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释23个高考术语
“就叫心肝儿吧”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专家解释23个高考术语,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专家解释23个高考术语,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专家解释23个高考术语
1、分数线:
分数线即录取分数线,是指各省份招生主管部门(省教育考试院或招办)根据高校招生计划、考生人数、成绩分布,按照一定比例(通常为1:1.2)所确定的高校录取最低分数。一般按批次划分,如一本分数线、二本分数线、三本分数线、专科分数线。低于这个分数的考生不得填报志愿,高校也不得录取。因此,又称省控线、填报志愿的资格线。
分数线也是考生和家长在志愿填报中最关注的内容。分数线直观地反映了院校往年的录取情况,是当年院校、专业录取考生层次的基本反映。我们在新浪高考志愿通“院校专业分数线查询”中输入考生所在地、文理科、院校名称等信息,了解这些,家长和考生就可以开始制定志愿填报方案了。
2、投档线:
省招生主管部门根据考生志愿填报的分布情况,按照志愿院校规定的比例(100:105―100:120)确定向志愿高校投递考生电子档案的最低分数,这个分数就叫投档线。相对于院校来说又叫提档线。投档线与录取分数线的关系是,考生高考成绩总分达到了分数线(省控线)具备了填报志愿的资格,但填报了志愿未必达到某志愿院校的提档线。由于每个院校所报考生的人数多少不同、考生分数分布不同,投档线也就各不相同。
3、录取批次:
录取批次是省招生主管部门为高效开展录取工作和优先照顾重点院校的录取,划分时间段分期分批地录取。一般分为:(1)提前批次;(2)本科一批次;(3)本科二批次;(4)本科三批次;(5)专科批次。提前批次,是军事院校、公安院校、招收国防生的普通院校、艺术和体育类院校录取批次;本科一批次,是重点大学录取批次;本科二批次,是一般普通院校录取批次;本科三批次,是独立学院、民办院校录取批次。目前,许多省份把三本划归或合并到二批次录取。考生前一个批次录取不了的,可以参加后一个批次录取,但后一批次的考生不能跨界进入前一个批次的录取。
4、线差分:
线差分可分为考生线差分、高校录取线差分。考生线差分=考生的高考总分―省控分数线。如李同学高考成绩500分,所在省份二本分数线为485分,那么该生线差分就是(500-485)15分;院校录取线差分=投档分数线―省控分数线。如XX大学录取投档线为505分,某省二本省控线为485分,那么该校录取线差分为(505-485)20分。线差分是为方便、精确研究志愿填报数据而引进的概念,高考报考指南《高考志愿必备23个术语 专家解释何为志愿清》。因为每年考生多少不同、高校招生计划不同、高考题目难易度不同、省控分数线不同,很难进行定量分析,转换成线差分就变得容易得多、准确得多了。
5、专业级差:
专业级差就是院校在安排考生录取专业时,按照《招生简章》公布的一个或几个分数值确定考生所录取的专业,这个分数值就叫专业级差。不同院校规定的专业级差不同,一般多为3分、2分、1分,。即当考生第一志愿专业不能录取时,将该考生高考分数减去3分,看是否满足第二志愿专业录取条件,如果第二志愿专业还不能录取,那么,再将该考生高考分数减去2分,看是否符合第三专业录取条件,依次类推,直到最后一个志愿专业。
6、分数清:
分数清是高校专业录取所采用的一种方法,即院校将进档考生按分数高低排队,依次逐个安排专业。先看进档考生的第一专业,如果符合该专业录取要求而又未录满,就将其安排录取第一专业;若不符合该专业录取要求或已经录满,则在减去级差分后看是否满足第二个专业录取要求,符合则录取,不符合则依次类推。直到前一位考生专业安排录取完毕,再进行下一位考生的专业录取工作。
7、专业清:
专业清是指院校对已经提档的考生按照第一志愿专业从高分到低分进行排序,每个专业先录取第一专业志愿,当录满时即为该专业结束;如果没有录满,则安排第二个专业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排队录取。后面以此类推。相比较而言,分数清的录取方式比较人性化,专业清的录取方式比较看重考生志愿顺序、对专业的喜欢程度。两者各有所长。
