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 > 中考>中考文言文成语

中考文言文成语

2022-09-30 08:40:2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重玉双土”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中考文言文成语,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中考文言文成语,欢迎阅读与借鉴。

中考文言文成语

篇1:中考文言文

中考必备文言文

《论语●微子篇》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太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

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周有八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騧。

篇2:中考成语

中考必备成语大全

1.哀而不伤:悲哀而不过分。多形容诗歌、音乐等具中和之美。并非悲哀而不伤心。

【例句】《松花江上》这支歌,虽然倾诉了人民家园沦丧、流离失所之苦,但却~,激起了无数抗日志士的反抗怒火。

2.哀兵必胜: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后指因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褒义>

【例句】在这次世界杯足球赛上,哀兵必胜的战例很多,弱队纷纷爆出冷门,战胜强队。

3.安土重[zhòng]迁:并非看重迁移的意思,而是形容恋乡土,不愿轻易迁移到外地。“重”在这里解释为“难”。在家乡住惯了,不愿轻易迁移。形容留恋故土。与安土重迁意思相近的词语有恋恋不舍、故土难离等。

【例句】自古道:“安土重迁。”说了离乡背井,哪一个不怕的?

4.按部就班:原指写文章按照内容需要来安排章节、选词、定句。后多指做事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例句】学习科学知识,应该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5.百年树人:树:种植,栽培。比喻培养人才是长期而艰巨的事。

【例句】古人都知道百年树人的道理,我们更应该把培养人才这件大事抓好。

6.暴殄天物: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殄:灭绝;天物:指自然界的鸟兽草木等)。

例句:一桌的饭菜还没吃就倒掉了,真是暴殄天物啊!

7.班门弄斧:班:鲁班,古代巧匠。在鲁班门前耍弄斧头。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例句】他居然在钢琴大师面前炫耀琴技,真是班门弄斧。

8.贻[yí]笑大方:贻笑:让人笑话;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指让内行人笑话。

【例句】我的意见很不成熟,不敢说出来,怕的是贻笑大方。

9.变本加厉:本:原来。厉:猛烈。指比原来更加发展。现多形容比原来的情况更严重。多含贬义。

【例句】他经常迟到,老师批评了他,他不但不改,反而变本加厉地旷课。

10.别无长物:表面上看起来是别无特长,其实是指再没有别的东西,形容除此之外空无所有。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

【故事】王恭从会嵇[kuài jī]回来,王大去看他。王大看王恭坐着一张六尺长的竹席,就对他说:“你从东边回来,自然会有这种东西,可以拿一张给我。”王恭没有回答。王大离开后,王恭就把坐着的这张席子给王大送去了。自己没有竹席了,就坐在草垫上。后来王大听说此事,很吃惊,就对王恭说:“我本来以为你那里多呢,所以才要的。”王恭回答:“您不了解我,我为人处事从来没有多余的东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11.别开生面:另外开创新的局面或创造新的格局。生面:新的。

【例句】这次我们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万圣节活动!

12.别具一格:别:其它。具:另有。比喻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风味)。

【例句】这个画家的人物画拙中见巧,别具一格,别有韵味。

13不胫[jìng]而走:胫:小腿;走:跑。没有腿却能跑。比喻消息无需推行宣传,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传播迅速。

【例句】尽管我们做尽了保密工作,但消息还是不胫而走。

14不翼而飞:翼:翅膀。没有翅膀却飞走了。常用于比喻物品忽然丢失。

【例句】摆在饭桌上的钱,突然不翼而飞。

15博闻强识[zhì]: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例句】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位博闻强识的学者。

16妇孺[rú]皆知:孺:小孩。妇女、小孩全都知道。指众所周知。

>>>在古代,妇女的地位是卑微的,所有跟“妇女”相关的成语,意义都不是很积极、正面,即使是“妇孺皆知”,其背后的含义也是:就连当时封建社会身份卑微的妇女儿童都知道某些事或某些人,自然就人人都知道了。所幸在今天,我们绝大多数妇女的地位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之后的很多年,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让男女实现更大程度的平等。我们当中的.女孩子,除了学习,还可以在其他方面发挥特长,成为自尊、自爱、自强的出色的人。加油!

