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2测试作文
“stu20522”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6篇高一必修2测试作文,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必修2测试作文,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高一必修2测试作文
当今世界我们所崇尚的就是责任心,而现实社会的人们却越来越缺乏责任心,各行各业的人士都有很多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抛弃自己的责任心。而我们如今又该如何承担起责任,树立起自己的责任心呢?下面我将阐述我自己的观点。
做为一个人,他的基本道德素质之一就是要有责任心。人人都要勇于承担应该应尽的责任,作为医生的责任就是照顾、抢救、医治好病人,而这些医生却没有做好应尽的责任,他们做出的事情就是没有责任心的体现。
归真堂活熊取胆事件,在面对媒体和民众时他们“表演”活熊取胆,熊表面上无任何反应看上去很安祥,并且声称熊绝对不会感到痛苦。但是媒体和民众都不去相信责任人说的话,于是暗访一个活熊取胆作坊,偷拍下来的照片和一位有良心的工作员的陈述深深刺痛了每个人的心,熊的牙齿被拨光,为了防止它们在取胆汁时疼痛过度自残自己就给它们穿上政府严令禁止的“铁马夹”,还有那熊胆被抽取时那剧痛的表情。在这些图片彻底曝光和工作人员陈述内情被各大媒体纷纷刊登后,归真堂等各种取熊胆汁的负责人都又选择沉默,当初面对媒体说的话现在又反驳不了。这也是他们不负责的体现。我在想:如果人的身体好好的被别人插进一个管子导出胆汗后拨出留下一个洞,人会舒服、安祥,就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吗?估计所有有责任心人的都会回答“不”。所以这些谋求利益的人已经丢掉了他们应有的责任心。而政府现在也该开始惩罚、整治这些作坊了。一个人,一个企业,只要没有了责任心将无法立足于这个社会,将会受到所有人的唾弃。
细想自己平时贪玩让时光白白浪费,做作业经常马虎写错,其实也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体现。当读到一些伟人的名言,时常感叹伟人说的那样好,但我们要知道,任何一个伟人成功,都是建立在他坚定的信念和永恒的责任心基础上的。反过来,世上伟人毕竟少数,平凡人随处可见,但像这件事的司机那样,做有责任的凡人,这才是我们应该效仿的。
在这个世上,最渺小的人与最伟大的人同样有责任,这是不变的真理,做人就要做个有责任的人,这就是我们现在和将来为自己定下的做人的基本准则。所以,从现现在起,失去责任心的人重新找回自己的那份责任,拥有责任心的人做好自己的责任,责任让这个社会更加美好!
篇2:高一必修2英语作文测试
The Huang Mountain is a place of interest. here are lots of tourists seeing sights every day. Years ago, some of them paid no attention to environment protection. They threw about waste paper, plastic bags and tins. Besides, they killed animals, caught birds, destroyed trees and flowers. Worse still,
they often made a fire to cook in the forest. That was dangerous.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now. When tourists leave, they take away rubbish with them. They no longer hunt animals. Plants are also protected. All the tourists carry their lunch in order not to start forest fire. We must sing high praise of the good deeds.
篇3:高一必修2英语作文测试
高一必修2英语作文测试
Mid-autumn Day is a Chinese festival. It usually comes in September or October .On that day we usually eat a big dinner and mooncakes. It is said “Hou Yi” missed his wife,so he made mooncakes. It looks like the moon.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mooncakes. They are small round cakes with meat,nuts or something sweet inside . eating mooncakes has been our custom. Families stay outside in the open air eat a big dinner and mooncake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looking at the moon,On that day,the moon kooks brighter and rounder. We call this moon the full moon.
On that day,families get together,so we call this day getting together. This is Mid-autumn Day. I love it very much. Because on that day I can eat mooncakes. And my brother comes back home. He works outside all year. Only that day and the Spring Festival. He comes back. So that day I am especially happy. On that day my family gets together.
篇4:高一政治必修2同步测试
高一政治必修2同步测试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40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关于国家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自人类出现才产生了国家
②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③国家的本质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④阶级性是其根本属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规定表明
A.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B.人民民主专政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C.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D.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
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是
A.广大人民群众 B.工人阶级
C.工农联盟 D.全体劳动者与爱国者的联盟
4.在我国,民主的主体包括
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社会主义劳动者 ②社会主义建设者
③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④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5.3月5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等许多与人民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内容;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10部法律和有关决定,其中《居民身份证法》、《行政许可法》等,处处体现了为
民、便民、利民,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基本精神。上述材料表明
A.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 B.我国的人民民主有制度保障
C.我国的人民民主有法律保障 D.我国开始重视、尊重和保障人权
6.民主总是属于统治阶级,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这表明
A.民主具有广泛性 B.民主具有真实性
C.民主具有社会性 D.民主具有阶级性
7.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担负着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统一责任。下列选项中直接体现这种关系的是
A.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担负着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双重任务
B.对人民实行民主才能有效地对敌人实行专政,对敌人实行专政才能保障人民民主
C.对少数人实行专政,对多数人实行民主
D.民主与专政都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8.我国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这是因为
①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②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③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已被写入我国宪法
④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9.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其中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的民主权利。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A.它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B.这表明了我国的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
C.这是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表达意愿的自由权利
D.这是公民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基础和标志
10.“公民必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行使自己的集会、游行、示威权利,这是对公民政治自由权利的限制。”这种观点
①认为公民应无拘无束地行使政治自由权利 ②认为法律和自由是统一的
③主张公民在法律范围内行使政治自由权利 ④割裂了自由和法律的关系,因而是错误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11.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基层民主建设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当地的“民主恳谈会”是基层政府就重大政策和建设规划等问题征询群众意见的新举措,已成为基层政府联系当地群众的新形式。在这种场合,群众行使的政治权利是
A.选举权利 B.集会自由 C.监督权 D.行政申诉权
12.我国公民在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同时,还必须履行以下义务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②遵守法律和法规
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中国古代有“刑不上大夫”,现在都出现了“刑不上人才”的情况。这告诫我们:在现实生活中
A.必须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B.要坚持公民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C.任何公民都必须依法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
D.履行义务是行使权利的基础和前提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同时,不得损害国家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这是因为
①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②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
③损害了国家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利益也必然损害自己的利益
④自由是相对的,要受到法律的制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④
15.作为中国公民,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是
A.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B.民主选举,民主管理
C.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D.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16.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
A.把坚持党的领导放在首位
B.把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放在首位
C.把坚持依法治国放在首位
D.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7.我国宪法赋予了公民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同时也规定了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这主要说明
A.权利和义务都是不能放弃的
B.任何公民都可以参加政治生活
C.在我国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D.任何国家权利和义务都是统一的
18.近年来,许多地区和部门在推行政务公开的活动中,创造了“两公开一监督”、“执行公示”、请公民评议等一些较好的办法。这些做法
A.表明政府部门在贯彻依法治国的原则
B.表明政府在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贯彻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C.说明国家性质决定党和政府的工作方式
D.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和官僚作风
19.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需要学习政治知识,这有助于中学生
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②放眼世界风云,紧扣时代脉搏,开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眼界
③树立“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国家观念,关心国家大事,自觉地服从和维护国家利益
④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增强主人翁应有的政治责任感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0.作为中学生,我们要参与政治生活就应该
①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②学习政治知识
③通过多种方式,贵在实践 ④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非选择题(共3个题,60分)
21.北京市制定各项政府规章时,广泛征求民意,搞“开门立法”,成效显著
结合材料回答:北京市为什么要搞“开门立法”?(18分)
22.1月10日,某超市保安人员甲怀疑顾客乙偷窃商场内的商品而报告了公安派出所,并强行拘禁和搜查了乙。乙提出抗议,保安称这是他应尽的义务,乙感觉受到了侮辱,大打出手,砸坏了商场的柜台和一部分商品。(21分)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甲与乙的行为
23.有人认为,政治与我无关,参不参与政治生活无所谓。(21分)
(1)谈谈你对政治观点的认识。(13分)
(2)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8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D 3.C 4.A 5.C 6.D 7.B 8.C 9.D 10.D 11.C 12.C 13.A 14.B 15.A 16.D 17.C 18. B 19. D 20.A
二、非选择题
21(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利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的特点(6分);我国的机构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它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6分)。
(2)这样做有利于提高立法的透明度,使立法更好地体现民意,也有利于发扬人民民主,有利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6分)
22.(1)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公民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因此,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7分)
(2)材料中,保安人员甲报告公安派出所的行为是履行其职责,是在行使其合法权利。但拘禁和搜查乙,则侵犯了公民乙的人身自由权利,应受到法律的制裁(7分)。
(3)任何公民都是权利与义务的主体,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权利和自由。顾客乙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时,其行为损害了公共财产,未尽到保护国家、集体财产的义务,也应受到法律的制裁。乙应当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合法权利,而不应采取违法行为(7分)。
23.(1)①政治生活的内容更多地涉及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利益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人民民主的实现程度,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如果每个人都对政治生活采取漠然置之的态度,受害的必然是全体人民的利益(6分)。②政治生活与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存在者相辅相成的关系。政治生活状况影响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因此,此人的观点是错误的(7分)。
(2)①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②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③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④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8分)。
篇5:高一语文必修2作文
苍穹无垠,大地广袤,俯瞰群山万壑,大河汤汤,河山如此多娇!晨起时淡淡的花香,黄昏时漫天彩霞的绚丽,无一不打动着我们的心,又如落花时节满地低吟着悲歌离去的花瓣,三月间肆意飞扬的柳絮……大自然带给了我们太多的震撼。
这是一个暮春的细雨天,风中的杨柳依依,东坡居士独自登上超然台,看一江春水,满城花开,看烟雨中的万千人家,他的心穿越烟云雾海,在万象的苍茫里,体会一种物我两忘的超然明净,整座城拥有青葱的年华、西厢养蚕、燕子筑巢、杏花疏落、牡丹处好,面对这份大自然的清新与洁净,又何必再去怀思故国,山水依旧,更迭的只是朝代。
苏东坡临终前路过南海,望着海上美景,喃喃道:“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他一生游尽世间山水,赏尽世间美景,为其所陶醉。
他曾在《水龙吟》中这样写道:“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奚惆怅而独悲之时,他寄情于天地,更吟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他的失意与彷徨都与自然之景融于一体。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李白的: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吟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青冥浩荡不见底……”王维的:“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自然之美昭然若揭。
倚一扇门,诉远古传说;品一壶茶,叹秦汉基业;推一扇窗,赏唐宋风韵;邀一轮月,鉴明清兴衰;捧一抔黄土,听质朴之民谣;弹一曲长歌,展边塞之豪情;呈一幅历史的画卷……人生本该如此惬意,不如收拾一下自己的心情,给自己一个完美的旅程。
桂林山水之奇美、黄山七十二峰之雄伟、大浪淘沙之壮观、五岳之巍峨……大好河山,自然如此多娇!
