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歌声中的情感营销

歌声中的情感营销

2022-07-22 08:15:0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电器空调120”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歌声中的情感营销,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后的歌声中的情感营销,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歌声中的情感营销

篇1:歌声中的情感营销(二)

《想念》是支老歌,上世纪90年代末,齐秦唱红了它,虽然原创和原创是袁惟仁,在外乡读书的学子、在他乡本生活的游子、在千里追寻爱情的浪子,心弦在不经意间被拨动了,流出的不是眼泪,是深深的忧愁、思念与些许的无奈。哀叹自身命运的同时,一股顽强的野草般生长欲望,却毫无遮拦地曼生着。情感的牵挂,才是风筝的线,身在他乡,心在故乡,再大的物理空间都无法阻挡心灵空间的无止尽。人的一生,更多的是活在自身的感受,而情感则是重头戏。

好的流行歌曲,有爆发力,它紧扣着一代人或一个时期的心灵主旋律;经典的流行歌曲,深层次地抓住了人们的意识潜流,毫不声张地陪着我们走过年轻的岁月,安抚我们受伤的心,平息莫名的愤怒。一直好歌,胜过千万句名人名言的唠叨,有些时候扮演着贴心的哥哥姐姐,有些时候则是慈祥睿智的长者,距离感消失了,对抗的冲动暗淡了,剩下的只是心灵的沟通、情感的熨烫和方向的指引,

齐秦演唱《想念》时,完全将个人的情感遭遇融入了歌声中,他虽不是原创,可对歌曲的理解并不输给袁惟仁。一个男人,长期地、公开地想念一个女人,也只有齐秦这样执着者才能做到。叶敦明觉得,好歌手与好演员异曲同工,善于捕捉作品中的神韵,快速把自我转变成角色所需要的类型,倾情投入其中,这样的人物会活起来、歌声则会变得有灵魂。可以较真一下,时下不少品牌打起了情感营销的主意,也摸准了目标消费者的心思和胃口,可最后的品牌体验却不伦不类。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在产品上没有下真功夫、传播上没有动心动情、促销上偏重价格交易。可以装扮成的贵妇,稍有接触就暴露出 的本性,情感营销变成了伤情营销。

而袁惟仁的嗓音并不出色,他与黄淑惠搭档,以对唱的方式刻画想念中男女的真挚情感,走出齐秦单相思式的自言自语。齐秦版《想念》,适合单相思,或者是失恋者,无由地诉说自己情感的折磨,而并不在意听者是谁以及他们的感受。袁惟仁、黄淑惠版《想念》,则适合情投意合但不得不分开的男女,他们可以互诉衷肠,他们可以拆开情感的围墙,他们更可以改变这世界的情感宿命。

篇2:歌声中的情感营销(一)

产品可以同质化,艺术却正在无限差异化,未来的商业世界里,技术和艺术,是最核心的竞争力。艺术是终极目标,客户的体验真真切切,人生哲学得以体现,生命的价值得以释怀。未来的市场营销,其实就是社会各种价值观搭载于产品与服务,单纯的商品营销与服务营销,不能承担此等大使命。

最近,叶敦明迷上了听歌,在方案撰写、文章写作的歇息片刻,电脑里的经典歌曲的宛转悠扬,给思路一次次灵感的激荡。听的多了,就发现同一首歌,不同歌手的演唱风格有明显的差距,正如同一个产品或服务,不同的组织或个人的沟通与推广方式悬殊巨大。比如《我愿意》,有王菲和齐秦两个版本。王菲的声音空灵一些,而齐秦而婉转哀伤。相比而言,王菲有些无病呻吟,而齐秦则是痛到深处只能言表。若是从他们相爱、相恋的对方来感受,王菲是把思恋当成时髦的病,飘飘的,装点大过感情。而齐秦这哥们,是真汉子的真表白。

唱歌,发自内心而后发声于外。没有情感的大起大落,没有那种在路上的体验,大多使用好嗓子喊出来的,声音的韵味与歌曲相差很远。专业歌手,是一种值得怀疑的职业。没有真情实意的演绎,只算是卖嗓子的,没有艺术可谈。对生活的理解,对人生的诠释,对生命的赞美,恐怕难以在这样人身上找到,

