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辽宁省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
“紫蝶学车”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对辽宁省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对辽宁省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对辽宁省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
对辽宁省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
文章从解读目前辽宁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具体情况出发,指出了辽宁省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解决辽宁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具体措施.
作 者:赵志峰 作者单位:重庆教育学院,旅游系,重庆,400067 刊 名:内蒙古农业科技 英文刊名: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6) 分类号:F592.7 关键词:乡村旅游 问题 对策篇2:对安图县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管理论文
对安图县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管理论文
摘要:
文章在分析安图乡村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根据乡村旅游特点要求,指出安图发展乡村旅游应与长白山旅游产业相结合,统一规划,全面设计.作为安图县旅游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塑造“诚信、进取、文明”的新风貌,提升长白山生态经济强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关键词:
安图县;乡村旅游;思考
引言
安图县地处长白山腹地,有“长白山下第一县”之称,是我县最大的资源优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由于我县经济基础较为薄弱,旅游业发展虽有进步,但还存在旅游基础设施差、景区档次不够、难以形成品牌效应等问题。
1、解读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以独特的乡村文化景观、幽美的农业生态环境、参与性强的农事生产活动、传统的民族习俗等为旅游资源,以都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融观赏、考察、参与、娱乐、餐饮、购物、学习、度假于一体,以满足旅游者回归自然、娱乐求知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乡村旅游起源于l9世纪30年代的欧洲。
19世纪8O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关注程度的提高,世界范围的“绿色运动”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乡村旅游开始于1992年休闲之都――成都的郊区龙泉驿书房村的桃花节。
2、我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我县在“以长白山文化为底蕴的生态经济强县”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坚持发展特色经济,逐步形成了以生态农业为基地、生态旅游业为先导的发展格局。
近年来,依托长白山发展旅游,结合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我县乡村旅游的景区、景点已初具雏形,旅游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具备了开发以生态旅游、民俗旅游、休闲度假游、农业旅游、养殖及药材种植观光旅游等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的基础条件。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乡村游”景区、景点有餐饮美食街、漂流等有10处,分别在九个乡镇区域内,主要集中分布于明长公路沿线。具有一定规模和接待能力的生态沟系(主要指山庄、钓鱼场、种植基地等结合饭店等接待场所)21处,主要分布在人口比较密集的城镇周边,如明月镇、松江镇、二道镇。
我县“乡村游”年总接待能力8万人,实际接待人数6万人,并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递增,年乡村游总收入在1200万元左右。游客多是利用假期以朋友聚会、家庭聚会、集体联欢等方式的自驾游。
另外,我县还有五虎山、明月湖、奶头山、药水泉等具有巨大开发潜力和前景的乡村旅游资源1O余处。相关项目的统一规划和对外招商引资正在有序推进。
3、存在的问题
3.1规模小.品位低、服务和管理水平低由于乡村旅游,农家乐等最初发源于个体小饭店、小作坊、小鱼场等,投资实力和规模有限,没有市场定位的理念,服务意识和档次都无法与正规服务行业相比,管理水平更是无从谈起。
3.2乡村游产品类型同质化严重
各“农家乐”提供的服务项目大同小异,仅停留于吃农家饭、钓鱼、喝茶、唱歌、打牌等常规活动。由于地理位置趋同,创业出发点近似,创业技能和理念比较原始和低层次,造成大部分服务项目都是吃农家饭等雷同旅游产品和娱乐内容,不可避免的产生没有新意和恶性竞争。
3.3缺少统一布局,缺乏地域特色.竞争力弱农家乐和乡村游都是白发创业,没有明确的组织协调机构,缺乏统一策划和安排部署,没有结合各自实际特点,策划包装项目,更谈不上细分市场,提前定位,有目的有计划的发展特色项目,造成有限的资源过于集中,重复建设等浪费现象,缺乏核心竞争力。
4、解决问题的建议
4.1统一谋划,突出特色.细化功能。形成互补我县各乡镇的资源状况不尽相同、各有特色。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应做到因地制宜,在统筹县域内各地优势的基础上,突出特色。要深入研究总结自身优势,扬长避短,打造不同的特色,相对于外地游客的一次游、一线游,本地区城镇居民的郊外游将渐渐发展为反复游、周期游、过夜游等。所以,要针对不同的消费对象,包装不同的产品,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拉长游客消费的时间和空间才可以形成良性循环,健康有序发展。
4.2整体包装。加强对外宣传,树立整体形象和区域品牌“乡村游”的生命力在于特色和游客量。将“农家乐”捆绑起来统一包装营销,同时对已经有的品牌实旖产业化经营,大力挖掘民俗,尤其要借助朝鲜族民俗、满族民俗等与民间生活有紧密关系的农家生活开展经营项目。结合具有本地特色的小吃、自酿饮品、手工艺品、文化产品等开发相关旅游产品,扩大自有特点,丰富旅游内容。
4.3统一标准.加强培训。从基础做起。强化服务观念。提升管理水平旅游的持久动力就是服务,有水平、高质量的优质服务,是一个地区旅游行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要常抓不懈,统一服务标准,加大培训力度,从行政管理人员,到最普通的员工都应该得到全面专业化的正规培训,强化服务观念,夯实基础,不断提高行业整体管理和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蒙謇,周鸿,徐坚.乡村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的系统观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究,,7(4):136―139.
