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章单元测试题
“pengruis”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章单元测试题,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后的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章单元测试题,供大家阅读。
篇1: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章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章单元测试题
1.植物呼吸作用的进行是在( )
A.白天 B.晚上 C.中午 D.全天
【考查目的】植物的呼吸作用。
【答案】D
【解析】植物中任何的活细胞都在不停地进行呼吸作用,一旦呼吸作用停止,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故选D。
2.绿色植物在白天进行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上述三种生理过程
【考查目的】植物的各项生理过程。
【答案】D
【解析】选项A中,绿色植物在光下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白天能进行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选项B中,植物中的任何活细胞都在不停地进行呼吸作用,一旦呼吸作用停止,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所以植物全天都在进行呼吸作用。选项C中,通常情况下,每当太阳升起时,叶片的气孔就慢慢张开,植物进行蒸腾作用。当夜幕降临时,叶片的生产活动就停止了,大多数气孔缩小或闭合,蒸腾作用随之减弱,但仍在进行。故选D。
3.除下列哪项外,其余现象均表明植物进行了呼吸作用( )
A.走进贮存蔬菜的地窖,手中蜡烛的火焰变微弱
B.潮湿种子堆周围的空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种子堆中湿度加大
D.堆放的白菜散发出霉味
【考查目的】植物的呼吸作用。
【答案】D
【解析】选项A中,蜡烛的火焰变微弱说明地窖中氧气含量少,时因为植物呼吸作用消化了氧气。选项B中,潮湿种子堆周围的空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是因为种子的呼吸作用能够产生二氧化碳。选项C中,种子堆中湿度加大是因为种子的呼吸作用有水产生。选项D中,堆放的白菜散发出霉味是因为有细菌的滋生,细菌将有机物分解用以自身的繁殖。故选D。
4.夜间在室内摆放很多花卉或其他植物会影响健康,其原因之一是( )
A.气温较高 B.空气不流通
C.温度过高 D.植物、花卉与人争夺氧气
【考查目的】植物的呼吸作用。
【答案】D
【解析】植物在夜间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更新空气,其呼吸作用的强度反而增加,植物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所以会跟人争夺氧气。故选D。
5.在白天较长、温度较高,而夜间较短、气温较低的新疆等地,所产的葡萄、哈密瓜等水果特别甜,原因是( )
A.新疆等地的土地特别肥沃
B.白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多,而晚上有机物消耗少
C.这里的`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D.这里的水果品种与内地的不一样
【考查目的】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答案】B
【解析】植物在白天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同时,植物的呼吸作用也消耗有机物,但是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因此有机物能得到大量的积累。而绿色植物在夜晚,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所以要消耗有机物。新疆等地白天较长,温度较高,光合作用强度较大,产生的有机物的量就多,同时夜间时间较短,消耗有机物的量较少,因此植物体中积累的有机物的量就较多,因此水果也较甜。故选B。
篇2: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章测试题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章测试题
1.把新鲜水草放在鱼缸里,主要目的是( )
A.清洁鱼缸里的水 B.使鱼缸更富生气
C.供给鱼新鲜食料 D.增加水中氧的含量
【考查目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答案】D
【解析】水草在光下可以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增加水中氧的含量,有利于鱼儿的生活。故选D。
2.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今天我们对这一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
A.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B.蜡烛燃烧所需物质来自绿色植物
C.绿色植物在烛光下能制造有机物
D.绿色植物在光下能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
【考查目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产生氧气。
【答案】D
【解析】蜡烛燃烧或者动物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而植物光合作用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故选D。
3.在下列选项中,哪一时间段和地点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多,适于人们锻炼( )
A.清晨的草地 B.下午的草地
C.清晨的树林 D.下午的树林
【考查目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产生氧气以及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答案】D
【解析】绿色植物在夜晚,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经过一夜的呼吸作用之后清晨大气中氧气含量较低。而白天,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同时也进行呼吸作用消化氧气,但是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因此下午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较高。又因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的叶片,所以树进行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草地。故选D。
4.在温室中种植蔬菜时,为了提高产量,除了施肥、浇水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增加空气湿度 B.降低空气湿度
C.增加氧气浓度 D.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考查目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所必需的原料。
【答案】D
【解析】蔬菜增产的原因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较多,光合作用的原料包括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即可以增加温室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故选D。
篇3: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云南)下列关于生物基本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都能运动 B.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C.生物都能繁殖后代 D.生物都必须生活在水中
2.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母鸡下蛋 B.铁皮生锈
C.雨后春笋 D.葵花向阳
3.下列能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是( )
A.人排尿 B.鲸呼气时会产生雾状水柱
C.西瓜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D.含羞草的叶受到触碰时会合拢
4.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的一组是( )
A.机器人、蜻蜓、钟乳石 B.蘑菇、珊瑚虫、松树
C.珊瑚、菊花、水草 D.枯枝、鱼、树
5.绿豆这种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一是供自身生长所需,二是供其他动物或人类食用。这说明(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进行呼吸
C.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D.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6.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 )的特征。
A.生活需要营养 B.进行呼吸
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
7.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C.生物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D.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8.小麦和水稻是粮食作物,菊花和牡丹是观赏植物,甘草和田七是药用植物。这是根据生物的什么特征来进行分类的?( )
A.用途 B.形态结构
C.生理功能 D.生活环境
9.下列现象属于生长和繁殖的是( )
A.蘑菇从小长到大 B.人遇到狼群时感到害怕
C.植物落叶 D.人体排汗
10.根据你对生物的初步认识,以下结论成立的是( )
A.生物都是肉眼直接可见的 B.空气中没有生物
C.有生命的物体就是生物体 D.生物只有植物和动物
11.在一片大草原上,斑马正悠闲地啃食着青草,突然有一只斑马发现不远处有一只狮子,它狂奔起来,其他斑马也开始奔跑起来。这种现象说明( )
A.生物能够繁殖 B.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C.生物的生长需要营养 D.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
12.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生物的生长现象?( )
A.人在离开路灯行走时,影子越来越长
B.随着环境的恶化,沙漠的面积越来越大
C.工人筑路时,路面越来越宽
D.春暖花开时,杨树的树干越长越粗
13.一粒种子经过萌发、生长成为一株高大的植物,体现了生物的( )
A.新陈代谢 B.繁殖能力
C.应激性 D.生 长现象
14.下列不能说明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的是( )
A.种子萌发 B.幼鳄逐渐长大
C.蘑菇生长 D.钟乳石慢慢长大
15.“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 )
A.呼吸 B.排出体内的废物
C.对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发育
16.下列生物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的是( )
A.人类 B.豌豆
C.青蛙 D.病毒
17.下列古诗中,描写生物生长和发育的`是( )
A.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B.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C.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D.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18.植物和动物共有的特征是( )
A.进行光合作用 B.能繁殖后代
C.捕食 D.具有向光性
19.下列不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的是( )
A.植物落叶 B.生石花开出美丽的小黄花
C.钟乳石慢慢长大 D.绿豆发芽
20.下列有关生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动植物都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B.动物能进行呼吸,植物不能
C.动物能排出体内的废物,植物也能
D.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1.下列哪种生物体不是由细胞构成的?
