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生 > 诗句大全>杜甫诗课后练习题

杜甫诗课后练习题

2024-01-22 07:45:1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dalasi”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杜甫诗课后练习题,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杜甫诗课后练习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杜甫诗课后练习题

篇1:杜甫诗课后练习题

杜甫诗三首课后练习题

【基础练习】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岱宗夫如何(2).决眦人归鸟()(3).白头搔更短()

(4).浑欲不胜簪()(5).三男邺城戍()()(6).如闻泣幽咽()()

(7).老妪力虽衰()

2.下面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是()

A.老翁逾墙走(越过)

B.一男附书至(书写)

C.二男新战死(最近)

D.急应河阳役(应征)

3.下面诗句与课文一致的是()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感时花贱泪,恨别鸟惊心。

C.锋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D.史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4.品味下面的诗句,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5.按下面的提示回答问题。

(1).《望岳》一诗中,抓住景物细节表达作者心情激荡和眼界空阔的两句诗是:

表现登高而小天下豪迈气概的名句是:

(2).《春望》一诗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诗人对国事的忧伤、对家人思念感情的两句诗

是:

(3).《石壕吏》中官吏的残暴、老妇的悲苦形成鲜明对比的诗句是:

(4).叙述老妇三个儿子悲惨命运的诗句是:

【综合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以上文字选自。作者是朝爱国诗人。他在之乱中,根据自己目睹的事实写诗中的一篇。这是一首诗。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听妇前致词()

(2)存者且偷生()

(3)出入无完裙()

3.诗中哪句话写出了官吏的凶狠。

4.本诗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A.描写B.议论C.说明D.记叙

5.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作文。

请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提示:石壕吏和老妇人是诗中的主要人物,要善于运用想象来刻画他们各自的动作、语言和神态;还要补充一些事实上已经发生却被诗人隐去的故事情节。

要求:字数500字以上。

【拓展练习】

一.阅读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①命其婿作序以夸客②,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③,汎然④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⑤,乃矍⑥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勃属文⑦,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⑧,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注释:①宿:事先。②夸客:向宾客夸耀(女婿的才能)。③勃:指王勃。④汎(fàn)然:轻松、愉快之意。⑤语益奇:(勃文)语益奇。⑥矍(é):惊惶貌。⑦属(zhǔ)文:写文章。属,连缀。⑧寤:睡醒。

(1)诵读文言文,要注意句中的停顿。用“/”画出下面句子中该停顿的地方。

引被覆面卧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宴:②遣:③易:

(3)第2自然段中加点的“寤”的意思与学过的《狼》一文中“”(填一词)的意思相反。

(4)选出对画线句子“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的意思理解准确的一项()

A.因此拿出纸和笔来请遍所有的客人(作序),(客人)没有一个敢当真的

B.于是,拿出纸和笔逐一请客人(作序),(客人)没有一个敢承当的

C.于是,出示纸和笔邀请所有的客人,(客人)没有一个敢来的

D.因为出示了纸和笔遍请客人来吃饭,(客人)没有一个敢答应的

(5)都督开始为什么对王勃的欣然接受不高兴?后来又为什么改变了态度?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

(6)王勃的创作过程有何与众不同之处?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

二.作文

大自然是我们的家园,多少年来,它给我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丰厚的资源。珍爱它,它将会对我们报以温馨的馈赠;践踏它,它将会对我们施以严酷的惩罚。

请联系现实,以“自然”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第二十五课杜甫诗三首

【基础练习】

1.(1).dài(2).zì(3).sāo(4).zān

(5).Yèshù(6).Yōuyè(7).Yù

2.B3.A

4.(1).你想知道泰山是什么样子吗?请看,它那苍翠的山色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

(2).感伤时势,见到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伤掉泪;为别所恨,听到鸟儿的叫声,也禁不住胆战心惊。(或: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感叹时势而落泪,鸟也为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3).到了深夜,说话的声音没有了,但仍然能听见老妇的儿媳那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5.(1).荡胸……人归鸟。会当……众山小。(2).感时……鸟惊心。(3).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三男邺城戍……死者长已矣。

