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下教案 10、沉香救母一
“游龙”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5篇二下教案 10、沉香救母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二下教案 10、沉香救母一,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二下教案 10、沉香救母一
二下教案 10、沉香救母(一)
10.沉香救母(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心狠手辣、寒冬腊月、盛夏酷暑、盛夏酷暑,认识“一……就……”的句式。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而不怕困难,刻苦练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认识“一……就……”的句式。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沉香为了了解救母亲而不怕困难、刻苦习武的精神。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体会沉香为了了解救母亲而不怕困难、刻苦习武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朋友。你们看,他来了!(出示沉香图片)认识他吗?(板书:沉香)跟他打个招呼吧! 2.关于沉香,你知道些什么?(学生交流沉香的故事。)沉香是怎样救出自己的母亲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补充课题。) 3.指导读准课题。师解说:这个故事比较长,要分两课来学。先学第一部分。 二、初读课文,检查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完后把生字画出来。 2.以小组为单位,商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相互合作,纠正错误。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 美丽善良 心狠手辣 腰酸背疼 盛夏酷暑 叹了口气 含着眼泪 增添力量 习武练功 对付得了 恨不得 寒冬腊月 起早贪黑 ①区别“狠、恨”从偏旁入手。 ②字音:因为wei第四声。 疼、增:后鼻音 ③联系课文理解:心狠手辣、寒冬腊月、盛夏酷暑、盛夏酷暑 ④字形:重点讲解:武。 三、再读课文,要求读通顺,遇到长句子多读几遍。 四、分段读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五、作业 1、比一比,再组词。 狠 该 母 武 恨 孩 每 威 2、练习册P31三 3、完成《习字册》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一……就……”的句式。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沉香为了了解救母亲而不怕困难、刻苦习武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反馈。 二、学习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1.小朋友,你们知道沉香为什么要去解救妈妈吗? 讨论理解: ⑴.沉香从来没有见过妈妈,便再三追问爸爸。 ⑵.知道妈妈被三郎神压在华山脚下,心里十分难过和气愤。 2.以演促读。 ⑴.同桌两位同学分别扮演爸爸和沉香,把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演一演,教师巡视指导。 ⑵.请学生上台表演。评一评:你觉得他们演得怎么样?针对某些环节展开讨论。 相机出示句子: ①.沉香再三追问,爸爸才含着眼泪说出了真情。 “再三追问”应该怎么演?指导学生读好沉香问爸爸的话。他会问什么? ②.沉香听了,心里又难过又气愤,恨不得马上就去解救妈妈。 沉香为什么又难过又气愤?“难过又气愤”时会是怎样的神情?他表演得好吗?你会如何表演? ③.“二郎神心狠手辣,神通广大,你才是个8岁的孩子,怎么能对付得了他呢?” 谁来读读爸爸的'话,这里爸爸的心情怎么样?(尝试练读,个别读。) ⑶.还有哪位同学也想来试试?(师生评议:看了他们俩的表演你想说什么?) ⑷.齐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3.过渡:沉香的妈妈是个美丽善良的女神,却被心狠的二郎神压在了华山脚下,沉香怎样才能救出自己的母亲?(板书:刻苦练功) 三、精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轻读边读边想:沉香是如何刻苦练功的?哪些词句特别让你感动?请做上记号。 2.讨论交流:说说哪些词句特别让你感动,并说说你的想法。 3.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句子: ①.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他都起早贪黑地跟着师傅习武练功。 在你印象中,“寒冬腊月”和“盛夏酷暑”分别是怎么样的?你是如何度过这两个季节的? 沉香是如何度过的呢?(想象练说)指导朗读这句话。 ②.有时累得腰酸背疼,很想松一口气,但一想到要去解救妈妈,浑身就充满了力量。 读词“浑身”。换词理解,就是“全身”。 沉香累得腰酸背疼了,又怎么会全身增添了力量呢?(点出“一……就……”。)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你们遇到了自己喜欢或憎恨的事物,会怎么做呢? 师提供句例:爸爸一看到电视上有足球赛,就来了劲。 出示填空,练习说话: 我一看到动画片,就 。 一 ,就 。 沉香只要一想到妈妈,浑身就增添了力量,再大的困难也吓不倒他,瞧,他练得多认真!此时,你想对沉香说什么?(练习说话。) 4.小结: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几年的努力,沉香终于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作业 1、练习册三、四 发展练习一、二。 2、补充习题一 板书: 沉香救母(一) 从没见过妈妈 爸爸说出真情 拜师学艺篇2:二下教案 11、沉香救母二
二下教案 11、沉香救母(二)
11.沉香救母(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个偏旁“刀”,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救母心切、充饥、孝心。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3、学习默读课文,会讲述这个故事。 4、初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险阻,勇于与恶势力作斗争的坚强意志。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朗读理解,体会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默《量挝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途中的艰辛。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个偏旁“刀”,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救母心切、充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为了救自己的妈妈,8岁的沉香就离开了爸爸,上山拜师学艺。经过几年的勤学苦练他终于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他又是怎样救母亲的呢?我们今天继续学习《沉香救母》这个故事。(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练习默读课文,看看沉香是怎样救母亲的? (板书:默读)并教给方法:默读是一种很常用的读书方法,默读时,嘴巴不出声,用眼睛看,用脑子想。