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设计的理想化描述和高昂成本论文
“荷包蛋啦啦二号”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5篇绿色设计的理想化描述和高昂成本论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绿色设计的理想化描述和高昂成本论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绿色设计的理想化描述和高昂成本论文
绿色设计的理想化描述和高昂成本论文
[摘 要]绿色设计基于人们对于现代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但是生活中的绿色设计和环保在一定程度上并不真实,我们需要更加理性的对待产品和生活方式,谨慎的设计,保护环境和生态。
[关键词]绿色设计 生态 改变
绿色设计(Green Design)是20世纪80末出现的一股国际设计潮流。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Victor Papanek)在20世纪60年代末,专注于设计师面临的人类需求的最紧迫的问题,强调设计师的社会及伦理价值。他认为,设计的最大作用并不是创造商业价值,也不是包装和风格方面的竞争,而是一种适当的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元素。他同时强调设计应该认真有限的地球资源的使用问题,并为保护地球的环境服务。自从70年代“能源危机”爆发,他的“有限资源论”才得到人们普遍的认可。绿色设计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和认同。
一、绿色设计的定义及内容
绿色设计(Green Design)也称为生态设计(Ecological Design),环境设计(Design for Environment)等。其专业领域内的表述思想为:在设计阶段就将环境因素和预防污染的措施纳入产品设计之中,将环境性能作为产品的设计目标和出发点,力求使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为最小。对工业设计而言,绿色设计的核心是“3R”,即Reduce,Recycle,Reuse,不仅要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而且要使产品及零部件能够方便的分类回收并再生循环或重新利用。在绿色设计的定义中,其主要内容包括:绿色产品设计的材料选择与管理;产品的可拆卸性设计;产品的可回收性设计。
二、绿色设计的理论方法
(一)模块化设计。对一定范围内的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不同规格的产品进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并设计出一系列功能模块,通过模块的选择和组合可以构成不同的产品,满足不同的需求。模块化设计既可以很好的解决产品品种规格,产品设计制造周期和生产成本之间的矛盾,又可为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提高产品的质量,方便维修,有利于产品废弃后的拆卸,回收,为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提供必要条件。
(二)循环设计。 循环设计既是回收设计(Design for Recovering &Recycling),就是实现广义回收所采用的手段或方法,即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充分考虑产品零部件及材料的回收的可能性,回收价值的大小,回收处理方法,回收处理结构工艺性等与回收有关的一系列问题,以达到零部件及材料资源和能源的充分有效利用,环境污染最小的一种设计的思想和方法。
三、绿色设计的理想化描述
在设计的过程,模块设计和循环设计并不是可以轻松实现的,冗繁的分析和更多的设计试验和理论探索,会直接导致设计成本包括产品成本的上涨,这种上涨,增加了它实现的难度。
从更大角度来说,1994年,斯塔克为沙巴法国公司设计的一台电视机采用了一种用可回收的材料----高密度纤维模压成型的机壳,于是人们称赞其为家用电器创造了一种“绿色”的新视觉。许多的国家和地区,交通工具是空气和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消耗了大量宝贵的能源和资源。因此汽车的绿色设计备受设计师们的关注。每当有新技术、新能源和新工艺出现,人们就会为之赞叹。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EV1是最早的电动汽车,也是世界上节能效果最好的汽车。这种“绿色设计”成了企业塑造完美企业形象的一种公关策略,也迎合了消费者日益增强的“环保意识”。在人们为自己使用的是更容易分解的纸袋和纸质杯子,使用可以重复使用的筷子和餐具而安慰了自己的环保意识时,当人们为自己发明了什么更加易于分解的材料而沾沾自喜,为开的是降低了消耗与污染的车子而认为自己对环境和地球出了一份力时,这些所谓的“环保”以及“绿色”,成本和效果,却没有被慎重考虑。
四、绿色设计的现实成本
一次性的塑料杯难以降解,但是对应面来说,一次性的纸杯的原材料涉及到树木的砍伐,制造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纸杯跟塑料杯比起来,同样需要石油,其中还有一些其他添加剂,使得它不能像一般纸张那样处理,回收,又岂能称之为环保?
而去年我国内地湖大面积爆发的藻类危机,从生物学上讲,是由于水体营养过剩造成的藻类大量繁殖,这种有机营养过剩,和化工厂的影响分不开,也和洗洁剂的大量使用有密切关系。对于这种产品之间的替代,是由于绿色和环保的.概念太过于笼统和泛泛,人们的认识和理解范围并不完善?还是由于人们只是想取得一个心理安慰,而并不在意绿色的表面之下,昂贵的成本,或许是因为产品本身,还是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令使用者珍视。
五、真正的绿色以及生态
或许某些偏颇的理论认为环保从个人开始,那就是尽量少的需求。人降低需求,会导致经济的衰退和人们的失业等社会退步的现象,Yvon Chouinard认为“……依靠足够的资源去过一种简单的生活,而不是过剩的资源,不是一种退步。相反,退回去过那种简单的生活会使我们找回自尊。可以让我们触及大地,重新重视人与人的关系。这个方向就像Shakers的盒子的线条愉悦着我的眼睛,也愉悦着我的思想……”
Yvon Chouinard《Patagonia下一个百年》中说“在可持续与生产是一对矛盾体。不消耗资源和能量是不可能生产出最终产品的。比如,现代农业中,每生产一千卡路里的食物就要消耗三千卡路里的燃料。生产一件100%全棉的衬衣也需要消耗多达五加仑的石油。”我们必须要靠各种产品生活下去,必须进行生产,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方式,例如我们可以选择自己自带餐具,可以选择短途的步行或者公共交通设施,可以选择手帕摒弃纸巾,可以选择冷水洗手或者使用扇子而少开空调,我们可以选择稍微麻烦一点的方式,来进行真正的资源的节省。
现代化的今天,绿色设计不仅仅是一句时髦的口号,而是切切实实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的事。相对于这样的现状,设计有其无可比拟的重要性。对产品和生活方式都进行审慎的设计,适当的依赖技术,而在技术已经相对稳定的领域,慎重的设计,挣脱技术变化的取舍关系,带领消费者挣脱浮夸的审美表面,带领消费者对物品产生情感以打到慎重使用和处理,才能真正的达到环保、生态与绿色。
参考文献
[1] Design for the real world : human ecology and social change,Papanek Victor J。。 ,New York : Pantheon Books 1972
[2]绿色设计与绿色制造,刘光复 等,机械工业出版社 -6-1
[3]现代绿色设计,王守平等,辽宁美术出版社 -7-1
[4]绿色化学原理与绿色产品设计,李群,代斌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8-1
[5]从摇篮摇篮:循环经济设计之探索,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中美可持续发展中心译 同济大学出版社 -1-1
篇2:绿色设计论文
自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尤其是在xx年代之后,我国的经济发展异常迅速。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建筑产业发展速度也逐渐提高,尤其是在最近几年当中,房地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中最大的组成部分,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一直以来我国的兼职产业在节能减排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从而为我国的生态环境改善带来了一定的问题,这与绿色低碳理念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为了有效缓解当前阶段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将绿色低碳理念应用于建筑设计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此种情况,在本文当中笔者进行了必要的研究与分析。
一、绿色低碳理念分析
所谓的绿色低碳就是指在整个建筑的生命周期内,通过各种绿色技术的使用,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有效的节约资源,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即利用最小的生态环境代价换取最大的建筑价值。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可以提高对空间的使用效率,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体来说绿色低碳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当中。
(一)整体的和谐性。建筑物虽然是人工建造的物体,但是也是生态环境当中不可分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建筑物的存在会对其他物体造成影响,同时也会与其他物体之间产生彼此的制约。因此,绿色低碳需要将建筑物完全的融入到环境当中,从而实现建筑物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这也是绿色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应用中的一个重要原则。绿色低碳理念要求,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需要充分运用本土化的资源与文化,不仅有效的节约了建筑的成本,降低碳排放量,同时也实现了建筑物与环境的有机统一。
(二)宜居性。建筑物的本质功能在于其使用功能,即适合居住、办公以及从事相关活动的基本功能,这也是建筑物价值的最根本体现,同时也是绿色低碳理念的最根本出发点。绿色低碳理念必须要保证建筑的宜居性,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解决好居住过程当中对于光照、空气、水分以及采暖等的基本需求,使其适合人类的居住。
(三)利用的充分性。从总体上来看,目前阶段我国的整个建筑产业的能耗都相对较高,许多资源的利用率都相对较低,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也使得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一定的破坏,与绿色低碳的基本理念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绿色低碳建筑设计理念要求,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必须要使用最优秀的方案,提高资源与能源的使用效率,从而达到节水、节电以及减少采暖的基本目的,从而实现节能减排,这也是建筑设计的关键所在。同时绿色低碳理念还还要求需要对建筑能耗的各个不同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例如使用遮阳技术降低夏天室内温度,利用温室效应提高冬天的室内温度,从而降低空调的使用。
二、绿色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实际应用研究
在上文当中笔者对绿色低碳理念进行了必要的分析与研究,在下文当中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对绿色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实际应用进行必要的分析与研究。
(一)合理的规划布局。在上文当中笔者已经论述了,现阶段建筑物本身就属于环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必须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使得建筑可以完美的融入到周围的环境当中。具体来说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入手:第一,在进行规划的过程当中必须要有一种整体观念,需要充分考虑建筑周边的人文与生态环境,同时还需要考虑温度、地形地貌等影响因素。第二,将相关的要素有机的融合到一起,从而提升建筑的整体效果,让建筑有机的融合到周边的基本要素当中。第三,充分考虑采光以及通风,对于建筑物的采光与通风来说,除了本身的限制之外,外部环境对于通风与采光也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整体的规划与布局之前就必须要充分考虑通风与采光要求。
(二)充分降低能耗,加强可持续能源的使用效率。在目前的建筑设计当中绿色低碳的一个最根本需求在于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降低能耗,从而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当中:第一,提高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降低能耗。在某种程度上维护结构的热传导性能基本就决定了建筑物整体能耗的高低,如果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则其建筑屋内的温度就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加强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当中:第一,加强外墙的保温设计,外墙是建筑的外部维护结构,是建筑物进行热量交换的重要区域,外墙保温效果可以直接影响到建筑整体的保温效果。第二,加强门窗的保温设计,门窗是单元户型进行热量交流的重要途经,因此,必须要加强门窗的保温设计。第三,加强可持续能源的使用力度,可持续能源使用是绿色节能设计的核心要点,也是实现节能减排的最根本途经。具体来说就是太阳能、风能的利用。
(三)加强资源的循环使用。建筑物在使用的过程当中需要使用大量的资源,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要从建筑的全寿命角度出发,加强资源的循环使用,避免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也避免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达到绿色环保的根本目的,例如,在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可以增加废水回收与过滤系统,对生活废水进行回收再处理,从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在进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也尽量的选择可循环使用的建筑材料,例如优先使用钢结构建筑。
三、结语
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将绿色低碳理念运用到建筑设计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也可以实现生态环境的友好发展。基于此种情况,在本文当中笔者论述了建筑设计当中绿色低碳理念的实际应用,希望能对建筑设计人员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张勇,彭子茂.绿色理念下BIM技术在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实践分析——以某综合建筑一期工程设计为例[J].建材与装饰,20xx(05):9-10.
[2]罗松.绿色建筑理念、建筑特征及其在建筑设计中的实际应用[J].江西建材,20xx(19):51.
[3]林晓晖.绿色生态理念在水利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浅析马杭州排涝站的建筑景观及环境设计[J].福建建筑,20xx(04):36-39.
[4]聂正英,徐彼得.“绿色”建筑节能减排技术应用——荷叶山服务区的低碳设计[J].江苏建筑,20xx(S1):82-84+107.
[5]刘飞.被动优先主动相辅设计手段与技术系统完美结合的绿色建筑设计——访北京博地澜屋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刘飞[J].建筑师,20xx(03):132-135.