【综合练习】

一.1.石壕吏唐杜甫安史一组叙事

2.(1)上前(2)苟且活着(3)衣服3.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4.D5.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关注。

二.作文:(略)

【拓展练习】

(1)引被/覆面/卧

(2)①宴请②派遣(指派等)③改变(变换等)(3)寐(4)B

(5)都督想让女婿在众宾客面前“露一手”,而王勃年少气盛,不知谦让,都督因而生气。没想到后来王勃文章越写越新奇,都督也就心悦诚服地改变了态度。(意思相近即可)

(6)王勃写文章,开始并不怎么着意构思,而是先研磨好几升墨汁,接着痛快地喝酒,再接过被子蒙在脸上睡觉,等到睡醒后,提起笔来,一挥而就,写成文章.一字不改。

分析:本题考查断句、理解文言实词、句子翻译、分析概念文段内容等能力。“引被”与“覆面”之间为连词关系,共同修饰“卧”,“宴”作动词,表示“宴请”,“遣”即“派”,“易”即“改变”;“寤”与“寐”意义相同;翻译的句子中“因”是“于是”的意思,“莫”做主语,意为“没有一个人”;王勃的少年气盛使都督的如意算盘落空,而他又不知谦让;王勃创作不着意构思,少顷辄—挥而就,一字不改,才气过人。

篇2:杜甫诗课后练习题素材

杜甫诗三首课后练习题素材

第25课《杜甫诗三首》

基础知识应用

1、给加点字注音。

岱宗 决眦() 凌绝顶() 烽火() 不胜簪() 逾墙() 邺城戍() 老妪()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⑴齐鲁青未了------ ⑵造化钟神秀----

⑶浑欲不胜簪----⑷天明登前途------

3、杜甫是--朝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称他为--,称他的诗为--。由于他做过工部员外郎,因此人们又称他为-------。

4、下列诗句与原文一致的是( )

A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B国破河山在,城春草木深。

C白头骚更短,浑欲不剩簪。D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5、按课文原句默写。

⑴《望岳》中最能体现诗人雄心壮志,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诗句是---,----。

⑵《春望》中借花、鸟来表达感时伤世的句子是----,----。

⑶《石壕吏》中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的句子是----,----。

⑷《石壕吏》中老妇人“前致词”,诉说三个儿子服兵役情况的句子是----,----,----。

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望岳》与《石壕吏》都写于“安史之乱”前期,分别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望岳》、《春望》都是律诗,前者为五言律诗,后者为七言律诗。律诗与绝句主要区别在于:律诗共八句,绝句共四句。

C.《石壕吏》是一首叙事诗,全文无一句直接议论、抒情句,却在叙事中饱含了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

D.《石壕吏》反映了诗人当时思想上的矛盾:他歌颂石壕老妇人承担苦难的精神,表明他支持唐王朝的平叛斗争;但他又写出了老妇人一家的悲惨遭遇,表明他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而深感悲痛。

7、按课文原句填空

⑴----?齐鲁青未了。 ⑵烽火连三月,----。

⑶夜久语声绝,------。

8、请将左右两边相应的内容用线连起来

⑴三男邺城戍 生活贫困

⑵二男新战死 战争惨烈

⑶出入无完裙 兵役苛酷

课文精段赏读

(一)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对下列诗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C、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这两句诗是诗人远望所见。是借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齐天耸立的形象。

B.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这两句诗是诗人细望所见。“荡胸”即心胸摇荡,“决眦”即眼角几乎裂开,写出诗人长时间睁大眼镜观赏美景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泰山美景的喜爱之情。

C.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这是诗人近望所见。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实笔;下句写泰山的高大,用的是虚写。虚实结合,写尽泰山之风韵。

D.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望”,距离由远而近,时间由朝到暮,最后顺理成章地表达了要登上顶峰俯瞰众山小的豪情。

3、有人说“阴阳割昏晓”中“割”字用得极妙,你能说明理由吗?----------

4、诗的最后一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豪情壮志?------------------

5、根据这首诗的描写,加上你自己的想像,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泰山,力求生动、细腻。

(50字左右)---

(二)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春望”这一题目的.意思是------------。

2、诗中哪几联照应了题目中的“春”字?

