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学分析
“daoxiangfang01”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学分析,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学分析,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
篇1: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学分析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学分析
网络成瘾是随着网络社会的出现而孕育出的.精神性副产品,对青少年的身心影响极为重大.其症状学特征同药物性依赖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所区别.经有关调查表明,在青少年群体中有近10%~15%的受害率.其形成机制集中在内在需求、人格特征和社会人际环境三种因素上.从外在刺激作用上,由IT技术所决定了的网络结构形式和网络传送内容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构成了网络成瘾的三大诱因.鉴于研究的初步性,研究仅从网络依赖的症状学角度来分析,同时为进一步的定量分析打下基础.
作 者:冯小茹 作者单位:河南省团校,河南,郑州,450002 刊 名: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XI COLLEGE FOR YOUTH ADMINISTRATORS 年,卷(期): 16(4) 分类号:B844.2 C913.5 关键词:网络成瘾(IAD) 戒断效应 症状学特征篇2: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分析与矫治措施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分析与矫治措施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象已日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在剖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状、诊断标准、类型及其危害性的基础上,揭示出导致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社会、家庭、个人等方面的因素,并在此基础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健康上网教育、家庭和谐与交流、以及心理矫治和优化社会网络环境等方面的措施来应对这一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作 者:刘文成 刘畅 作者单位:刘文成(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天津,300382)刘畅(天津市鑫环球科技咨询公司,天津,300382)
刊 名: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GHAI COLLEGE FOR YOUTH ADMINISTRATORS 年,卷(期): “”(7) 分类号:B84 关键词:青少年 网络成瘾 分析 矫治篇3: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学分析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学分析
本文从心理学视角分析网络游戏成瘾的界定、心理成因、心理危害,并探索了克服网络游戏成瘾的对策:探索网络游戏环境的特点,重视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学习生活方式,优化社会网络游戏环境,加强对游戏成瘾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以利于尽快适应信息时代的挑战.
作 者:张宏如 Zhang Hongru 作者单位:江苏工业学院政法系 刊 名:中国青年研究 PKU CSSCI英文刊名:CHINA YOUTH STUDY 年,卷(期):2007 “”(12) 分类号:C913 关键词:网络游戏成瘾 大学生 心理学分析篇4:青少年迷恋网络游戏的心理学分析及对策
青少年迷恋网络游戏的心理学分析及对策
本文从分析网络游戏的利与弊入手,针对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特有的`心理特征,分析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原因,并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三个层面提出对策,旨在用科学的手段培养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在轻松的游戏中学习和成长.
作 者:胡芳芳 作者单位: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刊 名:成功(教育版) 英文刊名:SUCCESS 年,卷(期): “”(10) 分类号:B84 关键词:网络游戏 青少年心理特征 同一性危机 自我中心特征 对策篇5: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
摘 要:有关调查表明,在我国网民中,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就有1650万。这些人中的14.8%,他们不仅爱上网而且在没有监护人的陪同下恣意于网络世界,陷于血腥,暴力,色情的泥潭中,导致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发展。网络有8种特征:有限的感知经验;灵活而匿名的个人身份;平等的地位;超越空间界限;时间延伸和浓缩;永久的纪录;易于建立大量的人际关系;变化的梦幻般的体验。正是这些特征让一些上网者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他们不能摆脱上网的冲动,过度使用网络,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给自己带来了精神和身体的痛苦,妨碍了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关键词:网络成瘾;种类;原因;不良影响;治疗
