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湖南水彩画地域特性及其成因的研究论文
“猪猪xi”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对湖南水彩画地域特性及其成因的研究论文,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后的对湖南水彩画地域特性及其成因的研究论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1:对湖南水彩画地域特性及其成因的研究论文
对湖南水彩画地域特性及其成因的研究论文
一方水土滋养一方人,湖南水彩画异彩纷呈,湖湘大地广袤的地域环境、深厚的地域文化造就湖南水彩画家群体在审美观念、创作内容、表现技法与风格特征上呈现趋同性,形成鲜明的湖南地方特色。
一、湖南水彩画地域特性分析
(1)题材选择上以风景、静物为主,关注现实生活
湖南画家很少有大题材的作品,多是以风景、静物为主要表现内容,湖南最有代表性的画家黄铁山、朱辉、张举毅、殷保康等都在风景、静物上颇有建树。他们的作品篇幅较小,这一共性使得湖南水彩画在题材选择上与其它地区有所不同,篇幅题材虽然不大,但同样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透过作品,让人领略到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在大部分画家的作品中,都体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注重现实主义表现,关注现实生活,尤其是底层生活,用以唤起人们对社会的关心,对生活的热爱。
(2)表现技法上突出水彩画语言的纯粹性,作品精美
湖南水彩画群以纯水彩画家为主,这种结构提高了这一群体水彩语言的纯度,他们技术含量高,对水彩画技法掌握熟练。因此,湖南水彩画体现出很强的“水彩”语言特色,用色润泽、透明、充盈,追求水、色、形与用笔的完美结合。朱辉、黄铁山、张举毅、张小纲、陈飞虎、坎勒、刘顺湘等大批画家对技术很看重,决定了他们画面的精美,排除传统水彩画的太多随意性,这也构成了湖南水彩画的鲜明特色。
(3)表现手法以传统写实为主,写意、装饰等方式多样并存
湖南水彩画总的来说以传统写实为主流,写意、装饰等形式相互补充并存,构成蓬勃发展、丰富多彩的整体态势。写实以朱辉、黄铁山、殷保康、陈飞虎、李水成、李朋林、戴小蛮、肖振中、汤佩文、陈志强、黄承谦、蒋烨、邹正洪、刘永健、段辉、周小愚、刘顺湘、许长生、冯晓阳、洪琪、叶经文等为代表,其中领军人物黄铁山“坚守‘美来自自然’的现实主义原则,是一位执迷于写实的艺术家。”(黄铁山《黄铁山的水彩世界》,湖南美术出版社版)写意以张举毅、张小纲、陈乃广、戴永强、李安军等为代表;装饰以坎勒为代表;抽象以党朝阳、程继军为代表。
(4)绘画格调高雅,蕴含文人气质
湖南有着深厚的湖湘文化底蕴,这造就了湖南水彩画家较高的审美修养和绘画格调,是决定绘画面貌的内在因素。如黄铁山作品《屈子祠写意》,作者借景抒情,把白色南墙高耸的屈原祠置于树林黝黑的背景包围之中,祠堂高大的白墙是屈原高洁情操的写照,熊熊的火烧云则“体现楚辞‘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的意境,不囿于对屈子祠的如实描写,而着重对屈原精神和气势的表现。”(袁振藻《中国水彩画史》)张举毅的作品雅、逸、简、淡,传达出浓厚的文人画气质。同时,朱辉、张小纲、刘永健、段辉、肖振中、戴永强等诸多画家,他们的画中也同样散发着中国绘画的文人品质。这些特质赋予湖南水彩画强烈的地域特性。
湖南水彩画有其鲜明的地域特性,同一地区的画家群体在审美观念、题材选择、表现技法上呈现趋同性,这是由多种因素所决定的。
二、湖南水彩画地域特性形成的外因
(1)中国水彩画的发展
湖南水彩画的发展脱离不了中国水彩画发展的大趋势。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变革,孕育了中国水彩画的两次发展高潮,湖南水彩画借此也飞速地向前发展。这两次高潮促进了湖南水彩的发展,迎来了湖南水彩的兴盛,地域特色渐渐成熟。
(2)水彩教育事业的发展
湖南水彩画离不开水彩画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任何一门艺术的繁荣都离不开教育的推动,学校教育、师承关系对地域特性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湖南水彩画也是如此。从1986年肖振中在怀化师专创办专科水彩画专业班,成为我省第一个开设水彩画专业班的高等师范类院校,到1980年代末湖南师范大学开设水彩选修专业班,到1990年湖南师范大学开始招收水彩画方向的硕士研究生、1995年开设水彩本科水彩画专业教育,再到目前湖南众多高校都开设水彩画专业教育,如今已是人才济济。众多高等院校成为水彩画专业人才培养的摇篮,一批又一批年青而又优秀的水彩画家和新生力量,由于教育背景和师承关系的相同或相似,在审美理念、创作手法上呈现趋同性,促进了湖南水彩画地域特性的成熟。
