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试题>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试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试题

2024-02-08 10:01:4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源文轩”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试题,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试题,希望大家喜欢!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试题

篇1: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试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试题(青岛版)

一、认真读题,细心填写。

1.分母是9的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是。

2.23比()少1;13米比16米多()。

3.29=()27=8()=12()=( )81

4.一个分数的分子扩大5倍,分母(),分数的大小不变;分子(),分母缩小7倍,分数大小不变。

5.1318去掉()个与它相同的分数单位后是12。

6.把3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5段,每段占全长的(),每段长()米。

7.分数单位是19的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是()。

8.3个29与4个29的差是(),和是()。

二、认真思考,大胆判断。

1.把34的分子加上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加上6。()

2.35的分子扩大3倍,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也要扩大3倍。()

3.大于15而小于35的分数只有1个。()

4.比23少12的数是16。()

5.因为5<6,所以15<16。()

6.78+56=7+58+6=1214=67()

7.分数的分母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

8.13+14-13+14=0()

9.因为912=34,所以912的分数单位是14。()

10.计算14+59时,最合适的分数单位是136。()

三、周密分析,慎重选择。

1.从1里面连续减去15,减去()次得0。

A、4B、5C、6

2.下面算式的结果不是12的是()。

A、14+14B、25+110C、34-13D、712-112

3.512的分子加上10,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加上()。

A、4B、15C、24D、45

4.1―47―17可以按照()计算。

A、1―(47―17)B、(1+47)―17C、1―(47+17)

5.一根绳子截了49次,正好截成同样长的若干段,每段长是这根绳子的()。

A、148B、149C、150D、151

6.计算19-(4.8-145)正确合理的方法是()。

A、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B、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C、两种方法都可以

7.王兵3分钟算了4道题,马乐7分钟算了8道题,他们两个()算的快。

A、马乐B、王兵C、一样快

四、把12、38、29、47、1120、415分别填在下面的圆圈里。

五、计算。

1.直接写得数。

23+45=1112-16=56+23=

13-14=411+533=613-439=

2.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15+12+110=1325-(47-1225)=

711-712+411-512=23-37+(13+37)

3.解下列方程。

14+x=56x-27=720x+14+25=910

4.列式计算。

(1)从34里减去18与512的和,差是多少?

(2)3减去35,再减去56,等于多少?

六、走进生活。

1.水果店上午卖出苹果38千克,下午比上午多卖出120千克。这一天一共卖出苹果多少千克?

2.小刚看一本书,三天看完。第一天看了全书的718,第二天看了全书的49。第三天看了全书的几分之几?

3.有两根铁丝,一根长710米,另一根长310米。两根铁丝一共长多少米?两根铁丝相差多少米?

4.一堆大米910吨,第一次运走这堆大米的110,第二次运走这堆大米的25。还剩下这堆大米的几分之几?

篇2:五年级小学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青岛版五年级小学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一、口算。(6分)

二、填空:(18分)

1、+表示8个()加上6个(),和是()。

2、计算47+59时,因为它们的分母不同,也就是()不同,所以要先()才能直接相加。

3、分母是12的最简真分数有()个,它们的和是()。

4、1511的分数单位是( ),再加上( )个这样的单位就是最小的素数。

5、在○里填上“>”、“<”或“=”。

34○45 1.8○95 18-(14-18)○18-14+18

6、与的和再减去它们的差,结果是()。

7、比45米长320米的是( )米。

8、一根铁丝长45米,比另一根短14米,两根铁丝共()米。

1

9、一块饼平均切成8块,妈妈吃3块,小明吃了2块,还剩下这块饼的( )( )。

10、一批化肥,第一天运走它的13,第二天运走它的25,还剩这批化肥的()没有运。

11、三个分数的和是,它们的分母相同,分子是相邻的三个自然数,这三个分数是()。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

1、下面各题计算正确的是()。

A、B、

C、

2、8米的()1米的。

A.大于B.等于C.小于

四、计算下面各题。(12分)

2

五、解方程。(16分)

六、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8分)

七、文字题(8分)

(1)减去与的和,差是多少?(2)23减去25,再减去16,结果是多少?

八、解决问题。(28分)

1、(6分)一根铁丝,第一次用去米,第二次用去米。

(1)两次共用去多少米?

