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论哲学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自强不息

论哲学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自强不息

2023-01-10 08:46:4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hebenchanmei”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论哲学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自强不息,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论哲学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自强不息,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论哲学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自强不息

篇1:论哲学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自强不息

论哲学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自强不息

论哲学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自强不息

辽宁阜蒙●王东霞

摘要: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世界在人有目的、有意思的认识和改造过程中而变得更美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以物质为前提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并以自强不息的精神为指导实现自我发展。

关键词:主观能动性;规律;自强不息;自我发展

毛泽东同志曾对主观能动性有过这样的阐述:“思想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我们名之曰‘自觉的能动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特点。主观能动性于我们认识并改造世界,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都是至关重要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哲学以及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

一、为什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1. 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了解自然的奥秘和社会的发展规律

列宁曾说:“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人类认识世界是积极的、能动的,并且带有一定的目的性。自从地球上出现了最美的花朵――“思维着的精神”以来,我们周围世界的面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地球的各个角落,遍布着人类的足迹。今天,人类早已飞向遥远的天体,在日益广阔的宇宙空间显出自己的威力。所有这一切,都凝结着“思维着的精神”的功绩。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创造出更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整个人类社会也向着更加文明有序的方向发展。

2. 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生活在一定意识形态下的个人总是希望自己的愿望得以满足和实现,同时人还需要被社会认可、被他人肯定。所以,个人必须通过主观的努力坚持不懈地学习、思考和运用智慧,才能使这些主观意愿得偿所愿。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但可以诠释人生价值、彰显社会价值,而且这种力量能促使人类在不断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实现理想、贡献社会。

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效途径

1. 对主观能动性有恰当的估计

坚持唯物主义原理,物质起决定作用,恰当地估计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绝不是万能的),过与不及都不利于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意识能动的反作用只能依赖于客观物质这个大前提。

2. 明确实践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实践是意识“物化”的过程,主观能动性只是一种精神的力量,把这种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必须通过物质的力量――实践才能达到。人类正是通过“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这样不断往复的过程中能动地改造着客观的物质世界,使之逐渐适应人的各方面发展的需求。

3. 遵循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因为发现了能量守恒定律,所以人们知道不可能有永动机存在,因为知道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所以我们了解的资本主义社会只是通向人类共同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阶梯……任何人如果根本无视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及其固有的规律,他就不仅不能正确地发挥自己意识的能动性,而且连一天也不能生存下去,不尊重客观规律就要受到无情的惩罚,这是人们从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得出来的真理。

4.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有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的支撑归根结底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程度,同物质技术条件的发展水平有着密切联系。人们认识某种特定的物体都需要有与之相配的科学仪器;而改造世界则更需要一定的.物质手段,“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现实的原材料,人的意识再“巧”也创造不出任何物质的东西来。

三、坚持自强不息实现自我发展

人的自我发展是自觉能动性的重要表现。人具有自我意识,能积极规划和实践自己的人生,从而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中实现自我发展。中国有句古训,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一种精神状态,是努力向上、奋发进取、对美好未来的不懈追求。它要我们志存高远,执著追求。

1. 从社会发展角度看,人类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创造了今天的辉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今天,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需要我们去探索,诸多未解的谜团等待我们去揭晓可以说,人类的求知欲与进取心促使我们要达成更高、更远的目标。孜孜以求、自强不息是实现这些的内在动力。

2. 从个人发展的角度看,只有自强不息才能实现自我自强是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它可以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对人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实现自我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以积极、主动和进取的态度去适应实践的发展,以足够的自信、智慧和勇气去面对人生的逆境和困境。人生的意义是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中实现的。

“一切根据和符合于客观事实的思想是正确的思想,一切根据于正确思想的做或行动是正确对待行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特别要坚持和发扬这样的思想和行动,坚持和发扬这种符合客观实际的自觉能动性。

总之,要正确地、充分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就必须有科学的态度、踏实的精神,尊重客观规律,重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并且要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创新的意识,才能不断实现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家祥,王元明。哲学基础知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杨耕。哲学与人生[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

篇2:要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

要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

高二政治作业(二十一)---------要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

班级      姓名

一、填空题

1、人区别于物的特点是:                           。

2、主观能动性(含义)是人类                         ,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

A、人类     世界的        和        。突出的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           ”。

B、人类     世界的        和        。突出的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           ”。

C、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        ,即通常所说的           、

、           。

3、人们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充分发挥                 。

4、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必须按              办事,从              出发。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是以          为指导,以             为基础,认识和改造客观对象的过程。

