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试题>冀教版初二上册历史第四单元综合测试题

冀教版初二上册历史第四单元综合测试题

2023-04-01 08:23:2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sow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冀教版初二上册历史第四单元综合测试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冀教版初二上册历史第四单元综合测试题,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冀教版初二上册历史第四单元综合测试题

篇1:冀教版初二上册历史第四单元综合测试题

冀教版初二上册历史第四单元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小题,共40分)

1、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政局动荡,给日本侵略提供了有利的时机

B.日本为了转嫁世界经济危机带来的损失

C.中日没有及时解决南满铁路问题,使冲突扩大

D、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乘机夺取列强在华利益

2.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在东北进行抗战的人员包括 ( )

①未撤离的东北军 ②东北人民 ③蒋介石从关内调去的军队 ④八路军 ⑤杨靖宇率领的抗日游击队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①②③⑤

3.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

A.寄希望于国际干预 B.强调中国军事力量薄弱

C.想以牺牲东北为代价换取中国本部的安全 D.集中军事力量镇压国内革命

4、(,河北)西安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中日民族矛盾已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B、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

C.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掀起了高潮 D.国民党内部分化加剧

5、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和周恩来等人的努力

B.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 的爱国热情和行动

C、国民党内亲英美派积极奔走营救蒋介石

D.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6、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

A、力图改变国共两党的关系 B、粉碎国民党内亲日派的企图

C、应对蒋介石采取支持的态度 D、为全民族利益实现共同抗日

7、下列关于西安事变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一次具有爱国意义的兵变 ②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 ③检验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抗日态度 ④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⑤使抗日战争取得了初步胜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④

8、“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以实际行动唱响这首战斗歌曲的是( )

A、东北义勇军 B.东北人民抗日游击队 C.十七路军 D、二十九军

9、下列对七七事变前形势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日军已对北平形成了合围之势

B、东北三省已经成为日本帝国主义在华扩大侵略的后方基地

C、华北地区大部分已经被日军控制

D、西安事变的发生给日本帝国主义创造了进攻华北的机会

10.抗战时期,中共领导的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这充分说明了( )

①国共两党实现了军队合并 ②共产党真正代表全民族利益 ③国共两党的矛盾已经消除 ④中国的军队已经摆脱了政党管理,实现了国家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

11、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八一三事变的战略意图是( )

A、占领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上海 B、威胁南京,迫使国民政府投降

C、阻碍国共两党联合抗战 D、为了实现的计划

13、从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所在地迁移的顺序是( )

A、广州一武汉一南京一重庆 B、广州一南京—武汉一重庆

C、广州一武汉—重庆一南京 D.广州一南京一重庆一武汉

14、(,武汉)每次,一些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都严重伤害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感情。我们在谴责日 本歪曲侵略历史的同时,也应对日本右翼势力保持应有的警惕,因为( )

A、日本是资本主义国家 B、日本“推行科技立国”政策

C.日本曾是亚洲、太平洋地区诸多战争的发动者

15.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胜利的相同意义是( )

①沉重打击日寇 ②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③提高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威望 ④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伟大胜利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1949年9月被定为新中国国歌的 是( )

A.《义勇军进行曲》 B.《黄河大合唱》 C.《毕业歌》 D.《前进歌》

17.被誉为“中国近代化学工业奠基人”之一的是( )

A.詹天佑 B.魏源 C.严复 D.侯德榜

18、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历史背景是( )

A、日本发动七七事变 B.日本以主要兵力进攻抗日根据地

C.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D.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

19.八年抗战中,中国军民伤亡达2100万人,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约1000亿美元。以上数据说明( )

A.八年抗战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称霸的野心

B.中国人民在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C.八年抗战雪洗了百余年的民族耻辱

D.八年抗战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转折点

20、抗日战争胜利的国内意义是( )

A.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B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C.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战场

D.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配合作用

二、诊断题(每小题2分,共5个小题,共10分)

以下是 小刚课堂笔记中关于中共七大的一段文字,其中有四处错误。请你将其中的错误找出并改正过来。

在1945年7月,全国的党政军代表齐聚延安,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意义深远的遵义会议,毛泽东与广大的代表一同探讨了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以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周恩来在会议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会议制定的党的政治路线是“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大会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解决了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军事问题,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1、错误( ) 改正( )

22、错误( ) 改正( )

23、错误( ) 改正( )

24、错误( ) 改正( )

25、错误( ) 改正( )

三、读图题(共1小题,10分)

26、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一和图二反映了哪两次战役的情景?指挥者分别是谁?