(学生尝试练习默读,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你觉得默读有哪些优点?(速度快,不影响别人。) 3.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4.反馈: 出示词语:救母心切 便 充饥 孝心 仙人 打败 凶恶 捧 血痕 轰隆 (1) 充:翘舌音,扩词。课文中说用什么充饥。 (2) 痕:前鼻音 规律与“ ”有关多是前鼻音:很、狠、恨、跟、根。 (3) 捧:后鼻音 (4) 隆:边音 (5) 联系句子理解“救母心切”,找出句子:他救母心切,便拜别了师傅,向着遥远的华山奔去。 “心切”=“心急”、从什么词可以看出“奔”。 (6) 指导读准多音字:血痕 转眼间 重见天日 三、分节个别读,师生共同纠正。 四、读文,要求字音正确,通顺连贯。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救 切 便 仙 败。你们发现,这五个字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点?(都是左右结构。)哪些字你认为很容易记?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学习“刀”字旁。 2、重点指导:孝 、凶。 四、作业 1.比一比,再组词。 求( ) 刀( ) 更( ) 山( ) 救( ) 切( ) 便( ) 仙( ) 2.完成《习字册》 3、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3、学习默读课文,会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话说沉香知道母亲被二狼神压在华山脚下后,为了早日救出自己的妈妈, 无论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他都起早贪黑地苦练武功,在他不懈的努力下,终于练就了一身好武艺.这一练,就是七年! 今天让我们跟随沉香的'脚步,一起去解救妈妈。 2、听写本课词语 救母心切 不在乎 仙人 打败 凶恶 救 (反馈、纠正 )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生读。 2、师出示句子:他救母心切,便拜别了师傅,向着遥远的华山奔去。 ①“救母心切”“奔去”可以看出沉香着急的心情。 ②“拜别”是什么意思?这里为什么不用告别?(拜别更能看出沉香对师傅的尊敬,也从侧面反映了沉香是个孝顺父母的好孩子。) 3、指导朗读:个别朗读,集体齐读。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可是去华山千里迢迢,充满千难万险,小沉香是怎么一路走来的呢?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答案,注意读准字音,句子读连贯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①“一路上,沉香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道深涧。”指导朗读,师引导学生评价后再读 3、过渡:沉香走遍了千山万水,一定也吃尽了千辛万苦,他都吃了哪些苦?再次读文后,指名回答。 4、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②“饿了就采几只野果充饥,渴了就捧几口泉水喝喝。”指导朗读(指名读,示范读) 师指导:沉香一心想的就是救妈妈,哪有心思找好吃的好喝的呀!随便吃几个野果,飞快地喝几口泉水就匆匆赶路,谁来读出他着急的样儿! 5、过渡:真是舍不得浪费一分一秒的时间,希望早日救出他亲爱的妈妈!正因为走的路多,走得又急,所以――齐读句③,相机出示句③“脚上磨出了一个个血泡,身上划下了一道道血痕”(指导单个读,和同桌比赛读) 6、过渡:除了这些,沉香在路途中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呢?(生想象回答)同学们,你们所说的一切,小沉香都有可能遇到,真是历经了千辛万苦啊!(板书:千辛万苦) 7、我们都被沉香的孝心和勇敢感动了!面对这重重困难,年仅15岁的沉香却――(出示:“ 一点儿也不在乎”)换个说法就是:(指名答:毫不在乎,一点也不放在心上)因为他――救母心切!此时此刻,面对沉香,你想说什么? 8、来,让我们用朗读陪伴沉香一起奔向华山。(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过渡:沉香的这份孝心感动了你们,感动了我,也感动了仙人! 引读:于是――“仙人送给他一把神斧……来到华山脚下”。 1、(出示华山)师述:瞧,这就是高耸入云的华山,同学们,现在你就是沉香,你在想什么? 马上就要和妈妈见面了,多高兴呀!指名读第1句话。(读出激动无比的心情) 2、 师:妈妈,亲爱的妈妈,我终于能救你啦,我终于要见到你啦!(幻灯出示“他举起神斧,ll重见了天日”)来,让我们一起当一回激动无比的沉香,救母心切的沉香,举起你的神斧(边演边读)读后评:斧头举得不够高,力气还不够大,这怎么能辟得开这座大山呢!孩子们,来,高高地举起斧子,用尽我们全身的力量,一起帮助沉香救出他的妈妈!(再读,相机出示课件) 小结:多么令人高兴的时刻,多么令人感动的场面!母子终于团聚了!板书:(母子团聚) 3、延伸:小沉香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他会说些什么呢?(引导说出坚强的毅力和对妈妈的爱两个方面)板书:爱+毅力 三、总结明意,诵读悟情 1、总结全文:多么感人的故事,多么有孝心的沉香,美好的结局也让我们明白了“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让我们学习沉香的不畏艰险,像他一样遇到困难不屈服,做个勇敢的有孝心的人! 2、齐读全文 四、分组合作,练讲故事 1.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练习把这个故事讲一讲,可以分段讲,也可以分角色表演。 2.小组合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可以用课文中的语言,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3.小组展示,集体评议。 五、布置作业 把沉香救母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板书】 沉香救母 救母心切 (爱) + = 母子团聚 千辛万苦 (毅力)篇3:沉香救母(一) 教案教学设计
沉香救母(一)
一、教学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2、学习本课22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1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一……就……”的句式。
3、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而刻苦习武的决心。
二、教学重难点:
正确美观的书写生字
图文结合,理解词语的意思,进行默读训练。
三、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四、教法、学法: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能从音、形、义上区分它们,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具准备:
字卡,挂图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看过《宝莲灯》这部电影吗?知道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
2、今天,我们学这个神话故事,因为故事比较长,要分两课学,板书10《劈山救母》(一)
教学“母”,看老师写这个字的笔顺,学生书空
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请小朋友带着问题读书。
二、初读
1、读课文,边读边画生字词
2、(出示生字词)叹气 眼泪 气愤 心狠手辣
武艺 默默 累得 力量 善良 腰酸背疼 增添 寒冬腊月
自读生字词
说说在生字的音形义上你有什么收获?