5、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受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制约,它包括许多方面,如:           的观念、能力、         和          的程度等。其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二、选择题(下列各题各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选出正确的选项)

1.当面对滚滚洪水,动物只能逃生,而人却在思考着洪水的成因和怎样战胜洪水,并积极地同洪水搏斗。人可以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制造仪器设备,建立实验室,设计各种方案,去探索事物的奥秘,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这说明

①人类认识世界是积极能动的,而不是消极被动的 ②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只是反映既成的事实,还具有预见性和创造性 ③人不只是反映事物的外部的表面的现象,而且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能通过思维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④人们还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出那些现实中暂时还没有的事物 (  D   )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许多建筑师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它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最蹩脚的建筑师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在哪里呢? (   B )

A.在于人能用意识指导自己的行动,有计划、有目的地去进行改造世界的活动

B.在于人能随意指导自己的行动,有计划、有目的地去进行改造世界的活动

C.人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创造性,人可以创造本来没有的东西

D.人不只是反映事物的外部的表面的现象,而且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能通过思维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为民办好事、办实事,是各级领导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领导干部政绩的主要体现。但如果脱离实际,就有可能把事情办砸。在为民办实事上,我们应该把动机和效果统一起来,这说明(  A   )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

B.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C.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要想有所建树,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D.为民办实事是各级领导干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具体表现

4.“审时度时”“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说的是( B )

A.客观条件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分析条件,发挥有利条件的作用,限制和排除不利条件的影响C。一定客观条件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D.表明了唯心主义的观点

5.鸟能筑巢,人能盖房。但人的活动和其他动物的活动有本质区别。这是因为(  A   )

A.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B.人有大脑,其他动物没有大脑

C.其他动物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

D.其他动物的主观能动性不如人类

材料 “揠苗助长”却事与愿违,“庖丁解牛”则事半功倍。据此回答8――10题

6.“揠苗助长”的错误主要在于(  C   )

A.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作用

B.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

C.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规律的客观性

D.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7.“庖丁解牛”之所以事半功倍,是因为(  A   )

A.他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能在事物的运动中把握规律

B.他具有创造性思维,认识了一切规律

C.正视客观条件,利用了有利条件。

D.他热爱解牛工作,解牛有利可图,从而调动了他的工作积极性

8.这两则寓言故事所反映出的不同结果共同说明( D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自觉地利用和创造规律

C.实践决定认识

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9.同样是对引力规律的运用,有人用它来发射气象卫星,进行科学实验;也有人用它来发射间谍卫星,进行核军备竞赛。这表明( D    )

A.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性质决定规律发生作用的性质

B. 规律就其本质来讲,就有二重性

C.规律的客观性受人的主观性的制约

D.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人的主观因素是相联系的

10.在人类现代航天史上,由飞机到火箭、到卫星、到太空飞船、航天飞船、火星探测器,这表明( B  )

A.规律的客观性和强制性的作用越来越小 B. 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在不断增强

C.人既能认识规律,也能改造规律 D. 人需要有正确思想意识的指导

11.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捕鱼业就定下善规:抓大放小。这种善举相对于竭泽而渔、一网打尽的破坏渔业资源的做法无疑是一种进步。然而时至今日,善举并没有善报,结果网网都是小鱼。究其原因,就是原先放的小鱼并非都是幼鱼,而且多数是劣质鱼,以致劣质遗传,形成了“劣胜优汰”。这件事揭示出( C    )

A. 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表现在于人们能够积极地认识世界

B. 人可以利用规律能动地改造世界

C.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按规律办事

D. 客观事物具有不确定性,人们难以掌握规律

12.“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扎实了,各方面知识丰富了,才能全面地认识和把握各种复杂的矛盾和问题。”这说明(  C  )

A.要取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成功,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B. 办事情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因素的制约

D. 理论基础是否扎实是办事情能否成功的决定性条件

13.我国一些菜农在蔬菜大棚中安装了自控装置,它可以根据作物的需求,自动给水,自动断水,由上进行喷灌,从下进行滴灌,既合理又充分地利用了电能、水源,又提高了作物的产量。这说明(   A  )

A.人们能自觉地创造条件,改变自然规律起作用的形式

B. 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或创造规律

C.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D. 规律是主观能动性的产物

14、人类可以利用水力资源、煤炭资源,可以利用核能发电;可以制造火箭,克服地球引力,把宇宙飞船送上太空并返回地面;可以制造各种化工用品;可以培育各种农作物新产品,复制生物(克隆技术);等等。这些都说明了( C  )

A、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规律

B、人能认识规律对事物的发展作出科学预见

C、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

D、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可以主宰世界

15、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随着人们知识的不断丰富而不断增强的,这句话符合下列观点(   B  )

