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过年的味道杂文随笔

过年的味道杂文随笔

2024-01-09 08:32:2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xiangw158”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过年的味道杂文随笔,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过年的味道杂文随笔,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

过年的味道杂文随笔

篇1:过年的味道杂文随笔

过年的味道杂文随笔

今年春节,我会在新加坡度过,作为华人聚居之地,我相信新加坡的年味也会特别浓,甚至可能比国内还要浓,而且,热带比较适合怕冷的我。

明年春节,我可能会在台湾,也可能会在马来西亚,基本上会选择与华人相关的地方,基本上会选择热带,感受不同地域的年味,在温暖的适宜的季候里。

去年春节,我在海南骑行,除夕夜,是在海南博鳌附近一个小村子里度过的,朋友的家中,热腾腾的火锅,海南味道的年夜饭,鞭炮声不绝于耳。第二天穿行在一个个村落中,看到到处都是春联、鞭炮的红屑,人们走动拜年,小孩子们看到骑行的我们,挥着手大叫新年好。很温馨的感觉。

我老家是山东,冬天一般不回北方,太冷,我拣最好的季节回去,和家人乐享天伦。身为时间管理者,我喜欢错季行动,这样,尽得自由、轻松,这是真正的幸福感,比加入春运大军强——在我的观念里。

我喜欢传统,也喜欢时代的进步。以前在家乡过年的时候,虽然的确年味越来越淡,不象小时候那样有着鲜明的年节特色,但是毕竟也有着其他时候不可比的气氛,我享受那种气氛,喜欢和家人一起置办年货的感觉,而现在,当我身处深圳,我同样喜欢到热带度假的选择。

我理解年节的实质在于团聚,一年辛苦到头,回乡与家人相守一段时间,享受天伦之乐,如果能够抓住实质,也就会明白,未必一定要到年节,心意可以在平日里就多多体现出来,比如电话问候、QQ(现在主要是微信了)、平常休年假回去团聚等,而且,过年也未必一定在家乡,不过这个可能会涉及到一些传统观念,比如我劝我爸爸到深圳来过年,他就不愿意,其实这样多好啊,深圳的冬天比山东暖和多了。

职场人士可能一年到头总是繁忙,即使有年假也难休。我一直觉得:要想过好年,功夫在年外。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能,把工作做好,争取在合适的时间休假,不用非得等到春节,如果是带团队,其实这更重要,因为身为管理者而不放心自己休假期间的工作,那有可能表明管理不到位。我以前带团队时非常注意后备经理人的培养,我休年假,工作照常进行,领导不用担忧,员工也觉得被信任和得到了锻炼。

春节,和平常的每一天一样,都要开心地度过,我喜欢自己的度假方式,不用在路上奔波,不用和很多人拥挤,也不用害怕冰天雪地,因为和家里人有充分的沟通,所以他们也理解我——当然有时候要做有点小危险的`事情就瞒一下,避免他们担心,我去海南骑行也没告诉我爸爸,不过惨的是除夕夜他打电话给我,听到周围的鞭炮,疑惑地问深圳不是不让放鞭炮么,只好告诉他在海南了,这事表明一个能降低环境噪音的电话相当重要:)。

每个人都是群体中的一部分,也是有独立意识的个体,每个人过年的方式,有同,有异,有个人选择的自由,只是,不管选择哪种,我觉得,开心最重要,选择了,就开开心心地过,而不是“当境恨境,离境爱境”,在自己选择的方式里,仍然纠结、不开心。为了回家的热望,回程中的漫漫几十小时也是值得的,选择了远赴海外过年,就不必在意别人的非议。

我也一直还记得,我和母亲最后相守的那个春节,我在苏州工作,乘大巴,在夜里回曲阜,被大巴扔在泰安高速路口,凌晨三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在雪地里走了一段路,遇到一个早起上班的年轻人,骑单车,很善良地说载我一段,而我相信他,他在已经有出租的地方放我下来,向他道谢后,再前往汽车站买票,行在中途时,接到好友的电话,说已经在接我的路上,让我下车等他,我站在茫茫雪野中,冻得要命,到他车来,扑进车里,感觉立刻温暖了。

篇2:过年杂文随笔

过年杂文随笔

什么是过年?我开始思索这个问题,一年一年春花又落去,岁月没有停止轮回的脚步,四季在时间的手心里打转。

曾经过年感觉有些快乐和温馨,而经过这么些年的岁月后,再经过年却感无味和些许落寞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任人生沧桑洗礼着自己的魂魄,任各种体会洗涤过思海之波,此刻才明白,肉身上的痛苦,永远无法抵过精神上的炼狱之寒漠。难怪这就是佛理中所说的修心修性修智!