(2)两次战役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3)根据图片比较这两次战役,采用的战略战术有何不同?

四、材料解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九一 八事变后,张学良说:“我爱中国,我更爱东北,因为我的祖宗庐墓均在东北,如由余手失去东北,余心永远不安。但余实在不愿以他人的生命财产,作余个人的牺牲,且不愿以多年相随、屡共患难的部属的生命,博余一人民族英雄的头衔。”

材料二 1933年张学良对人说;“只要有人能把日本帝国主义打出去,不论他是哪一个阶层的人,我都愿意把我自己所有的力量给他,并且我愿意无条件地听命于他。”

材料三 1934年1月,张学良说:“青年人‘何以无出路,还不是由于你的国家太弱了吗?’整个国家的苦闷与无出路,是高于你个人问题的几千万倍……只有解决国家问题,才有个人的出路。”

请回答:

(1)材料二、三都反映了张学良的同一种思想,是什么?

(2)材料一反映了张学良对东北问题的什么态度?有人分析他这种思想存在的原因是:受蒋介石影响、对日军存有恐惧心理和保存东北军实力,你认为呢?

(3)比较材料一、二,你发现张学良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张学良关于青年人的出路与国家前途的关系的意见对你有什么启发?

28、(20,吉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惨遭外国列强欺侮,山河破碎、主权沦丧、百姓蒙难的血泪史。外国列强侵略中国的日子和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日子等都可以看作是国耻纪念日。……如“九七国耻日”(签订《辛丑条约》、“九一八国耻日”等。

(1)“九七国耻日”与哪一侵略战争有关 ?这一战争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何影响?

(2)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是哪一国家?造成了我国哪一地区的沦陷?

(3)勿忘国耻,珍爱和平。请你分别写出保卫家乡和建设家乡的东北英雄各一位。

(4)近几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做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根据你对家乡的了解,你认为家乡振兴的优势是什么?(一点即可)

五、简述题(共1小题,10分)

29、(2006,湖南常德)百余年的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结合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列强发动的主要侵华战争简要说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2)中国人民取得的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战争是什么?简要说明它的历史意义。

(3)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能够结束屈辱历史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六、活动探究题(共1小题,10分)

30、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世界各国纷纷以各种形式举行纪念活动。“牢记历史、以史为鉴、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是人类社会对待历史悲剧的正确选择。

某班举行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系列活动。

(1)在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的主题班会上,小芳同学认为是美国向日本本土投放了原子弹,小华同学则认为是苏联红军进攻中国东北的日军……你的观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王博同学负责布置图片展,请你帮助王博同学为下列三幅图片各拟一个标题。

标题: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图一:1970年,联邦德国勃兰特在波兰首都华沙犹太殉难者纪念碑前下跪,代表德国请求得到战争受害者的宽恕;图二:在这张拼图中,左为一日本老兵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前向亡灵谢罪;右为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东京参拜供奉着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图三:202月,德国一名儿童手持蜡烛参加悼念二战死难者的集会。

(3)如果你是该班的一名同学,在参与上述活动后,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篇2:冀教版初二上册历史第四单元综合试题

冀教版初二上册历史第四单元综合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小题,共40分)

1、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政局动荡,给日本侵略提供了有利的时机

B.日本为了转嫁世界经济危机带来的损失

C.中日没有及时解决南满铁路问题,使冲突扩大

D、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乘机夺取列强在华利益

2.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在东北进行抗战的人员包括 ( )

