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生 > 诗句大全>如梦令的散文诗

如梦令的散文诗

2022-05-28 07:31:5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浩天”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如梦令的散文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如梦令的散文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如梦令的散文诗

篇1:如梦令的散文诗

关于如梦令的散文诗

如梦令·昨夜子间烦躁

昨夜子间烦躁,

又梦两生纷扰,

辗转已无眠,

坐叹此生依旧。

凉否?

凉否?

顿觉身上衣少。

篇2:如梦令

一壶醇香的美酒,精致的青花瓷杯……我独自一人品着这老窖女儿红,东篱赏菊,西厢画画,倒也悠闲自在。这时,远处传来一群少女的嬉笑声,我好似想起了什么,便伏在窗台,微笑着回忆起年轻时那一次尽兴的郊游来……

我倚在这溪亭的台柱旁,带着微醺的眼神,欣赏着眼前的美景。日落黄昏,橙色被肆意泼洒在天际,凌乱而不失章法。一行白鹭划过天际,只寥寥数声啼鸣,便从我的视野中离去了。一道清澈的溪流环绕在亭边,有一股纯洁优雅之美。望着眼前这良辰美景,不经意拂袖间竟打翻了一杯酒,小溪随即泛起一圈一圈的涟漪,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亭子做工考究,雕梁画栋,四面景物则尽收眼底,再来上小壶美酒,则别有一番闲情逸致。

太阳即将落山,我这高昂的兴致也尽了。或许是刚刚的景色太让我沉醉了,以至于忍不住多喝了些美酒,忘掉了回家的路。我有些着急,微微泛红的脸上多了一丝焦虑的神色。于是我便坐在小船上仰首探看,四处寻找正确的出路。恍惚中我驾着小船,不知怎的,竟闯入了一个广阔的'荷花塘内。此时正值夏季,荷花正盛,朵朵娇艳欲滴,清香醉人,宛如一个个清新脱俗的少女。那硕大无朋的荷叶与晶莹的露水更衬出荷花的美丽。

该怎么渡?我手握船桨使劲划水,本想突破这重重阻碍,没料惊动了栖息在荷塘的水鸥与白鹭。它们一阵扑腾,张开翅膀在蓝天上翱翔。在晚霞的辉映下,它们显得格外动人,格外脱俗。我索性放下船桨,一边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边观赏起这另一幅令人如痴如醉的美景来……

篇3:如梦令

夕阳西下,日暮微醺,李清照倚坐在荷塘中央的小亭里,饮着甘甜的清酒,两朵带着醉意的红晕逐浮上她清秀的双颊。傍晚的风不似白天的那样燥热,而是凉爽、惬意的,轻轻拂着她的发丝。天幕低垂下来,周围的景物也朦胧了,她游兴满足,翩然起身泛舟回家。

她轻轻划着木桨,空气中飘着荷花的清香,醺醉人的微风吹得荷花荷叶轻轻摇曳,那份暖人的醉意让她觉得轻飘飘、迷迷糊糊的,醉看那荷叶荷花也朦朦胧胧、不太真切,只是缓缓地划着桨,忽然,她嗅到了比往常更浓烈的荷花香气,再定睛一看,这已是无人走过的荷花荡深处,她被惊得酒醒了一大半,紧紧握着船桨,紧张而着急地使劲划着船,桨声哗啦啦的,湖水被划得翻涌起来,波光潋滟。忽然,“扑棱棱”一叠响,一群栖息在此的白鹭,被水声惊地扑棱着翅膀飞出来,粉荷碧盘衬着它们洁白优雅的身影。这意外的惊喜为李清照这一天尽兴的游玩添上了一道绚烂的亮色,留下了一串带着水珠湿气的回忆,那白鹭惊飞的场景,深深烙在她心里。

她回家后,忆想起那个有荷花、有白鹭、有美景、有意外惊喜的傍晚,不由文思如泉,提笔写下流传千古的《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篇4:如梦令

