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圣诞节的礼仪习俗

圣诞节的礼仪习俗

2025-01-06 08:41:1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谋萌铖”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圣诞节的礼仪习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圣诞节的礼仪习俗,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圣诞节的礼仪习俗

篇1:圣诞节的礼仪习俗

圣诞节的礼仪习俗

圣诞节的习俗1、圣诞卡

圣诞卡在美国和欧洲很流行,也是为维持远方亲朋好友关系的`方式之一。许多家庭随贺卡带上年度家庭合照或家庭新闻,新闻一般包括家庭成员在过去一年的优点特长等内容。

2、圣诞帽

那是一顶红色帽子,据说晚上戴上睡觉除了睡得安稳和有点暖外,第二天你还会发现在帽子里多了点心爱的人送的礼物。在狂欢夜它更是全场的主角,无论你去到哪个角落,都会看到各式各样的圣诞帽。

3、圣诞袜

最早以前是一对红色的大袜子,大小不拘。因为圣诞袜是要用来装礼物的,所以是小朋友最喜欢的东西,晚上他们会将自己的袜子挂在床边,等待第二天早上收礼。

4、圣诞树

近代圣诞树起源于德国,后来逐步在世界范围内流行起来,成为圣诞节庆祝中最有名的传统之一。通常人们在圣诞前后把一棵常绿植物如松树弄进屋里或者在户外,并用圣诞灯和彩色的装饰物装饰。并把一个天使或星星放在树的顶上。

各地不同国家的圣诞节习俗

瑞典:在圣诞佳期中,瑞典人非常好客,每一个家庭不论贫富都欢迎朋友来访,甚至连陌生人都可以进来吃东西。他们将各样的食品都摆在桌上,任人自由选择。

瑞士:该国的圣诞老人穿白色长袍,戴假面具。它们往往由贫苦人装扮,成群结队向富人讨取食物和礼物,散队时才平分所得物。

丹麦:最先出版圣诞邮票的国家。这种圣诞邮票的发行是为筹措防痨经费。丹麦人寄圣诞贺卡、邮件,都喜欢贴这种邮票。

智利:该国在庆祝圣诞节时,必备一种“猴子尾巴”的冷饮。这种饮料是用咖啡、牛奶、鸡蛋、酒及已经发酵的葡萄制成。此饮品为何叫“猴子尾巴”已无人知晓。

挪威:在圣诞节前夕,家中每一份子就寝前需将鞋子由大到小排成一列。挪威人认为家人如此做可以在未来的一年里得到和睦与安宁。次日早晨,家人见面就互唱最喜爱的圣诞歌曲。

爱尔兰:该国的家庭在圣诞前夕,会将一支蜡烛或灯放在窗门架上,表示欢迎圣婴降生。

篇2:圣诞节送礼物的习俗礼仪

圣诞节送礼物的习俗礼仪

亲朋、好友之间

美国人过年尤其是圣诞节也讲究送礼物,亲朋好友之间,走动一下,送点礼物,也是人之常情。送礼物当然也要看是什么人,比较亲密的朋友,尤其是亲人之间送的礼物要重些。美国人送礼物和中国人不一样,他们不大送钱,即使是亲人之间也不送钱,而是送一些对方喜欢并且实用的东西,比如首饰、衣服等,当然或者也有送电脑、钓鱼竿等对方特别爱好的东西。这些礼物稍微贵点,一般在百把美元上下,多少视自己的收入状况而定。亲人之间送礼物,也不一定非要上门,离得远的也有快递上门的。

同事之间

而同事之间送礼物则一般在10—20美元上下的礼物,最多也就30美元左右,不会太多。当然也不是送钱,但是也有送购物卡的,让你自己喜欢什么去买什么,一般也是在20美元上下。但比较多的是送东西,比如买些酒呀,巧克力呀等吃的东西,或是圣诞树上可以挂的小东西。

家长送老师

圣诞节一般家长也都会给老师送礼物,不管是给幼儿园还是小学中学的老师,都会送礼物。送的礼物大致和同事之间的差不多,表示个意思而己。

公司之间

而公司与公司之间,圣诞节就寄张圣诞卡问候一下致意一下就可以了。但是也有的公司会对自己客户表示一下,比如租用房东公司的房子办公,房东有时也会在圣诞节前后感谢租用房子的公司,请来咖啡馆在公司的办公地点提供咖啡和点心之类的'餐饮,所有员工可以去要一份10—20美元左右的免费咖啡和点心。还有的公司和来往较多的客户之间,也有送购物卡的,不过购物卡也是在30—50美元左右,也不是很多,多了就有行贿之嫌。公司之间的这种送礼物,只有在感恩节和圣诞节时才送,决不会和中国一样,一些企业逢年过节,哪怕是中秋节、端午节也必须孝敬那些主管部门。

篇3:圣诞节的习俗礼仪知识

圣诞节的习俗礼仪知识

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起源于基督徒对耶稣基督的纪念,那么圣诞节有哪些礼仪呢?

一、三台弥撒

圣诞日的一个特别之处,在于这一天可以举行三台弥撒:子夜弥撒、黎明弥撒、天明弥撒。这一惯例源自罗马的教宗礼仪。当时的牧灵原因和责任使然,教宗必须在圣诞日举行三台弥撒。主历第四世纪,在由君士坦丁大帝兴建、由他的儿子君士坦提乌斯完成的圣伯多禄大殿(大约354 年)里,白日只有一台常规弥撒。主历第五世纪在圣母大堂加上了子夜弥撒,这座教堂由教宗西克斯图斯三世(Sixtus III, 432-440) 于主历431 年的厄弗所大公会议之后建造,此次大公会议宣布「玛利亚为天主之母」。该教堂本是要建成一座“罗马的白冷城”像存放着主受难遗迹的耶路撒冷圣十字教堂一样,成为「罗马的白冷城」。这座教堂有个岩穴,是白冷那个岩穴的复制品,因此,圣母大堂又被赋予“马槽中的圣母” Sancta Maria ad Praesepem这个名称。自七世纪以来,那里的五块木板也受到了敬礼,据说是耶稣马槽的残骸。圣母大堂因此成为罗马的圣诞教堂,很自然地,罗马主教在圣诞节要拜访这座教堂,在夜间主持夜祷和感恩祭。