篇3:绿色设计论文
【摘要】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绿色建筑。建筑在我国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人们采用绿色建筑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与传统的建筑相比,绿色建筑更加具有环保价值。进行绿色建筑设计,能够给人们提供一个更加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论文主要分析了绿色建设的设计原则和技术问题,重点讲述了绿色建筑设计的技术选择,以期能够促进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技术;设计原则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为了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环保问题。绿色建筑属于一种生态建筑,与传统的建筑相比,绿色建筑的能源系统更加生态化、多元化。在对绿色建筑进行设计时,相关的设计人员应该坚持绿色建筑的整体美化原则和简单高效的原则,不断改变传统建筑行业的高污染、高耗能状态,根据不同的绿色建筑项目选择更加合理的设计技术,比如,太阳能采暖技术、水资源循环技术等。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绿色建筑,从而促进低碳型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2绿色建筑
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建筑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建筑企业为了保证自身的市场竞争地位,就开始重视绿色建筑。绿色建筑主要指的就是对某建筑进行设计时,把土地、能源进行有效利用,将一切能用到的资源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降低资源的损耗,从而实现人与自热的和谐发展。与传统的建筑相比,绿色建筑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绿色建筑能够把当地特有的资源和材料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前提下,争取最大限度降低能源的消耗,从而保证建筑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2)采用绿色建筑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省能源,尤其是一些比较发达的国家,比如,德国的绿色建筑在消耗能源时几乎接近零;(3)在具体的绿色建筑中,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首先对当地的地理情况进行仔细分析,对房屋的通风性和采光性进行有效设定,从而使得人们居住的环境能够达到最佳的采光效果[1]。
3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
3.1整体美化的原则目前,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愈发重视建筑技术的整体美感。因此,建筑企业的相关设计人员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一定要遵循整体美化的原则,要把设计的建筑与周围的环境有效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整体美感的目的。与此同时,设计人员在设计绿色建筑时,还应该多关心当地的生态环境,不能为了施工建设而破坏当地的环境生态平衡,同时,设计人员还应该充分利用好天然的地势地形,做到因地制宜,减少环境污染,给人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3.2简单而高效的原则在进行绿色建筑时,还应该注重能源的利用问题。设计人员应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比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并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重视人工智能化设计,从长远角度考虑问题,坚持简单而高效的原则,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节约能源,从而保证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3.3健康而舒适的原则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舒适的居住条件,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设计人员应该保证室内畅通,让室内的环境处于舒适的温度湿度[2]。与此同时,还应该要有良好的空气流通,要保证采光功能,从而让用户能够在健康而舒适的环境中生活。3.4同步化设计原则建筑企业要想真正实现节能环保功能,不是只从一个环节入手,而是应该从整个设计过程进行节能。设计人员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应该从多方面考虑问题,比如,方案构思、前期分析、各专业深化初步设计等,同时还要控制好施工图纸的设计,争取达到低碳、节能的要求。
4设计绿色建筑中的技术问题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绿色建筑设计技术起步较晚,目前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我国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绿色建筑设计技术的研究力度,保证绿色建筑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在建设绿色建筑时,不管是设计方还是需求方都应该进行及时沟通,一旦遇到突发的情况,双方应该聚到一起尽快找到合理的方法进行解决,以免耽误建设进度,从而保证建筑的质量。
5绿色建筑设计的技术选择
绿色建筑设计的技术选择是一项比较有技术性的工作,由于不同的绿色建筑项目不同,所使用到的能源、材料、人力等都有所不同。因此,相关设计人员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技术选择时,应该因地制宜。5.1设计方案针对绿色建筑而言,设计方案的选择显得非常重要。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选择时,相关的设计人员应该对绿色建筑项目设计的需求进行仔细分析,同时也可多借鉴一些国外优秀的案例,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建筑的具体情况,把自己的独特想法融入到设计方案中,从而达到绿色建筑的目的。此外,设计人员还应该凭借自己以往的工作经验,确立建筑中自己的视角,把自身所学到的知识在设计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利用,从而保证绿色建筑设计的更加合理化。5.2太阳能采暖据相关调查显示,之前传统的采暖方法主要是以煤炭燃烧为主。但在实际燃烧过程中,总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比如一氧化碳等,过多吸入一氧化碳,会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同时,在燃烧的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够发生温室效应,也会给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因此,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开始使用太阳能采暖,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资源,采用太阳能取暖能够降低成本,避免环境的严重破坏。5.3水资源循环在进行具体的绿色建设设计技术选择时,设计人员一定要注意水资源循环利用的选择。众所周知,水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在进行绿色建筑建设时,应该充分利用好水资源,保证水资源的循环利用。5.4环境绿化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越来越严重,如果现在人们还不重视对环境的绿化,那么我国的经济发展势必会走下坡路线。因此,相关部门应该重视对环境的绿化,对我们周边的生活环境移栽高大乔木,乔木有吸收路面热量的能力,同时还能够提高氧气的含量,从而给人们建造一个舒适、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6结语
绿色建筑设计是一项非常复杂且系统的工作,与传统的建筑相比,绿色建筑更加具有环保价值和资源充分利用的能力。因此,相关的建筑设计人员应该根据不同的建筑项目采用合理设计技术,坚持整体美化的原则和同步化设计原则,不断改变之前传统的建筑方法,采用太阳能采暖、水资源循环等相关技术,从而使室内设计符合用户多元化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牛犇.绿色建筑开发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xx.
【2】汪铮,车学娅,陈剑秋,等.绿色技术选择方法初探———以上海自然博物馆绿色建筑设计为例[J].绿色建筑,20xx(1):29-34.
篇4:绿色设计论文
摘要:基于绿色建筑设计的含义与原则,从太阳能资源、风能资源、水资源等方面,阐述了绿色建筑设计在高层民用建筑中的应用,旨在增强我国高层民用建筑的环保功能,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发展。
关键词:高层民用建筑;绿色建筑;太阳能;水资源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逐渐对生活质量提出多元化要求。随着现代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开始注重居住环境的舒适性与环保性。要求现代建筑行业在这一发展趋势下,遵循绿色发展理念,采用高效的绿色建筑设计手段,有效降低建设过程中对资源、能源的耗费,以及对环境的污染。
1绿色建筑设计概述
1.1绿色建筑设计含义
绿色建筑设计主要体现在:通过建筑物与环境的高效结合,在建筑设计与施工作业中,最大程度降低建筑物对周边环境带来的污染压力;此外,还需要合理控制建筑物本身的能源与资源消耗,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此基础上加强建筑物的节能性能与环保性能。简言之,高层民用建筑中的绿色建筑设计需要严格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有效降低环境污染与能源消耗,加强对建筑物周边环境的保护。相对于传统建筑理念,绿色建筑设计的建筑形式与设计思路,可以将建筑施工与竣工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能源消耗,进行最大化降低。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对资源进行高效利用,属于绿色建筑的主要特点。主要表现在人与大自然的协调发展、生活环境的舒适性与健康性。
1.2绿色建筑设计原则
通过绿色建筑设计含义不难发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属于绿色建筑的主要目标。所以,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关设计原则,规范绿色建筑工程的施工流程。即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最大程度降低能源消耗,实现能源与资源的节约;结合建筑工程当地的气候因素,最大化利用绿色建筑资料,对绿色建筑设计内容进行整体性的规划;此外,要遵循“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条件,制定相对合理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案。
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应用概述
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发现,人类居住的合理高度要低于20m,一旦居住高度超过20m,会有部分人群产生轻微不适感,长期居住会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随着现代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导致城市人群占地面积飞速缩减;为降低现代城市建筑的高密度值,开始建设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在这一过程中,人们的不适感逐渐加强;为缓解这一现状,需要将绿色建筑设计合理应用在高层民用建筑工程中,为人民生活空间的舒适性提供保障。
2.1合理利用太阳能资源
由于高层民用建筑物的建设高度、楼体朝向、室内规划布局等存在差异性,所以,高层民用建筑物分布的差异,导致其获取的日照量与日照时间存在不同。同时,在同一高层民用建筑物中,不同的楼层高度以及朝向的不同,会获取不同的日照量和日照时间。结合这一因素,为实现太阳能作为优质光源在高层民用建筑物内的合理引入,需要对每一楼层的日照时间和日照量进行严格设计,结合相关规范要求,保证高层民用建筑物之间楼间距的科学合理性。此外,结合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因素,大部分高层民用建筑物会在楼体南侧布置房间的格局,并保证室内格局规划的良好性,为建筑物内提供更长的日照时间与更加充足的日照量。
2.2合理利用风能资源
现阶段,在高层民用建筑绿色建筑设计的理论研究中,对自然能源风能的研究应用较为普遍。在高层民用建筑中,为充分满足冬季取暖和夏季取暖的不同要求,在绿色建筑设计时,不仅需要利用地热、空调和暖气等常规性能源。同时,还需要充分结合高层民用建筑之间的楼间距与楼体朝向、室内和室外布局规划等不同特征,最大化降低楼体之间对夏季风造成的负面影响,使得夏季风可以得到全面利用。此外,要尽可能的提升建筑楼体对冬季风的抵御力,最大限度的隔断冬季风在高层民用建筑物室内造成的负面影响。为夏季高层民用建筑的室内良好通风提供保障,实现常规性能源排放量的降低。保证冬季高层民用建筑的室内保温效果,实现能源以及资源的高效节约。
2.3充分利用水资源
在设计高层民用建筑的过程中,大部分建筑在设计排水系统时,通常会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因素、供水状况与地势条件等,对水流的流向进行合理控制,防止由于积水问题对建筑物造成破坏,一般都会及时排放处理雨水。但是在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对雨水回收系统进行了合理设计。通过人工和天然地形流淌等方式,实现对雨水资源的采集与节流,并加以储存管理,利用相关措施,将其处理成为高层建筑的平时用水,对水资源进行最大化节约。与此同时,绿色建筑设计还可以对中水进行再次的回收循环利用,主要作用在消防、绿化灌溉与洗车等不同方面。这一举措可以有效降低高层建筑物周边的水污染,实现对水资源的节约利用。
2.4合理利用保温层
目前,大部分现代高层民用建筑为达到保温目的,开始将保温层应用在建筑内外墙体中。相关人员结合不同地域的地理因素以及气候因素,发明了丰富多样的保温节能技术,适用于不同地域与不同气候因素之间。通过对玻化微珠保温材料、利用硅酸铝进行保温涂层,将挤塑聚苯板方法应用在高层建筑顶部等多元化保温技术的使用,可以实现高层民用建筑的冬季取暖与夏季取冷活动,并保证通风的顺畅性,属于现阶段高效保温方式的一种。
2.5合理应用节能窗
在高层民用建筑楼体间,除去建筑物墙体,占据较大建筑物表面积的则是窗户。在现代高层民用建筑中,窗户相对面临的风力与气压较大,所以要求高层民用建筑提高窗户的防风隔热性能。在设计高层民用建筑窗户的过程中,要采用绿色建筑设计内容降低光污染,并降低窗户对能源造成的消耗。同时,在选用窗框与窗户玻璃等材质时,需要切实考虑其传热系数与自遮阳系数、可见光透射比的数据信息,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之间,实现对节能窗的高效利用。
2.6高层民用建筑的规划与选地
通常,普通建筑工程项目的选址,都是开发商早已经确定的内容。所以,大多数建筑设计人员只能结合当前的地理因素与其他条件,对建筑物展开设计。因此,要求建筑设计人员在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以工程施工现场的周边环境和地理因素为基础,根据建筑工程当地的气候因素,保证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科学合理性。另一方面,在高层民用建筑的绿色设计过程中,需要参考环境因素来明确工程施工的难易度,保证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适用性;若施工难度过高,则可操作性能有所降低。相对于高层民用建筑,在施工过程中需保证工程规模、楼体朝向与室内设计规划的合理性,最大程度降低高层民用建筑对周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实现打造绿色建筑的主要目的,提升高层民用建筑的节能性能与环保性能。
3结语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应用,要切实考虑周边环境、节能环保等不同方面的需求。在高层民用建筑的选址、施工等不同阶段内,将能源、水资源的消耗问题,以及采光、通风问题考虑在内,保证绿色建筑设计的独特性与成熟性,将绿色建筑设计原则贯穿在每一施工工序中。需要国家方面提供政策以及资金方面的支持,而建筑设计人员要不断探索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及时更新技术手段,丰富并改进我国高层民用建筑中的绿色设计理念,从而促进我国绿色建筑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锐.解析高层民用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应用[J].江西建材,20xx(2):23-24.
[2]余慧娜.高层民用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应用[J].江西建材,20xx(23):30-31.
[3]刘婷.高层民用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xx(30):382-383.