A.细菌 B.蘑菇
C.月季 D.病毒
22.(2014山东东营)“一只雄黑猩猩飞快下了树,并且不慌不忙地向我走来。当走到离我还有三步远时,它站住了,毛发耸立起来,样子凶暴可怕…”,这是珍妮古道尔对黑猩猩的一段记录,珍妮古道尔运用了哪种研究方法?( )
A.观察法 B.调 查法
C.实验法 D.测量法
23.下列不属于调查的是( )
A.调查某地区人口的性别比例
B.水污染抽样调查
C.森林资源调查
D. 仔细观察蝌蚪的形态及生长情况,以得到蝌蚪的资料
24.下列生物归类正确的是( )
A.玉米、蝗虫、猫头鹰、鲫鱼属于陆生动物
B.鸡、鸭、鹅、狗属于家禽
C.小麦、高粱、玉米、大豆等属于粮食作物
D.鲫鱼、家鸭、鹅、海蜇属于水生生物
25.在调查校园生物的过程中,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
B .小梅拨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
C.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
D.小明发现一只老鼠,感觉太恶心了,没有记录下来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6.(10分)连线题。
动物的取食 应激性
向日葵朝向太阳 生长
人体的排汗 营养
蘑菇由小长大 繁殖
鸟 类产卵 排泄
27.(12分)阅读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桃花鱼是腔肠动物门水螅虫纲的一个小类群,栖息于淡水中,因其形状酷似桃花而得名,其中文名是桃花水母。生长于三峡库区秭归县归州镇鸭子滩的桃花水母是极为稀有的物种,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和观赏价值。随着三峡工程初期蓄水的临近,桃花水母的栖息地将沉入江底,桃花水母将失去生存的空间。为抢救这一濒危物种,我们要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在制订保护桃花水母的行动方案之前,你需要先进行广泛的调查。那么你打算怎样去做这个调查呢?
(1)我的 调查目的:。
(2)我的调查对象: 。
(3)我的调查范围: 。
(4)我的调查方案: 。
28 .(8分)请说出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名曲《秋思》中的生物和非生物。(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曲中的生物有: 。
(2)曲中的非生物有: 。
29.(10分)阅读并分析下列材料,探究生物具有什么特征。
①一粒桃树种子能萌发长成一株很大的桃树,并结出许多桃子。
②从同一株向日葵上取下两粒种子种下去后,长出的都是向日葵,但两株向日葵总是有一些形态特征不同的地方。
(1)材料①说明生物。
(2)材料②说明生物 。
30.(10分)下图是某同学在“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这一活动过程中,所拍摄的五幅照片。
凤眼莲 莲与蜻蜓 蚂蚁 河虾 鲫鱼
(1)根据照片所提供的信息判断:该同学是在什么样的地域环境中开展调查的(如海洋、淡水水域、陆地等)? 。
(2)如果将照片中的生物进行分类,你会怎样做?写出你的分类依据和分类结果。
检测题参考答案
1.C 解析:植物属于生物,但植物不能运动,A项错误;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组成,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B项错误;生物都可以生长繁殖,说明生物具有能生长和繁殖的基本特征,C项正确;陆生生物不生活在水中,D项错误。
2.B 解析:铁皮生锈是铁在空气中发生了化 学反应,没 有生命现象发生。
3.D 解析:人排尿是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鲸呼气时会产生雾状水柱是在进行呼吸;西瓜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指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含羞草的叶受到触碰时合拢是对外界刺激产生了反应。
4.B 解析:A项中机器人、钟乳石不属于生物,C项中珊瑚不属于生物,D项中枯枝不属于生物。
5.A 解析: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一是供自身生长所需,二是供其他动物或人类食用,这些都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6.C 解析:牵牛花的开放和关闭是对光刺激作出的反应。
7.D 解析: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如动物、大部分的细菌和真菌等。
8.A 解析:小麦和水稻、菊花和牡丹、甘草和田七是根据用途来进行分类的。
9.A 解析:蘑菇从小长到大是指蘑菇的生长;人遇到狼群时感到害怕是人对遇到狼群作出的反应;植物落叶是植物对寒冷气候的反应;人体排汗是人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10.C 解析:有很多生物用肉眼是看不见的,如病毒、细菌等;空气中也有生物,如飘浮的细菌等;生物除了动物和植物外,还有病毒、细菌、真菌等。
11.B 解析:斑马发现狮子后迅速奔逃,这是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12.D 13.D 14.D
15.D 解析:草原上的草每年都会枯萎,第二年春天又生长起来,这充分体现了生物的生长和发育的特征。
16.B 解析:豌豆是植物,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供自身需要和动物取食。
17.B
18.B 解析:四个选项中,动物和植物都具有的特征是能繁殖后代。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植物不能捕食,动物没有向光 性。
19.C 解析:钟乳石慢慢长大是碳酸钙逐渐沉积的结果, 不属于生命现象。
20.C 解析:植物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动物不能;动植物都能进行呼吸,都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绝大 多数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
21.D 解析:病毒是非细胞生物。
22.A 解析: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科学家就是在非洲森林这种自然状态下记录了黑猩猩的生活,故A项正确。调查 法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深入实际了解特定事物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并完成科技活动的方式,故B项错误。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故C项错误。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有时还需要测量,其步骤包括:①要有明确的目的;②要全面、细致和实 事求是,及时记录;③要有计划、有耐心;④ 要积极思考;⑤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故D项错误。
23.D 解析:仔细观察蝌蚪的形态及生长情况,属于 观察。
24.C 解析:A项中鲫鱼属于水生动物;B项中狗不是家禽;D项中家鸭、鹅不属 于水生生物。
25.B 解析:在调查环境中的生物时要注意保护生物,不能随意践踏植物、伤害动物等;调查记录应该真实,不能随 意删改。
26.动物的取食 应激性
向日葵朝向太阳 生长
人体的排汗 营养
蘑菇由小长大 繁殖
鸟类产卵 排泄
27.(1)了解桃花水母的生存数量、生存地区、生活方式及如何保护桃花水母 (2)桃花
水母 (3)网上、书籍资料、询问老师和家长、实地考察 (4)提示:查阅资料,归纳整理,最后制订方案。
解析: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然后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
28.( 1)老树、昏鸦、瘦马、断肠人 (2)枯藤、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夕阳
解析:枯藤已经干枯,不具有生命的特征,不属于生物;老树是植物,昏鸦、瘦马、断肠人是动物,这些都属于生物;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夕阳都属于非生物。
29.(1)能生长和繁殖 (2)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解析:一粒种子能发育成一株高大的植物体,植物体能够开花和结果,这是植物体的生长和繁殖现象;向日葵种子种下去能长出向日葵植株,这是遗传现象,而不同的向日葵植株在形态特征上有不同的地方则是变异现象。
30.(1)淡水水域和陆地 (2)据生活环境将照片中的生物分为水生生物(凤眼莲、莲、河虾、鲫鱼)和陆生生物(蜻蜓、蚂蚁);据形态结构将照片中的生物分为植物(凤眼莲、莲)和动物(河虾、鲫鱼、蜻蜓、蚂蚁)。
解析:(1)由照片中的生物可知,除蚂蚁、蜻蜓外,其他生物都是生活在淡水水域的。
(2)对生物进行分类时,不同的分类依据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