人生本该享受美好的事物,不能拘泥于小天地,江湖飒沓,潮落浮华,明朝何处可寻找,剑歌踏天下!
篇6:英语高一必修2作文
Of all the sports, I like table tennis best.①I became interested in it when I was very young.
I'm fond of Chinese Team players, such a Wang Nan, Zhang Yining, Ma Lin, Wang Hao, and so on.②I think it is not only a sport but also an art, because it is a game that needs strength and skill.③The reason why I like it very much is that it is our national sport as well as of great benefit to us.Playing table tennis can build up our bodies, keep us healthy and train our brains.What's more, it can help us to learn to cooperate(合作) with each other. In a word, I like it very much.④Though I can't play it well, I still try my best to practice it.
In my spare time, I often play table tennis with my classmates to improve my skills. And I often watch table tennis programs on TV, I believe I will be an outstanding (出色的)player in the near future.
英语高一必修2作文
篇7:英语高一必修2作文
Dear Professor Smith,
Our school is planning to have a lecture on how to learn English effectively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next week and I'm writing to ask you to come and give a talk on English learning strategies. It will help us understand how to learn English in effective ways and also increase our interest in learning it, thus making us learn it actively. Do you think one and a half hours will be enough for such a lecture? Please let me know as soon as possible so that I can make arrangements. Looking forward to seeing you and enjoying the lecture.
Best wishes. Yours, Li Hua
英语高一必修2作文6
Ladies and gentlemen,
It's my honor to stand here and say something about friendship.
First, I think everyone needs friends and is eager to get friendship.When you are happy, you can share your happiness with your friends and when you are sad, you can complain to your friends.If you are arrogant, your friends can persuade you and they can make you confident and brave when you are discouraged.
Second, as we all know, friendship is valuable.It can touch your heart and give you hope.Many people are proud of having a good friend.We must cherish our friends when we are happy with our friends.We should try our best to protect the friendship from being hurt.
We will meet a lot of friends in our life.We should find the people who can understand us and share not only happiness but also sadness.When you lose it, both you and your friend will feel very sorrowful.So you can't give up those friends, please don't forget to keep in touch with your old friends, because staying with old friends is cherishable.
Finally, just as an old saying goes, love comes and goes but friendship stays.It's sweet and poetic, full of tears, hopes and happiness.So let's cherish friendship!
That's all.Thank you for listening.
篇8:高一下学期英语必修2作文
Barack Obama is the first president of black people, whose story inspires so many young people to chase their dreams. As the saying that every successful man has a woman to support him, and this woman for Obama is his wife Michelle. As the first lady, Michelle helped Obama so much. During the campaign, she gave inspiring speeches and people knew what they should voted for. Michelle was born in a poor family, but her mother paid special attention to education.
Michelle was the top students all the time and she entered the top university, then she got the degree of doctor. Then she worked in a good law office. She was an excellent lawyer and the job experience made her a good orator. Michelle set good examples for the women. She showed that woman’s power was great, and they could be whoever they wanted.
高一下学期英语必修2作文5
Dear Sirs,
In reply to your advertisement in on Qinnan Daily of May 6, I respectfully offer my services for the position of secretary.
I am twenty years old and going to graduate from vocational school. I am a business management major. Besides, I've learned English for more than eight years and I am familiar with computer operation. In the last three years, I've been one of the editors of our student newspaper, which makes me experienced in writing and editing. I do well in my study and my scores are outstanding in my class. From above-mention, I am sure that I will be qualified for secretary.
I welcome the opportunity to meet with you to further discuss my qualifications and your needs. Thank you for your time and consideration.
Sincerely yours,
Zhang Hong
篇9:高一必修2期末英语作文
After seeing so many movies about the youth, we are starting to wonder about what do we have in our youth, the fight, the drink or the love? My answer is no. What we see from the movie is not true, the plots are exaggerated and misunderstood. For students, their youth is the process of fighting. They have studied so hard to realize their dreams. When they are in primary school, they want to do well and make their parents be proud of them.
When they are in middle school and high school, they need to take part in the exams so as to enter the better future schools. Even they are in college, they still need to study and fight for the ideal job. There is no doubt that most people keep fighting for their future and this is the memory of youth.
篇10:高一必修2第五单元英语作文
Unlike Martin Luther King’s, my dreams are fair and plain, and there are many of them. I have a dream from the first time I sit in a car—I want to drive.
Driving is like running without foot, racing without strength. It’s the most meaningful way to meet human being’s desire of “faster”. When driving, I have to put all my spirit to. Operating a car at ease will cost years of experience.
Driving will take me to my wanting destination, no matter it rains or snows or winds. I never am afraid of shoes wet, umbrella broken or ears frozen. A car is rather like a moving house, which protects me completely and helps me rush directly to the aim hanging ahead. That suits my nature perfectly: love to take risks conservatively. A smooth ride in a good car is an enjoyable satisfaction. Seeing rows of trees moving backward rapidly, a feeling of stepping forward will fill fully in my mind. With music hovering, breeze blowing, my soul flies in the air.
I was always sick when took a ride of a car, especially when I was young. Father told me that a driver would never have carsick. That may be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for me to desire driving.
This summer I am going to learn driving and get my car license. The dream with all my heart will follow the promise it had made.
篇11:高一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作文
当我懵懂地来到这个充满阳光的世界,睁眼看到的是满头汗滴,脸上布满微笑的妇女。我知道,她是我的亲生母亲。一直调皮不听话的我,从来没有受到批评,被父母捧在手心呵护,我也从来没有感觉的有一丝的不适,觉得很幸福。从没想过父母的这种做法是不是真正的对我好,我只知道开心满足就好。
渐渐地,我走向了成熟。慢慢地,我理解了成长。直到现在我才发觉我是多么的幼稚,什么事情都靠父母解决,没有一点自主能力。我决定要改变自己,我要对父母说:“爱我,就别把我搂得太紧,好吗?”刚刚出生的雏鹰,它要靠自己的不断跌撞,直到遍体鳞伤,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矮小稚嫩的树苗,它要经得起风雨的袭击,才能长成参天大树。我也要离开父母的庇护,经历重重困难,走过让人胆寒的荆棘丛,才能成长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爱我,就别把我搂得太紧,让我慢慢地蹒跚学步,最后飞快地跑起。爱我,就别把我搂得太紧,让我独自解决难题,最后突飞猛进。我知道作为父母的你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任何伤害,但是你们知道吗?如果不让我跌倒自己爬起来,我不知道,何时我跌倒了你们不在身边,我该如何爬起;如果不让我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我不知道,哪天遇到问题你们不在身边,我该如何去做。你们知道吗?溺爱,只会让做孩子的我慢慢步入深渊;溺爱,只会让做孩子的我永远停留脚步。你们要是真的爱我,就别把我搂得太紧,放开点,也许我会成长得更快。