8、志愿梯度
所谓梯度是指在同一批次内拉开“档次”,将较“冷”学校作为第二、三志愿学校。当然作为第一志愿报考这些学校,则录取率会更高。第一志愿报一些条件设备好、教学水平较高的名牌院校、重点大学。在专业志愿填报上也是如此,第一志愿填报录取分数相对较高的热门专业,第二、三专业的志愿要填相对较冷的专业。
9、平行志愿
所谓平行志愿,即指采用平行志愿院校录取时,考生所选A、B、C等志愿,他们之间是平行关系。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投档。将达到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的考生,按考生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由计算机对每个考生所填报的平行院校志愿,依次检索。 具体而言,首先将考生档案投到考生填报的A学校,如成绩不够,则投到B学校。若符合B院校的投档条件,就不再向C院校投档。依次类推,只要被检索的院校中一经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即向该校投档。档案投出则完成该考生的投档过程,投档后由院校决定录取与否,如果经检索未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也完成了该考生的投档过程,将进入下一批次的录取。
10、征集志愿
在录取工作中,会出现一些院校或专业不能满足招生计划,还有一些线上考生因填报志愿不合理而未被录取的情况。对此,在各批次录取结束时,如高等学校计划未完成,根据情况将重新征集考生志愿。 每批次征集志愿可选报三所平行志愿学校,每个志愿学校可选报三个专业,并填报是否服从专业调剂。
11、志愿优先
所谓志愿优先就是在录取中优先录取第一志愿报该校的考生,只要第一志愿生源充足的情况下,只录取第一志愿报该校的考生,即使第二志愿报该校的考生的成绩再高,原则上也不予录取。除非该校预留录取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名额,才另当别论予以录取。当第一志愿考生生源不足,即一志愿进档考生人数少于学校在该省、市、自治区招生计划数时,才录取第二志愿报该校的考生,而且可能还有分数级差的规定。由此也可见,第一志愿是何等重要。
12、专业优先
招生章程中“专业优先”的含义是指考生专业安排的办法。前提条件是进档考生,只有学校调档的考生才有进专业的问题,如果考生的档案未投到该校的话,自然就不存在进专业的问题了。专业清的安排办法是,在进档考生中,按第一专业志愿分类,由高分到低分排队,当人数等于或大于该专业招生计划数时,则由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未被录取者按规定办法转到其第二专业志愿排序,若其第二专业志愿仍有空缺,则安排到其第二专业志愿,否则依次往后推移,直至作出最后安排。若第一专业志愿人数少于招生计划数时,则从第二、第三专业志愿者中择优录取。简而言之,专业优先的意思是先将进档的第一专业志愿考生安排结束后,再考虑考生的第二专业志愿,或从第二专业志愿考生中录满专业招生计划人数。
13、专业服从调剂
录取第二志愿考生时往往有附加条件,常见的是要求服从专业调剂。如学校录取规则会规定“在招生人数不足时,按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录取第二志愿报考该校的考生,但考生应保证服从专业调剂”。一方面考生要有心理准备,自己被二志愿学校录取的话,专业要求是无法保证的,另一方面二志愿学校的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时,若不填专业服从调剂,则只能退档,因此在填志愿时“服从专业调剂”不是可随意处置的,往往可决定其高考的成败。
14、大类招生:
就是将考生先按某一科类招进来,如工商管理类(包括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大一、大二不分专业,统一学习专业基础课,大三时根据本人前期的考试成绩和意愿,再进行院系或专业的选择,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15、特长生:
指具有艺术特长和体育特长的考生。
16、国防生:
是指由部队委托普通高校招收并签约培养
[专家解释23个高考术语]
篇2:PS常用术语解释
这个教程向刚接触PS不久的朋友们介绍一下PS的常用术语,都是一些基础知识,但是这些知识也很重要,大家可以温故知新。象素:象素是构成图像的最基本元素,它实际上一个个独立的小方格,每个象素都能记录它所在的位置和颜色信息。
下图中每一个小方格就是一个象素点,它记载着图像的各种信息。
图1
FEVTE编注:更多PS教程讨论交流和PS作品请到论坛PS交流区,地址:bbs.fevte.com/forum-51-1.html
选区:也叫选取范围,是PS对图像做编辑的范围,任何编辑对选区外无效。当图像上没有建立选择区时,相当于全部选择。
下图中的黑白相间的细线就是选择区的边界,对图像的操作只对选择区内有效。
图2
羽化:对选择区的边缘做软化处理,其对图像的编辑在选区的边界产生过渡。其范围为0-250,当选区内的有效像素小于50%时,图像上不再显示选区的边界线。
下图是对不同羽化值选区填充的效果。
图3
消除锯齿:在对图像进行编辑时,PS会对其边缘的象素进行自动补差,使其边缘上相邻的象素点之间的过渡变得更柔和。在PS里主要针对建立选择区。
下图中是对消除锯齿和保留锯齿的选区填充的效果,为了方便观察,对视图做了放大。
图4
容差:图像上像素点之间的颜色范围,容差越大,与选择象素点相同的范围越大,其数值为0-255。
下图是用魔术棒选择工具在不同容差值下对图像做不连续选区的结果。
图5
混合模式:将一种颜色根据特定的混合规则作用到另一种颜色上,从而得到结果颜色的方法,叫做颜色的混合,这种规格就叫混合模式,也叫混色模式。PS中有6组22种混合模式。
下面演示了将红色用不同的混合模式作用到上的效果。
图6:原图图7
流量:控制画笔作用到图像上的颜色浓度,流量越大产生的颜色深度越强,其数值为0%-100%。
下图是用同样的画笔在不同流量控制下对图像操作的结果。
图8
样式:对活动图层或选区进行定制的风格化编辑,类似动作。
下图是对图像的各个图层内容指定不同样式的结果。
图9
去网:对扫描的文件去除其由于印刷加网产生的网纹,从而得到较精美的图像。注意,任何扫描过的文件去网后都不可能达到原印刷稿的质量。
扫描后的文件,在它的灰面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网纹(图像上的小圆点):
图10
去网后的效果。由于原稿图像质量不太好,去网处理后的效果一般:
图11
分辨率:单位长度内(通常是一英寸)象素点的数量多少。针对不同的输出要求对分辨率的大小也不一样,如常用的屏幕分辨率为72象素/英寸,而普通印刷的分辨率为300象素/英寸。
文件格式:为满足不同的输出要求,对文件采取的存储模式,并根据一定的规格对图像的各种信息和品质做取舍,它相当于图像各种信息的实体描述,
下面是PS常用的文件格式。
图12
切片:为了加快网页的浏览速度,在不损失图像质量的前提下用切片工具将图片分割成数块,使打开网页时加载速度加快。如下图,每一个方格是一个切片,可以分块输出。
图13
输入:以其它方式获取图像或特殊对像的方法。如扫描、注释等。
输出:将图像转换成其它的文件格式,以达到不同软件之间文件交换的目的,或是满足其它输出的需求求。
批处理:使多个文件执行同一个编辑过程(动作)。
色彩式模:将图像中象素按一定规则组织起来的方法,称之为色彩模式。不同输出需要的图象有不同的色彩模式。常用的色彩模式如RGB、CMYK、Lab等。
图层:为了方便图像的编辑,将图像中的各个部分独立起来,对任何一部分的编辑操作对其它部分不起作用。
下图实际上是由多个图层合成的一张成品稿。
图14
蒙板:蒙板是用来保护图像的任何区域都不受编辑的影响,并将对它的编辑操作作用到它所在的图层。
