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有偿家教的历史与现状-基于文献研究的综述

有偿家教的历史与现状-基于文献研究的综述

2022-10-05 08:28:5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sturry”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有偿家教的历史与现状-基于文献研究的综述,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有偿家教的历史与现状-基于文献研究的综述,希望大家喜欢!

有偿家教的历史与现状-基于文献研究的综述

篇1:有偿家教的历史与现状-基于文献研究的综述

有偿家教的历史与现状-基于文献研究的综述

有偿家教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共同关注,文章就有偿家教的定义界定、历史研究、现状、形成原因、利弊及管理等方面对文献进行梳理,并作相关评述,以期对我国有偿家教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作 者:董芬 刘新玲 DONG Bi-fen LIU Xin-ling  作者单位: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刊 名: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FUJI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年,卷(期): 10(4) 分类号:G40 关键词:有偿家教   文献   研究  

篇2: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现状的文献综述论文

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现状的文献综述论文

语文综合性学习在7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首先提出,成为语文课程标准中目标的横向维度“五个领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关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现状,分析目前的研究重点和存在问题,有助于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使教学研究真正提升理论探索、促进教学实践。

一、研究方法

1.抽样

本文中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现状”指的是在教育期刊公开发表的,在《中国学术期刊网》(www.cnki.net)全文数据库中所能查到的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研究论文。为了全面把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论文研究的整体概况,在《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的检索词一栏输入“语文综合性学习”为关键词,时间限定在自207月新课标颁布实施以来至,即-20,“匹配”一项选择“精确”进行检索,检索出全部论文1236篇,然后再用“核心期刊”进行二次检索,检索出142篇研究论文,并把这些论文作为研究的样本。

2.分析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是一种对传播显现出来的内容进行客观的、系统的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技术。”[1]它把文献作为直接的分析对象,对文献所承载的内容、信息进行客观的、系统的、定量的描述。[2]研究者根据研究计划,采取一定的规则,按照一定的步骤来进行研究。量化研究是它的主要特征之一,也就是说,内容分析是“由样本中各文献的每个编码类目出现的频数所组成”。[3]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主要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研究。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样本的统计分析

本研究对样本进行了分年度的统计(见表1),从统计情况看,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从2001年开始,有一篇相关文章,占样本总量的0.7%,属研究的初始阶段;从到,相关研究论文从7篇上升到26篇,增幅达271.4%,关注程度显著提高;从20到,每年的研究论文均在20篇以上,合计占样本总量的85.9%,处于研究持续关注阶段;,该研究没有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关注程度开始走低,出现了研究断层;而和年,两年的研究篇数占样本总量的8.4%,属小幅回升。

语文综合性学习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而进入研究者的视线,起初研究较为薄弱,随着课改不断推进,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逐渐开展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促使认识不断深入,相关研究也逐渐展开,并在年到20成为研究和关注的热点。而在20出现了研究的断层,随后两年对该问题研究的力度呈减弱趋势。为了弄清在年究竟有没有相关的研究文章,笔者在《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的检索词一栏再次输入“语文综合性学习”为关键词,时间限定在2008年,在“匹配”一项选择“精确”,查询全部期刊,检索出相关文章6篇,输入“核心期刊”在结果中检索,仍然没有符合条件的文章。可见,在2008年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还是有研究的,不过研究的文章并未发表在核心期刊上,因此在本次样本中就显现为研究的断层。但这6篇文章仅占所有1236篇的0.5%,从中也可看出研究的关注的确是急剧走低了。

2.样本的内容与分析

(1)研究内容的学年分布情况与分析

在对样本研究的学年段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中可以看出,研究贯穿于从小学到高中十二个学年段,在142篇研究文章中,有136篇文章是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占样本总量的95.8%,其中小学42篇,初中66篇,其他28篇研究文章未指明具体学段,但根据文章内容以及文中的例子,可以判定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的,而对高中的相关研究的相关文章仅有6篇,占样本总量的4.2%。可见,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侧重于义务教育阶段,对初中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的关注程度尤为显著,而高中的研究较为薄弱。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晚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因此,在2001年、20的研究文章没有涉及高中的语文综合性学习。2003年各学科《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颁布,高中课程改革开始试点,年在全国范围内铺开。而样本中相关文章仅仅在2003年至有6篇文章,可见,高中的相关研究还没有引起研究者的普遍关注。此外,《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课程结构中把综合实践活动列为必修学分,其中包含的具体项目则划定为“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由此可见,在高中阶段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其倾向性有所转变。