主历第六世纪在圣亚纳大西亚教堂,加上了由教宗举行的第三台弥撒。当时这是罗马的希腊教堂,他们在12月25日庆祝其主保节日。作为罗马主教的教宗需要对此表示尊重,因此在圣诞节的早上,会拜访罗马的希腊侨民,并在他们的圣堂里与他们一起举行感恩祭。这之后,他继续前往圣伯多禄大殿举行常规的节日圣祭。因此,罗马的主教出于牧灵的原因(在圣亚纳大西亚教堂的希腊移民)和罗马的特殊情况(作为圣诞节教堂和小白冷的圣母大堂) ,需要在圣诞节举行三台弥撒。教宗的这一做法,后来为其它教会所仿效,尽管他们并没有罗马所具备的那些特别缘由。

三台弥撒的传统沿袭至今,《圣事手册》和读经本中也都有了这三台弥撒的内容。《天主教法典》第905 号1# 和951号1#都提到且允许了圣诞节的这三台弥撒。举行三台圣诞弥撒是一项特恩,但不是必须的。神父可以根据牧灵需要而庆祝一台或两台弥撒。弥撒规程必须合乎当日的时间,即子夜弥撒必须在半夜时分,第二台弥撒在黎明时分,第三台在天明以后。《天主教法典》还允许了一项奇怪的特权,即神父在圣诞节的每台弥撒都可以收取献仪,这是圣诞红包!这令不少人倍感遗憾。但愿这样一个法律上的例外,不会演变成一个只是为了献仪而举行弥撒的诱惑!

二、读经

读经不是三年一循环的,而是每年都重复。

子夜弥撒

读经-1 (依九1-6) ,开篇非常贴切: “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这是半夜的弥撒,人们来到教堂,从而可以真实地体会到在黑暗中行走的滋味。他们从外在的表征上,也可等同当日的以色列了,或许这可以作为圣诞节反省的一个起点。在我们这个时代,灵性的黑暗与依撒意亚先知的时代很相似:许多人背负重轭,受苦良多(参:3 节) ,军靴在战场上踩踏,战袍染满了血迹(参:4 节)。而在这所有的悲哀画面中,先知听到“有一个婴孩为我们诞生了,有一个儿子赐给了我们”的喜讯,这婴孩的名字是“和平之王”他将建立“正义与公平的王国”。这个在苦难和困境中传来的伟大和平讯息,是所有圣诞节反省的中心,将来也依然如此。那么,这一切将如何发生?在如此骚乱的世界上,是什么赋予我们勇气,来培育这样一个梦想和希望?关键词在“万军土主的热诚必要完成这事”(6 节)。人类历史上的这个转折,将是天主的作为,而不是我们的活动。福音(路二1-14) 中,基督的诞生补充说明了读经一。“和平之王”被托付给地位卑下的父母,在贫苦中降生。他是软弱的、无助的,预示着他将不会以政治权力或武力革命来改变这个世界。他带来改变的方式将是召集门徒、教给他们另外一种生活方式。他将创建一个门徒团体,这个团体以上主的力量为依托,不依赖自己的成就;这个团体的人彼此帮助,并走近困境中的人们。通过这个方式,耶稣将成为“救世主”(福音前欢呼词、答唱咏)。

读经二来自《弟铎书》(铎二11-14) ,从那为今日带来如此喜庆和欢乐的事实开始: “天主的恩宠已经出现”。天主的仁慈和温良曾经借着一个新生儿展示给我们,今日依旧如此。祂教给我们如何生活得节制、正义、热诚,使我们能满怀希望地,期待祂的第二次来临。有时候我们会忘记这个重要的三角关系:基督事件,在今天是祂的诞生影响、并改变我们的生命,以使我们能期待祂光荣归来。

总结下来,可以说今天的读经非常切合子夜弥撒的主题。我们都在这世界上和个人的生活中体验着黑暗,在这黑暗中进来了一道先知性的远景:一个孩子为我们诞生了,祂将带来和平与正义(依撒意亚先知书) 。这个预言在基督的诞生纪(福音)中得以应验,这个预言也帮助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世界(弟铎书)。这对所有在深夜的黑暗中聚到一起庆祝基督诞生的人,都是一个挑战性的讯息:由于天主的作为,由于我们的生活,这黑暗会转变为光明。

黎明弥撒

福音(路二2-20) 是子夜弥撒福音的一个延续。它以简单动人的方式,描述了牧羊人遇见新生婴孩的过程。如牧羊人这等地位卑下的人们,却被拣选成为第一批寻找并发现这孩子的人。“他们急忙去……他们一见,就明白了”。这就是救恩的计划:每个人都知道、都有机会,但只有卑微的人才能以开放的心,认出它并全心接受。牧羊人是玛利亚在《谢主曲》中,清楚道出的真谛之明证:“他驱散了那些心高气傲的人。他从高位上退下权贵,却举扬了卑微贫困的人”(参路一51-52)

读经一(依六二1l-12) 简洁有力。这是天主对犹太人的爱的邀请,邀请他们从流散之地回到熙雍。救主来了,祂随身带了礼物:他们将成为圣洁的民族,是上主所赎回的,熙雍将被称为“受宠爱的城”、“不被遗弃的城”因为天主拣选了她,并将与她同在。先知的预言,如今已藉基督的诞生完成,并被赋予更深的意义。祂给予祂子民的圣诞礼物,便是使我们成为圣洁的民族,由祂所救赎,并时常伴随祂左右。读经二(铎三4-7) 强调依撒意亚先生日预言的最后面向:我们真正地被拯救了(在基督的诞生中开始了这个救恩过程) ,但不是因为我们的任何功德,这救恩是白白赐给我们的礼物。在洗礼中,我们接受了这救恩,天主的神拥有了我们。如此,我们便成为天主的儿女和天国的继承人。

总结:黎明弥撒的读经,更多地显示了救恩的礼物特征。救恩是天主送给卑微牧羊人的圣诞礼物,是送给熙雍的不相称的礼物,也是我们受洗时所领受的礼物。这礼物不是因为人的任何功德,而是全部来白天主的仁慈和爱,透过降生于白冷城的婴儿而彰显于世。两篇读经中,有不少词汇可以让我们反省我们所收到的.圣诞礼物: 「圣洁的子民 」、「上主所赎回的」、「受宠爱的」、「不被遗弃的」、「重生」、「由圣神所施行的更新」、「成义」、「继承永生」。一个真正蒙祝福的圣诞节,会给我们带来这众多的恩许。