你曾拥有无限快乐时光,也有过无限愁苦,我现在跨过12个世纪再去看你,你依然如一朵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你的一生在闺中时是那么欢乐,你划着一叶小舟来到溪边,擦干净小酒壶,欣赏着河边的优美景色,荷花大片大片的挨在一起,在微风中摇曳着身姿,又踩着微风的节奏点头,好像诉说着秘密,有时又静静地伫立,如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松散的发辫就这么定定的看着你,你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眼了一口酒,在沉醉之中竟忘了归路,清醒时你才发现来到了荷花深处,那些碧绿的叶子与荷花的粉嫩构成了一幅色彩鲜明活灵活现的画,你靠近一朵荷花仔细端详,朵朵花瓣都有着不同的颜色,粉白、粉绿、粉红……一旁的姐妹连忙说“快划呀、快划呀”!我拿起船桨,浆争着划,舟争着渡,阵阵水花惊起了在觅食的水鸟,它们拍拍翅膀,从碧玉般的荷叶上腾空而起,直指苍穹,它们鸣叫了几声后,变成一片白点,消失在天际,消失在天际……往后的日子里,每当你想起这无忧无虑的生活,你的嘴角就会微微上扬,不禁吟诵起: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你就是穿过无数欢乐与苦难,却能看透一切的李清照,你在南宋君臣苟且偷安的行径时,挥毫写下《夏日绝句》,你在闺时,无忧无虑地写下“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你看透人间世事变迁,这首《如梦令》就是你对闺中时最好的回忆!

篇5: 如梦令

夏日,我常常回忆起溪亭边,落日时的美景。夕阳西下,落日倒映在溪水中,几只鱼儿在船底欢快的嬉戏着,还不时跳出水面。溪水被映红了,我在亭内喝了杯美酒,坐上船,静静欣赏着这难得一见的美。陶醉了,真是“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玩的尽兴了,直到夜晚才想起回家。没想到途中迷路,误入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荷花池。荷花美丽多姿。有的含苞未放,像在等待大好时机再展开美丽的连衣裙;有的盛情难却,早已将自己沉鱼落雁般的容貌展现在眼前;有的刚刚掉下花瓣,露出饱满的果实,尝起来甜丝丝的。荷叶也不逊色,用自己的绿貌,装饰了整个池子。天色不早了,我急着找回家的路,左顾右盼的把船划行的很快,没想到却惊到了岸边的水鸟。一群水鸟,其时张开翅膀,从我头顶飞过,唱着欢快的歌声。齐压压的一片,这壮观的景象令我我欣喜万分,让我流连忘返。

这样的景色真美呀!

篇6: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夕阳渐渐下沉,光芒渐渐变得柔和起来。天空美丽至极,艳丽的晚霞浮在天空中,不停的变换着形状。时而如仙子飘逸,时而如虎豹狰狞,时而如鲜花绚烂,时而如野马奔腾。

沉醉在其中,任思绪纷飞,恍如隔世。直到夕阳消散了最后一丝光芒,天空顿时黯淡下来,小船随水飘荡,正想归去时,才发现此时已不知到了哪里。

再向前行,竟误入一片荷花池。荷叶又大又圆,青翠欲滴,水珠儿珍珠般在上边滚动,叶下依稀可见鱼戏莲叶间。最美的当属荷花了,粉里透白的花朵或尽情绽放,或喷薄欲放,或娇羞含苞,微风拂来,轻轻摇曳着身姿,欲说还休。

小船正缓行间,忽的几声鸣叫,扑棱棱飞起一群水鸥和白鹭。它们奋力拍打着翅膀,瞪大惊恐的眼睛,一眨眼远去了。

荷叶被小船荡开,留下一条长长的水路……

篇7: 如梦令

时常记得那一日,在溪亭与友人坐在观赏着那千姿百态的荷花,只觉得自己被眼前的荷花深深吸引了――有的含羞待放,粉红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几只蝴蝶就迫不及待地钻了进去,盛开着的荷花,洁白柔嫩得像婴儿的笑脸,甜美、纯洁、惹人喜爱。美景恰使我心生醉意。忍不住拿起酒壶,倒进杯中抿了几口,几杯小抿后开始番畅饮。也不知是否由于夕阳映照的缘故,感觉脸庞越来越烘热。就像有许多暖空气笼罩似的。头也眩晕,总似睡非睡。