(2)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用去多少米?

2、(6分)寒假中五(1)班同学读书情况如下表。

读书本数读书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一本

两本

三本

四本

(1)读()本书的人数最多,读()本书的人数最少。

(2)读一本书和两本书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3)读两本以上(含两本)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3、(6分)小明看一本故事书,已经看了全书的,还剩下几分之几没有看?剩下的比已经看的`多几分之几?

4、(5分)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第二天修了全长的,第三天要把剩下的全修完。第三天修了全长的几分之几?

5、(5分)一个果园要种桃树、苹果树和梨树,其中种的桃树和梨树占总面积的,苹果树和梨树占总面积的。梨树的面积占总面积的几分之几?

篇3: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方程测试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方程测试题

一、填空(20分)

1.用字母表示下面的运算定律

加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2.小帆买了4块橡皮,每块x元,小帆付给售货员10元,应找回()元

3.边长是a的正方形的面积s=(),周长c=()

4.哥哥经弟弟大6岁,哥哥a岁时,弟弟()岁,如果a=11,那么弟弟()岁

5.当a=8是,=(),3a-5=(),4a-2a=()

6.如果用a表示单价,x表示数量,c表示总价,请写出一个正确的数量关系式()

7.李大伯家养了15头牛,王大伯有养的牛比他家少y头。30-y表示()

8.如果3x+6=18,那么4x÷8=()

9.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a度,则另一个锐角是()度

10.与x(x≥1)相邻的两个自然数分别是()和(),它们三个数的和是(),若三个数的和是15,这三个自然数分别是()()()

二、判断(5分)

1.等式一定是方程………………………………………………………………………()

2.当a=2时,与2a的`意义与结果都相同………………………………………()

3.4m+5表示m与5的和的4倍………………………………………………………()

4.如果a=4b,那么a-2=4b-2………………………………………………………()

5.已知F=10+2f,当f=5时,F=10+2×5=20……………………………………()

三、选择(10分)

1.下列程式去掉运算符号后正确的是()A.x+y=xyB.a×2=2aC.xxx=3x

2.下面程式中,()是方程A.21+9=30B.3x-7>4C.11+x=5

3.当x=3时,56-14x=()A.42B.14C.53

4.下面式子中,利用了等式性质的是()A.18÷aB.x+5=y-5C.x+3+6=x+9

5.11比x的7倍少5,列方程是()A.11-7x=5B.7x-11=5C.7x+5=11

四、解方式(15分。后三题要求验算)

5x+9=3953y-6y=946a+7a=26

15+4x=671.5t+1.7t=16(6×8)+2y=58

五、根据题意把方程写完整(6分)

1.商店有400kg水果,卖了5筐,每筐xkg,还剩下60kg

(1)=60(2)=400

2.一根绳长xm,每天用去2.5m,用去3天后还剩4m

(1)=4(2)=2.5×3

3.小青买了2节5号电池,每节电池y元,付出6元,找回x元

(1)2y=(2)(6-x)÷2=

六、写出方程,再解答(8分)

1.

每件52元每件x元

212元

2.书店里有甲、乙两个书架,书架上共有470本书。甲书架上有a本书,乙书架上的书比甲书架上的1.2倍还多30本。

七、小动物们都要做一扇15dm的窗户,你能帮它们计算一下窗户的高各是多少吗?(8分)

八、运用(共28分,其中第2、4题各4分,其余每题5分)

1.学校图书馆去年买了678本书,今年买的比去年的3倍多n本,今年买了多少本?当n等于30时,今年买了多少本?

2.一架飞机每时飞行632km,比一辆汽车速度的12倍少40km。这辆汽车每时行多少km?

3.一个长方体木箱的体积是1.5m,木箱长40cm,高25cm,宽多少cm?(用方程解)

4.五(1)班买了2个足球和25根跳绳,共用100元。每个足球售价25元,每根跳绳售价多少元?