3、诗的第一联为借景抒情,你能具体说说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吗?

4、“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应怎样理解?

5、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作于诗人陷在被安禄山占领的长安城之时,诗中充分的抒写了诗人伤时恨别、忧国思家之情。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借物抒发忧国之情。本来人们平时喜爱花鸟,但在“国破”、“草木深”的今天,却见之而垂泪,闻之而惊心。

C.“烽火连三月”写出战争时间之长,“家书抵万金”写出跟家人通音信之艰难,体现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唐王朝发动战争的憎恨。

D.全诗结构严谨、对仗工整,语句凝练,情景交融,是五言律诗的典范之作。

(三)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解释加点的词。

⑴三男邺城戍----- ⑵二男新战死---- ⑶请从吏夜归--- ⑷犹得备晨炊-----

2、解释下列句子的大意。

⑴老翁逾墙走--------------

⑵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3、“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怎样理解这句话?----------

4、给第三段划分层次,并总结层意--------

5、老妇人被抓走了吗?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6、本诗的写作背景是“安史之乱”,这是指-----和----两人发动的叛乱。

拓展阅读:

(一)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1、诗的开头两句,点明看月的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选出下列对诗句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

(A)“独看”写妻子独自观月思亲的情景,“未解”写儿女幼稚不知思念长安的父亲。

(B)“云鬓湿”“玉臂寒”写诗人想象中月下的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以至雾湿云鬓,月寒玉臂。

(C)“倚虚幌”是说夫妻双双倚着帷幔看月,“何时”表示出妻子对这一刻的盼望之情。

(D)“双照泪痕干”是诗人想象中与家人团聚的情景,情景交融,余味无穷。

3、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借看月抒写离情,深刻表现了诗人对亲人的真挚感情,是写景抒情的佳作。

(B)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诗人通过抒写乱离中的离别之苦,揭示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C)诗人从妻子儿女着笔,用侧面描写的手法,表现出诗人心中的思念和惆怅。

(D)全诗均是想象之词,想象妻子对自己的思念,着力描写妻子“独看”思亲的情景。

4、这首诗属于唐诗中的---(体裁)。

5、古诗词中有许多借月思亲的诗句,请写出两句。

(1)------,--------。(2)----------,--------。

(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下列加点字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却看妻子愁何在 B青春作伴好还乡C白日放歌须纵酒 D却看妻子愁何在

2、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当时作者寓居梓州,听说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后狂喜而作。你能具体说说作者通过哪些描写方法来体现自己的“狂喜”吗?------------------------------------------------

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⑴剑外忽传收蓟北------ ⑵漫卷诗书喜欲狂--------

4、说说下列诗句的大意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5、对全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

B.首联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初闻涕泪满衣裳”,突出了狂喜欲绝的感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给人一种不够真实的感受。

C.三、四联写诗人手舞足蹈作返回故乡的准备,突现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

D.作者用“忽”、“初”、“却”、“须”等虚词结构全诗,使全诗转折自然,舒缓自如,生动活泼。

(三)江南逢李龟年①

杜甫

岐王宅②里寻常见,崔九堂③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释:①李龟年:唐开元、天宝间著名歌唱家。安史之乱后,流落江南,每逢节日,为人唱歌,听者都感动流泪。大历五年(770年)杜甫出蜀至湖南潭州(今长沙市)遇到旧识李龟年,诗即作于此时。②岐王:睿宗第四个儿子李范。③崔九:与玄宗关系极密切,用为秘书监。

1、诗的前二句写过去,表现李龟年----------

2、诗的后二句写--------,点明了相遇的时间:----------,相遇的地点:------。

3、“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又”字表明--------------。

4、末句的“落花时节”仅仅是写景吗?联系写作背景想一想,还有什么深刻含义?