篇5:绿色设计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社会环境遭受到严重的破坏,资源匮乏和生态条件恶化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导致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进一步下降。建筑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行业,不合理的施工设计方法会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需要将绿色建筑技术融入到建筑设计中来,创新建筑设计方法,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本文主要是针对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优化结合进行分析,为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建筑设计;绿色建筑技术;优化组合
绿色建筑理念作为一项新的建筑理念,被广泛的应用于建筑设计中,将以人为本作为重要的建筑理念,实现了对能源的高效利用,加强了环境保护效果,促进了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明确建筑设计和绿色建筑技术之间的关系,找寻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在保证室内环境美观的基础上,加大对室内环境合理性和适应性建设,与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相适应,促进建筑形式和性能相结合,确保建筑内部资源的有效运用。
1绿色建筑技术分析
绿色建筑是近年来被提出来的一项建筑设计方法,主要是指在绿色理念的引导下,确保建筑施工的合理开展,促进了建筑施工损耗和污染的进一步降低,有助于促进建筑工程内部各项工作的良性循环。从客观角度对绿色建筑技术进行分析可知,绿色建筑技术在现阶段的应用过程中,与目前社会的发展趋势相适应,促进绿色建筑走上了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主要是针对不同的建筑类型,对建筑进行拆分处理,结合项目的内容及实施特点,提升了绿色建筑成果。绿色建筑技术与其他建筑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能够很快的适应各个地区的不同地理条件、人文条件及自然条件等,绿色建筑的实施不是一成不变的模式,注重追求建筑的最终效果,建筑技术的执行目的明确,有助于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经济收益的提升。第二,绿色建筑技术与其他建筑技术具有较强的共通性,都是为了使建筑工程行业走向更高的发展层次。但是应用方法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传统建筑技术具有弥补作用,为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服务职能[1]。
2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技术的优化结合
2.1规划阶段技术的优化结合
规划阶段是建筑工程设计阶段的重要内容,占有重要地位,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解决方法,强化了对建筑场地的深刻理解,促进了建筑技术性能及优势的充分发挥,强化了建筑设计效果,确保了建筑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避免了设计过程存在的瑕疵。在运用绿色建筑技术时,需要结合以往的设计经验,做好建筑规划阶段的优化设计,从以下几方面出发:首先,必须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基础资料进行深度分析,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光、电和声等,加大对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力度,确保建筑技术与能源之间的良性循环,在根源上减少建筑材料浪费现象,将建筑资金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2]。其次,对绿色建筑总平面进行合理设置,结合不同的设计内容,确保设计内容的优化完成。明确影响建筑规划的因素,明确在不同的建筑阶段,设计内容存在的差异性。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纸上的内容开展各项平面设计工作,确保平面设计工作的深度优化,与项目施工阶段保持密切的联系,避免受外界各项因素影响,影响绿色建筑施工效果。例如,遵义市的某科技馆,为了展现出建筑的地域特色,需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模拟,运用围护结构来进行遮阳和隔热,充分采用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等技术措施,减少建筑物产生的能耗,满足建筑物的功能需求,提高室内的舒适度。外围护主要是采用非透明实体维护结构,有助于减少强烈的太阳辐射。
2.2气候适应性的优化结合
对气候适应性进行优化结合分析时,需要建立在经典绿色建筑的基础上,加大对不同气候区建筑设计的合理研究,明确建筑设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建筑基本属性。首先,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运用性价比高和污染小的建筑施工材料,优化整体施工效果,以便能够更好的应对极端天气所造成的影响。其次,在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绿色建筑技术内容,绿色建筑设计并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需要建立在规范化的基础上实施,促进基础设计与绿色建筑技术相结合,提高与周边气候的适应能力,并且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预留出设计时间,提高保护性建筑设计成果。最后,促进形态设计与节能的优化组合,绿色建筑设计需要从长远化角度考虑,不要仅仅局限于解决当下问题。将建筑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是建筑在发展中必须要解决的难题,建立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是目前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加大对不同建筑功能、气候适应性和文化进行研究,展现出了绿色建筑显著性的气候适应性[3]。
2.3形态设计与节能的优化结合
绿色建筑设计与一般建筑设计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主要是采用量化分析方法代替感性认知进行设计,绿色建筑设计建立在定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实施。绿色建筑设计需要建立在形态设计与节能优化结合的基础上,需要采用形态设计与节能的优化结合,运用计算模拟手段对设计策略对建筑能耗的影响进行分析,优化绿色建筑设计效果。所有的形态设计方法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配合绿色建筑技术。由于我国的人口较为庞大,对建筑有着较高的要求,需要做好建筑形态设计与节能的优化组合,给绿色建筑设计提供更多的参考,确保建筑后续工作的高效开展。
2.4采光遮阳设计的优化结合
采光遮阳建筑设计被广泛的应用于火车站建筑设计中,由于火车站建筑规模较大,建筑进深大,侧面采光度不好,受冬季日照率低和夏季太阳辐射特点影响较大,阳光照射呈现出不均匀情况。为了能够满足节能要求,在白天不需要大量的人工照明,需要在建筑内大面积设置采光通风这样天窗和玻璃幕墙措施,确保候车厅内部有较强的采光,能够满足日间自然光均匀的亮度需求。同时,还需要在候车厅的不同位置的环境平均辐射温度控制在27℃以下,确保候车厅的整体温度处于人体能够接受的舒适性范围,降低空调的能耗。因此,需要在火车站的天窗和玻璃幕墙处采用遮阳措施,加大对百叶遮阳措施的应用,大幅度减少太阳光对室内的辐射,改善夏季室内温度较高的现状,有效降低空调的能耗量[4]。
3结论
绿色建筑设计以可持续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为出发点,确保了建筑整体设计的合理性,构建了优良的室内环境,实现了对成本的控制。需要加大对绿色建筑设计各专业技术之间合理性进行探究,将建筑与绿色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加大对高技术手段的应用,降低绿色建筑成本,确保绿色建筑具有较好的收益,促进资源使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促进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党宏伟.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优化与结合[J].建材与装饰,20xx(47):85.
[2]荆可歆.解析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技术优化结合[J].建筑设计管理,20xx(03):92-96.
[3]张文丽.探究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优化与结合[J].经营管理者,20xx(29):474.
[4]冯雅,高庆龙,钟辉智.绿色建筑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优化与结合[J].南方建筑,20xx(02):16-20.
篇6:绿色设计论文
摘要:指出了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及对环境资源重要性的重视,在房屋建筑方面,人们也同样希望进行绿色建筑,对自身所要居住的空间执行严格标准,以确保自身可以健康舒适的在建筑中活动。因此,针对绿色建筑的设计和技术方面进行了探讨,分别从绿色建筑的涵义、历史演变、原则、问题出发,对绿色建筑进行深入地分析,并且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来对绿色建筑的技术进行提高,希望可以对我国的了绿色建筑的设计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技术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针对房屋建筑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建筑的质量过硬,还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理念,实行绿色设计,兼顾环境以及资源的长远发展,保证子孙后代的健康长远生活,着眼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本文针对绿色建筑的设计和技术方面进行探讨,主要介绍了绿色建筑的具体涵义,国内外绿色建筑的发展演变,同时,还分析了我国绿色建筑的现状,对绿色建筑的原则和技术提高措施提出了相应的参考意见,以期为实现新时代的可持续发展奉献出一份力量。
2绿色建筑的涵义
针对绿色建筑的具体涵义,不同专家以及学者针对不同的角度有过不一样的诠释和见解。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由威尔夫妇所著作的《绿色建筑—为可持续发展而设计》中针对绿色建筑提出6个原则,分别是结合气候、尊重环境、尊重用户、节约能源、材料循环利用以及整体设计感。作者指出,进行绿色设计对建筑本身来说不是一个新思维和途径,但是,如何把绿色设计应用到建筑设计当中,是值得我们去探索的,从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建筑行业的创新和长远发展。在我国,20xx年颁发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绿色建筑进行了明确定义,在进行建筑寿命周期的把握时,可以最大可能地节约资源,对能源、水源、材料以及土地资源进行节约,促进环境的发展,减少环境的污染,让人们可以享用一个高效、健康的生活空间,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在定义上,绿色建筑与传统建筑最大的差异在于,绿色设计主要强调不破坏环境的建筑设计,保持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充分利用其各类资源,减少资源浪费,营造出一种地方文化以及社区归属感的氛围,使建筑使用者可以健康高效的使用建筑空间。整体来说,我国的绿色建筑主要是围绕国情开展,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理念引入房屋建筑当中。
3国外发达国家绿色建筑设计策略的演变
绿色建筑的早期发展主要注重运用技术来进行节能,运用的策略主要分为“硬技术”及“软技术”。“软技术”主要突出强调用技术来进行建筑的革新,促进建筑高效率的发展。如富勒提出来的观念“少费多用”,意思是争取用最少的资源、能量以及时间,通过技术的手段来对建筑进行处理,为建筑提供高效的能量和物质;“硬技术”主要是强调用适用性的技术以及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经验借鉴,比如舒马赫提出来的观念“中间技术”其特点是价格比较低廉,适用于小规模建筑的应用,为人类提供合适的需求,每个人都可以享用。从20世纪末开始,绿色建筑的相关研究逐渐进入到了新时期,主要表现为:第一,绿色建筑的技术进一步加强,把重点放在新设备以及材料的研究上,突出与应用的相协调发展,有原本传统的专注结构本身转变为与建筑技术的整体结合;第二,在绿色建筑中开始融入社区、地方文化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等一类的社会元素,不仅仅只单一地强调技术,从经济、技术以及社会3个方面的发挥来进行整合。
4当前我国绿色建筑设计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绿色建筑在其设计以及建造过程中,要对综合因素进行充分考虑,比如节能、经济、环保以及舒适等因素,让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所以,建筑的设计水平和能力可以直接影响到绿色建筑的发展。在进行绿色建筑时,要从地址出发,从各个方面进行考虑,比如其格局、朝向、能源使用、材料选择、与环境的协调等方面,促使建筑可以与节能和环保进行应用。但是,着眼于我国的社会现状,在建筑方面的表现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其一,贪大求洋,在建筑的设计中,造成了很大部分的土地资源浪费,同时又不利于相应绿色建筑所蕴含的高效适用的原则;其二,建筑材料以及构件的发展落后,技术含量不足,产业的集中度也不高;其三,在建筑的采暖、空调,以及通风照明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缺陷。除此之外,建筑行业对绿色建筑不够重视,只是一味的寻求经济效益,同时,绿色建筑的体系还没有得到完善,绿色建筑设计方面的人才也比较缺乏,设计团队没有完善。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在不同程度的制约着我国绿色建筑设计和技术的发展。
5我国绿色建筑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
5.1提倡并注重节能的原则
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要注重节能理念的提高,把节能作为绿色建筑的原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全面的实行能源消耗的降低,并且根据环境的承载力来进行建筑的设计;第二,提高科技水平,在现代的房屋建筑中,要根据新时代的发展步伐,在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使用高效的技术,用现代的科技手段对现代的建筑进行设计,利用科技对空间环境进行改善;第三,注意建筑材料的选择,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运用新型环保材料以及可循环利用的材料,为建筑的长久使用奠定基础。
5.2重视并坚持环境保护的原则
在绿色建筑中坚持并重视环境保护,主要分为三方面原则的具体要求,分别是防御自然灾害、利用环境以及保护环境。这三点要求在进行建设时,尽可能的对建筑周围的水资源以及自然环境保护起来,避免人工的过分伤害,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在对环境的利用和改造是建立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之上,促进环境与人文、材料的结合,让建筑物可以充分体现出地方文化的气息和内涵,促进人与自然感情的联络。
5.3注重低碳原则
目前,人们对低碳意识有所加强是由于全球变暖的发生对人类的生存发展会带来严峻的挑战和不可预料的后果,在低碳理念的逐渐深入,建筑行业也被要求实行绿色设计,坚持低碳建筑。在进行绿色建筑的实施过程中,要对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始终坚持,让低碳节能建筑成为普遍存在的现象,从而加速绿色建筑的发展。
6绿色建筑的改善措施
6.1站在全寿命周期的角度,坚持系统的理论指导
在进行绿色建筑的改善过程中,针对原有的问题和缺陷,要着眼于建筑的长远发展,促进其寿命周期的延长,以较系统的理论知识作为指导思想,坚持绿色建筑的原则,实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理念,为绿色建筑的设计、规划、运营管理以及全寿命的周期延长开展积极的技术研究。专门针对绿色建筑形成成套的技术,促使低能耗大型的建筑技术以及可再生资源的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系统技术的发展,是绿色建筑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6.2编制相关技术规范,加进绿色建筑的推广
针对绿色建筑编制相应的技术和规范,为了建筑的产品技术发布系统的目录,以此来促进绿色建筑的推广和发展。比如在具体的建筑设计中大力推广自然通风、采光、中水回收、人工湿地、广外遮阳、底层架空、立体绿化以及太阳能调节、节能照明、器具、隔音门窗等各种相应绿色建筑设计的产品和技术,在建筑材料方面进行高强高性能的混凝土以及高强钢筋的推广应用。
6.3完善绿色建筑设计的标准,对设计院的模式进行改革
在绿色建筑开始设置之前,就要对建筑设计的标准进行完善,对其设计的方法性标准进行专门的设定。比如:节能和能源利用的专用标准、节水与材料资源的利用标准、节地与与室外环境的准用标准以及环境保护、室内环境质量、与节材的专用标准等。对于这些标准要针对各个方面实行考核,促进有机系统的形成。与此同时,还要对专门的设计院校和设计事务所进行重视,对现阶段的设计模式进行改革,促进设计程序和机制的专业化和精细化,提高设计服务的质量,在设计时本着绿色建筑的理念去进行。
6.4加强示范项目的引领作用
在进行绿色建筑的实施过程中,要做好示范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工作,发挥带动性和引领作用。在进行实际的示范项目的建设时,要把关键放在技术的研发上面,专门注重技术的系统和集成示范作用,促进其应用和推广,使我国的绿色建筑走向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
7结语
绿色建筑的设计和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人们的健康舒适生活提供有效的保障,进而促进社会和环境的长远发展。在发展绿色建筑的过程中,要把握好整体思路,坚持走因地制宜的本土化道路,结合地区的特色和技术,为房屋建筑提供适宜的技术加以支持,充分考虑到绿色建筑的整体性能和效益。本文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分析,分析了我国绿色建筑的现状,对绿色建筑的原则和技术提高措施提出相应的参考意见,希望为绿色建筑的设计以及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贾琼.绿色建筑设计与技术方面的问题探讨[J].城市建筑,20xx(18).