篇4:七年级生物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生物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正常人的原尿中不含
A.葡萄糖和水分B.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
C.无机盐和尿素D.葡萄糖和无机盐
2、某人的尿中有葡萄糖,尿量增多,尤其是夜间多尿,其机能异常的结构最有可能的是()
A.肾小管B.肾小球C.肾小囊D.膀胱
3、沼气是一种可燃烧的气体,它的主要成分是()
A.氮气B.甲烷C.一氧化碳D.二氧化碳
4、血液经过肾脏后,发生的变化是()
A.养料增加B.二氧化碳减少C.尿素减少D.葡萄糖减少`
5、肾炎病人的尿液中,若发现有红细胞和蛋白质,则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A.肾单位B.肾小球C.肾小囊D.肾小管
6、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断的。其主要原因是()
A.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B.肾脏的控制作用
C.膀胱的贮存作用D.肾单位的泌尿作用
7、在正常情况下,在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能发现的物质是()
A.大分子蛋白质B.葡萄糖C.尿素D.各种血细胞
8、右图表示血液流经肾单位时,尿素的含量变化曲线,其中纵轴代表尿素含量的变化,AB段表示()
A.入球小动脉B.出球小动脉C.肾小管D.肾小球
9、与流入肾脏的血液相比,从肾脏流出的血液里含量增多的'是()
A、尿素B、氧气C二氧化碳D、蛋白质
10、高温下劳动一段时间的人,最适合的饮料是()
A、凉开水B、纯净水C、淡盐水D、葡萄糖液
11、代谢正常的健康人,下列液体中不该含有葡萄糖的是()
A、原尿B、尿液C、血浆D、组织液
12、尿液形成的部位是在()
A、输尿管B、肾小囊C、肾小管D、肾小球
13、下列血管中尿素浓度最低的是()
A、肾动脉B、肾静脉C、肝动脉D、肱动脉
14、正常情况下血浆、原尿、尿液中都会含有的物质是()
①、蛋白质②、葡萄糖③、尿素④水⑤、无机盐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④⑤
15、利用人粪尿、禽畜粪尿和农作物秸秆生产沼气和高温堆肥所应用的原理()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扩散作用
16、尿液形成的过程中,完成滤过作用的结构是()
A、肾小球毛细血管壁B、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和肾小管
C、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和肾小囊内壁D、肾小囊内壁和外壁
17、尿液中不能够含有的物质是()
A血细胞B、蛋白质C、葡萄糖D、以上三项都是
18、下列有关肾小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连接肾小球的血管均为动脉B、连接肾小球的血管均为静脉
C、入球血管为静脉,出球血管为动脉D、入球血管为动脉,出球血管为静脉
19、肾的颜色为紫红色,主要原因是肾内含有()
A、肾小管B、肾小球C、肾小囊D、小动脉
20、下列哪项物质不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A、水B、无机盐C、二氧化碳D、尿素
二、填充题:(每空1分,共14分)
1.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人体的排泄主要由___________系统完成,_________是排泄的主要器官。
2.高温堆肥就是将人粪尿、畜禽粪尿和农作物秸秆堆积起来,使细菌和真菌大量,大量的细菌和真菌可以将___________分解,并且释放出热量,形成高温。高温可以杀死各种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尿液的形成包括三个过程:、和分泌作用。
4、人体排尿,不仅起到排出___________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的__________平衡,维持__________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
5、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尿液约15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液只有1.5升左右,主要原因是;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断的,原因是。
篇5:七年级上册生物测试题
七年级上册生物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20题,每空3分,共60分)。
1.我国明代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编写的药物学巨著是:()
A、《齐民要术》B、《物种起源》C、《本草纲目》D、《扁鹊内经》
2.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是:()
A、细胞B、细胞群C、组织D、器官
3、细胞体积的增大是由于:()
A、细胞的分裂B、细胞的生长C、细胞的分化D、细胞的联合
4、植物体内的大量细胞是彼此互相联系的,这种联系是通过:()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胞间连丝
5、植物体的三种生殖器官是:,()
A、根、果实、种子B、叶、花、果实C、花、果实、种子D、根、叶、茎
6、植物体组织的形成是:()
A、细胞分裂的结果B、细胞生长的结果C、细胞分裂生长的结果D、细胞分化的结果
7、下列用于组织的是:()
A、洋葱的根B、洋葱的表皮C、洋葱的头D、洋葱表皮细胞
8、市场上出售的黄瓜属于:()
A、营养器官B、营养组织C、生殖器官D、保护组织
9、番茄的果实是由几种不同的什么构成的:()
A、细胞B、组织C、器官D、物质
10、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若光线较暗,则应使用:()
A、大光圈、平面镜B、大光圈、凹面镜C、小光圈、平面镜D、小光圈、凹面镜
11、若要使位于视野右上角的图象移至视野中央,移动玻片的'方向是:()
A、右上角B、右下角C、左上角D、左下角
12、若不动显微镜的其它部分,只是转动转换器,将物镜由10x转换成45×,视野中的光线将会()
A、变亮B、变暗C、无变化D、变化无规律
13、绿色开花植物体的构成是由:()
A、细胞→器官→组织→植物体B、组织→器官→细胞→植物体
C、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D、器官→组织→细胞→植物体
14、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上”字,用低倍镜观察,在视野内所见的图像是:()
A、上 B、下 C、D、
15、细胞分化是指:()
A、一个母细胞分裂为两子细胞的过程B、细胞数目增多和细胞体积增大C、新生的子细胞逐渐长大的过程
D、细胞从原来的形态、结构和功能转变为其它形态、结构和功能的过程
16、下列物质不属于生物的是:()
A、病毒B、河水C、蘑菇D、鱼
17、细胞分裂过程中,最先进行的是下列哪项:()
A、细胞核先由一个平分成两个B、细胞质平分成两份C、形成新的细胞壁D、形成新的细胞膜
18、绘生物图时,对图中较暗部分的绘制要求是:()
A、用直线条涂黑它B、点上细点表示C、用横线条涂黑它D、随意涂黑它
19、下列食物不属于植物营养器官的是:()
A、番薯B、番茄C、甘蔗D、莲藕
20、在观察临时装片时,如在视野中看到中央发亮,周边黑暗的圆圈,该圆圈可能是:()
A、污物B、气泡C、细胞D、墨水
二、简答题(每空2分,共40分)
21、小陈从市场买回了几个番茄,并认真地进行研究分析:
(1)他切开一个番茄,有许多汁流出。这些汁水是( ),它来自细胞结构中的( )。
(2)取另一个番茄,用开水烫过后撕下一层薄薄的表皮,这层表皮属于( )组织,表皮以内的部分是 ( )。
22、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请分析:
(1)如果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都没有随着移动,说明污点在( )上。
(2)如果移动玻片标本,污点也随着移动,说明污点在( )上。
篇6:七年级生物上册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共40分)
1、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
A.恐龙骨骼 B.珊瑚 C.珊瑚虫 D.钟乳石
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首诗中主要描写了 哪种因素影响
生物的生活?( )
A、季节 B、水 C、生物 D、人类
3、天气炎热时,树荫下比较凉爽。这说明:( )
A.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 B.生物都能适应环境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密不可分
4、在秋冬交替之际,人很容易患流行性感冒。导致人患病的是流感病毒,病毒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以上都不是
5、下列选项中,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大海中的鱼 B.森林中的松树 C.森林中的空气 D.密云水库