①未撤离的东北军 ②东北人民 ③蒋介石从关内调去的军队 ④八路军 ⑤杨靖宇率领的抗日游击队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①②③⑤

3.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

A.寄希望于国际干预 B.强调中国军事力量薄弱

C.想以牺牲东北为代价换取中国本部的安全 D.集中军事力量镇压国内革命

4、(,河北)西安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中日民族矛盾已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B、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

C.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掀起了高潮 D.国民党内部分化加剧

5、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和周恩来等人的努力

B.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 的爱国热情和行动

C、国民党内亲英美派积极奔走营救蒋介石

D.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6、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

A、力图改变国共两党的关系 B、粉碎国民党内亲日派的企图

C、应对蒋介石采取支持的态度 D、为全民族利益实现共同抗日

7、下列关于西安事变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一次具有爱国意义的兵变 ②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 ③检验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抗日态度 ④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⑤使抗日战争取得了初步胜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④

8、“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以实际行动唱响这首战斗歌曲的是( )

A、东北义勇军 B.东北人民抗日游击队 C.十七路军 D、二十九军

9、下列对七七事变前形势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日军已对北平形成了合围之势

B、东北三省已经成为日本帝国主义在华扩大侵略的后方基地

C、华北地区大部分已经被日军控制

D、西安事变的发生给日本帝国主义创造了进攻华北的机会

10.抗战时期,中共领导的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这充分说明了( )

①国共两党实现了军队合并 ②共产党真正代表全民族利益 ③国共两党的矛盾已经消除 ④中国的军队已经摆脱了政党管理,实现了国家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

11、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八一三事变的战略意图是( )

A、占领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上海 B、威胁南京,迫使国民政府投降

13、从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所在地迁移的顺序是( )

A、广州一武汉一南京一重庆 B、广州一南京—武汉一重庆

C、广州一武汉—重庆一南京 D.广州一南京一重庆一武汉

14、(,武汉)每次,一些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都严重伤害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感情。我们在谴责日 本歪曲侵略历史的同时,也应对日本右翼势力保持应有的警惕,因为( )

A、日本是资本主义国家 B、日本“推行科技立国”政策

C.日本曾是亚洲、太平洋地区诸多战争的发动者

15.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胜利的相同意义是( )

①沉重打击日寇 ②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③提高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威望 ④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伟大胜利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1949年9月被定为新中国国歌的 是( )

A.《义勇军进行曲》 B.《黄河大合唱》 C.《毕业歌》 D.《前进歌》

17.被誉为“中国近代化学工业奠基人”之一的是( )

A.詹天佑 B.魏源 C.严复 D.侯德榜

18、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历史背景是( )

A、日本发动七七事变 B.日本以主要兵力进攻抗日根据地

C.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D.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

19.八年抗战中,中国军民伤亡达2100万人,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约1000亿美元。以上数据说明( )

A.八年抗战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称霸的野心

B.中国人民在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C.八年抗战雪洗了百余年的民族耻辱

D.八年抗战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转折点

20、抗日战争胜利的国内意义是( )

A.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B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C.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战场

D.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配合作用

二、诊断题(每小题2分,共5个小题,共10分)

以下是 小刚课堂笔记中关于中共七大的一段文字,其中有四处错误。请你将其中的错误找出并改正过来。

在1945年7月,全国的党政军代表齐聚延安,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意义深远的遵义会议,毛泽东与广大的代表一同探讨了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以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周恩来在会议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会议制定的党的政治路线是“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大会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解决了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军事问题,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1、错误( ) 改正( )

22、错误( ) 改正( )

23、错误( ) 改正( )

24、错误( ) 改正( )

25、错误( ) 改正( )

篇3:冀教版初二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冀教版初二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林则徐与虎门销烟(识记)

时间:1839年6月

人物: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英美等国商人的约110多万千克的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

评价:林则徐不愧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中国的禁烟运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沉重地打击了英国侵略者,英国以中国禁烟为借口,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目的:为了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识记)P4

鸦片战争:1840.6—1842.8,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南京条约》时间: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主要内容有: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割地)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

