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小兴安岭(教科版三年级课堂实录)
“fengzhen204”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美丽的小兴安岭(教科版三年级课堂实录),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美丽的小兴安岭(教科版三年级课堂实录),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美丽的小兴安岭(教科版三年级课堂实录)
1、在祖国的东北有许多高大的群山,其中有一座山,名字叫“小兴安岭”,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美丽的小兴安岭看一看。
(教师板书 生齐读课题)
师:课前同学搜集了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谁能用一句话介绍一下美丽的小兴安岭。
(生介绍)
师:同学们的资料可真丰富啊!下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读一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教师巡视指导)
师:课文读完了,我来检查一下同学读得怎么样。
(课件出示:宿舍 榛子 蘑菇 紫貂 )
指名单个读 个人连读 一起读
(课件出示:积雪融化 溪水淙淙 缕缕金光 汇成小溪 涨满春水 刮过树梢 葱葱茏笼)
教师指读 开火车读 一起读
师:小兴安岭的最大特色就是那的树木很多。(播放课件树木)
师:小兴安岭的树可真多!(教师板书:“树”)
师:你也试着来读一读1、2自然段,感受感受
生:自由练读
师:你感受到树多了吗?(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生1:我从绿色的海洋这句话中感受到树很多。
生2:我从 数不清 连成片 这几个词中感受树很多。
师:你能读一下这名话吗? 指名练读、比赛读(教师指导)
师:让我们一连成绿色的海洋。(师生共读)
师:(板书:“海”)你知道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小兴安岭的么?
生:从 春、夏、秋、冬 四个方面来描写小兴安岭的美丽。
师:就让我们先走入春天的小兴安岭。(教师板书:春:)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找一找作者想我们介绍了哪些春天的景物,用铅笔圈一圈。
生:边读边圈。(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说一说。
生:(汇报)树木 积雪 春水 小鹿
师:这些景物又美在哪呢?咱们首先来看春天的树木。(播放课件:树木图片、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的句子)
生:自由大声读。
师:那个词让你感受到没了呢?
生1:嫩绿这个词让我感受到了美。
师:(课件:“嫩绿”这个词变红)
师:那就请你读出这种美好么?
生:读。
师:他读的叶子是那么嫩那么绿,谁再来读一读?
生2:读。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读着读着我们似乎感觉到叶子在动?你感受到了么?
生:我是从“抽出”和“长出”这两个词感受到的。
师:你来读一下好么?
生:读。
师:树木长得可真起劲儿呀!让我们一起开心地读一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那么春天的“积雪 春水 小鹿 ”又美在哪呢?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处读一读。读好以后在完成这个填空。
师:(教师出示课件: 春天的 很美,我仿佛看到 ,似乎听到 。)
生:自由大声读。
生:(汇报)积雪很美。 看到积雪融化,听到滴滴答答的声音。
师:再告诉我们什么?(春天来了)
师:(课件出示: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这里有一个表示声音的词是什么呀?(淙淙)淙淙变红色。
师:就让积雪汇成的小溪淙淙地流起来吧!谁来读一读。
生:读。
师:谁能流淌得再更好些呢?
生2:读。
师:大家感受到了什么?
生:春天来了,真的很美!
师:谁还想说说?你喜欢什么?
生:春天的河水很美,看到小河里涨满了春水,听到小河说我要流进大海了。
师:(课件:河里涨满了春水!)谁来读一读?
生:读。
师:谁来让河水涨得再满一些!
生:读。
师:我们一起让河水涨得再满一些!
(师生齐读)
师:谁喜欢小鹿?
生: 小鹿很美,看到小鹿在喝水,听到小鹿在说悄悄话呢!
生: 看在草地上玩耍,听到小路说春天真美呀
师:课件出示:几只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低下头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哪只小鹿来读一读。
生:读。
师:哪只小鹿再读一读。
生:读。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这一幅幅美景构成了一幅春景图。下面让我们在一起来感受一下春天的美景。(播放课件:春天)
师:小兴安岭的春天可真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板书:生机勃勃)
师:不知不觉夏天来了,夏天的小兴安岭是非常的短暂,但却是非常的美丽。请同学们读一下第四自然段。作者又向我们介绍了哪几方面的景物,用笔圈一圈。
生:读
师:谁来说一说。
生:树木 雾 阳光 野花
师:课件出示表格)下面我们具体的来感受一下夏天的美景,老师把同学们分成四大组,第一组感受树木的美,第二组感受雾的美,第三组感受花的美。先找到相关句子读一读,在小组内看着填空说一说。
师:(出示课件: 夏天的 很美,我仿佛看到 ,似乎听到 。)
生:读、小组说。
师:谁来先汇报。树木这组先来。
生:树木很美,看到树木长得葱葱茏笼,把森林封的严严实实,听到树木说瞧我多厉害!
师:出示数目的句子: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笼,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师:夏天的树木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谁来读一读。
生:读
生:看到树木长得多茂盛,听到,树木说小胖友们快到我的下面来乘凉。(生读)
生:看到树木长得葱葱茏笼,听到树木说我多想个巨人。(生读)
师:真美呀!那雾呢?谁来说一说!
生:雾美,看到整个森林尽在乳白色的雾里,听到雾说我给大山穿上了一件婚纱。(读)
生:雾美,看到整个森林尽在乳白色的雾里,听到雾说我在跟小鹿玩捉迷藏呢。(读)
师:多俏皮的雾呀!咱们一起让雾升起来吧!(齐读)
师:太阳出来了 ,阳光美么!谁来说说它没在那?
生:阳光很美, 看到千万缕利剑一样的金光,。。。。。。草地上。听到金光说我多厉害密密层层的枝叶都被我穿过了。
师: 对山能的力量美。
生:读(齐读)
师:那么花有没在哪呢?
生:看到红的黄的,听到花说欢迎来到小兴安岭。
师:读出花的美。(是生齐读)
师:让我们在一起感受一下夏天的小兴安岭吧!(播放课件:夏天)
师:夏天的小兴安岭可真是一个万物生长的季节。(板书:万物生长)
师:春天和夏天的小兴安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个美景图。真像一个大花园。(板书:大花园)
师:秋天和冬天的小兴安岭又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五、六自然段。小组内说一说,秋天和冬天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板书:秋、冬)
生:小组交流
师:咱们先来看秋天,谁来说一说?
生:白桦和柞树的叶子变黄了。
师:出示课件:白桦和柞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树显得更加翠绿了。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
师:是呀,这一切变化又将小兴安岭装扮得更加美丽,谁愿意美美地读?
生:读。
师:谁来说一说秋天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秋天有山葡萄、榛子、蘑菇、木耳和药材
师:(课件:播放图片)
师:这么多的收获真是让人目不暇接,乐得嘴都合不拢了!带着喜悦的心情读一读书上的这句话,好吗?
师:(课件: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甜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
师:秋季果实累累,遍地是名药材,无边的森林尽是宝藏,这是多么令人惊喜!事实上,小兴安岭一年四季到处都是宝。你还知道小兴安岭有哪些物产?