[2]沈威,刘斌.绿色建筑设计思路在设计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xx(20).
[3]佟剑,吴弘.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要点研究[J].建筑知识,20xx(1).
[4]曹玉锋.我国绿色建筑的设计技术选择研究[J].四川水泥,20xx(4).
篇7:绿色设计论文
一、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综述
建筑行业属于一个高耗能的行业,并且建筑业消耗的能源大部分都是不可再生的。目前建筑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剧了我国资源紧张的情况,并且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也非常严重,因此,发展绿色节能建筑势在必行。在进行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设计这个课题研究之前,我们首先来看一下两者的具体含义。所谓的绿色建筑就是指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将资源的耗用量降到最低,并可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为人们提供舒适、便捷、高质量的居住空间的建筑物,绿色建筑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建筑节能就是指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通过各种有效的节能技术和措施将建筑的耗能量降到最低。总之,在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下,发展绿色节能建筑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和要求
(一)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是一个不同的概念,绿色建筑是节能建筑的发展和进步,意义远远大于节能建筑。《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以绿色建筑作为评价对象,用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来评估建筑物绿色节能性的一个评价体系,这一标准体系的实施,将绿色建筑的概念具体化,推动了绿色建筑真正的走入实践,对绿色建筑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绿色建筑评价的要求
绿色建筑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节地与室外环境。节约土地资源是绿色节能建筑的基本要求,对于这部分的要求主要包括建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建筑场地的选着、废弃场地的利用等方面。
2.节能和能源利用。这部分的要求是最大限度的提高建筑物的综合节能效率和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
3.节水和水资源的利用。这一点要求建筑单位要综合利用各种有效的措施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如雨水收集装置、废水再利用装置等。
4.节材和材料资源的利用。这一点要求主要是指提高建筑材料的使用效率,充分利用可再生的建筑材料,减少高能耗建筑材料的使用的比例等。
5.室内环境质量的要求。建筑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特别是优质的室内居住环境,对于室内环境的要求主要是采光、通风、抗噪声能力等。
6.运营管理的要求。对于这个方面的要求就是指正确处理用户、建筑和自然环境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三、建筑节能的主要方式和基本特征
在狭义上来说,建筑节能设计的方式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主动式节能设计方式。主动式的节能方式就是指在建筑的运营阶段由于使用了高能效的设备而使建筑用能减少。另一方面,被动式节能设计方式。这种方式是指将建设设备之间去除,而是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来达到降低建筑耗能目的的节能方式。这两种节能方式都可以有效的减低建筑耗能量,但各自所使用的措施有所不同。另外,在建筑节能设计时,还需要特别注意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充分考虑地域性差异,二是提高对过程控制的重视程度。在建筑节能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地域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在不同的地区,由于各种外在环境的不同,使认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存在很大的不同,从而对建筑的形式也提出了不一样的要求。过程控制的主要目的是在满足人们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尽量将耗能控制到最低的水平。
四、绿色建筑节能设计存在的问题以及建筑节能技术措施
(一)绿色建筑节能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虽然建筑行业已经认识到发展绿色节能建筑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建筑节能设计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严重降低了建筑节能的水平,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很多设计师缺乏良好的设计习惯,仍然沿用传统的建筑设计理念和思路,缺乏对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的主动性,只是硬性的将绿色建筑节能技术进行拼接,而没能很好的考虑各种技术的实用性和可行性,从而导致整体的建筑节能设计质量较差。
2.在设计绿色节能建筑时,很多设计师存在对高效能设备盲目叠加的问题,导致设备投入的数量和建筑实际所需要的服务不相匹配,甚至还会出现耗能增加的情况。
3.很多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缺乏对当地地域特色和气候环境等因素的思考,导致建筑物出现千篇 一律的情况,并且和当地的气候条件不协调,在这种情况下,根本不可能出现高质量的绿色节能建筑。
(二)绿色建筑节能技术措施
1.重视对太阳能的利用。将太阳能资源运用在建筑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的节能性。太阳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不仅资源丰富,并且对环境不会产生任何污染。目前,对太阳能的利用主要有两种形式,即太阳能集热板集热和太阳能光伏发电,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这两种技术都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2.冰蓄冷中央空调系统。这种技术主要是在用电低峰期将冷量以冰的形式储存起来,这样可以减少在用电高峰期的用电量,从而可以节省大量的电费。另外,变频技术的应用也十分重要,变频技术的应用可以将建筑物的整体节能效果提升到35%左右,应用在空调系统当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可以考虑使用辐射制冷供暖系统加置换式通风系统,这个系统属于一种全新的空调方式,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加的舒适的居住环境,使室内空气清洁,并且还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
3.利用地源热泵技术。在绿色节能建筑当中,地源热泵技术的应用非常重要,这个系统不仅为整个建筑制冷供暖,而且还要为用户提供热水,如果使用常规系统的话,会消耗大量的能源,但是使用地源热泵所消耗的能源仅为常规系统的30%左右,因此,重视对地源热泵技术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
五、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行业作为一个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加强绿色节能设计至关重要,不仅有利于为人们提供一个优质的生活环境,而且有利于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建筑行业应该进一步提高对绿色节能建筑的重视程度,积极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措施来提高建筑的使用效能,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三个效益的统一,促进我国建筑行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篇8:绿色设计论文
一、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在商业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1、商业建筑设计中建筑材料的节约与应用
商业建筑不同于民用建筑,商家更注重建筑的地标性,建筑的外观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这样会应用大量的材料对建筑的外立面进行装饰,从而使得材料没有很好地得到应用,导致材料的浪费。对此我们在设计的时候要把绿色建筑技术用到商业建筑中去。尽量减少和避免无用装饰结构的设计,或是以最少的材料达到最好的效果。目前,商业建筑材料的节约主要通过采用绿色环保技术达到,降低装饰构件的能量消耗,采用可以再次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从而提高节能效果。在建筑结构体系选择方面要着重参考资源需求量小、对环境影响小的建筑体系,在建筑强度件设计时,要选用强度较高的混凝土及钢材等,减少建筑材料占用空间量,从而节约建筑用地。
2、商业建筑设计中节约土地设计标准的应用
在进行商业建筑设计时,要注意商业建筑的用地情况及室外环境情况。商业建筑通常处城市之中,在本已十分紧张的城市土地上建造商业建筑,就要最大的发挥出建筑所用土地的所有空间,将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进行综合性利用。并对相关的建筑设计尽量采用自然通风、自然光照等设计方案,同时还要注意对相关噪音的处理,尽可能的结合道路沿线景观设置绿化带,减少噪音污染。此外,在进行具体的商业建筑设计时,还要对预先制定出一定的绿色施工方案,对可能由于施工而造成的自然生态环境破坏进行及时的预防及整治。
3、节约能源的绿色设计理念的应用
商业建筑的绿色环保理念还体现在建筑窗体及墙体的设计之中,在设计中要注重窗墙比及朝向问题,在建筑保湿方面可采用先进的墙体保证技术,室同温度调节可采用节能空调系统进行调节。此外,可以利用市政热网蒸汽凝结水的余热为建筑提供所需的生活热水以及其他的节能设备。在商业建筑中,可以通过自然通风的模拟优化建筑幕墙来开启位置对于水资源的节约问题,也要采用绿色的建筑技术,节水器也可以利用到商业建筑中。
二、商业建筑设计中要注意的绿色建筑准则
1、对商业建筑中室内的环境质量的监控
除了了商业建筑中注意采用绿色建筑的设计标准,也要注意对商业建筑中室内的环境质量的监控。室内的设计要结合建筑立面来设计遮阳反光板,分区照明并控制优化的采光设计。同时分析室内各功能区的噪声源情况,分别安排合理的噪声功能区,进行优化的隔声设计。在商业建筑的室内做到视野优化设计,并且在人员密集的区域中设置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系统,以保证健康而舒适的室内环境。
2、把握绿色建筑准则,对商业建筑中运营进行有效管理
商业的运营管理的灵活性很强,商业要实施高水平和高质量的管理,尤其注意商业建筑中的垃圾分类回收以及处理方法。在商业的建筑中注意设备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并保证系统的高效运行。此外,还要提供高水平的物业管理,对商业综合体以及商务的办公楼中的空调通风系统以及其他动力用能系统设置合理的监测系统。
三、总结
综上所述,将绿色建筑理是应用于商业建筑设计中,可以有效的提高商业建筑在设计及施工过程中造成的资源浪费及环境破坏,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是未来商业建筑及其它类型建筑共同都要遵守的设计规范,从而更好的降低因建筑施工而带来的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因此,我们要积极接受和学习新的建筑设计技术,将绿色建筑技术在商业建筑中的应用进行推广,从而减少商业建筑中能源和资源的浪费,我们要遵循社会时代发展的需要,促进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也贡献出一份力量。
篇9:绿色设计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逐渐扩大,以及“二胎”乃至“多胎”政策放开,促使人口的不断增多,人们对住房的需要日益扩大,在推动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崛起与发展,室内装修就是崛起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同样的随着装修行业的发展,传统的装修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带来的是对生活的高质量追求,于是室内绿色环保装修设计行业应运而生。本文主要讲述了室内装饰装修中绿色环保设计的内涵、意义并分析了当下室内装修主要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合理化的绿色环保的装修设计,为我国室内装修行业向绿色环保方面过渡,做出合理化、人性化的建议。
关键词:建筑室内;装饰装修设计;绿色环保设计
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持续上升,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做出了杰出贡献。建筑行业的发展,带动室内装饰装修行业不断前进,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由于市场上装修行业良莠不齐,使用的装修材料质量不一,导致近年来“装修害人”事件频频发生,所以人们对室内装修的绿色设计越来越重视。
1绿色设计
从定义上来讲,绿色设计就是所说的生态设计,也可以叫绿色可持续设计,绿色设计概念的提出,原子人们对社会工业化进程中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能源浪费所产生的反思。它要求设计者在进行室内装修的过程中加入绿色生态环保观念,秉承着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想法,努力的做到节约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绿色化环保装饰,提高人们的生存环境与生活质量。2绿色设计的需求如今的社会,随着人们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已经逐渐认可绿色环保设计。在对绿色环保设计的追求中各个国家先后颁布了各自的环境保护法与绿色准则。虽然各个国家的情况有所不同,但对律师环保设计的追求却如出一辙。绿色设计概念的提出,也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反映。绿色环保概念的推行也有利于,推动,社会,节水、节电、杰料、节能、等工作的开展。同样的绿色环保设计的推行也促进了资源的回收利用,形成良好的节能循环圈。
3目前室内装修存在的主要问题
3.1高耗能,片面追求豪华,华而不实,过多的损耗不可再生资源一些人在进行室内装修的时候,追求豪华效果,效仿高级酒店风格,大量的使用不可再生资源。对建材进行无节制使用,过多的去装饰,一方方面加大了装修成本,一方面也带来了不可再生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在损坏生态环境的同时,加重了环境负担,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只顾自己的享受。3.2大量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学材料在室内设计中大量的使用化学合成材料,不仅增加了火灾危险系数,还大大降低了房屋的可使用性,污染空气,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3.3室内装修追求时效性,更新换代快,产生大量的装修废料,成为环境危害的头号污染源。3.4忽略房屋的实用功能。过度强调美观。
4室内绿色环保设计的设计原则
4.1注重绿色生态美学的实际运用。在进行室内装修设计的时候,采用生态美学,利用天然绿色环保原料创造出,自然大方,朴素美观的设计4.2提倡时速消费的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绿色环保设计理念倡导在进行室内设计的时候,贯穿适度消费思想,这样的设计思想注重的是生活方式的节约,在可以承受的能力范围之内把我消费的平衡度,深入贯彻了可持续发展理念,体现了一种新型的生态文化观、价值观。4.3注重多功能的设计与研究。在进行室内设计的时候,往往考虑一物多用,物物配合,功能叠加。4.4体长节约与可循环,进行可持续发展。如,重复利用的水循环。4.5注重清洁能源的有效使用。精准的使用洁净能源一方面既能保证使用能源的可持续性,同时也从另一方面来讲,不会对环境产生极重的危害,这就符合了生态绿色环保的室内环境要求。4.6大面积的采用绿化技术。使得人们的居住环境,更加的贴近自然。4.7创新使用新能源。如沼气,太阳能,风能,水能等。4.8重技术。采用现代高级科技,对室内环境进行综合检测。室内环境设计越来越注重智能设计的层次,并相互渗透交融。
5商场中的绿色环保设计
5.1购物环境的绿色设计,是商场最主要的绿色设计重点。购物环境与现代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对商业建筑进行绿色设计,可从括节地设计、节能设计、节水设计、节材设计、室内环境质量体系、绿色生态设计以及绿色运营管理体系等方面入手。5.2对商业材料和产品进行绿色设计,使用低能耗、高耐久、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和产品,满足环境需求,不避免出现污染和毒副作用。5.3对商业照明进行绿色设计。采用高效节能的光源,运行总体规划和分级控制,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使用智能先进的控制系统,保证照明的科学合理。5.4购物环境进行绿色设计,使用合理舒适的光热条件,控制声音环境,创造艺术化的视觉环境,还有干净卫生的空气品质。6结束语:我国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于室内世纪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文明之初。不同房屋的出现使得人们开始把室内环境设计当作一门重要的建筑艺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明的飞跃进步,我国的室内环境设计正逐步由注重使用效能的划分过渡到更加注重绿色环保设计的空间布局形式,令其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基础上,越来越关注室内环境带给人们的身体和心理感受,更注重有文化内涵的人性设计与’天人合一的生态化设计。
参考文献:
[1]吕国安.浅谈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的环保节能设计[J].建材与装饰,20xx,(03):117.