世界偌大,眼睛看到的永远是那么的狹隘,而精神上的未知领域却可以无限的延伸阔展!当你静坐在某个地方的时候,亦可以去感觉思绪的变化万千,可以去感触你不曾亲见的所有!对或错,虚或实,却只能在现实的世界中才能去肯定,所以也不敢轻易确定,妄加评说!

人也许到了一定的精神层次,想法和思维就会开始悄然改变,看曾经看不懂的,想曾经想不透的',悟曾经所不能的事物!我心深处依然担忧的还是别人的不理解,在与时俱进的现代,什么新生事物都会不断出现,而我国大部分人的思维可能还停留在比较固守的状态,他们不懂的换个角度看世界。任何不好东西的出现,也不是一味的弊端,也有利的那一种现象出现,当然会极少,却不能代表就没有!所以,有时我亦会在人们的眼光中选择沉醉,好坏任由评说,从古至今,不也有武则天的无字碑吗?那块碑在千年的风雨中,默默的诉说着同样的含义吧!

离年越近,却越感觉孤独,我周围的世界在悄然改变,而我也在悄然改变!是或不是,我依然在这里;在或不在,我依然在等待!说不清的情绪,道不明的思绪,总会时不时的纠结我的内心深处。有时,我真的很无奈和迷惑着,回首过往,有些会模糊了我所有的映像,朦朦胧胧里似近犹远。如果注定忧伤那么长,那也只能任岁月流长!

未来究竟是怎么样子的?我一直在猜想着它的模样,特别是对我的将来,我非常非常的迷惑,一直想拨开那层层迷雾!我也一直提醒着自己,不沉沦不堕落不放弃自己!但是现实的周围,有我很多无法抵抗的情绪,爱情、友情、亲情……很多东西在我经历过后的一瞬间,就仿佛离我很远很远了似的。我的个性开朗,也很合群,并不属于沉闷型,可是现在的一切却不得不让我孤单前行。有时我真的找不到方向去遗忘忧伤,我做不到像某些人那么的快乐,只是顾玩着手机游戏,不停的不停的手忙脚乱的快乐着。

看着街上热闹的人流,为了年货而忙碌的人们,而我只愿看着高天上的那一朵白云,白的纯净,走得悠闲!年关将近,又荒废了一年的时光,我无法开心亦无法释怀!

又是独坐,又是独思,真的很想找个人陪着,一个懂我的人,能用爱和宽容,带着理解和智慧,牵着我的手教导我如何前行,告诉我很多我不懂的知识,像老师像朋友像知音,更是人生中最挚爱的另一半!

平定下心境,细细回想下过往,将若既若离的思绪重新组合下,细节决定成败,虚虚实实里采集最真的那抹阳光!只是有时失落的感觉让我在生活中不敢多想,未知未来!

谢谢一切让我走出了那段不堪回首的时光,此刻能静坐此时也就够了,没有过多的奢望和祈求,随缘前行吧!虽然受够了那种孤独的感觉,但是也唯有随波逐流!曾经那么多的苦都走过了,在痛一回又何妨?曾经那么多的路都行过了,在行一段又怎样?但愿从今开始坚强!

篇3:一个人过年杂文随笔

一个人过年杂文随笔

一个人过年,是我必须也是必然的选择吧。

已至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可似整天无所事事的我,一年又一年的:回我父母家,稍稍帮一下,吃现成饭;回另一半父母家,不用插手帮忙,更是现成饭。我们跟着父母走,两个小孩跟着我们走。如此一混,就是过了前半生。

,十月份出来深圳,与父母招呼好:今年不回家过年了。在他们的默认下,也省了我的赶车之苦。曾经的`一次次辗转着,累着,抱著名导着另一半的同时,有见父母的片刻欣喜。但这一次已决定,就算每天看到一个个拖箱带包的游子回乡过年,而我心静如水。