如下图,蒙板将对其的黑白控制转化为透明后作用到图像上,蒙板上黑色部分为完全透明,白色为完全不透明。
图15
通道:通道是完全记录组成图像各种单色的颜色信息和墨水强度,并能存储各种选择区域、控制操作过程中的不透明度。
下图是一张色彩模式为RGB的图像在彩色(RGB)、红色(R)、绿色(G)、蓝色(B)通道下的显示效果。
图16
位图图像:位图也叫栅格图,由象素点组成,每个象素点都具有独立的位置和颜色属性。在增加图像的物理象素时,图像质量会降低。
矢量图形:由矢量的直线和曲线组成,在对它进行放大、旋转等编辑时不会对图像的品质造成损失,如其它软件创造的AI、CDR、EPS文件等。
1:1比例下的位图图像和矢量图像:
图17
放大后的位图图像和矢量图像:
图18
滤镜:利用摄影中滤光镜的原理对图像进行特殊的效果编辑。虽然其源自滤光镜,但在PS中将它的功能发挥到了滤光镜无法比拟的程度,使其成为PS中最神奇的部分。PS中有13大类(不包括Digmarc滤镜)近百种内置滤镜。
原图:
图19
对原图使用不同的滤镜得到的结果:
图20
色域警告:将不能用打印机准确打印的颜色用灰色遮盖加以提示。适用于RGB和Lab颜色模式。
想图是一幅RGB图像,右图的灰色遮罩的部分为超过打印机色彩打印范围的颜色,如果仍以这种模式打印,则在打印时会用相似的颜色来代替这部分颜色。
图21
好了,一口气讲了这么多,不过这些都是作为数码照片后期处理的一些必须熟记和熟练应用的内容。你记住了多少呢?
FEVTE编注:更多PS教程讨论交流和PS作品请到论坛PS交流区,地址:bbs.fevte.com/forum-51-1.html
篇3:web2.0术语解释
web2.0术语解释
Blogger Don在他的“WEB2.0概念诠释”一文中提到“Web2.0是以Flickr、Craigslist、Linkedin、Tribes、Ryze、Friendster、Del.icio.us、43Things.com等网站为代表,以Blog、TAG、SNS、RSS、wiki等社会软件的应用为核心,依据六度分隔、xml、ajax等新理论和技术实现的互联网新一代模式。”
前言
互联网技术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web2.0这个概念在各个网站中传播推广,特别是欧美的网站,像Google的ig、Microsoft的live、yahoo的360都很好的贯穿了新的技术概念,因此web2.0逐渐成为一个主流的网站建设模式。
Web2.0站点主要提供给用户更多的交互,实现站点之间更多的数据共享。下面介绍一些web2.0里面常用的技术功能以及和网站应用之间的整合。
XHTML+CSS2
以往我们制作站点主要使用表格来控制整个网站的框架结构。随着内容的丰富,可能页面的表格嵌套越来越复杂,使得页面载入速度很慢,浏览器处理效率也无法提高。使用XHTML也就是基于XML重构的HTML语言构架的站点,会比表格嵌套的页面更简洁一些,而且读入效率高,调整结构或者色彩也很有逻辑性。因此推荐使用XHTML+CSS2技术来构建站点,并且兼容IE、Firefox等主流的浏览器,为用户提供一流的浏览体验。
RSS聚合
RSS 是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的简称,随着很多Blog网站而出名的一个技术名词,主要提供一个网站之间信息同步共享的方法。Atom也是类似的一个技术,是 google收购了blogger.com以后重新推出的类似rss的.一个同步协议。因为网上陆续出现很多RSS的信息源,所以在去年也推出了很多RSS Reader,这些阅读器有点像email的客户端工具,可以添加很多RSS数据源,这样打开这个阅读器,就可以同步很多信息到客户的桌面,客户不需要到各个网站就能看到这些网站每日的信息更新。
随之,微软这样的公司提供了web版本的RSS Reader,用户不用安装什么软件,直接在一个站点上面定制,就可以设定出自己的个人资讯首页,每日可以关注自己需要关注的内容,而无需到处寻找信息了。更大的方便客户浏览,真正做到信息为用户而提供,网站不再是一个个信息孤岛。最近Google提供的ig,微软提供的Live都是这样的产品,而且结合了下面介绍的一些技术,使得整个应用更易于使用。