[2]郝建伟.建筑室内装修装饰设计中的绿色环保设计[J].低碳世界,20xx,(22):201-202.
篇10:绿色设计论文
摘要:
绿色生态理念融入建筑设计当中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所倡导的是一种节能环保的生活方式,尽量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与破坏,节约能耗,促进人与建筑、自然的和谐发展。以生态学为基础的生态建筑能给人一种自然、舒适的家居感受,使人与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设计
一、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1、遵循节约能源理念。
想要实现绿色建筑首先要对能源节约理念严格重视,保证建筑施工时的能源节约、无污染、无害化以及可循环利用的原则。在选择施工材料时应尽量采用可再生循环的资源,还要保证材料无污染、无辐射。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要以创造一个适合人们居住的舒适、’环保的环境为核心,以向自然索取要回馈自然的思想,创造一个和谐、高效利用资源的健康环境。
2、遵循生态和谐理念。
在进行绿色建筑施工时还要高度重视生态和谐问题。在进行建筑施工时要保证建筑物周边的植物、动物和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保证人和自然之间和谐统一关系。而想要维护好这层关系就要通过植物的多样性、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减少化学污染等方面达成,以此保证建筑物周边环境的优良。
3、遵循科学设计,以人为本理念。
在绿色建筑设计中最基础的原则就是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社会中人占据着主体位置,不能将牺牲人们的身体健康和降低生化质量为前提达成高效节约的目的。以前,只有在经济比较贫困的地区实行太阳能建筑,太阳能建筑室内的热湿度不高,很难达到以人为本和合理设计的要求。
二、绿色建筑的节能节材设计。
在建筑的设计之初,建筑师就要充分的考虑到建筑本身的节能问题,要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去减少能源的消耗,对这些可再生能源要最大限度的加以使用,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绿色建筑设计布局要求以下:幕墙建筑的玻璃设计与选用合理,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玻璃幕墙光学性能》GB 18091的要求,避免光污染。
1、玻璃幕墙采用反射比≤0.30的幕墙玻璃。
2、室外景观照明采取截光措施,避免灯光直接射入夜空中或影响周边建筑。
日照间距等相关指标满足所在城市(地级以上)现行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不对临近住宅造成影响,需对项目及周边地块进行日照模拟,不影响临近住宅日照。
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建筑的装饰性构件的造价不超过工程总造价的50%;装饰性构件主要指高度超标的女儿墙、无实用功能的飘板、格栅等。
室内自然通风设计。
1、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小于外窗总面积的30%。
2、建筑幕墙在人员常驻房间具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房间独立的通风换气装置。
建筑外窗的气密性不低于国家标准《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7107规定的6级要求。幕墙气密性不应低于《建筑幕墙》的3级:可开启部分分级指标值qL≤l.5rr13/(m.h),整体部分分级指标值qA≤l.2rri3/h。
预拌混凝土的使用。在建筑结构施工说明中应明确表明现浇混凝土全部采用预拌混凝土,并在施工阶段按要求落实。高性能混凝土和高性能钢。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使用HRB400级(或以上)钢筋作为主筋占主筋总量的700/0以上;提供高性能混凝土及高强度钢的比例计算书,且该计算书与工程预算中的工程量明细必须吻合。
可再循环材料的使用质量占建筑材料的总质量10%以上。
1、尽可能多使用可再循环材料。
2、可再循环材料主要包括:钢、铸铁、铜、铜合金、铝、铝合金、不锈钢、玻璃、塑料、石膏制品、木材、橡胶等。
3、造价部门统计本项目可再循环材料的用量比例。场地内无障碍设施满足《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CJ50的要求。
三、绿色建筑节能设计实现的措施。
1、绿色建筑的节地设计。
在进行建筑选址和规划时要充分结合环境因素进行,保证能够有效的进行统一协调,还应该依据施工场地的环境、地形和气候对建筑物合理的设置,确保能够接受到足够的阳光,还能躲避风吹,这样能够将居民居住的舒适度提升,还能降低能源消耗;同时,还要对建筑场地的居民资料做详细的了解和整理分析,通过对当地整体规划和服务对象的掌握,为居民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2、围护结构的设计。
我们可以利用提升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的方式来落实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工作,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真空玻璃或一些导热系数较小的材料提升墙壁的保温效果,进而提升建筑外墙的热工性能。当然在选择保温材料时我们需要根据不同房屋构造进行科学选取,‘遮阳设计还要依据不同的季节、地点、太阳照射情况具体分析,争取减少空调的使用率,降低能耗,设计出最科学的遮阳构造。一般外遮阳可以分为四种,一种是水平式、一种是垂直式、一种是综合式,还有一种挡板式,当然遮阳台设计的好坏不仅需要满足上述条件,还要能够遮挡夏日强烈的阳光,并且不能影响冬季的正常光照。
3、绿色能源的利用。
绿色建筑选用的能源一定要满足对环境的零污染且是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等能源就符合上述条件,不仅方便采集,还是可再生能源,对环境无污染。如果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这些能源的作用,就能够降低建筑的能耗,减少建筑污染物对环境的破坏,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保护非可再生资源的浪费。依靠大自然的力量,充分发挥自然能源的作用,可以很好的缓解建筑能源损耗,保护环境。
四、结语。
建筑设计中,要求的地方性、多元性的设计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的发展。从当前的运用来看,在建筑设计中,绿色设计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规避传统建筑设计中的问题,在制定、选择设计方案的时候,仔细地进行推敲、探究,不断地为我国建筑行业设计m能耗低、更环保的绿色丁程。
参考文献:
[1]费秀菊,浅谈绿色建筑设计及发展现状U].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xx(31).
[2]张丽微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工业建筑设计中的体现01.商品与质量·房地产研究,20xx(07).95 20xx年第14期
篇11:绿色设计论文
摘要:我国经济发展的脚步逐渐加快,建筑行业也由此发生了巨大变化,绿色建筑更是悄然兴起,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环保节能理念在社会上的持续推广,使绿色建筑得到公众的认可。要想达到当今社会的节能需求,需在建筑物设计时,遵守不破坏总体功用价值的基本原则,使每种资源均可实现最高效利用,最大限度地应用可再生能源。在此,首先对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予以介绍,并指出绿色建筑设计的优化方案,希望可以使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更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原则;对策
1绿色建筑设计原则
依托世界上的绿色建筑理念,且根据我国现实状况,绿色建筑设计要以节省各类能源、遵循气候变化规律、从人的角度出发、提升建筑物应用程度为设计原则。也就是说,设计建筑物的过程中,需依照建筑土质环境和所处地区的气候状况开展选址、设计工作,需尽量依照该地区的水文、气候和地质环境予以施工,以防施工引发的不良影响。此外,施工时要注意应用先进施工技术及环保建材,从而实现良好的节能功效。
2绿色建筑设计的优化方案
2.1加强土地的科学开发及应用
现阶段,我国土地资源正在面对庞大人口数量与相对有限的耕地面积之间的矛盾,而城市化脚步的逐渐加快,不但使人口与耕地的矛盾愈发严重,而且引发了建筑资源有限的城镇化建设难题。所以,科学开发、应用土地资源为我国现阶段为建筑业健康发展所提出的基本策略。加强环保节能及高效开发、应用资源为缓解城镇化过程里建筑工程与土地资源之间矛盾的重要路径。开展绿色工程建设之前,需对土地资源有一个科学的规划,且高效应用周围环境设施,引进节能型建筑体系与高能建筑材料,推动建筑应用程度达到最优状态,以推动建筑业的长远发展。
2.2在原有建筑技术的基础上加以提升
社会的飞速进步,导致原有建筑技术愈发难以达到公众对建筑物要求,在生产效率方面也愈发赶不上社会经济的脚步。所以,对原有建筑技术进行相应的改革、创新为推动原有建筑技术向前发展的必要路径。对原有建筑技术进行改善时,施工方可引进大量的先进技术使原有建筑技术绽放出新的光彩,使新形成的建筑技术结构状态更好,以推动建筑施工向智能性、现代感方向迈进,最终使原有建筑技术在根本上获得新生。此外,建筑技术的应用目的为大幅度改善公众居住条件中的阳光、空气、温度、湿度等指标,使其居住体验更为舒适。期间,务必把生态环境承重力这一因素考虑到新型建筑技术结构当中,使能源、资源重复应用更为高效,且对周围环境设施进行综合考量,在不破坏环境的基础上推动建筑业的长远发展。
2.3科学规划空间
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对空间采取科学规划极有必要。所以,工作人员需要对建筑工程的现实状况有详细的了解,对工程所处的自然因素、地质环境予以全方位的考量,使建筑具备最优的通风设计。然而,对绿色建筑设计进行设计时,设计团队需对自然通风种类采取仔细比较并从中选取最适合该建筑的自然通风方案,其中,要对该通风方案的经济收益、空间规划情况有一个全方位的全面的研究及考量,需把总体建筑空间设计感更为紧凑,以求充分保障室内自然通风的效果。
2.4加强采光设计
采光是在建筑设计理念中是需要考虑的重要一环。所以,在绿色建筑设计时,设计团队需对采光设计加强重视,一方面要适当提升自然光的利用程度,使房间增加通透感;另一方面还要控制其不要直射室内,以防造成住户晕眩等不适感受。设计团队还需对建筑物间距实施科学运算,以求充分保障各个建筑物的正常采光,为公众设计出舒适的居住环境。
2.5资源重复应用
针对环保,建筑设计当中需注意加强对已遭破环土地的应用,最好不使用未经开发的土地亦或自然资源,以求达到能源、资源的高效应用。针对节约水资源,绿色建筑设计当中需加强对水资源的充分应用,既需对水资源进行充分保护,以免造成浪费或污染,又需大力推广循环用水理念,主要体现为住宅建筑的水应用、雨水收集运用与中水处理三点。此外,建筑方需要构建一整套水资源循环应用系统,把节约用水及对水资源保护科学应用于绿色建筑设计,以求促进绿色建筑的良好进步。建筑施工时,需在有效节水并保障用水质量的前提下,构建可靠、全面的循环节水系统,使废水接受生物净化处理之后满足政府的正常用水的规定。应用水资源循环系统既能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多次应用,又能有效缓解我国已然形成的水资源紧缺困境,还在减少水资源污染方面取得很大成效,对水资源实现充分保护。绿色建筑设计当中,工程建筑的生态景观设计及规划需满足总体绿色建筑设计的条理性,科学构建水资源循环应用系统,将有效节约用水作为保护环境的关键准则,最大限度地应用雨水来作为生态景观用水,以求建成环保效果卓越的绿色节水系统。这一系统,既提升了建筑工程环境的美化程度,又有力提升了建筑工程的总体价值。
2.6大力引进节能先进技术
经济高速发展伴随着资源的极速耗损,现今地球上留存的不可再生资源都在愈发变少,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不断加强对资源的节约力度。在传统形式的建筑设计理念里,成本排在所有指标的第一位,设计团队没有大批量的资源浪费现实有足够的重视。而绿色建筑设计,资源节约是其中十分关键的参考依据。它会用到许多能够有效节省资源的先进技术,如室内照明对自动调节系统、节水系统系统的使用等。资源的回收再利用行业也初具规模,这一行业的发展使社会能源的应用程度得到有效提升,能够充分降低必要的浪费。
3结论
由上可知,对建筑物采取绿色建筑设计既可以实现有效节省资源并降低能源损耗的目的,又可以保障公众高质量的生活品质。建筑设计团队应遵从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对建筑采取科学、合理的设计与规划,积极引进各种可以对绿色建筑设计进行优化的方案,以求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方的和谐统一与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建安.改革关于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的思考[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xx(14).
