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学心得>家庭教育心得文章: 跟孩子一起慢慢成长

家庭教育心得文章: 跟孩子一起慢慢成长

2023-09-16 09:16:2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李娜”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家庭教育心得文章: 跟孩子一起慢慢成长,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家庭教育心得文章: 跟孩子一起慢慢成长,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家庭教育心得文章: 跟孩子一起慢慢成长

篇1:家庭教育心得文章: 跟孩子一起慢慢成长

世界上任何一种职业,都需要一定的技术素养,因此必须进行一定的培训才能上岗。而父母是天底下最苦最累的职业,不仅需要付出巨大的心血,还需要强大的智慧,技术性特别强。可是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是在没有任何培训的情况下,匆匆上岗。

在浑然不觉的时候,我们开始了父母之旅。“呀呀”学语的婴儿,没有自己的思想,唯父母之命是从。那时候,父母就是一切,是孩子的天和地,孩子无论做什么都会一心向着父母。这时的父母,是幸福的,有一种上帝般的成就感。

不幸的是孩子会慢慢长大。孩子是一个独立的、活生生的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显示出自己的能量。她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自己的喜好,有了自己的选择……而父母却没有成长,仍然像以前一样发号施令。于是,问题就出现了。加上孩子到了青春叛逆期,此时有的父母与子女简直水火不容。

所以,父母要跟孩子一起慢慢成长。

首先,父母要不断接受新事物。孩子的世界日新月异,稍不留神,父母的识见就会落后。儿时,父母在孩子的心中是神圣的,是无所不能的。随着孩子认识世界的能力增强,父母在孩子心中的神圣地位便开始慢慢瓦解。如果父母对新生事物不感兴趣,最终会被孩子淘汰。柳柳从学校回来,总是时不时地问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比如“麦田圈”,大S小S等,我只能大眼瞪小眼。此时,柳柳都会嘲笑一句:“你奥特了!”回想不久前,孩子总是用仰慕的眼光看着我们,期待着我们说出一个答案的情景,是不是特别悲观?当然,术业有专攻,父母也不是万能的,不可能解答孩子的所有问题,尤其是课本知识。但善于接受新事物的父母,可以尽可能地拉近与孩子的距离,比如与孩子同看一本书,共听一首歌,陪看一本杂志,一起看一部电影……对孩子好奇的事物也充满好奇心,孩子就会打心眼里亲近父母,崇拜父母。

其次,父母要诚实守信,心地善良。诚信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曾经看过这样一组漫画:第一幅画着一位母亲手背在身后,拿着一根大棍子,对孩子说:“过来,妈妈不打你了!”第二幅画着母亲边打孩子边斥责:“我让你撒谎!”这样的母亲教出的孩子,能好到哪里去?孩子会信服母亲吗?自小我们就要求金柳诚实,答应别人的事尽量去完成,即使有特殊情况,比如她答应了朋友的生日邀请,我们却反对她去参加,也要打电话向人家告知,表示歉意。

同情弱小是孩子的天性,富有同情心的父母,会赢得孩子的极大尊敬。每次散步的时候,只要遇到乞讨的人,我都会掏出一元钱,让柳柳恭恭敬敬地捐给他。久而久之,善良的种子就撒播在孩子的心田。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一个对陌生人都能关爱的人,会不关心父母吗?昨天,我们在路边遇到一位女生,背着书包,蹲在路边,埋着头,面前写着:“给我一元钱,买包子吃!”柳柳毫不犹豫地拿出我的钱包,边掏钱边问:“给一元,还是两元?”我说你看吧。她给了两元。路上,我在与柳柳讨论她为什么乞讨时,还乘机进行了一番生活教育,让她学会珍惜,学会感恩。