(2)研究内容的具体指向情况分析

通过对这142篇文章的反复分析,本文首先把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两个类目。其中,有133篇文章从理论上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进行了研究,占样本总量的93.7%;有112篇文章从实践操作方面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进行了研究,占样本总量的78.9%。在总体样本142篇研究文章中,用理论探究和实践操作相结合进行研究的文章共有103篇,而全篇文章单纯从理论上进行探究的有30篇,占样本总量的21.1%,全篇文章单纯给出实践操作案例的有9篇,占样本总量的6.3%。可见,研究者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注重理论探究与实践案例研究的结合,这是符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本来就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变革,如何变革既要从理论上进行思考,也要落实到实践操作的层面上来。

在分析中还发现,在理论探究和实践案例研究相结合的103篇文章中,就呈现出两种倾向:一种以理论探索为主,结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各方面的研讨,举出相应的实例进行分析。这类文章有27篇,占样本总量103篇文章的26.2%。其中有的研究从总体的角度出发,论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方方面面,每个环节都予以关注,有的研究则选择理论探讨的一个角度深入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另一种倾向为以实践案例为主,研究呈现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实践案例的设计过程及活动过程,并对此进行分析和反思,从设计理念到实施情况以及存在问题进行思考。这类文章有76篇,占样本总量103篇文章的73.8%。这类文章对理论的思考多限于从案例出发,指向具体学年段的具体活动,有很强的针对性。由此可以看出,目前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研究更多地关注从理论上探讨实施的策略和实施后的思考,而这些思考也是基于实施的,这是值得肯定的。同时统计结果也显示出我们目前的研究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本体的思考比较缺乏,上位的研究比较欠缺。

为了进一步分析研究论文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指向,本文对论文中涉及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研究的133篇文章进行了分析,把理论研究的研究内容要素分为五个方面,即实施前的相关理论研究、实施中的相关策略和实施思考研究、实施后相关评价研究、目前存在问题研究和其他方面的研究五个方面,对这五个内容要素在133篇文章中出现的频次进行登记,并以样本容量133为基数计算出各内容要素出现的百分比,统计结果如下

从表2可以看出,在理论研究的133篇文章中,论文研究涉计的内容要素总数(151)超过了实际论文数量(133)。这是因为有的文章的研究内容涉及了实施的各个环节,因此在进行频次统计时,一篇文章在内容要素分析中出现的频次大于1次。从表中还可以看出,多数研究者的研究重点侧重于实施中的相关策略和实施思考研究,指向于对实践进行指导。在样本中有28篇文章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进行了研究,占样本总量的21.1%,这些文章从平时练习的命题、中考命题、考核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有利于进行反思和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此外,在样本中还有11篇文章涉及其他方面的'相关研究,占样本总量的8.3%,如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学习资源的研究、学习主体的研究以及国内外的比较研究等,其中涉及国外相关研究介绍以及国内外比较研究的论文仅有3篇,占样本总量的2.3%。

在从实践操作方面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进行研究的112篇文章中,有33篇文章呈现了完整的成果展示案例。这些案例选题内容不同,准备时间长短不一,呈现方式各异,归纳起来可以看到:首先,在展示之前,教师会引导学生作好前期准备,或利用网络收集资料,或外出采访调查,或深入实际亲身感受;其次,成果呈现重视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方式有知识竞答、诗歌朗诵、演讲辩论、短剧表演、做小导游、写观察日记、写倡议书、写读后感、写调查报告、办手抄报、编写成果集、展示书法作品等;此外,在活动展示中,有些案例使用了歌曲演唱、戏剧表演、绘画展示等形式,融合了音乐、美术、历史等学科的相关知识。由此可见,在实践操作方面,研究者们对综合性学习的主旨有较为明确的把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三、研究启示

语文综合性学习从提出到现在已经有近十年了,相关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需要加强的方面。

1.理论思考应深入

首先,目前的理论探讨多着力探索“到底应该怎样做”,对这一学习方式的理论基础思考不够,对“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前提思考不够。对其本体认识还不够清晰,不少文章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混为一谈,需要进行规范。其次,在相关的评价研究中,对终结性评价如中考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考核研究较多,对课堂内的评价关注不够,对学生的自我评价的研究和学生之间互评的探索尚需加强。此外,国外语文综合性学习与我国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比较研究的力度仍需加大。