5、诗的末二句借景抒情,含蓄蕴藉,蕴含了诗人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在我们学过的杜甫诗作中,也有这样的名句,可以说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你知道是那几句诗吗?请写下来。

写作训练

篇3:《杜甫诗》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杜甫诗三首》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

1.按要求默写诗句:

(1)孔子有句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望岳》中有一句与之意思相近的诗句是 , 。

(2)《春望》一诗中作者移情于物、抒发感时伤世的情感的诗句是:

(3)《石壕吏》中表明老妇人被抓走的诗句是: ,

(4)《石壕吏》哪句话写出了官吏的凶狠 。

2.默写:

(1)造化钟神秀, 。(2) ,一览众山小。

(3)国破山河在, 。(4) ,浑欲不胜簪。

(5)夜久语声绝, 。(6) ,老妇出门看。

3.对下列各诗句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荡胸生/层云,决眦入/鸣 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C.吏呼/一何怒 D.二男/新战/死

4.下面各句中书写与全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 D.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5.文学常识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石壕吏》是一首唐诗,其作者与《马说》的作者被后人同列入“唐宋八大家”。

B.《石壕吏》虽然抨击的是石壕吏凶暴气焰和冷酷无情,但作者的用意是借此揭露整个封建统治的罪恶。

C.《春望》中“三月”并非实指,借“三”极言战争时间拖得久

D.《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前一句写泰山秀美,用的是实笔,后一句写泰山的高大,用的是虚笔。

6.下面加粗的字解释有错误的是( )

A.老翁逾墙走(越过) B.一男附书至(书写)

C.二男新战死(最近) D.急应河阳役(应征)

7.文学常识填空:

(1)杜甫是唐朝著名诗人,他与 合称为“李杜”,是现实主义诗人,他的《石壕吏》与 、一起合称为“三吏”,其中 诗是作者在早年时期的作品。

(2)《春夜喜雨》也是杜甫的名作,诗中 , 这二句为后人沿袭赋予它特殊的含义。你还会杜甫的其它诗句吗?请写二句:

二、教材探究

1.《春望》中写尽诗人心系亲人的诗句是哪句?

2.《春望》中哪句诗是写诗人的感受?

3.《石壕吏》体裁是什么?本文的.中心人物是谁?事件是什么?

4.为什么差吏抓丁要利用夜间呢?

5.老妇“致词”一段可分几层?层意是什么?

6.《石壕吏》一文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三、读写链接

结合《石壕吏》中老妇人致词一段,运用想像来刻画石壕吏与老妇人形象,分别描绘他们的动作、语言和神态,200字左右。

四、品味欣赏,拓展延伸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人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注释:策通“册”;被通“披”;韩性:大学者;恬:心神安逸。)

1.给加粗字注音。

辄默记( ) 遂为( ) 性卒( ) 讪笑( )

2.解释下边的字:

其: 初: 异: 还:

3.翻译句子: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翻译:

4.下列句子,括号内文字是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

A.(王冕)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B.已而(王冕)复如初

C.(韩性)学遂为通儒

D.(王冕)即迎母入越城就养

5.从这两段文字看,王冕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参考答案

一、

1.(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3)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4)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2.(1)阴阳割昏晓(2)会当凌绝顶(3)城春草木深(4)白头搔更短(5)如闻泣幽咽(6)老翁逾墙走

3.C

4.C

5.C

6.B

7.(1)唐、李白《潼关吏》《新安吏》《望岳》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比如:竹外桃花三两枝,千朵万朵压枝低

二、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叙事诗;老妇人;差役乘夜捉人,年迈的老妇被抓服役的事

4.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常有发生,人们白天躲藏或反抗无法捉到;二是表明官吏捉人手段狠毒,在人们入睡的时候来个突然袭击。

5.分三层。一层(前六句)老妇诉说三个儿子全部都应征赴邺城作战,已有二个战死;二层(中间四句)老妇诉说家中现状;三层(最后四句)老妇自请应役

6.表达诗人对人民的同情

三、

(略)

四、

1.zhé suì zú shàn

2.其:他的 初:原来的样子 异:以……为异 还:返回

3.母亲说:“儿子既然这样痴迷(好学)为什么不按照他的意愿来呢?”