[2]于小芳.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的实践路径与现实意义探索[J].住宅与房地产,20xx(30).
篇12:绿色设计论文
摘要:本文阐述了绿色医院的相关概念和建筑设计要点,并对医院建筑的布局、微环境、建筑指标等进行了简要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建议,综合考虑各专业相关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希冀对绿色医院的建设和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一些参考及借鉴。
关键词:绿色医院;建筑设计;设计要点;推广应用
1引言
绿色建筑定义为达到节能减排目的的建筑物,在其全寿命周期内,以尽可能地综合利用资源,趋向于环境友好,切实为用户营造宽敞、优质、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兼顾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和保持性的建筑物。绿色建筑技术注重低耗、高效、经济、环保、集成与优化,是人与自然、现在与未来之间的利益共享,是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手段。另外,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绿色思想一直是医院建筑发展的内在动力,其建筑过程应用环境友好型材料作为基础构造结构,坚持绿色管理与发展,做到医院运营中节省能源、减少污染性气体与水质排放而循环发展。绿色医院的兴起促使建筑投资、资源消耗大大降低,最终达到促进人与环境的健康共生与永续发展。
2绿色医院总体的设计要点
设计的过程中,建筑整体的生态性是设计者着重关注的要点,门诊楼、医技楼、住院楼、后勤楼等各主体建筑间的关系和组成方式需要缜密分析,让各楼宇间的交通流线做到合理顺畅,合理安排分配医患流线、洁污流线、人车流线减少交叉流线感染,促使工作效率高效。着重考虑医院的通风采光效果,降低医院空气的交叉污染。在建筑的视觉观感上,使用患者容易接受的暖色及绿色系,让就医患者的心身得到全方位的放松,然而从身体和心理上有一个好的治疗效果,有了好的心情,才能有利用患者的病情发展。再根据医院主体风格定位合理搭配绿色景观环境,设计出优质高效的医院环境。伴随建筑行业的发展进步,外墙保温材料的综合性能逐步提高。本着为病患提供短期宜居的场所,最大程度上避免外界环境对医院室内空间的干扰,切实确保建筑的保温环节,为病患和医院工作人员提供舒适的环境。绿色医院建筑外墙保温体系构建时可以采用保温性能好而且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较低的新型保温材料,利用聚苯板粘结胶浆的外墙来实现保温就是很好的例子。玻璃幕墙结构的使用却相反,由于其结构易于导致室内热量散发,因此此种结构在医院病房楼建设中适应性较差。另外,手术室是医院综合病房楼中非常重要的区域,设计人员需要合理确定手术室的洁净等级。手术室洁净等级设置越高,那么换气需求也就越高,能源消耗总量也就越大。例如,某三甲医院配置了百级手术室2间,其余的手术室洁净等级都设置为万级。百级手术室洁净空调机组设置中需要采取一对一的设计原则,而万级手术室洁净空调机组设置可以应用一对二或一对三的原则,从而有效提升建设资源应用效率,降低医院综合病房楼建筑运行的能源消耗。
3绿色医院的建筑设计分析
3.1合理布置空调开创开敞的公共空间
在中央空调广泛使用的今天,空调的使用给病人和医院工作人员带来巨大的舒适感。在绿色医院建设中,工程设计人员要求能够较为精确的分析所处地区的气候变化,结合建筑预留空间,尝试取消大厅空调的设置,保证理想的制冷制热效果。在广东省某人民医院建设中,分析气候特点后取消了中央大厅的中央空调系统,果断的把两侧露天内院与大厅连通起来,更大程度上利用自然气流保证空气流通和调节室内气温。这样的设置也免除了空调运行的大量费用,降低资源的消耗。福建省某附属医院的绿色建筑设计中,巧妙地的把出入院通道、医院主要人流通过的大厅设计成半开敞式,运用好空气对流。本来福建省驻地具有显著的季节性的台风,常常引起医疗大厅的紊流,设计初期利用仿真软件模拟室内气流,全新的设计却实现了更好的通风效果。
3.2利用太阳能技术兼顾朝向、采光、通风
在绿色医院的规划布局中,建筑朝向与日照密切相关。在设计中利用太阳能建筑技术,使医院主体获得更多的日照量和更好的日照质量也是绿色医院的显著特色。分析所处地区日照具体情况,在我国典型的太阳位置偏南,坐北朝南的布局较为常见,然而医院选址又要考虑地形、水源、交通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所以在实际医院建设中确定最佳的医院建筑朝向以及合适采光间距对于绿色医院的设计和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病房的朝向最能体现对患者人性的关怀,要争取尽可能多的病房具备良好的朝向、景观和日照条件,可设置阳光房,为患者提供交流和休闲的活动场所,给予患者阳光与绿色的感官刺激,这样便于患者的就医心情的调整和康复条件的提升。另外,综合利用太阳能辐射确定好最佳朝向可以降低采暖能耗,建议医院建筑的方位为南向偏东或偏西,便于采光。其次,充足的日照可达到杀菌、改善室内卫生环境的作用。医院的建筑设计中优先选用自然采光。因为随着医院医疗条件的不断提升,所具有的功能和需求也逐步扩大,导致建筑的利用率极度增高尤其是平面进深变大,如此的大体量建筑集中式布局致使很多房间无法自然采光。采用电能照明耗能大,而且不符合绿色医院的设计原则。绿色医院设计中摒弃全空气处理系统以节省电能,多采用庭院、中庭相结合,使得建筑平面的进深变小,满足房间的自然采光要求。再是通过结合太阳能技术,选用自然通风的被动式技术来设置太阳能烟囱可达到自然通风的效果,经济可靠,切实形成良好的自然通风系统。
3.3绿色医院通道的无障碍设计
常规的设计范围最主要在大厅,主要通道,地下停车场,医院入口和大门,各个就诊治疗科室通道及厕所等区域。医院内部的主要道路设置盲道,地下停车场设置无障碍专用停车位。医院的主入口设无障碍坡道和扶手,为了便于特殊人员的行走,门内外地面高度设计高度差应小于16mm,相应的以斜坡过渡缓冲。门厅或者过厅需设置两道门时,门扇同时开启的最小间距应大于1.6m,小型医院可以设置1.3m及以上。设自动(平开)门,不应设置力度大的弹簧门。另外,坡道必须作防滑处理。还要设置无障碍电梯,每层电梯入口设置盲道的提示信息。在病人走廊两侧应设置扶手,同时设有配套的墙面0.4m高护墙板。为了便于乘轮椅者顺利打开门扇,应特意安装视线观察玻璃、横置把手和关门拉手,门扇下方安装高护门板。在专用的无障碍病房内,为了防止意外碰撞,在室内的阳角均设小圆角,门和卫生间尺寸应符合标准要求。
3.4注重生态环保的绿色医院
注重建筑的生态环保绿色医院必须深入到整个建筑生命周期中,考察、评估其对环境的影响。在设计、施工、运行及拆除和再利用等方面都要符合生态调控规律,确保当地的生态体系能够健全地运作,同时也要保持当地的传统与文脉。在其外饰材料的选取上提倡使用循环材料,采用耐久性好、抗腐蚀性强的建材和构件,考虑材料与建筑使用寿命的匹配性。绿色医院设计必须与大自然相协调,设计中结合建筑物周边环境的影响利用好当地资源,减少对有机能源的依赖性。在能源的利用上进行细致化考究,在建筑整体的基础调温上倡导使用低品质能源,对于建筑的局部和相关精细调温可以采用高品质能源。切实保证在设计和施工中使用资源总量小、使得环境负荷少、物料可循环率大。充分使用可循环材料可以减少生产加工新材料带来的对资源、能源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也可以避免使用不可再循环材料废弃时带来的二次污染,对于建造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型医院建筑有着重要意义。
3.5注意与老院区的衔接
在对广东地区医院的建设情况调查中,有效的医院建设指标样本共89个,其中综合性医院71家,专科医院18家。纳入统计的专科医院包括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和肿瘤医院,基本反映广东地区医院的总体建设情况。根据调查可以指导绿色化医院建设,根据经验可知,绿色医院的建筑设计不是旧医院的完全翻新和拆除。在保留老医院建筑特色的基础上进行新医院的设计和施工。根据当前绿色医院的综合功能要求搭配硬件需求,对老院区进行相应的修改,使得老院区成为新院区不可分割的功能部分。整体规划着重对老院区扶植,逐步消除其时代局限性,同步进行医疗资源的均衡分配,做到这种合理分配才能既发挥出新区的作用又兼顾到老城区的新时达发展,使服务质量跟得上去,使医疗人群得到分流,使医疗救治率更高.
4绿色医院建筑设计的推广应用
绿色医院虽然已经在某些地区的建设中得到应用并产生斐然成果,紧随各大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潮流,绿色医院相关建筑设计的推广应用势在必行。绿色医院的建筑理念值得更多的建筑设计人员和施工技术人员以及相关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化的学习和实践。在不断的实践当中去完善建设的具体标准和维持健全的管理运行体系。同时绿色医院文化氛围也是绿色医院建设的重要板块。最后根据设计和施工经验,建立科学合理的绿色医院评价体系,确保绿色医院设计建设的方向性。绿色医院建筑设计中倡导吸收绿色理念,在管理中执行绿色标准。政府适当的给予绿色医院的建设以政策和经济方面上的激励,切实做到节能减排,给病人以及医护工作者带来舒适感。最后,医院的职责在于治病救人,因此绿色医院更应该提高医疗质量,加强安全规划,以人为本。
5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绿色医院建设的开展,医院的绿色建筑技术逐渐被探索,以实现低碳节能、生态环保及经济效益的绿色医院模式正逐步建立。将绿色建筑技术应用于医院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相信更多更实用生态的节能技术将被应用到医院建筑中来。另外,绿色医院还需要在施工及运行等多阶段给予关注及落实。
参考文献
[1]刁淑鑫.基于“四节一环保”下的绿色医院建筑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xx.
[2]聂鑫.BIM技术对绿色医院建筑设计的影响[D].北京建筑大学,20xx.
[3]张旻.基于建筑风环境理念下的太原地区绿色医院建筑设计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xx.
[4]张智俊.绿色医院建筑设计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xx.
[5]王静.基于CRS模式的绿色医院建筑策划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xx.
[6]郝晓赛.医学社会学视野下的中国医院建筑研究[D].清华大学,20xx.
