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有效的教育途径(网友来稿)
“golf5599”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总有有效的教育途径(网友来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总有有效的教育途径(网友来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总有有效的教育途径(网友来稿)
总有一条有效的教育途径(网友来稿)
卞育能
在教育教学中有些事情总是令人难忘,尤其是一些出乎意料的事情,更是令人难忘终身。
那是五年前发生的事情,那天,我上第一节语文课,抱着一大摞作业本走进教室,高高的一大摞,两样作业,压在我的`胸前--教室离我的办公室太远,去上课顺带作业本。当我把作业放在讲桌上,压在作业本下的左手抽回来时,一阵刺痛,意识到手被讲桌上压学生座次名单册的玻璃边沿划破了一道口子。顿时,鲜血洒在地板上,口子划得太深了,右手紧紧地握住伤口,鲜血还在汩汩地流淌。
坐在第三组第一排的罗琼同学,她迅速地递上一叠餐巾纸。我用餐巾纸压住伤口止血,但鲜血依旧在流。上课铃已经响了,但血还在流,到医院抱扎就会影响这一作文评讲课,怎么办呢?
罗同琼学二话不说冲出教室,她要到哪里去呢?两三分钟后回来,她手里拿着一袋云南白药。喔,原来她去学校大门口的药店买药。她撕开袋子,把雪白的云南白药敷在伤口上。随着云南白药变成了红黑色,止住血了。
这堂作文评讲课,学生先讨论刚刚写过的话题材料,然后,我加于点拨,最后读范文。也许因为我受伤能坚持讲课的缘故,这节课学生很投入,很认真,效果特别好。
我真没想到罗琼同学居然考虑得这样周到,很令我感动。也许你会认为她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其实,她读高一时,是我们班上不喜欢学习的孩子,上课打瞌睡,自习喜欢讲小话,不交作业,入学考过两次试,成绩很差。因此,我经常把她叫办公室批评,批评多了,不但没有效果,她反而更加放肆,把班主任的话当作耳旁风。我以为她是破罐子破摔了,在班上狠狠地训过几次。没想到,她与我的关系更僵硬了。如此不可教也,我也不耐烦搭理她。
我真没有想到,在我受伤时,罗琼同学不记老师狠狠地批评,甚至有些轻视她,能主动地关心和帮助我,使我没有请假成功上了一节作文评讲课!
我该好好感谢她,第二天午自习,我把罗琼同学叫到办公室,让她坐下,倒给她一杯水,然后说:“昨早上老师太感谢你及时送上餐巾纸和云南白药,止住血,愈合伤口,我教书快有了,这件事是我最难忘记的一件,你们知道我喜欢写点东西,我要把这件事不加修饰地写出来,让更多人知道!”她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尊敬老师,能为老师做点事是应该的!”最后,我嘱咐她:“一定要重视学习,学好每一门功课是你高中阶段的不懈追求,考上大学是你的奋斗目标,否则,你读高中收获就不大!”这一次,她默默地点点头。
这件事后一直到高三,罗琼同学像变了一个人,学习勤奋了,人很谦虚,成绩提高很快。高考,她考取昆明医学院临床医学,家里人逢人就讲:“我家姑娘遇上了一个好老师,真是幸运啊!”
老师在教育学生时,总会在暗自认为某某不可救药了,以致挖苦打击,也使学生变得心灰意冷,最后导致他们破罐子破摔,既使老师声誉受损,又毁掉学生前途。老师啊,当你反复教育无效时,千万不要以为汝子不可教也,应该认识到有效的教育途径还没有找到,不懈寻找吧,不要泄气,总可以找到一条有效途径,这就是教育的艺术之所在啊!