4.C

5.勤奋好学,尊敬母亲。

篇4:杜甫诗《望岳》《春望》《石壕吏》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一、研讨下列问题,并背诵这三首诗

1、有人说,《石壕吏》中老妇的“致词”全都是吏逼问出来的。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

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这首诗构思的巧妙。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最好先让学生了解故事发展的全过程,要把学生带到诗的情境中来。例如差吏抓丁为什么要利用夜间?老翁为什么要“逾墙”?“泣幽咽”者是谁?把这类问题弄清楚了,才能进入诗境。

参考答案见“课文研讨”。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一联可作两种解释:⑴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⑵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你赞成哪一种解释?理由是什么?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设题目的是使学生进入诗中境界。应当注意的是,诗可以有多种解读,但须言之成理;教师可以谈谈自己的见解,但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不同见解。

参考答案见“课文研讨”。

3、《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作具体解释。

这首诗意境深远,初二学生由于阅历尚浅,恐不易领会。设题目的是通过对“望”的角度的分析,初步探知诗的大意。要一层一层地说来,先疏通文意,然后启发学生运用想像来描绘诗中的图景。

参考答案见“课文研讨”和“有关资料”。

二、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或一幕短剧

提示:石壕吏和老妇人是诗中的主要人物,要善于运用想像来刻画他们各自的动作、语言和神态;还要补充一些事实上已经发生却被诗人隐去的.故事情节。

设题目的是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并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关键是要合理地补充某些情节或细节,从而鲜明地再现原作的思想内容。如果打算改编成短剧,最好采用集体编写的形式,由教师或个别学生先拟出一个提纲,经讨论后确定各部分的内容,然后分配角色,组织演出。在讨论中必定会涉及一系列问题,例如全剧要不要分出场次,分几场为好,诗人是否应当出场,如出场又该如何处理才好,等等,这样讨论下来,才能使学生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不要为演出而演出。

三、古诗中多用对偶句。

对偶,又叫“对仗”,俗称“对对子”,是把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方法。对偶句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便于记诵。例如“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杜甫的《春望》中有哪些对偶句?把它们找出来,仔细体会它们在结构上的特点,并模仿着写一两组对偶句

“对对子”,这是古诗文的基本功。过去的学塾里设有“对课”,人人必学。我们虽不照搬,但也不可忽视。设题目的在于给学生一点对偶常识,并尝试着写写,有一点实践经验总是好的。如果时间充裕,也无妨让学生从学过的古诗文中多找出一些例句来。试写可以从教师出上联学生对下联入手,然后设置情境让学生试写全联,以四言对、五言对为限。

参考答案:

《春望》前三联都是对偶句。按:杜甫好用对偶,他的近体诗中对偶句极多,不限于律诗中颔联和颈联,如《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中两联全是对偶,《八阵图》(“功盖三分国”)中,前一联是对偶。

篇5:杜甫诗练习题

杜甫诗五首练习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 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剑外:四川剑阁以南,指梓州一带。唐朝都城长安在剑阁东北。当时以长安为中心,所以剑阁以南称剑外。蓟北:现在河北省北部和北京市一带。那里当时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15、解释下列词语。

⑴ 妻子: ⑵纵酒:

16、诗中哪句点明了闻讯的地点?