“善”读翘舌音,“酸、增”读平舌音
“默”指的是不发出声音,左右结构不是上下结构
带读,开火车读,齐读词语
3、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再读一读,做到正确流利。
4、指名分段朗读,师生共同纠正,谁能读得更好?
三、初步理解课文
1、通过读,你读懂了课文中哪个问题?
2、通过读,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剩余的问题,我们下节课来解决。
四、教学生字
1、分析字形
“愤、默” 看课后笔顺表自学,重点指导“武”
2、指导写字(略)
3、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图文结合,理解词语的意思,初步认识“一……就……”的句式
3、体会沉香为救母而刻苦习武的决心
三、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复习
1、指读词语
2、默词:默默、气愤、心狠手辣、习武、练功
二、新授
1、还有哪些问题没解决?
出示:沉香妈妈在哪里?
他把妈妈救出来容易吗?
为了救母亲,他是怎么做的?
2、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看哪小节能告诉你问题的答案?
3、学生自读课文。
4、相互交流讨论。
5、教学第1~2自然段。
(1) 这两节的内容能解决第1个问题。
(2) 自读第1~2自然段,说一说答案。
(3) 爸爸为什么先叹气,后来才讲呢?
(4 沉香为什么听后又难过又气愤?从中看出沉香怎样?
(5) 请你读出沉香那难过又气愤的样子?
6、教学第3自然段。
(1)你们从第几自然段中能找出第二个问题的答案。
2、是对付不了他的。
a. 这两句话意思相同吗?
b.两句在表达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c.表达出什么样的感情?
d.有感情地齐读第1句。
7、教学第4自然段。
(1)最后一个问题的答案,哪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
(2)指名读第4自然段。
(1) 沉香到底如何做的?(出示挂图)图上两个人在干什么?
(2) 沉香怎样学艺的?
(3) 有感情地齐读第4自然段。
三、小结。
第三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用“一……就……”造句。
2、进一步学习默读课文,复述课文。
二、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复习
1、复习默读的要领。
2、指名讲述课文主要内容
二、指导复述。
1、一边默读课文,一边记课文故事。
2、利用板书或挂图进行复述。
3、同座位互相复述。
4、指名复述。
三、课后练习4。
1、读一读句子。
2、用“一……就……”造句。
四、课堂作业。
[沉香救母(一) 教案教学设计]
篇4:沉香救母(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 “一 就的句式。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而不怕困难,刻苦练武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课文词句,通过朗读、想象,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不怕吃苦,顽强学艺的可贵品格。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地书写。
教学准备
课件 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而不怕困难,刻苦练武的精神。
2、认识本课的生字,正确书写三个。
教学过程
一、听歌曲,导入新课
1、(放歌曲)这首歌曲好听吗?知道是哪部动画片里的插曲吗?请学生讲讲《宝莲灯》的故事。
2、板书课题,读好课题。
二、初读课文
1、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故事。
2检查生字新词。
三、学习第一、二段
1、指读第一段。
2、听了他的朗读,小朋友有什么问题要问老师呢?
3、自由读读第二段课文,相信你们一定会找到答案!
(1)指读,沉香怎么没有妈妈呢?请学生交流。
(2)投影句子:原来,沉香的妈妈是个美丽善良的女神,因为向往人间美好的生活,被二郎神压在了华山脚下。
(3)这个真实的情况是谁告诉沉香的?
4、(板书:了解真情) 听到了这个真情,沉香有什么表现呢?
(1)投影:沉香听了又难过又气愤,恨不得马上就去解救妈妈。
(2)指读,齐读。
5、俗话说的好“知子莫如父”,沉香的爸爸看出了儿子的心思,他又说:……
(1)投影:二郎神心狠手辣……
(2)小声读读爸爸的话。
(3)想想看,爸爸说这话时是带着怎样的心情说的?
6、听着爸爸的分析,望着苍老的爸爸,沉香要解救***决心有没有动摇?对,沉香默默地攥紧了拳头。此时,沉香心里会想什么呢?
(1)板书:决心救母
(2)小结。
四、学习第三段
1、沉香后来又是怎么做的呢?看看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1)板书:拜师学艺
2、那么,沉香又是怎么刻苦练功的呢?自己读读第四自然段,读完后,把令你感动的句子划下来。
3、讨论:
# 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
(1)说说你令感动的原因。
(2)点出三个词语,理解意思。
(3)朗读练习。
# 有时累的腰酸背疼,但是只要……
(1)说说令你感动的原因。
(2)一个小小年纪的孩子,他为什么能吃这么大的苦呢?
(3)点出:一……就……
(4)小结。板书:刻苦练功
(5)此时,小朋友,你们想对沉香说什么呢?
(6)功夫不负有有心人。几年的过去了,沉香终于--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
(5)让我们带着对沉香的敬佩,一起把第四段来读读。
(6)小沉香又是怎样去救母亲的呢?下节课再学习
五、学习生字
1、出示:叹 泪 付
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3、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巩固课文,练习朗读。
2、学习生字,练习书写。
3、完成书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说说沉香为什么要去解救妈妈?
2、沉香是怎么刻苦练功的?
4、分段朗读课文,评议。
二、学习生字
1、出示剩余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指导描红,临写。
三、完成书后练习
1、朗读词语。
2、在生活中,小朋友肯定有很多自己喜欢做的事,那你们是怎么做的呢?