17不知所云:不知道说的是什么,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

【例句】这篇文章逻辑性太差,使人看了不知所云。

18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

【例句】当时我不以为意,但是后来我发现脚踝和手臂多处被叮咬。

19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例句】他嘴上虽然没有说不对,心里却不以为然。

20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愚昧或态度十分蛮横,不讲道理。

【例句】这些人拗[niù]得很,不管怎样劝说都不听,真是不可理喻。

21不言而喻:喻:明白,知道。不用说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例句】他们三个月的努力终于取得成功,那种喜悦不言而喻。

22天伦之乐:天伦: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泛指家庭的乐趣。不宜用于家庭之外。

【例句】中国人历来把家人团圆,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看得极其珍贵。都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何况是这象征团圆美满的中秋佳节呢。

23耳濡[rú]目染:谓形容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响。

【例句】婷婷的父母是艺术家,婷婷耳濡目染,对艺术产生了极大兴趣。

24潜[qián]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

【例句】文艺作品的艺术性越高,对读者潜移默化的力量也越大。

25各得其所:所:处所,位置。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例句】全国人民都要有说话的机会,都要有衣穿,有饭吃,有事做,有书读,总之是要各得其所。(《毛泽东选集·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

26各行其是:行:做;是:对的。按照各自认为对的去做。比喻各搞一套。

【例句】这个组织群龙无首,人人各行其是,根本无法团结。

27功亏一篑[kuì]:亏:欠缺;篑:盛土的筐子。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

【例句】这件工作眼看就要完成了,咱把劲们得加,不能让它功亏一篑。

28骇人听闻:骇:震惊。使人听了某事后感到很惊讶,恐惧。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例句】这个大胃王目前的最高记录是一次可以吃下十五碗拉面,这够骇人听闻了吧!

29耸人听闻:指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听了非常震惊。说的是不存在的事。

【例句】高速公路上的两车只是轻微的擦挂,却被他说成了耸人听闻的大车祸。

30弄巧成拙[zhuō]:弄:卖弄,耍弄;巧:灵巧(指心思);拙:笨拙。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

【典故】

孙知微是北宋时期一个有名的画家。有一次,成都寿宁寺请他为寺院画一幅《九曜[yào]图》。他画好草图以后,因为有事外出,就把弟子们找来,说:“这幅画的轮廓我已经画好了,剩下着色的工作,你们几人接着做吧,一定要认真做好。”

老师走了以后,弟子们准备上色,可是,忽然发现图中水星菩萨的侍从童子手中拿的水晶瓶是空的。一个学生说:“老师平时画瓶,总要在瓶上画一束鲜艳的插花,这一次可能匆忙当中忘了画上,我们给画上吧。”大家都赞同他的意见,于是,他就在水晶瓶上很用心地画上一枝粉红色的莲花。

第二天,孙知微归来。当他看到水星菩萨的侍从捧的瓶子中居然冒出一朵莲花时,气愤得吼叫起来:“《道经》中说,这水星菩萨的水晶瓶不是插花用的,而是用来镇妖伏水的宝贝。瓶中根本就没有什么花草,如果添上花,它就不是神物而是一只普通的花瓶了。你们这是弄巧成拙啊!”

弟子们一个个吓得低下头去。

31扣人心弦[xián]:扣:敲击。指因感动而引起共同反应的心。形容言论或表演深深地打动人心。

【例句】据说这人最不爱讲话,但那天的几句话,却是那样扣人心弦,感动得自己当时流下了眼泪。

32脍[kuài]炙[zhì]人口:脍:切得很细的肉。炙:烤熟的肉。美味的东西人人爱吃。比喻优美的诗文或美好的事物,人人赞美和传诵。

【例句】《红楼梦》是一部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33力挽[wǎn]狂澜:比喻尽力挽回危险的局势。

【例句】在这危急的时刻,他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扭转了局势。

34门庭若市:门前和院子里人很多,像市场一样。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例句】老舍《四世同堂》:“粉妆楼(小说人名)有许多朋友,一天到晚门庭若市……”

35首当其冲[chōng]: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例句】高家是北门一带的首富,不免要~,所以还是早早避开的好。(巴金《家》二十二)

36巧夺天工:专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例句】这件珍贵的艺术品真可谓是巧夺天工之作。