再次,父母应适时地读一些专业杂志。时代飞速发展,世界日新月异,教育子女的方法也要与时俱进。想我们小时候,物质相对贫乏,所以大多人的心思都集中在生存的层面,很少出现什么逆反期呀,青春期呀什么的。而现在的孩子,物质极大丰富,精神世界便出现许多危机——早恋,抽烟,沉迷网络游戏等等。这也正应了“饱暖思淫欲”的古话。同时,孩子这代人,最显著的特征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容易养成很多坏毛病,比如家中姊妹多的时候,任何一种东西不可能独享,不知不觉间就养成了分享的习惯。而独生子女,往往是六个大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惯着,她从一出生起就根深蒂固地以为所有的东西都是她一个人的,于是自私、霸道、任性等毛病不知不觉中就养成了。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家中子女较多的时候,孩子在与兄弟姐妹打闹玩耍的过程中,渐渐学会与人交往。即使遇到什么委屈与挫折,也可以与同龄人进行沟通,从而得到宣泄与排解。而独生子女很难有一个伙伴,于是他们极易得封闭症,产生与人交往的障碍。独生子女在家里父母依着,到学校老师依着,出社会了呢?残酷的现实不会依着她。这些被宠惯的孩子,一旦有人不宠她,反应就异常激烈。最近,金柳与她的同桌矛盾重重,就是这个缘故。几乎一放学回家,柳柳就会花很长时间,在我们面前对同桌进行声讨。我耐心地倾听之后,都会教育她,如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呀,学会宽容呀,学会道歉认错呀……但这些纸上的兵法,会起多大作用呢?金柳往往脱口而出:“凭啥要我认错?”“我会向全世界所有人认错,但绝对不会向他认错!”“我知道错了,改了就行了,认什么错?”不过,我觉得这也是好事情,这也是一种成长。我们除了正面引导之外,不会出面干预,让她在这些纠葛中慢慢学会与人相处。

长此以往,部分孩子的心理便开始出现问题,前几年的马加爵、药家鑫都是这样。如果家长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也许会提前了解,防患未然。我曾经做过一次家访,是个女孩。我走进孩子的卧室,发现孩子的床上整整齐齐地摆着布娃娃。这是孩子孤独的表现。后来,我详细地了解了孩子的成长情况,提出一些中肯的建议,比如带小孩子去找朋友,出外旅行的时候有意与有小孩子的家庭结伴等。当然,最主要的是让孩子的家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得到家长的重视。后来,这个女孩顺利成长,出国读大学。

还有一位学生,喜欢用各样书籍在座位上垒起一个堡垒,整天埋在“堡垒”里。这是自闭的表现。当我跟家长谈话的时候,家长根本不以为然,只是片面地以为孩子不想认真听课,逃避老师的监督。后来,孩子的情况越来越来严重,发展到了自言自语(心理学上叫幻说),不与人交往的时候,家长才开始重视。

很多父母抱着僵化的思想,一成不变,口头禅总是“我们那时候……”殊不知,景随时迁,时殊事异,如果老抱着一本经,在教育子女的时候难免捉襟见肘,问题不断。如果父母读一些教育专业方面的杂志,面对孩子的新问题,就会找到新的对策,从而避免积重难返,有时还能起到未雨绸缪的效果。我读过的书籍有《卡尔·威特的教育》《好孩子,好妈妈》《怎样说孩子才会听,怎样听孩子才会说》《好孩子,好习惯》《爱的教育》《窗边的小豆豆》等。包括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也是可以与孩子一起共读的。

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劳永逸,做父母更是如此。跟着孩子一起慢慢成长,把为人父母的幸福保持到底!

作者|金乾波

篇2:家庭教育孩子的文章

按照传统观念,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则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为了适应当代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需要,家长必须认真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理论,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家长学校则肩负着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现代家教理论,帮助家长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协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任务。当前家长学校要着重抓好:

1、家庭教育观念的更新

过去,家长的养儿防老、教育子女要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观念,必须代之以为国教子的观念,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把孩子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生活。

传统的德育观念必须改变,如子女必须无条件服从家长,听话才是好孩子;不为人先,不为人后;“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不冒险)……应该培养孩子的科学与民主、自立与自强、公平竞争与合作等精神。

传统的重智轻德体,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实际水平的观念必须改变,应树立全面过去,家长的养儿防老、教育子女要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观念,必须代之以为国教子的观念,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把孩子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生活。

传统的德育观念必须改变,如子女必须无条件服从家长,听话才是好孩子;不为人先,不为人后;“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不冒险)……应该培养孩子的科学与民主、自立与自强、公平竞争与合作等精神。