使用这样技术可以分两步建设一个有RSS功能的站点:
1、使用网上众多的RSS源,建立一个咨询聚合的信息库,编辑设定的内容可以让用户很轻松的浏览众多的内容但是不会增加编辑太多的工作量,排除了原有copy & paste的操作。结合智能的spider(网页抓取分析工具),可以将没有提供RSS源的内容也自动转换成RSS数据源。
2、给用户提供类似IG这样的产品,允许用户通过简单的模式定制自己希望看到的资讯页面,例如某客户喜欢在自己的页面上左面显示CNN的头条新闻,右面看到NASDAQ的股市行情,这些位置和内容都是可以自己选择定制的,而且操作相当简单,通过拖拽就可以轻易完成。
AJAX
Ajax 是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的缩写,是指javascript以及HttpXMLRequest配合完成的一种异步传输编程模式,虽然是一些旧的技术,但是因为像google 的gmail这样的产品所推崇,今年的二月份开始火热起来。它主要可以简化用户交互的过程,原来需要提交很多次的页面,现在只需要在一个页面上就可以完成,数据更新都是暗藏在页面中通过异步传输的方式提交到服务器的。用户无需等待提交到反馈的结果,而瞬间能感受到修改后的结果。
在所有交互的应用上都可以使用这样的技术来提高用户体验。并且减少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量,从而减少交互带来的速度影响。尽量做到每个页面都可以允许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做到个性化的浏览。
不过在安全方面应该是有隐患的,现在大家讨论这个话题的不多,可能需要一个额外的话题来讨论它。
P2P传输的多媒体资讯
随着客户网络带宽的增加,很多网站都开始提供更多的多媒体资源,视频、音频的展示已经不受任何的限制,但是大量的多媒体资源占用服务器端的带宽,使得运营成本高居不下,而且也影响用户的体验。
随着P2P的技术(点对点传输)完善,这样的技术已经应用到流媒体播放的领域。客户使用特殊的客户端或者网络插件,可以在观看视频的时候分担服务器的流量,将已经下载的数据共享给其他用户,这样既减少了服务器的带宽压力,也提高了用户的观赏体验。
根据国内网络的情况,逐步的应用这样的技术,提高用户的体验,并且使用一些客户端的工具来完善用户向服务器提交他们自己的流媒体资源时的体验,解决网络中断或者不稳定导致的上传失败。
Tag标签技术
Tag标签技术会提高多媒体资源的检索性能。普通的文字搜索技术已经完善,目前图片、流媒体等信息的检索还有待提高,如果使用标签技术的话,会给用户体验带来很好的效果。举例说明:
客户不管是内容提供方还是内容浏览方都可以为内容添加关键字标签,内容的拥有者确认添加的标签就可以成为默认这个内容的标签。系统可以对一些相同标签关注的用户进行撮合或者聚合。也可以将同样标签的内容进行聚合,不管这些内容是什么形式,谁来提供的。
使用标签技术来完善内容搜索功能。另外结合智能的内容分析引擎,可以将文本的内容自动添加对应合适的标签,而减少编辑或者用户的操作。
Traceback Ping
Traceback 在blog系统中引用广泛,它也是一种实现站点和站点之间互联的技术。用户对站点中任意的内容都可以发表他的看法,评论的内容是保存在他自己的blog系统中的,通过Traceback ping就可以通知被评论的内容,有人评论了它。被评论的内容就可以在它自己的页面上面有所体现,列出所有评论的内容。
可以使用这样的技术提高用户对站点内容提出看法,增强交互性。
Smart Client
智能客户端应用也是一种趋势,它是web应用的升级,解决交互性和兼容性,脱离浏览器的束缚的新一轮革命。主要特点是,应用都和网络有关,使用客户端软件的方式安装使用,可以智能的判断是否需要更新版本,如果需要则通过网络自动完成更新,用户无需考虑升级安装的问题。因为脱离了浏览器,界面效果可以做得更加绚丽,给用户更好的访问体验。
总结
上述是一些新技术的描述以及在网站建设中的应用思路,欧美主流网站都已经向这个方向过渡,如果我们在新的站点应用中还是用陈旧的模式,那么肯定是落后的。已有的站点可能需要时间来做转变,相信新的站点直接使用新的技术,会得到很好的效果,从而也提高了和传统网站竞争优势。
