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试题>五年级下学期数学体积与容积课后测试题

五年级下学期数学体积与容积课后测试题

2024-05-21 07:41:5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瀚沛聪”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五年级下学期数学体积与容积课后测试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五年级下学期数学体积与容积课后测试题,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五年级下学期数学体积与容积课后测试题

篇1:五年级下学期数学体积与容积课后测试题

五年级下学期数学体积与容积课后测试题

(1)( )叫做物体的体积。

(2)用字母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 )。

(3)棱长2分米的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是( ),表面积是( ),体积是( )。

(4)一个长方体长是0.4米、宽0.2米、高0.2米,它的表面积是( ),体积是( )。

(5)5立方米=( )立方分米2.8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720立方分米=( )立方米

32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2.7立方米=( )升1200毫升=( )立方厘米

4.25立方米=( )立方分米=( )升1.2立方米=( )升=( )毫升

5.03立方米=立方分米480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3升40毫升=()升

4200立方分米=()立方米8升70毫升=()升。

(6)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10()

篇2: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与容积的课后练习题

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与容积的课后练习题

(1)( )叫做物体的体积。

(2)用字母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 )。

(3)棱长2分米的`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是( ),表面积是( ),体积是( )。

(4)一个长方体长是0.4米、宽0.2米、高0.2米,它的表面积是( ),体积是( )。

(5)5立方米=( )立方分米 2.8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720立方分米=( )立方米

32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2.7立方米=( )升 1200毫升=( )立方厘米

4.25立方米=( )立方分米=( )升 1.2立方米=( )升=( )毫升

5.03立方米=( )立方分米 480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3升40毫升=( )升

4200立方分米=( )立方米 8升70毫升=( )升。

(6) 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10( )

篇3: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体积与容积》课后检测题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体积与容积》课后检测题

体积与容积课后题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

一、判断。

1.冰箱的容积就是冰箱的体积。

2.游泳池注入半池水,水的体积就是游泳池的容积。()

3.两个体积一样大的盒子,它们的容积一样大。()

4.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物体的体积。()

5.冰箱的体积等于它的.容积。()

6.所有的物体都有体积和容积。()

7.长方体的体积一定比正方体的体积大。()

二、选择适当的答案填空。

①体积②容积③表面积

(1)做一个长方体油桶,需要多少铁皮,是求长方体的()。

(2)求一个长方体木块占空间的大小,是求长方体的()。

(3)求一个油桶最多能装多少油,是求油桶的()。

(4)运动员领奖台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这个领奖台的()。

①体积②容积

(5)往一个杯子里倒满饮料,()的体积就是()的容积。

①杯子②饮料

(6)一个长方体的玻璃缸,它的容积()它的体积。

①大于②等于③小于

(7)油桶的体积是指它(),容积是指它()油的体积。

①所能容纳②所占空间的大小

三、实践活动。

一个棱长4厘米的正方体木块,从正中挖去一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后,体积、容积、表面积是怎样变化的?

四、想一想。

淘气和笑笑各有一瓶同样多的饮料,淘气倒满了3杯,而笑笑倒满了2杯,你认为有可能吗?为什么?

篇4:五年级数学体积与容积练习题

五年级数学体积与容积练习题

一、填空。

(1)( )叫做物体的体积。

(2)用字母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 )。

(3)棱长2分米的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是( ),表面积是( ),体积是( )。

(4)一个长方体长是0.4米、宽0.2米、高0.2米,它的表面积是( ),体积是( )。

(5)5立方米=( )立方分米2.8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720立方分米=( )立方米

32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2.7立方米=( )升1200毫升=( )立方厘米

4.25立方米=( )立方分米=( )升1.2立方米=( )升=( )毫升

5.03立方米=()立方分米480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3升40毫升=()升

4200立方分米=()立方米8升70毫升=()升。

(6)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10()

二、判断。

1.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2.把一块长方体形状的橡皮泥捏成正方体后,体积不变。()