(1)说话练习:我一看到动画片,就 。
我一闻到肯得基的味道,就 。
一 就 。
(2) 学生练说,评议。
3、完成练习册。
[沉香救母(一)]
篇5: 《沉香救母》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一……就……”的句式。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而不怕困难,刻苦练武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课文词句,通过朗读、想象,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不怕吃苦,顽强学艺的可贵品格。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地书写。
教学准备:
课件 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歌曲,导入新课
1、(放歌曲《宝莲灯》插曲)这首歌曲好听吗?知道是哪部动画片里的插曲吗?请学生讲讲《宝莲灯》的故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故事。
2、检查生字新词。
三、学习第1—2段
1、指读第1段。
2、听了他的朗读,小朋友有什么问题要问老师呢?
3、自由读读第2段课文,相信你们一定会找到答案!
(1)指读,沉香怎么没有妈妈呢?请学生交流。
(2)投影句子:原来,沉香的妈妈是个美丽善良的女神,因为向往人间美好的生活,被二郎神压在了华山脚下。
(3)这个真实的情况是谁告诉沉香的?
4、(板书:了解真情)听到了这个真情,沉香有什么表现呢?
(1)投影:沉香听了又难过又气愤,恨不得马上就去解救妈妈。
(2)指读,齐读。
5、俗话说的好“知子莫如父”,沉香的爸爸看出了儿子的心思,他又说:……
(1)投影:二郎神心狠手辣……
(2)小声读读爸爸的话。
(3)想想看,爸爸说这话时是带着怎样的心情说的?
6、听着爸爸的分析,望着苍老的爸爸,沉香要解救妈妈的决心有没有动摇?对,沉香默默地攥紧了拳头。此时,沉香心里会想什么呢?
(1)板书:决心救母
(2)小结
四、学习第3—5段
1、沉香后来又是怎么做的呢?看看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板书:拜师学艺
2、那么,沉香又是怎么刻苦练功的呢?自己读读第四自然段,读完后,把令你感动的句子划下来。
3、讨论:
句子一: 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
(1)说说令你感动的原因。
(2)点出三个词语,理解意思。
(3)朗读练习。
句子二:有时累的腰酸背疼,但是只要……
(1)说说令你感动的原因。
(2)一个小小年纪的孩子,他为什么能吃这么大的苦呢?
(3)点出:一……就……
(4)小结。板书:刻苦练功
(5)此时,小朋友,你们想对沉香说什么呢?
(6)功夫不负有有心人。几年的过去了,沉香终于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
(7)让我们带着对沉香的敬佩,一起把第4—5段来读读。
(8)小沉香又是怎样去救母亲的呢?下节课再学习。
五、学习生字
1、出示:叹 泪 付
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3、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说说沉香为什么要去解救妈妈?
2、沉香是怎么刻苦练功的?
3、分段朗读课文,评议。
二、学习生字
1、出示剩余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指导描红,临写。
三、完成书后练习
1、朗读词语。
2、在生活中,小朋友肯定有很多自己喜欢做的事,那你们是怎么做的呢?
(1)说话练习:我一看到动画片,就。
我一闻到肯得基的味道,就。
一,就。
(2)学生练说,评议。
3、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了解真情 决心救母
拜师学艺 刻苦练功
教学反思:
心理研究表明,小学生思维的主要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而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想联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更是以具体体形象思维为主,思考问题更是离不开事物的具体形象。
篇6: 《沉香救母》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默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
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沉香练就了一身高超的武艺后,又是怎样救母的呢?
板书课题:沉香救母(二)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绿线和田字格里的字组词读。
2、组词读绿线和田字格里的字。
3、出示词语:救母心切 血痕 在乎 诚心 打败 凶恶 激动
浑身 巨响 怀抱 师傅 跨 转身 高耸入云 日思夜想
(1)自读这些生字词
(2)哪些字音值得注意?
“诚”读翘舌音
“奔、痕”读前鼻音
“捧、诚”读后鼻音
“转”是个多音字,你能用它的两个读音分别组词吗?
(3)带读,指读,齐读
4、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在读读,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6、指名比赛读书
7、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教学生字
1、分析字形(略)
2、指导写字
救:左边的求写得稍微紧凑些,末笔是点。右边的反文旁写得舒展些
败:贝字旁要写得长些。
恶:强调点撇的方向朝里。
3、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
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图文结合,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习课文,再次体会小沉香不畏千难万险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字词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新授
1、教学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3)什么叫“救母心切”?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体会“奔”与“走”的区别
(4)请你读出小沉香“救母心切”的感情。指导读
2、教学第2自然段
(1)自读
(2)想想这段主要讲了什么(沉香历尽艰难,可他一点也不在乎。)
(3)理解“不在乎”
不在乎是什么意思?沉香不在乎哪些?
(4)出示:
1、他翻过高山,跨过深涧。
2、他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座深涧。
这两句话意思相同吗?
这两句话的不同,你能体会出来吗?
有感情地读读
(5)还有哪些语句写出了路途遥远沉香历经千辛万苦?
饿了就……渴了就……脚上……手上……
(板书:一个个一道道)你还能说出类似的量词吗?
从这些句子,我们可以看出一路上,沉香历尽——(引述)千辛万苦。这些苦难,我们谁受得了,可沉香却——不在乎
他为什么不在乎?他现在心里只在乎的是什么?
(6)指导朗读
为了早日解救受苦受难的母亲,沉香不在乎走多少路,不在乎吃多少苦,不在乎遇多少险, 能读好这段话吗?
是啊,沉香心里只有——妈妈,为了妈妈,他什么都——不怕,什么困难都能——克服,沉香真是一个——孝顺的(有孝心)的孩子。齐读。
3、引读第3自然段
沉香的心感动了——仙人,仙人送给他——一把神斧。他打败了——二郎神,来到了——华山脚下。
4、教学第4自然段
(1)指名读第4自然段
(2)(出示图)华山怎么样?