王菲,先把自己人搞的奇奇的,继而把声音也捏得怪怪的,非人类的表现,勾画了一个远离城市的空间,让压抑的城市一族仿佛寻到了自己的心灵天堂,晕乎乎的跟着天使一起飞翔。

而齐秦呢,则属于苦逼派。感情的挫折,他一点点撕扯开来,用自己富有情感的歌喉,幽幽地倾诉着。看着心爱的女人,总是辗转于他人的怀抱,这样的深仇大恨,非歌声不能化解。浓的太过,只好一首首地喷发,一个人的痛苦,无意中成就了一代人的失恋安慰剂。在感情世界有波折的年轻人,一时间有了最懂自己的人。面对一个哭的抢天呼地的家伙,自己的小感伤甚至变成了丝丝的甜蜜与淡淡的回味,妙不可言呀。

假设,《我愿意》是一个产品,分别用齐秦与王菲两个品牌同时推广,那么它们赢得的客户群体有什么不同?品牌推广效果,又有什么差异呢?叶敦明觉得:齐秦的核心诉求是执着,一份感情无论多么波折,只要爱的心未死,就会不断地燃烧,且越烧越旺。齐秦带给你的,可能是云南白药,先止住流血的伤口,逐步痊愈。被爱情折磨的精疲力竭之后的人儿,可以稍稍喘息,并感受同病相怜者类似的呻吟,片刻间的宽慰与释怀,不经意与你相遇。而王菲贩卖的是 ,她竭力让你忘掉现时的忧伤,把你带往另一个虚构的地方,在那里,她的歌唱、她的扭捏、她的虚空,才是唯一的天堂。

同样,《春天里》也有汪峰与旭日阳光的两个版本。春天的时候,唱着秋风萧瑟的歌,看似励志,实则无病呻吟,独上高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已。汪峰的演绎,是事业无成者对无忧无虑青春的追忆,也是给毫无作为的今天一个勉强的交代。旭日阳光,来自底层的呐喊,强烈自尊的生存,老有所依的未来,真切痛彻。

篇3:歌声中的情感营销(四):母亲

企业家倾注一生的心血,只为竖起一块品牌、成就一番事业,企业就是企业家的孩子,是他们人生价值的起点和归宿,企业若是扶不起的阿斗,那企业家就只能落得个无“家”可归的心灵困境。一颗破碎的心老无所依,只能在梦里向往春天里。企业家与商人的区别,如同母亲与保姆,虽然都是为了孩子,一个是用心用力,另一个却是拿钱干事、打完收工。

母亲爱孩子,更胜过企业家爱企业。办企业有所图,而养育孩子似乎是还上辈子的债。基督教相信原罪,心甘情愿地侍奉上帝。而天朝的母亲们,却无条件地把所有的爱献给孩子,孩子就是母亲的原罪。叶敦明曾经开玩笑地说:孩子是夫妻之间最大的小三。母亲与孩子在一起,往往会把丈夫忘得一干二净。说的邪乎点,母爱是排他性的,具有强烈的独占性。

有一首蒙古歌《母亲》,腾格尔演唱的是蒙语版,布仁巴雅尔是用汉语演唱的。相同的材料,只因厨师不同,就能开启迥异的舌尖上的旅途。腾格尔,是一个情感煲汤高手。他放下了惯常沙哑的嗓音,清新像沙漠深处的一湾湖水,微风吹拂着芦苇荡,水面上轻轻的薄雾迎着阳光瞬间散开。彪悍的蒙古汉子,柔情似水地回忆起儿时的母爱,时隔30多年的人生奔波,怎也忘不掉那甜似蜜、暖似被的母爱。在他的歌声中,一缕缕炊烟,萦绕着蒙古包,策马少年的脸庞辉映着落日的霞光,满心温暖地奔回母亲的怀抱。