因我不回家,坚持到最后,腊月二十九下午才放假。半天时间,一晃就是大年三十。置年货,省了,只买了一点瓜子,糖,不喜欢吃,省了;花生枣子核桃,都是平时都备有的。还似往常,买点菜,保证正常三餐即好。破例的犒劳自己一下,买了一个猪肚子回出租屋,做年夜饭。可是,当煮洗时,看到里面的深颜色,有点为猪难过了。它吃的垃圾也不少,可只有一个菜,硬着头皮炒了一半,幸好有萝卜辣椒一起炒,还是蔬菜吃的心安。

早睡早起是习惯,为了不被手机打扰,十点多睡关机了。什么守年夜也没习惯,就是平常的日子。过年,必竟是我们国家传统的最重视的一个民族节日,这座城市安静了很多,晚上也安静下来了。所住的小区,在周围转悠一圈,只有岗位亭有人和重点路口有值班的。公交车一如往常的来回着,还有路灯照明着,分享单车愈显得多了……

初一,吃饱喝足一个人出门去公园走走。锻炼的照常进行着,只是多了一些笑脸,“新年好”我先问侯每一个遇见,也收获着他人的反馈。偶还收拾更多,有的还举一下手。环境的优雅,离不开我们的每一位。

清洁环境,有我们的环卫工人们执行着每一天每一寸土地。

文明城市,美好生活,其实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一些微笑,主动一点,到处都洋溢着浓浓的温馨。

在此,也恭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篇4:家乡的味道的杂文随笔

家乡的味道的杂文随笔

生于小城,长于小城。如今,离开小城也已然有九年之久。恋家的我虽会时常回家,可一离开,还是会想念。想念至亲,想念家的味道。

家的味道于我而言,是妈的焖面。色清味淡,绿绿的豆角,白白的面条,颇有些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的意味。作为地道的山西人,这道焖面的最大亮点便是老陈醋,蒜罐里捣几瓣蒜,倒些醋,最后淋在碗里的焖面上,霎时酸味扑鼻,在我心中,这永远都是最正宗的山西焖面。偶尔周末晚班火车回家,我都会一个下午加晚上都耐着饥饿,为的是肚子里还能再盛下一碗妈做的荷包鸡蛋方便面。挑剔的我从小便不吃方便面中的自带调料,每次都要让妈亲自给我调好酱油醋料,面一定要是偏硬的,荷包蛋一定要是溏心的,最后还一定要淋几滴芝麻香油,星星点点的漂浮在汤面上,若是寒冬,这一碗荷包蛋方便面简直就是我的安胃暖身法宝。倘若遇到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妈总会给我做上一份病号饭——一碗浓浓的小疙瘩拌汤。绿绿的菠菜,嫩黄的鸡蛋,红红的西红柿,鲜艳的呈现在一小碗拌汤里,一看就会胃口大开,下肚更是浑身舒畅。若只是小感冒发烧,这一碗便是上佳的治愈良药。

儿时的假期,总是会在外婆家和奶奶家轮流度过。外婆家,我的常备饭菜必是外公的`土豆丝和外婆的土豆白面窝窝头。外公土豆丝不会很细,入口也偏软,却是汁多味浓,配着白馒头蘸汁吃,上好。外婆的土豆白面窝窝头出锅时总是很香,大大的蒸屉上手捏的窝头似一座座各异的小山丘,冒着蒸腾的热气,夹着面香,料香。窝窝头在蒸以前已放好了盐和五香粉(貌似是,不是很确定),每次出锅,我总会馋馋的趁热掰一块来吃,软糯糯,香喷喷。每次离开,外婆也总会给我带好多,回家后,妈会给我切成片,热油翻炒,再喷蒜,又是另一种滋味。奶奶在我心中的味道,一定是软软的鸡蛋饼。奶奶苦日子过多了,即便后来生活好了,也是习惯了的省吃俭用,每次给我做鸡蛋饼,最多也只是在面糊里放两个鸡蛋。一大盆的稀面糊,奶奶能烫出来一厚摞薄薄的鸡蛋饼,虽放的鸡蛋少,饼却还是软中带有着劲道,这点我至今不得要领。我吃饼喜欢蘸醋,奶奶总会在醋料里放入捣好的芝麻面,芝麻香、陈醋香伴着蛋饼,即使不配别的菜,我也总是能吃好多。

