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wkhn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希望大家喜欢!
篇1: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摘要:生态城市是依据生态学原理提出的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城市.目前生态城市理论研究主要应用在城市的规划、设计和管理上.生态城市建设的评价是衡量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成效的'主要依据.在对生态城市理论和内涵详细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专家咨询的定性和定量信息构建了扬州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了城市复合生态系统中社会、经济、自然3个子系统,反映生态城市的内涵和衡量生态城市各子系统的状态、动态和实力.为对各级指标进行综合,提出了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评价方法,评价生态城市在各个规划时段的建设成效.评价结果表明,扬州生态城市的综合发展能力市在规划年将达到0.44,在规划年将达到0.64,在规划年将达到0.85.评价方法简单直观,代数计算结果考虑了各级指标临界值对综合指标的放大和紧缩效应,反映了整体大于或者小于部分之和的系统整合原理.作 者: 作者单位: 期 刊:生态学报 ISTICPKU Journal:ACTA ECOLOGICA SINICA 年,卷(期):2005, 25(8) 分类号:X22 X32 关键词:生态城市 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篇2: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
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
对人居环境的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和探讨,并就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提出从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水平和城市人居环境居民满意度两个方面建立主客观相结合的评价模型,对于科学研究和评价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
作 者:王洪海 范海荣 姜铭阅 WANG Hong-hai FAN Hai-rong JIANG Ming-yue 作者单位:王洪海,姜铭阅,WANG Hong-hai,JIANG Ming-yue(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土木建筑系,河北,秦皇岛,066004)范海荣,FAN Hai-rong(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团委,河北,秦皇岛,066004)
刊 名:资源开发与市场 英文刊名:RESOURCE DEVELOPMENT & MARKET 年,卷(期): 25(4) 分类号:X820.2 关键词:城市人居环境 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 建设水平 居民满意度篇3:城市生态健康评价方法比较与研究
城市生态健康评价方法比较与研究
摘要:文章从评价模型、指标的选择、权重的`计算、评价等级等方面比较了模型评价模型和复合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并分别利用两种评价模型对唐山四年的生态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为唐山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作 者:卢育红 田桂娥 袁顺新 Lu Yuhong Tian Gui'e Yuan Shunxin 作者单位:卢育红,田桂娥,Lu Yuhong,Tian Gui'e(河北理工大学,河北,唐山,063009)袁顺新,Yuan Shunxin(中国石油管道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勘察事业部,河北,廊坊,065000)
期 刊:环境科学与管理 Journal: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 年,卷(期):, 35(1) 分类号:X826 关键词:评价模型 模糊评价 比较 唐山篇4: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研究
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研究
分析了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确定的原则和方法,从城市生态系统空间结构、生态功能和协调度3个方面构建了指标体系,讨论了各指标体系标准值的确定方法.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模型,并以郑州市为例进行了城市生态环境的现状评价.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年,卷(期): 40(3) 分类号:X21 关键词:城市生态环境 评价 指标体系 标准 层次分析法 权重 评价模型篇5: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工学论文
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工学论文
摘要:本文在探讨生态城亓三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的基础上,以广州市为例,采用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的结掏模式从人口、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指标四个方面,分析了生态城市建设标准,构建了生态城市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标准
1前言