腾格尔的歌声,高亢不如胡松华,低沉不比德德玛,妖娆逊于阿丽玛,看似普通的因素,在腾格尔身上却奇妙地生成了一种别样的蒙古式抒情。平静处,乍现波澜;高亢处,飘荡着柔弱的呻吟,像草原上刮过的沙尘暴,纷纷落落地散入到湖底,滋养着水中的水草,欢快着水中的鱼儿。叶敦明认为,出人意料的错位,是腾格尔歌声的杀手锏,去过腾格里沙漠边缘的沙坡头的人儿,总是被塞上江南的美艳震惊。连绵无际的黄色沙海,突如其来地冒出了一抹抹绿色,如同久渴的跋涉者痛饮甘泉,这样的绿色总是令人心醉,让人莫名其妙地落泪,生命原来如此顽强,生命值得我们放声歌颂。

腾格尔版的《母亲》,有浓烈的励志色彩,放下马鞭的蒙古少年,手中的吉他却有着马头琴声的穿透力。有些低沉,绝没有乌云压阵的沮丧;有些高亢,绝没有南方八月骄阳的炙烤;有些婉转,绝没有西湖微波的卿卿我我。他的低沉,似狼;他的高亢,是沙尘暴;他的婉转,是沙漠的甘泉。腾格尔歌声中的母爱,是刚强的汉子见到了久违的母亲,他的泪水没有奔流,可内心炙热的情感早已山洪爆发,母亲枯槁的胳膊,永远都是他最柔软舒服的枕头。

布仁巴雅尔,长着典型的蒙古脸庞,站在草原的地平线上,双眼炯炯有神,手中的套马索泛着朝阳的余光,他嘹亮的歌声,不徐不疾地飘荡在清新的草场上,踩着歌声的节奏,几匹骏马快乐地溜起了碎步,长鬃微微甩起,清澈的目光凝视着主人,草原上的生命一直都是这样健硕而深情,

经由布尔巴雅尔演绎的《母亲》,重新回归蒙古汉子的豪迈抒情。歌曲的开篇,是母亲用蒙语絮叨的场景,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情调,开始弥漫在蒙古包的上空。远行归来的游子,带着城市的疲惫与茫然,回到曾经成长的摇篮,年迈的母亲为儿子祈祷的声音,依然声声入耳。叶敦明感觉:小时候,母亲的唠叨是春风,让人昏昏欲睡,梦里甜甜的微笑,驱走了一丝丝的烦躁。长大后,母亲的唠叨是夏风,吹走了内心的烦躁,抚平了受伤的心灵,想母亲手中的芭蕉扇,细心地呵护着自己的儿女。

为事业而打拼的儿女,能有母亲的抚摸,该是多么的幸福呀。母亲的胸怀,如此的宽广,一切的忧伤烦劳都能除荡,慈爱的目光就是最和煦的阳光,关爱的便是世间最为珍贵的心灵鸡汤。生我养我的故乡,其实就是母亲的模样,他乡的游子,只因离开了母亲的臂膀,再多的风雨只能一个人独挡。

《母亲》带给了成年人的情感有多少波澜,那充满母性的品牌就能有多大感召力。生活中,与孩子成长相关的品牌,比如奶粉、儿童服装、教育等,都必须要传达母性之爱。有了孩子之后的成年人,更懂得母爱的伟大而无声。 他们会以双重儿女的身份打量此类品牌,一个身份是自己的儿时,另一个身份是当下的儿女。叶敦明发现,母爱类品牌有一个时间延长线,自己10多岁到30来岁,这期间有20多年的情感积淀。策划或包装母婴品牌的营销人,最好有子女,而且必须是懂得孝道与感恩的。皮笑肉不笑的策划人,空拿母爱做道具,贩卖的依然是狗皮膏药。

我们曾经是母亲的理想,尽管没有长成飞翔的翅膀,可一步步踏实的成长,肯定会赢得母亲的赞赏。哪怕是小的忽略不计的成长,也都会吸引母亲关注的目光,这就是母爱的伟大。再多的赞歌献给您,都不算多,因为,母爱早已盛满了整个天地。

叶敦明,联纵智达咨询集团项目总监,工业品营销研究中心主任,工业品营销传播网创建者。7年、ABB和韩国现代电子等2家世界500强企业中高层管理经历,营销咨询实战经验,横跨消费品和工业品两大咨询领域。致力于工业品营销咨询、企业营销和销售顾问、工业品营销实战训导,帮助工业企业走向务实高效的大营销之路。