每次离家时,总会有各种的瓶瓶罐罐随身,三姨腌制的糖蒜,大爷炝炒的芥梗丝,二姑做的辣椒酱,好姨炸的面筋。。。。。。三姨的糖蒜是用家的陈醋腌的,虽不似白醋腌出的蒜瓣那么清透,却也是酸甜适中,清脆爽口。大爷以前是老家村子里远近闻名的厨师,做得一手好菜,但我最爱的还是那一瓶瓶呛鼻的芥梗丝。这是我记事儿以来冬天家中必备的下饭小菜,炝炒好的芥梗丝一定要在密闭的罐子里封存一段,待到开瓶时,总是伴有着比芥末辣更呛鼻的辣味,这便是炝得上好的一瓶。大爷的刀工很好,方正均匀的细丝,粗细恰好满足了清脆又软糯的口感,对于挑剔的我而言,这一定是冬日必备的下饭良品。二姑的辣椒酱我一直不明具体的做法,只是入口时会在微辣中带有些酸甜,细腻中又会偶遇似花生般的脆物,一定是焖面饸饹面必备的佐品。好姨炸的面筋金黄干脆,切片也薄厚适中,既不会磨牙,又不失嚼头。偶尔也会配有些米饭在其中,面香,米香,油香,各种香脆简直完胜市面上的任何大牌薯片零食。

家的味道于我而言,是酸,是甜,是辣或是咸,但归根到底,都是浓浓的思念。小年夜,在异乡,突然很想厨师大爷除夕夜满桌的年夜饭,突然很想妈做的方便面,突然很想四矿口的面皮,突然很想福寿街的小丸子,突然很想城区电影院的砂锅凉面,突然很想天桥坡上的泉宝冰激凌,突然很想华龙的糖葫芦和烤爆的烤肠,突然想。

其实,我只是突然很想回家。

篇5:童年的味道杂文随笔

童年的味道杂文随笔

趁着假期带着女儿出去转转,驱车来到了根大生态园。

女儿很兴奋,一到目的地就像撒欢的小狗儿到处乱跑,还采了许多野花。受她感染,我也低下头去探寻那野花,偶然间发现了小时候吃的一种植物——毛菇扭。

记忆瞬间就打开了,小时候每到这个季节村上的孩子们都出来找“野味”。所谓的野味就是一些可以吃的草啊,像这种毛菇扭就是非常受当时的我们的青睐。这种草一般生长在干涸的小沟边和小河边,也有在茂密的野草堆里的。毛菇扭的成熟期很短,一开春的'三月底到四月初,等再过一段时间就会长出白白的絮了,就不好吃了。

我们那时还会找一些茅草根吃,甜甜的。还有一种有点红的草,味道是酸甜,据说吃多了会流鼻血。

晚上回家把白天采的毛菇扭剥开一棵放嘴里嚼了嚼,感觉一点味道没有。再剥开一棵,尝了一下,也没有味道。女儿好奇,凑过来也剥了一棵放嘴里,“呸,”女儿叫起来:“妈妈,这一点都不好吃啊!”

是啊,是不好吃。

可是对于那时的我来说,那时的毛菇扭就是好吃啊。

我还记得那时和妹妹还有村上的几个小伙伴在一条干涸的小沟里采毛菇扭,一边哼着歌一边采开心地采着,时不时地剥几棵往嘴里塞,觉得世界最美味也就是它了。妹妹突然叫了起来“啊,蛇。”我们一看可不是嘛,一条小蛇在那里游动,我们几个撒腿就往上跑,一个个心有余悸地,我们几个都是女孩子都怕蛇怕得要命。看到蛇没有追过来,我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哈哈大笑起来,后来就盘腿坐下来数谁采的毛菇扭最多,已经把蛇带给我们的惊吓抛到九霄云外了。

我不禁又剥开一棵慢慢嚼了起来,越嚼越甜,原来这是童年的味道啊!

篇6:阳光的味道的杂文随笔

阳光的味道的杂文随笔

阳光到底有没有味道,朋友你可知否!

