感情似乎截然相反,实际上 “依依向物华”之情即因“定定住天涯”而生,两种相反的感情却是相通的。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三、四两句,诗境又出现更大的转折。面对姹紫嫣红的“物华”,诗人不禁想到了梅花。它先春而开,到百花盛开时,却早花凋香尽,诗人遗憾之余,便不免对它怨恨起来了。由“向物华”而忆梅,这是一层曲折;由忆梅而恨梅,这又是一层曲折。“恨”正是“忆”的发展与深化,正像深切期待的失望会转化为怨恨一样。

但这只是一般人的心理。对于李商隐来说,却有更内在的原因。“寒梅”先春而开、望春而凋的特点,使诗人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少年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然而紧接着便是一系列不幸和打击,到入川以后,已经是“克意事佛,方愿打钟扫地,为清凉山行者”(《樊南乙集序》),意绪颇为颓唐了。这早秀先凋,不能与百花共享春天温暖的“寒梅”,正是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在《十一月中旬扶风界风梅花》诗中,也曾发出同样的感叹:“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非时而早秀,“不待作年芳”的早梅,和“长作去年花”的“寒梅”,都是诗人不幸身世的象征。正因为看到或想到它,就会触动早秀先凋的身世之悲,诗人自然不免要发出“寒梅最堪恨”的怨嗟了。诗写到这里,黯然而收,透出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调。

五言绝句,贵天然浑成,一意贯串,忌刻意雕镂,枝蔓曲折。这首《忆梅》,“意极曲折”(纪昀评语),却并不给人以散漫破碎、雕琢伤真之感,关键在于层层转折都离不开诗人沉沦羁泊的身世。这样,才能潜气内转,在曲折中见浑成,在繁多中见统一,达到有神无迹的境界。

篇6:《梅》原文及译文

《梅》原文及译文

(清)李渔

花之最先者梅,果之最先者樱桃。若以次序定尊卑,则梅当王于花,樱桃王于果,犹瓜之 最先者曰王瓜,于义理未尝不合,奈何别置品题,使后来居上!首出者不得为圣人,则辟苹昧(混沌)致文明者,谁之力欤?虽然,以梅冠群芳,料舆情必协;但以樱桃冠群果,吾恐主持公道者,又不免为荔枝号屈矣。姑仍旧贯,以免抵牾。

种梅之法,亦备群书,无庸置吻,但言领略之法而已。花时苦寒,既有妻梅之心,当筹寝处之法。否则衾枕不备,露宿为难,乘兴而来者,无不尽兴而返,即求为驴背浩然,不数得也。

观梅之具有二:山游者必带帐房,实三面而虚其前,制同汤网,其中多设炉炭,既可致温,复备暖酒之用。此一法也。园居者设纸屏数扇,覆以平顶,四面设窗,尽可开闭,随花所在,撑而就之。此屏不止观梅,是花皆然,可备终岁之用。立一小匾,名曰“就花居”。花间竖一旗帜,不论何花,概以总名曰“缩地花”。此一法也。若家居所植者,近在身畔,远亦不出眼前,是花能就人,无俟人为蜂蝶矣。

然而爱梅之人,缺陷有二:凡到梅开之时,人之好恶不齐,天之功过亦不等,风送香来,香来而寒亦至,令人开户不得,闭户不得,是可爱者风,而可憎者亦风也;雪助花妍,雪冻而花亦冻,令人去之不可,留之不可,是有功者雪,有过者亦雪也。其有功无过,可爱而不可憎者惟日,既可养花,又堪曝背,是诚天之循吏也。使止有日而无风雪, 则无时无日不在花间,布帐纸屏皆可不设,岂非梅花之至幸,而生人之极乐也哉!然而为之天者,则甚难矣。

腊梅者,梅之别种,殆亦共姓而通谱者欤?然而有此令德,亦乐与联宗。吾又谓别有一花,当为腊梅之异姓兄弟,玫瑰是也。气味相孚,皆造浓艳之极致,殆不留余地待人者矣。人谓过犹不及,当务适中,然资性所在,一往而深,求为适中,不可得也。

(选自《闲情偶寄》)

【参考译文】

花中最先开的是梅,果中结得最早的是樱桃。如果按照次序定尊卑,梅应当做花王,樱桃应当做果王,就像瓜中最早结瓜的叫王瓜,这在道理上未尝不合,为什么(有人要)另设名目,让后来的(花果)居于梅和樱桃之前?如果世上首先出现的人不能当圣人,那么开辟混沌、达到文明,是谁的功劳呢?虽然如此,把梅作为群花之首,料想大家不会反对;但把樱桃放在群果之首,我担心所谓主持公道的人又不免替荔枝叫屈了。(这里)姑且沿袭***惯,以免抵触。

种梅的方法,群书也说得很详细,不需再讲,只谈谈欣赏的方法吧。开花的时候,天气苦寒,既然有以梅为妻的想法,就应该筹划同它相处的办法。否则被子枕头没准备好,露宿野外是很困难的。那么乘兴而来的人,无不扫兴而归,(此时)就是要做驴背上的孟浩然,所得也不多了。

观梅的器具有二:山游的必带帐篷,让帐篷三面严实,前面空虚,样式像汤网那样,里面多设炉炭,既可取暖,又可温酒。这是一种方法。园内停驻的人,摆几扇纸屏,覆上平顶,四面设窗,全都可开可闭,花在哪边,就撑开哪边的窗。此屏不仅可以用来观梅,什么花都行,可备常年使用。挂一小匾,取名“就花居”。花间竖一面旗帜,不论什么花,一概取名“缩地花”。这是一种方法。至于居家所植的,近在身边,远也不出眼前,这是花能亲近人,不需等人来做蜂蝶亲近花了。

不过爱梅的人,有两种遗憾:凡到梅花开时,人的`好恶不齐,天的功过也不等,风送香来,香来寒也来了,叫人开门不好,闭门也不好,这样一来可爱的是风,可恨的也是风;雪能助花变美,雪冻花也冻,叫人去也不好,留也不好,有功的是雪,有过的也是雪。那有功无过,可爱而不可恨的只有太阳,它既可养花,又能晒背,它确实是上天循礼守法的好官。如果只有阳光而无风雪,就能无时无日不在花间,布帐纸屏都可不设,那难道不是梅花的大幸、人生的极乐么?不过那做天的,也很为难哩!

腊梅是梅的别种,大概与梅也算得上是同姓同谱吧?不过有梅这样的美德,梅也乐于和它联宗。我看另有一花,应该称得上是腊梅的异姓兄弟,那就是玫瑰。它们气味相当,都达到浓艳的极致,几乎待人不留余地。人们说凡事过犹不及,应当追求适中,然而(事物)天性如此,一门心思,追求适中,是不可能的。

篇7:《忆梅》李商隐唐诗鉴赏

忆 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

长作去年花。

【李商隐忆梅原文及译文】相关文章:

1.李商隐《忆梅》

2.《蝉》李商隐译文及注释

3.《三字经》原文及译文

4.《宠辱若惊》原文及译文

5.《寒食》原文及译文

6.离骚原文及译文

7.嫦娥奔月原文及译文

8.论语原文及译文

9.《观潮》原文及译文

10.《金谷园》原文及译文

下载word文档
《李商隐忆梅原文及译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