3.鱼缸的体积是8立方分米,容积也是8立方分米。()

4.棱长是6厘米的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5.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体积就扩大9倍。()

6、长方体中可以有两个相同的面是正方形。()

7、长方体中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8、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一样的正方形。()

9、长方体相邻的两个面一定不完全相同。()

10、用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正方体,最少要用8个这样的正方体。()

11、长方体中有四个面是完全一样的长方形。()

12、当正方体的棱长是6厘米时,它的表面积和体积就相同。()

篇5: 五年级数学《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体积与容积(教材41—42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能力目标: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增强合作精神和喜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体积和容积的联系和区别。

1、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吗为什么乌鸦最后能喝到水呢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生自由发言)

师:乌鸦喝水的故事其中蕴藏着什么数学知识呢?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就会明白。

(设计意图:利用故事导入,激兴设疑。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物体有大小。

师:你们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一大、一小的两个纸箱,教师边说边从纸箱中拿出2个量杯、一个红薯和一个土豆等物品。)

生1:一个大纸箱和一个小纸箱,三个玻璃杯。

生2:一个红薯和一个土豆。

师:你认为纸箱和量杯哪一个比较大?

生:纸箱大,量杯小。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比较大,哪些物体比较小呢?(学生例举生活中的物体,并指出谁大谁小。)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感知物体的大小,为下面的探索活动打下基础。)

2、提出问题,研讨解决方法。

师:你们说红薯和土豆比,谁大?

生1:红薯大。

生2:土豆大。

生3:不一定,因为它们的形状不一样不好比较。

师:谁说得对呢?你们能想出办法让大家知道哪个大,哪个小吗?

(1)学生独立思考想办法。

(2)指名说。

(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引导。)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不仅增强了学生探索的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能力。)

观察实验,感知体积的意义。

师:你们说得很好,我们可以把它们放到量杯里,哪个水杯水涨得高,哪个就大,好,老师现在就来给大家演示一次。

师:为了能很公正的知道红薯和土豆哪个大,应该在两个相同的量杯里放入同样多的水,而且放入的水不能太多,以免水溢出来,无法正确判断。请大家在下面注意观察,两个杯子的水面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师把红薯和土豆分别放到两个装有同样多水的量杯里。)

生1:杯子的水面升高了。

生2:放红薯的杯子里的水升得多,放土豆的杯子里的水升得少。

师:水面为什么会升高呢?

生:因为红薯和土豆会占一定的位置,水并没有增加。

师:那就是说红薯和土豆在杯子中都会占一定的空间。

师:为什么水面的高度不同呢?

生:因为红薯和土豆的大小不一样。

师:你现在认为红薯和土豆,谁大?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独立思考。

(2)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

生1:红薯大。因为放红薯的杯子里的水升得高,说明红薯占的空间大。

生2:土豆比红薯小,因为土豆占的空间比红薯小。

师:从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红薯和土豆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它们占空间的大小是不一样的。其实,所有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如,粉笔占有一定的空间,数学书也占有一定的空间,你能再举出一些物体占有空间的例子吗?

(学生举出各种实例说明物体是占有一定空间的。)

教师揭示概念并板书: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所占有空间的大小不同。学生经历了实验、观察、交流等探究过程,感知了体积的实际含义。)

设计实验方案,感知容积的意义。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这么多的教具,它们都是放在哪里的?

生:老师把它们都放在纸箱里的。

师:像量杯、纸箱这样能容纳物品的器具叫容器。你还知道哪些容器?哪些容器放的东西多,哪些容器放的东西少?(学生例举生活中的容器。)

师:(出示大小不同的两个水杯)这两个水杯哪一个装水多呢?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分组上台做实验。)

学生可能有以下方法:

①先把一个水杯装满水,再倒入另一个水杯,如果第二个量杯中的水不满,说明第二个水杯大;如果第二个水杯中的水正好也满了,而且没有剩余,说明两个杯子一样大;如果第二个水杯中的水不仅满了,还有剩余,说明第一个水杯大。

②先把两个水杯都装满水,再分别把水倒入第三个水杯,以第三个水杯里的水的多少来判断谁装的水。师:两个杯子装得水不同,说明两个杯子所能容纳物体的大小是不一样的,容器所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容器的容积(板书)。杯子里所能容纳的水的体积就是这个杯子的容积。

师:谁能举例说一说什么是容器的容积?