午后,一缕温暖的阳光透过透明的玻璃窗,倾泻在了我的'家。我最喜欢沐浴阳光,赶紧端来把小凳坐上去,把身体放进阳光里,可两只脚只能放在阴暗处了,我又换了个姿势,把两只脚放在阳光里,可我的身子只能放在阴暗处了。因为小小的家,高居六层,阳光只能在上午十二点到下午两点左右吝啬的光顾我家一会儿,还只是一个角落而已,其余时间它都去给别人家送光明了。

我端了把小凳,再搬来一张高椅子 ,把自己身体各部位尽可能多的溶进阳光里,把手机放在椅子上面看简书。心随着简友们文章中的人和事,起伏着。看他们或喜或悲,或输或赢,或得到或失去……

泡一盏香茶,看着茶香袅袅升腾;听一段舒缓的音乐,让自己疲惫的心灵得到憩息;读一段优美的文字,让自己欣赏品味……我抿上一小口茶,微微的闭上眼,听着最爱的歌曲“最浪漫的事”,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此时阳光在我的小屋就只留下一点小尾巴了,我匆忙把一只脚放进这亮光里,想留住最后的这点光,永远温暖自己。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似乎闻到了阳光的味道,它是淡淡的香甜,但越品越觉得它醇厚有味。

篇7:生活的味道的杂文随笔

生活的味道的杂文随笔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生活的味道。

它很难形容出来,只有感觉才能感觉到。

记得小时候生活的味道最浓的时候是在夏天,拿着凉席,躺在外面,看着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的。

后来生活的味道是每天早上出去上学,回来可以吃到妈妈做的可口饭菜,顺其自然的吃完饭写作业。

后来上大学了,生活的味道是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下,室友也成了我们生活味道的一个来源。

再后来,去了温哥华,现在终于能理解,为什么最开始很不适应,很想家,因为那里没有生活的.味道,你熟悉的味道。

后来慢慢习惯了,偶尔也会跑出小时候的那种生活的味道,很是怀念,那也是最想家的时候。

现在回来工作了,生活的味道?我不知道是什么,我还在摸索着,这种味道我喜欢吗?我能习惯吗?

生活真的有很多的味道,到底哪一种是我们最喜欢,最舒服的,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愿你早点找到你的味道,适应你的味道。

篇8:月亮的味道杂文随笔

月亮的味道杂文随笔

喜欢的衣服坏了,按照这个牌子反反复复地找

直到出现类似的开心的不得了,立马买了下来

喜欢的歌手,只有这几个,也不喜欢跟别人抢

反反复复,新的歌,旧的歌

一下子就看中的书包,已经第二个了

总觉得它贴着我的标签,有阳光有艾可有英语课的味道

一眼就迷恋的双鱼座男子

我从来没有停止过 寻找这个影子

我恨不得每时每刻都戴着大大的眼镜 只为看清你

就算只是相似的衬衣 白皙的手指 说话的语气 厚厚的书本

都变成你的印记 从未在我的脑海中抹去

我知道你的生日 我天天研究你的schedule 几乎快背出来

我好想订喜欢的`枪炮玫瑰给你

有的时候 毫无防备的 我们目光相撞 我看得见你目光里的在意

夫复何求

我以前说过,只要这个世界上还有这样的男子,便还没有到绝望的时候

现在我知道我们不能也不会相爱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带着你身上美好的品质,带着你喜欢的我的样子,生活下去

当我知道自己的月亮星座是双鱼的时候

我感叹我们的相似早就有源远的定论

我记得你身上月光森林般的气息

也记得初见的欣喜

我还那么年轻 梦还那么长

人海中再没有第二个人与我相关

我只愿你好

篇9:家的味道杂文随笔

家的味道杂文随笔

我是一位年轻的妈妈,我和孩子的爸爸是在上大学时认识的,毕业后都在北京一家小企业工作,俩人一直感情很好。

在结婚了,不久就怀孕了,由于怕工作中的辐射对宝宝不好。决然选择了离职,大家都知道北京的房租是相当高的,离职后为了节省房租我就离开了北京回农村老家住着。从此也就开始了两地分居!