篇4:23个按的成语及解释
23个关于按的成语及解释
以“按”字开头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按行自抑] 按:克制。约束自己的行为。
[按图索骏] 指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参见“按图索骥”。
[按图索骥] 索:找;骥:良马。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
[按强助弱] 按:抑制。抑制xx,扶助弱小
[按辔徐行] 辔:马缰绳。轻轻按着缰绳,让马慢慢地走。
[按捺不住] 按捺:压抑,忍耐。心里急燥,克制不住。
[按捺不下] 按捺:抑制,忍耐。无法抑制
[按纳不住] 按纳:克制。指激动、愤怒等感情无法抑制
[按名责实] 按照事物名称,要求与实相符。
[按劳取酬] 按照劳动贡献的大小领取报酬
[按劳分配] 根据劳动的大小进行分配
[按甲休兵] 收拾起铠甲武器。比喻停止军事行动。
[按甲寝兵] 收拾起铠甲武器。比喻停止军事行动。
[按堵如故] 形容秩序良好,百姓和原来一样安居乐业。
[按部就班] 部、班:门类,次序;就:归于。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按步就班] 指按照条理或遵循一定的.程序。参见“按部就班”。
[按兵束甲] 按兵:军队停止行进。甲:铠甲,泛指武器装备。止兵不前,捆起铠甲。指解除武装,停战言降。
[按兵不举] 犹按兵不动。
[按兵不动] 按:止住。使军队暂不行动。现也比喻暂不开展工作。
“按”字在第二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不按君臣] 中医处方,以君臣相配为原则。君是主药,臣是辅药。不按君臣,就是违反药理,胡乱用药。引申为使用毒药的隐语。
“按”字在第三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挨家按户] 挨:依次,顺次。一家一户,户户不漏
“按”字在第四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八府巡按] 巡按之名,起于明代,非固定职官,临时由朝廷委派监察御史担任,分别巡视各省,考核吏治。“八府巡按”常见于戏曲、小说,民间多视为清廉而有权势的大官。
“按”字在第六位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牛不喝水强按头] 比喻用强迫手段使人就范。
篇5:术语解释内存双通道
内存双通道这个术语怎么理解?市面上又有哪些支持双通道的芯片组?本文将为你一一解答.
支持双通道DDR内存技术的台式机芯片组,英特尔平台方面有英特尔的865P/865G/865GV/865PE/875P以及之后的915/925系列;VIA的PT880,ATI的Radeon 9100 IGP系列,SIS的SIIS 655,SIS 655FX和SIS 655TX;AMD平台方面则有VIA的KT880,NVIDIA的nForce2 Ultra 400,nForce2 IGP,nForce2 SPP及其以后的芯片,
双通道内存技术是解决CPU总线带宽与内存带宽的矛盾的低价、高性能的方案。现在CPU的FSB(前端总线频率)越来越高,英特尔 Pentium 4比AMD Athlon XP对内存带宽具有高得多的需求。英特尔 Pentium 4处理器与北桥芯片的数据传输采用QDR(Quad Data Rate,四次数据传输)技术,其FSB是外频的4倍。英特尔 Pentium 4的FSB分别是400/533/800MHz,总线带宽分别是3.2GB/sec,4.2GB/sec和6.4GB/sec,而DDR 266/DDR 333/DDR 400所能提供的内存带宽分别是2.1GB/sec,2.7GB/sec和3.2GB/sec。在单通道内存模式下,DDR内存无法提供CPU所需要的数据带宽从而成为系统的性能瓶颈。