赔款:赔款2100万元(赔款)增加中国人民的负担;

开商埠:对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攫取中国的特权:协定关税,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的附件。英国又取得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英国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理解)

①社会性质变化: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社会矛盾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成为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矛盾。

③革命任务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对外国侵略者,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者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④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识记)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英法联军闯入北京西郊的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园中之园”),大肆抢劫,放火烧毁了这座宏伟华美的皇家园林。

(2)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P47~48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从1858年开始,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①1858年,中俄《瑗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

②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千米。

③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和1864年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和以南44万多平方千米。

④19世纪80年代,中俄《改订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割占中国西北部7万多平方千米。

其中割占最多领土的是,1858年《瑗珲条约》。

沙皇俄国是19世纪(中国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危害:①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②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③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左宗棠收复新疆(识记)

清政府在19世纪70年代中期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进军新疆。左宗棠在前往哈密的途中,让士兵抬着棺材走在前面,表明誓死抗击俄国、收复伊犁的决心。清军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80年代初,中俄两国签约,中国收回伊犁。左宗棠堪称是一位在巩固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中功勋卓著的历史人物。

新疆有一种柳树被称为“左公柳”就是赞扬左宗棠收复新疆的。

邓世昌的主要事迹(理解)

北洋舰队与日本舰队在黄海海战上激战,管带邓世昌毅然下令,冲撞日舰吉野号,不幸中了敌人鱼雷,全体将士壮烈捐躯。邓世昌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成为民族英雄。“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其中“公”就是指邓世昌。

中日《马关条约》(理解)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时间:1895年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主要内容:①割地: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破坏了中国领土的完整和主权);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时间:1900-19

2、义和团爆发的原因:外国列强与中华民族之间民族矛盾的不断激化,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

3、性质:反帝斗争

4、八国联军侵华原因:

①根本:进一步控制中国政府(彻底瓜分中国)

②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维护其在华利益。

5、结果:1901年清与英俄德美日法意奥、比利时、荷兰、西班牙11国签订《辛丑条约》。

洋务运动

1、向西方学习新思潮的背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使得大批爱国知识分子大受刺激。他们热心研究中国实际问题,积极思索救国御敌的方法。

2、代表人:魏源(地主阶级抵抗派,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驱之一,代表作:《海国图志》

3、核心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以夷制夷

4、目的:“制夷”,即抵抗外来侵略,维护清朝统治。

5、影响:突破了长久以来禁锢人们思想的华夷观念

6、洋务运动的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7、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8、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9、代表人物:中央是奕訢,地方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10、阶级派别:洋务派

11、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12、口号:前期口号:自强后期口号:求富

13、内容:

①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和李鸿章)、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②洋务运动后期,又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一些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③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筹建了南海、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④兴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14、失败标志: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戊戌变法

1、背景:

①甲午战败,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2、目的: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3、时间:1895---18

4、阶级派别:资产阶级维新派

5、经过:

①序幕:公车上书(梁启超、康有为)

②发展:严复译著《天演论》(为维新派的变法运动提供了理论武器,他是近代中国的启蒙思想家之一。)

③高潮: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

①背景:列强瓜分的狂潮。

②时间:1898年。

③标志:定国是诏

7、内容:改革政府机构,裁掉庸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训练新式军队;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等。

戊戌变法记忆口诀

《马关条约》传北京,“康梁”带头联举人,

“公车上书”轰全国,变法维新开序幕。

中学生学好历史的方法和技巧

1.增加对学历史的兴趣

中学生要喜爱历史,增加对学历史的兴趣,并且让兴趣一直保持,为你打开历史之门。认真听课,不要认为老师的内容都是枯燥无味的。即使是课本上的内容,只要用心学习也是妙趣横生的,关键是要善于融入历史。

做好笔记,课上认真听的一大特点就是做好笔记,能够让你清晰的回忆起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多方了解,上网查资料,请教老师,使课本知识掌握得非常牢固。