6、在实验设计中,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一组对照的是
( )
A、25 ℃和0 ℃ B、有光和无光 C、有空气和无空气 D、温度和水分
7、农民伯伯在早春播种棉花种子需要用塑料薄膜覆盖起来,主要是为了( )
A.提高土壤温度 B.增加光照强度
C.补充空气 D.以上都是
8、构成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9、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装片时,先后用10×的目镜和10×的物镜与10×的目镜和45×的物镜观察洋葱表皮的同一部位,比较两次看到的结果是( )
A.都是倒像,视野由亮变暗,细胞数目由少变多
B.都是倒像,视野由亮变暗,细胞数目由多变少
C.都是正像,视野由暗变亮,细胞图像由大变小
D.都是正像,视野由亮变暗,细胞图像由小变大
10、将来的你, 如果和宇航员一起乘坐宇宙飞船飞向月球旅行. 那时, 你已经脱离了生物圈这个圈层, 但你必须从生物圈中带上足够维持你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这些物质最起码应该包括( )
A. 氧气袋、矿泉水、各种吃的 B. 太阳能电池、保暖内衣
C. 宠物猫、电脑、光盘 D. 驱蚊器、盆花、照相机
11、现在科学家成功地利用干细胞培育出了心肌细胞,这种转变的原因可能是( )的结果
A.细胞分裂 B.细胞生长 C.细胞成熟 D.细胞分化
12、栽花或种庄稼时,需要经常松土,原因主要是( )
A.促进根的吸收水分 B.防止水分蒸发
C.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 D.减缓蒸腾作用
13、水中存在着“藻类→小虾→小鱼→大鱼”这样一条的食物链,如果水受到DDT的污染,那么下列生物中DDT含量最多的是 ( )
A.藻类 B.小虾C.小鱼 D.大鱼
14、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细胞质先发生分裂,由一份分成两份B.细胞核先发生分裂,由一个分成两个
C.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D.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
15、在生物圈中,玉米植株和人体内的能量转换器分别是 ( )
A、叶绿体和线粒体 线粒体
B、叶绿体 线粒体
C、线粒体 线粒体
D、线粒体 叶绿体
16、描述花生果实的谚语中所说“麻屋子”“红帐子”“白胖子”依次指的是( )
A.果皮、种皮、胚乳 B.果皮、种皮、胚
C.子房、种子、胚 D.果实、种子、胚珠
17、“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此处的“绿”主要指哪类植物
( )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
18、有的同学将水稻、西瓜、松树归为一类,把海带、地钱和蕨归为一类。他分类的依据是 ( )
A、有根或无根 B、有种子或无种子
C、水生或陆生 D、有果实或无果实
19、花生的种子是有下列哪个结构发育而来( )
A.受精卵B.卵细胞 C.子房 D.胚珠
20、我国规定每年的( )为植树节
A。1月1日 B.3月12日 C.7月1日 D.10月1日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1、(10分)根据植物细胞结构回答:
(1)图中①是细胞壁,它有________作用;
(2)栽培于土壤中的农作物,能吸收土壤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而又能抑制有害物质进入植物体,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填结构名称);
(3)烟叶中的烟碱和尼古丁等物质存在于细胞的______________(写出序号和结构名称)中。
(4)一个细胞的控制中心是____________(写出序号和结构名称)
(5)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主要不同点是,动物细胞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
2、(12分)右图是生态系统的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生产者是______,消费者是__________,分解者是_______。(填写编号)
(2)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_______的关系。
(3)人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生产者”、“消费者”还是“分解者”)
(4)该生态系统中有一条生物链,请把它用字母表示出来。
3、(16分)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探究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分别放置等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的玉米种子放在上面,在如下设置条件下培养,记录实验结果。
组别
种子所处的环境
实验结果
甲
干燥的棉花,置于25℃的橱柜中
种子不萌发
乙
湿润的棉花,置于25℃的橱柜中
种子萌发
丙
湿润的棉花,置于冰箱冷藏室(4 ℃)
种子不萌发
丁
棉花和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置于25℃的橱柜中
种子不萌发
试分析回答:
(1)通过本实验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乙装置在实验中起______作用;要想证明“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可选用_____装置。
(2)若想探究“光照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你认为该如何设计实验?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 移栽玉米幼苗时,需要带土坨,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掰玉米果穗时,发现玉米果穗有缺粒的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来弥补。
(5)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光合作用过程中充分利用阳光,提高产量,应该做到。
4、(10分)请根据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步骤如下:
①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②用黑纸把一片叶的部分从正面和背面盖住, 然后移到阳光下, 照射3至4小时。
③剪下遮光的叶片, 去掉黑纸。
④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 再放入大烧杯内隔水加热, 叶片逐渐由_________色变成_________色。
⑤取出叶片, 用清水漂洗干净. 然后放在培养皿里, 向叶片滴加碘液。
⑥稍停片刻, 用清水冲洗掉碘液时可以看到没有遮光的部分变成__________。
(1)步骤①的目的是;
(2)步骤④中酒精的作用是。
5、(12分)根据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上面式子中 a表示
,b表示
。
⑵生物圈已经受到碳氧平衡失调(温室效应)的威胁,原因是什么?应该采取什么措施?谈谈你的看法(原因和措施至少各两条)(8分)
参考答案
一、1—5C B C B D
6—10 D A A B A
11—15 D C D A A
16—20 B A B C B
二、1、(1)支持和保护 (2)细胞膜(3)⑤液泡(4)④细胞核(5)细胞壁和液泡
2、(1)A B C(2)吃与被吃(3)消费者(4)A →B→ C
3、(1)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对照
乙和丙
(2)在相同的两个烧杯中分别放等量潮湿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的玉米种子放在上面,一个烧杯放在25℃的光下,一个烧杯放在25℃的黑暗环境中
(3)保护成熟区的根毛(4)受粉不足
人工辅助授粉(5)合理密植
4、④绿
黄白 ⑥蓝色
(1)使叶片内原有的有机物耗尽或运走
(2)脱色(或者说溶解叶片内的叶绿素)
5、(1)叶绿体 氧
(2)碳氧平衡失调的原因1.工厂、汽车、飞机、轮船等迅速增多,人类大量使用燃料,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碳大量增加;2.人类活动造成植被的大量的破坏等
应该采取的措施1.要寻求国际合作,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
2.植树造林,保护植被
篇7:高一上册数学第三章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x,y为正实数,则
A.2lgx+lgy=2lgx+2lgy B.2lg(x+y)=2lgx2lgy
C.2lgxlgy=2lgx+2lgy D.2lg(xy)=2lgx2lgy
解析 取特殊值即可.如取x=10,y=1,2lgx+lgy=2,2lg(xy)=2,2lgx+2lgy=3,2lg(x+y)=2lg11,2lgxlgy=1.