而在双通道内存模式下,双通道DDR 266/DDR 333/DDR 400所能提供的内存带宽分别是4.2GB/sec,5.4GB/sec和6.4GB/sec,在这里可以看到,双通道DDR 400内存刚好可以满足800MHz FSB Pentium 4处理器的带宽需求。而对AMD Athlon XP平台而言,其处理器与北桥芯片的数据传输技术采用DDR(Double Data Rate,双倍数据传输)技术,FSB是外频的2倍,其对内存带宽的需求远远低于英特尔 Pentium 4平台,其FSB分别为266/333/400MHz,总线带宽分别是2.1GB/sec,2.7GB/sec和3.2GB/sec,使用单通道的DDR 266/DDR 333/DDR 400就能满足其带宽需求,所以在AMD K7平台上使用双通道DDR内存技术,可说是收效不多,性能提高并不如英特尔平台那样明显,对性能影响最明显的还是采用集成显示芯片的整合型主板,
双通道内存技术其实是一种内存控制和管理技术,它依赖于芯片组的内存控制器发生作用,在理论上能够使两条同等规格内存所提供的带宽增长一倍。它并不是什么新技术,早就被应用于服务器和工作站系统中了,只是为了解决台式机日益窘迫的内存带宽瓶颈问题它才走到了台式机主板技术的前台。在几年前,英特尔公司曾经推出了支持双通道内存传输技术的i820芯片组,它与RDRAM内存构成了一对黄金搭档,所发挥出来的卓绝性能使其一时成为市场的最大亮点,但生产成本过高的缺陷却造成了叫好不叫座的情况,最后被市场所淘汰。由于英特尔已经放弃了对RDRAM的支持,所以目前主流芯片组的双通道内存技术均是指双通道DDR内存技术,主流双通道内存平台英特尔方面是英特尔 865/875系列,而AMD方面则是NVIDIA Nforce2系列。
NVIDIA推出的nForce芯片组是第一个把DDR内存接口扩展为128-bit的芯片组,随后英特尔在它的E7500服务器主板芯片组上也使用了这种双通道DDR内存技术,SiS和VIA也纷纷响应,积极研发这项可使DDR内存带宽成倍增长的技术。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要实现这种双通道DDR(128 bit的并行内存接口)传输对于众多芯片组厂商来说绝非易事。DDR SDRAM内存和RDRAM内存完全不同,后者有着高延时的特性并且为串行传输方式,这些特性决定了设计一款支持双通道RDRAM内存芯片组的难度和成本都不算太高。但DDR SDRAM内存却有着自身局限性,它本身是低延时特性的,采用的是并行传输模式,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当DDR SDRAM工作频率高于400MHz时,其信号波形往往会出现失真问题,这些都为设计一款支持双通道DDR内存系统的芯片组带来不小的难度,芯片组的制造成本也会相应地提高,这些因素都制约着这项内存控制技术的发展。
普通的单通道内存系统具有一个64位的内存控制器,而双通道内存系统则有2个64位的内存控制器,在双通道模式下具有128bit的内存位宽,从而在理论上把内存带宽提高一倍。虽然双64位内存体系所提供的带宽等同于一个128位内存体系所提供的带宽,但是二者所达到效果却是不同的。双通道体系包含了两个独立的、具备互补性的智能内存控制器,理论上来说,两个内存控制器都能够在彼此间零延迟的情况下同时运作。比如说两个内存控制器,一个为A、另一个为B。当控制器B准备进行下一次存取内存的时候,控制器A就在读/写主内存,反之亦然。两个内存控制器的这种互补“天性”可以让等待时间缩减50%。双通道DDR的两个内存控制器在功能上是完全一样的,并且两个控制器的时序参数都是可以单独编程设定的。这样的灵活性可以让用户使用二条不同构造、容量、速度的DIMM内存条,此时双通道DDR简单地调整到最低的内存标准来实现128bit带宽,允许不同密度/等待时间特性的DIMM内存条可以可靠地共同运作。
【专家解释23个高考术语】相关文章:
8.《高考诗歌鉴赏--掌握诗歌鉴赏术语》 高考复习(高三下册)
9.物流作业术语
10.应用文常用术语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