生:(汇报搜集的资料)
师:让我们在一起来感受一下硕果累累秋的天吧?(播放课件:秋天)(板书:硕果累累)
师:在这冰天雪地的冬天,会有什么吸引你的呢?
生:(汇报)白雪 黑熊 松鼠 。。。。。
师:(课件出示:雪景图树上积满了白雪。)哪个词用得好?
生:“积满”一词用得非常恰当,连树上都“积满”了白雪,既可以让人想象出小兴安岭冬天很冷,雪很大,又可以反映出小兴安岭森林的密密层层。
师:读一读这句话。
师:(课件出示:“黑熊只好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只好”就是只能这样。冬天,遍地是雪,黑熊无法出来活动,无法外出觅食,只能舔自己掌上分泌出的养分过冬。这是动物生存的本能。在这句话中,作者用“只好”一词赋予了黑熊人格化的描写,显得生动而富有情趣,表达出作者对自然界的喜爱之情。
师:读一读这句话。
师:动物们独特的过冬方式可真是乐趣无穷呀!谁愿意来表演一下小动物们的过冬方式。
生表演。
师:冬天的小兴安岭雪花飞舞美丽极了!让我们再来看看冬天的小兴安岭(播放课件:冬天)(板书:雪花飞舞)
师:我们大家在小兴安岭里一同度过了春夏秋冬,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迷人,你觉得小兴安岭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生:宝库、花园
师:作者也从心中由地发出赞叹。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读
师:小兴安岭不仅景美,而且物美,有价值,有贡献,就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下课。
小兴安岭景色诱人,物产丰富,的确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这个宝库有待于我们不断地利用和开发。希望你们长大以后能够去建设它。为我国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科版三年级课堂实录)]
篇2:《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实录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展示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能够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并进行仿写。
3、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一)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词语,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带点字的读音。
(二) 复习本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 复习第二自然段,回顾春天的小兴安岭的美。
上节课,我们走进了小兴安岭的春天,谁来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小兴安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二、精读课文,学习3-5自然段。
(一)师过渡:其实,小兴安岭不仅春天美丽,它的其它几个季节更有一番美丽的风景呢。这节课我们接着往下学习。
师:如果我们有机会去小兴安岭旅游的话,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为什么?
请你带着这个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3-5自然段,可以边读边画,说说理由。
生:读书,勾画,体会
(三)师:同学们,你选择哪个季节去啊?为什么?
让学生自由的汇报,说到哪一个季节,教师就相应地引导学生体会哪一个季节。
1、夏天:
(1)让学生体会树木的茂盛,抓住词语来理解,如葱葱茏茏等。
(2)让学生体会早晨雾升起时的那种美,理解“浸”。
(3)让学生体会夏天阳光的强烈,体会比喻修辞好处。
(4)让学生想象:如何能将这美丽的大花坛变得热闹起来。
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夏天的美。
实录:(师:如果夏天,你来到了小兴安岭,你觉得那里怎么样?
生:我觉得那里的树木很茂盛。
师: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
出示:第一句。
生:我从密密层层的看出树木很繁茂。从严严实实看出枝叶被遮得几乎没有空隙,从葱葱茏茏看出枝叶非常稠密。
出示:词卡(密密层层、严严实实、葱葱茏茏)
师:读读这些词语吧!(指名一个学生读词语,其他孩子闭上眼睛静静感悟。)
师:还从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的?
生:我从这几个动作词语看出来。“遮、封、挡”这几个词语看出树木多,枝叶密,挡住了强烈的阳光。
师:请把它们圈出来吧。
师:谁来试着读出这种感觉。指名读这个句子。
师:因为树木长的葱葱茏茏,所以密密层层的枝叶把--(生接:森林封得严严实实)。因为树木长的葱葱茏茏,所以挡住了……(生接:人们的视线)。因为树木长的葱葱茏茏,所以遮住了……(生接:蓝蓝的天空)
师:美丽的夏天还有哪里特别吸引你?
生:晨雾。读晨雾的句子。
师:哪个词让你感觉眼前朦朦胧胧的,就像进入了仙境里?
生:“浸”,让我感觉沉在里面,如仙境一般。
生:我特别喜欢写阳光的句子。读句子。
师:利剑就是锋利的剑。“像利剑一样的金光”反过来说就是金光像……。谁能读出这种力量之美。(想象,再读)
生:野花。读句子。
师:各种各样的野花,多美呀!谁能把这种色彩之美读出来。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小兴安岭美丽的夏天。(齐读第三段)
师:走进小兴安岭,就走进了一片林海,让我们一起读读写树木的句子吧。
(连读写树木的句子。第一段齐读,下面四段男女分读。)
师: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它们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的。
师:是的,小兴安岭的一年四季景色各不相同,作者抽取了自己认为各个季节最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写出了对小兴安岭的热爱。我们写文章也要这样。
(播放音乐,出示移动树木的图片。创设情境领会树木的内在之美。)
老师动情的朗诵:
同学们,小兴安岭是我国重要的林区之一。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色的。有多少省份用过这里的木材呀!大至矿井、铁路,小至桌椅、椽柱。它的美丽,就在于美的并不空洞,而是和祖国的建设紧紧结合在一起。
师:这里,树木葱茏,野花盛开,即便是冬天,也是雪花飞舞,银花满地,无比美丽。这里,盛产木材,这里,更蕴藏着名贵药材和珍奇的动物。难怪我们不禁要赞叹--
生: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个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个巨大的宝库。
(再次回文最后段,丰富对重点段内涵的理解。)
2、秋天:
(1)让学生体会秋天的美:体会有黄有绿的树木,飞舞的落叶。
(2)让学生体会秋天的小兴安岭果实累累,各种各样的果实。
3、冬天:
(1)让学生体会到处都是雪的美丽景色。
(2)体会雪中小动物的活动。
小动物们的存在为漫长的冬天增添了许多情趣。
实录(师:看来,喜欢冬天的小朋友最多了。那冬天一定是很诱人的了。冬天的小兴安岭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老师请一位小朋友来读冬天这段话。
(生读写冬天的段落)
师:冬天的小兴安岭什么吸引了你?
生:我喜欢小松鼠,小松鼠真可爱。
师:你从哪里读出它的可爱呢?
生:(读写小松鼠的句子。)我觉得松鼠会像人一样散步,而且是在枝头上散步,很好玩。
师:这么悠哉悠哉的散步,一定有趣极了。你再读读。
(生有感情读句子。)
师:多么悠闲,多么会生活呀!它们还会利用秋天收藏的松子过日子,真有意思。谁再来读一读。
(生读得更生动了。)
师:松鼠在散步的时候会看到什么呢?
生:它看到雪花在空中飞舞,漫天大雪,异常美丽。地上、树上、屋顶上,全白了。
生:它看到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地上一会儿就白了。厚厚的雪花像是给大地盖上了一层厚厚的雪被子。
师:你积累的词句真多。
师:(看图说话)看图,这就是小兴安岭的冬天,雪花漫天……(生:飞舞)大地一片……(生:洁白)树上积满了……(生:雪)地上的雪……(生:厚厚的)多么美丽,多么诱人的冬天呀!