天明弥撒

在圣诞节的前两台弥撒中,路加以故事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道成肉身的事实:历史在故事中被放大和阐释。在第三台弥撒的福音中,我们听到了福音(若一1-18)作者神学家若望的声音,他透过手法娴熟而又抽象的写作方式,向我们介绍了圣子降生的奥迹:“圣言成了血肉”。那从起初就有的圣言、那就是天主的圣言来到这个世界上,居住在我们中间。从祂的满盈中,我们优先领受了恩宠,“而且是恩宠上加恩宠” (16节)。在成了血肉的圣言中,一切黑暗势力都被打破。这篇褔音意义紧凑,促使人从中选出一两个思想作为一次默想或讲道的主题。它表明了降孕奥迹的两极化与吊诡性:天主成了人;光明驱走了黑暗;血肉中注入了新精神;那不可见的天主向人显示了自己。

读经二(希一1-6)在救恩史的框架下,展现了道成肉身的奥迹。在过去,天主通过众多不同的方式与人讲话;但是现在,通过天主降生成人,最完美的启示已经来到。从现在开始,天主通过他的儿子与我们讲话,“祂天主光荣的反映,是天主本体的真像”。成了人的天主,作为天父最完美的启示者而介绍给我们,透过言语、行为和存在而显示出来。那些看到祂的人,就看到了父(参:若十四9)

读经一(依五二7-10) ,是对耶路撒冷的慰藉讯息。这讯息的安慰和力量,以非常优美的语句表达出来: “耶路撒冷的废墟啊!你们要兴高采烈,一起欢呼” (9 节)。那么,是什么在流徙和废墟的困境下,带来如此欢乐?是上主将光复熙雍、将安慰祂的子民、将救赎耶路撒冷。这对所有的国家,都将是一个强有力的标记,它所彰显的也不止是天主的力量,而特别是天主对祂的于民以色列的爱。在基督的出生事件中,天主的救赎工程业已开始,这工程将延续至所有时代,并到达所有民族。因此我们才可以在今天高唱:“全球看见了我们天主的救恩”。(答唱咏) 。

总结:第三台弥撒的读经告诉我们圣诞奥迹的伟大和影响力。它是普世的救恩(依撒意亚先知书) ,是完美的启示(希伯来书) ,它显示了父的光荣并把恩宠赐予所有人(福音)。

根据各自的福音内容,这三台弥撒也有了不同的名字。子夜弥撒称为“天使弥撒J”因为是天使向牧羊人宣报了救主的降生并唱起光荣天主的歌。黎明弥撒称为“牧羊人弥撒”因为牧羊人寻找那孩子,并在找到后为他们所听所见的一切而光荣赞颂天主。日间弥撒称为“圣言弥撒”因为圣若望在他福音书的引言中,把新生的婴孩介绍为变成血肉的永生圣言。

另一个根据福音,将圣诞节三台弥撒系统化的尝试,使得天主呈现于世的诞生,有了三重性的解释;“子夜弥撒”庆祝的是《路加福音》所描述的降孕与诞生; “黎明弥撒”描述的是由人们心中的信德和爱而诞生的基督,那些牧羊人就是第一批在心中迎接基督降生的人; “日间弥撒“尊崇的是自父而来的永生之子、与天主同在且在天主内的圣言。

所有的这些分类,都是人为的、虔诚的、很不错的界定,但却没有历史实情的依据。这三台弥撒的引入,其实并不是为了表明天主诞生奥迹的不同面向,更不是三个不同的降生,而是源自于罗马当地的牧灵和特殊地区情形而已(参:上文)

三、祷文

圣诞日的「光荣颂」和「信经」有特别的意义和重要性。将临期主日不唱「光荣颂」日的是在「让它在圣诞节时获得一种新鲜感」《罗马年历》注解II 、2) 。在这段时期,只在节日和庆日时才唱光荣颂,实际上也就是只有在12 月8 日圣母始胎无原罪节上。在阔别几乎一个月之后,这首天使之歌在圣诞节弥撒里回归了。因此光荣颂要带着特别的庄严来歌唱,或许圣诞节是向教友们解释这首令人肃然起敬的赞美诗的好机会。因为我们有太多机会听到它、并用它祈祷,但什么时候听过关于它的解释,或默想过里面的内容?每个文化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式,来接回久违了四个礼拜的光荣颂:或许只是唱得庄严一点而己,或许是像复活之夜一样以响铃的方式,或其它方式。重要的是,这首圣诞赞美诗在诞生之夜,被赋予特别的意义。

这个节日弥撒中的信经,同样也得到特别的强调。在梵二的礼仪改革之前,念到信经中的圣诞奥迹时,是要跪下或屈膝的。礼仪改革简化了这一点,以鞠躬代替了下跪和屈膝。但在圣诞日以及圣母领报日,仍然保留了屈膝或下跪的动作。这是为了表明我们不止用语言赞同圣诞的奥迹,也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我们的敬畏和谦逊。希望这一礼仪在圣诞节,是在完全的意识下进行的,心中明白屈膝是为在降生成人的天主面前成为渺小的。面对这样一个奥迹,又有谁不会感到渺小呢?

祷文中贯穿了黑暗和光明的主题,尤其是子夜弥撒和黎明弥撒。基督光芒的照耀,使黑夜光辉灿烂(子夜弥撒集祷经),我们沐浴在降生成人的圣言所带来的新光之中(黎明弥撒集祷经)。我们祈祷这光能进入我们的生活(黎明弥撒集祷经)照耀……在我们的言行上(子夜弥撒献礼经)使我们与基督更加相似“子夜弥撒领圣体后经” 求使我们能师法他度圣善的生活“黎明弥撒献礼经”使我们能跟随降生成人并居住在我们中间的基督的榜样。最后的“隆重祝福礼”重拾此主题,即愿基督的诞生驱走这个世界上的黑暗,并祈求也驱散我们生命中的罪恶之夜。仅存的另外一个主题,是围绕着救主诞生的喜乐,以及因祂所给我们带来的平安和恩宠的喜乐。天使把好消息和极为欢乐的音讯带给牧羊人,我们则祈求自己能将这个喜乐传递给他人。黎明弥撒的领主咏总结了这个主题:“熙雍的妇女,请踊跃:耶路撒冷的妇女,请歌颂:请看,你的圣者、君王、世界的故主就要驾临”

天明弥撒的侧重点稍有不同。它颂扬了新生婴孩的权威和大能:他肩上担负着王国l 进堂咏ì ,“上主宣布了他的救恩,将他的正义显示给万民”(领主咏)。祂是全世界的救主,使人与天主之间重归于好,并使我们成为天主的儿女。马槽里那个无助软弱的婴儿,的的确确是强大有力的。

礼仪经本上有三个圣诞节颂谢词,分别用于耶稣诞生庆典、八日庆期,以及圣诞期内没有适当颂谢词的日子。

第一个颂谢词的主题是「基督是光」。它在圣诞节所带来的新景象下,描述了圣诞奥迹。这景象就是天主成为我们中的一员,是和平与公义的景象,是复兴世界和人性的景象。在圣诞节天主使自己显于世人眼中,使我们「被拍绑在那不可见的天主的爱中」