5.甲车每时行48km,乙车每时行52km。(用方程解)

6.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km,其中,海洋面积约为陆地面积的2.4倍。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分别是多少亿km。

篇4: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试题

关于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试题

班级: 姓名: 评分:

一、填空。(每题2分,共16分)

1、笔算乘法时,乘到哪一位数满几十,要向( )进几。

2、计算5070时,先算( )( ),再在积的末尾添上( )个0。

3、27的30倍是( ), 12个30是( )。

4、0和任何数都得( ),1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

5、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 )位数或者( )位数。

6、1919的积大约是( )。

7、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的积是( )。

8、2650的积的末尾有( )个0。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6分)

1、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 )

2、3169的积大约是2100. ( )

3、5060的积的末尾只有两个0. ( )

4、因数的中间有几个0,积的.末尾一定也有几个0。 ( )

5、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一定是四位数。 ( )

6、用十位上的2乘13积是26。 ( )

三、我是小小的神算家。(共32分)

1、直接写出得数。(6分)

5050= 8030 = 5=

6030 = 2140= 60200=

10500= 60013= 25200=

8340 = 7050= 4520=

2、用竖式计算。(18分)

3213 2756 4358

2517 6372 4525

3、脱式计算。(8分)

68+2440 125539

7835 1258+231

四、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4分)

2 8 4 8

2 4 6 5

1 2 2 2 4 0

6 1 6 2 8 8

6 2 8 2 ( ) 5 2 8 ( )

五、爸爸栽了15行苹果树,每行13棵。(6分)

1 3

1 5

6 5 5行栽了( )棵苹果树。

1 3 (行栽了130棵苹果树)。

1 9 5 15行栽了( )科技苹果树。

六、解决问题。(共36分)

1、学校组组织参观兵马俑,共46人去参观,其中有18名学生。票价如下:

学生票 28/元

成人票60/元

团体票40/元

(1)购学生票需要多少元?购成人票需要多少元?(3分)

(2)一共需要多少元?(3分)

(3)如果按团体票购买,需要多少元?(3分)

(4)你会选哪一种方式,为什么?(3分)

2、张兰从家到学校要用25分钟,她每分钟走74米,她家到学校有多远?

3、某工厂有男职工32人,女职工的人数是男职工的18倍,这个工厂有职工多少人?(6分)

4、有163名同学乘3辆车旅游,前两辆车每车坐54人,第三辆车坐多少人?(6分)

5、学校的礼堂最后一个座位18排25号,我们学校共有436人,这些座位够坐吗?(6分)

以上就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试题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篇5: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试题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试题

一、口算

7817= 42080= 27+25= 24÷5=

80+60= 40÷8×6= 35080= 50+2350=

3000+7000= 11040+30= 28+4×7= 7010-30=

二、填空

1.五千四百零八写作( ),这是一个( )位数。

2.和2300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3.由1、8、0、3组成的最大四位数是( ),最小的四位数是( ),它们的最高位都是( )位。

4.把7999、9908、10000、8957、9889这几个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 )>( )>( )>( )>( )。

5.一台电磁炉的'价格比一台洗衣机便宜得多,

比一辆自行车贵一些,一台电磁炉可能多少元?

在合适的答案下画√。

210元 310元 810元

6.填上正确的符号或数。

4cm=( )mm 96○92-17 999m○1km

40dm=( )cm 2405○2400+5 40+1000○1400

三、计算

1. 用竖式计算,打△的要验算

28÷3= 33÷5 = △ 325+608 =

△ 583+246= 96+570= 189+247=

234+754+120= 987-432-123=

四、列式计算。

1.比398多298的数是多少?

2.760比290多多少?

3.减数是96,被减数是124,差是多少?再加上35,和是多少?

五、下面是一张图书借阅登表,请你把表填写完整

图书借阅登记表

书 名 总 数 借 出 剩 余

下午 下午

卡通画 册 82 37 29

科技画报 75 27 15

科学 故 事 29 24 18

六、解决问题

1.看下图,小明从家里出发,去上学,请问走哪条路更近?至少要走多少米?

年级 人民币元

一 146

二 218

三 165

四 387

五 490

六 485

2.光明一至六年级学生为“希望工程”捐款

情况如下表所示:

(1)哪个年级捐款最多?哪个年级捐款最少?相差多少元?

(2)五、六年级共捐款多少元?

(3)四年级比二年级多捐款多少元?

(4)哪两个年级捐款的数量最接近?