37鬼斧神工:形容事物之神奇巧妙,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指自然造就的)。

【例句】我确信这不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是一个巨大的人工雕像。

38谈笑风生:形容谈话时有说有笑,兴致很高,并且很有风趣。

【例句】夏天的夜晚,人们在树底下一边乘凉,一边谈笑风生。

39叹为观止: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例句】

①乡间那辽阔无际,一片鲜黄亮绿的油菜花田,让人叹为观止。

②这篇文章语言清新、流畅,读后让人叹为观止,连声叫好。

40无动于衷:衷:内心。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例句】对于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我们不能熟视无睹,无动于衷。

41相得益彰[zhāng]:益:更加;彰:显著。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例句】小王的男中音和老张的手风琴的伴奏相得益彰,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42星罗棋布:像天空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着。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

【例句】这一带山区小水库星罗棋布,改变了过去农业用水的被动局面。

43鳞[lín]次栉比:栉:梳篦[bì]的总称。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例句】大街上的商店鳞次栉比,非常热闹。

44栩栩如生: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例句】这些画里的虾所以栩栩如生,是由于他深刻观察过真正的虾的生活,笔墨变化、写照已经达到了极高境界的缘故。(秦牧《虾趣》)

45言简意赅[gāi]:赅:完备、完整。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但意思完整。

【例句】我们做报告时切勿长篇大论,应言简意赅。

46异曲[qǔ]同工:工:细致,巧妙。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指做法不相同而效果一样好。

【例句】这两篇文章,尽管风格截然不同,但在表达技巧上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47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例句】一道题,往往有几种解法,但殊途同归,答案只能有一个。

<辨析>异曲同工和“殊途同归”都有“用不同的方法,得到同样的结果”的意思。但“殊途同归”偏重于“方法、道路不同,而结果、目的相同”;异曲同工则偏重于“方法、做法不同而取得同样好的效果。”

48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因:根据;制:制定;宜:适宜的措施。

【例句】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按客观规律办事。

49抑扬顿挫: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例句】他的慷慨陈词,抑扬顿挫,得到了与[yù]会群众的赞赏。

50追本溯[sù]源:本:根本;溯:探求。追究根本,探索源头,比喻追寻事物产生的根源,也说追本穷源。

【例句】对仗不是文人创造,而是从民歌中得来的。

篇3:文言文成语寓言故事

文言文成语寓言故事

文言文成语寓言故事

风声鹤唳

风声鹤唳”这则成语的唳是鸟叫。把风的响声、鹤的叫声,都当做敌人的呼喊声,疑心是追兵来了。形容惊慌失措,神经极度紧张。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谢玄传》,坚众奔溃,余众弃甲宵遁,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十七八。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组织90万大军,南下攻打东晋。东晋王朝派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带领8万精兵迎战。

苻坚认为自己兵多将广,有足够的把握战胜晋军。他把兵力集结在寿阳(今安徽寿县)东的淝水边,等后续大军到齐,再向晋军发动进攻。

为了以少胜多,谢玄施出计谋,派使者到秦营,向秦军的前锋建议道:“贵军在淝水边安营扎寨,显然是为了持久作战,而不是速战速决。如果贵军稍向后退,让我军渡过淝水决战,不是更好吗?”秦军内部讨论时,众将领都认为,坚守淝水,晋军不能过河。待后续大军抵达,即可彻底击溃晋军。因此不能接受晋军的建议。

但是,苻坚求胜心切,不同意众将领的意见,说:“我军只要稍稍后退,等晋军一半过河,一半还在渡河时,用精锐的骑兵冲杀上去,我军肯定能大获全胜!”

于是,秦军决定后退。苻坚没有料到,秦军是临时拼凑起来的,指挥不统一,一接到后退的命令,以为前方打了败仗,慌忙向后溃逃。谢玄见敌军渍退,指挥部下快速渡河杀敌。秦军在溃退途中,丢弃了兵器和盔甲,一片混乱,自相践踏而死的不计其数。那些侥幸逃脱晋军追击的士兵,一路上听到呼呼的风声和鹤的鸣叫声,都以为晋军又追来了,于是不顾白天黑夜,拼命地奔逃。就这样,晋军取得了“淝水之战”的重大胜利。

唇亡齿寒

晋献公要出兵攻打虢(guo)国,首先必须经过虞国,但是他担心虞国不肯答应借路。这时,晋国大臣荀息对献公说:“您如果肯将垂棘(地名)所产的名贵玉石与屈产(地名,均属晋国领土)所出的良马奉送给虞国的国君,然后再向他借路,我想他是会答应的。”

晋献公有些犹豫地说:“垂棘玉石是我祖传的宝贝,屈产宝马是我心爱的.坐骑啊。如果虞国国君收下了我的这两件珍贵礼物,却仍然不肯借路给我,那怎么办?”

