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 > 高考>高考语文题型分析,这三类题型要这样做

高考语文题型分析,这三类题型要这样做

2023-05-28 07:56:1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韦小宝的小姐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高考语文题型分析,这三类题型要这样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高考语文题型分析,这三类题型要这样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考语文题型分析,这三类题型要这样做

篇1:高考语文题型分析,这三类题型要这样做

作者 | 纸盆

1、文言文

文言文是必考题型,而且文言文最看重的就是积累,特别是课本里面字词注释的积累,我们尤其要注意实词和虚词,这些难道了很多英雄好汉,最好都积累到笔记本中,平时练习也要积累,积累够了,我们看到文言文在心里也就能翻译成白话文了。

2、诗歌

古诗词也是必考的内容,做诗歌,要求我们对诗词进行翻译并且赏析,所以我们要注重诗人背景的了解,要多去了解一些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结合两者去分析诗词,会更有效果,答题也要注重套路,多总结答题的套路,遇到诗词分析题型也就知道给怎么写了。

3、作文

作文是语文里面占分数最多的一类题型,所以作文写得好不好关乎到你考试的成绩,我们写作文不能老是自己摸索,要学会借鉴高手的写作技巧和手法,山之石可以攻玉,平是阅读遇到优美的句子要整理收集起来,考试的时候遇到合适的就可以用上去,这样会让你的作文看起来更美观。

篇2:高考化学题题型分析

化学计算中的4种常用方法

01.假设法

所谓假设法,就是假设具有某一条件,推得一个结论,将这个结论与实际情况相对比,进行合理判断,从而确定正确选项。

1.极端假设法

主要应用:(1)判断混合物的组成。把混合物看成由某组分构成的纯净物进行计算,求出最大值、最小值,再进行讨论。(2)判断可逆反应中某个量的关系。把可逆反应看作向左或向右进行到底的情况。(3)判断可逆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的变化。把可逆反应看成向左或向右进行的单一反应。(4)判断生成物的组成。把多个平行反应看作单一反应。

2.状态假设法

状态假设法是指在分析或解决问题时,根据需要,虚拟出能方便解题的中间状态,并以此为中介,实现由条件向结论转化的思维方法。该方法常在化学平衡的计算中使用。

3.过程假设法

过程假设法是指将复杂的变化过程假设为(或等效为)若干个简单的、便于分析和比较的过程,考虑等效状态的量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进而求解的方法。该方法在等效平衡的计算中使用概率非常高。

4.变向假设法

变向假设法指在解题时根据需要改变研究问题的条件或结论,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进而迁移到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

02.关系式法

在多步反应中,关系式法可以把始态的反应物与终态的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关系表示出来,把多步计算简化成一步计算。正确书写关系式是用关系式法解化学计算题的前提。

1.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关系式

特点:在多步反应中,上一步反应的产物即是下一步反应的反应物。

2.通过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叠加找关系

适用于多步连续反应或循环反应。方法:将其中几个有关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适当变形(改变化学计量数),然后相加,消去中间产物,即得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03.差量法

差量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理论差量。其解题步骤如下:

(1)分析题意:分析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数量关系,弄清引起差值的原因。

(2)确定是否能用差量法:分析差值与始态量或终态量之间是否存在比例关系,以确定是否能用差量法。

(3)写出正确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量”与题中提供的“实际差量”,列出比例关系,求出答案。

04.守恒法

“守恒法”利用物质变化过程中某一特定的量固定不变来列式求解。它的优点是用宏观的统揽全局的方式列式,不去探求某些细枝末节,直接抓住其中特有的守恒关系,快速建立算式,简捷巧妙地解答题目。常用的方法有质量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等。

1.质量守恒

依据: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

2.电子得失守恒

依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一定相等。

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的有关计算。

3.电荷守恒

依据: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离子所带的电荷总量不变(或在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负、正电荷总数相等)。