理论与实践微妙地融合,创新与老成不期而遇,把握行业演变与企业发展的战略对接,推行战略、营销与品牌传播三结合的立体营销,为工业品企业的营销转型找到坚实的立足之地。叶敦明的联系方式,email: 51gyp@.sina.com;QQ:934594925;MSN:360gyp@gmail.com;电话:13788905300(上海),工业品营销传播网:www.360gyp.com。

篇4:情感营销反思

Rethinking Emotions In Marketing

博客主人/Derrick Daye

www.brandingstrategyinsider.com

大家都在谈情感营销对于消费者行为具有重要作用,这显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但是,大家还有一种感觉,即营销人员在开展营销活动时并没有很好地利用情感营销。当然,让品牌变得“不那么令人伤感”或是变得“更加富有激情”,比起改变产品包装或是在产品中添加不同的成分,难度要大得多。然而,最新的一项神经研究成果表明,我们低估了情感对于长期决策的影响力。我们的大脑有三个物质层。

第一层是内脏脑。这一层组织的反应很快,它带有一些之前固有模式的信息,而基于这些信息的判断,它会迅速告诉人们应该做出什么行动。这部分大脑是人之所以产生本能行为的原因。

第二层是边缘系统。这部分大脑为第一层判断注入感官信息,是杏仁孔产生情绪的基础―杏仁孔负责的是人类的情绪,包括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这个边缘系统具有不自觉性,它负责的是那些自动行为。所以一个人会开车或会弹钢琴,他们都不需要动用太多的脑力。

而边缘系统和新大脑皮层密切互动,就是我们所说的“理性脑组织”。它会在现有的记忆结构上,在人感官信息的作用下指引我们的行动。因此,它能够起到改变人们行为的作用。至于这种试图改变感性行动的理性思维是否成功,则属于概率问题。

总之,我们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完全是基于这三层大脑组织的作用结果。然而,神经科学家约瑟夫•勒社的研究表明,对作用结果产生最大影响的大脑层是边缘系统,因此消费者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受情感控制的,

这些神经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对营销者有什么帮助?它意味着营销者要重新对我们的营销方法进行评估。原因有两个。第一,大脑层对消费者决策有直接影响作用。感性思维的反应速度要远远超过理性思维。我们的直觉会非常迅速地做出反应。情绪化的大脑处理感官信息的时间,是大脑吸收相同理性信息时间的五分之一。

第二,情绪的产生总是带着一些理由。我们觉察愤怒、恐惧或厌恶的能力,这些都会作为大脑判断是否危险情境的指标。同样,积极的情绪也会帮助大脑判别这是一个可以放心参与的活动。因此,情绪对人的行动具有关键影响力。我们应该注重消费者情绪,在传播中注重利用积极情绪以便吸引客户的注意力。

在人的大脑边缘系统,我们还发现了一个海马结构,这个大脑结构专门负责记忆―它和杏仁孔关系密切―这个大脑结构能帮助我们获得新的记忆。每当大脑中激起一种新的情绪,那么就会促发这个结构,之后便会激发一种新的记忆。每次我们重新回忆这些存储的记忆,这种相应的情绪就会再次产生。因此,这个边缘系统就是情感品牌建设的诞生地。

每当我们遇见一个品牌,就会经历这样的情感反应过程。我们不仅仅只会用产品,我们同时还是情感性消费者,在我们难过的时候,会选择吃巧克力、喝暖饮品,譬如咖啡。又譬如我们会通过喝茶放松自己,让自己不那么躁动。正是由于我们典型的记忆结构,我们对事物的观念不断因为情绪而改变。

那么消费者心智有什么作用呢?那些对品牌产生一定感情的消费者,往往会和其他人分享这种情感。调查表明,只有10%的情感经历者对自己的情感经历秘而不宣,不和其他人分享自己的经历。而人们经历的事件越不寻常,分享的欲望越强烈,分享频率越高。这种社会共享情绪同样对情感强度起到积极的影响。情感不仅是刺激口碑相传的重要因素,同时还能创造很好的线上吸引力,正如成功的病毒电影能够在接收人的脑中激起一种情感性反应。