师:同学们自个儿读读吧。(出示句子: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软,常常没过膝盖。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
师:膝盖在哪儿?没过膝盖的雪会有多厚呢?谁能用手比划一下。
(一生比划,边比划边笑。)
师:是呀,这雪真厚。这么厚的雪,谁能读出感觉来?
(生读,强调“厚厚的”这个词语。)
师:这是一片银白色的世界,请全体女生把大家带到这个冰雪世界里。(全体女生读)
师: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是多么壮观的场面呀!请全体男生一起读出雪景的壮观。(全体男生读)
师:冬天的小兴安岭还有什么吸引你呢?
生:我很喜欢那里的紫貂和黑熊,它们真是憨态可掬呀!
师:紫貂和黑熊多么有趣呀!你能读出它们有趣的样子吗?
(指名读出紫貂和黑熊句。)
师:紫貂是我国一级濒危保护动物,黑熊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小兴安岭有这么多的珍奇动物,真是一个宝库呀!谁再来读一读。
(指名孩子再读。)
师:在寒冷的冬日,在宁静的林中,竟有这些生命在活动着。多么富有生命气息呀!想去看看小兴安岭美丽的冬景吗?请看大屏幕。看录象。(学生边看边发出啧啧的赞叹。)
师:边在脑中想象画面,边读课文,你会读得更好。
(配乐读课文,学生完全陶醉在音乐中,课文的情境中。)
二、引导学生理解最后一自然段:
师:1、 你是怎样体会这句话的?根据黑板上老师的板书和文中的一些词句说一说。
学生汇报。
四、交流资料
其实,不仅仅是书上介绍的这些,还有很多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你都查到了哪些,跟同学们交流。
生:交流资料。
师:适当补充。
五、品读全文
师:总结小兴安岭物产丰富,景色诱人,体会作者是怀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来写这篇文章的?(喜爱、赞美、热爱的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一次感受作者的语言美。
六:总结写法:
引导学生从词语、句子中体会小兴安岭的景色美,语言美。
(1) 文章的结构:总---分---总
(2) 作者抓住能表现这个季节景色特点的景物进行描写。
(3) 语言的准确、生动。
七、学生练笔
师:我们的家乡九寨沟也很美,说说你知道的九寨沟的一些景点。
生:自由说
师:播放一组九寨沟景色的图片,
生:欣赏完之后进行练笔。
八、师小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不论是小兴安岭,大连,其实,生活处处皆美景,只要你长着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还有很多这样的美丽而富饶的地方等着你们去开发去创造。希望同学们永远牢记: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我们美好的自然吧!
附:板书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春 生机勃勃
绿色的海洋 夏 葱葱茏茏 花园 宝库
秋 果实累累
冬 雪中藏宝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实录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
篇3: 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堂实录
课前准备:
孩子们,你们明白吗?我和很多老师都第一次来山西,人们都说,山西好风光啊,这天就请同学们为我们做小导游,为大家介绍一下山西。
生:五台山/绵山/壶扣瀑布/刘胡兰庙,武则天纪念馆//凤凰山。
师:能不能介绍离太原近一点的?
生:双塔寺
师:我听说太原很近的有晋祠,是不是?谁来帮我介绍一下
生:不老泉,长寿松柏,宋塑侍女
此刻我们能够上课了吗?
一、导入
老师:刚才阿,你们这些优秀的小导游领着我们游览了山西的优秀的风光,这节课啊,赵老师啊将带来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美丽的小兴安岭》板书课题
学生:跟老师一齐写课题。
老师:这个兴字啊,读一声。来一齐读读课题吧
学生:
老师:透过预习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学生:我明白了小兴安岭的四季的景色十分优美,(并分别说出了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景色)。
老师:从你说的过程赵老师听出来了,这篇课文是按照
学生:春夏秋冬的顺来写的
老师:板书。
师:透过你的预习,你还明白了什么?
生:我明白了小兴安岭的树木十分多,种类也十分多
老师:你时怎样明白的,能给大家读一读马?
学生:读相关句子
老师:还有吗?
学生:我明白了夏天的花个性好看
老师:你们的收获还真不少,你们明白吗?出示课件,并对小兴安岭做介绍。
学生:看课件并听老师的介绍。
老师: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读课题,
学生:读课题
二、
1,老师: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正等着我们来欣赏呢,快打开课本,读读课文吧,明白读课文的要求吗?
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师:那就按照你们明白的要求开始读吧
学生:读书
老师:自己读自己的。
2,老师:谁愿意来读读这个词?
学生:淙淙,
老师:全班跟着读一读
学生:
老师:这个词,老师告诉你,这个词是约定俗成要读儿化的:野花
学生:读
老师:这个词跟第二个一样:松子
学生:读
老师:谁愿意当小老师,他读的正确就跟着他一齐读
学生:开火车当小老师领读一些词语。
老师:欣赏,课文中的小鹿是带着怎样的情绪来欣赏自己的影子的?
学生:高兴
老师:再读读这个词语
学生:读
老师:每个词语都是有感情的,如果把词语放到课文当中,放到句子当中就有滋味了,同学们快打开书,找找这个句子,自己读一读,
学生:找句子朗读。
老师:你来
学生:朗读描述小鹿的句子。
老师:多么可爱的小鹿阿,想读吗?
学生:读
老师:指名读,老师要给你提醒一点:俯下身体喝水,侧着脑袋,会读吗?指导读“脑袋”
学生:读
老师:谁还想读一读?
生:读
师:这句话没读完
学生:重新读
老师:我听着你的朗读,我感觉你就是其中的一只小鹿,告诉老师,你在做什么呢?
学生:我在欣赏自己在水里的影子
老师:快给老师做个动作吧
学生:做动作
老师:小鹿,你在干什么呢?
学生:我在侧着脑袋欣赏自己在水里影子
老师:小鹿,你在干什么?
学生:我在俯下身子喝水
老师:快给大家做个动作吧。
生:做动作
师:小鹿,你在干什么?
学生:我在小河边散步
老师:你边散步,边看到了什么?
学生:我看到了小型树木茂密,葱葱茏茏
老师:春天天到了,树木
学生:抽出新的枝条。
老师:能读读相关的句子吗?
学生:指名读,齐读
老师:指导理解“抽出”朗读
学生:朗读
老师:还有别的感觉吗?
学生:我觉得树木发芽的速度个性个性快
老师: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
学生:读
老师:还不够快,能再快一点吗
学生:读
老师:还有别的
学生:我觉得树木长得迫不及待得出来了。
老师:带着你的感觉读。
学生:读
老师:那抽出就是长出来的意思,请你们听听吧,放课件,你听到了什么
学生:小溪哗哗地流水
老师:能用书上的词语吗?
学生:淙淙
老师:从这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溪水象唱着动听的歌
老师:如果能把这个词带到句子中读,你会觉得更有滋味
学生:读相关句子
老师:谁还想读
学生:朗读
老师:指导朗读。指名读
老师:你听出了什么?