望着高耸入云的华山,此时此刻,沉香心里会想些什么?书上用了哪一个词形容了他此时的心情。
(3)有感情地读第一句
(4)还有哪里体现出沉香心里无比激动?
(5)受苦多年的妈妈终于重见天日,终于见到了自己的孩子,沉香也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妈妈,此时的心情怎样?
指导读好最后两句
说话:从未见过妈妈的沉香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6)看到这个感人的场面,你想说些什么?
(7)带着这种感情齐读第4自然段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小结
四、作业
1、选适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一件件一针针一个个一线线一道道
母亲在灯下()地为我补衣裳。
沉香身上划了()血痕。
我把玩具()地收拾起来。
沉香脚上磨出了()血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复述课文
2、会用“帮助”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说说课文内容
2、再次让学生默读要求
二、指导复述
1、自己一边默读课文,一边记下故事的情节。
2、看挂图,想情节,说说这个故事
3、同座位互相复述,指名复述这个故事。
4、把两部分故事一起合起来说说。
三、作业
1、抄词
2、扩词
果:野果、水果、果子、果然
充:充分、充满、充足、画饼充饥
3、填合适的词。
( )的华山 ( )的女神
( )的生活 ( )的武艺
篇7:《沉香救母》优秀教案
苏教版《沉香救母》优秀教案
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习二、三、四节,明白沉香在救母过程中吃了许多苦,感悟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来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沉香所受的许多苦,及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教学流程:
一、课前热身,导入新课
我们把勇敢的沉香请出来,一起读第一小节。
二、合作探究,感悟学习
(一)过渡:沉香拜别了师傅,向着遥远的华山奔去。现在,就让我们也跟着沉香一起走上他的救母之路吧。
1.自读第一小节,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小组讨论,张开想象的翅膀。
3.集体讨论,我仿佛看到了什么?
(饿了的沉香……;渴了的沉香……)
板书:饿了……
渴了…….
4.师:那累了……摔倒了……呢?还可能吃什么苦呢?板书:苦
5.沉香为救母亲,一路历经了千辛万苦,我们能不能把“多少座”、“多少道”换成“几座”、“几道”?把“一个个”、“一道道”换成“一个”、“一道”呢?为什么不能?(师总结:小小的沉香承受的苦实在太多了!)板书:太
6.为了救母亲沉香不畏艰险,一往无前,看着这位勇士,你们想对他说些什么?
7.谁能怀着对沉香的敬佩之情读好这一段呢?(指名)
8.师生评价。
(二)1.大声朗读第三小节,想想沉香为什么能得到仙人的'帮助?
(勇敢、孝心、对妈妈的爱感动了仙人)板书:爱
2.师引读。
(三)1.和同桌读第四小节
2.那么多年没见妈妈了,见到了妈妈,沉香一头扑进妈妈的怀抱,哪组能边读边演这个场景?
3.生读,师评。
4.想象一下,他们见到了会说些什么呢?给这个动人的画面配配对话吧!
(四人小组讨论)
5.汇报,交流,评价。
6.老师也被这画面感染了,我想通过朗读来表达我此时的激动,行吗?(师范读第四小节。)
7.生齐读。
三、总结提升
沉香救母的故事画了一个完美的句号,那这个故事留给各位小朋友一些什么呢?
四、课外作业:
1.链接生活: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2.实践探索:收集一首歌颂母爱的诗
五、板书设计:
饿了……
渴了……
(太) 苦 累了…… 爱
摔倒了……
篇8:课文《沉香救母》教案
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习二、三、四节,明白沉香在救母过程中吃了许多苦,感悟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来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沉香所受的许多苦,及对母亲的挚爱之情。
教学准备:
黑板上简笔画崇山峻岭、小黑板、挂图
教学流程:
一、课前热身,导入新课
我们把勇敢的沉香请出来,一起读第一小节。
二、合作探究,感悟学习
(一)过渡:沉香拜别了师傅,向着遥远的华山奔去。现在,就让我们也跟着沉香一起走上他的救母之路吧。
1.自读第一小节,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小组讨论,张开想象的翅膀。
3.集体讨论,我仿佛看到了什么?
(饿了的沉香……;渴了的沉香……)
板书:饿了……
渴了…….
4.师:那累了……摔倒了……呢?还可能吃什么苦呢?板书:苦
5.沉香为救母亲,一路历经了千辛万苦,我们能不能把“多少座”、“多少道”换成“几座”、“几道”?把“一个个”、“一道道”换成“一个”、“一道”呢?为什么不能?(师总结:小小的沉香承受的苦实在太多了!)板书:太
6.为了救母亲沉香不畏艰险,一往无前,看着这位勇士,你们想对他说些什么?
7.谁能怀着对沉香的敬佩之情读好这一段呢?(指名)
8.师生评价。
(二)1.大声朗读第三小节,想想沉香为什么能得到仙人的帮助?
(勇敢、孝心、对妈妈的爱感动了仙人)板书:爱
2.师引读。
(三)1.和同桌读第四小节
2.那么多年没见妈妈了,见到了妈妈,沉香一头扑进妈妈的`怀抱,哪组能边读边演这个场景?
3.生读,师评。
4.想象一下,他们见到了会说些什么呢?给这个动人的画面配配对话吧!
(四人小组讨论)
5.汇报,交流,评价。
6.老师也被这画面感染了,我想通过朗读来表达我此时的激动,行吗?(师范读第四小节。)
7.生齐读。
三、总结提升
沉香救母的故事画了一个完美的句号,那这个故事留给各位小朋友一些什么呢?