一、网络成瘾的定义及表现
网络成瘾症也称病理性网络使用,是指由重复地使用网络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当剥夺上网行为之后会出现焦躁和情绪行为。主要表现为:对网络有心理依赖感,不断增加上网时间;从上网行为中获得愉快和满足,下网后感觉不快;在个人现实生活中花很少的时间参与社会活动和与他人交往;以上网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烦恼与情绪问题;倾向于否定过度上网给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造成的损害。
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在生活中多是性格内向,不善交往,希望得到重视,但又十分孤独。同时,对朋友和家庭冷淡,亲社会行为少,心境抑郁,缺乏现实的成就动机,欲寻求网络的认可,害怕被拒绝,自我封闭。通过对这些青少年做相应的心理评估后发现,他们的自主需要很高,成就需要和表现欲望较高,而变异需要、内省需要很低,顺从需要极低。在现实生活中常以“退避”“自责”和“幻想”等不成熟的应付方式应付困难和挫折。
二、网络成瘾的分类
网络成瘾表现形式有多种,包括网络游戏成瘾、网络交际成瘾、色情成瘾、强迫信息收集成瘾、网络技术成瘾等5类:(一)网络游戏成瘾。患者长时间地沉迷于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钱财在游戏中,并从中得到快感。(二)网络交际成瘾。网络交际成瘾者就是利用各种聊天软件及网站的聊天室进行人际交流,达到了成瘾的程度,把网友关系看得比现实中的亲友家庭重要。(三)网络色情成瘾。在网络中,各种与性和色情有关的站点比比皆是,各种淫秽文字、声音、图像信息泛滥,可以毫无障碍地在网络中传播,只要稍不留心,就可能误入其中而不能自拔。(四)强迫信息收集成瘾。成瘾者经常强迫性地从网上收集无用的、无关紧要的或者不迫切需要的信息,并伴随又强迫性冲动倾向和下降的工作效率。(五)网络技术成瘾。患者强迫性的沉溺于电脑编程或游戏程序中,不能自拔,甚至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大部分青少年网络成瘾属于前三种,他们在网络中建立广泛的社会人际关系,甚至是恋爱关系,还有很大一部分人迷恋网络游戏,沉浸在虚幻的游戏世界之中不能自拔,把自己想成了游戏中的`一个人物而不是现实中的人。
三、网络成瘾的原因
(一)求知欲望强烈,追求时尚。
(二)强烈的自我实现欲望。在网络中他们体验到了自由的感觉,有“我的地盘我作主”的感觉,在这里他们坐回了自己。
(三)青春期性心理尚不成熟。因为性是个禁忌的话题,他们缺乏科学性教育的引导,不能从有效途径接受科学的性知识和心理调节的方法,因而容易在网络中寻求感官刺激,满足性心理生理的需求,因而频频光顾黄色网站。
(四)青少年还未学会正确地应对现实中的困难挫折。不少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往往是因为现实生活中遇到了问题或挫折,借助上网摆脱烦恼,沉迷于网络。家庭关系糟糕的孩子是最易网络成瘾的,因为他们在家里得不到温暖,在网上可以寻求到温暖,因此躲在了网络里。
(五)满足内心的多种需要。青少年处在一个社会化的关键时期,他们有强烈的与人交往的愿望。而在网络世界中,如QQ,等聊天工具及各种聊天室,能够很轻易的满足他们这一愿望。
四、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
(一)躯体方面。长时间的沉迷于网络可导致视力下降、肩背肌肉劳损、生物钟紊乱、睡眠节奏紊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体重减轻、进食过多而活动过少导致肥胖、体能下降、免疫功能下降,停止上网则出现失眠、头痛、注意力不集中、消化不良、恶心厌食、体重下降。
(二)心理方面。患者一旦停止上网便会产生上网的强烈渴望,难以控制对上网的需要或冲动,这种冲动使其不能从事别的活动,工作、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感到记忆力减退;由于长期的视觉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活动迟钝;沉迷于虚拟世界而对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兴趣减少,与现实疏远,为人冷漠,缺乏时间感;因不能面对现实,常常处于上网与不敢面对现实的心理冲突之中,情绪低落、悲观、消极。
(三)行为方面。患者表现为频繁寻求上网活动的行为。为了能上网,不惜用掉自己的学费、生活费,借款,欺骗父母,甚至丧失人格和自尊,严重者偷窃、抢劫。网络成瘾青少年学生最为直接的危害是耽误了正常的学习,尤其是网络游戏,导致他们不能集中精力听课,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成绩下滑,甚至逃课、辍学。
五、如何治疗网络成瘾
一是生理脱瘾,应用戒除网瘾药物,使当事人在睡眠休息过程中恢复机体的平衡系统,通过对内源性“神经递质”功能的调控,以达到大脑内的“奖赏系统”恢复平衡状态,不再沉迷于网络,实现生理脱瘾。二是心理脱瘾,需要心理咨询师、家长、网络成瘾青少年共同配合,可以采用时间管理技术,打乱个体惯常的网络使用时间表,让其适应一种新的时间模式,从而逐步削减上网时间,这类似于社会工作方法中的个案工作方法。实施行为契约法:让成瘾者与家人或朋友共同制定行为契约,接受监督。父母要减少对成瘾者的责备,多与孩子沟通与交流,培养新的兴趣与爱好,最终实现自我成长,心理上彻底脱瘾。第三,采用小组社会工作的方法,在网络成瘾的青少年中举办励志成长训练营,这主要采用行为疗法,在活动中培养孩子们的团队精神、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自我意志力和沟通能力,从而让他们树立一个自信、积极的健康心态,逐渐摆脱网络对他们的不良影响。我国现在有很多类似的机构,不过大多采用军事化管理,如果适当加入社会工作方法效果会更好。
参考文献:
[1]张宏如,网络成瘾大学生动机与人格特征 健康心理学 .