学生:朗读。
师: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正用优美的歌声欢迎春天
老师:春天来了,树木发芽,积雪融化,……作者写的有声有色,谁能绘声绘色地读一读吧,都想读,那就同桌之间,一个读,一个边听边做动作吧。
学生:练读
老师:巡视指导。
老师:我们此刻来写一写欣赏这个词吧,写之前先说说吧
学生:占格状况
老师:还有补充的吗?
学生:欣要注意结构,左右两边一样大。
学生:右边就应是欠
老师:有提醒赏字的吗?
学生:党字头
老师:照你们说的样貌,认真地在本子上写一写吧。
学生:我还要提醒欣赏的赏下面不要写成手
老师:好
学生:练习
老师:能把你写的字给同学们展示一下吗?勇敢的孩子,先给自己做个点评吧。
学生:说自己写字的一些缺点
老师:帮忙修改
学生:其他学生补充点评。
老师:帮忙改正。孩子,小伙伴给你提了意见,你就应怎样样啊?
学生:谢谢
老师:沿着作者的写作顺序,我们该走进
学生:夏天
老师:快自己读一读吧。
学生:读书
老师:谁来汇报?你吧
学生:读夏天的部分
老师:范读,谁还想读读这句话?想读吗?
学生:读
老师: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呢?
学生:遮住蓝天,挡住视线
老师:如果用一个词,你会用那些词?
学生:密密麻麻/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
老师:如果用一个字呢?
学生:封
老师:从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学生:茂密的枝叶把蓝天都遮住了
老师:我们能够把信封封起来,把窗户封起来,甚至能够把山封起来,是谁把蓝天封起来?
学生:树,茂密的树木
老师:愿意把你的感受透过朗读传递给大家吗?
学生:朗读。
老师:这个季节中,还有让你心动的词或句子吗?
学生:交流词语
老师:还有别的句子吗?
学生:读“早晨,……整个森林……”
老师:范读
学生:再读一遍
老师: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学生:山好像在洗牛奶澡
老师:那全体女生来读这句话
学生:女生读
老师:还有别的句子吗?
学生:读“草地上盛开着……”
老师: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学生:花儿正在比美。
老师:还有谁想读读这句话?
学生:朗读。
老师:我听出来了,你是在有滋有味地欣赏这些野花的姿色呢,你想读吗?
学生:我还有其他的,读“太阳出来了……草地上”
老师:请男同学一齐来读读这句话吧,让这森林更亮些吧。好吗?
学生:男生读。
老师:赵老师想和大家一齐来读读这一段,老师读每一句话的开头部分,明白吗?
学生:和老师一齐读书。
老师:小兴安岭春天生机勃勃,夏天葱葱茏茏,秋天和冬天也各具特色呢,请同学们默读下面的自然段,划出描述秋天和冬天特点的句子,一会儿和同学们交流交流好吗?
学生:交流好词“苍翠”
老师:读读这句话
学生:读
老师:再来读读第二句话
学生:朗读
老师: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阿?
学生:交流感受
老师:同一个飞舞从课文中还出现了呢?
学生:读:“冬天……
老师: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感受。
老师:还有吗?
学生:“天上的雪……
老师:还有你觉得美的词或句子吗?
学生:读物产部分
老师:总结,假如请你去小兴安岭,你会选取什么季节去阿?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交流想法。
老师: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还有新的发现吗?
交流感受并朗读相关的句子指导读词“葱葱茏茏/密密层层)
交流各个季节美丽景色的句子
这数不清的树木在不同的季节呈现了不同的美,引读最后一自然段。
总结下课,下节课我们将在寻宝中领略这小兴安岭的美丽。
作业:
1、浏览小兴安岭的网站。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篇4: 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堂实录
一、美丽的小兴安岭
(一)导入:(8:00)
1、欣赏一幅小兴安岭森林的图片,请同学说一说“图上的树木多不多?”(学生回答“千千万万”“数不清”“像绿色的海洋”)
2、连续欣赏几幅图片说说怎样样板书美丽的小兴安岭。
3、观看录象资料。(8:09)
(二)学习课文
1、群众学习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并与同学交流。(8:13)
(2)投影出示文中的词语,检查朗读。
(3)指名朗读描述春天的部分,其他同学画出所描述的景物。
找出文中描述很美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
指导理解“抽出”
(4)总结本段的学习方法。(8:18)
2、小组学习其余部分
(1)投影出示学习要求。
(2)分小组学习描述夏、秋、冬部分的资料。(8:20)
3、交流讨论
(1)指名回答夏、秋、冬描述的景物。(投影出示表格,添表)。
(2)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指导理解。
(3)如果要去小兴安岭你会选取在什么季节?
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朗读课文。(8:35)
一人朗读,配乐,其余同学观看动画。
(四)深入理解课文
1、板书花园、宝库
2、思考: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花园、宝库?
(五)作业:能够写写自己的家乡。
篇5: 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堂实录
教学流程:
课件导入:欣赏小兴安岭的风光片
师:欣赏完这美丽的风景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或者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生:小兴安岭的风景实在是太迷人了。
生:真的好想到这美丽的地方去游览一番啊!
生:那里的树真多!就像是绿色的海洋!(板书:树—美)
师:我们只是欣赏一番就有如此深刻的感受。真正到过小兴安岭的人感受会更加深切。此刻让我们走进大山深处。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去感受它年四季的魅力!
(板书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
【在教学之初我就把孩子带入到情境中,让孩子们更快的进入课文,与文章融为一体,为下一步理解课文资料打好了基础。】
师:请大家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文中有一段话高度的概括了这篇课文的主要资料,请你找出来。
生: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齐读这一段话)
师:这是文章的中心句,既概括了课文的主要资料,也点明了中心。此刻让我们在齐读这一段,请你找出中心句中的中心词。
生:景色诱人
生:花园、宝库(相机板书)
师:那你们明白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述小兴安岭既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又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的吗?
生:这篇文章是按照一年四季的.顺序写的。
生:这篇文章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的。
(板书:春夏秋冬)
师:对,作者就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的,那作者具体抓住了小兴安岭春夏秋冬的哪些景物特点来写它既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又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的呢?
请大家先有序的读书,在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个性选取你喜欢的季节来细读课文,为了更好的理解课文,老师那里有个小小的提示。
(课件)
学习提示:
认真读文,边读边找出作者具体描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词语上体会到的?体会情感。
生:按学习提示读课文。
【让学生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的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师:你们喜欢小兴安岭哪个季节的美丽景色。
生:我喜欢小兴安岭夏天的美丽景色。
生:我喜欢小兴安岭春天的美丽景色。
生:我喜欢小兴安岭夏天的美丽景色。
师:好,此刻有多少个同学喜欢小兴安岭夏天的美丽景色的?其他不喜欢的同学你们愿意陪着他们一齐先来学习这一部分吗?
生:愿意。
师:夏天,步入小兴安岭的森林之中,绿树浓荫,花儿也像比美似的争相开放。此刻就让我们共同步入夏天的小兴安岭去游览一下。
师:谁愿意把夏天的小兴安岭介绍给我们大家,其他同学边听边找出作者具体描述了哪些景物?都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并且把它画下来。
生:读文
师:作者具体描述了小兴安岭夏天的哪些景物?有什么热点?你是从哪些词语上体会到的?