篇13:绿色设计论文
【摘要】绿色建筑的落成,设计是最为先决的条件,为保证设计策划的科学性,笔者认为可从空间策略的视角入手,在掌握绿色建筑设计策划目标指引的基础上,分别从规划空间和单体空间两个方面,深入研讨设计策划空间策略的应用方法,相关设计策划经验,可供相关绿色建筑工程参考借鉴。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策划;空间策略
一、绿色建筑设计策划的目标指引
绿色建筑的设计策划,严格来讲并非只是设计单位的工作,而需要设计单位与业主经过斡旋、分析和协商,确定研究的设计策划目标之后,指引设计策划工作按部就班地开展。
1、外部条件
尽管建筑以外的自然环境,并不属于建筑绿色规划设计的内容,但外部环境与绿色建筑之间,存在互相干扰的影响,尤其要兼顾对非生态系统的负干扰,以及考虑自然生态系统是否能够承受建筑的干扰。在设计规划范畴内,这种外部条件分析方法,属“量入为出”的生态理念,包括土地人口承载力、水资源人口承载力、能源承载力、环境容量,都必须视为生态足迹的指标,控制设计策划的生态服务数量和消耗占用程度。笔者认为绿色建筑界于普通建筑和理想建筑之间,绿色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影响,应考虑生态系统的总生产和生态承载力水平。
2、内部条件
内部条件建立在市场环境和建筑功能需求基础上,同时也要考虑政策环境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兼容性。譬如市场对绿色建筑功能的要求条件,再如有关绿色节能的政策要求等。在这些条件的基础上,绿色建筑在设计策划中,对设计要求、评价标准、材料条件、设备条件,以及水、电、气、排污、交通等条件的详细设计,最后形成严谨的内部条件,用于评价绿色建筑是否达标。在当前的诸多绿色建筑设计策划工作中,往往没有从宏观视角考虑政策和经济的影响,以致内部条件确立后,设计策划工作依然流于形式。
3、目标锁定
在分析绿色建筑设计策划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之后,即可锁定设计策划的目标。在此笔者将其归纳为自然条件、社会条件、项目基础条件,即建筑的设计策划,是否遵循所在区域的地理、气候和水文等条件,同时是否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育、社会认识互相匹配,比方说,以及是否同时满足国家对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控制项和环保技术基础等。在此基础上,设计策划方案中,方可确定建筑的规模、组成、功能、布局、绿色等级。
二、绿色建筑设计策划的空间策略
根据绿色建筑设计策划的目标指引,空间策略需体现对太阳能和风能的充分利用,并通过与景观设计、布局设计等的互相配合,才能够为绿色建筑设计提供实现的可能性。笔者基于相关的实际设计经验,归纳总结了以下几方面的空间策略:
1、整体布局与太阳能利用
在某个区域范围内,建筑与建筑之间,影响彼此对太阳能的有效利用。因此绿色建筑在利用太阳能时,应视整体布局为前提,控制好不同建筑单体之间的布局,协调每栋建筑之间的日照程度,比方说建筑之间的错落配置、遮蔽和间隙等。与此同时,建筑的朝向、间距对太阳能的利用也有直接影响,根据太阳辐射的方向规律,在冬季时,正南面朝向的建筑,太阳辐射吸收量为100%,当朝向与正南面夹角增大,太阳辐射吸收量就会逐渐减少,直至超过30°,就会出现急剧下降的情况,因此建筑的朝向布置,务必控制在偏离正南方向30°范围内,据笔者多年设计策划经验,认为夹角为15°时,属于最佳朝向。至于建筑间距的控制,以天津市为例,该城市日照系数为1。25,绿色建筑的采光和日照条件形成,譬如在大寒日10:30—1:30实现满窗日照,日照系数至少为1。57,南北方位建筑,与南侧建筑之间的间距,至少为南侧建筑高度的1。57倍。
2、整体布局与自然风利用
假设外部自然风条件恰到好处,建筑的朝向、布局、间距,同样对自然风有效利用有直接影响。首先是建筑的朝向,建筑内空气的流通,取决于迎风面和背风面的压力差,我们在设计策划时,如果能够兼顾建筑的布局、形体、风向投射角等,就能够避免受到太阳的过多辐射,以及有效利用主导风,形成建筑的穿堂风。在天津地区,夏季时以东南风为主,建筑朝向为东南方向最有利于穿堂风形成,但考虑到朝向与正南面成30°夹角时,太阳能利用最为有效,因此两个方向需要进行综合性协调,方可保证太阳能和自然风的同时有效利用。其次是建筑的布局,常见的有行列式、周边式、散点式几种,其中行列式受风面比较小,行列式以斜面方向,将自然风导入建筑内部,其风场分布和通风效果相对良好,周边式的风投射面最小,在冬季寒冷的地区最为常见,但由于自然风很难导入,因此不适合在天津地区。最后是建筑间距,笔者实践设计经验总结,当建筑垂直风吹方向的间隔距离,在建筑高度2。4倍以上时,气流会滞留在建筑与建筑之间,当在建筑高度1。4—2。4倍之间,会出现空气回流,改变了原来自然风的方向,当在建筑高度1。4倍以下,气体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此时风压趋向于0。笔者认为,绿色建筑风压通风效果的营造,尽量将主导风向上的建筑间隔距离,控制在前排建筑3倍高度以上,同时灵活掌握建筑的高度、进深、面宽和形状等,即可有效利用自然风。
3、整体布局与景观设计
按照以上的建筑景观设计经验,景观的打造,要同时满足“自然优先”、“整体优化”、“异质性”、“多样性”等原则,在绿色建筑设计中,植物的利用最为重要,植物有利于营造区域的小气候的,尽管不能够视为建筑内部设计策划的一部分,但对于建筑绿色节能功能的实现,同样具有功不可没的作用。笔者建议在利用植物时候,尽量选用乡土植物,在复合绿化之后,与建筑布局进行互相搭配,譬如借助高密度植物改变建筑外部气流的方向,提高自然风引入室内的条件,亦可与建筑围护结构相结合,类似于垂直绿化,可有效降低建筑的能耗。除此之外,水体在建筑中,蒸发时吸收周围热量,可降低环境的温度,在设计策划时,在室内外布置景观水体和雨水积蓄利用系统,是水体与绿色建筑布局搭配的常见方式。
4、其他设计策略
绿色建筑设计策划的布局设计,一般以紧凑型布局为主,在保证功能合理和互不影响的基础上,建筑的体型设计,相关系统能够减少建筑的散热,笔者建议体型设计时候,尽量减少建筑的外表面积,即减少热工性能较差的建筑面积。同时考虑建筑的通风潜力,尽可能保持平面布局的舒展,在不影响建筑美观的情况下,以不规则的形体形式,能够提高空气的对流潜力。除此之外,建筑的平剖面热环境分区,利用交通空间、辅助房间对环境气候较低的空间,缓冲太阳辐射的不利影响。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绿色建筑的设计策划,严格来讲并非只是设计单位的工作,而需要设计单位与业主经过斡旋、分析和协商,确定研究的设计策划目标之后,指引设计策划工作按部就班地开展。空间策略需体现对太阳能和风能的充分利用,并通过与景观设计、布局设计等的互相配合,才能够为绿色建筑设计提供实现的可能性。文章通过研究,基本明确了绿色建筑设计策划的空间策略,但考虑到不同建筑绿色设计策划要求和条件的差异性,以上方法在相关设计策划工作中,要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予以灵活地参考借鉴。
篇14:绿色设计论文
1规划引领,优化空间布局
在充分考虑滨湖镇未来农业发展、矿藏开发、水产提高、旅游开发基础上,调研有发展前景、有利于农户聚居、有基础及公共设施完善的大村,引导村民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与自身利益的关系,充分听取村民对村庄规划和设计方案的意见,对建筑群整体布局进行生态节能规划、优化建筑热环境,以完善该新型农村社区改造、新建规划。
1)合理的基地选择与场地规划。建筑物不宜布置在山谷、洼地、沟底等凹形场地中,低洼处易形成“霜洞”效应;建筑组团的相对位置需合理布局,冬季可取得良好日照,夏季也可利用建筑阴影进行遮阳。
2)合理的建筑物朝向。建筑物的朝向除了采光要求外,还需注意采暖和通风的效果。冬季充分利用太阳能并防止冷风侵袭,夏季利用建筑阴影和空气流动降低建筑物表面和内部温度。
3)合理的日照间距设计。为保证前后两排建筑之间的后排建筑在规定的时日获得所需日照量,除满足国家规范要求外,还需结合实际建立健全满足本地市的建筑间距和日照间距规定。
4)设置防风屏障,减少热损失。建筑组团中,将较高的建筑物背向冬季寒风,可减少寒风对低矮建筑的影响;建筑组团中,将建筑间距控制在1∶2的范围内,可使后排建筑避开寒风的影响。
5)利用自然环境,调节微气候。可利用已有的树木、植被、水环境和有利地形,以改善建筑物周边的气温、空气湿度、风速、热辐射。此外新型农村社区的选址,还需满足以下要求:应充分考虑发展农业生产和改善农民生活相结合。伴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村的生产方式和农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农村住宅和相应社区的建设也随着发生变革。新农村规划既要考虑快速改善农民生活的现实,又要认识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长远意义。应依据村落分布情况,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新型农村社区的选址需考虑建筑与公共交通系统的距离尽量短、尽量以已有老村落和合村并点前的大村为建设场地、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尽量选择便于利用自然资源的地段,选择生态安全区域进行建设,避免选择生态敏感区域。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尽量保留村庄的历史风貌,保护生态环境,突出地方特色和农村特色。西焦新村在工程建设前,对原村民户数、宅基地数量、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情况进行了基础性的调查,为下一步再分析、再规划奠定条件;由于枣庄市的煤炭开采已有百年的历史,区域内分布着大量的采空区和塌陷区,部分村庄建于其上,虽然塌陷区沉降已基本稳定但工程地质条件较差,从抗震角度分析,多属不宜建设用地。因此,针对枣庄市的实际情况,在上述区域内的建设工程,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在规划前进行深入的地形地质勘察,然后进行村镇规划、场地设计,有效规避本区域内潜在影响的地震烈度区、煤矿压煤区,营造了安全的环境空间。基于以上调研分析,西焦新村建设工程在镇驻地西侧、滕滨旅游专用线与济微路交汇处选定新村址,新建16栋多层住宅楼,社区配套工程有老年公寓、卫生室、幼儿园、文化广场等,基础配套设施道路、水、电、网络等。工程规划占地5.8万m2,总建筑面积5万m2,规划后的新村节约集约土地面积110余亩。合村并点后,整合了环境、土地、资源,有效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环境,提高了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促进了本域内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6)西焦新村规划总平面图分析。
a.总平面布局。总平面布置首先考虑了建筑的实际使用功能。布局上从北往南的功能分布依次为村民住宅区、老年公寓、卫生室、幼儿园、社区超市。住宅区由16幢多层建筑组成,通过布局形成围合的组团,把绿化带、水系置于其中,低密度的建筑和中心景观无缝拼接,提供休闲的生活环境,卫生室、幼儿园置于中心景观带。老年公寓、社区超市置于次入口处,另设大型景观喷池、绿荫停车场,进行空间分割,有序而又巧妙的布置了竹园及梅园,错落有致,层次鲜明,丰富了地块内的景观。
b.交通组织。根据整体规划考虑,将场地主入口设在主要道路上。建筑物四周均设道路环绕可作为消防车道使用,各区域内部设计有步行流线,达到部分人车分流模式,并考虑无障碍设计。
c.建筑与绿化景观。建筑群在地块中有序的排布,景观设计结合建筑群落的排布和风格,充分利用已有河道的水环境优势、在主入口处放大景观节点、建筑楼间做葡萄架环绕,设计的绿化带既美化社区环境又改变建筑群的微气候。
2技术设计,优化建筑节能
新型农村社区绿色建筑设计不是简单的绿化建筑、不是城市建筑的翻版、不是单调的“千村一面”,而是从合理的建筑平面设计、适宜的建筑体型设计、热工性能良好的围护结构设计上把握,并走有地方特色的绿色建筑设计之路,达到节能的目的。
2.1合理的门窗设计
在建筑围护结构总能耗当中,建筑门窗的能耗占其50%。门窗为建筑物保温性能最薄弱的部位,因此提高门窗的保温性能是保证建筑物节能的重要途径。
1)增加窗户的气密性。为减少对流热量传递,门窗的密封性能良好,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门窗的这种性能是通过气密性能来表示的。另外,建筑物的换气功能不应靠门窗的缝隙来满足,而应依靠可控制的建筑构造和门窗的换气结构来实现。
2)减少传热量。为减少热量通过热传导传递,门窗材料应选用低导热系数的材料,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门窗的这种性能是通过传热系数来表示的。K值用来衡量窗户的传热系数,K值越小则传热越小。从改善K值和抗冷凝能力看,主要采用低辐射玻璃、惰性气体和中空玻璃的暖边技术,以及低传热系数的窗框材料。
3)设置建筑遮阳构件。为减少热辐射传递,需门窗具有较好的遮阳功能,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门窗的这种性能通过遮阳系数来表示。设置建筑遮阳构件时,水平遮阳板两端出挑和垂直遮阳板上端出挑对遮阳系数的影响明显,出挑长度越大,遮阳效果越好。也需根据建筑立面效果,确定合理的外挑长度。