世间最真挚的情,莫过于父亲的爱;世间最动人的爱,莫过于母亲的情。父亲与母亲,只是两个平凡的名词,代表的却是两座如同高山般的巨人。你们将我带到这个世界上,哺育我,呵护我,守护我,关怀我,没有你们的爱,一切都显得苍白无力。父母的爱早已超过了这世间所有的语句,用词也赞不出你们伟大的爱,用诗也吟不出你们无私的情。
然而同时,做父母的也不能把我搂得太紧,让我也可以和雏鹰一样,拥有自己的一片天空;也可以和树苗一样,成长为参天大树。离开父母的怀抱,我可以懂得人生的真谛,冲破父母对我的约束,我可以飞快地成长起来。
人生漫漫,我把生活诠释成一种孤独的流浪,通往梦想的大道上,驿站不断,我却不愿停步,期待一段轰轰烈烈的旅程,直到筋疲力尽。蓦然回首,在路旁的不仅仅是暗香,更多的是那浓浓的淡淡的纯纯的亲情,是那份永世难报的父母恩。
爱我,就别把搂得太紧……
篇12:高一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测试卷
关于高一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测试卷汇总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附答案:
一、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
CBAABBDDCC
二、默写10分,每空0.5分,答案略
三、阅读理解60分
(一)共37分
1、因寄所托:随着喻之于怀:明白趣舍万殊:趋向,取向群贤毕至:全
终期于尽:至,及后之视今:看待所以兴怀:表原因人之相与:互相交往
亦将有感于斯文:古义,这些诗文;今义,文雅
2、D3、A
4、①语段⑴中概括了哪两类不同的人生态度?(2分)作者的看法如何?(2分)
答:清谈和放纵(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作者认为这两种生活态度都不可取,“死生亦大矣”,生和死都是大事,人生短暂,空谈放纵而浪费生命令人痛心。
②作者具有怎样的生死观?(2分)语段⑵中有一句话表明了这种生死观,找出这句话(2分)
答:作者认为生和死不能等同看待,有生之年要做实事,不能空谈放纵浪费生命。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③在这篇中,作者先概述了兰亭盛会的情景,说“信可乐也”,他为什么这样说?(5分)又为什么要感叹“岂不痛哉”?(3分)
答:因为聚会的人物都是名士,聚会的地点风景优美,聚会的活动高雅有趣,而且天气晴朗,春风和煦,可以自由地仰观俯察,游目骋怀,所以确实是快乐。
因为人是物非尚且会引发人们的感慨,何况物是人非,寿命终结,更令人伤痛。而人生如此短暂,却一味地消耗在无用的空谈和有害身心的放纵行为上,白白浪费生命,这是很令人痛惜的,表达了作者对清谈和放纵这两种生活方式的否定。
5、翻译下列句子略
(二)共23分
1、BD2、DE3、A
4、简答题
①这篇借主客问答式来说理,节选的语段是苏子针对客人的“三悲”来宽慰客人的,请问客人有哪三悲?(3分)
答:古今历史对比生悲,宇宙永恒与人生短暂对比生悲,理想和现实矛盾对比生悲。
②节选的语段中,苏子运用了哪种说理方法?(2分)
答:比喻说理的方法,苏子用水与月来打比方,阐明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③苏子是从哪两个角度来说理的?(2分)分别针对什么问题来说理的`?(2分)
答:从“变与不变”的辩证角度和“取与不取”的角度来说理的。前者针对客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问题说理,得出“何羡”的结论;后者针对客人“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的问题说理,得出“共适”的结论。
④你认为苏子有着怎样的人生观呢?(2分)
苏子被贬谪后内心一度苦闷,可是最终通过感悟自然而感悟人生,具有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5、翻译下列句子(略_________________
篇13:高一语文必修2期末试卷
第Ⅰ卷(共26分)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18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顷刻(qīng) 戕害(qiāng) 剔除(tī) 咄咄逼人(duó)
B.刹那(shà) 悄然(qiǎo) 好莱坞(wū) 繁文缛节(rù)
C.混沌(hùn) 埋怨(mán) 拘泥(nì) 暴殄天物(tiǎn)
D.卓越(zhuó) 离间(jiàn) 风靡(mí) 可乘之机(chè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
A.寒暄 前扑后继 礼尚往来 声名雀起
B.躁动 称诵 步履为艰 相应成趣
C.赋与 稍纵即逝 妙笔生花 直接了当
D.搽粉 归根结蒂 伶牙俐齿 万变不离其宗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脱离生活闭门造车的宋徽宗画的“曲颈飞鸿”“扬尾斗牛”受到猎人和牧童的 ,留下了千古笑谈。
②西方文化与东方传统在上海碰撞,新旧事物相互 ,催生出上海独特的“海派文化”。
③究竟是什么成为淮南王的心魔,一定要放下书卷琴瑟,投进一场力所不及、世人 的叛乱呢?
④_分子的歇斯底里,让人想起 不清的癫狂病人,他们必将被人民唾弃。
A.指摘 交织 不耻 神志
B.指摘 交融 不齿 神志
C.指责 交织 不齿 神智
D.指责 交融 不耻 神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为什么火上舞蹈者的脚掌不会被烧伤呢?原因之一是因为舞蹈者不停地在跳跃,两只脚掌交替地接触炭火,每次接触的时间都很短。
B.跟生命及人类的起源一样,宇宙的起源一直是一个令人关注的科学前沿课题。
C.由退休教师组成的书画协会会员的年龄平均为75岁,连续三年被评为市文联系统先进集体。
D.由于部分国有企业产权不明晰,管理制度不健全,使企业缺乏创新的动力和相应的实力,以致难以适应市场竞争。
5.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引赵使者蔺相如 引:延请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顾:只是
B. 间至赵矣 间:从小路
蔺相如固止之 固:坚持
C. 衡少善属文 属:连缀
秦贪,负其强 负:倚仗
D.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逆:违背、触犯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仔细
6.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 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B. 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C. 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喟然叹曰:“嗟乎,义士!…”
D. 若知我不降明
若入前为寿 ,寿毕 ,请以剑舞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举孝廉不行
B.言甚详明
C.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D.覆盖周密无际
8.下面各句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何以知之 ②大王见臣列观 ③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④遂与秦王会渑池 ⑤求人可使报秦者 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⑦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⑧见犯乃死,重负国
A.②⑦/①③⑤/④⑥/⑧ B. ①⑦/③④⑧/②/⑤⑥
C.①⑦/③⑧/②④/⑤⑥ D. ①⑦/⑤⑧/②④/③⑥
9、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元代四个著名的杂剧作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其中马致远的代表作是《汉宫秋》,郑光祖的代表作是《倩女离魂》,白朴的代表作是《墙头马上》。
B、词产生于隋唐,盛行于宋朝。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 (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和婉约派(柳永、秦观、李清照、姜夔)。豪放派视野开阔,气概豪迈,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婉约派多为闺阁艳词,抒写离愁别绪。
C、《哈姆莱特》也译作《王子复仇记》。作者莎士比亚,全剧以哈姆莱特和新国王克劳狄斯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为线索展开的。塑造了一个说话直率、酷爱思索、有着忧郁与彷徨复杂情感的人文主义思想家的典型人物。反映了先进的人文主义思想与英国黑暗现实尖锐复杂的矛盾。
D、《张衡传》节选自《汉书?张衡传》,作者是南朝历史学家范晔。文中“遂通五经,贯六艺” 中“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10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一14题。(16分)
信拜礼毕,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赞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喑噁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有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
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余万,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
(《史记?淮阴侯列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 呕呕:和悦温和的样子
B.不居关中而都彭城 都:国都
C.印刓敝,忍不能予 刓 :磨圆棱角
D.今大王举而东 举:兴兵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以天下城邑封功臣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B.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 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C.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 公之时廉将军孰与秦王
D.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动
12.下列句子都能体现项王“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的一项是( )
①项王喑噁叱咤,千人皆废
②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
③有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
④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
⑤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
⑥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
A.①④⑤ B.①②⑤ C.②③⑥ D.②④⑤
13.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韩信认为勇敢凶悍仁爱强大,项羽远胜刘邦,但项羽也有自身弱点或失误,即匹夫之勇、妇人之仁、任人唯亲、杀戮过多,因此,项羽其强易弱。
B. 韩信认为,“秦民”对项羽所任的三秦王是既“怨”又“痛”且“莫爱”;而对刘邦的入关是“无不欲得大王王秦”,民心所向,显而易见。
C.韩信冷眼旁观,比较了刘项两人的不同:项羽暴虐,刘邦抚民;项羽斗勇,刘邦使智;项羽刚愎,刘邦纳谏;项羽弃义,刘邦守约。
D.韩信对天下形势和项羽为人的分析精辟而深刻,显示了韩信的雄才大略以及高瞻远瞩的胸襟,刘邦对其相见恨晚。
第Ⅱ卷
三、文言翻译及默写(15分)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
(2)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
15.在横线处写出课文中的原句。(共7分)
(1)古人常常不仅以其诗文才华为人称道,更以其处事的智勇被人赞颂,尤为可贵的是古人的胸襟气度。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展心忧天下的博大胸襟,在《廉颇蔺相如列传》里,①“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
不仅是对蔺相如隐忍、退让的行动描写,更为后人留下了“回车巷”的典故,而②“__ _ ______,______ ____”
这两句语言描写更体现了相如以国家为重、不记个人恩怨的宽容大度。
当然,廉颇知错能改的精神也通过③“_____ ___,___ ___,______ ____”这样的行动描写展现出来。
(2) 想当年,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 ,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 ,谈笑间, 。(《念奴娇?赤壁怀古》)
(5) 莫听穿林打叶声, 。(《定**》)
(6)莫道不销魂,卷帘西风, 。(《醉花阴》)
四、诗歌鉴赏
16.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6分)
鹧鸪天
魏 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1)统观全词,“心事”主要指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用了哪几种手法写“心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12分)
等待槐花开
锦墨
窗外有一株老槐树,我每天清晨都在拉开窗帘的霎间,与它相对而视。在这仲春时节,它依然含蓄。黑黢黢的皮肤,裹藏着耐得住寂寞的心灵,在它的桠枝间我找不到一丝绿意。我更不知道她什么时候会悄然间给我一树繁花?