生:作者描述了小兴安岭夏天的树,树木很绿,我是从“葱葱茏茏”这个词体会到的。(板书:葱葱茏茏)
(课件出示句子: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生:我是从“密密层层、严严实实”这两个词体会到树木十分的茂盛。
生;我还从“封得、挡住、遮住”这几个词体会到了树木的茂盛。
师:走在这清爽的树阴下,你感觉怎样样?
生:情绪很舒畅,个性凉爽。
师:你能用你的声音来释放你心底的凉爽吗?(指名读)读的真美,我已经感到那里的凉爽了。
师:作者还描述了小兴安岭夏天的哪些景物?
生:作者描述了小兴安岭夏天的太阳,像利箭一样,能够看出那里的树很茂密。
生:作者还描述了小兴安岭夏天的雾,雾很大、很浓,我是从“浸在”这个词体会到。
师:由于树木枝繁叶茂,雾不易散去,整个森林被浓雾包围着,你要是置身其中感觉会怎样样?
生:我感觉自己就是个神仙。在仙境里游玩。
生:我感觉自己在腾云驾雾。像孙悟空一样。
师:真的很美啊!有些飘飘然了。
生:作者还描述了美丽的野花,那里的野花颜色多还很美丽,我是从这段的最后一句话体会到的。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师:作者把小兴安岭的夏天描述的如诗如画,我有些迫不及待想去游玩了,请允许我把我的感受读给大家好吗?(师读文)
师:谁来给我评价一下?
生:老师的朗读好象把我们带到了小兴安岭的夏天一样。
生:我感觉老师读的很美。仿佛那美丽的景色就在眼前。
师:谢谢大家的评价和鼓励,此时,你愿意把你的感受透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表达出来吗?(想)想表达的请你站起来。(生读文、配音乐)
【语文学习的主阵地——语文课堂充满了美的旋律。字字入情,句句含意。学生在读中融真情,放飞情感,情中诵读,读中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师:你们读的真动情,夏天的小兴安岭实在是太美了,就像美丽的花园一样。此刻我们一齐来回顾一下刚才是怎样学习的。
生:我们先读课文,然后找出描述景物特点的词语,并且画下来。再说说自己的体会。(相机板书:读—找—画—说)
【培养学生的自学潜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
师:我们接下来就用这个方法继续学习下面的资料。
师:你们喜欢小兴安岭哪个季节的美丽景色。
生:我喜欢小兴安岭春天的美丽景色。
师:春天来了,冰雪融化,沉睡的大地也苏醒过来了。有多少个同学喜欢小兴安岭春天的美丽景色呢?此刻就让我们大家陪同他们一齐走进小兴安岭的春天,去感受春天无限的生机。
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找出作者具体描述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并且画下来。
生:作者描述了小兴安岭春天的树木,树木已经发芽了,我是从(抽出、嫩绿)这两个词体会到的。(板书:树抽新枝)
师:(课件出示句子: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师:我们齐读这句话。
师:你能把“抽出”再换个词吗?
生:能够换成“长出”。
师:可作者为什么不用长出而用抽出呢?
:生:抽出比长出快,说明春天来的比较快。
师:当数不清的枝干上都不约而同的抽出新的枝条,到处充满了生机,大地的万物都苏醒了,一派升级勃勃的景象。谁能用声音来体现小兴安岭春天的美?
(指名读)
师:还有哪些景物?
生:还写了小鹿在溪边散步。
师:如果把它拍成动画片会是什么样貌呢?请大家把眼睛闭上,看在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师范读、生想象)
生:在我的眼前有小鹿在散步,有小白兔在做游戏,还有黑熊在找食物。
生:有小溪在不断的流向远方。原木像一支支舰队在溪水中前进。
【这样就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语言文字的训练结合起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了语文课的趣味性。】
:师:未来的导演肯定是你们。你们描述的太迷人了。外么们仿佛置身于小兴安岭的春天一样,那就让我们共享春天的气息吧!(视频课件:小兴安岭的春天)
【引导发现,小兴安岭给人以视觉上的美,动静结合,既有动态美,又有静态美。配合着优美的音乐。情感升华到极点。学生内心的情感被激发,被感染。】
师:柔柔的春风为我们送来了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
师:我们在学习这一部分的时候还是用了“读—找—画—说”这个学习方法来学习的。下面我们还是用这个方法自学秋季和冬季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
(学生汇报:)
师:阵阵的秋风吹过,果上枝头,秋天的小兴安岭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请看那里(课件:秋天视频)你们喜欢吗?
师:你们都喜欢哪些景物?
生:我喜欢落叶,我从“飞舞”这个词能够体会到各种落叶像蝴蝶一样在空中翩翩起舞,十分的美。
生:我还能够体会到那里的树木的种类个性多。
生:我喜欢小兴安岭秋天的果实。实在是太诱人了,那么丰富的物产,看了让我们直流口水。
师:小兴安岭真的是一座巨大的宝库,都让大家流口水了,想吃吗?想吃的请你站起来。请你先用你的声音介绍给我们大家好吗?(生读文)
师:那里有我们最爱吃是山珍野果,丰富的物产,谁又能不喜欢呢?最后让我们走进小兴安岭银妆素裹的冬天。
生:作者描述了冬天的雪很大。我是从“积满、厚厚、没过膝盖”这几个词体会到的。
生:我还明白那里有黑熊、松鼠等可爱的动物。(板书:雪中藏宝)
师:此刻让我们走进小兴安岭冬的世界,去领略那白色的风采。(课件:冬天视频)
师:白雪皑皑,只有云杉枝繁叶茂,一派生机。我们游览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你觉得小兴安岭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师:看文章的最后一段话,你想用什么样的语气读这段话?