城市是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建设发展的一类以人为桉心的人工生态系统,不仅包含自然环境系统的要素,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围绕人类而产生的社会经济系统各要素。因此,城市可看成是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城市化是人类进步的体现,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较高的速度保持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城镇建设得到迅速发展,区域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日益提高,区域功能和人民生活等均有较大幅度改善。但在推进区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数量和质量均不能适应区域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简单地说它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教、生态良性循环的^类住区形式,自然、城、人溶为有机整体,形成互惠共生结构。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是实现人自然的和谐(包含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自然系统和谐三方面内容),其中追求自然系统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是基础、条件,实现人与人和喈才是生态城市的目的和根本所在,即生态城市不仅能“供养自然,而且满足人类自身进化、发展的需求,达到”人和”。
2生态城市综合发展的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是评价城市生态发展的基础,也是综合反映城市生态发展水平的依据,城市生态发展的目标是多元的,既有人口、经济、社会、环境目标,也有增长、结构优化目标,还有公平效率目标。设计生态城市发展指标体系,必须满足这些目标。借鉴国内外设计生态城市发展指标体系的经验,我们认为.构建大城市生态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结构应从下三个方面考虑:(1)根据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指标体系的设计应以人类活动为主线,按照资源持系统一环境支持系统一经跻支持系统一社会支持系统的思路构筑系统指标体系设计的框架;(2)指标体系的设计应强调对发展水平、发展能力和协词性的评价和测度。这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本质和核心所决定的;(3)设计的指标应灵敏度高、综合功能强,既有持续性指标(动态指标),协调性指标(动态或静态指标),又有监测预警指标。指标选择的原则应注意因子的综合性、代表性、层次性、合理性以及现实性。
3广州生态城市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结构
3.1目标层
以生态综合发展程度作为目标层的综合指标,用以衡量城市生态发展水平、能力与协调度。评价生态综合发展程度,需要选择动态指标、静态指标、存量指标与流量指标等不同类型,使其在时间尺度上反映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速度和变化态势,在空间尺度上反映整体布局和结构优化特征,在数量上反映其总体发展规模和现代化水平.在质量尺度上反映城市的综合素质、能力潜力以及后劲。
3.2准则层
准则层是由反映目标层的指标构成,为了达到经济、杜会、资源的协调发展的目的,它分别由经跻指标体系、人口指标体系、资源环境指标体系及社会稳定发展指标体系来反映:该准则层旨在反映广州市典型的经济结构、产业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同时反映城市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生态问题,突出人口素质和改善人口结构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反映可以通过存量指标、质量指标、结构指标和变动度指标4个方面的指标体系来进行。
3.3指标层
指标层是用来反映各准则层的具体内容.它是由各单项指标来体现的,这些指标的设计不仅要静态反映广州市现有的.可持续发展情况,而且还要动态反映其变化程度为了反映全面性与可操作性原则,指标体系可更多地选择平均指标和相对指标,这不仅可与外省共性的指标进行对比,也可以反映广州市特殊的经济、社会、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4广州建设生态城市标准与指标体系
广州建设生态城市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增加绿地、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问题。从复合生态系统的观点来看,必须兼顾人口、社会、经济、自然系统各要素的协同发展,达到整体功能最佳。所以广州市生态城市建设标准、目标也应从这四个方面来确定。分定性和定量两部分定量指标的建议指示一个动态的指标值,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指标指引作相应的调整。
4.1建设标准
广州生态城市的创建标准可分为四个分目标系统:人口优化、社会文明、经济高教自然和谐:具体来说就是要实现或满足以下标准的生态建设:
4.1.1人口生态标准
人口规模与资源供求之间保持平衡,将人口增长率维持在经济和资源能承受的水平上。即人口再生产控制在当时当地自然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允许的范围内,人口密度即其分布合理。人口结构优化,人口素质较高知识(智力)在整个劳动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且占主体满足人们在物质和精神文化上的各种生理和心理需求,人类自身发展、健康水平等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相适应,人性得到充分发展。建立以生态文化”为核心的新文化体系,倡导生态价值观、生态道德伦理,生态文明观渗透到政策、制度、生产、生活的一切领域人们有自觉的生态意识(环境意识、资源意汉、可持续发展意识等)。
4.1.2社会生态标堆
创造一个保障人人平等、自由、教育、人权和免受暴力的社会环境与人口及其社会关系和谐发展,形成安全稳定的社会秩序有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综台服务能力高公众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安全、可靠地|牛活保护和继承历史文化遗产井尊重居民的各种文化和生活特性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社会管理能力强、教率高.