生1:纸箱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就是纸箱的容积。

生2:冰箱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就是冰箱的容积

(设计意图: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探索的`欲望。为学生提供实物进行直观操作演示,使学生充分感知容积的意义。)

4、区别体积和容积。

(出示:魔方和装满沙子的木盒)

师:比一比,它俩谁的体积大?谁的容积大?

(交流中使学生明白:只有能够装东西的物体,才具有容积。)

师:木盒的体积和木盒的容积有什么不同呢?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生1:木盒的体积是木盒所占空间的大小,木盒的容积是它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

生2:木盒的容积就是盒子里所盛的沙子的体积。

生3:木盒的体积比它的容积大。(引导学生发现:一般情况下,物体的容积比体积小。)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让学生感知“容积”和“体积”的联系和区别,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师:现在谁能说一说,故事中的乌鸦运用了什么数学知识?

(引导学生联系体积和容积的知识来理解乌鸦的策略,并适时揭示课题:体积与容积。

三、巩固应用。

(出示课件)

(1)学生独立思考。

(2)同桌交流想法。

(3)全班交流,教师验证。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体现了层次性、科学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是所学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三、课后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对体积和容积的知识,你还想知道什么?

篇6:小学五年级数学体积与容积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体积与容积》,下面我将从说学生、说设计思想、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流程、说板书等六个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学生

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体积和容积的学习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而且体积和容积又是学生比较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因此,在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手、眼、脑、口并用,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建立有关体积和容积的正确表象,从而切实掌握所学的知识,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作好铺垫。

二、设计思想:

正如刚才所说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但体积和容积又是学生比较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因此,本课的设计思路与理念有以下几点:

1、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上我始终把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作为目标。

2、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3、猜测、直观、体验是创造的基础。充分的操作、实验,利用直观进行思考,这也是培养空间观念的主要方法。

4、数学是用一种严密的逻辑性演绎事物间存在的和谐关系及秩序之美的学科,教学过程力求严谨有序。

三、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体积与容积(教材41-4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3、增强合作精神和喜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体积和容积的联系和区别。

教具准备:两个相同的量杯、石头、苹果、硬币、两个大小不同的杯子、水、土豆、鸡蛋、橡皮泥、饮料瓶、茶叶桶和水杯。

学具准备:各种各样的物体(例如:橡皮、文具盒等)。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以教师的引导为主导,体现“先导后教”的教学思想;

2、学法: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体现“先做后学”、进而“自主学习”的学习思想;采取个人自主探究,以学生的实践操作为中心,引导学生学会学数学、想数学、用数学。

五、说教学流程:根据以上的理念,结合本课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情境导入:通过让学生讲述及表演乌鸦喝水的故事从而引出本节教学内容。

(二)新授

1、认识体积

通过初步感受空间,总结出体积概念。要求学生独立比较物体体积的大小。利用学生与老师两次比较体积及橡皮泥的体积变化,总结出体积的大小和物体的位置形状没有关系。

2、认识容积

出示:饮料瓶,水杯,茶叶罐。要求学生迅速给这三个物体按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提问:“他们都是用来干什么的?”引出“容器”概念。然后通过比较其容纳物体的多少出示“容积”概念。