篇5:情感营销技巧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们在理性选择商品的同时,也注入了个人情感,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消费者选择商品不仅出于理性的需求,更是个人情感的表达。能够准确抓住消费者情感的品牌,将获得竞争对手难以超越的优势。本期谭小芳老师将和大家探讨情感营销的各种方法,助您成功俘获消费者的芳心!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情感因素是人们接受信息渠道的“阀门”,在缺乏必要的“丰富激情”的情况下,理智处于一种休眠状态,不能进行正常的工作,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对周围世界表现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只有情感能叩开人们的心扉,引起消费者的注意。

情感营销(Emotional Marketing)就是把消费者个人情感差异和需求作为企业品牌营销战略的核心,通过借助情感包装、情感促销、情感广告、情感口碑、情感设计等策略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在情感消费时代,消费者购买商品所看重的已不是商品数量的多少、质量好坏以及价钱的高低,而是为了一种感情上的满足,一种心理上的认同,

情感营销从消费者的情感需要出发,唤起和激起消费者的情感需求,诱导消费者心灵上的共鸣,寓情感于营销之中,让有情的营销赢得无情的竞争。那么,我们如何认识“情感营销”呢?谭小芳老师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营销借助文化,文化源于情感

(二)情感需求与追求个性

(三)情感需求与新潮时尚和浪漫情怀

(四)情感需求与商品的品位和艺术

谭小芳老师认为,情感营销策略:

(一)情感设计

(二)情感包装

(三)情感商标

(四)情感广告

(五)情感价格

(六)情感公关

(七)情感服务

篇6:外婆的歌声的情感散文

外婆的歌声的情感散文

外婆四十岁那年生下我母亲,当我二十出头时,我外婆已经八十多岁了。似乎从一开始,外婆给我的感觉就很老迈。花白的头发在她的两鬓与日俱增,原本一米六几的身材一天比一天矮下去。每天坐在客厅的一角,孤单地发呆,或是打盹。日子久了,外婆仿佛变成了厅堂里的一件摆设。

那时,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忙着应酬一大堆约会,每天蹬着各式各样的鞋子在外婆的眼皮子底下来来去去,鲜有停下来跟外婆聊聊天的念头。直至那天我听到了外婆的歌声。那是一个皓首之年的`老人用她早已失去牙齿的嗓音哼唱的小曲,那种穿透沧桑的牵引力,有那么一刹那仿佛把我拉到了一个遥远的年代,一群久违的亲人身边,一种荡气回肠的思乡之情顷刻击中了浮躁不安的我。

我不顾身上穿着的裙子钉满的珠片,挨着外婆的脚边静静地滑坐了下来。我想起了八岁那年的夏天,我与外婆唯一的一次结伴远行。外婆告诉我们,她有一个失散多年的表妹住在邻县一个名叫“神仙水”的小山窝里,于是在没有其他人选的情况下,母亲批准我跟随外婆作一次大胆的远行。

外婆上过私塾,可是眼睛不大好使,需要刚刚上完小学一年级的我作她一路上的“盲公竹”,现在想来,那时我们婆孙俩能够最终顺利地回来,真是走运。

表姨婆九岁的孙女阿好带我到村上转悠,那条我打镇上坐车来的公路还没有装路灯,路边两排整齐的杉树高大的剪影有点吓人。我们坐在村口的老榕树下听大人们侃大山。阿好拉着我的手说,你的口音真好听。

村头有个比蓝球场还要大的打谷场,阿好带我去玩儿。我躺到高高的禾垛上,嗅着禾杆草的清香,仰望着蓝天白云,不知不觉就睡了过去。梦中阿好也来了,我们一块高高兴兴地到田里割猪草回家剁碎给一窝大肥猪喂食,阿好挑了头最肥最白的猪骑上要出门去,我也慌忙爬上一头耕牛背上,跟着她走,我们欢笑着……一觉醒来,我忽然有种想永远留在这里的感觉,不知道小时候的外婆是否也如我这些天过得这么开心快乐。