四、课外作业:
1.链接生活: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2.实践探索:收集一首歌颂母爱的诗
五、板书设计:
饿了……
渴了……
(太)
苦
累了……
爱
摔倒了……
……
篇9:沉香救母(一)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一……就……”的句式。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而不怕困难,刻苦练武的精神。
☆ 教学重难点
1.结合课文词句,通过朗读、想象,体会沉香为了解救母亲,不怕吃苦,顽强学艺的可贵品格。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地书写。
☆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 设计思路
1.创设情景,体会情感。
《沉香救母》的故事学生并不陌生,但课文的描写比较简单,如果只是停留在语言文字的描写上,学生的体会就会很深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情景的创设将更好在帮助学生体会故事的情感。
2.读演结合,以演助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学,演中悟,教师则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内化语言文字。
3.词句训练,重视积累。
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是比较多的,对字词的巩固、积累是相当重要的,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有效地进行字词训练,这就能减少课外机械地识记、抄写,提高识字效率。同时,形式多样的词句训练,也能帮助学生合理迁移,提高说话、习作能力。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设计理念
一、师生交流,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朋友。你们看,他来了!(出示沉香图片)认识他吗?(板书:沉香)跟他打个招呼吧!
2.关于沉香,你知道些什么?(学生交流沉香的故事。)沉香是怎样救出自己的母亲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补充课题。)
3.指导读准课题。师解说:这个故事比较长,要分两课来学。先学第一部分。
二、初读课文,检查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完后把生字画出来。
2.以小组为单位,商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相互合作,纠正错误。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读情况。
4.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孟郊为什么会写这首诗吗?
5.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母亲的恩情》。(板书课题,指导朗读。)
过渡:母亲的恩情孟郊永远铭记在心,所以在他50岁那年写下了《游子吟》。老师范读古诗。
①.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定的方式朗读读课文。(分段读,分角色读等。)
②.师生评议,相机检查、巩固生词的读音:
美丽善良 心狠手辣 腰酸背疼 盛夏酷暑
叹了口气 含着眼泪 增添力量习武练功
对付得了 恨不得 寒冬腊月 起早贪黑
(提醒学生读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注意多音字“了”的读音。)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叹、含、泪
2.扩词练习:比一比,谁给生字找的朋友最多。
3.尝试在书上描红。教师巡视指导,提醒注意写字姿势。
4.交流:说说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三个字?(教师及时肯定学生合理的记忆方法:偏旁加熟字;熟字换偏旁等。
5.课堂作业:描红、临写生字。
对于城镇的学生来说,“沉香”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让学生用自己的话介绍熟知的人物,在揭示课题的同时,借机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让学生通过交流,选择喜欢的朗读方式,从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集体协作的乐趣。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机进行字词的读音检查、巩固,有的放矢地进行新词教学,既节约了时间,又能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巩固字词。
在识字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字形的教学,还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丰富词汇,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生字,并正确地使用生字。
第二课时设计理念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出示小黑板。)比一比,再组词。
又( ) 今( ) 目( )
叹( ) 含( ) 泪( )
通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2.出示填空: 叹了一口气,含着眼泪说:“ 。”(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
二、读演结合,体验情感
学习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1.小朋友,你们知道沉香为什么要去解救妈妈吗?
讨论理解:
⑴.沉香从来没有见过妈妈,便再三追问爸爸。
⑵.知道妈妈被三郎神压在华山脚下,心里十分难过和气愤。
2.以演促读。
⑴.同桌两位同学分别扮演爸爸和沉香,把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演一演,教师巡视指导。
⑵.请学生上台表演。评一评:你觉得他们演得怎么样?针对某些环节展开讨论。
相机出示句子:
①.沉香再三追问,爸爸才含着眼泪说出了真情。
“再三追问”应该怎么演?指导学生读好沉香问爸爸的话。他会问什么?
②.沉香听了,心里又难过又气愤,恨不得马上就去解救妈妈。
沉香为什么又难过又气愤?“难过又气愤”时会是怎样的神情?他表演得好吗?你会如何表演?
③.“二郎神心狠手辣,神通广大,你才是个8岁的孩子,怎么能对付得了他呢?”
谁来读读爸爸的话,这里爸爸的心情怎么样?(尝试练读,个别读。)
⑶.还有哪位同学也想来试试?(师生评议:看了他们俩的表演你想说什么?)
⑷.齐读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3.教师小结:8岁的沉香那么急切地想去救自己的母亲,可是怎么斗得过心狠手辣而又神通广大的二郎神呢?他会怎么做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三、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良 恨 狠 自由练读,读准字音,你能发现什么?
2.集体交流,教师相机归纳范写。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通过形近字比较组词,让学生加深对生字的印象。另外,学生对于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字形比较,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生字。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采用“以演助读”的方法,可以依靠形象化的形体动作来组织儿童的思维,这样,不但能保持他们对学习的浓厚兴趣,还能激发儿童的具体形象思维,促使他们深入体验角色的情趣变化。
把三个形近字放在一起,让学生通过比较来学习,可以帮助辨认、识记。
第三课时 设计理念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词卡片:美丽善良 心狠手辣。(要求学生读准字音。)
2.你能用其中的一个词来说一句话吗?(学生练习选词说话。)谁能把这两个词放在一起说一两句话。(对说话不连贯的学生适当指导。)
3.过渡:沉香的妈妈是个美丽善良的女神,却被心狠的二郎神压在了华山脚下,沉香怎样才能救出自己的母亲?(板书:刻苦练功)
二、精读课文。
1.轻读第四自然段。
边读边想:沉香是如何刻苦练功的?哪些词句特别让你感动?请做上记号。
2.讨论交流:说说哪些词句特别让你感动,并说说你的想法。
3.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句子:
①.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他都起早贪黑地跟着师傅习武练功。
在你印象中,“寒冬腊月”和“盛夏酷暑”分别是怎么样的?你是如何度过这两个季节的?