3、体积与容积的区别。

分别从概念、测量方法上、大小的比较等方面区分体积和容积。(三)复习巩固,升华主题(四)、总结评价。

六、说板书

板书由课题、体积概念、物体位置、形状与体积无关、容积概念、体积与容积的区别六个部分组成。我的说课结束了,谢谢大家。

篇7:小学五年级数学体积与容积说课稿

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内容包括有两个例题及其随后的试一试。例6通过三个层次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体积的意义。有了这三个层次的活动,学生不仅能体会到物体总是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能够体会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小的,物体所占的空间的大小是可以比较的,在此基础上,建立体积的概念。例7通过让学生比较两个大小不同书盒所装的书的体积,形象而直观地揭示了容积的概念。随后的“试一试”让学生想办法比较两个玻璃杯的容积,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体会玻璃杯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也就是玻璃杯的容积,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容积的大小是可以比较的。体积与容积意义的学习是后面学习体积(容积)单位、体积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不仅能接触到大小各异的物体,还感受到不同的杯子、不同的纸盒所能装的东西有多、有少,这些都是在生活中找到的体积与容积的原型。现在要把这些生活原型概念化,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可能会受到表面积的影响,认为物体形状发生了变化,体积也会发生变化,对于体积与容积的概念,也可能会易于混淆。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等操作活动中,体会体积与容积概念的真正内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对具体实例的观察,理解体积与容积的意义。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空间与图形学习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7、体积与容积优秀教案一等奖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第十册P41—P42。

教学重点:理解体积与容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体积与容积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量杯、水槽、苹果、红薯、土豆、正方体方块、橡皮泥、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播放《乌鸦喝水》的片断。

问:水面为什么会上升?空间

学生回答后教师追问:如果把这个(苹果)放入这一满杯水中会怎样?为什么?苹果放到装满水的杯子里,水为什么会溢出来?”“溢出来的水与放入杯里的.苹果有什么关系?”

二、教授新课。

1、创设问题情境,揭示体积意义。

那谁能说一说这个土豆和红薯谁占的空间大吗?你能一眼看出谁大谁小吗?有什么办法比较出他们到底是谁大?(实验)。

主要让学生说出物体放入量杯后,水面所发生的变化,并说出为什么?

请大家观再察比较一下2个杯子水面,你发现了什么?是什么原因呢?上升的水与瓶子里的土豆或红薯有关系吗?”

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知道土豆和红薯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各自占的空间是不一样的。事实上所有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如课桌占有一定的空间,课本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物体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

数学上像苹果所占空间的大小就叫苹果的体积,土豆所占空间的大小就叫土豆的体积……

问:你认为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呢?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就可以说红薯的体积比土豆的体积大。

引发说理:我们每个同学有没有体积?你认为谁的体积最大?为什么?

2、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体积,下面的3个物体,你能根据他们的体积,按由大到小的顺序重新排列吗?

可乐瓶,茶叶盒,墨水瓶。

可乐瓶可以用来作什么?茶叶盒呢?

象这样可以用来盛放东西的物体我们称之为容器。板书

如果可乐瓶装满了水,水的体积就是瓶子的容积。这个茶叶盒所能容纳茶叶的多少就是它的容积,谁来说说什么是墨水瓶的容积?

你能从生活中也这样说说吗?也就是说只有什么才有容积呢?

谁能总结一下,什么是容器的容积?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容器的容积。

请同学们看这里,烧杯装半杯水,我说现在水的体积就是这个烧杯的容积,你同意吗?为什么?

那这三个容器它们谁的容积最大?谁的容积最小呢?

你还能找出生活中的2个容器来比较一下它们容积的大小吗?

3、比较教材的2个容器(或者2个矿泉水瓶子)

它们谁的容积大,谁的小?

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4、老师还有一个题目想挑战一下吗?

保温杯子(体积较大但容量较小)和矿泉水瓶子的例子

“杯子的体积和容积一样吗?”讨论杯子的体积和容积分别指什么?

学生讨论容积和体积的区别与联系。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容积和体积有什么不同吗?

生:容积的测量应该用容器的里面进行,体积的测量应该从容器的外面进行。

三、基础练习。

1、42页“试一试”

谁搭的长方体体积大?你有什么办法知道?

怎样计算小正方体的个数?