答案 D
2.若函数y=f(x)是函数y=ax(a0,a1)的反函数且f(2)=1,则f(x)=()
A.12x B.2x-2
C.log12 x D.log2x
解析 由题意知f(x)=logax,∵f(2)=1,loga2=1,
a=2,f(x)=log2x.
答案 D
3.已知f(x)=log3x,则函数y=f(x+1)在区间[2,8]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为()
A.2与1 B.3与1
C.9与3 D.8与3
解析 由f(x)=log3x,知f(x+1)=log3(x+1),
又28,39.
故1log3(x+1)2.
答案 A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og0.56log0.54 B.90.9270.48
C.2.50122.5 D.0.60.5log0.60.5
解析 ∵90.9=32.7,270.48=31.44,又y=3x在(-,+)上单调递增,32.731.44.
答案 B
5.设函数f(x)=logax(a0,a1).若f(x1x2x)=8,则f(x21)+f(x22)++f(x22014)的值等于()
A.4 B.8
C.16 D.2loga8
解析 f(x21)+f(x22)++f(x22014)
=logax21+logax22++logax22014
=loga(x1x2x2014)2
=2loga(x1x2x2014)=28=16.
答案 C
6.(log43+log83)(log32+log98)等于()
A.56 B.2512
C.94 D.以上都不对
解析 (log43+log83)(log32+log98)
=12log23+13log23log32+32log32
=2512.
答案 B
7.若f(x)=log2x的值域为[-1,1],则函数f(x)的定义域为()
A.12,1 B.[1,2]
C.12,2 D.22,2
解析 由-1log2x1,得122.
答案 C
8.函数f(x)的图像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所得图像与曲线y=ex关于y轴对称,则f(x)=()
A.ex+1 B.ex-1
C.e-x+1 D.e-x-1
解析 与曲线y=ex关于y轴对称的曲线为y=e-x,函数y=e-x的图像向左平移一个单位长度即可得到函数f(x)的图像,即f(x)=e-(x+1)=e-x-1.
答案 D
9.若f(x)=2x+2-xlga是奇函数,则实数a=()
A.13 B.14
C.12 D.110
解析 ∵f(x)是定义域为R的奇函数,
f(0)=0,20+20lg a=0,
lg a=-1,a=110.
答案 D
10.某地区植被破坏,土地沙化越来越严重,最近三年测得沙漠增加值分别为0.2万公顷,0.4 万公顷和0.76万公顷,则沙漠增加数y公顷关于年数x的函数关系较为近似的是()
A.y=0.2x B.y=110(x2+2x)
C.y=2x10 D.y=0.2+log16x
解析 逐个检验.
答案 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5分,共25分.将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1.函数y=ax-2+1(a0,且a1)的图像必经过点________.
答案 (2,2)
12.函数y=lg4-xx-3的定义域是________.
解析 由4-x0,x-30,得x4,x3,
定义域为{x|x3或3
答案 {x|x3或3
13.函数f(x)=x2+12 x0,ex-1 x0,若f(1)+f(a)=2,则a=________.
答案 1或-22
14.y=log0.3(x2-2x)的单调减区间为________.
解析 写单调区间注意函数的定义域.
答案 (2,+)
15.若函数f(x)=ax,x1,4-a2x+2,x1为R上的.增函数,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 由题意得a1,4-a20,a4-a2+2,得48.
答案 [4,8)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12分)计算下列各式
(1)(lg2)2+lg2lg50+lg25;
(2)2790.5+21027 13 -2
(3)(lg5)2+lg2lg5+lg20-4-426125+21+ 12 log25.
解 (1)(lg2)2+lg2lg50+lg25
=(lg2)2+lg2(lg2+2lg5)+2lg5
=2(lg2)2+2lg2lg5+2lg5
=2lg2(lg2+lg5)+2lg5=2.
(2)原式=259 12 +6427 13 -2
=53+43-2=3-2=1.
(3)原式=lg5(lg5+lg2)+lg20-25+25
=lg5+lg2+1=2.
17.(12分)已知函数f(x)=loga(1+x),g(x)=loga(1-x),其中a0,a1,设h(x)=f(x)-g(x).
(1)判断h(x)的奇偶性,并说明理由;
(2)若f(3)=2,求使h(x)0成立的x的集合.
解 (1)依题意,得1+x0,1-x0,解得-1
函数h(x)的定义域为(-1,1).
∵对任意的x(-1,1),-x(-1,1),
h(-x)=f(-x)-g(-x)=loga(1-x)-loga(1+x)=g(x)-f(x)=-h(x),
h(x)是奇函数.
(2)由f(3)=2,得a=2.
此时h(x)=log2(1+x)-log2(1-x),
由h(x)0,即log2(1+x)-log2(1-x)0,
得log2(1+x)log2(1-x).