[2]林绚晖 阎巩固,大学生上网行为及网络成瘾探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
[3]殷建中 互联网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及对策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1.
[4]郭莲容等,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及其干预策略 教育科学 .
[5]王易,沉迷网络游戏是种“病” 发明与创新 2006.
篇6:青少年网络成瘾调查报告
青少年网络成瘾调查报告
摘要:本文通过各国专家研究的可靠数据真实的放映了当今青少年网瘾这一社会问题,并通过一份关于网瘾的社会调查报告体现。同时列举了网络成瘾实例,分析其带来的危害。最后针对着一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成瘾、网络依赖、网络使用程度、网络被害、网瘾解决措施
一、导言
网络对于青少年,一方面拓宽了青少年的视野,丰富了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促进了青少年的学业学习,另一方面,过度使用网络乃至产生网络成瘾却对青少年的人格成长、身体发育、心理健康、社会交往等方面会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网络成瘾是指由过度地使用网络所至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同时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忍受性提高、出现戒断反应等现象,对于上网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⑴
二、背景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调查⑶网民中18~24岁的年青人所占比例高,达到37.7%,其次是25~30岁的网民(17.4%)和18岁以下的网民(15.8%),30岁以下的.网民所占比例比较低,网民在结构上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⑵
三、各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现状
对于这个问题,美国心理学者金.S. 杨(K.Young⑶)在有开拓性的研究,该研究借鉴DSM—IV对物质成瘾的标准来探索网络成瘾的存在,496名被测试者参加了调查,回答有关他们上网行为的开放性问题。经过分析,在496例用户中,有396例是网络成瘾用户。Young进一步研究表明每星期有40~80小时在网络上的网络成瘾者对其生活会有负面影响,例如睡眠障碍、持续疲劳、工作和学习绩效降低、人际关系障碍等,还会出现与过长时间使用电脑相同的其他症状。
美国针对277名本科大学生的调查,有8.1%的人有网络成瘾倾向,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成瘾。
澳大利亚“网络依赖与大学生的心理社会成因”研究课题,被调查的217名大学生中有4%的人网络成瘾,27.9%的人属于程度较轻的网络依赖。
韩国网络用户中受网瘾影响的人数比例为12.6%,少年儿童受网瘾影响的比例为15.3% 。
台湾一项名为“台湾大学生网络成瘾,网络使用程度、满意度和快乐体验”的研究,调查了台湾12所大学的910名大学生,网络成率为5.9%。 台湾对8所大学的752名大学生的测试,网络成瘾率为11.7%。
四、我国青少年网瘾现状调查数据
福建省林绚浑等人对310名大学生的调查,网络成瘾率为9.6%。
民盟北京市委对北京市602名中学生调查,网络成瘾率为14.8%。 上海师大心理系顾海根教授,20对上海市8所大学397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网络成瘾率为12.9%。学校之间差别很大,成瘾率从7.6%到20.5%,不同年级之间差别也很大,从11.1%到39.6%,四年级大学生远高于低年级学生。
中国青少年网协年10月对全国30个省市的非随机抽样调查,青少年网络成瘾率为13.2%。各地的差别巨大,总的趋势是年龄越低成瘾率越高。 2005年6月起上海市一项针对上海市2125名11-17岁初中、中专、高中在校生进行的“网络成瘾”调查(如下表)