2、“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讨论,全班交流。

小结:同一物体形状发生了变化,但体积保持不变。要求:用一团橡皮泥,第一次把它捏成长方体,第二次把它捏成球,捏成的物体哪一个体积大?为什么?如果捏成任意任意形状的物体,体积有没有变化?

3、“练一练”第2题

学生充分观察讨论。

(同样10枚硬币,第一堆与第二堆比,因为一枚1元硬币比一枚1角硬币大,所以第一堆体积大;而第一堆与第三堆比,都是同样的硬币,只是堆放的方式不同,所以体积不变。)

4、“练一练”第3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

(如果每个杯子的大小不同,那么3杯就可能等于2杯)

四、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篇8: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在操作、实践交流中,让学生感受物体的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量杯1 石子2枚 正方体2个 长方体1个

太空杯1个 盒子若干

学具准备:

橡皮泥少量

课前准备:

文具 数学书 小学数学作业本 橡皮泥(放到桌斗里)做好准备的,就可以静息了。

教学过程:

环节一:乌鸦喝水

师:同学们都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吧?其实在这个故事里还蕴含着有趣的数学知识呢!来,一起欣赏!(电脑出示乌鸦喝水动画)

师:乌鸦最后为什么喝到了水?

生:放了石子,瓶子里的水面上升了。

师:放了石子,为什么水面会上升?

生:石子占了空间,把水往上挤。

师:哦,原来是这样:小石子占了一定的空间,导致了水面上升。所以乌鸦喝到了水。板书:占空间。

(设计意图:在这部分教学中,开课激发学生的兴趣,联系学生声辩的事介入学习的主题,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容易。)

环节二:模仿乌鸦喝水(黑白石子,一大一小)

师:我把乌鸦喝水的情境,搬到了咱班。来看:现在,在桌面上有两个量杯,里面放了同样多的水。(把量杯放在桌子上)我把一枚小石子放入水中水面会怎样?

生:上升

师:为什么?

生:因为石子要占一定的空间。

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水面大致上升的位置,用左手比划一下?不要动。

师:假如我把这枚大石子放进去,水面会怎样?(上升)会上升到什么位置?用右手比划一下。

师:带着你们的猜测,看这里,老师真的放进去,引导学生观察。

师:和你猜的一样吗?为什么一个上升的多一些,一个上升的少一些?

生1:一大一小

生2:小石子占得空间小一些,水面上升的小一些;大石子占得空间大一些,水面上升的多一些。

环节三:举生活中的例子,得出体积定义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不同的物体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占空间的`大小)。在我们生活中就有这样占空间大小的例子。讲桌占有一定的空间,数学书也占有一定的空间,讲桌占的空间大,课本占的空间小。

谁还能举这样的例子。

学生举例:郭老师占的空间大,我占的空间小;文具盒占的空间大,一支笔占的空间小;书柜占得空间大,空调占的空间小……

师总结:同学们举得例子可真不少,看来,和大石子和小石子一样,许多物体都占有空间,并且是有的占空间大,有的小。数学上,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

教师揭示概念并板书: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

谁能举例来说一说?

师:文具盒占空间的大小叫文具盒的体积。空调的体积,桌子的体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活动,从活动中发现两个物体放入水中后都占据了一定的空间,而且水面上升的高度不一样,说明这两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一样。然后,揭示体积的概念。)

环节四:玩橡皮泥(巩固定义)

师:大家表现真棒,我们放松一下,做个游戏,听好要求:

用一团橡皮泥,第一次把它揉成球,第二次把它搓成条,第三次揉成球。捏成的物体哪一个体积大?为什么?如果捏成任意形状的物体,体积有没有变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深刻体验同一物体,形状改变了,体积保持不变。)

环节五:设计实验方案,感知容积意义

教师拿出一个杯子问:杯子的体积就是……?它是用作做什么用的?像这类能够盛放物体的器具我们把它叫做容器。谁能举出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容器?

师:老师这有两个容器,出示一大一小,哪一个装水多呢?

生:......