可即使繁花满枝,谁还会和我一起分享氤氲的香气?谁还会给我采摘带着露珠的花串做香喷喷的槐花糕?谁还会站在槐花纷纷的午后等待我的脚步?没有了——那青蓝的衣衫、佝偻的身背、慈祥的目光、稀疏的白发……
有一年,村外的河水在一夜暴雨之后,猛然间涨了上来。河水翻腾着,搅起浑浊的泥沙。偶尔还会从上游跌宕盘旋的在激流中飞下几个麦秸垛,又在漩涡中时而浮起、时而下沉的向下游冲去。岸边一个七岁的小女孩,抱着一棵粗壮的杨树,焦急的望着河的对岸。她扎着羊角辫,穿着紫红的小衫,衬着青蓝的短裤,斜背着粉色带着白花边的书包。她喃喃自语:“我——我——怎么上学去?”它似乎听见河对岸杨树林深处的校园里,传来打铃的声音。小女孩急了,泪水扑扑的打在脸颊上。可河水的势头丝毫不减,打起的水花似一个个狂野的笑。小女孩蹲下来,捡起一个个石块猛扔进河里,恨不得,填平它。越是愤怒,嘴唇咬的越紧,泪水越是汹涌,直到有一双有力的手把她拉起来,背在肩上。
外公一边安慰着我,一边在黄泥路上急行。“小燕子不哭,姥爷背你从杨庄大桥上绕过去。”
“姥爷那太远啦,咱要绕好大一圈子!老师说过,下大雨没法过河时,可以不去上学!”
“不去?你都哭了!只要小燕子高兴,姥爷不怕远!我可不愿意让你当逃兵”
“哈——哈——”
河岸边,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可是雨后,经常会有一老背着一少在穿行。老人的裤管总是高高的挽起,水鞋里可以听见扑哧、扑哧的声音,身后溅起的泥点子伴着孩子的说笑,飞扬成黄色的小花。他们趟过浅浅的水洼、翻越高高的堤坝、走过密密的高粱地头……就这样,外公背了我五个夏天。我趴在他的脊背上走出了小学的门槛,同时渐渐的走出了你的视线——到镇上去上初中了。
无论星期天还是寒暑假我都会去外公家。我们一起游戏过:跑到狮子山里捉蝈蝈、东南岭上打枣子、村外河里捉小鱼;我们一起劳动过:去“瓢头子”岭上种花生、“十亩”地里掰玉米、“清水湾”里收高粱。忘不了春天你打得槐花糕、夏天你摇的小团扇、秋天你摘得甜石榴、冬天你送的厚棉袄……
直到二零零六年五一放假期间。我回来探望您!那是老家槐花怒放的时节,乡间的小路上弥漫着甜腻腻的味道。到处都是一树树乳白的槐花。蜜蜂在花串间飞舞,蝴蝶在已经窜出麦穗的田野间嬉戏。我和母亲手挽着手,走在我儿时奔跑过的土地上。远远的我就看见了你:站在桃园外,栅栏旁那棵老槐树底下。穿着一件深蓝的短袖衬衫,青色的裤子,青帮布底鞋。正在举目眺望着我要去的小路。背已经驼了,头发也稀疏而花白。可那是我内心最唯美的画面,定格在我心灵的帷幕上。
可为什么风一起,这画就在纷扬的槐花里渐渐的模糊、模糊、又模糊……我极力的去抓住你粗糙而又布满老茧的双手,可它却时而在桃树林里修剪枝条,时而在搞头的把手上紧握、时而在儿孙的额头上抚摸……抓不住了!那手再也无法,拉起我哭泣的肩膀,捧起我微笑的脸庞、提起我离家行囊……
槐花落尽的时节,一个享年七十三岁的老人也悄然的走了。他生前爱着的这些人都参加了他的葬礼。我想放声大哭,可他们的声音成了小声啜泣。我又怎么忍心揭开他们的伤疤,使之再次流血?我走在穿着丧服的亲人队伍的最后面,我用丧服的盖头蒙住脸,任泪水滴落在我的衣襟上。木然而又绝望的走到外公的墓地。它在一片玉米地里。青青的一米多高的玉米棵,织成青色的帷幔罩在您的坟外,坟东约十米外是一片桃树园,坟北约一千米是京沪高速公路,坟南三百多米就是他的村庄。
我想这墓地很合他的心愿。因为他最爱在桃树林里忙碌,春天可以有桃花的芬芳为伴、夏天会有蝈蝈在玉米棵梢头鸣叫、秋天会有晚熟的桃儿挂满枝头、冬天可以看见村落里袅袅炊烟……更重要的是可以看高速路上车来车往,不会寂寞,不会孤单!
那是我们最好的分别。一棵槐树,发出点点的芽、开出串串的花、洒下浓浓的荫、剩下粗粗的枝桠。一年年,树长大。呼,风一阵……青蓝的衣衫,沾染着槐花花瓣,如一只只白蝴蝶停息在那儿,伴着你慈祥的微笑镶嵌在我永远的梦里。
只剩下我,独自站在老槐树下,一年年,等待槐花开!
17.文章开头第一段描写槐树有什么作用?(3分)
18.赏析文中划线句子“我回来探望您……蝴蝶在已经窜出麦穗的田野间嬉戏。”(3分)
19.结合全文分析,你如何理解“那是我们最好的分别”?(4分)
20.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描写雪后乡村的荒凉寒冷,是为了突出爷爷坚守老家的可贵品质。
B.“可为什么风一起,这画就在纷扬的槐花里渐渐的模糊、模糊、又模糊”是为了说明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与外公接触少了,我对他的感情慢慢淡了。
C.文章结尾再次提到了等待槐花开,首尾呼应,表现了“我”对外公的依依不舍之情。
D.文章大量使用比喻、比拟、夸张、反复等修辞手法进行渲染与铺陈,读起令人如醉如痴。
六、作文:(40分)
21.天津一中育人十项内涵中这样解读“自强”:“自强——意志刚毅,奋勉进取”。
自强,它既表现为个体的顽强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也是推动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困难面前,在逆境之中,受挫折以后,懦弱自卑者节节败退,自强自立者勇往直前。
读了以上材料,请以“自强”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篇14:高一语文必修2期末试卷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18分)
1、C
A. 顷刻(qǐng) 咄咄逼人(duō)
B.刹那(chà) 好莱坞(wù)
D.风靡(mǐ) 可乘之机(chéng)
2、D
A.前仆后继 声名鹊起
B.称颂 步履维艰 相映成趣
C.赋予 直截了当
3、B 4.B 5.A 6.D 7.B 8.C 9、D
二、
10.B(都:动词,定都)
11.C(A把/因为;B根据,按照/在;C取独;D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
12.C(①是说项羽表面严厉④是说在项羽影响下诸侯各自的做法⑤是说刘邦的得人心的做法)
13.C(原文没有“项羽刚愎,刘邦纳谏”的内容)
Ⅱ卷
四、(15分)
14(7分)(1)大王自己估计在勇敢、强悍、仁厚、兵力方面与项王相比,谁更强?
(2)项王军队所经过的地方,没有不被摧残毁灭的,天下的人大都怨恨,百姓不愿归附,只不过迫于威势,勉强服从罢了。
三、在横线处写出原句。(共8分)
15.
(1)①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②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③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四、诗歌鉴赏
16.(6分)
(1)想家,想与家人团聚,安享天伦之乐;厌倦仕途与奔波,希望归隐田园。(答对一层意思得1分)
(2)①用去年团圆的欢乐与今年分离的痛苦作对比写“心事”②用“两鬓秋霜细有华”“儿女团员夜煮茶”的细节来描写‘心事’也可。借景抒情。(答对其中两点即得4分)
五、现代文阅读
17. ①写出了槐花的含苞待放,暗示了作者惆怅的心境;②引出下文对外公的回忆与思念;③照应了文章的题目。(每点1分)
18.比拟(1分),写出了槐花盛开时节外公家周围美丽的景色(1分);写出了我假期回乡探望外公的欣喜(1分)。
19.因为槐树盛开的景象曾经是作者内心最唯美的画面,定格在心灵的帷幕上,而此刻作者已经把外公的影象存入了记忆里的,成为了最美的写意画卷(2分);表达了作者对外公的深切怀念与不舍,深化了文章的主题(2分)。
20. (3分)C
六、作文:(40分)
21.略
篇15:地理高一必修2考点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1人口自然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人口的自然增长=出生率—死亡率。
2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
3.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
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
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
4.我国已属于现代型的人口增长模式。
5.一个地区人口的增长受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影响。
6. 根据人口迁移是否跨越国界可以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环境:经济:政治文化:其中经济因素起着主导作用。
8.环境承载力是环境能够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9.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是资源(最主要因素)、科技发展水平、人们的生活消费水平和文化。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1.城市空间结构:指构成城市的各要素在空间上的位置及其组合状况。
2.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是城市中最常见的功能区。
3.商业区——多呈点状或条带状分布于城市中心、主要交通干线旁或街角路口处;工业区——分布于主要交通线旁住宅区——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
4.各功能区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
5城市地域结构指的是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
6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7.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 。 8.城市等级:用城市人口规模来划分。
9. 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城市间距离越远,其服务范围越大,服务种类越多,服务级别越高。
10.城市化: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11.城市化的标志: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12、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低,发展较慢;中期:人口迅速向城市集聚,城市化进程很快,并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发展趋缓甚至停止。有些地方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13城市地域结构模式有三种: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14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15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16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影响城市土地质量、影响水体 、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1、农业区位含义:一方面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另一方面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3季风水田农业特点有:水利工程量大;小农经营;单产高;机械化程度低;科技水平低;商品率低。
4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它的农作物以玉米小麦为主
5大牧场放牧业具有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的特点。
6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有: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有: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
7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作物以水稻为主。
8乳畜业产品是牛奶及其制品,大多紧邻消费市场 。
9混合农业主要是以耕作业与畜牧业相结合为特征的农业地域类型,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分布在墨累达令盆地,主要是小麦牧羊带。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1污染大气的工业:设置在居民区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地带,或垂直盛行风向的郊外。
2.污染水源的工业: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
3.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工业:远离农田和居民区。
4根据影响成本的主导因素不同可分为:原料导向型、动力导向型 、市场导向型 、劳动力导向型 、技术导向型。
5. 传统工业区都是在丰富的煤铁基础上形成的工业地域,目前普遍面临着原料能源消耗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等问题。
6.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称为工业地域
7 .意大利的新工业区以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为独特的发展模式。
8意大利的新工业区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和中部。
9第二世界大战后的三次工业技术创新:20世纪70年代 半导体;
80年代 个人电脑;
90年代 互联网。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1.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管道运输。
2.交通运输方式正在朝着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3.山区商业网点的密度明显小于平原商业网点。
4.交通运输的布局受到经济社会技术自然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现主要的环境问题有:资源短缺、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
2.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3.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是公平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 共同性原则。
4.循环经济是新世纪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实践模式,也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5.在工业经济结构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清洁生产。
6.在农业经济结构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生态农业。
篇16:高一生物必修2教学计划
高一生物必修2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以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界定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规划课堂教学行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感悟、体验、发现中使学生主动掌握知识,发展实践、合作、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并且在学生自我表现和课堂交往互助经历的有效体验中,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人际交往能力、学习成就、平等意识都得到提升。
二、本学期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
高中生物必修2模块选取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DNA分子结构及其遗传基本功能、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等知识,主要是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阐述生命的延续性;选取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和物种形成等知识,主要是阐明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学习本模块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认识生物界及生物多样性,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学生理解有关原理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增进人类健康等方面的价值,也是十分重要的。