2.实践的探索应多样化

目前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状况仍不容乐观,考试的压力、资源的不足、安全的顾虑等诸多因素影响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在课时保障、活动展开的充分性上需要加强。已有案例在活动展开阶段,能够根据选题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拟定活动方式,展开相关活动,注重了课内外的综合,在活动的呈现方式上基本上能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能适当进行课际间的综合。但如何在不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恰当地进行目标的综合、内容的综合、实施的综合、评价的综合,如何在综合中既能够做到有效综合又能够把握其中的度,使之不至于泛化而失去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自我,如何在同一综合性学习的主题下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活动展开等方面,还有不少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篇3:对比语言学的历史与现状综述

对比语言学的历史与现状综述

对比是研究语言的一种很好的方法.中外许多语言学家都对其作了大量的研究,出版了大量的'文章.然而对比语言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因此发展还不够成熟,存在着种种问题.我国的英汉对比语言学也同样在问题中发展着.可喜的是我们正在逐渐认识问题,并努力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作 者:刘婧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山西,临汾,041000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50) 分类号:H0 关键词:对比语言学   英汉对比语言学   个性   共性  

篇4:气候变化适应性研究综述-现状与趋向

气候变化适应性研究综述-现状与趋向

在气候变化领域,随着对气候变化本身不断的关注,适应性研究不断涌现.因此,理清气候变化适应性研究的脉络、把握国际适应性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动向,对未来气候变化脆弱性的削减、针对性地提高人类适应和应对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依据国际气候变化适应性研究的主要文献,分析了气候变化适应性的概念及其应用,适应性与适应能力、响应能力和恢复力之间的`相互关系;综述了气候变化适应性的情景模型测算、适应性选择、不同尺度适应能力、主动适应策略研究的4个集中领域;总结了气候变化适应性社区尺度、自下而上手段、适应性过程研究的趋势.

作 者:方一平秦大河 丁永建 FANG Yi-ping QIN Da-he DING Yong-jian  作者单位:方一平,FANG Yi-ping(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

秦大河,丁永建,QIN Da-he,DING Yong-jian(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

刊 名:干旱区研究  ISTIC PKU英文刊名:ARID ZONE RESEARCH 年,卷(期):2009 26(3) 分类号:P467 关键词:气候变化   适应性   发展态势  

篇5:滑坡稳定性研究现状综述

滑坡稳定性研究现状综述

随着我国的公路、铁路、水利、城镇化等建设提速,工程活动对原地形地貌进行着巨大地改造,势必诱发大量新滑坡的产生.滑坡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以及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巨大的威胁.滑坡的'稳定性分析及有效治理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在生产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滑坡稳定性分析是后续设计治理工作的基础,必须遵从“经济、安全、有效”的原则.本文系统总结当前滑坡稳定性评价的不同种方法,以期工程技术人员在实际工程中能加以综合运用,从不同角度客观分析问题,而不仅局限一两种方法.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中国水运(下半月) 英文刊名:CHINA WATER TRANSPORT 年,卷(期): 9(10) 分类号:P642.22 关键词:滑坡   稳定性   研究现状  

篇6:中古医书文献及研究概况综述

中古医书文献及研究概况综述

摘要:中医古籍博大精深,浩如烟海,本文通过对中古医书文献及其研究概况进行考察分析,可以看出,从语言文字角度对中古医书文献的研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这些研究成果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但同时由于年代等多方面原因的局限,这些研究成果中也存在一些局限与偏颇之处,因此中古医书文献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中古医书 ;文献 ;语言文字

中医古籍,博大精深,浩如烟海。时间跨度从上古、中古直到近代。对中医古籍的研究历史也是由来已久,那么中古医书包括哪些典籍呢?学术界普遍认为所谓中古指的是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因此中古医书就应该限定为东汉魏晋南北朝隋时期现存的医书文献,对于成书年代有争议的文献,则不属于中古医书范围。比如如《颅囟经》托名周穆王时师巫所传(一说东汉卫汛撰),其真正成书年代是宋代,因此不属于中古医书范围内;再如《灵剑子》、《华氏中藏经》二书,现代学者研究认为其成书年代很难界定,因此也不应该划归为中古医书范围内。

我们参考依据了《中国医学书目》、《续中国医学书目》、《中医文献学》、《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中国医籍通考》等一些权威性的医学工具书,认为中古医书应包括以下几种文献:

一是东汉张仲景著《伤寒论》;二是东汉张仲景著《金匮要略》;三是晋王叔和著《脉经》;四是晋葛洪著《肘后备急方》;五是隋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