篇2:小学语文随文练笔有效训练的途径教育论文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让学生尽可能多地直接接触更多的语文材料,可以让其在很多的语文运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如何完美运用语文。真正体现小学生对语言的掌握情况的就是其阅读以及写作的综合能力,而随文练笔是一种将读与写完美融合的简易的写作训练。它具有篇幅短、写作快、小负担、高效率等优点,所以很多小学教师很是喜欢这一写作教学方式。如果可以寻找到合适的可以将随文练笔的效果充分体现出来的训练途径,那么这将是非常高效的事情,不仅对小学生的现在还可能会影响其以后的语言掌控能力及态度。
那么如何提高其训练的效率就成为一种值得探索的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途径探索
找到小学语文随文练笔的有效训练途径是必要的`,下面就本人的想法进行三个方面的探讨:
1.激发出小学生对随文练笔的兴趣
众所周知的一个道理就是,对学习而言,不论是哪一方面,兴趣是其最好最有效的老师。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出小学生对随文练笔的兴趣是提高训练效果的有效手段。如:小学语文中有一篇课文叫做《恐龙》,那么教师在讲课前就可以就恐龙的资料等对小学生进行一次随文练笔。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来搜集和恐龙相关的资料,可以是有关恐龙的资料,也可以是和恐龙相关的电影等。在教师进行充分的讲解之后,可以设计一个有趣的随文练笔:同学们,经过老师的讲解以及你们自己的学习,大家都知道恐龙种类很多,它们的外形、习性等等都是不同的,如果你是一名博物馆的恐龙解说员,那么你想向游客们解说哪一种类型的恐龙呢?为什么呢?请大家运用课文中的说明方法为大家介绍一下恐龙的一类吧。这样的随文练笔不仅可以逐渐激发出小学生的兴趣,还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自觉性。
2.随时捕捉到可以进行随文练笔的练习点
课本或者说课文是教学的有效载体以及最为普通的载体,如果想引导激发小学生进行阅读写作,那么就必须找出合适的训练点。当然,随文练笔的训练点有很多种类,如语言练习点、思维争议训练点、文本练习点以及形式转换练习点等等。
(1)修辞手法的仿写。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的文章都是非常的优美,而其关键就是作者运用了非常多的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排比、拟人、反问、设问以及夸张等等。这些也可以作为小学生学习语言的媒介,是一种良好的途径。如:可以在教学一篇修辞很丰富的文章时,让小学生根据周围的环境以及自己的想象写一篇随文练笔。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掌握语言的运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2)文本拓展练笔。我们都深有体会,那就是,在阅读时读者都会根据自己的过往、自己的生活经验、自己的独特想法以及读者阅读时的心情等发现文章不同的意义。所以,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这样不仅可以提供小学生随文练笔的练习点,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开阔、更发散、更活跃。例如,在进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时,教师可以针对课文的内容让小学生进行随文练笔。而且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对现实以及和平的教育加入进来:同学们,不管是在现代还是我们所听到的关于中国之前的战争,我们知道,战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太多的创伤,还有我们一点儿也不想体会的疾病、恐惧、分离、伤痛甚至死亡。现在,或许你们自己都有了不一样的心情以及体会,那么就请你们给在伊拉克战争中的人们写一封信,可以是战争中的小朋友、战士、领导人或者战争的发起者等等。
这样的随文练笔不仅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情操。
3.教师掌控随文练笔的基本原则
凡事都要有一定的原则,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小学语文中的随文练笔当然也是一样的。在这一方面的原则包括很多种,如适度性原则、反馈性原则等等,而这些原则则是为了使随文练笔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以其中的适度性原则作为例子来说明,这一原则的要求具体体现为:
a.考虑小学生的承受度;
b.考虑随文练笔的疏密度:太过于频繁的训练会使小学生产生厌烦的感觉,而太过于疏少会淡化小学生的兴趣;
c.考虑随文练笔的难易度:其内容应该在小学生接受的范围之内;
d.考虑随文练笔的灵活性:小学生课堂上的随文练笔应该是就课文而生,灵活而且可以贯穿整篇课文的内容于其中。
二、总结
在现实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的作用很大,所以,采取合适合理的方式提高其训练效果是必要的。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字、词和句子就可以了,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思维习惯以及表达习惯等等。所以,作为教师,在现实教学中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找出合适的可以提高小学生随文练笔的有效训练途径,并根据其进展情况而不断进行改进。
篇3:中学地理教学中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有效实施途径论文
中学地理教学中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有效实施途径论文
作为一门专门研究人类社会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地理承担着向学生进行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和发展观教育的责任,在地理教学中树立、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和意识是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之一。
多年的地理教学实践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向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教学应通过下列途径:
一、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
新旧课程标准无不把可持续发展这一当代社会和地理学研究主题作为贯穿全教材的主题思想,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开展教学,揭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资源、人口、经济、生产生活方式的紧密关系,认识到离开环境、资源、人口、经济、生产生活方式等谈可持续发展是毫无根据和意义的空谈,从而树立学生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和生产生活观,在此基础上连点成线,逐步建立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和意识。
如我在教学西双版纳的旅游与经济时与学生谈到以下问题:
西双版纳蓬勃发展的旅游业是凭借什么而发展起来的?