则1+x0,解得0
故使h(x)0成立的x的集合是{x|0
18.(12分)已知0
解 由题意得16a2,6a22-22+30,得a112,a124,
得124
故a的取值范围是124
19.(12分)已知f(x)=loglog14xx2-log14 x+5,A={x|2x2-6x+81},当xA时,求f(x)的最值.
解 由2x2-6x+81
由二次函数y=x2-6x+8的图像可知24.
设log14 x=t,∵24,
-1log14 x-12,即-1-12.
f(x)=t2-t+5对称轴为t=12,
f(x)=t2-t+5在-1,-12单调递减,
故f(x)max=1+1+5=7,
f(x)min=-122+12+5=234.
综上得f(x)的最小值为234,最大值为7.
20.(13分)已知函数f(x)=ax+k(a0,且a1)的图像过(-1,1)点,其反函数f-1(x)的图像过点(8,2).
(1)求a,k的值;
(2)若将其反函数的图像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就得到函数y=g(x)的图像,写出y=g(x)的解析式;
(3)若g(x)3m-1在[2,+)恒成立,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解 (1)由题意得a-1+k=1,a2+k=8. 解得a=2,k=1.
(2)由(1)知f(x)=2x+1,得
f-1(x)=log2x-1,将f-1(x)的图像向左平移2个单位,得到y=log2(x+2)-1,再向上平移到1个单位,得到y=g(x)=log2(x+2).
(3)由g(x)3m-1在[2,+)恒成立,
只需g(x)min3m-1即可.
而g(x)min=log2(2+2)=2,
即23m-1,得m1.
21.(14分)有时可用函数f(x)=0.1+15lnaa-xx6,x-4.4x-4x6.)描述学习某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其中x表示某学科知识的学习次数(xN+),f(x)表示对该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正实数a与学科知识有关.
(1)根据经验,学科甲、乙、丙对应的a的取值区间分别为(100,106],(106,112],(112,123],当学习某学科知识4次时,掌握程度为70%,请确定相应的学科;
(2)证明:当x7时,掌握程度的增大量f(x+1)-f(x)总是下降.(参考数据e0.04=1.04)
解 (1)由题意可知0.1+15lnaa-4=0.70,整理得aa-4=e0.04,得a=104(100,106],由此可知,该学科是甲学科.
(2)证明:当x7时,f(x+1)-f(x)=0.4x-3x-4,
而当x7时,函数y=(x-3)(x-4)单调递增;
且(x-3)(x-4)0.
故f(x+1)-f(x)单调递减,
当x7时,掌握程度的增大量f(x+1)-f(x)总是下降.
篇8:初一上册第三章单元综合测试题
初一上册第三章单元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代数式的意义是的平方和
B.代数式的意义是5与的积
C.的5倍与的和的一半,用代数式表示为
D.比的2倍多3的数,用代数式表示为
2.当,时,代数式的值是()
A.2B.0C.3D.
3.下面的式子中正确的是()
A.B.
C.D.
4.代数式的值一定不能是()
A.6B.0C.8D.24
5.已知代数式的值是5,则代数式的值是()
A.6B.7C.11D.12
6.已知是两位数,是一位数,把接写在的后面,就成为一个三位数.这个三位数可表示成()
A.B.C.D.
7.一个代数式的2倍与的'和是,这个代数式是()
A.B.C.D.
8.已知两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代数式的结果是()
A.1B.C.D.-1
9.在排成每行七天的日历表中取下一个方块(如图).若所有日期数之和为189,则的值为()
A.21B.11C.15D.9
10.某商品进价为a元,商店将其进价提高30%作为零售价销售,在销售旺季过后,商店又以8折(即售价的80%)的价格开展促销活动,这时一件商品的售价为()
A.元B.元C.元D.元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若,a,b互为倒数,则的值是.
12.若a=2,b=20,c=200,则.
13.如右图:
(1)阴影部分的周长是:;
(2)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3)当,时,阴影部分的周长是,面积是.
14.当时,代数式的值是 .
15.去括号:.
16.一个学生由于粗心,在计算的值时,误将“”看成“”,结果得,则的值应为____________.
17.当时,代数式的值为,则当时,代数式的值为__________.
18.已知甲、乙两种糖果的单价分别是元/千克和12元/千克.为了使甲乙两种糖果分别销售与把它们混合成什锦糖后再销售收入保持不变,则由20千克甲种糖果和千克乙种糖果混合而成的什锦糖的单价应是元/千克.
三、解答题(共46分)
19.(10分)化简并求值.
(1),其中,;
(2),其中.
20.(5分)化简关于的代数式.当为何值时,代数式的值是常数?
21.(5分)一个两位数,把它十位上的数字与个位数字对调,得到一个新的两位数.试说明原来的两位数与新两位数的差一定能被9整除.
22.(6分)用同样大小的黑色棋子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摆放:
(1)第5个图形有多少颗黑色棋子?
(2)第几个图形有颗黑色棋子?请说明理由.
23.(6分)观察下面的变形规律:
解答下面的问题:
(1)若n为正整数,请你猜想_____________;
(2)证明你猜想的结论;
(3)求和:.
24.(7分)一种蔬菜千克,不加工直接出售每千克可卖元;如果经过加工质量减少了,价格增加了,
问:(1)千克这种蔬菜加工后可卖多少钱;
(2)如果这种蔬菜1000千克,不加工直接出售每千克可卖1.50元,问加工后原1000千克这种蔬菜可卖多少钱?比加工前多卖多少钱?
25.(7分)任意写出一个各数位不含零的三位数,任取三个数字中的两个,组合成所有可能的两位数(有6个).求出所有这些两位数的和,然后将它除以原三位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之和.例如,对三位数223,取其两个数字组成所有可能的两位数:22,23,22,23,32,32.它们的和是154.三位数223各数位上的数的和是7,.再换几个数试一试,你发现了什么?请写出你按上面方法的探索过程和所发现的结果,并运用代数式的知识说明所发现的结果的正确性.