荀息于是对献公分析道:“虞国的国君如果不肯借路,他定然不敢随便收下我们的礼物;如果他收下了玉石和宝马,就一定会借路给我们。至于这两件宝贝,您有些舍不得,这也不要紧,只不过是暂时寄存在那里罢了,迟早还是要归还给您的。打个比方,我们将垂棘玉石放在虞国,就好比从内室移到了外室;而将屈产宝马放到虞国,也就好比是从内马圈牵到了外马圈一样。到时候,您如果要把这两件宝贝取回来,那还不容易吗?”

一番话说得晋献公如释重负,于是决定按荀息的计谋行事。

虞国的国君见到这两件稀世宝物后,有些动心,打算给晋国借路。这时,虞国大夫宫之奇出面劝阻说:“国君可不能这样做呀!虢国是我们的邻邦,他们与我国恰似一种唇齿相依的亲密关系,如果嘴唇没有了,牙齿是会挨冻的呀!长期以来,我们两国在危难之际互相救助,这并不是什么互施思德,而完全是战略上的互相需要啊。而今,您同意给晋国借路,让其攻打虢国。如果晋国在今天消灭了虢国,我们虞国在明天就会被晋国吃掉,这该是多么危险的事啊。”

可是,虞国国君一心贪恋晋国的宝玉和良马,听不进宫之奇的劝阻,给晋国军队让出了一条攻打虢国的必经之路

晋国凭借自己的国力强盛、兵强马壮,很快就消灭了弱小的虢国。在班师回朝之际,又顺便剿灭了毫无准备的虞国。为此,荀息专门去虞国找回宝玉和良马,当面归还给晋献公。

晋献公望着失而复得的宝物,十分得意地说:“宝玉还是我原来的那一块,没有变样;只是这马又多长了一颗牙齿,比去年大一岁了。”

虞国国君为了贪图眼前的一点小利,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结果招致亡国的巨大灾难,这个深刻的历史教训,是值得后人深思的。

篇4:文言文成语寓言故事

文言文成语寓言故事

风声鹤唳

风声鹤唳”这则成语的唳是鸟叫。把风的响声、鹤的叫声,都当做敌人的呼喊声,疑心是追兵来了。形容惊慌失措,神经极度紧张。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谢玄传》,坚众奔溃,余众弃甲宵遁,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十七八。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组织90万大军,南下攻打东晋。东晋王朝派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带领8万精兵迎战。

苻坚认为自己兵多将广,有足够的把握战胜晋军。他把兵力集结在寿阳(今安徽寿县)东的淝水边,等后续大军到齐,再向晋军发动进攻。

为了以少胜多,谢玄施出计谋,派使者到秦营,向秦军的前锋建议道:“贵军在淝水边安营扎寨,显然是为了持久作战,而不是速战速决。如果贵军稍向后退,让我军渡过淝水决战,不是更好吗?”秦军内部讨论时,众将领都认为,坚守淝水,晋军不能过河。待后续大军抵达,即可彻底击溃晋军。因此不能接受晋军的建议。

但是,苻坚求胜心切,不同意众将领的意见,说:“我军只要稍稍后退,等晋军一半过河,一半还在渡河时,用精锐的骑兵冲杀上去,我军肯定能大获全胜!”

于是,秦军决定后退。苻坚没有料到,秦军是临时拼凑起来的,指挥不统一,一接到后退的命令,以为前方打了败仗,慌忙向后溃逃。谢玄见敌军渍退,指挥部下快速渡河杀敌。秦军在溃退途中,丢弃了兵器和盔甲,一片混乱,自相践踏而死的不计其数。那些侥幸逃脱晋军追击的士兵,一路上听到呼呼的风声和鹤的鸣叫声,都以为晋军又追来了,于是不顾白天黑夜,拼命地奔逃。就这样,晋军取得了“淝水之战”的重大胜利。

唇亡齿寒

晋献公要出兵攻打虢(guo)国,首先必须经过虞国,但是他担心虞国不肯答应借路。这时,晋国大臣荀息对献公说:“您如果肯将垂棘(地名)所产的名贵玉石与屈产(地名,均属晋国领土)所出的良马奉送给虞国的国君,然后再向他借路,我想他是会答应的。”

晋献公有些犹豫地说:“垂棘玉石是我祖传的宝贝,屈产宝马是我心爱的坐骑啊。如果虞国国君收下了我的这两件珍贵礼物,却仍然不肯借路给我,那怎么办?”