[2]王秀红.“农家乐”的生态性特点分析[J].当代经理人,,2(1):107―108.
[3]邹宏霞.对湖南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6):30―33.
[4]蔡敏华.丽水发展生态旅游的现状及对策[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8(4):119―123
篇3:农业乡村旅游与休闲观光发展思考对策
总体上看,近年来我县乡村旅游与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迅速,政府、群众积极性高涨,民间工商资本参与踊跃,在全县层面上呈现了良好的态势。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如规划滞后、配套设施不全、季节性强、特色难以突出、低水平竞争突出、服务水平低下、卫生隐患较多、周边环境恶劣等。为此,我们要: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发展乡村旅游与休闲观光农业放到解决“三农”、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认识,县、镇、村各级政府领导对发展乡村旅游的态度必须高度统一,努力挖掘本地乡村资源。
规划先导,有序发展。一方面,必须倾听专家的建议意见,开发出切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另一方面,按规划要求,滚动推进,从而极大地提高乡村旅游建设效益,提高乡村旅游产品格调与品位,形成我县乡村旅游特色,确保产品的生命力与吸引力。
出台政策,扶持发展。在乡村旅游起步阶段,确保与体现政府的投入主导作用,形成相配套的战略与信贷政策。对于乡村旅游发展中涉及少量的建设用地,建议相关部门研究建立少量土地用于发展乡村旅游的流转机制。同时,依据我县实际,完善土地与产权的配套政策,形成资产,解决以资产向银行进行抵押信贷的`问题,从而建立自身造血机制。建立考核、奖励政策;形成全社会主流舆论导向,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切实为镇、村级和工商业主参与建设提供技术要素支撑。
汇聚资源,集中突破。乡村旅游的发展最困难的是启动阶段的投入问题,精心选择目标,汇聚全社会资源,集中一点,重点突破,就能释放出无限的乡村旅游发展潜力。
注重品牌,形成特色。我县乡村旅游的特色切入点要放在水乡、田园上,要做足水的文章,做好田园风光的营造。在乡村旅游建设过程中切忌单凭个人好恶,随意设置与取舍,要多做市场调研、多听专家意见、多注重保留自身特色。西塘古镇能吸引众多眼球的主要要素是河道纵横、明清建筑连片,如果全部是现代化的居民小区,也就失去了古镇特色,也形成不了今天的市场。
注重菜肴,配套礼品。为“农家乐”经营户进行免费培训,组织力量开发品牌菜肴。我县先后举行过河鲜美食节与渔文化节十大金牌菜肴评选活动,对乡村旅游的菜肴形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今后应多举办此类活动,而且着眼点要土、特,依托我县现有的菜肴资源,搜集有地方特色的家常菜,最终形成具有吴根越角的江南水乡气息特色的品牌菜肴。乡村旅游的另一个节目是购物,虽然我县有众多的农副产品,且均有携带方便的礼盒装,但特色不足、品牌不响、农副产品的标准化程度还得进一步提升。
锁定市场,总体营销。乡村旅游的主体是农户或工商业主,在启动初期,由于受个人素质、理念及财力等制约,一般主动营销的行为较少,大多靠客人的口碑传播。因此,主管部门应承担起协调组织的职能,把全县的乡村旅游产品整体打包促销,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品牌效应。如果行业达到一定规模可考虑建立县乡村旅游协会,通过协会自理、自律进入市场。
正确导向,延伸经营。在工商业主建设的乡村旅游点上,农民除了土地租金收益外,自身只是一个打工者,加上自种自收农产品的附加收益,客观上讲农民是增收了,但未能最大化地享受发展成果。为此,引导乡村旅游发展一定要坚持政府与个体工商业主并进的建设策略。还要关注要素支撑并进,努力在农家住宿、农产品购物、农家娱乐活动参与等环节上延伸经营,提供服务,实现多点效益并举的目标。
配套服务,完善设施。乡村旅游在发展进程中,消防、卫生、工商、农经、公安等职能部门要主动介入管理,从实际出发提出各类标准要求,努力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杜绝放任自流的现象。针对我国的休假制度调整,短线旅游不断升温的现状,交通方面尽早与上海协商,努力把**公交与上海公交网络贯通。同时,须尽早完成标牌、标识、旅游咨询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从方方面面营造乡村旅游发展的条件和环境。
乡村旅游与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关系党的“三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全县上下必须齐心协力,接轨上海,依托长三角核心城市的客源群体,努力做大做强我县乡村旅游品牌,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新的广阔天地。
篇4:对辽宁省森林公园发展的思考
对辽宁省森林公园发展的思考
森林公园规划设计、管理、产品营销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提出加强总体设计、加强资源管理、营销管理、重视环保宣传等建议.