不知不觉中,天已经渐渐暗淡了下来,直到自己的兴致被时间的流逝给消耗得差不多了,才想起自己该回家了。眼前已朦胧的我踉跄着上了小船,四肢的力气全随着空气蒸发了,我只好凭着自己朦胧的记忆前进。可是自己摇橹的手不听指挥,你让它往北摇,可是它偏偏和你作对,把橹往南摇;你让它把橹往南摇,可它却往北摇。行的船跌跌撞撞,好像是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孩童一样。没想到,我竟然把小舟给摇到了藕花的深处。此时,我惊出了一身冷汗,顿时酒也醒了,看到自己身处在藕花的深处,四周都被荷花给笼罩着。忽溅的一摊水,我如梦初醒。这才发觉误入了路,连忙撑起双桨,调转船头,奋力向出口划去……

不想,哗哗的水声惊动了从中栖息的水鸟。

我像一只泄了气的皮球瘫在了船舱里,在这种无人之境的环境中我该如何是好呀!最终,我只得在船舱中度过了这漫长的一夜。那一夜以深深烙印在我脑海中!

篇8: 如梦令

午日小憩睡醒,脑海中总会浮现出与众姐妹在溪边亭子游玩的场景。

那日阳光正好,微风轻拂过窗外的杨柳,与阳光一起伸进屋子里来,照在我床边的月季上,不禁让我想去溪亭游赏一番,方才不负这初夏的好风光。

行酒令,赏夏花,日暮也来临了。我又笑呵呵地给自己满上了一杯酒,双颊也变得绯红了起来,如是日暮一般醉醺醺的涨溢着红晕,连自己喝醉了没有都不得知晓了。我独自乘了一扁舟,俯身下来用手不停的在水中拨弄着。水面泛起阵阵涟漪,闪着点点银光,我也随之轻笑一声,今日倒是真尽兴。笑着笑着,我微眯着的眼睛缓缓睁了开来,船已不知不觉踏入了湖中央,绕着圈儿,打着转儿。夕阳的余晖洒向湖心,洒在我的裙摆上。抬望眼,这荷塘煞是好看,散发出缕缕芳香,这粉嫩待放的荷花,也所谓“濯淤泥而不妖”哩,花茎摇曳,让我满沾水气荷香,“快滑呀,快滑呀!”耳边正是其他姐妹们的嬉笑声,桨儿争着划,船儿争着渡。耳边传来了拍翅的声音,晕红的天空上赫然出现了一排纯白的鹭鸶,满滩的鹭鸶飞过池水,掠过荷塘,待看不见他们的时候,耳边也就只剩下鹭鸶拍翅的声音在天空回荡着了。

如梦的年华啊,现在重又记起,又不禁会心一笑。

篇9: 如梦令

晚风轻抚,迎着风,我的烦恼和忧愁似乎也渐渐散去了,脑海中又回忆起那珍藏心底的美好。

那年,我们一行人在溪亭边把酒言欢,我兴致一高,饮得有些多了。我倚在亭边,风把我的醉意悄悄地“偷”走了,待我清醒时,仅剩我一人,心中不免有些孤独。猛一抬头,只见傍晚的荷叶伴着清风翩翩起舞;“万绿丛中一点红”也跟着摇曳,甚是美丽!瞧!有的含苞欲放,似位未出阁的少女;有的亭亭玉立,尽显淑女风范;还有的完全绽开,可见其热情奔放.......