2.历史比较法的运用

比较分析法在很多学科得到广泛应用。历史比较分析法可以能够更好的帮助你理解和分析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所起的作用和影响力。如古代两河流域和古代埃及文明的比较;唐代和宋代制度的对比;英国、法国、美国、德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比较。

3.增加对历史时间的理解

因为历史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在时间确定上比较讲究真实性。中学生学习和记忆历史时间,会确定公元前和公元后这两个标准的时间尺度。很多历史书籍后面会有一个完整的历史年代表格,可以去查看。

4.最后要学会总结

一是要总结考试成绩,通过总结学会正确地看待分数。只有正确看待分数,才不会被分数蒙住你的双眼,而专注于学习的过程,专注于蕴藏在分数背后的秘密。二是要总结考试得失,从中找出成败原因,这是考后总结的中心任务。三是要总结、整理错题,收集错题,做出对应的一些解题思路(不解要知道这题怎么解,还有知道这一类型的题要怎么解)。四是要通过总结,确定下阶段的努力方向。

历史答题技巧和方法

1.高效解题技巧

“一看”,看清分值,把握得分点,做到心中有数。

“二找”,按照题意,回归课本,找到相关知识点;

“三规范”,答题语言规范化是最容易忽略的问题。

2.规范答题

在中考历史试卷中,非选择题是按照具体的知识点划分的,如果某一历史非选择题分值为5分,那么这一历史试题考察的知识点为五个。而且中考考生在回答时要注意排版,书写过乱也可能是中考考生丢分的原因。

3.历史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

设问和材料关系密切,设问提出的是有关材料的问题,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所以,找到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很重要。先在设问部分找出关键词,然后带着关键词再去材料中找相应的关键词或句。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分析,结合相关的知识信息,对号入座,对问思答。一般情况下,问题就解决了。

4.立足材料,联系课本

材料所展示问题的角度不一定与课本完全相同,比如某一个历史事件,课本可能主要叙述其积极性的一面,而材料可能展示其局限性的一面,联系课本是必要的,应该把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与课本所学的相关知识挂上钩,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观点进行评论和解析。

篇4:初一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初一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A、周朝B、秦朝C、汉朝D、唐朝

2、秦朝“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于是()

A、建立皇帝制B、确立丞相制C、实行郡县制D、强化监察制

3、秦始皇实施的下列措施中,最能直接促进文化传播和经济发展的的是()

A、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B、设立皇帝

C、设“三公”D、推行郡县制

4、下列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过的一些政治制度,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排列为()

①郡县制②分封制③世袭制④“禅让”制

A、④③②①B、③④②①C、②④①③D、④③①②

5、秦统一后,全国市场上用的货币是()

A、圆形方孔钱B、刀形钱C、铲形钱D、五铢钱

6、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特征是()

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B、中央政府设丞相

C、地方实行郡县制度D、皇权至高无上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秦朝刑法苛严,一人犯死罪,父、母、妻三族的人都要杀掉,这叫“连坐”

B、秦朝末年先后发生了陈胜吴广起义和楚汉战争共两次农民战争

C、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D、秦末农民战争的决定性战役是巨鹿之战,此后秦朝一蹶不振

8、“楚汉之争”的性质是()

A、反抗封建统治的农民起义

B、争夺封建最高统治权的战争

C、刘邦反对项羽残暴统治的正义战争

D、项羽为维护农民利益同刘邦的战争

9、陈胜、吴广领导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A、遇雨,误期当斩B、秦的暴政

C、陈胜要建立农民政权D、被秦所灭的六国贵族都想恢复政权

10、秦始皇的下列措施中,不利于秦朝发展的是()

A、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B、统一度、量、衡

C、把小篆作为全国标准字体D、“焚书坑儒”

11、仔细观察右图,指出它所代表的历史事件()

A、城濮之战B、巨鹿之战C、大泽乡起义D、牧野之战

12、陈胜、吴广起义的独特历史作用是()

A、以大无畏的精神,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

B、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永远闪耀光辉。

C、首先提出平等、平均的口号

D、攻占郡县,沉重打击地主阶级的统治

13、下列最能表现陈胜、吴广领导农民起义的英雄气概的一句话是()