生:赞叹。
师:好,那让我们一齐赞叹我们美丽的小兴安岭。(齐读)
师:这是文章带给大家的总体的感受。文章采用的是总、分、总的写作方式,请大家记住了一般写景的文章到采用这种写作方式,今后我们在写写景的作文时,也能够采用这种方式。(板书:总—分—总)
【本文资料浅显易懂,文质兼美,透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对学生渗透本文的写作方式。然后让学生学以致用,模仿写作,一箭双雕。】
师:小兴安岭的景色实在是太迷人了,可在中国像小兴安岭这么美丽富饶的地方有很多很多,我们要学会用自己眼睛去欣赏它们,用自己的双脚去了解它们,更要学会用我们的双手去保护它们。壮丽的山河时刻等待着你们的光临。
师:这节课立刻就结束了。我们的同学表现的十分出色。最后老师要送给大家一份礼物来奖励大家。老师给大家唱一首歌,名字叫《神奇的九寨》同时也让大家欣赏一下,我们四川九寨沟的神奇美景。(音乐起)
篇6: 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堂实录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词句先划出来。
生:(小声读课文)
师:带着你的问题在小组里找找答案。
生:(分组讨论)
师:在你们组讨论中还有哪些没有解决的地方想请其他同学帮忙的。
生1:在课文第三自然段'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chóng)淙地流着。'这一句中,'淙淙地流着'是怎样地流
师生:'淙'应读'cóng'
(学生纠正读音后,自己请一位愿意帮忙的同学回答)
生2:'淙淙地流着'是指小溪流动时发出的声音。
师:这声音是小溪发出的,怎样读呢
生:我认为读的时候就应轻一点。(生范读)
师:请同学们也带着你们的想象读一读。
生:(自由读)
师:这是小兴安岭春天的一景。(板书)春
师:还有哪些词句或课文资料上的问题
生1:第四自然段中'郁郁葱葱'是什么意思(自己请一名同学帮忙解答)
生2:'郁郁葱葱'是说树木长得很旺盛。你能够从下面的话中想象一下。(生读)'夏天,树木长得郁郁葱葱,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它们的枝叶连天空都遮住了,所以说长得十分茂盛。
生3:我还有补充。这个词还能够根据'密密层层'和'严严实实'这两个词来理解。树木的枝叶长得很密,一层层的,不仅仅能够说树长得茂盛,我觉得还能够说树很多。
师:你能够读一读吗
生3:(抓住三个重点词有语气朗读)
师:请同学们自己也来试试。
生:(自由读)
师:这是小兴安岭什么时候的景色
生:夏天的景色。
师:(板书)夏
(生继续提问题)
生:课文第五自然段中'这时候,森林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那里为什么用'献'字
生1:我认为那里用的是拟人的手法。
生2:那里不仅仅用拟人,这个'献'字还能够表现出是森林主动给人们的。
生3:我推荐你把'献'字换成别的字试试。
师:换成什么字呢
生4:换成'捧'字也许能够。这时候,森林捧出了……
师:不论用'献'还是'捧',森林愿意把这么多财富在秋季交给人们,你觉得森林与人们相互之间是什么样的感情
生1:我觉得森林与人类的关系十分亲密。
生2:我觉得因为人们对森林好,所以森林才愿意献上这么多好东西。
师:看来那里的人们确实很爱这片森林,而森林对人类的回报就是'这时候……'
生:(抓住'献'字有感情朗读)'森林献出……'
(师板书)秋
生1:老师,我还有问题。在第四自然段中'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为什么是'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生2:(追问)用笼罩行不行
生3:'浸'就是泡。
师:我们在浸衣服时会看到水渗透到衣服的每一个地方,在那里用'浸'你感受到什么(联系生活点拨)
生4:哦,我明白!这个时候浓雾已经渗透到整个森林的每一个角落。如果换成'笼罩'就不会显出雾浸得很深了,而是浮在森林的上面。我能够来读读。(有感情朗读)
师:其他同学快感受一下。
生:(自由读本句)
师:谁来带着感受读一读
提出这个问题的学生:(不仅仅抓住'浸'字,而且读出了雾的飘渺)
生:'利剑'是什么啊
生1:'利剑'就是个性锋利的剑。
师:课文中把什么比喻成利剑
生:(齐说)阳光
师:这个比喻使你有什么感觉
生:个性暖和。
师:咦这天也暖和,谁看见阳光射下来时像利剑了请你再读读这句话。
生:(自由读)
生1:射下来时的速度个性快。
生2:阳光射下来时很细。
生3:(有语气朗读)
生齐读。
……
师:你们的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了,大多数是在描述小兴安岭春,夏,秋的三个自然段中出现的。(指板书)小兴安岭的一年四季我们那里还少冬季。(补充板书:冬)默读课文,你认为这篇课文能够分成几部分
生:(默读分段)
生: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是一部分,写小兴安岭树多;三至六自然段是一部分,写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
生:反对,我认为第二自然段对下面四个自然段是一个概括,所以就应分到第二部分。
师:其他同学有什么意见不清楚的同学能够再浏览一遍课文。
生:我同意第二种分法,因为第二自然段是总起句,第二部分是总分的结构。
课后反思:
这一教学片段主要围绕学生的质疑展开。学生在透过课下预习,课上初读课文后,已经对课文资料有了初步了解。同时他们在字词理解上也存在问题。基于期望学生能把理解词语作为感受课文的台阶这样的思考,我把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起始点,由一个字,一个词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资料,由浅入深,由字面理解拓展到课文的内在含义。当一个问题出现后,先让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去理解,在他们理解的基础上自己再作出决定:在这一点上课文的含义学生是否理解到位了如果还有深入理解的余地,则旁敲侧引地指导学生去领悟,想象,并能较有感情地进行朗读,这也为在第二课时进行更深一步读写训练留出了时间。
这一教学过程在时间上超出了原有设计,但却收到了良好效果。学生从自己找出的问题中初步领悟到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围绕一个'献'字的争论,他们自主选取了换字,朗读的方法,领悟到森林与人类亲密的关系,透过逆向思维感受到人们对森林的热爱,这也正是本篇课文期望学生收获的一点。同时,学生所换的一个'捧'字基本上没有改变句子的原意,在对森林的拟人程度上更突出了动作。比较自己所准备的远远'高'出很多,这不得不使我感叹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的丰富与运用的灵活。自己在这方面确实需要多动动脑筋。
另外,学生在理解'利剑'这一词语时,只体会到光线的的强烈。虽然并没有错,但因为自己对这一句话反衬作用的忽视,没有因势利导地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正是因为树木枝叶的繁茂,阻挡了阳光,才会构成这样的景观。
对于学生提出的'淙淙','郁郁葱葱','浸'等词语,都是课文语言文字形象生动的运用,学生能够提出来,说明他们对课文景物的感受已经到了产生想象的阶段,之所以提出这些问题,是因为它们对想象造成了阻断,因而需要搞明白。尤其是'浸'字,作者准确地描绘出大雾充斥整个森林的景象,那里我发现学生理解上存在困难,于是立刻将生活中的现象引入课堂,使之更为形象,利用思维的迁移想象浓雾弥漫整个森林的奇景,为朗读奠定形象的基础。
虽然学生问题中所涉及的四季景色不全,但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又贯穿了整篇课文的第二部分。因此,为分段训练挖好了水渠。所以学生每解决一个不同季节的问题后,我都及时地进行板书,为后面的分段进行铺垫。当学生解决完问题,透过板书,他们就能够感悟到文章的结构特点,所要做的就只有结合第二自然段的作用进行分段了。这一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前面质疑环节的影响,可用的时间较少,所以在解决起来显得有些仓促。
篇7: 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堂实录
上课
师:欣赏了家乡庐山的美丽图画,让我们到小兴安岭去看看。注意看老师写课题。“丽”字要注意美丽的眼睛……
师:请大声读课题。
生读课题。
师:预习课文了吗?
生:预习了。
师:看谁能读好这些词语。
出示词语:蘑菇、脑袋、严严实实、葱葱茏茏、当美餐等词语。
生读词语。
师: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生:六个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一个接一个读课文,读课文要注意什么呀?
生:读流利。
师:听的时候,要注意小兴安岭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生接读课文)
师:(指导)要注意“千万缕”。
(生重读“千万缕”)
师:(指导)要注意“当美餐”的“当”。
生接读。
师:注意不要多“的”。读了课文,我们明白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青松、白桦——
生接读。
师:来看看小兴安岭的春天是一种怎样的美?
(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春天的树是什么样貌的?