师:(出示两个大小差不多的杯子)那这样两个水杯哪一个装水多呢?你能想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小组讨论)

【预测:①先把一个水杯装满水,然后倒入另一个水杯,如果第二个量杯中的水不满,说明第二个水杯大;如果第二个水杯中的水正好也满了,而且没有剩余,说明两个杯子一样大;如果第二个水杯中的水溢出,说明第一个水杯大。②先把两个水杯都装满水,再分别把水量杯中,以此来判断谁装的水多。】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有多有少。它所能够容纳这些物体的体积,就是这个容器的容积。

板书: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容器的容积。

演示:倒半杯水,这时候所装的水量是不是杯子的容积?为什么?那要装多少水才是杯子的容积?(再倒满,此时杯子所容纳的最大容量才是杯子的容积)

师:谁能举例说一说什么是容器的容积?

师:举例石头和杯子,说明有的物体没有容积。

(设计意图:“在学生感受容器所能容纳物体体积的大小打基础上,揭示容积的概念。并进行体积和容积概念的对比,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环节六:体积与容积的区别

出示一个水杯。

说一说,水杯的体积指的是什么?它的容积又指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一般情况下,物体的容积比体积小。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体积和容积的异同,从而达到熟练掌握体积和容积概念的本质属性,同时让学生融会贯通形成概念体系。)

环节七:总结

师:现在静息,和老师一起回顾今天所学的内容

环节八:练习环节

环节九:课本练习,小状元

篇9: 五年级数学下册《体积与容积》教学反思

体积与容积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概念的重要载体。教材非常重视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它们的意义。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本着“依据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的原则,对教材进行了处理;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发展,在学生在观察、操作、比较中充分感受体积与容积的意义,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借助情境,初步感知体积

课的开始,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观看动画片《乌鸦喝水》,从中提出蕴含的数学问题―――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学生在观察中初步感知乌鸦喝到水的原因DD石子挤压了水的位置,水面升高了;同时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我让学生比较两个容易分清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在教室里找一找、比一比,哪些物体占的空间大?哪些物体占的空间小?”进一步把“占空间”、“大小”这些词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唤起学生对日常所见事物的表象和感受。最后比较两个难以分清的物体所占空间大小。

二、在观察、操作、比较活动中,促进学生对体积概念的理解

体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借助操作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新课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操作活动。一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进一步感知物体是占有一定的空间。如让学生猜想:把一个土豆放入装满水的杯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然后让学生明白为了验证猜想,必须得验证,培养学生对科学严谨的态度。通过验证得出,土豆也占有一定的空间。二是通过“水面升高了”来体验“土豆也占有一定的空间”,使“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变得可观察、可感受。师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边观察、边思考、边表达,逐步建立起体积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在巩固练习中让学生利用小正方体按要求“搭一搭”,让学生在操作中加深了对物体的体积的理解。

三、观察比较,促进学生对容积概念的理解

对容积概念的教学,我还是采用观察的方法,在观察中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容器”,明确了什么是容器后,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所能容纳”,这时我利用水杯中装有一些水的例子来说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观念。容积与体积的意义有什么区别是本节课的难点,我为了能让学生区别体积与容积意义的不同,我做了一个实验:用两个瓶子,一个瓶子里装满水,一个瓶子里装了一些水,让学生说说哪个瓶子里水的体积就是瓶子的容积。我还让学生结合课件说说冰箱的体积与容积分别指什么;我又找了两个外形一样大小,但容积相差很大的盒子,让学生知道体积一样大,容积不一定一样大,让学生在辨别中区别体积与容积的意义。

篇10:小学五年级数学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

一、《乌鸦喝水》导入

师:同学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谁能简要的叙述一下这个故事?谁能知道乌鸦为什么喝到水了呢?

师:水面为什么会上涨呢?

生:因为石子霸占了水的地方。

师:是不是原来的水增加了?