4)控制各立面的窗墙面积比,避免不利形式。窗墙面积比反映房间开窗面积的大小,从降低建筑能耗的角度出发,必须限制窗墙面积比。飘窗、落地窗美观精致,但是飘窗是隔热保暖的大忌,其采暖和空调能耗大,北向卧室、起居室都不应当设置飘窗,否则冬季易出现结露、淌水、长霉等问题,影响房间的正常使用。另外冬季房间中窗户的温度最低,下降气流大多集中在这周围,如果在窗下安装大小合适的散热器,可以阻止冷辐射及冷空气环流,因此落地窗宜少开。
5)在建筑的主要出入口设置门斗。寒冷地区建筑物不宜设置开敞的楼梯间和外廊,其出入口宜设起分隔、挡风、御寒等作用的门斗。
2.2外墙外保温隔热设计
外墙外保温相对于内保温的优点有:
1)适用范围广;
2)保护主体结构,延长建筑物的寿命;
3)基本消除了“热(冷)桥”的影响;
4)有利于室温保持稳定;
5)使墙体潮湿情况得到改善;
6)有利于提高墙体的防水和气密性;
7)便于旧建筑物进行节能改造;
8)可减少保温材料用量;
9)增加房屋的使用面积。
2.3屋面保温隔热设计
普通屋顶处的温差传热耗热量较大,夏季室外热量传入室内较多,冬季室内热量向外流失较多。为使屋顶有明显的隔热作用,降低热岛效应,需注意以下方面:
1)建筑设计达到通风采光要求;
2)屋面采用遮阳构件;
3)考虑倒置式屋面构造形式;
4)屋面保温层不宜选择松散密度较大、吸水率大、导热系数较高的保温材料;
5)对屋顶进行绿化。
2.4太阳能的运用
1)太阳能热水器。多层住宅建筑能满足屋顶太阳能集热板空间要求,适合大面积推广应用。高层住宅建筑由于屋顶太阳能集热板可容纳空间小,难以支持高层所有住户,而集热板壁挂式技术不成熟,存在安全隐患。
2)公共区域太阳能照明。采用太阳能光伏照明技术,以太阳能光电转换提供电能,供庭院灯、草坪灯、楼道灯等进行照明。
3结语
新型绿色生态农村社区绿色建筑建设的规划和设计不仅直接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而且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城镇化进程,都有着重要意义。
篇15:绿色设计论文
摘要:本文首先概述了室内装饰装修中绿色环保设计的内涵和意义,之后分析了当前在室内装饰装修中存在的主要污染,提出了绿色环保设计的原则以及具体的绿色环保设计措施,旨在为当下我国的室内设计提供参考,使环保设计更加的合理化、人性化,满足人们对健康、生态的需求。
关键词:建筑;室内;装修设计;绿色环保
前言
室内环境是人们工作生活的基本空间,其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生活的健康。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升高。人们从以前只是一味地追求居室装饰的美观性,已经有所转变,人们认识到了装饰材料中的有害物质对人类身体引起了危害,所以对居室装饰材料的考虑,除了其美观性之外,对材料的实用性、安全性、环保性也是十分重视。追求绿色、环保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态度,表现出时代进步的特征,充分将这一理念融入室内装饰装修设计中,能够有效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另一方面,室内建筑材料中大量的危害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了巨大影响,其危害性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合理地进行绿色环保的室内装修设计就是从根本上解决建筑污染的问题,并能有效节约自然资源。呼应世界对绿色环保以及节能的倡导,建筑装饰中环保材料的应用必定是将来的市场的趋势。
1室内装饰装修设计中绿色环保设计的内涵
在进行绿色环保设计中,应全程贯彻环保理念,利用环保思维进行室内装饰装修设计,营造出一种健康、生态的居住环境。全面考虑室内装修的季节周期,尽量减少装饰装修给附近环境带来的污染,同时,还要节约水能与环保建材。紧跟时代潮流,利用绿色环保技术的先进成果,在设计中运用绿色环保技术和节约能源技术。目前,绿色环保建设与评估在许多国家得到发展应用,我国在室内装饰装修方面也应重视绿色环保理念,以满足人们对于绿色环保的要求。
2室内装饰装修设计中进行绿色环保设计的意义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为追求个性化的空间以及对健康的重视度不断提高。对室内装饰装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装修过程中为满足人们的要求,需要运用油漆、涂料等化工原料,这些原料会释放出有害气体,进而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有些天热原料(如石材)具有一定的放射性污染,某些家用电器还会产生大量的噪声。作为人们日常工作、学习以及休息的场所,人们的大多数时间都在室内,如果室内的环境不够健康,就会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因此,要做好建筑室内绿色环保设计,采用绿色环保材料,为人们创造舒适、健康的环境。
3室内装饰装修中的污染分析
3.1生物污染
生物污染主要是指以真菌、细菌等方式进行的污染,长时间居住在细菌较多的环境中,会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空气污染不同,生物污染是不断的进行繁衍,这个过程中细菌在成倍的增长,对室内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①家纺及衣物发霉而产生的微生物;②生活垃圾长期放置产生的细菌;③人体和宠物自身做携带的细菌;④建筑材料中所附着的微生物;⑤室内花卉所带来的污染。
3.2化学物的污染
由于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是经过化学加工而成的,本身的化学成分会具有一定的污染,装饰装修材料与空气接触,会产生甲醛、氨气、一氧化碳等污染气体,影响人体的身体健康,部分化学材料在高温环境下产生反应,加大对空气环境的污染。
4室内装饰装修中绿色环保设计的原则
在室内装饰装修中,要想做好绿色环保设计,应遵守以下原则,具体如下:①无害原则,指装饰物对室内环境及人的无伤害,其重点体现在对建材的选择上,绿色材料选择上应优先选用“绿色十环”的标识、低能耗、无污染、无毒害的节能材料。有毒装修材料中的有害物质可以分为4大类:刺激性物质:一进屋就感到闷,呼吸道、眼睛受刺激,手、皮肤出现红斑。过敏性物质:如家具漆最常用的是聚氨酯漆,主要含2-异氢酸甲醛酯,具有典型的致敏作用,会引起支气管炎或哮喘。致癌物质:如塑料酯类涂料内含有的甲醛,长期低剂量吸收数年至十余年,易致肺癌。生殖毒性物质:如醇醚类涂料,含有甲醚、毒乙醚,可令男性精子数量递减,精子存活率和活力降低,使怀孕妇女产下畸胎儿。②生态化原则,绿色环保的概念就是着重对于环境而言的,保证环境的生态平衡,维持其正常健康的发展机理,节约现有的资源,对废物进行重复利用以及可再生能源的研发,这都是生态化原则所要涵盖的内容。③节能原则,建筑室内的一切材料和物质尽最大限度地利用,以减少消耗,降低成本。例如:灯具的选择应该选用LED等节能产品,放弃或少用荧光灯产品。④美观化原则,由于现代人生活压力日益剧增,室内装饰的满足不仅仅在装饰风格上具有艺术性更要达到使人置身其中有全身心放松的体验!故在心灵上完成绿色装饰的目的。⑤经济原则,经济原则在满足无害、生态、节能、美观化原则的基础上,力求经济成本最低。
5建筑室内装饰装修的绿色环保设计措施
5.1在装饰装修设计方案中融入绿色环保理念
对建筑物室内进行装饰装修前,首先要进行装修方案设计,设计方案之前要充分了解建筑工程大概情况,再想办法站在装修设计角度融入绿色环保理念,进而在源头处减少室内环境受到的污染。设计房屋装修过程中,需要组织设计人员深入探讨房屋整体结构及主要装修材料,例如:墙面装修运用墙纸还是刷涂油漆,地面装修运用地板砖还是木地板,这些布局与规划均需要在设计房屋装修方案时确定下来,尽量选择环保型材料来装修房屋内部,设计房屋结构过程中要保证房屋具有良好的通风性,以防止产生过多狭小空间。
5.2采用绿色节能的装饰装修材料
绿色环保的装修理念秉承以人为本、生态平衡的原则,注重品质与健康的相互协调。装饰装修施工本身消耗的材料以及资源都比较多,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从规划设计阶段开始就应该要加强绿色理念的运用,对各种所需的材料以及设备进行研究,列出相应的清单,选择一些可以循环使用的绿色节能以及环保的材料进行环境设计,严格按照国家要求,采用对外界无污染的安全材料。要尽量选择不含甲醛的贴面板、粘胶剂以及夹芯板等材料,防止材料中甲醛过度。同时在稀释料和石膏板材的选择上也要注意选择不含苯的材料,保证在装修完成后空气质量符合要求。最后,还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利用复合式的材料代替传统的实木材料。比如密度板、塑料管材等。在装饰材料上,要严格检验,防止有害物质在材料中超标,壁纸、油漆、防水卷材等要符合环保标准,避免漆层脱落产生有毒物质。创新天然材料进行使用,比如将稻草进行碾压后制作原色的书橱或者木桌,或者采用稻草本身天然的黄色,将部分家具刷成稻草的颜色等都能给人带来舒适的感官体验。比如设计地中海风格的家居时,充分利用贝壳及卵石等原材料,在周围再加以描绘便可创造出海洋感觉的地砖或是墙面。天然有机材料一般需要就地取材,这就使室内设计具有地域性特色,使设计的室内环境有个性特色。
5.3室内科学的放置绿色植物
如果在室内装饰装修时不能确保其实现真正的绿色环保设计,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改善室内空气的质量,以减少有害气体危害人体。种植适宜植物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最佳措施。有些绿色植物,既能吸收室内里的有害气体,还能发挥美化效果作用,使室内装修美感增强。有些植物利于净化室内空气,例如:桂花能够吸收灰尘;雏菊和万年青可以除掉三氯乙烯;玫瑰和月季能够吸收二氧化硫;薄荷能够杀灭细菌;铁树和长青藤可以吸收苯。
5.4装饰设计中的灯光设计
只有切实注重新型技能、技术的运用,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保障人们的身心健康。比如,在室内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注重LED灯的运用,这样不仅可起到节电的作用,还不会产生任何有害物质,从而实现室内灯光设计的环保模式。在建筑工程的设计过程中,一定要灵活运用灯光设计,这是因为灯光设计是建筑工程节能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设计人员必须提升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根据建筑室内的特点进行设计,注重自然灯光,可进行直接照明,并选用节能灯具,淘汰现有的白炽灯,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标。
5.5合理的规划布局
①要对房屋的结构进行细致全面探讨,结合其空间分布,对屋内的通风、向阳等多因素进行全方面分析,并对室内墙面、地板等作出设计蓝图,要避免在设计中出现密闭的狭小空间。②要严格按照室内通风设计标准,保证室内正常的通风。一般而言,要求建筑内房屋的通风标准高于每人每小时30m3,在特殊区域更要加强通风的流畅,完善通风设施,确保室内空间的通风良好。③要注意环保的搭配,在室内装饰中,不仅要减少甲醛等危害材料的集中使用,还应该有效利用环保材料进行搭配,比如麻墙纸、草墙纸、生物乳胶等。这些材料环保无污染,而且还具备除湿、驱虫、除潮等功能,合理与室内设计相搭配,将很好地促进室内环境环保性、美化性与实用性的协调统一。
5.6做好环境检测工作
装修新房和购买完家具后,需要聘请专业的室内环境检测人员对室内环境进行检测,听取检测人员的意见,在合适时间安排入住。购置家具过程中,要选择具有良好空气净化能力的设施,具体要按照厨房、卧室及卫生间的不同污染程度来选择,例如:厨房油烟较大,排油烟机必须具有非常好的通风能力。装修完成后,坚持选择合适开窗时间给室内换气通风,并防止室外受污染的大气进到室内。
6结束语
绿色环保设计在我们大气环境越来越恶劣的情况下提出是十分有必要的,绿色环保设计不仅仅是技术层面上的考量,更重要的是观念上的改变。在当前的建筑物室内装饰装修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所运用材料,装饰装修工程满足绿色环保的要求,进行绿色环保设计过程中,不仅要合理设计装修方案,科学选择施工材料和种植适宜植物,还要做好室内环境检测工作,才能保证人们身体不受到危害。
参考文献
[1]试论建筑室内装饰装修绿色环保设计[J].商品与质量(房地产研究),20xx,13.
[2]万蔚.试分析室内装饰包装中的绿色环保设计[J].中国包装工业(下半月),20xx,09.
[3]曾华严.建筑室内装饰装修设计中的绿色环保设计[J].中国文艺家,20xx,12.
[4]薛仁静.浅论建筑室内装饰装修设计中的绿色环保设计[J].建筑工程与设计,20xx,07.
【绿色设计的理想化描述和高昂成本论文】相关文章:
1.绿色成本会计论文
3.成本控制论文
4.成本管理论文
6.建筑施工成本论文
7.销售成本管理论文
8.项目成本管理论文
9.绿色环保论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