⑷在此次调查中,青少年的概念界定为从初中到高中(含职业学校)三年级这一年龄段(11~17)岁的适合人群
调查工具
本次调查采用的量表是由上海德瑞姆网络成瘾矫治研究中心自编的《DRM青少年因特网使用情况52量表》
采用5级评分,包括7个分量表,共21题。⑸显示:青少年轻度网络成瘾的发生率为11.6%,中度网络成瘾的发生率为2.5%,重度网络成瘾的发生率为0.1%,总发生率为14.2%。
五、网瘾的危害
案例:
案例1 北京一少年为偷钱上网,将自己的奶奶砍死,爷爷砍成重伤。事后少年投案自首是后悔的说道。“我当时只想着拿到钱后就去网吧,根本没想后果。如果让我在上网和奶奶之间重新选择,我肯定选择奶奶。”
案例2今年高二的李莉(化名)喜欢上网和网友聊天,倾诉心事,每个星期只上两次,时间都不超过2个小时。但是李莉妈妈特别担心她在网上“遇到坏人”,李莉一上网打开QQ开始聊天,妈妈的唠叨也随之而来,李莉经常是忍无可忍。久而久之,李莉和妈妈之间的话越来越少,孩子在家里也变得很冷淡。
案例3 16岁少年胡彬在服用农药自杀,其父母及时发现送至医院。胡彬说:“爸爸,我喝的农药有剧毒。”“那为什么还喝?”“我喝了就是想你们救不活我!我已经玩够了。”胡母还说,孩子对她说:“妈,我管不了自己,我就是想玩。”他说他管不住自己的腿,他说他不想气妈妈,不想对不起妈妈。可是就是控制不了自己,就是想要玩电脑,他说夜里心里老想着游戏,老是睡不着,就想玩电脑。2005年11月6日胡彬在死前最后说的话是:“妖怪来了,快,杀光!杀光!”孩子的手似乎还在动,似乎还在打着游戏
以上实例表明:大体上青少年的思想都还不成熟,容易意气用事,面对诱惑的自制力薄弱,容易被网络游戏、网络暴力等一些事务所吸引,对网络产生依赖。
六、下面对青少年网络被害事实进行分析:
身体健康的危害:可造成视力下降,肩酸腰痛,头痛和食欲不振以及其他症状。
②心理产生的影响:网络成瘾者一旦停止上网,会产生不安,焦躁,失眠,情绪低落,心情不佳,思维迟钝等类似于戒断症状。
③ 家庭和社会的危害:许多网络成瘾者为了享受网上乐趣而不惜支付巨额上网费用,宁可荒废学业或事业,甚至抛弃家庭。有的人则沉溺于网恋之中不能自拔,为了虚拟中的情感而抛弃现实中的家庭。网络成瘾者由于长期脱离现实生活,容易产生精神紊乱导致抑郁症,影响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同时给社会增加了不安定因素,目前,网络成瘾引起的暴力事件已日趋增多。
篇7:网络成瘾的心理学研究
关于网络成瘾的心理学研究
摘要:网络成瘾指一种心理上对网络的依赖,其概念与药物成瘾既有相似又有差异.目前还缺乏编制精良、应用广泛的测量工具.多数研究采用调查的方法,严格的实验研究很少.一些研究者提出理论模型从心理层面对其进行解释,其中具代表性的有:Young提出的ACE模型,Davis的认知-行为模型,以及Grohol的阶段模型,分别探讨了网络依赖的'发生与网络的致瘾特征,网络用户的个体特质以及外在环境之间的关系. 作者: 陈侠 黄希庭 白纲 Author: 作者单位: 西南师范大学心理系,重庆,400715 期 刊: 心理科学进展 PKUCSSCI Journal: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年,卷(期): , 11(3) 分类号: B849 关键词: 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症 病态网络使用 机标分类号: D92 J20 机标关键词: 网络成瘾 行为模型 药物成瘾 心理层面 网络用户 网络依赖 外在环境 实验研究 理论模型 阶段模型 个体特质 测量工具 应用 特征 认知 解释 概念 方法 调查 编制 基金项目: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 关于网络成瘾的心理学研究[期刊论文] 心理科学进展 --2003, 11(3)陈侠 黄希庭 白纲网络成瘾指一种心理上对网络的依赖,其概念与药物成瘾既有相似又有差异.目前还缺乏编制精良、应用广泛的测量工具.多数研究采用调查的方法,严格的实验研究很少.一些研究者提出理论模型从心理层面对其进行解释,其中具代表...篇8:造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