老公家里离我家很远,我对他们那里也不熟,刚一开始住在他们家各种不适应,于是每天晚上等老公的电话成了我的期盼,回来快生了,我也得了产前抑郁症,身体上的不适,加上地域的'不适更加重了我的抑郁!终于预产期到了,老公也回来了,我心里算是得到了安慰。

我满月后老公又回到了工作岗位上,两地分居的生活又开始了,虽然有公婆帮我带孩子,但总感觉生活少点什么……

就在今年,我说服自己走出去。过上真正意义上的一家三口,哪怕苦点累点。现在每天白天一个人带孩子,晚上老公下班回来我们一起带孩子,儿子和老公玩的不亦乐乎,每天看着他们快乐的互动,我心里是那么那么的幸福!!虽然房子不大,但满满的都是家的味道!

篇10:故乡的味道杂文随笔

故乡的味道杂文随笔

若不是润六月,老家的花椒已经熟了。

现在想来,回老家摘花椒有多少次已经不记得了。前十年花椒很多,不仅有父亲的也有弟弟的,算下来好几十颗呢,很得当回事哩。后来弟弟妹妹出门打工了,花椒树少了,摘花椒的人也少了,同样也得当回事。

山里人家,花椒也不在一块,东边几十颗,西边几十颗。离村也有远近。好就好在父亲和弟弟的花椒就在村外附近,不需要带干粮,中午也能回家吃饭。

按说我回家帮忙摘花椒是应该的,但我真有点不想回去。主要是热。花椒成熟的季节就是七月流火。老家赤璧接近河南,气温很高。县城的伏天每日还有个小阵雨降温,老家的太阳真是硬朗,就不下雨。问起父亲来,父亲呵呵一笑,其实下雨是不对的。你想啊,这要是天天下雨,这花椒采摘下来就晒不红了,成色就有问题。我想想父亲的理由也很充分。县城天天下雨,是没有花椒的缘故呗。

若久住老家也能顶得住热。但我长期在县城工作,不能说每日一张报一根烟一杯茶吧,最起码晒不着。即便下乡检查工作在太阳下呆一会也是呆一会罢了。况且这呆一会或者呆多大会全靠自己的意愿行事。回老家摘花椒则不同,站在花椒树下,太阳热辣辣的当空照着,热汗热津津的在脸上流着,还要盯紧了花椒圪针,稍不留新就会被扎手,再稍不留神揉一下眼,花椒水麻辣辣的睁不开眼。摘一会看看手机,咦,这时间怎么不动呢。

前几年父亲身体还行,我们都是烟鬼,摘一会父亲就蹲下抽烟,他抽烟也会递给我一支说歇歇吧,抽根烟再摘。有一次去到地里,他一摸口袋说坏了,没带烟。我一摸口袋也惊奇,我也没带。父子俩大眼瞪小眼一阵,我说我回家拿吧。开着偏三斗摩托轰轰着回家取了烟和打火机,这花椒才得以顺利摘完。

原来没车的时候,就在老家住,老家的饭是不错,但读者你实在是不知道老家的环境。老家的厨房我们叫饭厦,大部分在室外。搭个小棚子,就在小棚子里做饭。那时候也没自来水,饭厦外一口水缸,缸外写着清水满缸,其实是一种愿望,缸里的水还是有点浑浊。这也就罢了。老家的小蝇子(不是苍蝇)实在是多,饭厦里锅盖上、墙壁上都是密密麻麻的小蝇子。人进去“轰”一声不知去向,人走了“嗡”一声又返回。中午想睡一个安稳觉也难,小蝇子嗡嗡着就在脸前飞来飞去,趴在手上痒痒的,飞在脸上刺刺的,总不能安稳入睡。晚上的蚊子就别说了。好像迎接久别回老家的亲人一样,一晚上就在旁边嘤嘤的飞来飞去给你说话打招呼。搭理它吧,他“嘤”一声飞走了,不搭理它吧,就在脸前“嘤嘤”着,也不知说个啥。算是没法子。

后来,我给弟弟算过一笔帐,我说,你这花椒每斤10元钱,抛去人工工资,算下来还不如出去打工。后来弟弟妹妹果然就出门打工了。虽不是主要原因,起码也是原因之一吧,因为老家的.人一年的开销就靠这花椒卖了钱呢。