沉香是如何度过的呢?(想象练说)指导朗读这句话。
②.有时累得腰酸背疼,很想松一口气,但一想到要去解救妈妈,浑身就充满了力量。
读词“浑身”。换词理解,就是“全身”。
沉香累得腰酸背疼了,又怎么会全身增添了力量呢?(点出“一……就……”。)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你们遇到了自己喜欢或憎恨的事物,会怎么做呢?
师提供句例:爸爸一看到电视上有足球赛,就来了劲。
出示填空,练习说话:
我一看到动画片,就 。
一 ,就 。
(出示投影)你们看,沉香只要一想到妈妈,浑身就增添了力量,再大的困难也吓不倒他,瞧,他练得多认真!此时,你想对沉香说什么?(练习说话。)
4.小结: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几年的努力,沉香终于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齐读第四自然段。)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付 告 武 累
2.认读生字,并给生字组词。
3.尝试描红,并说说哪个字书写时要特别注意。教师相机在田字格中范写。
4.学生练习描红,临写。
这是两个意思正好相反的词语,用单个说话并不难,但要同时用上两个,学生就必须调动自己积累的知识,并对教材进行再创造,有一定的挑战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结合文中的句子,帮助学生认识“一……就……”的句式,通过情景提示,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句式。
在教师的启发、诱导和激励下,学生自己用心去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对于学生,是“导”而不是“牵”。
[沉香救母(一)教学设计]
篇10:《沉香救母一》教学反思
整节课学生都处于一种自由、宽松、和谐的氛围之中。这样的环境,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学习成为一种乐趣。学生特别喜欢情境教学,因为录像创设与文本息息相关的情境,抓住学生的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愿学、乐学。本堂课,我始终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把更好的机会让给学生,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本堂课也有不足之处,表现在课堂评价方面,深感教师的评价多,学生互评自评少。评价形式单一,特别是在综合性学习评价中,我不够重视评价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在以后的评价中要充分注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思路和方法,对这两个方面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积极的评价,这样才使课堂评价更有价值。
此次尝试课后,更深刻地体会到,语文教学要渗透以人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要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和创新精神,使语文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的过程。
篇11:《沉香救母一》教学反思
《沉香救母》是一个感人的神话故事,赞扬了沉香不畏千难万险,刻苦练功,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课文情节生动,字里行间充满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同时,图文对照,生动形象,如何通过朗读指导,使学生深切体会父爱子、子念母的人间真情呢?
我在教《沉香救母》一课时,根据教案,我让学生自由读完第三自然段:爸爸看出了儿子的心思,便说:“二郎神心狠手辣,神通广大,你才是个8岁的孩子,怎么能对付得了他呢?”沉香看着苍老的爸爸,默默地攥紧了拳头。读完后我让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不知是这个问题设计的太过笼统还是要求过高了,学生的回答不尽如意,就在这时,有学生站起来回答:“沉香才8岁,为什么他的爸爸是苍老的爸爸?”应该说他的回答滑离了所提问题的轨道,可就是他的回答改变了我原来的教学设计。我先让学生先回答了这个问题,有学生说因为沉香一直跟着爸爸过日子,爸爸很操劳,所以苍老了,也有学生说爸爸常常思念妈妈,心里很难过才会这样的……学生的回答解决了疑问,我就请学生根据“默默”一词说说自己的理解,还让学生谈了对“攥紧”一词的体会,学生说的头头是道,跟刚才的沉闷判若两回事。
“沉香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这是让学生展开想象续编故事。于是我就让学生与同桌讨论,接着交流,然后请学生分角色表演,最后让学生写下一段通顺的话。附上学生的一篇习作:沉香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后,妈妈就摸着沉香的头说:“好孩子,你委屈了。你的身体好吗?你过得好不好呀?你饿着没有呀……”沉香激动地说:“妈妈,我终于见到您了,我心里很开心。妈妈,您在山下一定吃了很多苦,身体很虚弱了吧。好妈妈,让我背你回家吧!”说完,沉香就蹲下来让妈妈趴在自己的身上。妈妈连忙说:“乖孩子,妈妈的身体还行,就让我自己走吧。”说着就搀着沉香的手高高兴兴地回家了。一路上,他们有说有笑,开心极了!