作 者:刘丽 作者单位:辽宁省林业厅国有林场管理局,辽宁,沈阳,110036 刊 名: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ADMINISTRATION COLLEGE 年,卷(期): 6(3) 分类号:F326.2 关键词:森林公园 发展 思考篇5: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
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
今年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做大做强“药、水、游”三篇文章。面对新机遇、新形势,作为“绿色氧吧”的××如何让旅游产业乘势而上、快步跟进,实现大发展?如何为经营绿色××注入新的活力?结合××县情,谈几点肤浅的意见。
一、发展旅游产业是××的战略选择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旅游产业已成为世界性的“朝阳产业”,并且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大提高的强劲势头。它以其关联带动性强、就业容量大、投入产出高等显著特点,被经济人士称为西部开发的第一桶金。据有关资料显示,旅游产业每收入1元,就能带动相关产业增效4─8元,旅游产业每增加一个就业,就能间接为相关行业创造5个就业机会,其投入产出也是一般加工工业无法相比的。今年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把旅游产业作为“三大产业”之一做大做强,这充分说明旅游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发展旅游产业是顺应国际国内外潮流,立足资源优势,符合××实际,壮大县域经济的战略选择。
1、优美的'自然风光奠定了××旅游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绿色森林植被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3%,是国家重点天然林保护区,有国家珍稀保护树种33种。中医药材质量上乘,无草不药,盛产中药材420余种,中医药文化积淀浓厚,是我国药文化发源中心之一。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有全国规模最大的人工林麝驯养基地,盛产名贵中药麝香,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县内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种,二级22种。县域河网密布,沟壑纵横,水资源丰富,全县大小河溪2740余条,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中线调水水源重点保护区。境内地质构造奇特,有世界第一大“天生桥”,黄柏樘地穴深不见底,天坑峡峡谷幽深,溪水纵贯,是地质科考、旅游探险的最佳去处。山水风光巧夺天工,林海瀑布,草甸湿地,奇峰幽峡,飞禽走兽,珍木异草等自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和发展前景。
2、淳朴的民风异俗丰富了××旅游产业发展的文化内涵。享有“一脚踏三省”之称的鸡心岭,奇景繁多,民风淳朴,民俗各异,山野田园风情浓郁。“湖广移民”人文遗存众多,风土人情四方八杂,十里不同。大榆河外来棚户原始风貌至今保存完整,原始生活风情神秘古朴。海拔2917米的大巴山主峰化龙山位于县境西部,山地立体气候、森林植被垂直带谱显现,素有“物种基因库”、“野生动物乐园”之称,来此领略“一山有四季,五里不同天”的奇特自然景观。××自古就是川陕鄂商业贸易和商贾客旅的重要通道,素有“陕西南大门”之称。
3、独特的区位优势带来了××旅游产业发展的难逢机遇。××地处黄河、长江两大经济文化带融汇区,北连西安安康,南接重庆三峡,东承神农、恩施,西启岚皋、平利,承南启北,连接东西,是西北地区进入长江大经济文化带的重要通道,也是中西部地区经济文化大开发的战略结合部位,既是联接古都西安──安康瀛湖──大小三峡──神农架原始林区──恩施土家人文风情──张家界绿色旅游热线中的重要驿站,又是陕西绿色旅游的重要补充。独特的区位优势必将促进××旅游资源优势更快地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4、完备的配套设施打造了××旅游产业发展的良好平台。我县正在与邻县共筑省级公路网,着力建设新三峡陆路大通道。平镇公路二级路项目正在实施。针对公众休闲娱乐度假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推出了一些休闲度假宾馆、餐馆、餐饮业、“农家乐”的服务管理指导,规范管理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和价格等。引导从业人员树立全新的经营理念,为人们返朴归真、回归自然、度假旅游提供优雅、安静、整洁、舒适的场所。理顺经营体制,组建××旅行社,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从业人员,为旅客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完善城市服务功能,营造一个良好的旅游外部环境。努力在城市建设、环境保护、旅游配套设施、优质服务意识等方面形成综合配套体系,极大满足游客对行、游、住、食、购、娱等方面的需求。