本模块的教学需要以《分子与细胞》模块为基础,同时又为三个选修模块――《生物技术实践》、《生物科学与社会》和《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打基础。因此,在本模块的教学中,既要注意利用《分子与细胞》模块的基础,适时提示学生回忆,做到温故而知新,从已有知识提出新的问题,又要考虑学习选修模块的`需要,在本模块教学中夯实基础。此外,还应注意“到位而不越位”,有些本应在选修模块中学习的内容,在本模块就不宜过多扩展。比如关于基因工程的内容,本模块和《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都设有专门章节或专题,在本模块讲清楚最基本的原理和方法,举例说明其应用即可,不要过多涉及技术细节,对应用范围的介绍也不求全面。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必修模块1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细胞生物学的最基本的知识,学生在微观的层面上深入地理解了生命的本质。但是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较差。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高中生物的一般方法,部分学生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模块中的热点问题应该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及措施
通过布置查找相关主题资料的作业,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尝试讨论、合作式教学;创设情境进行探究式教学;加强作业及学习方法指导。
五、对学生提出的简单要求:
1、上课认真听课,勤做笔记;
2、多做练习,独立思考,不抄作业;
3、注意归纳,多提问题;
4、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篇17:高一物理必修2课件
高一物理必修2课件
1.曲线运动
(1)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条件:
运动质点所受的合外力(或加速度)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
(2)曲线运动的特点:
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该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质点的速度方向时刻在改变,所以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3)曲线运动的轨迹: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轨迹向合外力所指一方弯曲,若已知物体的运动轨迹,可判断出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大致方向,如平抛运动的轨迹向下弯曲,圆周运动的轨迹总向圆心弯曲等.
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
①等时性;②独立性;③等效性.
(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法则:
平行四边形定则.
(3)分解原则:
根据运动的实际效果分解,物体的实际运动为合运动.
3.平抛运动
(1)特点:
①具有水平方向的初速度;
②只受重力作用,是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的匀变速曲线运动.
(2)运动规律:
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①建立直角坐标系(一般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O,以初速度vo方向为x轴正方向,竖直向下为y轴正方向);
②由两个分运动规律来处理
4.圆周运动
(1)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①线速度:
描述质点做圆周运动的快慢,大小v=s/t(s是t时间内通过弧长),方向为质点在圆弧某点的线速度方向沿圆弧该点的切线方向
②角速度:
描述质点绕圆心转动的快慢,大小=/t(单位rad/s),是连接质点和圆心的半径在t时间内转过的角度.其方向在中学阶段不研究.
③周期T,频率f
做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做周期. 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内沿圆周绕圆心转过的圈数叫做频率.
⑥向心力:总是指向圆心,产生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只改变线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大小
[注意]向心力是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在分析做圆周运动的质点受力情况时,千万不可在物体受力之外再添加一个向心力.
(2)匀速圆周运动:
线速度的大小恒定,角速度、周期和频率都是恒定不变的,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的大小也都是恒定不变的,是速度大小不变而速度方向时刻在变的变速曲线运动.
(3)变速圆周运动:
速度大小方向都发生变化,不仅存在着向心加速度(改变速度的方向),而且还存在着切向加速度(方向沿着轨道的切线方向,用来改变速度的大小).一般而言,合加速度方向不指向圆心,合力不一定等于向心力.合外力在指向圆心方向的分力充当向心力,产生向心加速度;合外力在切线方向的分力产生切向加速度.
篇18:高一物理必修2教学计划
高一物理必修2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整个课程教学标准在具体学期内的具体化,也就是我们常常讲的“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的具体规划。高一物理必修2教学计划应该怎么设计?
一、学生情况简要分析
高一11、12班,每班64人。11、12班为三类班。经过半年的学习,已完成了必修一的学习任务。11、12班学生学习物理中存在以下几个难点:
①矢量的慨念及矢量的运算;
②数学的函数关系及函数图象;
③物理慨念和规律的抽象性和复杂性;
④思维方法的超前性,如极限的方法,空间的关系等;
⑤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较高等。
要解决这些难点,我认为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把握好进度,宁慢勿快才可能有好的结果;
②加强实验与观察,强调物理慨念和规律是从实验中严格推导出来的。
③教育学生重在理解,大多数物理知识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切忌死记硬背;
④不要随意增加难度,例题和习题的选择都要慎重,应符合学生的实际。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分层次,有步骤地提出恰当的要求,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教材内容分析
1.教材的整体框架结构
第一章怎样研究抛体运动
第二章研究圆周运动
第五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第三章动能的变化与机械功 第四章能量守恒与可持续发展
2.教材编写特色分析
教材采用沪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第二册》。本教材的插图明显增多,所讲知识主要来龙去脉与实践知识相联系,注重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书后有供学生选做的研究课题示例,对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很有帮助。正文之外还有“阅读材料”“讨论与思考”“做一做”等栏目,以开阔眼界,启发思考。
3.教学实施设计 (1)加强对“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树立正确的有效教学理念,形成“关注课堂,讲究效益,提高质量”的价值取向,推进有效教学过程管理,整合校内一切资源,推动有效教学的深入开展。
(2)注重有效教学环节的组织与落实。认真做好备课、上课、练习、作业批改与辅导和检测“五有效”的管理,突出有效性、互动性、全员性和差异性特征。明确有效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着力研究有效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落实集体教学研究活动制度,强化集体备课,有效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注重对教材、教法和学法的研究。
(4)反思、总结、改进,推进有效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
4.德育目标设计
以德治为基础,以法制为保障,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以培养“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合格学生为目标,强化学生的公民道德意识,“五爱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特别是行为规范的养成性教育。
三、主要的教学改革方向、重点及措施
(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物理实验与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家都知道,物理的教学离不开实验,这里主要是讲教师的演示实验。但常规的演示实验往往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如实验器材太小,过程进行得太快,使得观察效果不好。而利用多媒体展示技术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起到了常规教学无法比拟的作用。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概念的理解程度,增强知识的记忆效果,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通过高一物理新教材的教学,我感到与原教材相比,难度是提高了,能力要求也高了,教材比过去更有弹性,更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鼓励学生的学习和探索精神。
四、配合教学安排的课外活动
(1)小制作、小实验;
(2)课外阅读;
(3)科技讲座;
(4)知识竞赛;
(5)趣味游戏;
(6)现场参观;
(7)社会调查。
总之,物理课外活动与物理课堂教学有着不同的特点和特殊的功能,它是对物理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作为一个新鲜事物,教师和学生都对其具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在物理教学中,一定要努力发挥其积极作用,避免形式化、任务化,从而真正做到推动高中物理教学的改革。
篇19:高一政治必修2教案
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我国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和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基本目标、立场
(1)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基本目标:
(2)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3、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
①从指导思想看,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②从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看,我国综合国力增强,肩负国际责任的能力增强;积极寻求国家利益的共同点,从双方长远利益与和平大局出发,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③发展与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反对一切恐怖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促进共同发展。
5、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1)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中国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自主创新,采取和平的方式,增加财富,实现自身的发展。
(2)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原因:①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我国绝不侵犯别国的国家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在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中进行。②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为了顺应当今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③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落实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要求。④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历史文化传统。
(3)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意义: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越发展、越强大,越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4)怎样走和平发展道路(措施):
①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②在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继续同发达国家加强战略对话和深化合作,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
③我们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
④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篇20:高一政治必修2教案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为什么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①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③面对我国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多种文化并存的客观事实和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的特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精髓)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为基本内容。
(3)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高一政治必修2教案
篇21:高一政治必修2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即宗旨、基本立场、基本目标、基本准则及其决定因素,理解我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所作的贡献。
2.了解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能力目标】
1.学生能根据教学情境进行深入分析我国外交政策的具体实践。
2.学生能根据教学情境归纳出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3.学生能够在展现中国和平外交的情境中,生成对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激发学生为祖国的繁荣和稳定贡献力量的决心和意志。
教学重难点
1.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即宗旨、基本立场、基本目标、基本准则及其决定因素,理解我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所作的贡献。
2.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竖版世界地图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
(一)解读三维学习目标(内容同前)
重点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识目标的“主要内容”和“走和平发展道路”标记并解释。能力目标强调分析材料的能力。
第一目中国外交硕果累累
教师ppt展示新中国外交经历的五个阶段,我国外交经历的五个阶段,即20世纪50年代“一边倒”、60年代“两只拳头打人”、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80年代以来无敌国外交、现在,我国对外活动进入更为活跃时期。(简单解释)
(二)综合探究一:你能够列举其他材料说明我国对外关系取得的丰硕成果吗?