(3)学会、协会的组织带动
学会、协会及学术带头人促进了湖南水彩画地域特性的形成。朱辉、黄铁山、张举毅、殷保康从观念到技法,深深地影响了许许多多的湖南水彩画家。1988年,湖南省水彩画研究会的成立,为水彩画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学术交流作用。湖南水彩画家在学会组织下积极参加各类水彩画大展,各项展事促进了水彩艺术的交流,水彩同行有了观摩与研讨的机会,湖南水彩画开始迈向更高的层次。
三、湖南水彩画地域特性形成的内因
一个事物的地域特性的产生、发展与丰富是与它周身所处的环境因素息息相关的,湖南水彩画在三湘大地的蓬勃发展是受当地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悠久的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是一种地域性的文化,湖南水彩画的兴盛及鲜明地域特色的形成离不开博大精深、底蕴深厚的湖湘文化,湖南画家对先人文化精神的传承,使水彩画散发出蓬勃的内在活力。虽然湖南水彩画起步较晚,但是地域文化的包容力、创新精神促使画家奋发学习,经过几代人不断努力,已跻身全国水彩画大省行列。正是有了这一文化的熏陶,湖南水彩画处处带有湖湘文化的气息和印迹,呈现鲜明的湖湘地域特色。
黄铁山的水彩风景具有很强的湖南特征,他用笔用水有着自己的特色,对扁笔的运用,无论是小的局部,还是大的色块,都是用不同大小的扁笔来处理完成的,面的层次非常丰富,很有韵味;干笔皴擦,粗犷大气,不仅有质有量,还有透气性。他的作品以扎实的写实功底、纯熟的技艺水平、独具个性的语言特色、诗一般的意境,表现了画家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歌颂,不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大自然本身的秀美与崇高,而且成功地创造出水彩画的艺术美。
张举毅是老一辈水彩画家,他接受了五十年湖湘文化的熏陶,经历潇湘山水和湖湘生活的长期浸染,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画作情韵隽永、水色交融、挥洒自如,给人以明快轻松的审美愉悦。他画中的“水”与“彩”,显示出其他画种难以企及的魅力,湿画法在他手里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无论是湘北的渡船,还是湘西的农家小院,无论是花,抑或是雪,都呈现出一种水色浸润出的梦幻美,而这水色淋漓,看似妙趣天成的画面,其实又蕴含着内在的严谨与作者深厚的素养,蕴含了厚重的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博大厚重,充满朴实无华的气息;同时湖湘大地还充满着浪漫的意境,倾向现代诗意性,隽秀灵动,清新自然。许多画家的作品里直接体现了这一浪漫的元素,张小纲的作品里,总少不了对湖湘文化的表达,他融情于景,继承湖湘文化中浪漫深情的因子,在作品中营造出诗歌一般的情怀。湖南水彩画家身处三湘四水,他们的思想无时无刻不被湖湘文化深厚博大的底蕴浸润着,使他们的作品不自觉地流露出湖湘文化的痕迹,在现代意味强烈的外在形式下多了一份文化底蕴。陈飞虎、李水成、刘永健、蒋烨等人的画中都可找到类似的特征。
(2)良好的人文氛围
自古以来湖南的学习气氛就很浓,“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湖湘弟子多俊杰”,不仅文学界有所表现,在艺术界也是如此。湖南绘画艺术十分发达,从出土汉墓中具有代表性的帛画、壁画,到中国艺术大师齐白石,可以看出湖南的影响力在绘画界是非常大的。作为湖南水彩艺术,虽然起步较晚,但在湖南有着非常广泛的绘画群众基础,加上在全国都小有名气的湖南国画,因此,湖南水彩画有很多都是借鉴中国画作画的方法,都倾向于用“水”。可以说“湖南的水彩画一些共同特点是:水分酣畅、色彩单纯、用笔讲究,整个绘画过程是一气呵成。”(李楠《湖湘水彩艺术初探》,载于《邵阳学院学报》第6期)我们可以从画家们选择的创作题材中体会到地域倾向和地域意识。
(3)温润的地理环境