A、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B、主观能动性受主观因素的制约

C、主观能动性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D、主观能动性要运用到学习与实践中去

16.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反对把人变成规律的奴隶,消极坐等的机械论、宿命论,又要反对不讲科学、在顾客观规律的冒险蛮干的主观主义。因为(  A )

①物质和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②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③事物的发展变化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④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是位是不平衡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三、问答题

1.有人认为,客观条件有利于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请对此作简要评析。

答:“客观条件有利于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说法不够确切。第一,客观条件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总的说应当是“客观条件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同时又给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余地”。第二,从“制约”的角度来说,现存的客观条件中,有的有利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其取得成效;有的则不利于主观能动性的正常发挥,妨碍其取得成效。例如,风调雨顺的条件有利于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搞好农业生产;而洪涝灾害的条件则不利于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农业生产。第三,从“提供余地”的角度来说,现存的客观条件会促使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使人们“有事可做”。人们要发挥有利条件的作用,限制或排除不利条件的影响。

2.“匠不巧则宫室不善。巧匠为宫室,为圆必以规,为方必以矩,为平必以准绳。”这段话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答:(1)体现了客观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2)人不发挥主观能动性,就不能把事情做好。“匠不巧则宫室不善”体现了这一道理。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以及客观要求行动,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物质工具。“巧匠不宫室,为圆必以规,为方必以矩,为平必以准绳”则体现了这一道理。人们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就必须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同尊重客观规律、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3.在古代社会,自然是人类的主宰,人们把自然神化,对自然顶礼膜拜,认为山有山神,河有河神,干旱求龙王降雨,遇事求神保佑。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机器轰鸣田野,卫星遨游太空,人们认为自然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们可以主宰自然。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洪水肆虐,物种减少、、、、、、、、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人们重新审视人和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强调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理。

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说明人为什么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答: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它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改造自然,使其为人所用,但是,人的活动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环境破坏、生态危机等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就是证明。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篇3:浅谈发挥学生在作文评改中的主观能动性

浅谈发挥学生在作文评改中的主观能动性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作文的.批改由语文老师说了算,语文教师总是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作文.由于教师的个人因素,就有可能导致作文指导的低效和偏误,有意无意地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应该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作 者:龙卫国  作者单位:桂林市大埠中学,广西桂林,541006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33.3 关键词:作文评改   制约因素   学生参与  

篇4: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教学过程】

讲述趣味故事:“鹿死谁手”――孙手

古代有一个皇帝,有一天他命令手下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八员大将陪同他外出打猎,经过一番追逐,有一员大将的一只箭射中了一只鹿,但是,究竟是哪一员大将射中的,开始谁也不清楚。这时候,皇帝叫大家先不要去看箭上刻写的姓氏,而要大家猜一猜是谁射中的。于是,八员大将众说纷纭。

1、赵:“或者是王将军射中的,或者是吴将军射中的。”

2、吴:“不会是我射的,也不是王将军射的。”

3、钱:“如果这只箭正好射中鹿的头,那么肯定是我射中的。”

4、李:“即使这只箭正好射中了鹿的头上,也不可能是钱将军射的。”

5、周:“赵将军猜错了。”

6、王:“赵将军没有猜错。”

7、孙:“我可以断定是郑将军射中的。”

8、郑:“不是孙将军射中的。”

大将们猜完之后,皇帝命令赵将军把鹿身上的箭拔出来验看,证实八员大将中有三人猜对。那么,我们如何判断:究竟鹿死谁手呢?

(导入:)上节课,我们主要讲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那么,有哪位同学能回答一下,人的主观能动性都有哪四方面的表现?(提问)

我们说人的主观能动性并不是谁你所愿,想怎么发挥,就怎么发挥。它要受到一定条件的约束。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一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板书)

一、规律的含义及其客观性

所谓规律是指物质运动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首先是一种本质的联系。世界上的事物都处于各种各样的联系之中。但并不是任何一种联系都是本质的,都可以称为规律,只有体现事物本身固有的,内在的根本性质,并贯穿于事物发展全过程的联系,才是本质的联系,才可能称之为规律。规律作为一种内在的,非表面规律的联系,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通过思维才能把握。例如:苹果落地、水向低处流,向空中抛一个物体又落回到地面,月亮绕地球转等。这些都是现象,是人的感官可以感知的。而这些现象背后的本质――万有引力规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通过思维才能把握。