突然想到一件事,每年的中秋节串亲戚,礼尚往来不足为奇,能主动给你花椒的亲戚肯定是很不错的亲戚。一般情况下,连让都不会让你。

其实这都是客观原因,说起来还真想回去。因为弟弟妹妹出门打工,留下的花椒死的死伤的伤,没几颗了。就由父亲来管理。八十多岁的父亲也是力不从身,大妹妹每年需要请假回去。我呢,就喜欢凑个热闹。

有车之后,不需要到老家过夜,晚上返回县城,早上开车再回,一点都不耽误事。妹妹笑着说,哥呀,你是有车,要是没车,是不是就不回家了。我白一眼妹妹,这话说的,没车就不来了呀。说甚哩。其实就是,回家摘花椒不在是因为花椒需要摘,而且是因为还有一个老父亲在家呢。

父亲八十多了,也去地里。去地里也是一种标志和象征性的。他摘一会就坐下,我们也劝他说,爹呀,你就歇着,我们来摘就是。父亲呵呵一笑,我老了,不像年轻时候了。我们就说,您就给我们访古就是了。父亲倒也高兴,就紧一句慢一句给我们讲故事,讲老家的故事讲他小时候的故事。我们呢,也把摘花椒当作一种休闲。摘一会就拿手机拍照分享在微信朋友圈里,或者摆个造型拍照了也分享在朋友圈里。父亲也喜欢热闹,平时不苟言笑的父亲竟也会撅嘴眯眼摆一个很酷的造型。

快到中午了,我们就回家。在院里支锅造饭。或南瓜拉面活豆角焖饭或者煮油饼,反正都是小时候可口的饭菜。饭毕,父亲就安排我的孩子、妻子去空调家休息,我和父亲在堂屋休息或者聊家常。父亲年轻时候属于话少的人,母亲不在之后,也不知咋了,是岁月还是年老,父亲也像以前的母亲一样喜欢叨叨一个不停,我们就坐在旁边哼哼哈哈鼓励他讲下去。有许多时候都是谈论共同关心的话题,有时候岔题了,我们也鼓励他说下去。妹妹说,爹高兴就好。

摘花椒结束后,父亲总要拿秤给我们没人分一些花椒。种花椒树的人反而不怎么吃花椒,我就拿些来包成一个小包放到车里。一开车门,满口花椒味。单位同事见了,问这是什么味?我说什么味?故乡的味。

篇11:初夏的味道杂文随笔

初夏的味道杂文随笔

初夏渐渐来了,早上健身回来,吃个早餐,回到宿舍,觉得这和煦的阳光不能浪费。于是乎,把三床被子统统拿到四楼的阳台猛晒一翻,擦了床板,洗了竹席,刷了鞋子,再洗了个澡。

现在越来越习惯每天起床后洗个澡,先用热水,后用冷水,张开毛孔,褪去污垢,再收缩,这是Jackling教我的,和洗脸一般。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正有效,也就照做了。

清洗一翻过后,做了几篇四级词汇题,整理错题,一眨眼功夫又到了午饭时间。以前很少去荔山餐厅,因为曾经的一次让我大跌眼镜,昨晚竟又走了进去,决定再尝试一遍。要了份鸡肉,些许白菜,再加碗炖南瓜,价格6.9,打饭的MM挺漂亮,挺有气质,关键是给的鸡肉是我吃过的餐厅中最多的。于是今天又去了一次。

午饭过后,困意也就油然而生,看过一个报道,说是吃完饭后,胃的'消化需要大脑提供能量。Anyway,先到阳台看了下被子,凑上去闻闻,从小就喜欢被阳光晒过的被子的味道,莫名的。竹席已经干了,收了,回去睡个懒懒的午觉,伴着,阳光的味道。

醒过来已经2:15, 泡了一杯红茶,吃了两片小饼干,tea time也就完了,开始下半天的工作的任务。谁也不知道会做什么,发生什么,但是可以预知和控制的是,自己的心态,和这个季节相连的味道。

篇12:家乡的味道杂文随笔

家乡的味道杂文随笔

在外许久,也大江南北地走,自诩已经是尝过了不少美味,但每当饥肠辘辘之时,内心深处想起来的还是家里的味道。

上个月连做了四个项目后放假一周,我迅速回了家。周二下班后放假,周三上午9点我已从北京到了兰州中山机场,乘火车下午三点钟到家,面对惊喜不已的父母,我宣布:我是来吃东西的。