A、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知己知彼,百战不殆”D、“福兮,祸之所伏”

14、汉高祖采取“无为而治”的宽松政策的客观原因是()

A、经济十分萧条B、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

C、大臣贾谊的建议D、他自己的远见卓识

15、汉朝统治者实行的分封制,下列不属于所封诸侯王应享有的权力是()

A、皇位继承权B、官吏任免权C、钱币铸造权D、收取租税权

16、公元前2,刘邦建立汉朝,定都()

A、咸阳B、洛阳C、长安D、巨鹿

17、西汉初年,统治者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

A、平定“七国之乱”B、恢复发展生产

C、学习秦朝的政治制度D、加强中央集权

18、当今,党和政府正在带领全国人民为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而在多年前的西汉时期,也曾出现过“文景之治”的和谐社会景象。“文景之治”是指()

A、西汉初年的政治统治局面B、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的清明统治

C、汉武帝时期的大一统局面D、文帝、景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

19、汉初统治者没有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世袭制D、“禅让”制

20、西汉能在政治上、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实现国家大一统,汉武帝功不可没,他在政治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开创中央集权制度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拆分侯、王的封地D、平定“七国治乱”

21、汉以后,中国古代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是()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佛教思想D、法家思想

22、汉武帝削弱相权,形成皇帝直接控制下进行决策的机构是()

A、“外朝”B、“中朝”C、“内朝”D、太尉

23、汉武帝在地方设置的监察地方官员和打击豪强的地方官是()

A、刺史B、县令

C、郡守D、司隶校尉

24、“昭君出塞”体现了汉朝时期的“和亲”政策,它发生于()

A、汉藏之间B、汉匈之间C、满汉之间D、汉蒙之间、

25、位于丝绸之路上的著名文化遗址是()

A、河北承德避暑山庄B、辽宁沈阳故宫

C、甘肃敦煌莫高窟D、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26、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是()

A、公元前139年B、公元前1C、公元139年D、公元119年

27、刘秀统一全国的时间是()

A、公元前36年B、公元22年C、公元25年D、公元36年

28、“光武中兴”中的光武帝是()

A、刘邦B、刘彻C、刘恒D、刘秀

29、经考古证实,我国造纸术发明与()

A、西汉B、秦朝C、战国时期D、东汉

30、从《史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的历史事件是()

①张仲景写《伤寒杂病论》②商鞅变法③道教的兴起④楚汉之争

⑤蔡伦制成植物纤维纸⑥陈胜、吴广起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⑥D、④⑤⑥

二、填空题:(10分)

31、秦朝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混乱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的庞大帝国。

32、陈胜、吴广首倡的农民起义,是我国历史上()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地打击了()的统治,对以后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3、汉初,在沿袭秦朝的()的同时,分封了一些(),以拱卫中央,巩固政权。

34、汉武帝将(,),定为国策,大兴儒学教育,并重用()为官。

35、公元()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这是今()地区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

三、材料分析题

(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8分)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36、这段引文出自何处?

37引文中的“甲子”指哪一年?

38、“苍天”“黄天”各代表什么?

39、这次起义领导人是谁?

(二)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据此,回答问题(共10分)

40、造纸术发明于何时?蔡侯纸有何优点?

41、为什么说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

42、今天我们大力提倡使用“再生纸”(将废旧纸张或纸制品回收,经过再加工重新制造出一定质量标准的制)有什么重要意义?

篇5:冀教版五年级英语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资料

冀教版五年级英语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资料第一部分

短语:

have a nice trip

walk to the park

watch a film

call my friend

help my parents

watch TV

wash the clothes

go to the library

buy a gift for...

at the Palace Museum

on the train to Beijing

(你会把动词短语变成过去式吗?)

句子:

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昨天)你做了些什么事情?

We shopped there.

我们在那儿购物。(shop动词)

Thanks/Thank you.

You’re welcome.

What happened?

发生了什么事情?(回答用一般过去时态)

I often walk to school.

我通常走路去学校。

I walked to the park yesterday.