传统的重智轻德体,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实际水平的观念必须改变,应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学习知识与发展能力并重,重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的发展。

2、学习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

①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不要要求太高,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揠苗助长,不仅无益,反而害之。

②因材施教和全面发展相结合。既要重视孩子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又要重视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③态度一致,教育统一。家长的教育态度要一致,要一以贯之,而且要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和统一。

④说服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

⑤表扬奖励与批评惩罚相结合。

⑥感情与理智相结合。

⑦及时教育与持恒相结合。

3、交流家庭教育信息和家教经验

研究家教中的新问题。家长学校应在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方面作出更大努力,以便共同完成培养高素质的一代新人的任务。

篇3:家庭教育孩子的文章

在即将踏入为人母的行列中,我忽然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父母对孩子的重要性。当有人问谁决定了孩子的成长?谁影响了孩子?我发现父母才是孩子的导师,是孩子寄予的希望。“父母”多么伟大神圣的字眼。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陪伴孩子的内心世界管好自己的情绪。给予孩子尊重,制造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从自身做起,孩子从出生到咿呀学语,陪伴孩子身边的是父母。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好与坏是靠父母的引导与教导。“身教大于言传”,对于孩子我们学会赏识对方赏识孩子,做孩子的伯乐。同时做一个好妈妈好老师好朋友。

孩子是家长父母的最大事业。人生在世,由少看老。父母可谓原件,孩子就是那复印件。孩子的一生都是在父母的引领下,家长是孩子的表率。孩子处于学习探究阶段,没有光明的.那盏灯,孩子会慢慢走向黑暗。父母是孩子的未来,孩子是父母的未来。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所谓优秀就是要当能力不够的时候,勤劳来凑。有些人,生而会之,学而会之,觉而会之。而我们不管处于那个层次,都要时刻提高自己,无论修养,知识,智慧,境界,胸怀,那么孩子才会有所影响,也会变得优秀。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感恩。感恩他人,感恩社会,感恩过去,感恩现在所拥有的。人活着呢,不要因为没有的而生气,要为拥有的而感恩。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具有重大的影响。不管是生活还是在社会中,我们做父母的要经营好自己的家庭,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家庭经营是生活的一种手段,家庭好了,人也就好了,日子也就过好了。

篇4:家庭教育孩子的文章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随着孩子渐渐开始长大,家长们会发现孩子开始不听话了。面对孩子不听话的问题,家长们都很烦恼。

其实,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其心理是不断变化的。随着孩子不断地学习、成长,孩子也开始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与家长的相处当中。有时候家长会发现自己的孩子开始不同意自己的观点了,开始跟自己讲起了道理。从儿童心理的`角度看,这是孩子希望自己被认同的一种自我意识的表现。家长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应该学会解读孩子的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在家庭教育中少走弯路。

孩子如果与家长顶嘴,家长会觉得很生气。在孩子没有收拾好玩具的时候,作为家长通常会拿不许看电视作为威胁。孩子不但不听话还说他自己有权决定做什么。如果家长关掉电视不让他看,他就叫起来:“你这是在干涉我的自由。”此例孩子的话,可以说每句都在理,且能够维护自己的权利,他的行为本质没有错。他只是欠缺尊重父母,但前提是父母也没有尊重他。这个时候父母可以不再言语,事后与孩子讨论:父母希望他立即收拾玩具,他是否应该接受?他希望什么时候收拾玩具,父母是否也可以接受。

孩子到了叛逆期,会用行动来表现自己的不开心和不接受,让家长生气。孩子的模仿能力强、对人际关系也很敏感。若处在良好家庭人际环境中,孩子就能发展出好的人际关系。父母忽视家庭人际(夫妻之间、长辈之间等)沟通或大人之间戏谑、嗔怪的行为,年幼孩子看到的是表面,而孩子的模仿性很强,就学会了。成人之间多进行交流,互相理解,多做正向沟通。孩子将很快学会并反馈给你,令你欣喜万分。