17、诗中哪个词语揭示了全诗的主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18、诗人听到消息后,百感交集。诗中是如何描述这一点的?试做简要分析。

表达实践

19、独与老翁别时诗人一定会安慰老翁的,此时的诗人一定有很多感触。请你通过想象来描绘一下别后的情景,200字以上。

中考链接

20、根据提示,在划线处填上恰当的诗句。

杜甫是唐代大诗人,他见证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青年时代,身处开元盛世的他有着 , (《望岳》)的远大抱负;安史之乱时,他以博大的济世情怀体察人间冷暖,道出了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理想;而面对朝廷昏庸、国家动荡的时局,晚年的他只能以 , (《登楼》)来抒发个人感慨。

成都杜甫草堂对联欣赏

1、清代诗人、书画家顾复初的一副对联最有名: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

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注释]联语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上联问龙蜷虎卧几诗客?下联说:只有伟大的诗人杜甫长留天地,不知历代有多少诗人在月白风清之夜来此吟咏,缅怀一代诗圣。

2、集诗人、作家、剧作家、书法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于一身的郭沫若来草堂后,写了一副十六个字的对联: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注释]疮痍,创伤。指杜甫生活的年代大半是在战乱之时。圣哲,赞杜甫是诗圣、诗哲。波澜,比喻杜甫的诗如波涛汹涌,壮阔翻腾。上联意为杜甫生逢安史之乱,在民不聊生的动荡社会中,他巍然屹立于诗坛;下联说杜甫将忧国忧民之心,寄于笔墨,托于诗篇,犹如狂涛巨浪,激励人心,震撼千古。

3、叶剑英元帅题四川成都杜甫草堂(1960年作):

杜陵落笔伤豺虎,

爱国孤琮薄斗牛。

[注释]杜陵,指杜甫。杜甫曾自称杜陵野老。豺虎,比喻外敌、盗贼、、污吏等一切邪恶势力。孤悰(cng),指杜甫对国家安危的'系念。悰,心情,思念。薄,迫,靠近。斗牛:指天上的斗星、牛星。二星极高远。

上联意为杜甫一生痛恨乱臣逆贼、污吏,视他们如豺虎,并常用诗歌予以讽刺抨击。下联意为杜甫忧国忧民的心情,不能为统治者理解,但他的满腔孤愤之气,却充塞天地之间,直迫斗牛二星,与其同辉万代。

参考答案:

15、⑴妻子和儿女 ⑵纵情饮酒

16、剑外忽传收蓟北

17、收蓟北抒发了诗人欣喜若狂的心情,表现了诗人渴望国家统一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18、当诗人一听收蓟北的消息后,初闻涕泪满衣裳──欢喜得泪流满面,以泪写喜,更是喜极而泣、悲喜交集的最生动的写照。漫卷诗书喜欲狂──由流喜泪而呈喜态,写出了此时此刻诗人内心难以用语言表达的狂喜之情。白日放歌须纵酒──由呈喜态而放声高歌、纵酒痛饮。青春作伴好还乡──这里由欣喜若狂到迫切思归。最后两句仍然写还乡,是想像中具体的回家路线,更让人想见诗人归心似箭的急切而喜悦的心情。全诗喜始喜终,一贯到底,给人以强烈的快意。

19、略

2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篇6:《木兰诗》课后练习题

《木兰诗》课后练习题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机杼( ) 辔头( ) 传金柝( ) 云鬓( ) 鞍鞯( ) 可汗(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惟闻女叹息 .

(2)愿为市鞍马

(3)万里赴戎机

(4)出门看火伴

3.翻译下列句子。

(1)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2)朔气传金柝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文学常识。

(1)《木兰诗》又名《 》、《 》,是 时期的一首北方 。

(2)《木兰诗》选自《 》。乐府原是我国古代朝庭中管理

的机构,负责采集民间的 ,后来把 也叫做乐府。

5.读了《木兰诗》,你觉得它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思考:

6.本文在叙事时,详略安排有何特点?

7.本文着重叙述了哪几件事?这对刻画木兰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8.默写。

(1) ,寒光照铁衣。

(2)不闻爷娘唤女声, 。

(3) ,赏赐百千强。

(4)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诗句是: , 。

(5)成语“扑朔迷离“的源出句是: , 。

9.阅读下面片段,完成题目。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1)概括这两段文字的大意。

(2)从第一段看,木兰的身份什么?