甘肃的乡下吃肉少,小时候家里都是一年养一头猪,每天要用吃饭后的泔水喂猪,年下杀猪后,有些部位,排骨、猪腿什么的都是煮着吃的。家乡盛产花椒,都是用八角、花椒等大料慢慢将肉煮到一抖就从骨头上掉下来,然后一家人一人端一碗,就着大笼蒸的馒头吃,年菜中的重要内容。其余的肉,肥瘦肉分来,肥肉切片,瘦肉切丁,放上粗盐粒,在灶上大锅中翻炒,火苗旺盛,直至将猪油熬出,连油带肉放到坛子里,一年的炒菜用猪油就是了。以前平时买肉少,做菜时挖上一块带着肉的猪油放进锅里,肉香便会渗进菜里;甘肃人中午吃菜,晚上吃面。傍晚时分在村里走上一圈,家家户户案板都在响,家家的媳妇都在擀面条,宽的、细的、柳叶的。

村子里自家的面条分两味:我们叫甜饭或酸饭(甘肃面条叫“饭”,米饭就是米饭了)。甜饭是统称,甘肃人做菜基本不放糖,仅用于与酸饭区分。酸饭也叫浆水面,其主要原料就是酸菜。此处酸菜与东北不同,主要原料是芹菜或卷心菜,切成细条,春天也会用新长出的'蒲公英来做,那就是上品了。这些菜在大锅中煮水抄一下后都会连水带菜倒入大缸中,缸中会留一些以前的酸菜做“结子”,也是就发酵的真菌来源。过上三两天,菜成了褐色,清香解暑,用来下面条,先是用菜油(家乡做酸饭不放肉或猪油)炒下蒜瓣什么的,香味爆出后倒下酸菜和浆水,清香扑鼻,随后酸菜倒出,下面,面至9成熟后再将酸菜连浆水倒入锅中,须臾便成。吃酸菜面每家配菜不同,最常用的是韭菜咸菜,新长出的韭菜切细,加上油盐一拌,与酸菜面就是绝配,也有炒辣椒的,甘肃产辣椒,新鲜的辣香。

辣椒是重要的调味品与蔬菜,我从小便被教会如何辨认各种辣椒的口感和辣度,在集市上买回最辣的辣椒是生存必备技能。小时候最喜欢吃的,是奶奶在一个小平底锅中炒的辣椒,只用油和盐,慢慢小火炒成,就是软软的白面烙饼或馒头,我一次能吃一盘。长大后回家,每回我妈都要在我在火车上时打电话问我想吃什么,我的答案经年不变:洋芋茄子辣椒。

洋芋是土豆。甘肃产土豆,我家以前也种。集市上去买土豆,好的就是又白又亮又大的,也有以前是老品种的麻色的。我心心念念的洋芋茄子辣椒很简单,就是将土豆切片,辣椒切丝,茄子切成什么样看我妈心情,油盐花椒粉炒成,蔬菜的天然味道在花椒的香气中烘托出来~

另外的最爱是土豆泥和洋芋饽饽。土豆上锅蒸熟,捣成泥,油盐炒一下,蒜泥捣成,两者相配,浑然天成。洋芋饽饽做法类似,饽饽是宽面条,切成方块,与土豆一起蒸熟捣在一起,同样热油泼的蒜泥相配,每次都会忘记要减肥。

这次回家是在秋季,中秋前后山里的核桃下来了。满街都是成堆的核桃,上面的青皮也去,褶皱中留着黑色的残留。弄开后核桃肉上的黄白的皮是可以剥下来的,雪白的果肉一瓣瓣剥出来,甘香清甜,一天能吃2斤,中秋前后可以吃掉一年的核桃分量。

从西贝点的外卖送到了,剩余的,下次再说。

【过年的味道杂文随笔】相关文章:

1.家乡的味道的杂文随笔

2.来自春天的味道的杂文随笔

3.角色扮演杂文随笔

4.踏雪寻梅杂文随笔

5.玫瑰杂文随笔

6.乡愁杂文随笔

7.大海杂文随笔

8.冬去春来杂文随笔

9.狼来了杂文随笔

10.永生随笔杂文随笔

下载word文档
《过年的味道杂文随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