荀息于是对献公分析道:“虞国的国君如果不肯借路,他定然不敢随便收下我们的礼物;如果他收下了玉石和宝马,就一定会借路给我们。至于这两件宝贝,您有些舍不得,这也不要紧,只不过是暂时寄存在那里罢了,迟早还是要归还给您的。打个比方,我们将垂棘玉石放在虞国,就好比从内室移到了外室;而将屈产宝马放到虞国,也就好比是从内马圈牵到了外马圈一样。到时候,您如果要把这两件宝贝取回来,那还不容易吗?”

一番话说得晋献公如释重负,于是决定按荀息的计谋行事。

虞国的国君见到这两件稀世宝物后,有些动心,打算给晋国借路。这时,虞国大夫宫之奇出面劝阻说:“国君可不能这样做呀!虢国是我们的邻邦,他们与我国恰似一种唇齿相依的亲密关系,如果嘴唇没有了,牙齿是会挨冻的呀!长期以来,我们两国在危难之际互相救助,这并不是什么互施思德,而完全是战略上的互相需要啊。而今,您同意给晋国借路,让其攻打虢国。如果晋国在今天消灭了虢国,我们虞国在明天就会被晋国吃掉,这该是多么危险的事啊。”

可是,虞国国君一心贪恋晋国的宝玉和良马,听不进宫之奇的劝阻,给晋国军队让出了一条攻打虢国的必经之路

晋国凭借自己的国力强盛、兵强马壮,很快就消灭了弱小的虢国。在班师回朝之际,又顺便剿灭了毫无准备的虞国。为此,荀息专门去虞国找回宝玉和良马,当面归还给晋献公。

晋献公望着失而复得的宝物,十分得意地说:“宝玉还是我原来的那一块,没有变样;只是这马又多长了一颗牙齿,比去年大一岁了。”

虞国国君为了贪图眼前的一点小利,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结果招致亡国的巨大灾难,这个深刻的历史教训,是值得后人深思的。

篇5:语文文言文成语

语文文言文成语精选

《<论语>十则》

1、不亦乐乎:原意是不也是很快乐的吗?现在常用来表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程度。

2、三省吾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3、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现也常指吸收历史经验,从而更好地认识现在。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指要老老实实,不要不懂装懂。

5、见贤思齐:见到品德和才能比自己高强的就想着向人家学习。

6、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几个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7、择善而从:选择好的跟着做。指能发现别人的`优点,并学习这些优点。

8、任重道远:担子重,路途又长。比喻责任重大,并要经历长期的艰苦奋斗。

9、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10、岁寒(知)松柏:严寒之时,才知道松柏寒而不凋。比喻在艰难困苦的逆境里才能够看出一个人坚持节操的品格。

1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于别人。

《桃花源记》

12、落英缤纷: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的样子。形容鲜花盛开的美好景色。

13、豁然开朗: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也形容一下子领悟了道理,心情十分舒畅。

14、怡然自乐:形容安于悠闲自在而自得其乐。

15、不足为外人道:不值得对外人说。

16、无人问津:比喻无人过问十分冷落。

17、黄发垂髫:老人和小孩。

18、鸡犬相闻:村落间可以听到鸡鸣狗叫之声,形容一派祥和景象。

19、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脱离现实的美好场所或环境优美的地方。

《爱莲说》

20、不蔓不枝:比喻言谈或文章简洁明快、不拖泥带水。

《三峡》

21、重岩叠嶂: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

《送东阳马生序》

22、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现指道德高尚,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声望。