4.1.3经济生态标准
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故外廷型向集约内涵型转变.推广“3R”战略,即Reduce(减少消耗),Reuse(重复使用)和RcrcI(循环再生),提高教益、节约资源、减少废物,保护与合理利用切自然资源与能源.从而提高资源的再生和综台利用承平知识产业成为产业结构的主体,智力(信包智慧)将成为资源的主要开发方向,创造知识和智慧的价值,将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采用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实施文明消费,改善消费结构,提高消费效益,实现社会生活的“生态化、建立一种于人类的生态安全、社会责任和精神加之相适应的健康的生恬方式
4.1.4自然生态标准
具有良好的区域生态环境,自然山川、郊区林地、农业用地得到充分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覆盖率高,生态园林绿地系统完善,从区域环境的自然本底出发,充分保护和利用城乡依托的区域大环境各种自然要素,形成城乡一体的生态绿地系统,实现大地园林化大小公园布局合理.设施齐全.绿地的数量和质量满足要求。保护生物多样性,在城乡发展和开发过程中保护和发展本土植物、野生动物,特别是珍稀生物栖息、繁衍、觅食通道,保证城乡生物有良好的生境.促进物种多样性趋于丰富城乡土地利用合理.各类用地(建设用地、农业用地、绿化用地、自然保护区等)分布合理,城乡结构、布局形态、功能分区协调,实现城乡空同结构山水化和田固化城乡建筑突破传统的经济技术美学观念的局限.更注重社会和生态效果,生态建筑得到广泛应用,建筑及其设施与人、环境协调.不仅要求建筑适用的高教、舒适和美观,而且要求有利于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如使用回收的材料和可以回收的材料建筑物绿化、太阳能利用等,以达到最小的耗材、少量的灰色能源消费和污染排放、最大限度的循环使用。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自然、人文景观各要素问协调。街区、建筑及其环境布局、设计人性化、生态化.空间环境宜人、和谐城乡风貌特色鲜明,与地域环境协调,并具有时代特色。
4.2指标体系的建立
根据生态城市的基本内涵和设计原则.可从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含科教)、资源与环境系统(自然系统)、人口系统四方面选取反映生态城市特征的指标,较全面地反映其发展水平、发展效率、发展潜在力、发展管理效率、发展压力度、发展协调度、发展开放度、发展谓控度、发展均衡度等特征。城市在建立指标体系时可根据其宴际情况筛选完善,但必须超越狭义的生态环境保护范畴,绝不能只停留在环境保护的层面上,而应在生态系统的探层次上进行建设,充分融合城市社会、经济人口、文化、价值等因素.向更全面的方向发展据此,我们建立了广州市生态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
根据以下原则建议当前城市生态评价标准:(1)凡已有国家标准的或国际标准的指标,尽量采用规定的标准值;(2)参考国外具有良好特色的城市的现状值作为标准值;(3)参考国内城市的现状值作趋势外推,确定标准值;(4)依据现有的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力求定量化作出标准值;(5)对那些目前统计数据不十分完整.但在指标体系中又十分重要的指标.在缺乏有关指标统计数据前,暂用类似指标替代。
篇6: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对现有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进行改善,首先应对其进行客观全面的描述和评价,找出问题的`根源,为系统改善提供依据.探讨了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理论,建立了评价计算的具体方法,并进行了实例分析.
作 者:肖红波 Xiao Hongbo 作者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武汉,430063 刊 名:交通科技 英文刊名:TRANSPORT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年,卷(期): “”(3) 分类号:U4 关键词:城市综合交通系统 评价指标 层次分析法 模糊数学 综合评价篇7:生态足迹导入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探讨
生态足迹导入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探讨
可持续发展定量测度的本质是确定人类的生产生活等消费活动是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生态足迹是一种定量测量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方法.通过介绍生态足迹的概念、计算模型,阐述了生态足迹在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应用的'合理性和相关性,并相应提出了一定的建议和进一步完善模型的思考.
作 者:温杰 宋丁全 关庆伟 WEN Jie SONG Ding-quan GUAN Qing-wei 作者单位:温杰,关庆伟,WEN Jie,GUAN Qing-wei(南京林业大学森林环境学院,江苏,南京,210037)宋丁全,SONG Ding-quan(南京林业大学森林环境学院,江苏,南京,210037;金陵科技学院,江苏,南京,210001)
刊 名: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年,卷(期):2006 22(2) 分类号:F290 关键词:生态城市 可持续发展 生态足迹【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相关文章:
4.城市生态诗歌
10.评价方法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