方法:首先要确定体系,并找出体系中阴、阳离子的种类,每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及其物质的量;然后根据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列出计算式。

应用: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的推断,也可用于有关量的计算。

篇3:高考化学题题型分析

化学反应图像题的解题方法

01.离子反应图像

考查知识点:根据图像考查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分析溶液的成分、离子的共存与推断、计算反应物的量或由离子反应画出相应的图像等。

实质:离子反应图像问题,归根结底,考查的实质仍然是离子反应和离子共存问题。

1.离子反应图像

溶液中存在多种还原剂(或氧化剂),加入同一种氧化剂(或还原剂)时,必须按照“强者先行”的原则,考虑反应的先后顺序。只有当“强”的反应完后,“弱”的才能发生反应。

2.离子共存及离子计算图像

离子共存图像要谨防离子共存的陷阱,特别要注意一些隐含条件和隐性关系;离子计算的前提是掌握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特别要注意物质间量的关系,遵循三大守恒原则和溶液电中性原则。

02.化学平衡图像

化学平衡图像是中学化学基础图像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把抽象的化学平衡理论形象直观地表述出来。化学平衡图像题是高考必考题型之一,根据图像坐标表示的意义,将常考的化学平衡图像分成如下三类。

1.量值-时间图像

图像中的纵、横轴分别代表物质的数量(如浓度、百分含量、转化率、产率等)与反应时间(过程),将可逆反应中物质的数量随时间的变化体现在图像中。

该类题解答时要明确曲线“走势”代表的意义,并由此确定反应进行的方向,再进一步确定改变的条件。千万要注意此类图像中可能出现的“交点”并不代表平衡点,只有某种量值不随时间改变时的点才是平衡点。

2.量值-条件图像

将物质或反应体系的某种量值与温度、压强、浓度、催化剂中的某一种之间的关系,反映在图像中。解答时首先要仔细观察图像,找出相关量值间的变化关系,然后将图像中的这种对应关系与理论知识进行对照,分析其是否符合理论上推导出来的关系,最后确定答案。

3.量值-时间-条件图像

该类图像反映的是某一物质的量值(如浓度、转化率、产率、百分含量等)与一种或两种外界条件(温度、压强、催化剂)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其图像构成的特征是图像中有一表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的突变点(平衡点、最大值、最小值)。

解题思路:依建立平衡所需时间的长短→反应速率的相对大小(时间短速率大)→确定影响反应速率的不同条件间的关系(反应速率大条件强)→再根据物质量值的变化判断平衡的移动方向,由此得出的移动方向应与由勒夏特列原理确定的方向一致。

03.电化学图像

近年高考中对电化学的考查出现了新的变化,以装置图为载体来考查电化学的相关知识,成为近年高考的新亮点。

1.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破-解关键:正、负极或阴、阳极的判断。

2.原电池与电解池的互变

原电池与电解池可以相互转化,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制造二次电池。二次电池中,放电时是原电池,充电时是电解池,放电时的负极反应与充电时的阴极反应相反,放电时的正极反应与充电时的阳极反应相反。

篇4:高考化学题题型分析

化学实验的创新探究

球形干燥管的创新使用

1.A装置为尾气吸收装置,用来防倒吸,原理类似于倒置在水中的漏斗。

2.B装置为简易的过滤器,可净化天然水。如果去掉上边两层,可用活性炭对液体中的色素进行吸附。

3.C装置是一微型反应器。该装置既可节约药品,又可防止污染。如铜丝在该装置中燃烧时,Cl2封闭在干燥管内,实验结束后剩余的Cl2不仅可以用水吸收,还可以观察CuCl2溶液的颜色。

4.D装置为一简易的启普发生器, 可用于H2、CO2等的制取。

5.E装置起干燥、除杂或缓冲气流的作用。

02.仪器连接的创新与改进

1.仪器巧妙连接,取代启普发生器

(1)倒立漏斗式:这种装置可以增大气体与吸收液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吸收液吸收气体。当易溶性气体被吸收液吸收时,导管内压强减小,吸收液上升到漏斗中。由于漏斗容积较大,导致烧杯中的液面下降,使漏斗口脱离烧杯中的液面,漏斗中的吸收液受自身重力的作用又流回烧杯内,从而防止吸收液倒吸。