《岳阳楼记》

23、浩浩荡荡(原作浩浩汤汤):本指水势广阔浩大,后形容规模很大,气势雄壮。

24、心旷神怡:形容一个人心情开阔,精神愉快。

25、先忧后乐:形容对人民疾苦的关心。

26、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形容国泰民安。

27、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28、百废俱兴:各种该办未办的事业都兴办起来。

2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吃苦担忧抢在人们前头,快乐享受退到人们后边。

30、迁客骚人:贬谪流放的官吏和多愁善感的诗人。旧泛指失意的文人。

31、忧谗畏讥:担心别人**、讥讽。

32、薄暮冥冥:傍晚时天色昏暗。形容黑夜降临的时刻。

33、宠辱皆忘:得宠和受辱都不计较,常指一种通达的超绝尘世的态度。

《醉翁亭记》

34、山肴野蔌:指野味野菜。

35、觥筹交错:酒杯酒筹交互错杂。形容宴饮欢乐的场景。

36、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也比喻别有用心。

37、水落石出:比喻事情真相大白。

38、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形容山峰、道路迂回曲折。

《出师表》

39、妄自菲薄:过分的看轻自己。

40、作奸犯科:作奸邪事情,触犯法律。

41、三顾茅庐:形容礼贤下士的诚意。也指诚心诚意地拜访和邀请。

42、计日而待:数着日子等待,指马上就要实现。

43、不知所云:不知道说些什么。现在泛指思想混乱,说的话叫人摸不着头脑。

44、苟全性命:苟且保住性命。形容在大难中侥幸活命。

45、斟酌损益:原指考虑事情、措施的利弊得失。后多指考虑事情、办法、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而加以增减改动。

46、优劣得所:好的坏的分别得到其所应当得到的。指好坏处置得当。

47、亲贤远佞:亲近贤臣疏远小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因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鱼我所欲也》

49、舍生取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

50、嗟来之食: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曹刿论战》

51、一鼓作气:擂第一通鼓,以振作勇气。后比喻一口气把事情做完,不间断。

52、再衰三竭:形容力量一再消耗,已经衰竭。

53、彼竭我盈:对方的勇气已尽,我们的勇气正盛。

54、辙乱旗靡:车辙错乱,旗子倒下。形容**溃败时的情状。

55、肉食者鄙:居高位、享厚禄的人鄙陋无知,目光短浅。

《邹忌讽齐王纳谏》

56、门庭若市:门口和庭院里热闹得像市场一样。形容交际来往的人很多。

篇6:初中语文文言文成语

初中语文文言文成语整理

第一册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则》)

·讳疾忌医: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比喻有了错误、缺点,生怕别人批评指出。

·病入膏肓:指病已危重到无法救治的地步或事情已发展到不可挽救的程度。《扁鹊见蔡桓公》

·柳暗花明:指环境或境界的骤然转变。多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

·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

·任重道远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见贤思齐: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语出《论语十则》: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第二册

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桃花源记》)

·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桃花源记》)

·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士别当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现在多用来形容外强中干的事物。(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黔之驴》)

·老骥伏枥:老了的好马,伏在马房中却还想去跑千里的远路。比喻人虽然老了,但仍有雄心壮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龟虽寿》)

·源头活水:比喻生活气息浓厚,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难。(《愚公移山》)

第三册

·明察秋毫:能清楚地看到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目光敏锐,连极小的事物都看得清楚。(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闲情记趣》)

·挥汗成雨:大家用手抹汗,洒出去就像下雨一样。原来形容人多,后来也形容出汗多。

·比肩继踵:肩膀靠肩膀,脚尖碰脚跟。形容人多,拥挤。

·张袂成阴:张开衣服袖子就能遮住阳光,形容人多。(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晏子故事两篇》)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个大概。现在多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或了解情况不深入。(好读书,不求甚解。《五柳先生传》)

·犬牙交错:形容交界线很曲折,就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画蛇添足: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有害无益。(《寓言四则》)

·买椟还珠:取舍失当,舍本逐末,是极不可取的。(《寓言四则》)

·滥竽充数:没有本事的人混在有本事的人中间凑数,终会露馅。(《寓言四则》)

·塞翁失马:在一定的条件下,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为好事。(《寓言四则》)

第四册

·鸿鹄之志:比喻远大的志向。(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披[被]坚执锐:身披坚硬的护甲,手上拿着锐利的兵器。比喻投身战斗。(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士别当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闻鸡起舞:形容有志之士及时奋发,刻苦自立。(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祖逖北伐》4、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桃花源记》)

·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桃花源记》)

·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落英缤纷:花瓣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桃花源记》)