我看得愣住了,一下子竟忘了时间,已是日暮,怎么办?!怎么办?!不擅行舟的我,急忙调转船头。“扑哧....”我心下一惊,险些掉入湖中,定下心来,抬头喃道:“原来是鸥鹭啊!我挽起浸在水中的衣袍,无可奈何地对空中匆匆飞行的鸥鹭,招招手又笑道:“你们这一群小坏家伙,瞧你们干的‘好事’”

直到手有些冰凉,直到腿有些麻意,直到脸被泪湿润......我才从回忆中惊醒,灵感乍现,随手捻起一笔,写道:

・・・・・・・・・・・《如梦令》

・・・・・・・・・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篇10: 如梦令

电脑前,坐着一长发及腰的女郎,此人是谁?原来是大词人――李清照是也。此时,她正整理着她先前写下的词。忽然,一首《如梦令》显示在电脑屏幕上: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欧鹭。

少女时代游溪赏花的画面又浮现在李清照的脑海里,李清照决定重返故迹去看看。

次日,阳光明媚,李清照出门重温她少女时代的梦。一路走来,李清照惊诧无人来此“仙境”时,一股恶心的气味飘来,李清照虽厌恶这气味,但游溪兴志未减,李清照越走近小溪,那股恶心的气味就越强烈。但为了重温少女时代的`梦,她还是勉强走来了。可是,昔日溪旁的亭子,已成了垃圾堆;塑料袋、易拉罐、食品包装袋……飘浮在水面上,“黑”荷叶成了小溪的一大“亮点”,恶心的气味不时从“黑”荷叶里散发出来。李清照无法把眼前的景象与昔日少女时代美丽的小溪风光联系起来,她惊呆了。等她回过神来,愤然写下了另一首《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今日重返旧路。

垃圾成堆,

臭源荷叶深处。

呕吐,呕吐,

不见昔时景物。

篇11:如梦令

风清月娇江如练,

尺幅千里醉眼帘。

柳烟花雾幽径断,

恍如仙境赏诗篇。

篇12:《散文诗》

《散文诗两篇》

教学目标:

1. 基础知识目标:

A、 了解有关散文诗的知识 。

B、 理解《记忆》中所蕴涵着真谛。

C、 了解 《门槛》一文的写作背景,理解“门槛”的象征意义。

2. 能力培养目标:

把握《记忆》回旋婉曲、层层深入的写作特色及《门槛》的象征手法。

3. 思想教育目标:

A、 通过学习《记忆》一文,追求真善美,远离假丑恶,做生活的仁者、智者、强者。

B、 学习《门槛》一文,在面对人生选择的时候,要从容、镇定、要对理想执著追求,对信念坚定不移。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记忆》中所蕴涵着真谛,把握《记忆》回旋婉曲结构特点

2. 理解“门槛”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比较阅读法。

一. 预习课文

1.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狭隘(  )   灰烬(  )   作孽(  )   冠冕(   )

门槛(  )   执拗(  )   端详(   )  怜悯(    )    鬓(   )角

2. 解释下列词语

(1) 芥蒂:细微梗塞物,比喻很轻微的嫌隙或不快。

(2)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3) 泯灭:形迹、印象等消灭。

(4) 作孽:造孽,做坏事。佛教用语。

(5) 得大自在:得到极大的自由,不受拘束。

(6) 春华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多用于比喻)

二. 认知过程

导入:

开学至今我们学习了大量的诗歌和散文,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种新的文体,也是这二者的结合体――散文诗。散文诗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第四次对诗歌形式专制的反叛,是一种新兴诗体。散文诗这种诗体在“五四”时期随着新文化运动诞生以后,大半个世纪以来,经过历代诗人的探索,至今取得独立地位并繁盛起来。它既具有散文的形式,更具有诗歌的意境美。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品读《记忆》和《门槛》这两篇散文诗的精品,来领略散文诗的语言美、形式美、意境美。

(一) 学习《记忆》

1. 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有条件播放配乐朗读材料,充分酿造课堂气氛,

2. 简析课文内容,深入鉴赏课文

(1)《记忆》中,“记忆所蕴含着的真谛”指的是什么?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形象地揭示这一真谛的?