(5)你还想提哪些数学问题?

2.王大妈家养了172只公鸡,128只母鸡,卖掉155只鸡,还剩多少只鸡?

3.一年级有280人,二年级比一年级多54人,三年级比一年级少54人。

(1)二年级有多少人?

(2)三年级有多少人?

4.一捆电线上午用去384米,下午用去216米,还剩400米;

(1)这捆电线比原来短多少米?

(2)这捆电线原来有多长?

篇6: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

1、分数数的加法和减法

(1)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2)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通分后再加减)

(3)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同整数。

(4) 结果要是最简分数

2、带分数加减法:

带分数相加减,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结果合并起来。

附:具体解释

(一)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2、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

2、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在一个算式中,如果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应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数学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1、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进率是10;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2、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进率是100;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00平方厘;

3、“公顷”(测量菜地面积、果园面积)和“平方千米”(测量城市土地面积)是用来测量土地的更大的面积单位;

4、质量单位:克(g)、千克(kg,也叫公斤)、吨(t)。1000克=1千克,1000千克=1吨。

5、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河流等比较长的物体时,一般用千米(km)作单位,又叫公里。(四)各图形的特点:长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篇7: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

环绕有限面积的区域边缘的长度积分,叫做周长,也就是图形一周的长度。多边形的周长的长度也相等于图形所有边的和,圆的周长=πd=2πr(d为直径,r为半径,π),扇形的周长=2R+nπR÷180˚(n=圆心角角度)=2R+kR(k=弧度)。

推导圆周长最简洁的办法是用积分。在平面直角坐标下圆的方程是这可以写成参数方程:于是圆周长就是结果自然就是(注:三角函数一般的定义是依赖于圆的周长或面积的,为了避免逻辑上的循环论证,可以把三角函数按收敛的幂级数或积分来定义而不依赖于几何,此时圆周率就不是由圆定义的常数,而是由三角函数周期性得到的常数)。如果不需要更多的理论讨论,上面的做法就足够了。

篇8: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74页例3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周长、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的方法,能熟练地记忆用字母表示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公式并能用这些公式计算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感受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 :

用字母表示一些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a、a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我们前面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和简单的数量关系,请同学们用前面学习的知识回答大屏幕上的问题。

多媒体课件显示:一本刚出的卡通书预计每本x元,每本童话书比每本卡通书贵12元。

x+12表示,5x表示();

如果每本卡通书定价为9元,每本童话书应该定价为()元;

如果每本卡通书定价为6元,买4本同样的卡通书要()元,买3本同样的童话书要()元。

学生完成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填。

师:字母不但可以表示数和简单的数量关系,还可以表示我们学习过的图形的计算公式,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用字母表示周长、面积和体积公式。

(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 教学例3

(多媒体课件出示正方体)

师:能说一说我们学习过的正方体的底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吗?

生:正方形的底面积=棱长棱长,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师:这个公式字太多,写起来比较麻烦,如果用字母来表示这个公式,就比较简单明了。但是用字母来表示正方体的底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与用字母表示数有些不一样,在几何图形中哪个字母表示什么是规定了的,这样便于大家都知道这个字母公式的意思。比如在正方体中,就约定俗成地用S来表示正方体的底面积,V表示正方体的体积。

(多媒体课件在正方形棱长上标a)

那么如果用S表示正方体的底面积,a表示棱长,正方体的底面积计算公式又应该怎样表示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S=aa。

师:能解释你为什么要这样表示吗?

学生回答

正方体的底面积=棱长棱长

S=aa

师:这里aa还可以写成a,表示两个a相乘,读作a的平方。来,和老师一起读一遍。

学生和老师一起读。

师:现在同学们知道怎样用字母表示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了吗?

生:S=a。

师:如果用V表示正方体的体积,用a表示正方体的棱长,那么你认为该怎样表示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V=aaa或V=aaa。

师:能说说为什么这样表示吗?

学生回答略。

师:这里的aaa可以写作a,读作a的三次方或者a的立方。

学生和老师一起读一读。

师:你能说说正方体的体积还可以怎么表示吗?