艺术生成与发展需要空间来依托,一个绘画品种能够在某个地区形成地域特性并发展繁荣起来,跟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水彩画是一种“水”的艺术,“流动性”是它的主要特点,对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在气候特别干燥或特别潮湿的环境下不宜作画。湖南所处的地理环境很适合进行水彩画创作,这是一个多水多山的地方,山峦叠嶂,湖泽浩淼,川流蜿蜒,山清水秀。而且地处亚热带,雨量充沛,雨季漫长,春夏季节潮湿、溽热,冬季寒冷而多湿,这种自然地域环境孕育了湖湘大地特有的文化。同时画家心中都充满浓浓的湘情,深深热爱所生长的这片土地,对家乡有着不舍的感情,这些都对形成湖南水彩画家群体的共性具有潜在的影响。
五、小结
湖南水彩画的地域特性不是一个静止的概念,而是发展的形态。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交流、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思想情感、生活观念也会随之变化,艺术也在观念的不断更新中迅速发展,水彩画的地域特性亦会如此。现在湖南水彩画正进入新的变革期,随着观念的更新,新题材、新技法、新观念、新人将会赋予湖南水彩画地域特性新的面貌和光彩。
篇2:地域特性研究下古镇景观设计策略的论文
地域特性研究下古镇景观设计策略的论文
摘要:古镇景观地域文化特性的缺失表现突出,备受关注。正由于古镇的无序建设和掌控不当不但致使其本身的传统景观特性遭到破坏、建筑功能紊乱,本研究通过对地域文化特性的挖掘入手,以铅山县河口古镇为例。在系统分析地域文化特性下的历史文化、建筑风格、肌理规划,展开提出如何就“地域文化特性”对古镇做有效的地域保护、合理改造修复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地域文化特性;景观;河口古镇
铅山县河口镇是江西省一座被誉为“八省码头”的千年古邑,20被列为江西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河口明清古街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然而,河口暴露出的问题是传统村镇普遍存在的共性缺陷——传统文化景观保存的纰漏、历史地域特性的缺失、地域文化改造的欠缺,这些因素都是导致古镇景观设计发展的局限。
一、案例概况
1、区位特征
铅山县的这座千年古镇—河口,明清时期就是八省通衢的商埠重镇,它位于江西省上饶市的东北部,地处龙虎山、黄岗山的中部。“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对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村居》),晚唐诗人王驾途经铅山所做,描绘了农耕经济时代铅山的富足。但昔日的繁荣却不足以支撑现代古镇的发展,由于地域文化特性的缺失,使河口古镇失去了它本应由的个性和风格。
2、概念概述
不同地区所处于的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因素所导致的差异性地域文化,地域性的差异是必然客观存在的。拉普卜特认为:“对环境质量这样的概念,需从文化的内部,作主位。”。地域文化是一定地域的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共同创造的,并不断的以积淀、发展和升华的物质和精神的全部成果成就[2]。将地域文化铭刻在景观之中,是塑造古镇特有的景观规划,提升古镇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3、地域文化特性下古镇景观的设计
发掘和概括地区的地域文化因素。景观艺术设计要通过对地域文化的研究来获得创作灵感,理解人类文化和自然的互动关系,才能在景观设计的实验中诠释和弘扬地域文化。土地利用是最能够反映居民从事农业生产和农耕文明的表现,又时在农业生产中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具体形式。水是重要的景观构成要素,支配并引导着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二、问题提出
古镇地域特性缺失:不知何时,古镇越来越注重的商业化利益导致急功近利的改造方式,当人们在寻求一种商业的捷径时,“撤城”这个名词几乎涵盖了整个古镇改造——老城墙撤了、青石板路被肢解、枯藤老树青苔岁月沧桑的痕迹抹去了。缺少设计和审美的重建影响了本身的历史文化特性,这样处处磨灭了独有的地域文化特性。
三、样本特征
1、河口的历史地域文化特色