还有更加令父母烦躁的情绪就是大哭大闹,特别是在公共场合,让父母受不了。倾听孩子并适当满足他。超市不是天天去的场所,带孩子去一趟,给他买块巧克力也不算过分。若肯定不能满足他,就不要带他去超市。面对超市琳琅满目的诱惑,孩子若什么都不要,也非正常现象。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同的年龄段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多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学会解读孩子的心理,这样在与孩子相处过程才能游刃有余。作为家长,关键是清楚孩子心理的需要,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如果家长对孩子的心理特点不够了解,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会激起孩子的反感。

篇5:家庭教育文章:同孩子一起成长,和女儿一起快乐

家庭教育文章:同孩子一起成长,和女儿一起快乐

同孩子一起成长,和女儿一起快乐

刘思言家长

时间的脚步走的真快,我还没有觉得变老,但是思言已然12岁了,每天早晨叫早起床的催促,每天晚上辅导作业的纠结,每次演出各种准备的忙碌,每回全家外出旅行的欢愉,都历历在目,让我久久回味。

都说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我的童年是无忧无虑快乐的,但是现在看来,总感觉是虚度的,小时候就是在外边瞎玩疯跑,没有真正学到喜欢的东西,所以,我认为,孩子还是需要早期启蒙的,还是需要针对引导的,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思言是小巧玲珑型的,因为个子不高,在幼儿园即表现的'活泼可爱,当然,每个家长都是这么看自己孩子的,四岁就能跟着音乐翩翩起舞,还是自编自演,煞有介事。上学后,就让她充分展现自我,从五岁开始上课外的舞蹈班,我们一直给予鼓励,因为跳舞的基本功练习是很苦的,如横叉竖叉,前桥后桥等动作,每次练完都是满脸通红汗水滴答,很是欣慰,因为她说不累,同时也告诉她,喜欢就要坚持,不能半途而废,她咬牙就一直坚持六年到现在,我们也一起咬牙陪着坚持。

思言在刚刚上学的时候不是很自信,也不愿与人交流,我们就帮她找伙伴,也正面的表扬,“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 也想验证一下这句话,思言喜欢唱歌,应该是有一些遗传和天赋吧,就在一次KTV里,发现了她俨然成了“麦霸”,随后寻找声乐老师,表演老师,(本网网)音乐素养老师等等各个老师,从发声到用气,从表演到情绪,思言学的有板有眼,为了留住童声,我们投资给她在录音棚里录制歌曲,参加全国童歌比赛,上电视、参加各种演出,现在的她,充满了自信和勇气,随处到一个场合都能来一曲,自然赢得掌声和赞许。她还喜欢英语,经常跟我们说长大要当翻译,就坐在胡锦涛和奥巴马中间的那个,呵呵,我不知这是不是有点超级过于自信啦?当然,我们也为她有这个梦想而感动!

二、身教是最好的启蒙

孩子整天跟着父母,那自然就是最信任和直接的“老师”,所以,言传身教是最好的老师啦。我和她妈妈就约定在孩子面前要注意外在形象、注意语言表达、在双方父母面前要孝顺谦恭,不跟父母顶嘴等等小事,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了。我们在家喜欢看电视的《新闻联播》、《今日说法》、《动物世界》等知识类、《一站到底》、《汉字英雄》、《探索发现》等益智类,孩子就一起看,耳濡目染成了习惯,也学到了很多新鲜的知识,如果偶尔看会儿《喜洋洋和灰太狼》,她还说我们幼稚呢!

老师喜欢让孩子写一些心得和感受,我认为是对的,某天我取出我珍藏的、我儿时的“小笔头”和“采蜜集”,思言惊呆了,她说,原来爸爸小时候也写这个啊!我骄傲的说:我们老师也经常在班里念我的呢!我从她的眼神里看到了羡慕,形象好像又高大了一些呦!