规律,其次是一种必须联系。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规律,再次是一种稳定的联系,它是贯穿在变动不定的现象中的相对稳定的联系,重复性是稳定性的表现,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合乎规律的现象就一定要重复出现。例如,只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电流变化必然引起磁场变化,而磁场的变化,必须引起感应电流的产生。这就是电流与磁场之间稳定的关系。

规律最主要的性质就是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到,承认不承认,它都是客观存在着,并以一定的方式起作用。人不能任意创造和消灭规律,也不能任意改变规律,人只能去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例如:“万有引力规律”、“生物遗传规律”。正如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体现规律客观性的寓言。

有个寓言说,有一家人养了一头母牛,平时都是每天挤奶一次以供自用,一天主人决定要宴请客人,便想每天挤下一些奶积攒着,等到请客那天牛奶会丰富些。可是又一想,离请客的那天还有一个月呢?如果挤下来放到那天,不都要变质了吗?还不如在牛肚里储藏着,到时候又多又新鲜,岂不更好!于是他就这么做了,请客的日子来到了,宾客们纷纷入座,那主人便兴冲冲地跑去挤奶,结果大失所忘,一滴奶也挤不出来。从这个寓言,我们可以看出,牛乳分泌奶汁有自身的规律,人的认识必须符合这个规律。否则,凭想当然办事,必然会闹出上面那个牛主人的笑话。

二、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认识了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否则,必须受到规律的惩罚。例如:“拔苗助长”的寓言,1958年我国大跃进。

2、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但要做到这件事,决不是轻而易举的,规律是事物和现象内在的本质联系,它看不到也摸不着,人们要想掌握客观规律就必须要下一番功夫。

例如,大家都知道居里夫妇发现镭的故事。居里夫妇当时在十分简陋和极其原始的实验室里花了45个月的时间,耗费了吨的化学药品和800吨水,才从400吨粗杂的沥青矿石中提炼出一克镭的化合物,这个过程可说是千辛万苦、呕心沥血了。又如爱迪生发明电灯,实验了1000多次才发明电灯……这些例子都说明了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总结:.......

三 、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规律    (板书设计)

一、             规律及其客观性

1、规律含义

2、客观性

二、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辩证关系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前提

2、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资料:皮匠和和尚

从前,三个皮匠结伴而行,途中遇雨便走进一间破庙,恰巧小庙里也有三个和尚,他们看见这三个皮匠,气就不打一处来,质问道:“凭什么说‘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凭什么说‘三个和尚无水喝’?要修改辞典,把谬传千古的偏见颠到过来?”尽管皮匠们谦让有加,和尚们却非要讨回公道不可,官司一直打到上帝那里。上帝一言不发,把他们分别锁进两间神奇的房子里――只见房子宽敞明亮、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内有一口装满食物的大锅,每人只发一只长柄的勺子。三天后,上帝把三个和尚放出来,只见他们饿得面黄肌瘦,皮包骨头,有气无力。上帝奇怪的问:“大锅里有饭有菜,你们为啥不吃东西?”和尚们哭丧着脸说:“我们每个人手里拿的勺子,柄太长送不到嘴里,大家都吃不着呵!”

上帝嗟叹着,又把三个皮匠放出来。只见他们精神焕发,红光满面,乐呵呵地说:“感谢上帝,让我们尝到了世界上最精美的佳肴!”和尚们不解地问:“你们是怎样吃到食物的?”皮匠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我们是互相喂着吃的!”――哲理: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但客观条件虽然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却又给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篇5:《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懂得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以及主观因素的制约,而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以及正确的主观因素的积累,为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广阔的余地。着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初步进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其所受的客观规律制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客观规律的制约恰恰要求人们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去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2) 客观条件的制约,又给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余地。

教学设计构思: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事理结合的方法,从事中引出道理,用道理去分析事实,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新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的模式上,采用导与学相结合,以学为主,师生共同讨论,注重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运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爱拼才会赢》这首歌里面有这样语言:人生好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好运、歹运。

我们面对人生中的起落、好运、歹运怎么办?(发挥主观能动性)

生:(略)

师总结:是的,在我们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有时起、有时落”,有“好运、歹运”,要有所作为,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而又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正确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问题。

[讲授新课]

篇6:《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学设计

我们先来分析为什么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呢?

(一) 为什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页至7页的倒数第二自然段,然后教师归纳。(板书)

主观能动性的三个表现    为什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第一: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揭示事物的现象和规律,以正确地指导人们的行动

第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利用规律,利用和创造条件,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第三:精神状态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困难和暂时的失败,需要坚强的意志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但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并不是可以随心所欲的发挥的。

(二)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板书)

1.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

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条件出发:(板书)

(1)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客观规律制约之间的关系:(板书)(这是本框

的重点,是唯物论、辩证法在认识论中的运用)

关于二者的关系有这样几种观点:

一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不尊重客观规律,否认客观规律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夸大主观能动性;二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只看到了客观决定主观,不能理解主观能动性在受制约的同时,仍然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这都是错误的。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唯物又辩证地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们来分析二者的关系,先看例子:

师问:1958年(大跃进)我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可谓

“干劲冲天”但为什么当时的经济并没有得到大的发展呢?