6、扩大对外宣传。发展旅游业,必须大力培育资源市场,对于起步迟、知名度不高的××旅游来讲尤为重要。因此,要加大力度搞好旅游整体宣传。一要搞好旅游景点的包装,做到集中品牌,统一包装,突出特色,整体推进,唱响富有××特色的旅游品牌。二要利用政府网站建立××旅游招商网页,扩大××旅游业的知名度,吸引广大游客来××游玩。三要通过电视、广播、报刊、图片、展览、资料、广告、会议等媒介,举办公关活动,对外宣传介绍××旅游资源和整体形象。
(作者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篇6: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
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
今年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做大做强“药、水、游”三篇文章。面对新机遇、新形势,作为“绿色氧吧”的××如何让旅游产业乘势而上、快步跟进,实现大发展?如何为经营绿色××注入新的活力?结合××县情,谈几点肤浅的意见。 一、发展旅游产业是××的战略选择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旅游产业已成为世界性的“朝阳产业”,并且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大提高的强劲势头。它以其关联带动性强、就业容量大、投入产出高等显著特点,被经济人士称为西部开发的第一桶金。据有关资料显示,旅游产业每收入1元,就能带动相关产业增效4─8元,旅游产业每增加一个就业,就能间接为相关行业创造5个就业机会,其投入产出也是一般加工工业无法相比的。今年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把旅游产业作为“三大产业”之一做大做强,这充分说明旅游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发展旅游产业是顺应国际国内外潮流,立足资源优势,符合××实际,壮大县域经济的战略选择。 1、优美的自然风光奠定了××旅游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绿色森林植被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3%,是国家重点天然林保护区,有国家珍稀保护树种33种。中医药材质量上乘,无草不药,盛产中药材420余种,中医药文化积淀浓厚,是我国药文化发源中心之一。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有全国规模最大的人工林麝驯养基地,盛产名贵中药麝香,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县内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种,二级22种。县域河网密布,沟壑纵横,水资源丰富,全县大小河溪2740余条,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中线调水水源重点保护区。境内地质构造奇特,有世界第一大“天生桥”,黄柏樘地穴深不见底,天坑峡峡谷幽深,溪水纵贯,是地质科考、旅游探险的最佳去处。山水风光巧夺天工,林海瀑布,草甸湿地,奇峰幽峡,飞禽走兽,珍木异草等自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和发展前景。 2、淳朴的民风异俗丰富了××旅游产业发展的文化内涵。享有“一脚踏三省”之称的鸡心岭,奇景繁多,民风淳朴,民俗各异,山野田园风情浓郁。“湖广移民”人文遗存众多,风土人情四方八杂,十里不同。大榆河外来棚户原始风貌至今保存完整,原始生活风情神秘古朴。海拔2917米的大巴山主峰化龙山位于县境西部,山地立体气候、森林植被垂直带谱显现,素有“物种基因库”、“野生动物乐园”之称,来此领略“一山有四季,五里不同天”的奇特自然景观。××自古就是川陕鄂商业贸易和商贾客旅的重要通道,素有“陕西南大门”之称。 3、独特的区位优势带来了××旅游产业发展的难逢机遇。××地处黄河、长江两大经济文化带融汇区,北连西安安康,南接重庆三峡,东承神农、恩施,西启岚皋、平利,承南启北,连接东西,是西北地区进入长江大经济文化带的重要通道,也是中西部地区经济文化大开发的战略结合部位,既是联接古都西安──安康瀛湖──大小三峡──神农架原始林区──恩施土家人文风情──张家界绿色旅游热线中的重要驿站,又是陕西绿色旅游的重要补充。独特的区位优势必将促进××旅游资源优势更快地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4、完备的配套设施打造了××旅游产业发展的良好平台。我县正在与邻县共筑省级公路网,着力建设新三峡陆路大通道。平镇公路二级路项目正在实施。针对公众休闲娱乐度假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推出了一些休闲度假、娱乐观光、自然野趣等旅游品,如“南江河漂流”、“野生动物观赏”、“农家乐”等。以宾馆饭店为主的旅游服务体系发展较快,上档次、有特色的宾馆饭店已发展到5家,床位数200多张,具备了一定的接待能力,宾馆星级创建达标正在有序进行;旅行社也正在加紧筹备组建,以生态旅游为特色的“农家乐”已建成26家,环境优雅,服务档次高,我县旅游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 发展定位:以“绿海甜园”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基调,以奇山秀水、寻幽探胜、珍木异草、品氧减压、赏药保健为重点,打造高品质都市休闲娱乐,大众化野郊观光度假旅游品牌,发展自然生态休闲观光度假旅游。