篇9:七年级政治上册第三章同步测试题
七年级政治上册第三章同步测试题
1.“人生最美好的就是同别人的友谊”。这句话说明了
A.人生的价值就是要看有多少朋友B.人世间最亲密的人就是朋友
C.朋友让我们感到生活的美好D.可以不择手段地维护友谊
2.建立真正的友谊,需要做到()
①真诚②相互依赖③分担痛苦④宽容⑤相互奉承⑥不讲原则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④⑤⑥
3.小慧今年刚上七年级,因为她胆子很小,她完全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她没有朋友,性格越来越孤僻。为了改变小慧的现状,小慧应该()
①使自己陷入孤立 ②敞开自己的心扉
③与其他同学积极交往 ④开放自我,接触更多的诤友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4.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朋友能给我们温暖和力量,只要朋友多,成绩就会好
B.朋友间应该互相信任,在任何情况下,对朋友的什么事都要严守秘密
C.朋友间应该坦诚的,所以朋友间没有什么隐私可言
D.友谊带给我们快乐和信心,也常常会使我们陷入两难境地
5、当朋友与别人打架的时候,我们应当()
A.不顾一切的帮他打人B.为了朋友只能做些违心的事
C.不能以牺牲原则的代价维持友谊D.朋友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篇10:七年级生物第二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生物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在下列器官中,基本没有消化功能的是()
A.小肠B.口腔C.胃D.大肠
2.下列食物不能被消化道直接吸收的是()。
A.脂肪、维生素B.矿泉水、蛋白质C.面包、氨基酸D.食盐、葡萄糖
3.肝炎病人怕吃油腻食物的原因是()
A.唾液分泌过少B.胆汁分泌过少
C.胃液分泌过少D.肠液分泌过少
4.组成细胞的主要的无机物是()
A.水B.糖类 C.脂肪 D.蛋白质
5.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是()
A.蛋白质B.无机盐C.脂肪D.糖类
6.患脚气病是由于食物中缺乏()
A.维生素AB.维生素B1C.维生素CD.维生素D
7.儿童缺钙可能会出现()
A.骨痛B.佝偻病C.骨质疏松症D.地方性甲状腺
8.下列饮食习惯中,不易患坏血病的是()
A.生吃新鲜水果B.熟吃新鲜水果
C.高温烹调新鲜蔬菜D.长期吃窖藏蔬菜
9.被誉为“第七类营养素”的是()
A.蛋白质B.维生素C.胡萝卜素D.膳食纤维
10.下列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是()
A.胆汁B.胃液C.肠液D.胰液
11.淀粉在口腔中消化成()
A.葡萄糖B.麦芽糖C.维生素D.氨基酸
12.医生从患者的一个消化器官中抽取内容物进行检查,成分有淀粉、脂肪、蛋白质、麦芽糖、还有初步消化的蛋白质等物质,这个消化器官是()
A.口腔B.胃C.小肠D.大肠
13.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少吃盐B.不吃蔬菜 C.不吃早饭上学 D.不爱喝水,爱喝饮料
14.下列做法中,未注意食品安全的是()
A.生产绿色食品 B.用清水浸泡、冲洗水果蔬菜
C.吃发芽的马铃薯 D.买肉时看肉是否是检疫合格的
15.正处于发育时期的青少年,应多吃()组食物。
A.含脂肪较多的食物 B.含糖量高的食物
C.含蛋白质、磷、钙较多的食物 D.以上三项都是
篇11:七年级生物单元预习测试题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下表的答题框中(每题3分,共45分)
答案1.下列除哪项外,都是生命特征的表现
A.蜻蜓点水B.种子萌发C.森林着火D.人的呼吸
2.下列哪个区域不属于生物圈的范围()
A.大气圈的上部B.大气圈的底部C.整个水圈D.岩石圈的上层
3.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海洋生态系统B.生物圈C.陆地生态系统D.湿地生态系统
4.在下列影响兔子生存的'环境因素中,哪种不属于非生物因素()
A.阳光B.温度C.狼D.水
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描述的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的什么关系()
A.捕食B.竞争C.合作D.追逐
6.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科学家是()
A.达尔文B.哈维C.林奈D.沃森和克里克
7.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是()
A.调查法B.实验法C.比较法D.观察法
8.下列哪项是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的一组对照实验条件()
A.阴暗、明亮B.潮湿、干燥C.温暖、寒冷D.食物多、食物少
9.苹果、梨等果树不能在热带地区栽种,主要受下列哪项因素的限制()
A.温度B.湿度C.阳光D.水分
10.骆驼刺的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因此适于生活在()
A.极地B.水中C.荒漠中D.高山上
11.下列生态因素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A.适宜的温度B.土壤中的微生物C.水分D.阳光
12.在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A.温带草原B.热带雨林C.北方针叶林D.南方阔叶林
13.玉米和水稻不能间作套种,起限制作用的生态因素是()
A.阳光B.空气C.水分D.温度
14.影响小麦产量的生态因素不包括()
A.阳光和温度
B.植物高度和开花时间
C.水分和土壤肥力
D.害虫和田间杂草
15.骆驼背上的驼峰是骆驼的一个重要标志,其驼峰的形成说明()
A.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B.环境对生物的改造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生物的结构与环境没有关系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58分)
16.生物的共同特征是多方面的,如绝大多数生物的生活需要吸人氧气,呼出_________;生物能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_________作出反应;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_________构成的。
17.生物有别于非生物,即它们都是“活的”,是有生命的。生物的主要特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18.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_________、_________和实验等。
19.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发现并提出_________、作出_________、制定并实施_________、得出_________和表达交流等重要步骤。
20.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富有有机质的土壤中,能从土壤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这说明生物能_________。同时蚯蚓的生命活动过程又使土壤空隙增多,土壤肥力提高,这说明生物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味了吗?祝愿大家都能取得好成绩。
篇12: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测试题
一、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题都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你选择的正确答案填入下表,每题2分,共60分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绝大多数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下列生物中没有细胞结构的是
A.艾滋病病毒 B.山羊 C.柳树 D.草履虫
2.自然界中生物的形态和特征多种多样,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A.逐年增粗、长高的小树 B.漫天飞舞的雪花
C.恐龙化石 D.溶洞中长高的石笋
3.某小组将调查的生物进行分类:鲫鱼、金鱼、水草、螃蟹、荷花等归为一类,松、柏、鼠、苍蝇等生物归为一类。他们分类的方法为
A. 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 B. 按照生物的用途
C. 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 D. 按照生物的数量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你认为描写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光 B.水 C.温度 D.湿度
5.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相互依存,在下列吃与被吃的生物关系中,构成食物链的是
A.白菜→菜青虫→食虫鸟 B.阳光→牧草→牦牛
C.蝗虫→青蛙→蛇→鹰 D.水分→牧草→绵羊→牧民
6.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
A.生产者和消费者 B.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C.食物链和食物网 D.全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7.“当你置身于一片树林中,你会看到高大的树木,不知名的花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枝叶间透过的阳光;你会听到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不远处溪水淙淙、虫鸣鸟唱,此起彼伏……”文中描述的树、花、草、虫、鸟、阳光、微风、溪水等共同构成的统一整体叫
A.生物圈 B.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C.食物链和食物网 D.生态系统
8.用下列四台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视野中细胞的显微镜是
A.目镜5×,物镜8× B.目镜10×,物镜40×
C.目镜15×,物镜10× D.目镜20×,物镜15×
9. 用显微镜对光时,如果视野内光线较强,应选择下列哪项来进行调节?