第二个颂谢词的主题,是「降生的圣子重整万有」。这首颂谢词很好地表述了圣诞奥迹的两极性: “没有肉眼能看到作为天主的基督,现在他却以我们的模样显示于人间。基督是永恒的,他原生于万世之前,现在却开始了时间之下的生活”他是天主爱的启示,并来到世界上,以彻底改变人类的处境。

第三个颂谢词的主题,发生于圣诞节的天人间的奇妙交换天主成了人,使人能够再次与天主合一:祂成了有死的人,我们才可以获得祂的不朽;祂成了软弱的,好让我们成为强大的。这是我们在这一天所庆祝的奇妙的「天人同一性体」这三个可以在圣诞期任意使用的颂谢词,可以增加这期间感恩祭庆祝的主题性。但选择颂谢词重要的是,要仔细选择最切合当日读经主题的那一个。

庆祝圣诞节的习俗

1.圣诞卡

圣诞卡在美国和欧洲很流行,也是为维持远方亲朋好友关系的方式之一。许多家庭随贺卡带上年度家庭合照或家庭新闻,新闻一般包括家庭成员在过去一年的优点特长等内容。

2.圣诞帽

那是一顶红色帽子,据说晚上戴上睡觉除了睡得安稳和有点暖外,第二天你还会发现在帽子里多了点心爱的人送的礼物。在狂欢夜它更是全场的主角,无论你去到哪个角落,都会看到各式各样的圣诞帽。

3.圣诞袜

最早以前是一对红色的大袜子,大小不拘。因为圣诞袜是要用来装礼物的,所以是小朋友最喜欢的东西,晚上他们会将自己的袜子挂在床边,等待第二天早上收礼。

4.圣诞树

近代圣诞树起源于德国,后来逐步在世界范围内流行起来,成为圣诞节庆祝中最有名的传统之一。通常人们在圣诞前后把一棵常绿植物如松树弄进屋里或者在户外,并用圣诞灯和彩色的装饰物装饰。并把一个天使或星星放在树的顶上。

不过如今在我国,不少年轻人都把圣诞节视为情人节来过,往往会在圣诞节当天互送鲜花、巧克力等礼物来庆祝。

5.圣诞节橱窗

圣诞橱窗也是墨尔本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每年的圣诞节来临前商店的橱窗设计人员就会动足脑筋,将这个圣诞节的主题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且绝不会和往年的风格重合,这里也是妈妈最愿意带孩子们来的地方。圣诞爷爷醇厚的嗓音讲述着惊心动魄的经历,故事还是那个故事,但声、光、电的组合更生动有趣。排队入场是玛雅橱窗参观中不成文的规定,栏杆外是急匆匆路过的人流,栏杆内有序参观,每个橱窗有数分钟的演绎。每个橱窗左下角是滚动的屏幕,立体声喇叭中讲述的故事,都能在这里显示,扫描一下二维码还能下载。

6.圣诞节环

西方国家圣诞节其间挂在家门口用的装饰品,通常用绿色的枝叶或藤条(松毛、松针等)和银色的金属及金色的铃铛配以红色的缎带组成主色调绿、白、黄、红代表欢乐喜庆上面写着MERRY CHRISMAS或者简写为X'mas

圣诞节环最早出现在芬兰。

篇4:圣诞节习俗是什么

1、装扮圣诞树

圣诞树的习俗来源于德国,是由一些常青树砍伐而成。一般会在树上装饰金银条带、拐杖、苹果、小礼品等。

2、互赠圣诞卡片

圣诞节这一天,外国人会寄送圣诞卡片,以表现对于远方亲友的思念。圣诞节卡片一般印有圣诞节期间的图片,比如雪景、雪人、圣诞老人和驯鹿等。

3、给亲友送礼物

这个传统来自于耶稣出生的时候,三位东方博士给耶稣送来贺礼。因此每年圣诞节的时候,亲朋好友都会互赠礼品,圣诞老人赠送礼品的传说也源自这个故事。

4、唱圣诞歌

圣诞节期间总是会回荡着一些传统的圣诞歌曲,给圣诞节增添氛围。现在常见的'圣诞歌有《第一支圣诞歌》《白色圣诞节》《铃儿响叮当》等。

5、制作圣诞美食

很久之前,人们就会在平安夜吃一些特殊的美食,比如梅花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在圣诞节吃的东西也越来越多样化,比如果脯、圣诞蛋糕等。

篇5: 圣诞节习俗

1、圣诞卡

圣诞卡在美国和欧洲很流行,也是为维持远方亲朋好友关系的方式之一。许多家庭随贺卡带上年度家庭合照或家庭新闻,新闻一般包括家庭成员在过去一年的优点特长等资料。

2、圣诞帽

那是一顶红色帽子,据说晚上戴上睡觉除了睡得安稳和有点暖外,第二天你还会发此刻帽子里多了点心爱的人送的礼物。在狂欢夜它更是全场的主角,无论你去到哪个角落,都会看到各式各样的圣诞帽。

3、圣诞袜

最早以前是一对红色的大袜子,大小不拘。因为圣诞袜是要用来装礼物的,所以是小朋友最喜欢的东西,晚上他们会将自己的袜子挂在床边,等待第二天早上收礼。

4、圣诞树

近代圣诞树起源于德国,之后逐步在世界范围内流行起来,成为圣诞节庆祝中最有名的传统之一。通常人们在圣诞前后把一棵常绿植物如松树弄进屋里或者在户外,并用圣诞灯和彩色的装饰物装饰。并把一个天使或星星放在树的顶上。

但是如今在我国,不少年轻人都把圣诞节视为情人节来过,往往会在圣诞节当天互送鲜花、巧克力等礼物来庆祝。

篇6: 圣诞节习俗

法国中部的色日尔斯地方,每年圣诞节前后几天必降大雪,白雪皑皑,令人清新。在西方人眼里,白色圣诞是一种吉祥。在法国,马槽是最富有特色的圣诞标志,因为相传耶稣是诞生在马槽旁的。人们大唱颂赞耶稣的圣诞歌之后,务必开怀畅饮,香槟和白兰地是法国传统的圣诞美酒。