昨天我走路去了公园。

He is eight years old this year.

他今年8岁。

He was seven years old last year.

他去年7岁。

篇6:冀教版五年级英语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资料

冀教版五年级英语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资料第二部分

We are in Canada this week.

这星期我们在加拿大。

We were in China last week.

上星期我们在中国

How did you go to Tian’anmen Saquare ?

你怎么去的天安门?

We went(there)by bus.

我们乘公交车去的。

Did you have fun in Beijing?

你在北京玩的开心吗?

Yes, I had fun!

是的,开心。

Did you…? Yes, I did./No, I didn’t .

The scarf is for you.

这条围巾送给你。

It’s too small for me.

对我来说太小了。

(too… for 对于我来说太…)

Try it on. 试着戴一下。

Let’s put it on the wall.

让我们把它挂在墙上。

Jenny and Danny had a trip to Beijing.

詹妮和丹尼去北京旅行了。

I hurt my arm and Jenny helped me.

我的胳膊受伤了,詹妮帮助了我。

How is Danny’s tail?

丹尼的尾巴怎么样了?

篇7:冀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复习资料

蹑手蹑脚、难以置信、潜滋暗长、忐忑不安、羞愧难当、

全力以赴、天方夜谭、团团围住、纹丝不动、痛痛快快、

毕毕剥剥、心如刀绞、漫山遍野、激动人心、满腔怒火、

千斤巨石、无价之宝、左右为难、绝口不提、理直气壮、

客客气气、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高头大马、

怒气冲冲、绕道而行、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同心协力、

随心所欲、人声鼎沸、神色庄重、一袭长袍、肃然无声、

疲劳至极、卓有成效、耳鸣眼花、浑身乏力、端庄坚毅、

流传于世、视名利为粪土、一如既往、埋头工作、执着进取、

驾驭规律、永葆美丽、两弹元勋、川流不息、土里土气、

走走停停、朝思暮想、日夜思念、相濡以沫、惊天动地、

尽忠报国、关系恶化、撕毁合同、撤走专家、封锁消息、

无名英雄、激动不已、举手致意、一贯正确、不同寻常、

从头至尾、兀里兀突、迷惑不解、对外开放、攻克难题、

微不足道、大伤脑筋、清理思绪、年迈无力、任其选择、

深受启发、优雅自然、不可多得、无法弥补、贻误战机、

幸免于难、精美绝伦、情有独钟、不速之客、开门见山、

意想不到、顾全大局、服从民意、热火朝天、秋高气爽

篇8:冀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复习资料

1、舒适又温暖的巢 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 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 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 无数指甲状的小叶 尖细又娇嫩的鸣叫 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 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 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

2、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3、匆匆 挪移 头涔涔 轻轻悄悄 默默 徘徊 泪潸潸 伶伶俐俐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在开的时候。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4、描写琴声的词语:委婉连绵 升腾跌宕 舒缓而起伏 恬静而激荡

反映心声的词语:深沉的叹息 伤心的哭泣 激愤的倾诉 倔强的呐喊

5、一诺千金 恍恍惚惚 如期归还 十万火急 绵长深切 风雨无阻 无比欢欣 坦荡无愧 何足畏惧

6、心绷得紧紧的 心像刀绞一般 千斤巨石 纹丝不动 没挪动一寸地方 没发出一声呻吟

7、神色庄重 一袭长袍 疲劳至极 卓有成效 耳鸣眼花 浑身乏力 流传于世 一如既往 端庄 侵蚀 隐退 坚毅 永恒 迄今 执着

8、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众猴随后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9、傲立的雪峰 静默的圣湖 炫目的蓝天 鳞次栉比 错落有致 熠熠生辉 流光溢彩 金碧辉煌 叹为观止

篇9: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拼音写字我最棒。(6分)

ué iàng shū tan qī piàn

( ) ( ) ( )

bīn fēn āng fù bà gōng

( ) ( ) ( )

二、我会填同音字。(6分)

shān ( )然 ( )川 ( )板

líng ( )俐 ( )巧 ( )珑

三、我会按要求组词。(8分)