1)古道文化河口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留下来有经年磨损的车辙印痕的九弄十三街,商业贸易十分繁荣,这让地方特色的商业性地域文化特色,故有“买不尽的河口,装不完的汉口”的说法。这样独到的`古道地域特色也给河口在历史上与景德镇、吴城镇、樟树镇齐名,冠以江西四大名镇之一。2)茶帮文化河口早在明代嘉靖年间就成为茶叶、土纸等手工业商品集散地而逐步扩大延伸到全国各地乃至出口国外。早在北宋时期,“白水团茶”就是当时进贡的佳品。到明代初年,又有“小种河红”、“花香”等数种名茶。明代中期,河口的茶叶贸易昌盛,茶行达48家之多。到了清代,全国各地茶商云集河口,当地制作的茶叶畅销往全国,还远销俄罗斯、印度、南洋诸国与地区。至今河口地域特色的红茶依旧广受欢迎。3)渡口文化从清版《铅山县志》中“货聚八闽川广,语杂两浙淮扬。舟楫夜泊,绕岸灯辉。”的史料记载中,河口古镇昔日的商贸流通、人气鼎沸空前盛况,鳞次栉比地兴建一座座民居、官宅、一排排商行、钱庄、旅店,构成了一道与河流行的建筑长廊。同时,更是构成了河口古镇特有的渡口文化,人们根据当地的地域特色创造出独特的景观特性。
2、河口古镇的建筑风格
河口古镇的建筑风格分为两类:一是明清时期保存下来的具有明清特色古街古道,二是现代城镇化的工业风格。河口古镇也具备一定的地域文化特色可以用来区别其他建筑风格,比如说明清古街(二堡街)上的百年老药号“金利合”,这幢三层楼的明清标志性的古建筑,门外历历在目的石雕匾额、楹联、石雕图腾,随着时代变迁、星移物转,诉说着金利合的兴衰史。
3、河口古镇的肌理规划
古镇的码头沿江排列,房屋也是按照此规划布局而建造,逐渐形成了一堡街、二堡街和三堡街商业长街。长街的尺度在当时的地理条件下算得上空前规模宏大,各要素之间相互叠合,直观表现即为肌理、尺度、规格、装饰的互相作用化。
四、提出古镇景观设计研究策略
挖掘人文资源:古镇改造要准确定位,创建地域文化特性,充分挖掘自身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进一步传承和发扬古镇的历史和地域文化,更加递进的展现古镇特色,整合当地文人、艺术家的加入,可通过现代化手段开发本土地域文化特性的古镇景观。
五、结语
在文化层面上:1)重视传统传承。只有当我们在继承和发展中去发扬传统文化,才能够抓住精髓,重新定位河口的功能规划。2)规范人文意识。让人们都树立正确的保护意识。3)培养文化底蕴。摒弃现代视角的功利性局限,如今我们应该从历史遗存入手,避免陷入发展失衡的地域文化斑块区。在物质层面上:1)重视核心发掘。设立核心发展区域后,拆除周边私建房屋,形成有核心到节点的交相呼应。2)规范格局形态。保证地域文化特性的景观风貌。当我们去思考整个古镇地域景观的构建时,已经反映了我们充分认识到了地域文化的缺失,我们应该摆脱方法的局限,充分凭借大环境整体传统村落优势,回到地域文化特性的“本源”层面,为河口今后的发展开创一条独立特色的古镇崛起之路,为今后的地域景观建设保留期待。
参考文献:
[1]阿摩斯拉普卜特.建成环境的意义——非语言表达方法.黄谷兰等译.北京:中国建筑,1992
[2]孙鹏.王志芳.遵从自然过程的城市河流和滨水区景观设计[J].城市规划.(9):19-22.
[3]王纪武.人居环境地域文化论——以重庆、武汉、南京地区为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42
篇3:发动机振动激励对物料车车架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论文
物料车车架的共振是影响车辆行驶平顺性、驾驶舒适性的关键,因此需对满足刚度与强度要求的车架的动力特性进行研究,探讨防止车架发生共振的措施。对于车架的动力特性的研究亦即模态分析,通常采用试验法与解析法。
试验法是测量结构上某些点的动态输入和输出响应,根据测得的频响函数估计模态参数。试验法准确性较高,但是需要制作模型,成本较高,效率较低。解析法是建立数值模型,求解系统的特征方程,从而得到结构的模态参数。解析法计算效率高,成本低,也是设计阶段常用的方法。在得到车架的动力特性后,结合发动机振动特性,即可以进行发动机激励对车架动力特性影响的研究。
本文以一物料车车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建立精细的有限元模型,采用Block Lanczos 向量迭代法,对模型动力特性进行分析,计算得到车架的固有频率和相应振型。通过对发动机振动分析,研究了发动机激励对车架动力特性的影响,为物料车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1 有限元模态分析理论
对于物料车多自由度弹性结构,求解系统的固有振型与固有频率即求解下式的广义特征值问题。