生:V=a。

三、巩固测评

课件出示75页试一试,学生完成后交流。

四、拓展总结

作业:练习二十一4-6题。

说一说2a、3a、a、a各表示什么意义。

板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二)

S=a

V=aaa或V=aaa V=a

篇9: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现实情境,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把图形分别沿两个方向进行平移后被该图形覆盖的次数的规律,会根据平移次数推算把图形分别沿两个方向进行平移后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有序列举和思考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之一,进一步培养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初步形成回顾与反思探索规律过程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探索把图形分别沿两个方向进行平移后被该图形覆盖的次数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探索规律

1、拓展延伸出示例2,理解图意

指名说说(1)浴室的一面墙长有8格,宽有6格;(2)理解问题

2、你准备怎样来贴瓷砖,才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同桌讨论后全班交流,明确方法:可以从左上角开始有次序地进行平移,可以向右平移,也可以向左平移。

3、学生动手操作,操作完后思考:你是沿着什么方向贴的?平移了几次?有几种贴法?

4、交流汇报,引导思考:

(1)沿着这面墙的长贴一行有多少种贴法?(平移6次,可以有7种贴法)沿着这面墙的宽贴一列有多少种贴法?(平移4次,可以有5种贴法)

(2)一共有多少种贴法呢?(5×7=35种)

联系刚才的操作过程想一想:一共有多少种贴法与沿这面墙的长和宽贴各有多少种贴法是什么关系?

你是怎么想的?(就是求5个7或7个5是多少)

5、小结:我们发现沿着长贴有7种贴法,沿着宽贴有5种贴法,所以一共有7×5=35种贴法。

二、运用规律

1、完成“试一试”

(1)你能用我们发现的规律来完成这道题吗?出示“试一试”这个图形你会把它平移吗?小组讨论,明确可以把“凸”字形看作长方形。

(2)想一想,有多少种不同的贴法?独立思考后和小组里的同学说说。

(3)交流,引导学生有条理的表达思考过程。(沿着长有6种贴法,沿着长有5种贴法,所以一共有6×5=30种贴法)

2、完成练一练

小军打算在阳台上的一面墙上贴花砖,请你算一算,有多少种不同的贴法?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思考的过程。

3、完成P59第3题

(1)仔细审题后,动手框一框,并算一算5个数的和。

(2)任意框几次,看看每次框出的5个数的和与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

小结:每次框出的5个数的和就等于中间的数乘5。

(3)如果框出的5个数的和是180,应该怎样框?能框出和是100的5个数吗?为什么?

独立思考后解答。

(4)一共可以框出多少个不同的和?独立思考后同桌说说,学生解答后再组织交流思考过程。

4、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三、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2、学生质疑。

篇10: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73-74页例1、例2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知道用字母可以表示数,知道含有字母的式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体会数学的简洁美。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请学生浏览主题图,然后齐唱字母歌。

师:我们都知道,上英语课要用到字母。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还用到了字母?并说说它表示的意义。

师:在生活中要用到字母,在数学中也不例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

1、师:请同学们回忆我们前面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完成书第73页的表格。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实际上,用字母表示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着广泛的作用。

2、(多媒体课件出示青蛙图)

师:1只青蛙是几条腿呢?

生:4条腿。

师:想想2只、3只、4只、5只青蛙分别有多少条腿?

生:2只青蛙有24条腿,3只青蛙有34条腿

(多媒体出示一大群青蛙)

师:这些青蛙有多少条腿呢?

生:这么多青蛙,多得数都数不清。

师:这些青蛙的数量是确定的吗?

生:不能确定,用字母x来表示,这些青蛙有x4条腿。

师:这里的x可以表示哪些数呢?

生:可以表示1,也可以表示2,也可以表示100,也可以表示1 000。

师:这就是用字母表示数的好处,它表示了青蛙只数与青蛙腿的关系,不管是多少只青蛙,只要把它的只数代到这个式子里,就可以求出这些青蛙有多少条腿了。在这样的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也有一些特殊的写法,我们看看书上是怎样说的。

3、探究字母和数相乘、字母和字母相乘的简便记法。学生看书73页后交流。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试题】相关文章:

1.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模拟试题

2.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文

3.初一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4.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

5.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检测试题

6.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检测试题

7.数学二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测试卷

8.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9.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文缩写草船借箭

10.五年级第五单元作文

下载word文档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