一、家庭系统缺少支持。青少年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不畅。青少年学生的社会化逐渐变化,思维活跃的青少年了解最新的互联网知识技术,其家长的网络知识和技术素养却不高,使家长的权威受到极大的挑战,阻碍了青少年与父母之间的心理沟通和情感交流,导致青少年通过网络寻求情感支持。
二、青春期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处于不平衡状态,由青春期发育导致的性意识萌动,自我意识增强以及心理发展不平衡等使青少年感到痛苦而迷茫。当青少年无法获得相应知识,解决青春期困惑时,青少年就会通过网络这一途径去获取这方面的知识。
三、社会压力。社会对青少年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升学、就业、家长期望、榜样等都给他们带来很大压力,危机意识、生存意识明显增强。但社会、家长和学校都不能帮助他们调整心态,有效缓解和释放种种压力,他们就会通过网络逃避问题、转移压力。
四、网络监管不力。虽然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办法》,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未成年人借成年人的身份证不经过认证就可以去正常上网,甚至网吧还提供身份证号。有关部门对网吧和网络的严查、处罚力度不到位等,黑网吧引诱青少年出入网吧上网,危害着青少年身心健康。
五、青少年个体原因。网络成瘾青少年自我封闭,亲社会行为少,对很多事情都缺乏兴趣,情绪低落,缺乏追求和抱负,希望他人接纳和认可,但又害怕被拒绝。常常以“退缩”、“逃避”、“自责”、“幻想”等不成熟的方式应付困难和挫折。
篇9:造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
青少年只要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培养出健康的心理品质,网络成瘾是可以预防的。
控制上网时间。控制好每周上网的时间要比控制好每天的时间更有效。给自己一个限定“我每周上网的时间不能超过×小时”,自行调节避免过于死板。
控制上网地点。未成年人不去网吧上网。同伴之间往往存在相互“学习”的作用,如果遇到一些成天泡在网上的“榜样”,就会加速网络成瘾的形成。
控制网络的使用内容。学习网络的使用技巧,学习网上获取资料的技能,保护自己的电脑不会受到病毒或“不良网站”的进攻。
不能放弃监督。把电脑放在客厅、书房等有利于家长或者他人监督的地方,也可以在电脑旁放一个小闹钟,事先就定好下网的时间,这些都能预防网络成瘾的发生。
此外,青少年发生网络成瘾还与个人的心理品质有关,一些在现实中应付困难的能力差、自我认同度低的人容易上网成瘾。
因此,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缓解压力;学习处理问题而不是逃避问题;认识并且接受现实生活中的自己,而不是否定自己,对预防网络成瘾的发生都非常重要。另外,除了上网,培养一些其他的课余活动和兴趣爱好对预防网络成瘾的发生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预防网瘾,我们提倡: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唱歌、阅读、参加社团活动、放松心情(听音乐等)、排解压力,如跑步、打球。
篇10:青少年上网成瘾的心理分析
青少年上网成瘾的心理分析
青少年上网成瘾具有多种严重的负面影响,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从外部激发因素和内部心理机制分析青少年为何迷恋网络.
作 者:岳欣 韦玫 李宏翰 作者单位:541004,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刊 名: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ISTIC英文刊名:NERVOUS DISEASES AND MENTAL HEALTH 年,卷(期):2006 6(6) 分类号:B84 关键词:网瘾 青少年 心理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学分析】相关文章:
2.如何防止网络成瘾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