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物料车车架由左右分开的2 根纵梁、7 根横梁与3根斜梁组成,属于边梁式车架。车架长约21. 54 m,宽约2. 74 m。车架纵梁为箱型,横梁、斜梁为槽型。实际物料车车架工艺复杂,结合结构动力分析的特点,建立数值模型时在不影响振动分析结果的前提下对物料车车架进行了简化,简化原则为: ①焊接和螺栓连接部位视为刚性连接; ②简化几何外形,忽略车架上的小圆孔和倒角。
物料车车架的主体结构采用Q345D 钢板,弹性模量210 GPa,泊松比0. 27,密度7 850 kg /m3。应用三维绘图软件SolidEdge 建立物料车车架结构的CAD 模型,导入ANSYS 软件,采用4 节点Shell63单元进行有限元网格划分,将车架结构的材料属性、壁厚等参数赋予相应的单元。车架有限元模型,节点总数为30 879,单元总数为30 258 个。考虑到车架立柱轴与悬架连接,将车架上的荷载传递到悬架上,因此将车架柱轴端面施加全约束。
3 车架模态计算结果与分析
Block Lanczos 向量迭代法是一种矢量正交化方法,该方法对于求解大型稀疏矩阵的特征值问题最有效且计算效率较高。利用该方法可求得物料车车架的前20 阶模态及其所对应的自振频率。
篇4:发动机振动激励对物料车车架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论文
车架是一个多自由度的弹性振动系统,作用于这个系统上的各种激励力( 即动载荷) 就是使物料车产生复杂振动的动力源。其中发动机运转时,由于燃烧爆发压力和活塞组等零件的往复惯性力引起的简谐激励是物料车车架多种激扰力的一种。
物料车采用六缸四冲程柴油内燃机,缸内气体产生的爆发压力、运动件产生的惯性力和惯性力矩通过发动机和车架之间的连接支撑传递到车架上。其中由曲轴、连杆以及活塞运动的'不平衡质量而引起的往复惯性力和力矩容易引起车架的共振,对物料车的振动影响较大,其余成分影响较小。因此,要降低振动,车架的模态频率应尽量避开发动机爆炸压力与惯性力的激励频率范围。
发动机的激励主要包括爆炸压力产生的激励、运动部件产生的激励和运动部件重力产生的激励。爆发压力产生的激励,对于四冲程机,频率是转速阶数的0. 5,1. 0,1. 5,2. 0,2. 5,3. 0,3. 5,4. 0,…倍,最大为1 阶,其他逐次减少,各个型号的内燃机有差别。往复惯性力有切向力( 1 阶系数0. 25,2阶0. 50,3阶0. 75,4阶0. 25,…) 和径向力( 1 阶系数0. 25,2阶0. 50,3阶0. 75,4阶0. 25,…) ,最后作用给基座的是合成作用力。发动机激励频率f0与爆炸压力f1和往复惯性力产生的激励频率f2关系为f0 = f1 + f2 = f1 + Af1 = ( 1 + A) f1 =( 1 + A) × 2nZ60τ( 4)式中: 其中Z 为发动机的缸数; τ 为发动机的冲程数; n为发动机的转速; A 的取值为0. 5 ~ 1. 0。物料车发动机为六缸四冲程柴油机,转速1 000 ~ 2 300 r /min,按照式( 4) 计算得到发动机的激励频率,见表2。表2 发动机不同转速时的激励频率n /( r /min) f0 /Hz f *0 /Hz n /( r /min) f0 /Hz f *0 /Hz1 000 75 100 2 100 157. 5 2101 400 105 140 2 200 165. 0 2202 000 150 200 2 300 172. 5 230注: f0为A = 0. 5 对应的频率值,f *0为A = 1. 0 对应的频率值。
与发动机的常用转速1 000 ~2 300 r /min 对应的发动机激励频率在75 ~ 230 Hz。对比对于钢板厚度采用20 mm 的物料车的前12 阶频率值均小于发动机不同转速时的激励频率。发动机活塞的往复运动产生的激励频率与物料车车架的高阶模态接近,但是一般高频模态对结构的振动贡献较小。因此发动机工作过程中对物料车振动影响不大,物料车动力特性设计合理可行。
5 结论
本文以物料车车架为研究对象,借助三维绘图软件SolidEdge 与大型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某型物料车车架精细有限元模型。基于有限元理论,对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得到车架的固有频率和相应振型。通过对物料运输车发动机激扰频响的分析,研究了发动机激励对车架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发动机激励对物料车车架振动影响不大,物料车动力特性设计合理可行。
【对湖南水彩画地域特性及其成因的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