篇12:《沉香救母一》教学反思
我在教《沉香救母》一课时,根据教案,我让学生自由读完第三自然段:爸爸看出了儿子的心思,便说:“二郎神心狠手辣,神通广大,你才是个8岁的孩子,怎么能对付得了他呢?”沉香看着苍老的爸爸,默默地攥紧了拳头。读完后我让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不知是这个问题设计的太过笼统还是要求过高了,学生的回答不尽如意,就在这时,吴正涛站起来回答:“沉香才8岁,为什么他的爸爸是苍老的爸爸?”应该说他的回答滑离了所提问题的轨道,可就是他的回答改变了我原来的教学设计,因为我想到了薛法根老师的课,想到了他富有特色的读中悟,悟中读,我何不让学生根据字词来体会呢?我怀着尝试的忐忑心情,让学生先回答了吴正涛的问题,有学生说因为沉香一直跟着爸爸过日子,爸爸很操劳,所以苍老了,也有学生说爸爸常常思念妈妈,心里很难过才会这样的……学生的回答消除了我的惶恐,我就请学生根据“默默”一词说说自己的理解,还让学生谈了对“攥紧”一词的体会,学生说的头头是道,跟刚才的沉闷判若两回事。
篇13:《沉香救母一》教学反思
本文是续上篇的第二个故事,内容生动而又感人。主要讲沉香不畏艰险,一心救母的诚意感动了仙人,在仙人的帮助下,打败了二郎神,劈开大山,救出母亲。
教学时,还是延续上篇课文的教学方法,和孩子们一起紧扣文章的字眼,从关键词入手,一起去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时候,我先请学生细细品读课文,紧扣“不在乎”这个词,问孩子们,沉香不在乎什么?为什么一点都不在乎?引导学生走入文本,并联系文中的“多少座、多少道、一个个、一道道”分别与“几座、几道、一个、一道”进行比较,这样做,为了让学生深切地体会了沉香的不畏艰险,救出母亲的顽强意志。之后,再让孩子们反复诵读,反复品味,通过交流进一步提升对文本的感悟。
在教学最后一段时,我做了这样的一个设计,问:“沉香和妈妈见面了,他会说些什么?心情如何?”学生回答:“沉香心情很激动,他说:‘妈妈,我终于见到您了。’”学生又从文本中脱离出来了。于是这时,我创设情境,把自己当成沉香的“妈妈”,让孩子作为沉香,此时见到日思夜想的妈妈,会说些什么?我拉着学生的手说:“我的孩子,妈妈可见到你了!”学生十分激动,一边扑进我的怀抱,一边望着我说:“妈妈,我日夜都在想您,您受了那么多苦,今后,我们再也不分开了!”可见,在设计时不但要把自己溶入角色,也要把学生设计入角色,这样课堂上学生才会说出动情的话语,才会出现感人的场面。
我想,这节课正因为有这样的教学,就是要促使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深入地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教,以学生为学,一切以学生出发,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14:《沉香救母一》教学反思
《沉香救母(二)》是上个故事的续篇,沉香练就了一身高强的武艺,一心要去救母。在教学中,我还是让学生体验人物情感,和沉香对话。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是沉香吃尽千辛万苦向华山奔去。这一段话,我请学生反复朗读,想像自己看到的画面。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想像,有些孩子回想到了《青蛙看海》中坚持不懈的小青蛙,想到了《大禹治水》中不辞辛劳,走遍千山万水的大禹,他们想到了“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山高路陡”等词语。
他们看到了在茫茫沙漠中、在崇山峻岭间、在荆棘丛生的荒野里沉香那瘦小的身影。接着,我就请学生把自己想像成沉香,接受老师的采访。沉香啊,你的脚上怎么有这么多的血泡,你疼吗?你的身上怎么有这么多的血痕,你疼吗?你遇到了这么多的困难,你有没有想过要放弃啊? 在想像中,沉香的形象越发丰满了,在对话交流中,沉香的孝心也越发令人感动了。所以在课的最后,我让学生表演沉香母子相见时的情景时,孩子们都演得比较深情。
篇15:《沉香救母一》教学反思
《沉香救母》是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沉香的身上有许多好的品质,诸如坚强、吃苦耐劳、不畏艰险、一往无前等,但是考虑到本单元的主题“人间亲情”,所以将沉香身上所有的品质定位于一点,就是他对母亲的孝心,正是他对母亲的一片挚爱之情,促使他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经历千辛万苦,最终救出母亲的。最终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点:
1、会写“救”。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用心体会沉香的品质。
课结束了,趁热打铁进行反思,本课在教学设计方面重点想突出语言文字训练,体现“语文味”,并在以下方面做几点尝试:
1、加强词语教学。
(1)词语教学:采用归类读词语的方式。我将课文的词语分为两字词语、四字词语和ABB式词语,加强积累。
(2)近义词教学:结合课文的具体语句让学生用“感动”“激动”填空,理解两个词之间的差异,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并用“沉香的孝心感动了仙人。”这一句引入课文重点段。
2、重点突出、以读代讲
在细读课文的过程中,直接切入课文的重点段第二段,引导学生自己默读,边读边画出最能体现沉香孝心的词语和句子,然后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在第四段教学中也是采用以读代讲的办法,老师的作用是重点点拨学生想象沉香经历了怎样的艰辛,又如何日思夜想妈妈的,通过配乐读,老师引读的方法加强了朗读训练。
3、体味语言的表述方式
语文的根在语言,应该让学生体味到语言的妙处,感悟到不同语言所表达的不同意义。在第二段中我运用了词语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将“多少座”与“几座”将“多少道”与“几道”将“一个个”与“一个”将“一道道”一“一道”进行对比,从而感受到词语的意义,并进一步感受到沉香经受的磨难。
对于“日思夜想”这一词语的理解,让学生结合实际想象沉香白天里什么时候最想妈妈?晚上又是怎样想念妈妈的?由于学生有想念妈妈的亲身体验,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然后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课堂中的不足:
1、由于学生预习的差异,在认读词语时,个别学生认读有障碍,在纠错的过程中,用了很多时间,所以在处理课文时显得有些仓促,当学生找到最体现沉香孝心的句子时,没有放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来谈一谈读后的感想。
2、拖堂。因为已经下课了,让学生想象母子见面时会说些什么显得仓促。
3、本堂课老师牵着学生走的痕迹比较重,课堂生成不够丰实。
4、生字教学内容少。本课只写一个生字,有点少,应该再写一个。
5、生字指导有些碎。可以让学生先从整体入手,观察字的左右结构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了解“救”是一个左右宽度基本相等的字,然后就重点笔画加以强调。
6、课始,让学生用三至五句话简要地说一说《沉香救母》(一)这个故事,这个要求过于拔高,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能够复述课文就不错了。课堂上从学生回答的效果来看,的确如此。
【二下教案 10、沉香救母一】相关文章:
3.沉香救母读后感
6.沉香救母教学反思
10.目连救母的故事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