我们非常珍惜每天与孩子的时间,一起玩、跟孩子畅所欲言的聊,她也无所顾忌的“侃”,说学校的开心事,说同学的高兴事,说伙伴的搞怪事,可以说是滔滔不绝啊,我们更多是聆听、分享快乐,也让她知道,倾听也是一种对人的尊重,我们也了解了她的学校生活,熟悉了她的伙伴朋友,也走进了她美丽可爱天真的童心世界。

三、快乐是最美的回忆

思言和其他伙伴一样,都喜欢户外活动,轮滑鞋、呼啦圈、羽毛球、毽子、跳绳、排球、都是喜欢的,跟伙伴去骑自行车玩,不叫不归,这也是孩子的天性吧,我们也抓住了这个特点,就一起走进大自然,感受泰山的雄伟壮丽,体会草原的宽广繁茂,嬉闹在韩国普吉岛的蓝天白云海水里,沉思于故宫里的红墙碧瓦楼台间,走进剧场听京剧,看杂技,玩迪斯尼乐园,逛北京热闹庙会,我坚信,行万里路胜过读万卷书,让孩子亲身去经历,去感受,本身就是一种启蒙教育,更是收获一种童年快乐!

上学期末,思言主动跟我说,要在班级的春节联欢会上说个相声,态度还很坚决,我一听都笑了,心想你会吗?你行吗?但是我更有了一个想法,这是孩子的一种自我突破和挑战,我一定要满足她,我思忖反复,用班级同学的名字写了一个不成文的相声小段《寻宝记》,两个孩子潜心练习,很是认真,最后听说演出效果不错,我也很是欣慰,因为,我的努力用心付出,给了孩子自信和快乐,我相信,一定会留在她的脑海里铭刻一生的。

“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是这个世界的唯一,都是最优秀的”,这是一位教育家说过的话,意思是让我们一起关爱我们的孩子,用鼓励、赞许、信任的眼光看待他们,用快乐、自信、积极的心态感染他们,因为,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更是我们的希望!

篇6:家庭教育孩子成长心得体会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有一词“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妈妈”引起了我的深思,“合格”一词很难下定义,母亲对孩子的品格形成影响究竟有多大我们还没有确凿的数据,加以判定,但是我们可以从伟人的言辞中感受点什么,拿破仑说:“一个孩子的好与坏完全取决于他的母亲他认为他自己在人生中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母亲对自己的意志、力量、自制等多方面的磨练,他母亲是通过诸多的温柔、严厉又极有分寸的方法,让他热爱、尊敬和服从自己,从母亲那里,拿破仑学会了顺从。”

歌德也把自己的爱好和品格的形成归功于他母亲,他们说他的母亲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人,他生性活泼,洋溢着母爱的智慧,她具有激发孩子形成积极上进的精神和力量,所以我想,母亲的伟大绝不仅仅在于她赋予了孩子的生命,更在于她对生命的培育与呵护,在于她尽心尽力寻找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做母亲难,做一个好母亲更难,如今衡量一个母亲是不是一个好母亲,心理学上有这样一种说法,那就是“给的太多也不好,给的太少也不好,又有给到足够好才是最好的,你所给予的都是孩子能够完全自愿接受的一切。”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算是一个好妈妈呢?

首先我认为应该理解多一点,要求少一点,理解必须在了解的基础上,母亲是孩子最亲近的人,所以我更应该全面客观地了解孩子,了解他的学习状况,了解他的与人交往,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想法,倾听孩子的心声,这样才能了解孩子的真实感受,我们应像教育家魏书生所倡导的那样“让自己高兴地活着,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这样的心态,对自己、对孩子、对家庭都大有益处。

其次是表扬多一点,批评少一点,说到表扬,我们都知道表扬能使人创造奇迹,过多的批评会导致孩子过多的自责,陪孩子一起长大,感受孩子的点滴变化,这应该是母亲生活中最美好的事,所以做母亲的应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及时鼓励和更多的表扬,其实,不管是我们做教师的还是做其他行业的妈妈对孩子要求大都严格过度,批评过多,殊不知毁灭一个人自信的武器就是不断批评,不断地挑错,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还得多一份表扬,少一份批评,让孩子扬起自信的风帆,自强自立的面对生活中的每一天。

【家庭教育心得文章: 跟孩子一起慢慢成长】相关文章:

1.与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

2.和孩子一起成长散文

3.和孩子一起成长发言稿

4.慢慢成长优秀

5.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6.家庭教育心得

7.开放式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很重要

8.《让我们一起读懂孩子》读书心得

9.家庭教育心得:让孩子学会说不

10.家庭教育心得:教育孩子,做好这五点

下载word文档
《家庭教育心得文章: 跟孩子一起慢慢成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