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回顾IPAID上的电子书——《我国外交的辉煌历程》,整理导学案,理清思路,回答问题。
事先把学生分成外交成果组、外交政策组、和平发展组以及技术支持组。分别展示汇报。
外交成果组学生用ppt展示我国的外交成就。展示一组___会见各国领导人的图片,播放视频短片:20中国外交丰收之年。
教师总结,中国的外交,布局更加完善,气势更加恢弘,影响更加扩大,道路更加宽广。中国外交硕果累累。
第二目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师ppt展示外交政策的含义:它是指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主权国家做标记,。
结合___访欧材料——一桥飞架中欧,谈谈你对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理解。
材料如下:年,3月22日至4月1日,___访问欧洲,以下是_的重要讲话片段:
1.“我这次欧洲之行,就是希望同欧洲朋友一道,在亚欧大陆架起一座友谊和合作之桥。”
“我们要共同努力建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座桥梁,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2.“我们绝不走‘国强必霸’的道路,但我们也再不能重复坚船利炮下被奴役被殖民的历史悲剧。我们必须有足以自卫防御的国防力量。”
3.“在南海问题上,我们不惹事、不怕事,有关我国领土主权完整的事情,当然要坚决捍卫!”
4.“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没有私利。对于一切有助于局势缓和政治解决的方案,中国持开放的态度。”
(三)综合探究二:谈谈你对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理解?
学生分组讨论,各个小组汇报。
然后请外交政策组学生播放视频:_____在柏林发表的一段讲话。据此来谈对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理解。
教师总结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即宗旨、基本立场、基本目标、基本准则及其决定因素。重点讲解讲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中国说“不”,引导学生看教材106页。
(四)小试牛刀
本题练习时找一名同学上前勾画重要语句,并书写答案要点。再找另外一名同学点评。其他同学书写在导学案上,教师针对讲解并介绍答题方法。采用计时器,计时5分钟。着重运用电子白板的批注功能。
习题:_____寄望亚洲构建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在今年的第四次亚信峰会上他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在周边国家赢得广泛共识。
谈发展时,_____引用形象的比喻,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印度被称为“世界办公室”,双方应该务实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谈及双边关系,_____指出“我们有一种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愿望”,“中印用一个声音说话,全世界都会倾听”。
上述中印材料是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
参考答案:
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的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立亚洲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②中国提出新的亚洲安全观,赢得周边国家的广泛共识,体现了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③中国提出共同,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并提出务实合作,优势互补的发展战略体现了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之一;也体现了我们外交政策的宗旨。
④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第三目谱写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教师引导,我国的外交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与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密不可分的。从“一边倒”、到“两只拳头打人”;从“一条线、一大片”到80年代以来无敌国外交。我国外交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五)综合探究三:我国外交辉煌外交成就的取得还有哪些条件?新时期我国在世界上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和平发展组学生用ppt展示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肩负国际责任的能力不断提高。中国在世界上扮演了一个负责人的大国形象。
教师总结,我国取得外交成就的主要原因是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和正确的外交政策。中国外交政策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外交正谱写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六)构建体系
3.结束新课
重温这幅竖版世界地图,共同构建世界梦,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4.板书设计
9.3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宗旨
一、硕果累累
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决定因素国家利益国家性质
2.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3.基本目标维主、安、发利益,促发
4.宗旨维和,促发
5.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篇22:高一物理必修2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在已经学习有关机械能概念的基础上,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掌握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掌握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学习从功和能的角度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提高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物体系统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能够正确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能够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2.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尤其是分析、判断物体所具有的重力势能,是本节学习的难点之一。在教学中应让学生认识到,物体重力势能大小与所选取的参考平面(零势面)有关;而重力势能的变化量是与所选取的参考平面无关的。在讨论物体系统的机械能时,应先确定参考平面。
3.能否正确选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是本节学习的另一难点。通过本节学习应让学生认识到,从功和能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是物理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时进一步明确,在对问题作具体分析的条件下,要能够正确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分析、处理问题。
三、教具
演示物体在运动中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
器材包括:麦克斯韦滚摆;单摆;弹簧振子。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结合复习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知识。在初中学习时我们就了解到,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动能与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下面我们观察演示实验中物体动能与势能转化的情况。
[演示实验] 依次演示麦克斯韦滚摆、单摆和弹簧振子,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物体运动中动能、势能的变化情况。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学生回答物体运动中动能、势能变化情况,教师小结:
物体运动过程中,随动能增大,物体的势能减小;反之,随动能减小,物体的势能增大。
提出问题:上述运动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变化呢?这是我们本节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过程设计
在观察演示实验的基础上,我们从理论上分析物理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的情况。先考虑只有重力对物体做功的理想情况。
1.只有重力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
问题:质量为m的物体自由下落过程中,经过高度h1处速度为v1,下落至高度h2处速度为v2,不计空气阻力,分析由h1下落到h2过程中机械能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分析)。
分析:根据动能定理,有
下落过程中重力对物体做功,重力做功在数值上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变化量。取地面为参考平面,有
WG=mgh1-mgh2
由以上两式可以得到
引导学生分析上面式子所反映的物理意义,并小结:下落过程中,物体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此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总量不变。
指出问题:上述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意义呢?作为课后作业,请同学们课后进一步分析物体做平抛和竖直上抛运动时的情况。
明确:可以证明,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提出问题:在只有弹簧弹力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变化呢?
2.弹簧和物体组成的系统的机械能
以弹簧振子为例(未讲振动,不必给出弹簧振子名称,只需讲清系统特点即可),简要分析系统势能与动能的转化。
明确:进一步定量研究可以证明,在只有弹簧弹力做功条件下,物体的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物体的机械能总量不变。
综上所述,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3.机械能守恒定律
在只有重力和弹簧弹力对物体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物体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机械能守恒定律。
提出问题: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要能应用它分析、解决问题。下面我们通过具体问题的分析来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在具体问题分析过程中,一方面要学习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通过问题分析加深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与认识。
4.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例1.在距离地面20m高处以15m/s的初速度水平抛出一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求小球落地速度大小。
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提出问题:
(1)前面学习过应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处理平抛运动,现在能否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这类问题?
(2)小球抛出后至落地之前的运动过程中,是否满足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如何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归纳学生分析的结果,明确:
(1)小球下落过程中,只有重力对小球做功,满足机械能守恒条件,可以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
(2)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应明确所选取的运动过程,明确初、末状态小球所具有的机械能。
例题求解过程:
取地面为参考平面,抛出时小球具有的重力势能Ep1=mgh,动能
落地时小球的速度大小为
提出问题:请考虑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与用运动合成解决问题的差异是什么?
例2.小球沿光滑的斜轨道由静止开始滑下,并进入在竖直平面内的离心轨道运动,如图所示,为保持小球能够通过离心轨道最高点而不落下来,求小球至少应从多高处开始滑下?已知离心圆轨道半径为R,不计各处摩擦。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
(1)小球能够在离心轨道内完成完整的圆周运动,对小球通过圆轨道最高点的速度有何要求?
(2)从小球沿斜轨道滑下,到小球在离心轨道内运动的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是否守恒?
(3)如何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这一问题?如何选取物体运动的初、末状态?
归纳学生分析的结果,明确:
(1)小球能够通过圆轨道最高点,要求小球在最高点具有一定速度,即此时小球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恰好等于小球所受重力;
(2)运动中小球的机械能守恒;
(3)选小球开始下滑为初状态,通过离心轨道最高点为末状态,研究小球这一运动过程。
例题求解过程:
取离心轨道最低点所在平面为参考平面,开始时小球具有的机械能E1=mgh。通过离心轨道最高点时,小球速度为v,此时小球的机械能
成完整的圆周运动。
进一步说明:在中学阶段,由于数学工具的限制,我们无法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小球在离心圆轨道内的运动。但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可以很简单地解决这类问题。
例3.长l=80cm的细绳上端固定,下端系一个质量 m=100g的小球。将小球拉起至细绳与竖直方向成60°角的位置,然后无初速释放。不计各处阻力,求小球通过最低点时,细绳对小球拉力多大?取g=10m/s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思考:
(1)释放后小球做何运动?通过最低点时,绳对小球的拉力是否等于小球的重力?
(2)能否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出小球通过最低点时的速度?