(2)肚容式:当易溶于吸收液的气体被吸收液吸收后,导气管内压强减小,使吸收液倒吸进干燥管中,吸收液受自身重力的作用又流回烧杯内,从而防止吸收液倒吸。这种装置与倒立漏斗式的功能类似。

(3)蓄液式:当吸收液发生倒吸时,倒吸进来的吸收液被预先设置的蓄液装置贮存起来,以防止吸收液进入受热仪器或反应容器中。

(4)脱离式:因导管没有与液体接触,从而无法产生倒吸。

(5)液防式:通过改变试剂的方法达到防倒吸的目的。如吸收HCl时,HCl不溶于四氯化碳而无法倒吸,HCl从四氯化碳中逸出进入水中而溶解。

篇5:高考化学题型分析

选择题中的“关键词”

1.过量还是少量

2.化合物还是单质或混合物

3.请注意选择题“正确的是”,“错误的是或不正确的”两种不同要求。请注意,做的正确,填卡时却完全填反了,要十分警惕这种情况发生。

4.排列顺序时,分清是“由大到小”还是“由小到大”,类似的,“由强到弱”,“由高到低”,等等。

5.阿佛加德罗常数题中:①水:常温下是液态; ②稀有气体:单原子分子;

③SO3:常温下是液态或固态;④NO2:存在与N2O4的平衡;

⑤和气体的体积有关的比较(如密度):注意标准状况下才能用22.4 L,同温同压下才能比较。

⑥不是气体的有机物不需要标准状况的条件,如戊烷,辛烷等。

⑦把原子序数当成相对原子质量,把相对原子质量当相对分子质量,把原子量当质子数。

⑧Na2O2、H2O2、Cl2等若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时,反应转移电子数易多算。

⑨注意选项中给的量有无单位,有单位不写或写错的一定是错的。

⑩273℃与273K不注意区分,是“标况”还是“非标况”,是“气态”还是“液态”“固态”不分清楚。22 . 4L.mol-1的适用条件。注意三氧化硫、乙烷、己烷、水等物质的状态。区分液态氯化氢和盐酸,液氨和氨水,液氯和氯水。

6.离子大量共存:①注意酸碱性环境;②注意氧化还原反应如Fe2+与H+、NO3-不共存,Al与HNO3无氢气等;③ 注意审题,是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7.离子方程式正误:①看电荷是否守恒;②看物质拆分中否正确,只有强酸、强碱、可溶性盐可拆,其它一律不拆;③看产物是否正确,如CO2的反应是生成正盐还是酸式盐,Fe3+与S2-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等;④看原子是否守恒;⑤水解与电离方程式要看准,不要被反应物有水所迷惑。

8.注意常见符号的应用如分清是 “====”还是“ ”,“△H>0”、“△H<0”、沉淀、气体符号,电荷与价标、写电子式时“”的应用等等。

高考化学最后几天应做的事三

1.回顾错题,想想如何在高考中避免类似错误。

2.回看课本,多看看平时复习未作重点的复习的部分知识,如蛋白质、胶体、新材料等。

3.手写一遍重点化学方程式,还有离子方程式、重点物质的电离方程式、水解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电解方程式、结构式、电子式,这些都是Ⅱ卷书写的重点,要保证不出错。

4.把考试不该犯的错误写下来,如“名称”写成化学式,结构式写成电子式,离子方程式写成水解方程式等,在高考前多看几遍,提醒自己考场上不应犯同样的错误。

5.休息好,调整好考试心态,要充满自信、细心审题、大胆推理、认真书写,保证该拿的分都拿到手,考出自己理想的成绩来。

篇6:高考语文各种题型技巧

1语文各个题型的技巧

先说时间的分配。第一大题的3个选择题,一般同学可控制在5分钟。这部分题目因题型稳定,平时训练也多,基本套路考生应该是相当熟悉的,因此在审题清楚的前提下可大胆作答,中等速度解答为宜。另外,答案要看重第一印象,没有充分的依据,不要擅自改动。