生:“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师:那里的“抽出”真好,你感受到了吗?
生:感受到了,写出了春天的活力。
师:写出了树木春天的变化,显示出活力,谁来读读这一段。
(生读)
师:谁还来读?
(生读)
师:春天这一段还有哪里用得很好?
生:涨满,写出了水的变化。
师:写出水的变化,还有哪个词写出了水的变化?
生:“淙淙”这个词。
师:还有哪个字?
生:“汇”,写出春天快要来了,水的变化。
师:不是快要来了,是春天已经来了。
(看录像)
师:看录像,跟你们想象的一样吗?
(屏幕打出“汇”字)
师:写汇字,认真观察“汇”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写一个。
(生写字)
师:“汇”字让我们想象到雪水汇成小溪的样貌,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遍。
生读课文。
师:还有什么也“汇”进了春天的图画?
(生读关于小鹿的句子)
师:他感受到小鹿也汇进了春天的图画。我们来读一读。
(生读课文)
师:小兴安岭的春天真美啊,老师读“春天”二字,男生读“春天到了……”,女生读“山上的积雪融化了……”
师:我们大家都沉浸其中了,春天真美,作者交待了什么?
学生汇报。
师:(板书)先写季节,又写了树木,再写其他景物。这么美的段落想不想背下来,老师教给大家一个方法。
屏幕出示方法。
师:先把这些词语看看,背诵先要记住,分别写了什么?都是怎样写的?
(屏幕出现:树木――积雪――小鹿――)
师:只剩下这几个词语了,再来背背。
(生按照词语的提示,背诵)
师:这样也难不倒大家了,隐去所有的词语,谁能背。(学生纷纷站起来)实在背但是的也能够看看课文。
(生背诵)
师:太棒了,这么快就把这一段背下来了。再背一遍,把感情表达出来。
(生背诵)
师:春天过去,夏天来了,读这一段,看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生读)
师:先交待了什么?
生:先交待了夏天,再写了树木把天空遮住了。
师:然后写了什么?
生:太阳出来了。
师:先写了——
生:夏天
师:又写了——
生:树木
师:谁来读读写树木的句子。
(生读句子)
师:能边想象树木的样貌,边划出描述春天的词语吗?
(提示:注意读写的姿势。)
(生自学圈画)
师:画了哪几个词语?
生: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
师:记得葱葱茏茏是什么意思吗?
(生回答)
师:这葱葱茏茏的树木——你有什么感受?
生:树多。
师:(出示图片)这就是小兴安岭的树木,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多么茂盛的森林啊,把天空都“挡”住了。我们来写写这个“挡”字。
(教师示范写,学生再写)
师:刚刚感受到夏天树木的葱茏,其他段落写得怎样样,谁再来读一读。
(生读)
师:树木在阳光的照射下,在野花的衬托下,更加美丽。请快速阅读后面的段落,看哪些生字分别体现了秋季跟冬季的特点?
(生自读,圈画。)
师:我们先找到那里,哪个生字体现了秋天的特点?
生:“献”
师:冬天找的又是哪个生字呢?
生:西北风刮得很猛。
师:就是在这寒冷的冬季还有一些动物在那里生活着。看老师来写“献”“刮”。看好了吗?分别练一练。
屏幕出示:献刮
(生写字)
师:看黑板上写的这四个字,有什么相同吗?
生:都是左右结构。
师:在左右布局上有什么不同吗?
生:“汇”“挡”左边窄。
师:“汇”“挡”左边窄窄的,“献”是两边相似,“刮”是左宽右窄,根据这个看看自己写的满意吗?
(生写字)
(出示学生写的字)
师:他写得怎样样?
(生评价,教师评价。)
师:发现同学们个性爱写字,字会越来越好。
师:写秋冬两段和春夏两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生:都是先写季节,再写树。
师:为什么每段都写树呢?
生:小兴安岭的树很多。
生:几百里连成一片。
师:失去树小兴安岭就会失去一半的美丽。为什么还要写其他景物呢?
生:这是小兴安岭的物产丰富。
师:丰富的物产说明它是一座巨大的宝库,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读)
下课。
篇8:教科版三年级《摘抄》教案设计
教科版三年级《摘抄》教案设计
教材简析
“摘抄”是单元中的习作训练,单元以“自然风光”为主题安排了一些语言优美,段落精彩的诗文。从单元习作训练题目可以看出,本次习作并不是指导学生写什么、怎么写,而是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练习。 教材通过三段文字和一幅图片,由抽象讲解到直观示范,目的是使学生明白本次习作要摘抄什么、怎样摘抄、以及摘抄的好处。
设计理念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人们在学习实践中也总结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要“眼到、口到、手到、脑到”,读书动笔,有利于学生储存资料,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水平。本次习作设计,在注重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使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地摘抄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精彩段落。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摘抄的好处,培养经常摘抄的好习惯。
2.使学生了解怎样摘抄,摘抄些什么。
3.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练习摘抄。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怎样摘抄,摘抄些什么。
2.帮助学生树立摘抄意识,培养摘抄习惯。
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准备几篇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师讲述:徐特立爷爷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毛主席的老师。老师给大家讲一个他教孙女禹强读书的故事。 禹强读小学的时候,最怕写作文,费了好大劲写出来的文章,老师总是说内容枯燥,词汇贫乏,她心里非常着急。 徐特立爷爷知道后,对她说:“禹强,要想写好文章,就要多读书。这样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又可以学习别人写文章的经验。” 于是,禹强就下功夫多读。不管是报纸、杂志、小说,只要能找到的,就拿来读。可是,提起笔来写作文,进步却不大。 徐爷爷看到孙女这种学习方法,摇着头对她说:“你读书的方法不对,读书要一边读,一边动脑筋想。想一想,书上有哪些好的语句、好的描写,好的段落,光读光想还不够,还要把它们摘抄下来,记在心里。” 从那以后,禹强看书的时候,身边总是带上一支笔一个笔记本,一边想,一边记。不久,她的作文成绩果然提高了。
2.看来,摘抄是我们学习习作的一个窍门,这节课我们就来练习摘抄。(板书课题) (小学生年龄小,故事对他们一直有着很强的吸引力。由这样一则名人小故事导入,不但让学生信服摘抄对写作的影响,而且能激发学生摘抄的兴趣。)
二、阅读题目,明确要求
1.学生自由读教材,看看能读懂什么。
2.指名读提示语,然后组织学生交流、汇报: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3.教师随机点拨,使学生弄清:本次习作是让我们从本单元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文中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摘抄可以增加语言积累,提高写作水平。
三、列举实例,指导摘抄。
一说到摘抄,有的学生会想,那有什么难的,不就是把词句、段落从书上抄下来嘛!其实摘抄里面也有大学问呢!
1?出示词语:五颜六色、美丽、争夺斗艳、漂亮。 这几个词语都是描写花的,你会摘抄哪个,为什么?
2.出示句子:冬天,雪花似银蝶在空中飘舞。 树上积满了白雪。 这两句都是描写雪的句子,你会摘抄哪一个?为什么?