芬兰在12月圣诞节前后,漫山遍野都是怒放的紫罗兰,掩映在白色的大地上,望去一片紫红色,紫色圣诞使人心旷神怡。

美国人过圣诞节着重家庭布置,安置圣诞树,在袜子中塞满礼物,吃以火鸡为主的圣诞大菜,举行家庭舞会。

瑞士人在圣诞节前4个星期,就将4支巨型的蜡烛点燃,放在由树枝装饰成的一个环里,每周点1支,当点燃第4支后,圣诞节就到了。

篇7: 圣诞节习俗

在法国,生性浪漫的法国人喜欢在12月24日的晚上载歌载舞,伴着白兰地和香槟酒的浓郁酒香,一醉方休,醉度圣诞。

在德国,一向比较严谨的德国人都要开怀畅饮啤酒戴白葡萄酒,吃甜食、酸食、酸猪蹄、啤酒烩牛肉、奶制品和各种生菜。

在意大利,虽然平时已吃好喝好,但过圣诞节时,那才真叫大吃大喝,山珍海味,美馔佳肴,玉盘奇馐,应有尽有,是饕餐之徒大显身手的时候。

在澳大利亚,每家饭店酒店都为圣诞节准备了丰盛的食物,有火鸡、腊鸡、猪腿、美酒、点心等,人们在傍晚时分或一家老小或携亲伴友,成群结队地到餐馆去吃圣诞大餐。

在英国,英国人在圣诞节是最注重吃的,食品中包括烧猪、火鸡、圣诞布丁、圣诞碎肉饼等

传统的.圣诞大餐,在最早的时候流行吃烤猪、火腿,因为在天主教国家看来,猪象征着“富裕”。不论是早期的烤猪、火腿,还是之后的火鸡、三文鱼,总之都是以肉为主。因为在靠天吃饭的时期,“饥饿”是常有的事,能在一年之尾享受一顿“大块肉”晚餐,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除了吃肉,圣诞大餐还是有红酒,这一传统构成的理由是:肉象征着耶酥基督的肉身,红酒代表他的血。耶稣替人受难,被钉在十字架上所受的血肉之苦,是就应被纪念的。

篇8: 圣诞节习俗

法国法国中部的色日尔斯地方,每年圣诞节前后几天必降大雪,白雪皑皑,令人清新。在西方人眼里,白色圣诞是一种吉祥。在法国,马槽是最富有特色的圣诞标志,因为相传耶稣是诞生在马槽旁的。人们大唱颂赞耶稣的圣诞歌之后,务必开怀畅饮,香槟和白兰地是法国传统的圣诞美酒。

芬兰芬兰在12月圣诞节前后,漫山遍野都是怒放的紫罗兰,掩映在白色的大地上,望去一片紫红色,紫色圣诞使人心旷神怡。

英国和德国英国人和德国人一样,圣诞节喝啤酒,吃烤鹅,他们更喜欢利用圣诞节假日外出旅游。

美国美国人过圣诞节着重家庭布置,安置圣诞树,在袜子中塞满礼物,吃以火鸡为主的圣诞大菜,举行家庭舞会。

瑞士瑞士人在圣诞节前4个星期,就将4支巨型的蜡烛点燃,放在由树枝装饰成的一个环里,每周点1支,当点燃第4支后,圣诞节就到了。

丹麦丹麦人对不合意的圣诞礼物,可去商店兑换价格相似的其他商品。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是南半球的国家之一。12月底,正当西欧各国在寒风呼啸中欢度圣诞节时,澳大利亚正是热不可耐的仲夏时节。因此在澳大利亚过圣诞节,到处能够看见光着上身汗水涔涔的小伙子和穿超短裙的姑娘,与商店橱窗里精心布置的冬日雪景、挂满雪花的圣诞树和穿红棉袄的圣诞老人,构成澳大利亚特有的节日图景。这种酷暑和严冬景象的强烈比较,恐怕在西方国家是独一无二的。父母给子女最好的圣诞礼物,莫过于一副小水划。圣诞节弄潮是澳大利亚的一大特征。节日晚上,带着饮料到森林里举行“巴别居”野餐。人们用石头垒的露天灶中用枯树枝生火、上面架一块铁板,把香肠、牛肉、鲜鱼等放上去煎。吃饱喝足后,就跳起“迪斯科”或“袋鼠舞”,一向闹到深夜才结束。喝醉了的,便往草地上一躺,在如雷的鼾声中迎接圣诞老人的莅临。

波兰在波兰每年12月25日、26日举行,家家户户都要装饰圣诞树,大街小巷都有圣诞树上的装饰品出卖。节日里亲友之间相互祝贺,互赠礼品,表示友好。晚间吃饭时桌布下边要放一些草,以示耶稣的降生。晚饭很丰富,但不能吃肉。夜间12时后,全家去教堂礼拜。圣诞节期间,一般不到别人家中做客,但主人盛情邀请者例外。

保加利亚据保加利亚的历法,圣诞节是灵魂出没、妖邪猖狂的日子。因此,人们要借助火来驱妖镇邪。圣诞节前夜,家家都燃起火堆,一向燃到天亮,不得熄灭,否则会招来横祸。由男人取圣诞木点火进屋并高声念道:“圣诞节降临,牛、羊、猪、马长满圈,麦苗出满垅,人人走好运。”在屋里等候的人则齐声回答:“阿门!”

各个国家圣诞节过法:

英国

英国人在圣诞节是最注重吃的,食品中包括烧猪、火鸡、圣诞布丁、

圣诞碎肉饼等。每一个家人都有礼物,仆人也有份,所有的礼物是在

圣诞节的早晨派送。有的唱圣诞歌者沿门逐户唱歌报佳音,他们会被主人

请进屋内,用茶点招待,或者赠小礼物。

美国

因为美国是由许多民族组成的国家,所以美国人庆祝圣诞的情形也

最为复杂,从各国来的移民仍多依照他们祖国的风俗。但是,在圣诞时期,

美国人的门外挂着花环以及其它别致的布置则是一样的。

法国

法国的一般成年人,在圣诞前夕差不多都要到教会参加子夜弥撒。

在完毕后,家人同去最年老的已婚的哥哥或姊姊的家里,团聚吃饭。

这个集会,讨论家中要事,但遇有家人不和睦的,在此后也前嫌冰释,

大家要和好如初了,所以圣诞在法国是一个仁慈的日子。

西班牙

西班牙的儿童会放鞋子在门外或窗外,接收圣诞礼物。在许多城市

里有礼物给最美丽的子女。牛在那天也能得到很好的待遇。据说在耶稣

诞生时,曾有一头牛向他吐气来使到他得到温暖。

意大利

每一个意大利的家庭,都放有耶稣诞生故事的模型景物。在圣诞前夕,

家人团聚吃大餐,到午夜时参加圣诞弥撒。完毕之后,便去访问亲友,

只有小孩和年老的人得到礼物。在圣诞节,意大利人有一种很好的风俗,

儿童们作文或撰诗歌,表示感谢他们的父母在一年来给他们的教养。

他们的作品,在未吃圣诞大餐之前,被暗藏在餐巾里、碟子的下面或是

桌布里,父母装作看不见。在他们吃完大餐之后,便把它取回,向大家朗读。

瑞典

瑞典人是很好客的,圣诞节时,更有明显的表现,美一个家庭,不论贫富,

都欢迎朋友,甚至陌生人也能够去,各种食品摆在桌上,任人来吃。

瑞士

瑞士的圣诞老人是穿白色的长袍,戴上假面具的。他们都是由贫苦人所扮,

结队向人讨取食品和礼物。在收队后,他们就平分所得的东西。

丹麦

丹麦是最初推出圣诞邮票和称防痨邮票的,这种邮票发出来筹款

作防痨经费。在丹麦人寄出的圣诞邮件上没有不贴上这种邮票的。

收接邮件的人,看见贴有愈多圣诞邮票的,会觉得更喜欢哩!

智利

智利人庆祝圣诞节,必有一种名叫【猴子尾巴】的冷饮品,是用咖啡、

牛乳、鸡蛋、酒和发酵的葡萄合制而成。这种饮料为什么被叫做【猴子尾巴】

呢?倒没有人能够解释。

挪威

挪威人在圣诞前夕临睡前,家里各人都把自己所穿的一双鞋子,

由大至小排称一列,是各人轮流唱出他最喜欢的圣诞歌或圣诗一首。

爱尔兰

爱尔兰的每一个家庭,在圣诞节前夕,都放有一枝洋烛或灯在窗门架,

表示欢迎救世主降生。

苏格兰

苏格兰人在家里找寻向别人借来的东西,必需在圣诞节之前都归还与物主。

他们多是在新年的首个星期一那天赠送礼物,并不是在圣诞节期间送的,

小孩子和仆人都会得到礼物。

荷兰

荷兰人的圣诞礼物,往往是出乎一般人所意料的,有时会被藏在布丁

羊肠里面。

俄罗斯

公历新年才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通常只有教徒才庆祝圣诞,

而且宗教味道更浓一些。

德国

德国的每一信奉耶稣教的家庭,都有一株圣诞树,圣诞树是在德国

最先有的。德国人对于制圣诞节饼是很讲究的。饼有很多款式,在亲友之间,

彼此均有赠送。

◎浪漫派

用烟花在雪地里放一圈或组成图形或字,然后与她在中心仰望这片灿烂!

◎现实派

家庭烧烤和红白葡萄酒—顺便……买条金鱼送给她吧,挑个漂亮的鱼缸。

◎求爱派

花20块钱,买20个氢气球,把家的屋顶全部飘满,然后,再买几个彩灯,吊在气球下边,有点节日氛围,再就是买些女友爱吃的小零食,等女友回来关了灯,只开几个彩灯,来个浪漫大餐,然后给她说爱的宣言。

◎节约派

留在家里,打开音乐,大放节日歌,如果有红酒就倒两杯,没有就用白开水,互相举杯庆祝,祝对方快乐健康。

◎孝顺派

拿出50元,跟她一齐给自己和她母亲买一些她们最爱吃的东西,各自提回家,出来后,再买两张电影票,买点零食。看完、吃完各自回家,心里也踏实。

◎纪念派

拍照,是必须要的,自己买菜在家做饭,很温馨,能够相拥到外面去感受一下平安夜的气氛……总之只要两个人在一齐,怎样样过都是幸福快乐。

◎体贴派

我会买她最想要的东西。

◎传统派

买三朵玫瑰送给她,一齐去吃顿好吃的

每年的12月25日,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称为圣诞节。

从12月24日于翌年1月6日为圣诞节节期。节日期间,各国基督教徒都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圣诞节本来是基督教徒的节日,由于人们格外重视,它便成为一个全民性的节日,是西方国家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能够和新年相提并论,类似我国过春节。

西方人以红、绿、白三色为圣诞色,圣诞节来临时家家户户都要用圣诞色来装饰。红色的有圣诞花和圣诞蜡烛。绿色的是圣诞树。它是圣诞节的主要装饰品,用砍伐来的杉、柏一类呈塔形的常青树装饰而成。上面悬挂着五颜六色的彩灯、礼物和纸花,还点燃着圣诞蜡烛。

红色与白色相映成趣的是圣诞老人,他是圣诞节活动中最受欢迎的人物。西方儿童在圣诞夜临睡之前,要在壁炉前或枕头旁放上一只袜子,等候圣诞老人在他们入睡后把礼物放在袜子内。在西方,扮演圣诞老人也是一种习俗。

基督教堂在圣诞夜时就会门庭若市。一到圣诞节,这些教徒即前往教堂同庆耶稣诞辰。午夜时分的礼拜,备受非基督教徒青睐,纷纷前往教堂满足其好奇心。当然,教士也不失时机地向来者讲述基督降生于伯利恒--马槽的故事。

圣诞PARTY:

圣诞节必不可少的节目,有家庭式的,朋友式的,情人式的各种歌样PARTY。一种友情,亲情,感情聚会的好时光。戴着圣诞帽,唱着圣诞歌,说说大家的圣诞愿望。

圣诞大餐:

圣诞节作为一个隆重庆祝节日,不能少了好吃美味食品。圣诞节火鸡大餐就是例牌主菜了,以前的人们或许会用微波炉自己做,此刻的人们过节好多就是在外面餐馆里用餐了,商家们也会利用机会赚顾客们的钱,当然还有许多圣诞节食品,姜饼、糖果等等了。

圣诞帽:

那是一顶红色帽子,据说晚上戴上睡觉除了睡得安稳和有点暖外,第二天你还会发此刻帽子里多了点心爱的人送的礼物。在狂欢夜它更是全场的主角,无论你去到那个角落,都会看到各式各样的红帽子,有的还有帽尖发亮的,有的是金光闪闪的。

圣诞袜:

最早以前是一对红色的大袜子,多大都能够,因为圣诞袜是要用来装礼物的,小朋友最喜欢的东西,晚上他们会将自己的袜子挂在床边,等待第二天早上的收礼。要是有人圣诞节送小汽车那怎样办?那最好就叫他写张支票放进袜子里好了。

圣诞卡:

是祝贺圣诞及新年的贺卡,上面印着关于耶稣降生故事的图画,以及“庆祝圣诞、新年快乐之类的祝愿的话。

报佳音:

圣诞夜指12月24日晚至25日晨。教会组织一些圣诗班(或由信徒自发地组成)挨门挨户地在门口或窗下唱圣诞颂歌,叫作“报佳音”,意思是再现当年天使向伯利恒郊外的牧羊人报告耶稣降生的喜讯。“报佳音”的人称为ChristmasWaits,这项活动往往要进行到天亮,人数越来越多,歌声越来越大,大街小巷满城尽是歌声。

颂歌:

圣诞节时唱的赞美诗称为“圣诞颂歌”。圣诞颂歌很多,曲谱多取自著名音乐家的名作。经常唱的有《普世欢腾,救主下降》、(JoytotheWorld!)、《天使歌唱在高天》(AngelsWeHaveHeardonHigh)、《缅想当年时方夜半》(ItCametbeMidnightClear)、《美哉小城,小伯利恒》(OLittleTownofBethlehem)、《牧人闻信》(WhileShepherdsWatchedTheirFlocks)、《远远在马槽里》(AwayintheManger)、《荣耀天军》(Angels,fromtheRealmsofGlory)、《听啊,天使唱高声》(Hark!theHeraldAngelsSing)、《圣诞钟声》(IHeardtheBellsonChristmasDay)、等等其中以《平安夜》(SilentNight)最为有名。据说,18在奥地利一个名叫奥本多夫的小镇上住着一个默默无闻的乡村牧师一摩尔。这年圣诞节,摩尔发现教堂里管风琴的管于被老鼠咬坏了,修理已经来不及了。怎样庆祝圣诞呢?摩尔为此闷闷不乐。他忽然想起《路加福音》里记载着,那稣降生时,天使向伯利恒郊外的牧羊人报佳音后,高唱颂歌:“在至高之处荣耀归于上帝,在地上平安归于他所喜悦的人。”他灵机一动,根据这两句经文写成一首赞美诗,取名《平安夜》。摩尔写好歌词后拿给本镇小学教师葛路伯看,请他谱曲。葛路怕读完歌词很受感动,谱好曲,第二

天在教堂里演唱,大受欢迎。之后有两个商人飘过那里,学会了这首歌,他们为普鲁士国王威廉四世演唱,威廉四世听后大力赞赏,下令把《平安夜》定为全国教堂过圣诞节时必唱的歌曲之一。此外,有条件的教堂每年圣诞节时还会演唱德国著名音乐家韩德尔的《弥赛亚》(又名《救世主》)等音乐作品,透过这些音乐崇拜活动来加强节日的喜庆气氛。

圣诞老人:

据说他原是小亚细亚每拉城的主教,名叫圣尼古拉,死后被尊为圣徒,是一位身穿红袍、头戴红帽的白胡子老头。每年圣诞节他驾着鹿拉的雪橇从北方面来,由烟囱进入各家,把圣诞礼物装在袜子里挂在孩子们的床头上或火炉前。所以,西方人过圣诞节时,父母把给孩子的圣诞礼物装在袜子里,圣诞夜时挂在孩子们的床头上。第二天,孩子们醒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床头上寻找圣诞老人送来的礼物。如今,圣诞老人已成为吉祥如意的象征,不仅仅是过圣诞节时不可缺少的人物,而且也是欢庆新年时不可缺少的人物。

圣诞树:

据说有一位农民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圣诞夜里接待了一个饥寒交迫的小孩,让他吃了一顿丰盛的圣诞晚餐,这个孩子告别时折了一根杉树枝插在地上并祝福说:“年年此日,礼物满枝,留此美丽的杉村,报答你的好意。”小孩走后,农民发现那树枝竟变成了一棵小树,他才明白自己接待的原先是一位上帝的使者。这个故事就成为圣诞树的来源。在西方,不论是否基督徒,过圣诞节时都要准备一棵圣诞树,以增加节日的欢乐气氛。圣诞树一般是用杉柏之类的常绿树做成,象征生命长存。树上装饰着各种灯烛、彩花、玩具、星星,挂上各种圣诞礼物。圣诞之夜,人们围着圣诞树唱歌跳舞,尽情欢乐。

圣诞节节礼:

指西方人过圣诞节时给邮差或佣人的节礼,通常放在一个小盒里,所以英文称为”ChristmasBox“。

篇9:中秋节礼仪习俗

(一):赏月

中秋节赏月中秋赏月是中秋节的传统项目之一,《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至唐宋时期,赏月之风更加盛行,关于中秋的诗词也层出不穷,包括辛弃疾的《木兰花慢中秋》,苏轼的《水调歌头》。《东京梦华录》更有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二):赏月吃月饼

赏月和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了,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电信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三):赏月赏桂花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四):赏月烧塔

中秋夜烧塔中国南方的福建、江西、广东、广西等地农村很流行。塔身有碎砖和瓦片以及树枝干草等搭建而成。圆窑形,下宽上尖,内为空心,中秋晚上点烧,常常会有烧塔比赛,塔烧得越通红越好,烧得越旺越有彩气。

(五):赏月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国内外中秋送礼习俗

       国内中秋送礼习俗

秋收之际的中秋节,正是加强亲族联系、增进感情的好时机,是一年当中仅次于年节的馈赠大节。中秋节日馈赠,称为“贺节”、“送节”、“追节”,也称“送节礼”,陕西醴泉称“送秋节”。往往在节前数日甚至月初就开始赶办节礼,相互馈送,路上行人往来如梭。直到今天,中秋节前送节礼的习俗依然盛行,几乎等同于年前送礼贺节。一般送礼要赶在节前,但也有在节后送的,如在甘肃洮州,中秋节后第二天以饼果馈送亲戚。

作为团圆象征的月饼和时鲜的瓜果都是馈赠佳品。其他节物各地多有不同,如在广东东安要送糖饴;在湖南蓝山,亲友间多馈赠鸭;在江苏六合,家家以菱藕、蹲鸱、糖饼相馈赠;在四川江津,中秋前一日互相馈赠糍饼,取意其圆;福建同安分节前一二日,亲友间互送月饼、番薯、芋魁,中秋时以此祀先和祭神;在台湾嘉义,节前人们互送月饼、文旦、麻糍,等等。

中秋送礼习俗颇多,如在江苏地区,必要送礼的有学徒向师父送礼,分家的儿子给父母送礼,女婿要给岳家送礼,书塾学生要给教书先生送过节钱。其中,最重要的还是亲戚之间互赠节礼。