(位置优势和动植物资源优势。)
因此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什么问题?
(保护动植物资源。)
如果在产业发展中不注意保护环境、任意砍伐,其结果会怎样?
(山变光、水土流失、动物迁徒或死亡,无景可观、游客锐减、旅游业成无米之炊。)
旅游业的衰退,会影响到当地人的就业机会和人均收入吗?
(那是肯定的。)
就业机会和人均收入的减少会在当地产生什么后果?
(生活水平降低、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
通过上述简短谈话,学生就逐渐建立了环境保护与当地人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密切关系。
二、在研讨活动中巩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
毋庸置疑,新课程中的活动内容给课堂教学之余增加了生生互动的平台和话题,这将有利于解放学生的嘴、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首先应该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研讨交流;其次,鉴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视野,教师应根据学生研讨的内容主题,选择学生熟悉的本地具体事例进行展开。这样能保证学生有话可说,且指向性明确,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如我在教学《多民族的大家庭》一课,组织学生研讨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对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交融带来的好处时,组织学生讨论的题目是:“临淄区全区有23个民族。其中,汉族有594597人,占全区总人口的98.2%;回族9114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5%;蒙古族1164人,占全区总人口的0.19%;满族987人,占全区总人口的0.16%。不同的村组都有一个主体民族,你认为这样的分布对各民族有什么好处?”经过小组研讨后,进行全班交流,在研讨活动的过程中,有许多学生心领神会了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含义。
三、在实践中增强和发展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学,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既容易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强烈愿望,同时也能在实践中增强和发展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增强和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我校所处的凤凰镇,矿产资源丰富,近年来在乡镇沿公路、河流一线,矿业加工厂一字排开,曾几何时,给我校所在乡镇的经济带来了一个历史的飞跃,附近乡村的农民也从中有所受益。但由于这些厂矿均处于矿业的`粗加工状态,矿渣、尾沙、废水随意排放,给周围农村的环境带来了灾难性的破坏,近年来环境效益也随之显现出其恶劣的一面:河中无鱼可捕,农户的田地无水可灌,连附近山地里的果树也逐年减产。看到这一状况,我组织带领学生到被污染的河流、沟渠、农田、果林进行实地查看,走访受灾农户和附近居民,请他们介绍环境污染前后的生产生活情况,让学生加深认识环境的污染、破坏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矿业经济应如何健康发展、造福家乡,然后撰写调查报告。我记得一个名叫路琪的学生在报告的末段这样写道:当10年或20年以后,我们将无地可种、无水可饮,山中不再有鸟鸣、水里不再有鱼跃。我们只能远离故土,外出求生了。可见通过这次社会调查活动,在学生的心智中种下的是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和谐共存的种子,他们中明天也许有人会成为这些工厂的管理者,在他决策时你能断言他不考虑地方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吗?
由此可见,可持续发展教育与地理教育关系十分密切,有着积极的互动性。这就要求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把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熔为一体,使学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观念是着眼于未来的发展,是要求控制人口规模、使人类经济活力和社会发展保持在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发展;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结合实际,让学生充分了解国情、理解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和环境意识,树立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发展观。
【总有有效的教育途径(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2.有效教育研修总结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