(3)诗的开头写了“唧唧复唧唧”、“惟闻女叹息”,这写的`是木兰的忧愁情态,而不是直接写木兰从军的原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木兰到底为何如此忧虑呢?(请用自己的语言讲述)

(5)木兰想替父从军,那不是很好吗,可她又愁什么呢?聪明的木兰想出了什么主意?你能想象得出这两段文字的背后所反映出的木兰心理活动的起伏情况吗?

(6)作者对木兰从军的举动持什么态度?

参考答案:

1.zhù pèi tu bìn jiàn kè hán

2.(1)只。(2)买。(3)军机,军队。这里指战争。(4)同一队伍的战友。

3.(1)只能听到燕山脚下胡人的战马嘶鸣的声音。(2)北方来的寒气中传来了更鼓的声音。(3)将士们出征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4.(1)木兰辞 木兰歌 南北朝 民歌。(2)乐府诗集 音乐 诗歌 乐府采集的诗歌。

5.本文的语言很有特点:句式长短错落有致,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同时还成功地运用了排比、对偶、比喻、夸张、反复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作品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6.本文详写的是出征前和回家时的情形,略写了木兰在军营里的生活。

7.毅然从军、思念亲人、辞官还乡、亲人相见四件事。刻画了木兰深明大义、鄙弃官禄、感情丰富、热爱亲人和家乡、勇敢坚强、纯朴高洁的可爱形象。

8.(1)朔气传金柝。(2)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3)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4)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9.(1)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2)从“当户织”可看出木兰是一个辛勤劳动的女子。(3)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使文章简洁。(4)官方要父亲去当兵,父亲年老体迈,又无男儿替他出征。(5)当时不允许女子当兵。她想出了女扮男装的主意。心情由愁闷到兴奋。(6)极力歌颂和高度赞扬。

篇7:《杜甫诗》同步练习题

《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题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 岱宗( ) 决眦( ) 石壕( ) 幽咽( )

② y( )城 sh( )守 y( )越 老y( )

③ 溅( ) 搔( ) 簪( ) 矣(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① 齐鲁青未了( )

② 造化钟神秀( )

③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

④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⑤ 暮投石壕村( )

⑥ 老翁逾墙走( )

⑦ 吏呼一何怒( )

⑧ 三男邺城戍( )

⑨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 )

⑩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 )

⑾ 夜久语声绝( )

⑿ 天明登前途( )( )

3、下列句子中不是对偶的一项是( )

A、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B、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D、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4、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B、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C、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D、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5、下列句子和原文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

D、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6、简答:

《石壕吏》一诗所叙的故事发生在唐代有名的______这一历史事件之中,诗中写吏与妇尖锐矛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暮投石壕村时翁与妇均在家中,天明登前途时竟独与老翁别。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

① 老翁此时是怎样的心情? ② 诗人此时的感想是什么?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面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D、《石壕吏》的主要人物是老妇,诗人用吏呼一何怒引出老妇的话,并把她的话写成一篇抒情独白。

【参考答案】

1、① di z ho y  ② 邺 戍 逾 妪  ③ jin sāo zān yǐ

2、① 不尽 ② 聚集 ③ 通层 眼角 ④ 简直

⑤ 投宿 ⑥ 越过 ⑦ 多么 ⑧ 防守 ⑨ 苟且活着 完结

⑩ 应征 还能够 ⑾ 消失 ⑿ 登程 路途

3、D

4、B

5、C

6、安史之乱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① 恨战乱带来的灾难,疼死去的儿子,忧被捉走的老妇,怜未成年的孙子;② 痛恨石壕吏的凶暴无情,忧虑国家的命运,同情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

7、D

【杜甫诗课后练习题】相关文章:

1.《木兰诗》课后练习题答案

2.己亥杂诗课后练习题

3.掌声课后练习题

4.落花生课后练习题

5.《赤壁赋》课后练习题

6.《第八次》课后练习题

7.《双桅船》课后练习题

8.《祝福》课后练习题

9.《蜜蜂》课后练习题

10.杜甫诗解析

下载word文档
《杜甫诗课后练习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