教师归纳:当时我国脱离了国情,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客观经济规律。尽管我国人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但效果不大,甚至没有取得积极的效果,这说明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从效果的性质上来看,人们是否按客观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从效果的量上来看,人们按客观规律办事的程度,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收到积极效果的程度,有时会“事半功倍”,有时会“事倍功半”。由此可见: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正因为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们才需要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以便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其方法论要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反对几种错误的观点:不尊重客观规律,夸大主观能动性的观点;认为客观规律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放弃主观能动性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制约它的客观条件之间的关系:(板书)

下面我们先来看一段材料:

某贫困地区为了脱贫致富,该地区人民根据其他地区“无工不富”的经

验,建起了一些小型机械厂。但由于原材料和资金的缺乏,结果收效甚微。经过认真的分析,该地区人民认识到本地区山场面积大,适宜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于是因地制宜种起了果树、中药材,饲养起牛、羊、家兔等,经济情况有了改观。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办起了果品和肉类加工厂,几年就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请同学们讨论:这段材料告诉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客观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略)

教师分析:客观条件同样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能达到的深度和广度受二个方面的制约,一方面与人们所掌握的规律有关,另一方面又受现实的客观条件的制约。

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与一事物相联系的周围事物,是该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要认识和改造事物,就必须用一定的条件作用于该事物。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是以规律为指导,以条件为基础,认识和改造客观对象的过程。(这句话既表达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又表达了规律和条件对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共同制约性)因此,客观条件也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客观条件虽然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是被动的,却又给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余地。这些客观条件,既有利的,也有不利的,我们应该以规律为指导,分析条件,发挥有利条件的作用,限制或抑制不利条件的影响,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

客观条件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其方法论要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从客观条件出发。

反对几种错误观点:不顾客观条件盲目蛮干(唯心主义的观点);认为客观条件会妨碍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在客观条件面前无能为力,从而放弃主观能动性的观点(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小结]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我们只有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同尊重客观规律、客观条件结合起来,以客观规律为指导,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有利条件,改变不利条件,创造新的条件,才能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前进。

2.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受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制约:(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0-11页结束,总结归纳:主观因素包括那些方面?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师分析: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机能,但不等于说主观能动性是人生来就有的。在社会生活中,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随着实践与学习的积累而不断形成的、增强的。这些不断增强的因素,就成为制约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发挥的主观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有:以形成的观念、能力、方法、身心健康的程度和利益出发点等。积累的主观因素制约着“下一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通过“下一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又会增添新的主观因素,这些不同的主观因素对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具有不同的影响。

邓爷爷的一生可以用“三起三落”来概括。但邓小平以其坚忍不拔的意志、博大的胸怀、对前途的乐观和自信度过了自己一生中最艰难的岁月。他的坚强意志来源于何处?

生:(略)

师总结: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正是对祖国、对人民那种深沉的爱,支撑起邓小平的坚强意志。这说明利益出发点问题是制约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主观因素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其方法论要求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具体怎么做呢?)学习和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在实践中提高认识水平,不断改造主观世界。

[课堂小结]

下面我们来总结下这节课所学的内容。(略)

根据这节课所讲的内容,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制约,我们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同时还要端正主观动机,做到正确的、有效的发挥主观能动性。

[课堂练习]

1.有些菜农在蔬菜大棚中安装了自控装置,它可以根据作物的需求,自动给水,自动段水,向上进行喷灌,向下滴灌,既合理充分地利用了电源、水源,又提高了作物的产量。这说明 ( A )

A.人们能自觉的创造条件,改变自然规律起作用的方式

B.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或创造规律

C.规律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产物

D.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2.人要想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 ( C )

A.创造有利的客观条件

B.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C.既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D.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论哲学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自强不息】相关文章:

1.实践核心论与哲学基本问题

2.论中国艺术哲学的现代转型中的几个问题

3.鲁迅编辑哲学初论

4.诠释逻辑哲学论中的因果律命题论文

5.论哲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6.论马克思哲学中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

7.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二三与多的观念

8.哲学与人生教案

9.生活与哲学学习方法

10.生活中的哲学论文

下载word文档
《论哲学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自强不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