①较大的光圈 ②较小的光圈 ③反光镜的平面 ④反光镜的凹面
A.①③ B.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10.在观察黄瓜果皮的表皮细胞时,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些绿色的颗粒状结构,该结构最可能是
A.细胞核 B.叶绿体 C.线粒体 D.液泡
11.小明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一种细胞,这种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那么这种细胞肯定不是
A.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B.苹果的果肉细胞
C.菠菜的叶片细胞 D.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12.植物的根既能吸收土壤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又能把其他不需要的物质挡在外面,这主要是由于
A.细胞壁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
B.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
C.细胞壁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D.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13.植物细胞中能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是
A.细胞核 B.叶片 C.叶绿体 D.线粒体
14.一粒种子能够长成参天大树,是因为
A.细胞的分裂 B.细胞的分化
C.细胞的生长 D.A、B 、C三项项
15.下列属于组织的是
A. 一个番茄果肉细胞 B.一块番茄
C. 一块番茄表皮 D.一个番茄
17.与洋葱表皮细胞相比,草履虫细胞缺少的结构是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细胞质 ④液泡 ⑤细胞核
A.①④ B.②④ C.①⑤ D.③④
18.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共同特征是
A. 都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B. 都生活在水中
C. 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体内都有输导组织
19、玉米种子和大豆种子相比,大豆种子没有
A.种皮 B.胚 C.胚乳 D.子叶
20.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分,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A.分生区 B.根冠 C.伸长区 D.成熟区
2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万千枝条及其绿叶,都是由哪一部分结构发育而来的?
A.根 B.茎 C.叶 D.芽
22.桂圆是泸州名优特产水果。一棵茂盛的桂圆树要结出好吃的桂圆,要经过 等复杂的过程
A.开花→受精→传粉→果实成熟
B.开花→传粉→受精→果实成熟
C.受精→开花→传粉→果实成熟
D.传粉→受精→开花→果实成熟
23.剪取一段带有叶的大叶黄杨的茎,插入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取出后用刀片把茎纵切开,用放大镜观察,被染成红色的是
A.导管 B.筛管 C.形成层 D.表皮
24.根的生长是由于
A.根冠不断产生新的细胞,分生区不断产生新细胞
B.根冠不断产生新的细胞,伸长区的细胞体积增大
C.伸长区的细胞体积增大,成熟区形成了大量的根毛
D.分生区不断的产生新细胞,伸长区的细胞体积增大
25.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和气体交换的“窗口”是
A.表皮 B.叶肉 C.叶脉 D.气孔
26.在植树时,常在阴天或傍晚进行移植,并去掉部分枝叶,是为了
A. 降低光合作用 B.降低蒸腾作用
C. 减少水分吸收 D.增加水分吸收
27.大自然是我们绝好的课堂。当你和同学们漫步绿树成荫、遍地青草的林间小路上,你会感觉到空气特别地清新和湿润,此时你会想到这是绿色植物的什么作用改善了空气的质量?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呼吸作用和运输作用
C.光合作用和蒸滕作用 D.蒸滕作用和运输作
28.高高的皂荚树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储存能量过程叫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扩散作用
29、下列人类活动中,目的是为了促进植物呼吸作用的是
A.将小麦、玉米种子晒干后人仓存放
B.大雨过后,及时排出农田里的积水
C.夜间,给大棚种植的蔬菜通风降温
D.向储藏水果、蔬菜的地窖中通入二氧化碳
30.一天,刚从中学退休的奶奶对小明说:考考你,冰箱为什么能够为水果蔬菜保鲜?小明尝试着用他学到的生物知识解释冰箱能延长果蔬储藏时间的主要原因后,奶奶满意地笑了。你认为小明说的关键是:冰箱能够
A.减少果蔬水分含量,加快呼吸作用
B.降低环境温度,减缓呼吸作用
C.降低环境温度,加快呼吸作用
D.减少环境中氧气含量,减缓呼吸作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31.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 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一些不易分解的有毒物质将能够沿着 积累。
32.细胞中含有许多物质,这些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分子比较小的,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盐等;另一类是分子比较大的,一般含有碳,如糖类、蛋白质、脂肪和核酸等,这类物质是 。
33.染色体是由__ _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
34.草履虫从外界吸收的氧气和排出体外的二氧化碳都是通过 进出。
35.种子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包括种皮和胚两部分。胚实际上就是幼小的生命体,它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 。种子中的子叶或 里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36.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且胚是活的,已过了 期。
37.桃花的颜色鲜艳,且有花蜜,它主要是通过 来传粉的。
三、分析说明题(每空1分,共20分)
38.右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生产者是 ,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
(2) 图中所有动物统称为 。若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的成分是 者和 部分。
(3)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 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人类大量捕杀蛙,食草昆虫的数量会 ,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39.右图是花的基本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 [ 1 ] 和[ 4 ]_________组成了雄蕊。
(2)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了 。
(3)能产生花粉的是花药, 其上的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叫做 _ 。
(4)受精完成后,右图中的[ 5 ] 将来发育成果实,它内部的胚珠将发育成 。
40.下图是植物体的一个整体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 1 ]表示植物体的根系从土壤中吸收___________,并把这些物质通过___________运输到植物体各器官。
(2)图中的[ 2 ]表示叶片通过吸收空气中的 ,用来进行作用。
(3)图中的[ 3 ]表示叶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制造的________通过___________运输到植物体各器官。
四、实验题题(每空2分,共10分)
41.下面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
A、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B、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
C、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D、用酒精脱色。
E、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
F、稍停,用清水冲掉碘液后观察。
(1)请将该实验的正确顺序排列出来: 。
(2)B步骤中,部分叶片遮光,还有部分叶片没有遮光,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对照实验,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3)在用酒精脱色的步骤中,所用酒精的作用是 。
(4)F步骤中观察,发现遮光部分没有变蓝,而未遮光部分变蓝,说明遮光部分产生了 。
(5)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参考答案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AACBABDBCB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DDCDCBACCD
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
答案DBADDBCABB
二、填空题:
31.能量 食物链 32.有机物 33. DNA 34.表膜 35. 子叶 胚乳
36.空气 休眠 37.昆虫
三、分析说明题:
38.(1)植物 4 (2)消费者 分解者 非生物 (3)稳定 增加 39.(1)花药 花丝 (2)雌蕊 (3)传粉 (4)子房 种子
40.(1)水分 导管 (2)气孔 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 (3)有机物 筛管
四、实验题
41.(1)1、A、B、E、D、C、F (2)光照 (3)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4)淀粉 (5)光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章单元测试题】相关文章:
4.生物上册测试题
10.七年级生物科测试题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