答题策略:

1.看清题干要求。选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项,有没有其他可供答题参考的信息等,务必看仔细,看清楚。

2.先排除最有把握排除的选择项。如“词语、成语(含熟语)辨析题”可从感情色彩、范围大小、程度轻重、搭配得当与否、是否重复累赘等方面考虑。

3.几点常规的提醒。读音正误辨别时,注意越是你平常最有把握、人人似乎都这么读的字越要谨慎;错别字正误辨别,看题不宜太长久,时间长了原本是正确的反而会觉得像是错的,如无把握,可先放一放不去做它;选词填空题宜用“排除法”,而且要注意“搭配”问题;成语使用题忌“望文生义”的理解,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有时试题中那“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古典诗歌鉴赏:首先认真审题,明确在哪一方面进行鉴赏。

1.思想内容方面,要借助诗人写的景、人、事,体会诗的意境、诗人的感情经历、反映的道理。

2.形象方面,要找准诗中所写的形象,体会这些形象的经历、心态或代表意义。

3.语言方面,耍认真体会最能体现诗歌意境的动词、形容词和其他词类,分析其如何体现意境的,如何表达诗人情感的。

4.表达技巧方面,要弄清诗歌的表达技巧,借助原诗句进行分析。

5.明确题目要求的提示性因素,严格按要求做题。

6.认真组织答案,如果是语段。则按总分结构表达,要用准有关诗歌创作的概念术语,即要说行话。比如,要用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不用第一句、第二句等。

答题技巧:

古诗鉴赏重在字句的理解。要从诗中找答案,各种方法要学,但关键是对本诗的理解,特别是在意境上要把握好。意境就是作者写这首诗表现的心境。或低沉、或昂扬、或沉郁、或思念、或冷漠等等,由此再落实到词句中。

记住的关键一点就是:答案在诗歌内,在字句内在作者表达的情景内,如“冷、清、寂、绝、暗、阴、闹、笺、泪”中。

诗歌鉴赏的表述,要紧贴诗句展开,可贴标签,不可夸大或缩小,实实在在的表述为好。如“折柳”,“冷、咽”的诗眼,都是据本诗内容去分析,不可硬套。当然,表述应有技巧。就是分析这个词的来龙去脉,在此处的含义。这样表述就清楚了。

2语文语言表达题答题技巧

1.语病修改。从语病、简明、连贯、得体角度考虑。首先判断要准确,动小手术(增、删、调、换),不改变原意,答案表述要规_范,注意审题,不要把正确的改为错误的。

2.仿写。明确评分要点,要求严格按下列要点进行仿写。①内容合理(上下文意衔接、情调一致等);②句式仿写(句式结构一致、运用手法一致等);③修辞上,注意比喻和排比手法;④符合题目要求,尤其特殊要求;⑤语句通顺(否则扣分)。

3.扩展。①答案必须体现题目的明示要求和暗示要求(明示要求有的在题干上,有的在语言材料中),如“歌声”一题,明示要求:以“歌声”为重点,“不少于30字”;暗示要求:要体现二者的差别,要以描写为主,构思新,文笔好。②答案表述要通顺,不漏字,不重字,不出现语病,书写认真。

4.压缩语段。①理解和归纳是压缩的前提和基础;②注意审清题干的要求和限制。高考往往强调有侧重的压缩;③合乎题干要求,要点全面,答案通顺。

5变换(选用)句式。①明确变换的原则;不得改变原意。②注意把握原句的句间关系。③语句要通顺。

6.得体、连贯题。要根据要求来作答。

答题技巧:

1.读懂读清题干,是做题的根本。题干一定要读两遍,命题人说,题干上的话没一个字是多余的。读清读懂了题干,题目也就成功了70%。

2.按题干的提示要求做题。题干既是要求,同时也是提示,是暗示。所以按照提示要求做题会事半功倍。

3.语言表达题每年会出现一些新题型。每位考生心理要有所准备,但其测试的方式方法可能有些与平时的不同,而能力要求却是每位考生早就心中有数的。

4.识图识表题,可以在平时训练一下。准备这一部分的测试,其考查的形式一定要多一些,全一些。有备无患。

3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考纲陈述: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访谈、调查报告、传记、社科论文等实用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有关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所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D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本所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2)探讨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3)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传记类文章的阅读:

1.明确概念:

传记和新闻一样都属于纪实类作品。它是遵循真实性的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从立传人物来看,可分为自传和他传。

2.文体特征

传记属于应用文体,同时兼具真实性和文学性特点:真实是传记的最大特征,不允许虚构;传记又不同于一般的历史记录,除了真实记录外,还必须具有感人的力量。语言朴实,人物刻画多用用白描。

3.阅读要领:阅读传记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传记的有关知识,体会传记与小说和散文等文体的区别;

2.抓住文中叙事和描写中展示出的人物个性,把握主任公复杂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品质;

3..对时间性较强的传记,可列表整理文章思路;

4.评传中要注意作者的情感倾向和直接评价。

篇7:高考语文题型分布

全国卷高考语文一共有四道大题,第一道大题是现代文阅读,满分35分;第二道大题是古文阅读,满分同样是35分;第三道大题是基础知识部分,满分20分;第四道大题是作文,满分是60分。

对于这样一个概括的题型分析,大家可能还存在疑惑,不知道具体每道大题里面考什么内容。作文,毫无疑问,一般是根据材料进行拟题,一般写成议论文比较好写。

而现代文部分分为文学类、实用类、论述类等几种文体,古文题型则包括文言文、古诗词以及默写。基础题部分题型有成语、病句及语言运用等。

语文各题型答题时间分配:

高考语文满分是150分,高考时间也是150分钟,因此每一分和每一分钟是一一对应的,但在答题时却不能按部就班的按照这个方法去答题,否则会死的很惨。

高考60分的作文,用一节课40-45分钟写足矣;5分的默写题,2分钟完全能搞定;19分的文言文阅读题,17分钟左右就OK;第三道大题10分钟也差不多;其余的时间用来做剩下的现代文阅读题以及涂答题卡,同时还要留有检查的试卷的时间。

高考做语文的最佳状态就是做完题剩几分钟,刚刚好,有时做完试卷的感觉很重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做题的状态中去,做完稍作检查后刚好交卷。

篇8:高考语文题型分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4.客观题(选择题)(3分)

将原来的多项选择题改为单项选择题(四选一)

5.主观题(4分)

6.主观题(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7.客观题(多项选择题)(4分)

将原来的多项选择题改为不正确的两项。

8.主观题(4分)

9.主观题(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11、12、13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1415题:

14.客观题(侧重于句意理解、表现手法,形式为五选二的多项选择题)

15.主观题。(侧重于思想内容)

(三)名句默写(5分)

16.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21题。

原题内容不变。

四、写作(60分)啥叫论述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

论述类文本:时评、书评、政论文、学术论文、杂文等;

文学类文本:小说、散文为主;

实用类文本:新闻、人物传记、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

【高考语文题型分析,这三类题型要这样做】相关文章:

1.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型

2.高考语文各题型答题技巧

3.高考语文题型解题方法技巧

4.高考语文有五种题型答题技巧

5.三星笔试题型及分析

6.考研英语题型全面分析

7.古诗文及文言文题型分析

8.高考题型规律英语试卷

9.高考英语听力热点题型三法

10.托福阅读题型解析之这三类错题原本可以避免

下载word文档
《高考语文题型分析,这三类题型要这样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