提示:回答第一问既要从全文提炼又要重点归纳课文的几段。回答第二问先根据行文中领起与转折的标记,将全文分成几个部分,然后用简练的语句串联起来。

答:第一问,记忆是衡量人的高下、贵贱、美丑、善恶的尺度;在人们的记忆中,庸人、叛徒、蠢货、懦夫将遭唾弃,大公无私、乐于奉献、勇于献身的人将流芳百世。

第二问,先说什么是忘却,再说记忆没有这样那样的外在形式,然后才能触及什么是记忆的核心话题,最后对怀有各种记忆的人做出评价。领起与转折处有明显的标志:“记忆,是什么?”――“这说的是忘却,记忆呢?”――“记忆究竟是什么?”全文“先言他物”,几经盘旋,才“引起所咏之辞”,回环婉曲,层层深入,意趣盎然。

(2)在《记忆》中,作者假设我和你面对面亲切交谈,这一问答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本文假设我(作者)与你(一个年轻的朋友)面对面亲切交谈,一问一答,这样“假设”的情境,有助于缩小读者与作者的.距离,有助于使作者“笔谈”变得和蔼可亲。虽如话家常一样,但是作者却用优美的语言,写出了许多优美的意象,使文章呈现出典雅的气象。

(3)文中两个传说表达了作者的什么观点?后面的议论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这两个传说表明了记忆是永恒的,作孽者人不毁之自毁之,行善者虽殒其身却人记之。表达了作者对庸人、叛徒、蠢货、懦夫的憎恶和对智者、勇士的崇敬与赞扬之情。

(4)在《记忆》中,哪两种修辞手法用得最多,最好?

答:比喻和排比。

比喻,具有系列化的特点。 “记忆 ” 被比喻成种种事物:灰烬、流水、落花。每一种比喻中,又作生动形象的进一步比喻性描写,以 “流水”之喻而论,更进一步的比喻性描写还在后面:“它奔涌而来,可也总要消逝到地平线之外去”,“即便是流水,到了天尽头,不还能解一解远行人的干渴么。”

排比,“医学家说……道德家说……佛家说……”“……是庸人……是叛徒……是懦夫”或引用名言,或写成精妙的警句,像诗一样单行排列,有气势,有分量。

(5)读完文章,请谈谈你对“记忆究竟是什么”这一问题的认识。

答:《记忆》从记忆角度,对纷繁的社会现象和人们的种种品行作了概括而生动的描写,表达了对真善美的歌颂,对假恶丑的批判。从根本上说,这里的“记忆”,是广大人民心中判断是非曲直的客观尺度。

总结:本文形散神聚。表面上好像零散杂乱,其实始终围绕着“记忆”的话题,而且“记忆”的话题,也不过是作者思想感情赖以表达的凭借,作者真正想表达的是对正义、对高尚情操的歌颂,对恶势力、对卑下行为的批判,但这写作意图藏而不露。在思路上,没有 “直线式”平铺直叙写来,而是采取曲线式写法,迂回婉转地表达思想感情。根据这一中心,作者尽情挥洒,力求形式生动活泼。总之,文章在形式上放得开,但表达的中心很集中,开与合很好地统一起来了

(二)学习《门槛》

1.作者介绍

屠格涅夫(1818-1883),19世纪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第一部具有影响的作品是《猎人笔记》。50年代起,写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烟》、《处女地》(“艺术史诗”)

2.背景介绍

《门槛》是作者晚年的作品中思想境界较高的一篇。作者与女革命家一直有来往。 1878 年 1 月,俄国发生了女革命家刺杀彼得堡总督的事件,同时,屠格涅夫受到女革命家彼洛夫斯卡娅活动的影响,受到女友伏列夫斯卡哑献身精神的感染,对那些为俄国的解放事业不惜牺牲一切的英雄钦佩不已。于是,集她们于 “ 俄罗斯的姑娘 ” 之一身,通过虚幻的梦境,讴歌了俄国社会现实中的优秀分子,着力表现她们的崇高信仰和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

3.研习课文

(1)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语句,这是怎样一个环境,这样的环境描写有什么象征意义?对表现女主人公形象又有什么作用?