·百废俱兴:指任事振作有为,凡有荒废者,皆整理兴举起来。(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气象万千:谓景象宏伟绚丽,非常壮观。(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心旷神怡:心胸旷达,精神愉快。(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所图。(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水落石出《醉翁亭记》)7、见贤思齐:看见有道德,有才学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向他看齐。(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十则》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于别人。《论语十则》9、任重道远:担子重,路途远。比喻肩负的责任重大且经过长期艰苦努力。《论语十则》10、成人之美:成全别人的好事,或帮助别人做成好事。《论语十则》11、舍生取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无可奈何花落去:奈何:如何,怎么办。意为对春花的凋落感到没办法。形容留恋春景而又无法挽留的心情。后泛指无法挽留逝去的'事物而感到惆怅。宋。晏殊《浣溪纱》

第五册

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所图。(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水落石出《醉翁亭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指站在正义方面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违背正义则必然陷于孤立。(《孟子二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愁患害能使人奋斗而获得生存,安逸快乐使人沉迷于享乐,反而容易导致死亡。(《孟子二章》)

·百废俱兴:指任事振作有为,凡有荒废者,皆整理兴举起来。(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气象万千:谓景象宏伟绚丽,非常壮观。(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心旷神怡:心胸旷达,精神愉快。(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第六册

·舍生取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箪食壶浆:(老百姓)用箪盛了饭,用壶装了汤来欢迎他们所拥护的军队。后来用以形容军队受欢迎的情况。(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再衰三竭:形容士气低落,不能再振作(《曹刿论战》)

·辙乱旗靡:车迹错乱,军旗倒下。形容军队溃败《曹刿论战》

·三顾茅庐:东汉末,刘备三次往隆中(山名,在今湖北襄阳)聘请隐居于草庐的诸葛亮出来帮助打天下。后用来指诚心诚意再三邀请或访问。(《出师表》)

·妄自菲薄:不知自重,轻视自身价值。(《出师表》)

·见贤思齐:看见有道德,有才学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向他看齐。(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十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于别人。《论语十则》

·任重道远:担子重,路途远。比喻肩负的责任重大且经过长期艰苦努力。《论语十则》

·成人之美:成全别人的好事,或帮助别人做成好事。《论语十则》

·舍生取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无可奈何花落去:奈何:如何,怎么办。意为对春花的凋落感到没办法。形容留恋春景而又无法挽留的心情。后泛指无法挽留逝去的事物而感到惆怅。宋。晏殊《浣溪纱》

篇7:初中语文文言文成语

初中语文文言文成语汇集

·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桃花源记》)

·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桃花源记》)

·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士别当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现在多用来形容外强中干的事物。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黔之驴》)

·老骥伏枥:老了的好马,伏在马房中却还想去跑千里的远路。比喻人虽然老了,但仍有雄心壮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龟虽寿》)

·源头活水:比喻生活气息浓厚,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难。(《愚公移山》)

篇8:中考文言文试题-参考

中考文言文试题-参考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回答17-22题。(14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乙】(苏秦)归至家①,妻不下纴②,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③数十,得太公④《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⑤以为揣摩⑥。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节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这里指苏秦游说秦王没有成功,因为费用已花光,所以只好回家。②纴(rèn):本义指织布机上的纱缕,这里指织机。③箧:这里指书箱。④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⑤简练:选择。⑥揣摩:研究。

17. 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具体含义。(4分)

①录毕,走送之( )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③引锥自刺其股( ) ④期年,揣摩成( )

18. 根据你读文的语感,为下面的语句加上标点。(2分)

妻 不 以 我 为 夫 嫂 不 以 我 为 叔 父 母 不 以 我 为 子 是 皆 秦 之 罪 也。

19.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2分)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汉语中有很多成语来源于古代典籍,至今仍有鲜活的生命力。成语□□□□就是对苏秦和另一位古人孙敬苦学故事的概括。

21. 结合【甲】文文意,运用对偶知识,写出下联。(2分) 上联:苏秦刻苦锥刺股; 下联:宋濂□□□□□。

22. 结合【甲】文,任选一个角度,谈谈宋濂的故事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示。(3分)

【中考文言文成语】相关文章:

1.中考语文成语

2.中考文言文虚词复习

3.中考文言文知识点提纲

4.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

5.中考语文文言文提速练习

6.中考语文《三峡》文言文复习

7.中考语文文言文通假字知识点

8.中考文言文常用虚词总结

9.中考语文文言文《岳阳楼记》考点

10.中考文言文的题型解读

下载word文档
《中考文言文成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