归纳学生分析结果,明确:
(1)小球做圆周运动,通过最低点时,绳的拉力大于小球的重力,此二力的合力等于小球在最低点时所需向心力;
(2)绳对小球的拉力不对小球做功,运动中只有重力对球做功,小球机械能守恒。
例题求解过程:
小球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变化量ΔEp=-mgh=-mgl(1-cos60°),
在最低点时绳对小球的拉力大小为
提出问题:通过以上各例题,总结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归纳学生的分析,作课堂小结。
五、小结
1.在只有重力做功的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总量不变。通过例题分析要加深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
2.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时,应首先分析物体运动过程中是否满足机械能守恒条件,其次要正确选择所研究的物理过程,正确写出初、末状态物体的机械能表达式。
3.从功和能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和途径。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逐步培养用功和能的观点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4.应用功和能的观点分析处理的问题往往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例如与圆周运动或动量知识相结合,要注意将所学知识融汇贯通,综合应用,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说明
势能是相互作用的物体系统所共有的,同样,机械能也应是物体系统所共有的。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不必过份强调这点,平时我们所说物体的机械能,可以理解为是对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的一种简便而通俗的说法。
篇23:高一生物必修2课件
一、教材分析
1.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1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的第1课时,从本章内容看,《孟德尔的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是学生在学习《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的基础上,再一次沿着科学家的探究历程,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地讨论生物遗传基本规律的过程;也是又一次领略科学探究方法──假说演绎法的过程,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及理性思维品质的培养有重要作用。
从整个《遗传与进化》模块看,本节内容为《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学习埋写了伏笔,为杂交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基因的自由组合导致的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最重要来源和生物进化的内在动力之一。因此,本节课在整个模块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教学中,本节内容需2课时完成:第1课时学习“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第2课时学习“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及其再发现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教材对本节内容的呈现,强调了科学史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让学生亲历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包括一明一暗两条主线:
一条明线──孟德尔是如何发现并验证自由组合定律;
一条暗线──假说演绎法的探究过程,科学方法的训练。
当然,这也将是进行本节课堂教学的主线。
1.2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要求,可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2.1知识方面:通过分析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1.2.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通过对孟德尔遗传定律探究过程的学习,体验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过程;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和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养成理性思维品质。
1.2.3能力方面:通过对两对相对性状遗传结果的分析,尝试演绎推理方法,提高逻辑推理能力;能运用数学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尝试进行杂交实验的设计。
1.3教学重点、难点
1.3.1教学重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并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1.3.2教学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即杂合体所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的分析)。
二、教法与学法
2.1教法
由于遗传定律的发现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科学探究过程,因此本节课将以探究式教学方法为主线,通过提问、讨论等多种形式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和模拟实验,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直观化,突破教学难点。在整堂课中,理性思维训练贯穿始终,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
2.2学法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基因分离定律,感受了假说演绎的科学方法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因此以问题为依托、以演绎推理为主线,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阅读、思考、观察、讨论,伴以读图、析图、写遗传图解等训练,来培养学生获取、运用信息的能力和规范性的养成,通过充分调动学生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三、教学过程
3.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分钟)
在回顾分离定律的基础上,沿孟德尔的探究思路,通过问题(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对其他相对性状有没有影响?两对相对性状共同遗传时有何规律?)引入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学习,这既符合孟德尔的探究过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这一过程中,可褒扬孟德尔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3.2层层引导,学习新知(30分钟)
3.2.1实验现象: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相关内容后,请学生叙述该实验的过程及结果,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3.2.2提出问题:在观察现象的基础上,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回答:
(1)为什么F1全是黄色圆粒?(帮助学生巩固对性状显隐性的认识)
(2)对F2粒形和粒色两对性状分别研究时是否仍遵循分离定律?9:3:3:1与3:1之间有什么关系?(使学生在性状水平上认识到自由组合现象。同时训练学生处理、运用数据信息的能力,使学生理解孟德尔遗传定律实质是概率定律)
(3)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中,性状分离的原因是什么?借鉴遗传因子假说,能否解释性状的自由组合现象?
3.2.3做出假说:此时学生会积极思考,相互讨论,教师作如下引导: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性状分离是因为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那么性状自由组合的原因是什么?此时,“性状的组合是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发生了自由组合”这一假设已呼之欲出。(通过这一过程可培养学生“类比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
进一步引导学生阅读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并对前面的推理过程适时做出肯定性评价(你们做出了和伟大的科学家一样的解释!),使学生对前面的推理过程得到自我认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自信心。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可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形成直观认识,对此难点加以突破。对比孟德尔对分离现象和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使学生意识到,孟德尔解释的重点是:在配子形成时发生了什么及最终形成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课前布置学生以同桌两个为一组,每组准备一元和五角硬币各一枚,一面代表Y、R,另一面代表y,r,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直观地体验并总结出F1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
在理解了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遗传图解表示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过程及结果,找学生代表黑板书写。完成后,同桌相互评价并共同评价、完善黑板上的遗传图解,最后用多媒体展示完整的遗传图解。(使学生加深对自由组合解释的理解并训练学生书写遗传图解的规范性)
3.2.4验证假说:教师引导:孟德尔在得出分离定律时,提出假说后探究过程结束了吗?假说可以解释已有的实验现象,就说明它一定是正确的吗?让学生参考分离定律的验证实验,自主设计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实验。
3.2.5总结规律:至此可让学生自行总结并叙述自由组合定律。(培养学生总结及表达能力)
3.3课堂巩固与评价(10分钟)
限时完成学案“课堂巩固”部分习题(略),公布答案并点评。
3.4小结(2分钟)
自由组合定律是以分离定律为基础的,是分离定律的延伸。但科学发现是无止境的,至此人们已认识到遗传因子的存在,它在哪里,是什么,如何行使功能,等等,这一系列问题还有待于我们继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章节的学习作铺垫)
3.5布置作业(1分钟)
篇24:高一生物必修2课件
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生物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2)新课标(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章第一节。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第二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细胞学知识,有丝分裂知识等知识基础上进行。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并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奠定了细胞学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内容在知识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减数分裂两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特征和数目变化是本节课的重点;
而同源染色体的概念以及同源染色体移向两极的随机性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同源染色体的基本概念;
②理解和掌握减数分裂的两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特征,特别是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和DNA含量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规律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等方面的思维能力;通过分析讨论、巩固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并赞美生命的奇妙。
学情分析:
1. 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采用“启发与探究”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即:目标→观察→思考→总结→应用,根据教学目标设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通过归纳和总结来解决问题并形成知识体系。然后加以应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过程尽量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2. 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能力:
高中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及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对于细胞中微观世界的物质变化缺乏感性认识,仍难以理解,较难抓住本质。大部分学生表现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学会”但“会学”的同学不多,主要原因是学生在逻辑推理和整体把握两个方面存在障碍,对问题探讨停留于表象认识,难于抓住事物的本质。所以我采取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教学的直观性、科学性和课堂内容容量。
3. 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心理:
学生毕竟有着基础和其它方面,如空间想象及思维能力、兴趣、动机、毅力、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因此要针对不同情况来进行教学。从疑问的设置,到问题的回答要适合不同层次的同学;从基础知识的掌握,再到能力的培养,包括探索创新能力,学习兴趣等,教师要对不同层次同学进行相应点拨。
4.学法分析:
通过指导学生对多媒体动画中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变化行为的观察,促成学生知识的迁移,使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落实教学目标的目的;通过解题过程的辅导,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减数分裂概念和精子形成过程;第二课时学习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意义,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异同点比较。这里主要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自制教具;学案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问〗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和繁衍的基本保证,我们已经学过有丝分裂的有关知识,有丝分裂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结果怎样? (温旧学新)
(播放有丝分裂flash课件)
学生讨论,师总结:有丝分裂重要的特点是遗传物质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复制一次,分裂一次)。分裂的结果是产生两个子细胞,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亲代细胞一样。
〖问〗:我们知道进行有性生殖的多细胞生物体都是由一个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发育而来的,有性生殖的生物在性成熟后都要产生精子和卵细胞,若精子和卵细胞按有丝分裂方式产生的话,会有怎样的结果?(引导学生以人为例进行分析)
学生讨论回答后,ppt展示如下结果:
父亲(46) ↓ 母亲(46) 受精卵(92)
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 ↓
精子(46) 卵细胞(46) 子女(92)
〖总结提问〗:这样,染色体数目会逐代加倍,这不利于物种稳定。人和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都存在同样的问题。实际上,我们父母的体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我们自己也是46条染色体,那么,生物体是如何保证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呢?
(通过设问,引起同学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强烈求知欲,使学生产生急需探究心理,学习动机由潜伏期迅速自然进入活跃状态。)
学生讨论,ppt展示答案:
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必须减少一半;
〖启发学生〗:那么,细胞以怎样的方式使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学生讨论,师归纳: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许多科学家相继观察到,无论动物或植物的生殖细胞在形成过程中,染色体数目都要减少一半,并将这个过程命名为“减数分裂”。
【引入课题】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
二、新授:动画演示,共同探究
指导学生预习:请大家阅读课本P16内容,思考:哺乳动物精子在什么器官中形成、能形成精子细胞是什么细胞?该细胞有何特点?
学生看书后回答:雄性哺乳动物精子在睾丸中形成,形成精子的原始生殖细胞叫做精原细胞,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精子。
ppt展示减数分裂概念,减数分裂的要点。
(先整体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
(以精子的形成为例,动画演示减数分裂全过程。同时说明:为学习方便,也为了后面能说明染色体分离的随机性,细胞中的染色体以4条表示。)
〖问〗:大家看完了减数分裂的全过程,与有丝分裂比较一下,我们观察到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的行为有什么明显的特点?
学生讨论回答:有染色体配对的情况。
师提示:配对的染色体都是同源染色体。
〖问〗:那么,什么是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是如何形成的?