母家给女儿家送礼,较为普遍的中秋送礼习俗。在河南新安,母家携枣糕(用面叠作数层,下大上小,内夹枣)、月饼、梨、柿、石榴等看视女儿,称为“送糕”。在山东泰安也有八月十五看闺女的习俗,节前家家户户买上月饼、鲤鱼之类的礼物,挑担、骑驴、坐车,去看望自家已出嫁的闺女。

对于新嫁女,母家送礼更为隆重。在浙江乌青,有新嫁女的人家要以盘或箱盛月饼,送至女儿家,叫做“致秋节”。浙江双林的新妇之母家必备果品、粉圆(意为团圆)相送。在江苏高邮,娘家给新出嫁的女儿送节礼,但不留餐。在福建福鼎,父母给已出嫁的女儿送中秋节礼,第一次送节称“送头年”,礼品要丰厚,以中秋粿、月饼为主,再加酒、鸡、鸭。其中,中秋粿又有白粿(米浆加盐蒸熟)、糖粿(米浆加红糖蒸成)、肉粿(米浆加盐、肥猪肉、葱头油、葱叶等蒸熟)、芋蛋粿(也称槟榔芋粿)等各种,粿圆味美,象征团圆。女儿收下中秋粿和月饼,其它礼品一般退回,再添上几种礼品为压礼。收下的中秋粿,切成一块块,分给邻居和亲戚、朋友,叫做“分头年粿”。

有些地方会有要给外孙、外甥送礼的中秋送礼习俗。在福建藤山,凡为外祖父母者,必以中秋饼,附以鲤鱼饼送给外甥孙。在江苏高邮,外婆要在中秋这天送给外孙扎制“宝塔”,直到外孙十岁为止。在福建福鼎,当舅舅的每年中秋节都要送给外甥中秋饼和柚子,有几个外甥就要送几份,直送到外甥16岁为止。

当然,也有女婿要给丈人家送礼的中秋送礼习俗。如在浙江温州,女婿送丈人的礼品,一般是一对鸭子加鱼、肉、豆糕。回盘用三锦、粉干、雪梨。有外孙的,必须加大月饼和“赏月食”。在浙江乐清,中秋这天女婿、外甥、干儿需向岳父母、舅父母、干父母馈赠礼物,俗称“望八月十五”或“望中秋节”,礼物有粉干、鱼、肉等。女婿望第一个中秋要有鸭、鱼、肉等六样礼物,其余礼物则以月饼为主,其次是芋艿和茶食包等。送时还带着丝竹伴奏,饶有情趣。

其他馈赠礼节,如在福建福鼎,当年有父母或长辈过世的人家,过中秋节时不能蒸中秋粿,要由出嫁的女儿或亲戚给家中送来中秋粿和月饼,称为“送孝”。在江苏高邮,此日求婚者多带着雄鸡、鹅、藕、月饼去女家“追节”。这些都是一些很有风情的中秋送礼习俗。

国外中秋送礼习俗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的风俗流传在岁月中流转,影响周边的许多国家,中秋节不单单是华人的节日,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日本、韩国的传统节日,同时也形成了很多中秋送礼习俗。

日本的传统中秋节叫芋明月,也叫栗明月,但现代日本人已经不过中秋节了。那天人们可以不工作,在家里呆着喝啤酒,不看月亮,看电视节目。由于传统文化的衰退,年轻人都不知道节日的来源和意义,不管你是什么节日,只知道那天不用上班。

不同的是,中秋节在韩国被称为”秋夕“,是民间仅次于春节的盛大节日,有两天的法定假期,加上周末的时间,就成为含金量不低的”黄金周“了。人们也在假期表上把”秋夕"的英文写成为ThanksgivingDay,意为韩国的感恩节,很多人都有互相馈赠礼物的中秋送礼习俗。在韩国,最受欢迎的中秋节礼物是亲手制作的米糕,据说米糕里还含有诚心、爱心和孝心的含义,最能表达中秋一家团圆的气氛。

在一些没有中秋节的国度,他们对于送礼的态度是很自然的。当然也没有那么多讲究的中秋送礼习俗。如德国人过圣诞节不兴送厚礼,一瓶香水、一条领带、一张贺卡、甚至自制的蛋糕、果酱都是送给亲朋好友的最好礼物。如果是为公事或外事送礼,他们就更注重礼品的意义。

篇10:美洲国家习俗礼仪

美洲国家习俗礼仪

(1)社交礼仪 美国人在待人接物方面,具有下述四个主要特点。

第一、随和友善,容易接近。

第二、热情开朗,不拘小节。

第三、城府不深,喜欢幽默。

第四、自尊心强,好胜心重。

(2)服饰礼仪

总体而言,美国人平时的穿着打扮不太讲究。崇尚自然,偏爱宽松,讲究着状体现个性,是美国人穿着打扮的基本特征。跟美国人打交道 时,应注意对方在穿着打扮上的下列讲究,免得让对方产生不良印象。

第一、美国人非常注重意服装的'整洁。

第二、拜访美国人时,进了门一定要脱下帽子和外套,美国人认为这是一种礼貌。

第三、美国人十分重视着装细节。

第四、在美国女性最好不要穿黑色皮裙。

第五、在美国,一位女士要是随随便便地在男士面前脱下自己的鞋子,或者撩动自己裙子的下摆,往往会令人产生成心引诱对方之嫌。

第六、穿睡衣、拖鞋会客,或是以这身打扮外出,都会被美国人视为失礼。

第七、美国人认为,出入公共场合时化艳妆,或是在大庭广众之前当众化妆补妆,不但会被人视为缺乏教养,而且还有可能令人感到“身份可疑”。

第八、在室内依旧戴着墨镜不摘的人,往往会被美国人视作“见不得阳光的 人”。

(3)餐饮礼仪

美国人用餐的戒条主要有以下六条:

其一、不允许进餐时发出声响。

其二、不允许替他人取菜。

其三、不允许吸烟。

其四、不允许向别人劝酒。

其五、不允许当众脱衣解带。

其六、不允许议论令人作呕之事。

(4)习俗禁忌

国花:玫瑰

国树:山楂

国鸟:白头雕

国石:蓝宝石

最喜欢的颜色:白色

最讨厌的数字:13和3

忌讳:白色百合花不可作为礼物送人

【圣诞节的礼仪习俗】相关文章:

1.鄂伦春族习俗礼仪

2.各族礼仪习俗

3.圣诞节习俗英语作文

4.圣诞节的各国习俗

5.端午节的礼仪习俗

6.国外新年习俗礼仪

7.加纳文化习俗礼仪

8.巴拿马的习俗礼仪

9.闽南结婚习俗礼仪

10.捷克的习俗礼仪

下载word文档
《圣诞节的礼仪习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