外婆曾经是大户人家里的小姐,只是不幸地外公在我母亲出生没多久就去世了,四十多年来外婆凄风苦雨地苦苦挨着日子,我母亲作为她最小的孩子,少年时代便是在颠沛流离中渡过。

一天,我正在公司埋头工作,忽然一个同事跑来告诉我:“你外婆来找你呢,正在楼下。”我愣怔了一下,有点不相信,心想以外婆那样的高龄,眼睛不好之余,腿脚也不太灵便了,这么远的路她该是怎样一步一步走来啊?大热的天,外婆穿着她自己一针一线手工缝制的小褂子,颤颤巍巍地站起来,见到我,咧开没牙的嘴巴高兴得像个孩子。

我恍然记起已好久没去看望她老人家了。搀扶外婆回舅舅家的时候,我们经过一家“麦当劳”餐厅,外婆蹒跚的脚步停顿了一下,是“麦当劳”那招牌笑容诱惑了她吗?我问:“外婆,您要进去吃点什么吗?”

“别浪费钱啦。”外婆摇了摇头,迟疑的目光缓缓从路旁装修讲究的餐厅移回到脚下的路面。

此后不久,外婆就不幸中风病倒了,在病榻上苦苦支撑了一年,终于与世长辞了。目送她即将被交予天国的飘扬在风中的白发,我的耳边仿佛又再响起了她那满载回忆的歌声,一串串缭绕不绝,洇泅着岁月无尽的沧桑……

篇7:歌声中的友谊

歌声中的友谊_作文

“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这歌声多么动听。可是,有一位男生却厌烦了,不信你听:“烦死了!你能不能停停,不唱歌啊?”哇!这么凶啊。走,看看去。

女孩——梅林慧,是个追星族,歌唱得特别棒,每节课后都要哼几句动听的流行歌曲。

男孩——霍宾胜是个“书呆子”,整天都钻在书堆里,如饥似渴地看啊看。

梅林慧热热闹闹,十分活泼,霍宾胜文文静静,但是他们俩却成了同桌。这就有故事看了。

“丁零零——”40分钟的课好不容易上完了。霍宾胜拿起那本没看完的小说,继续看着,不时还眉飞色舞一把。梅林慧则捧起复读机,听起音乐来,边听边唱:“十七岁那年的雨季,回忆起童年的'点点滴滴……”

“哎呀!你就不能安静点吗?整天听这个东西,还叽哩呱啦!”霍宾胜不耐烦了。

“难道你没听说吗?”梅林慧说,“听音乐能消除疲劳。像你整天钻在书堆里,不成呆子才怪哩!”

霍宾胜最讨厌的就是人家说他书呆子,而梅林慧竟又踩到他的痛处,一时气得火冒三丈,抓起梅林慧那张新买的专辑,狠狠地摔在了地上。

梅林慧哭了,霍宾胜呆了,同学们也议论起来了。

“啊,对不起!”霍宾胜着急了。可梅林慧不理睬他,越哭越伤心。

第二天,霍宾胜在音像店里挑了两张最新出的专辑,仔细包好,还附了一张致歉的纸条悄悄地塞在梅林慧的课桌里。梅林慧笑了,笑得好开心,好灿烂。

霍宾胜呢?也变了,不再觉得梅林慧的歌声烦人了。

有时,梅林慧怕影响霍宾胜看书,就忍着不唱。你猜怎么着?他居然说:“梅林慧,那首《我爱我家》什么的,真好听。”梅林慧一听眯起了眼,又高高兴兴地唱了起来:“我爱我的家,弟弟爸爸妈妈,爱是不吵架……”

这就是梅林慧和霍宾胜的故事。这叫做“不打不相识”。

【歌声中的情感营销】相关文章:

1.歌声中的友谊作文

2.经典的情感营销策略

3.作文 歌声

4.情感营销策略研究的论文

5.歌声中的回忆初二作文650字

6.歌声作文600字

7.歌声响起 范文

8.歌声的作文

9.歌声-散文阅读

10.不同的歌声说课稿

下载word文档
《歌声中的情感营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