以安康、西安、渝东、鄂西地区为主客源市场,不断拓展周边省市旅游客源市场,为都市游客、商务游客提供高效优质的自然生态观光考察旅游服务。 战略思路:按照上述定位,全县旅游产业开发应环绕县城,依托“三线”(207省道、曙双路、平镇路),重点开发六大景区(养麝场、三道门、天生桥、鸡心岭、三大峡、药王山),使全县旅游景区(点)呈交叉网状型发展,形成集科考探险、休闲度假、消夏避暑、绘画写生、摄影创作、自然观光、农家游乐、人文访古等为一体的特色旅游,满足游客幽、险、趣、妙、奥、野等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消费心理需求,为人们营造一个快乐、温馨、亲近自然的休闲度假空间。 三、××旅游产业的发展策略 1、搞好规划设计。旅游规划是旅游发展的纲要,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对全县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总体规划、重点建设内容及线路开发等方面进行科学论证,聘请国内专家,用发展的眼光,按照生态旅游和消夏避暑的总体思路和发展定位,高起点、高质量、大手笔地来编制××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绘制出××旅游产业发展宏伟蓝图。 2、加快资源开发。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和支持县内外有经济实力的企业集团以参股、控股、联合等形式参与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在景区经营方面,可实行使用权拍卖、经营权转让、租赁及资源参股等多种形式,逐步形成“政府出资源,企业出资金”的格局,实现国有资源与企业资本的最佳组合,加快推进旅游资源的开发。同时,狠抓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景区路、电、水、通讯等条件,做好资源开发的前期准备。 3、突出地方特色。紧紧围绕“巴山药乡”这一美誉,抢抓中药发展机遇,打响药文化品牌,让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有机结合,吸引游客到××祭药圣、游药园、观药景、逛药市、食药膳、喝药酒、品药茶、洗药浴、购药材。大力发展民风淳朴的“农家乐”,让药文化成为“农家乐”发展的主线和灵魂,力争把上竹乡建成“农家乐”一条街,真正塑造××旅游的特色,用特色吸引游客,留住游客。 4、打造精品线路。本着资源组合,共同发展的原则,与周边市县达成发展旅游产业协议,加大横向联合,相互开放旅游市场,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流,产品互补。全力打造西安――安康――新三峡南北大通道。着力构筑“××――千家坪――南宫山”一日游,“××――巫溪――红池坝――白果林区”二日游,“西安――安康――岚皋(平利)――××――巫溪――巫山――奉节”五日游,“西安――安康――××――巫溪――恩施――张家界”九日游等精品线路。 5、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对宾馆、餐馆、餐饮业、“农家乐”的服务管理指导,规范管理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和价格等。引导从业人员树立全新的经营理念,为人们返朴归真、回归自然、度假旅游提供优雅、安静、整洁、舒适的场所。理顺经营体制,组建××旅行社,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从业人员,为旅客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完善城市服务功能,营造一个良好的旅游外部环境。努力在城市建设、环境保护、旅游配套设施、优质服务意识等方面形成综合配套体系,极大满足游客对行、游、住、食、购、娱等方面的需求。 6、扩大对外宣传。发展旅游业,必须大力培育资源市场,对于起步迟、知名度不高的××旅游来讲尤为重要。因此,要加大力度搞好旅游整体宣传。一要搞好旅游景点的包装,做到集中品牌,统一包装,突出特色,整体推进,唱响富有××特色的旅游品牌。二要利用政府网站建立××旅游招商网页,扩大××旅游业的知名度,吸引广大游客来××游玩。三要通过电视、广播、报刊、图片、展览、资料、广告、会议等媒介,举办公关活动,对外宣传介绍××旅游资源和整体形象。 (作者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篇7:对楚雄市旅游发展的思考
对楚雄市旅游发展的思考
本文客观分析了楚雄市旅游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优势和劣势以及目前所面临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楚雄市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作 者:王学良 陈颖 作者单位:楚雄师范学院地理系,云南,楚雄,675000 刊 名: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 年,卷(期):2003 18(1) 分类号:F592.774 关键词:楚雄市 旅游发展【对辽宁省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相关文章:
5.乡村旅游调查报告
9.乡村旅游培训体会
10.乡村旅游宣传口号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