提示:找准相关语句,结合背景思考环境描写的作用

答:找出相关的环境描写的语句,“一座大楼。正面一道窄门敞开。门里一片阴森的黑暗。”“望不透的黑暗中散发着寒气,随着寒气,从大楼深处传来一个慢吞吞的、不响亮的声音”这阴森恐怖的环境象征着当时俄国严酷的社会环境和严峻的革命形势。“大楼”象征伟大而壮丽的革命事业;“门槛”象征参加革命和不参加革命、进步与落后的分界线,也可象征革命者面前的一切艰难险阻。

这阴森恐怖、冷峻严酷的环境,是人物形象凸现的底色。

(2) 语言描写的句子,对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作出评价,女主人有哪些优秀品质,作者对她寄予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文中的语言描写有三类:一类是问话,声音慢吞吞、不响亮,语调冷冰冰,语句长,陈述一切苦难,表现正义事业的艰难,衬托出女主人公的坚强性格;另一类是答语,简短、坚决、果敢、有力,直接表现女主人公的坚强品质;最后一类是评语,“疯子”“圣人”截然相反,表现女主人公品格的伟大,也暗示出这种人物性格不被广泛理解造成的悲剧性。

在塑造女主人公形象时,作者寄托了对女主人公由衷的赞美和颂扬之情。

(3) 揣摩相关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A. 为什么一个人投身于革命后,会遭到“跟人们疏远,完全的孤独”的结果?

提示:联系鲁迅的《药》来理解。

答:这正反映了革命者脱离群众,漠视群众力量,缺乏进步的指导思想的弊端和当时人民群众的麻木。

B. 为什么说“你准备着无名的牺牲吗?你会死去――没有一个人……甚至没有一个人会知道,他尊敬的怀念的是谁……”?

答:牺牲而无名,这是最朴实、最高贵、最伟大的牺牲,展示了革命者崇高无私的精神境界。

C. 何理解问者的最后一个问题“你知道吗?将来你会不再相信你现在这个信仰,你会认为自己受了骗,白白地毁了你年轻的生命?”

答:“会”愿意是“有可能”,而不是“一定会”。这是一个假设性提问,一方面有革命半途而废的落荒者存在,另一方面,门内的声音要求她再次从内心里检验自己对革命的认识和思想准备。

D. 章最后两句话有什么含义?

答:那个远远躲在后面“咬牙切齿地咒骂”的人,是当时社会中一批庸人和市侩的代表。赞美“以为圣人”象征着人民群众对革命者的崇敬,代表整个社会和历史对这些英勇无私的革命志士唱出了歌颂的最强音。

(4) 关于象征

象征即借助对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的描写来体现某种抽象思维以及情感。象征的艺术效果在于能够赋予被象征物以暗示,引导读者想象和联想,使被概括的内容显得含蓄、深广。

结合背景理解本文中门槛和姑娘的象征意义。

“门槛”象征革命征途的险峻;

“一个姑娘”象征勇于献身的革命勇士。

提示:不看写作背景,“门槛”可以象征两种选择的分界线,人们心灵中矛盾的标尺,前进或后退,坚持或是放弃,都需要人们作出选择,

【如梦令的散文诗】相关文章:

1.李清照如梦令

2.如梦令赏析

3.李清照 如梦令

4.如梦令翻译

5.如梦令 李清照

6.散文诗

7.李清照 如梦令散文

8.如梦令教学课件

9.李清照《如梦令》教案设计

10.如梦令秦观译文

下载word文档
《如梦令的散文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