生:不是,是石子占了一定的空间。

师:其实我们周围所有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只不过有的占的空间大,有的占的空间小。

(设计意图:这样用学生非常熟悉的《乌鸦喝水》故事引入,把数学与童话故事联系起来,既能检测学生对的初步理解,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新知的强烈欲望,同时学生从图片中直观地感受到是石子占了空间位置,把水“挤”上来了,为下一步学习作了铺垫)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初步感知物体所占空间有大小。

1、师:例如,课桌占的空间比较大,墨水瓶占的空间比较小;我占的空间比较大,粉笔头占的空间比较小;教室占的空间比较大,黑板擦占的空间比较小。你能这样的对比着举几个例子吗?

2、提出问题,猜测结论。

师:同学们,看这是什么?红薯和土豆谁占的空间大呢?(教师出示两个形状不同的红薯和土豆让学生观察。)

⑴、生独立思考。

⑵、指名说说看法。

生1:红薯大。

生2:土豆大。

生3:不一定,因为它们的形状不一样不好比较。

师:看来,光凭观察我们无法判断谁占的空间大,谁占的空间小了。那你能不能想想办法,看看究竟谁占的空间大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

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引导。

3、观察实验,感知体积的意义。

师:你们说得真好!我们可以在两个相同的容器里放入同样多的水,而且放入得水不能太多,以免水溢出来,无法正确判断。(师将红薯和土豆放入大小一样的量杯中)下面请同学们注意观察:

师演示,指名说说有什么发现?

生口答后,师追问:

师:水面为什么会升高呢?

生自由发表意见

师:那就是说红薯和土豆在量杯中都会占一定的空间。为什么水面的高度不同呢?

生:因为红薯和土豆的大小不一样。

师:你现在认为红薯和土豆,谁大?说出你的理由。

(1)学生独立思考。

(2)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

生1:红薯大。因为放红薯的杯子里的水升得高,说明红薯占的空间大。

生2:土豆比红薯小,因为土豆占的空间比红薯小。

……

师:从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红薯和土豆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它们占空间的大小是不一样的。其实,所有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如,粉笔占有一定的空间,数学书也占有一定的空间,你能再举出一些物体占有空间的例子吗?(学生举出各种实例说明物体是占有一定空间的。)

教师揭示概念并板书: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学生经历了猜测,实验、验证、观察、交流合作等过程,深刻地感受到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不同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小不同,理解了体积的实际意义,知道所有的物体都有体积。)

4、玩橡皮泥(巩固定义)

师:大家表现真棒,我们放松一下,做个游戏,听好要求:用一团橡皮泥,第一次把它揉成球,第二次把它搓成条,第三次揉成球。捏成的物体哪一个体积大?为什么?如果捏成任意形状的物体,体积有没有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开展让孩子们玩橡皮泥的有趣活动,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还在玩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同一物体,形状改变,体积不变。同时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体积教学是比较抽象的概念。为了让学生建立起体积的概念,首先让学生分析乌鸦喝到水的原因。从动画片中能直观感受到瓶子里的水并没有增加,而是石子的投入,使水面升高,乌鸦就喝到水了。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石子是占有一定空间的。

借助操作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新课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操作活动。一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进一步感知物体是占有一定的空间。如让学生猜想:把一个土豆放入装满水的杯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然后让学生明白为了验证猜想,必须得验证,培养学生对科学严谨的态度。通过验证得出,土豆也占有一定的空间。二是通过“水面升高了”来体验“土豆也占有一定的空间”,使“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变得可观察、可感受。师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边观察、边思考、边表达,逐步建立起体积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五年级下学期数学体积与容积课后测试题】相关文章:

1.数学五年级下册体积与容积的课后练习题

2.《体积与容积》教学反思

3.体积与容积教学反思

4.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

5.体积和容积说课稿

6.体积和容积的说课稿

7.体积容积换算教学反思

8.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学期第四单元测试题

9.数学一年级下学期期末测试题

10.五年级下学期英语期中测试题

下载word文档
《五年级下学期数学体积与容积课后测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