3.通过上面的例子,你知道摘抄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过渡:摘抄不仅可以选择生动的词语、优美的句子,还可以选择我们喜欢的段落。现在就让我们默读本单元的诗文,再次欣赏神奇而美丽的自然风光,并把文中精彩的词语、句子或段落摘抄下来。 (通过具体实例,使学生知道怎样摘抄,摘抄些什么,解决了本次习作的重点问题。为下面练习摘抄做铺垫。)
四、自由读书,练习摘抄
1.学生默读本单元中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或精彩段落。要注意正确的`书写格式,字迹要工整,可以边抄边记。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摘抄的词句、段落,再说说为什么摘抄这些?(教师适当提示:可分类摘抄。)
3.师生评议,选出大家都很喜欢的内容练习背诵。
4.学生自由读课前自己准备的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文,继续练习摘抄。
5.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摘抄的内容,师生共同评议。 (本次习作重在培养学生摘抄的习惯,所以文章的选择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有助于树立学生的摘抄意识。)
五、全课总结,提出希望
摘抄好比沙里淘金,积少成多,长期坚持,一定会大有收获。 一篇文章可能影响我们一生的思想,一段佳句可能让我们的习作妙笔生花,一首歌、一个笑话、一个故事、一副对联、一个歇后语、一段名言……像一朵朵鲜花开在我们的语文乐园。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让我们拿起笔来,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篇9: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下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下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下册 科 学 教 案 编写人员: 第一单元:湖南省怀化市迎丰路小学 舒孝清 第二单元:哈尔滨市南岗区华山小学校 王艳玲 第三单元:浙江省慈溪市实验小学 吴旭聪 第四单元:浙江省富阳市春江中心小学 陆丽华 2008年2月 教科版修订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 植物的生长变化 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 种植我们的植物 3 我们先看到了根 4 种子变成了幼苗 5 茎越长越高 6 开花了,结果了 7 我们的大丰收 第二单元 动物的生命周期 1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2 蚕的生长变化 3 蚕变了新模样 4 蛹变成了什么 5 蚕的生命周期 6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7 我们的生命周期 第三单元 温度与水的变化 1 温度和温度计 2 测量水的温度 3 水结冰了 4 冰融化了 5 水珠从哪里来 6 水和水蒸气 7 水的三态变化 第四单元 磁铁 1 我们知道的磁铁 2 磁铁有磁性 3 磁铁的两极 4 磁极的相互作用 5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6 指南针 7 做一个指南针 第一单元 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 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4、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5、生:观察植物的种子。 6、师: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 7、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师:关注学生的汇报) 8、师:不同植物的种子,从外观来看,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种皮不一样等。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呢? 9、师:要知道种子的里面有什么,该怎么办? 10、生:先预测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再掰开种子看一看。 11、生:继续观察植物的种子。观察后汇报。 12、师:(小结)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种皮等各不相同,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 四、做好准备 1、师:本学期,让我们种植凤仙花,观察它的生长变化过程。 2、师:①准备凤仙花的种子。②查阅凤仙花的有关资料,了解凤仙花的栽培方法。 ③准备播种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准备凤仙花和四季豆的种子。 【板书设计】: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外部:形状、大小、颜色 植物的种子 内部:胚根、胚芽 【教学反思】: 2、种植我们的植物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学习掌握播种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适宜的实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根据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需要,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根据对种子萌发状况的预测,确定本阶段观察的重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用事实阐述观点的意识,即科学的实证思想;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播种的方法 【教学难点】: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凤仙花生长变化情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小铲、花盆、泥土、凤仙花种子、透明塑料杯、吸水纸等。 【教学过程】: 一、学习播种方法 1、师:“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好季节。今天,我们来种植凤仙花。怎样种植凤仙花呢? 2、师:请大家看P4页中的“播种方法”。 3、生:阅读P4页中的“播种方法”。 4、师:指一名学生说说播种的方法。 5、师:播种凤仙花的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二、关注种子变化 1、师:播种了凤仙花以后做什么? 2、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师:播种了凤仙花以后,我们要关注凤仙花种子的变化。请大家阅读P5页顺数1~10行内容。 4、生:阅读P5页顺数1~10行内容。 5、师:注意观察透明玻璃杯中的种子生长变化情况;注意观察花盆中的凤仙花生长变化情况。 三、记录生长日记 1、师: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研究的观察活动,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工作。要随时观察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每周要测量一次凤仙花的植株高度、观察凤仙花叶的形状和数量。 2、师:把你测量和观察的数据填写在P5页中表格中。 3、师:期末,每个学生要写一篇“凤仙花生长变化的日记”。 四、实地指导播种 1、师:实地指导学生在花盆里种植凤仙花;在玻璃杯里种植凤仙花。 2、师:督促学生养成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的好习惯。期末,对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做得好的学生进行奖励。 【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在自己家的阳台上,种植凤仙花。 【板书设计】 2.种植我们的植物 记住播种方法: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关注种子生长:先长什么、再长什么、根向什么方向生长。 【教学反思】 3、我们先看到了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过程与方法:用适宜的方法记录、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有依据的预测;用观察、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 【教学重点】:观察植物根的生长变化;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教学难点】: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前一周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试管、水、食用油、一颗有根有叶的小植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问题导入 1、师:一棵大树,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是很困难的;一株小草,我们要把它从土壤中拔出来,容易吗? 2、生:思考后回答。 3、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植物的根来。(出示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我们种植的四季豆,你先看到了什么? 4、师:揭示并板书课题:我们先看到了根 二、(观察活动)观察植物根的生长 1、师:我们种下的四季豆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请你们认真地观察观察,看看能发现什么? 2、生:学生观察自己在前几天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 3、师:刚才,你们认真观察了种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有什么发现呢? 4、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5、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的方向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 三、(研究活动)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 1、师:我们给凤仙花浇水时,一般往哪里浇?为什么大部分都浇到土壤上? 2、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师:植物的根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们来研究植物根的作用。 4、师:同学们想一想,是什么能使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5、生:讨论后回答。(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6、师: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看植物的根还有什么作用?实验步骤如下: 参看P8页书上的内容,教师边讲边操作。①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②将植物的根浸泡在试管里的水中。③在水面上滴一些植物油,试管口塞一些棉花,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去,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④观察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 7、师:过几天,试管中的水量变化说明了什么? 8、师:(总结)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 【作业布置】: 家庭实验:参看P8页书,制作一个“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的实验装置,并注意观察实验装置里水量的变化。 【板书设计】: 3.我们先看到了根 固定植物 植物根的作用 吸收水分 【教学反思】: 4、种子变成了幼苗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植物的叶在茎上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过程与方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收集信息、寻找问题的答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科学研究是艰辛的过程;激发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从事研究科学的愿望。 【教学重点】:组织学生交流种子发育成幼苗后植物的生长变化,观察凤仙花幼苗的特征,研究植物叶的作用。 【教学难点】:研究植物叶的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刚出土的凤仙花照片、植物叶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多媒体课件)、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资料。(学生准备)生长四周的凤仙花、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出土后幼苗的变化 活动导入: 1、师:我们种植的凤仙花已经变成了幼苗,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重点交【美丽的小兴安岭(教科版三年级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10.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