1.给下列字加个偏旁变成新字,再组词。

舌 ( ) 那 ( )

予 ( ) 无 ( )

2给带有下划线的字的另一个读音组词。

倔 强 ( ) 奇 怪( )

乐曲( ) 美好( )

四、词语分类。(9分)

愁眉苦脸 粉妆玉砌 月光如银 碧草如茵

喜出望外 怅然若失 桃红柳绿 郁郁寡欢

明月高照

1.描写景物的:

2.描写任务情绪的:

五、补充词语,并任选两个造句。(5分)

伶伶( )( ) ( )门( )户 数以( )( )

五彩( )( ) ( )( )沧桑 动人( )( )

势( )可( ) 无边( )( )

六、词语选择我能行。(6分)

①珍惜 ②珍爱③爱惜④ 默默⑤ 潺潺 ⑥缓缓

1.集体荣誉我们很( )。

2.有些人对待生命不懂得( )

3.我们要( )光阴,努力学习。

4.琴声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 )流淌。

5.当小溪的( )流水从我伸开的手指缝间通过时,我会兴奋地陶醉在欢乐之中。

6.在( )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

七、句子七十二变。(按要求完成句子)(5分)

1.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合并下面的句子。

李老师今年五十多岁了。李老师精力非常旺盛。

2.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仿写句子)

3.我闻到了芳香。(扩句) 。

4.走向 我 生活 微笑着(连词成句) 。

5.《二泉映月》是一首二胡独奏曲。(改为反问句)

八、口语交际。( 5分)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放慢脚步还是应该珍惜匆匆流逝的时光,加快脚步? 。

九、课文精彩内容回顾。(11分)

1.过去的日子如 ;如 ,被 。

2.我能写出雷锋的一句名言。

3《长歌行》的后四句是: , ? , 。

4.《二泉映月》一文表现了阿炳 的精神。

5.《假如只有三天光明》一文作家呼吁我们:

十、阅读小天地。(19分) 繁 星

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fó fú)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三年前在南京时,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门,每晚我打开后门,便看见一个寂静的夜。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那时候我正在读一些关于天文学的书,也认得一些星星,好像它们常常和我谈话一样。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wei ei)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1.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2分)

2.写出词语的反义词。(2分)

静寂——( ) 模糊——( )

3.画线句子用了 修辞方法。(2分)

4.短文开头一句所起的作用是 。

5.用“ ”画出“我”由看星空而产生的联想的句子。(9分)

十一、习作乐园。

“以感动”为主题写一篇习作。题目自拟。(20分)

篇10:冀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复习题

1.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 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邓小平此语总结的是 ( )

A.“一国两制”的构想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D.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 1978年以后,我国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下列对这一政策的评述,准确的是 ( )

A.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我国土地所有制发生了变革

C.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D.是对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全盘否定

3. “大包干,犬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是农民赞扬下列哪—政策的歌谣( )

A.土地改革运动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是指( )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 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一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又分地”的意义是( )

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开始了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C.纠正了““””的错误

D.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6. 小云同学带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 )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民主与法制建设

D.固有企业改革

7. 我国没有设立经济特区的省份是 ( )

A.广东

B.福建

C.海南

D.浙江

8. 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国逐步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新局面,在这一格局中,首先开放的是( )

A.经济特区

B.沿海港口城市

C.经济开放区

D.内陆大城市

9. 1979年1月1日,邓小平再次成为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并被评选为上一年度的世界风云人物,他能够获选是因为( )

A.率军挺进大别山

B.指挥淮海战役

C.领导改革开放

D.发表南方谈话

10. 某大会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次大会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

11.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冀教版初二上册历史第四单元综合测试题】相关文章:

1.冀教版初二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2.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3.冀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4.冀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5.教科版七年级上册政治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及答案

6.下学期 第四单元测试题

7.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测试题

8.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9.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六单元:分类

10.冀教版五年级英语教学计划上册

下载word文档
《冀教版初二上册历史第四单元综合测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