1、动画演示同源染色体的形成过程
教师总结:精子和卵细胞中2条染色体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后,来自精子(父方)的每条染色体一般都能在来自卵细胞(母方)的染色体中找到一个与之大小形状相同的染色体,我们把这样的两条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所以说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是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由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也是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原始生殖细胞(如精原细胞)就是由体细胞分裂、分化而形成的,所以,原始生殖细胞中也存在着同源染色体。
(设计意图:同源染色体是本课题的关键点和切入点,在教学安排上,将同源染色体概念提前讲述,为的是分散难点,为后面讲述联会和四分体奠定基础。)
〖问〗:那么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发生了哪些行为变化呢?下面我们详细分析一下减数分裂全过程。
2、动画演示: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过程
学生观看,教师解说: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精原细胞的体积增大,染色体的复制,变为初级精母细胞。这时每条染色体已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只是由于这一时期染色体呈染色质状态,实际上看不出来。
分析此时细胞内染色体数量、染色单体数量和DNA含量的变化并在黑板上板书。
学生讨论并回答。
3、动画演示:同源染色体联会时的动态变化和四分体形成过程
学生观看,教师解说:接着,进入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这时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初级精母细胞中原来分散存在的染色体开始进行两两配对。配对的2条染色体互为同源染色体,这种现象称为联会。联会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4条染色单体,叫四分体。四分体时期相邻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会发生交叉互换。
分析此时细胞内染色体数量、染色单体数量和DNA含量的变化并在黑板上板书。
学生讨论并回答。
4、动画演示:减Ⅰ中期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减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
观看减Ⅰ中期和后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并与有丝分裂中、后期进行比较。
分析减Ⅰ中期和后期细胞内染色体数量、染色单体数量和DNA含量如何变化并板书。
学生讨论并回答。
师提示:在减Ⅰ后期,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分开,说明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由于两个同源染色体在细胞中央的排列位置是随机的,可以互相交换,因此,就决定了同源的两个染色体各移向哪一极也是随机的,这样,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就可以自由组合。这就是我们之前学习的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5、动画演示:次级精母细胞形成过程
学生观看,教师解说:接着,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分裂成两个子细胞,叫次级精母细胞。
〖问〗: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答:染色体数目减少了一半。
〖问〗:减少的原因是什么?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了怎样的一半?是不是随机减少了一半?
学生讨论,师提示: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出现了同源染色体联会,然后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细胞的每个极只得到各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从而使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为初级精母细胞的一半。这一半恰好是一整套的非同源染色体。
分析每个次级精母细胞内染色体数量、染色单体数量和DNA含量的变化并在黑板上板书。
〖问〗:次级精母细胞会以怎样的方式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染色体数还会再减半吗?细胞内的染色体数量、染色单体数量和DNA含量又会如何变化?
6、动画演示次级精母细胞到精子的过程
学生观看,教师解说:
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有丝分裂过程:前期,细胞内的染色体散乱分布;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成一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与有丝分裂中期进行比较);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个子染色体(注:不是同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与有丝分裂后期进行比较);接着,细胞分裂,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成4个精子细胞,减数分裂完成。
演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时,尤其要突出细胞内“是否含有同源染色体”。
分析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数量、染色单体数量和DNA含量的变化并在黑板上板书。
【小结】: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形成了四个精细胞。精细胞中染色体数目、DNA含量,与精原细胞相比都减少一半;精细胞再经过变形,形成精子,在这个过程中,丢掉了精子细胞的大部分细胞质,带上重要的物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轻装上阵,并形成了一个长长的尾,便于游动。精子不再分裂,减数分裂无细胞周期。
【注】:在连续播放幻灯片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在学案上“精子的形成过程图解”中填出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细胞的名称、细胞内染色体数目,DNA数目。同时让学生自己在下面独立画出各个时期的图像(主要是染色体的变化),从而达到巩固强化的目的。在学生绘图的过程中,老师巡回查看,指出学生绘错的地方,以引导思维的方式,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思考,寻找正确的知识。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把所学内容以画图形式表现出来)
7、现在,我们再重复回顾一遍精子的形成过程(总结减数分裂的特征并板书),可以用以下口诀记忆:
复制一次,分裂两次;减一同源分,减二姐妹分。
8、分析减数分裂各时期细胞内的染色体数量、染色单体数量和DNA含量的变化情况
ppt展示图表,学生回答填表(以精原细胞中染色体数2n,DNA数2c为例),并布置学生课后绘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变化曲线图。
播完后,师提问:一个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以后,能形成几种类型的精子?
学生回答:4个
教师点拔:错,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只能形成二种类型的精子;
9、动画演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师解说: 对于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的初级精母细胞来说,减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情况有两种,可能产生的组合有是22种,但这仅仅是有可能出现的几率;假如只是一个精原细胞,那么实际分离的情况只有一种,产生的组合只有两种,就如图中所看,要么是组合1和组合2,要么是组合3和组合4,实际上只能形成两种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种精子。
教师提问:难道一个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只能产生两种精子吗?
学生回答:是。
教师点拨:错,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常常会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从而增加了配子的种类。
10、动画演示:交叉互换
教师讲解交叉互换在遗传学上的重要意义:交叉互换后每一条染色单体就不再是原来的染色单体,而已含有对方的基因成分。这在性状的遗传上是很重要的。从而最终增加了配子的种类,丰富了生物界物种的多样性。
三、动手体验,合作交流(视进度而定)
布置学生用自制的染色体模型在黑板上模拟减数分裂全过程,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即动脑又动手以突破教学难点)
四、教学后记
通过识别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图像,培养识图和判断能力;通过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和行为变化规律,培养分析和判断能力;通过动手用自制的染色体模型在黑板上模拟减数分裂全过程,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抓住特点,懂得道理,记住过程,不但学得有趣,掌握也牢固。对比较难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内容,要认真剖析、深入对比。如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象的区别,运用图形、曲线进行DNA、染色体变化分析,加深记忆和理解,效果会更好。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能否引导学生进入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是教学成败的关键。讲授减数分裂这部分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以把复杂的问题具体化,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给学生创设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篇25:高一数学必修2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2)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4)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柱、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
(2)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三、教学用具
(1)学法: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概括。
(2)实物模型、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由六根火柴最多可搭成几个三角形?(空间:4个)
2在我们周围中有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这些建筑的几何结构特征如何?
3、展示具有柱、锥、台、球结构特征的空间物体。
问题:请根据某种标准对以上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二)、研探新知
空间几何体:多面体(面、棱、顶点):棱柱、棱锥、棱台;
旋转体(轴):圆柱、圆锥、圆台、球。
1、棱柱的结构特征:
(1)观察棱柱的几何物体以及投影出棱柱的图片,
思考: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共同特点是什么?
(学生讨论)
(2)棱柱的'主要结构特征(棱柱的概念):
①有两个面互相平行;②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③每相邻两上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
(3)棱柱的表示法及分类:
(4)相关概念:底面(底)、侧面、侧棱、顶点。
2、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
(1)实物模型演示,投影图片;
(2)以类似的方法,根据出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并得出相关的概念、分类以及表示。
棱锥: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
棱台:且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
3、圆柱的结构特征:
(1)实物模型演示,投影图片——如何得到圆柱?
(2)根据圆柱的概念、相关概念及圆柱的表示。
4、圆锥、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1)实物模型演示,投影图片
——如何得到圆锥、圆台、球?
(2)以类似的方法,根据圆锥、圆台、球的结构特征,以及相关概念和表示。
5、柱体、锥体、台体的概念及关系:
探究:棱柱、棱锥、棱台都是多面体,它们在结构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三者的关系如何?当底面发生变化时,它们能否互相转化?
圆柱、圆锥、圆台呢?
6、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
(1)简单组合体的构成:由简单几何体拼接或截去或挖去一部分而成。
(2)实物模型演示,投影图片——说出组成这些物体的几何结构特征。
(3)列举身边物体,说出它们是由哪些基本几何体组成的。
(三)排难解惑,发展思维
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后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不是棱柱?(反例说明)
2、棱柱的何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棱柱的底面吗?
3、圆柱可以由矩形旋转得到,圆锥可以由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圆台可以由什么图形旋转得到?如何旋转?
(四)巩固深化
练习:课本P7 练习1、2; 课本P8 习题1.1 第1、2、3、4、5题
(五)归纳整理:由学生整理学习了哪些内容
篇26:高一数学必修2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画三视图的基本技能,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动手作图,体会三视图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体会三视图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画出简单几何体、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难点: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空间几何体。
三、学法指导:观察、动手实践、讨论、类比。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开课题
展示庐山的风景图——“横看成岭侧看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说明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物体视觉的效果可能不同,要比较真实反映出物体,我们可从多角度观看物体。
(二)讲授新课
1、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
中心投影:光由一点向外散射形成的投影;
平行投影:在一束平行光线照射下形成的投影。
正投影:在平行投影中,投影线正对着投影面。
2、三视图:
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侧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左面向右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俯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上面向下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三视图:几何体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统称为几何体的三视图。
三视图的画法规则: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长对正:正视图与俯视图的长相等,且相互对正;
高平齐:正视图与侧视图的高度相等,且相互对齐;
宽相等:俯视图与侧视图的宽度相等。
3、画长方体的三视图:
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分别是从几何体的正前方、正左方和正上方观察到有几何体的正投影图,它们都是平面图形。
长方体的三视图都是长方形,正视图和侧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俯视图和正视图都各有一条边长相等。
4、画圆柱、圆锥的三视图:
5、探究:画出底面是正方形,侧面是全等的三角形的棱锥的三视图。
(三)巩固练习
课本P15 练习1、2; P20习题1.2 [A组] 2。
(四)归纳整理
请学生回顾发表如何作好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五)布置作业
课本P20习题1.2 [A组] 1。
【高一必修2测试作文】相关文章:
9.高一必修三作文
10.高一必修英语作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