上述五本中古医书在历史传承的过程中,出现了多个版本,每个版本之间也存在很多出入之处。如《伤寒论》的主要版本有敦煌本、康治本、康平本、高继冲本、唐本、宋本、《金匮玉函经》、;金成无巳注本、《注解伤寒论》等诸多版本。《金匮要略》的主要版本有邓珍本、赵开美本、明仿宋本、俞桥本等。《脉经》的主要版本有广本、吴本、何本、宛本、朱本、钱本、黄本、周本等数十种之多。《肘后备急方》的主要版本有元至正间刊本;明万历二年李栻刻本;明万历年间岳州刘自化刊本;明嘉靖甲寅襄阳知府李容刊本;程永培刊六醴斋医书本;道藏本;道光戊申瓶花屋刊本等。《诸病源候论》的主要版本有宋本、汪本、周本、湖本;、正保本;《四库全书》本、《永乐大典》本等诸多版本。

除去许多学者从医学角度对上述五种文献进行研究之外,还有一些学者从语言文字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如远在宋代、金代就有林亿、成无巳为《伤寒论》作注;清代则有顾炎武、戴震、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等人对中古医书也都有所涉及,并且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如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一书中就征引了《脉经》、《伤寒论》、《本草经集注》、《诸病源候论》等诸多内容。但由于年代的局限,这些研究成果中也有缺憾之处,如大多数的研究成果还局限于对中古医书的局部涉及,并未形成一定的体系,涉及的研究面还可以进一步深入等。

真正从语言文献角度把对中古医书的研究推到一个全新高度,则是到了现当代,现当代的一些学者对中古医书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校注或译注。如何任的《金匮要略校注》1、刘渡舟的《伤寒论校注》2、沈炎南的《脉经校注》3、丁光迪的《诸病源候论校注》4等。这些校注充分利用中古医书的诸多版本,对这些医籍做了系统深入的注释,其中的精彩之处令人称赞。这些校注或译注的成果对我们准确深入地研究中古医书文献有很大的启发帮助。

二是医学工具书。如艾华主编的《金匮要略辞典》5、傅延玲主编的《伤寒论研究大辞典》6、刘渡舟主编的《伤寒论辞典》7、王付主编的《伤寒杂病论字词句大辞典》8等。这些优秀的`工具书不但是对古医书语词的解释,同时也是对中古医书词语研究的集大成,书中有很多的精彩解释值得我们去深入学习研究。

三是对中古医书的语词或版本的研究。如张显成著《先秦两汉医学用语研究》、9《先秦两汉医学用语汇释》10两本书是对中古医书词语研究的优秀代表作。这两本著作不但对中古医书文献有所涉及研究,同时还包含了上古医书文献的研究成果,从医书文献的传承角度来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纵向的参考视角。再如钱超尘著《中医古籍训诂研究》11、吉文辉、王大妹主编《中医古籍版本学》12等,则是中古医书文献研究的优秀成果。

四是单篇论文和硕博论文。单篇论文如陈增岳的《〈诸病源候论校注〉补商》13、王云路师的《〈诸病源候论〉释词》14等,硕士论文如艾贵金的《从汉语史的角度论证〈素问〉成书年代的下限》15等、博士论文如郭颖的《〈诸病源候论〉词语研究》16等。这些成果同样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

由于中古医书距今年代久远,传抄的版本又纷繁芜杂,书中难免会存在很多的出入之处,其中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内容还有很多。虽然学术界对中古医书词语及文献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学问是无止境的,这些研究成果中当然也存在一些偏颇之处,值得我们深思。比如古代汉语中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因为复音词结构的不稳定性,复音词中语素的顺序不稳固。中古医书中当然也不例外,如果不明白这种现象的话,在给医书作注的时候就会出现偏颇。比如“衄血”、“血衄”二词经常见于中古医书中。《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心气不足,吐血、衂血,泻心汤主之。《诸病源候论·鼻病诸候·鼻衂候》:“诊其寸口微芤者,衂血。”《诸病源候论·热病诸候·热病候》:“七曰,咳血衂血,汗不出,出不至足者死。”《素问·大奇论篇第四十八》:“脉至而搏,血衂身热者死,脉耒悬钩浮为常脉。”《针灸甲乙经·脉经第一下》:“血衂不止脉大者,是三逆也。”《说文·血部》:“鼻出血也。”“可见衄的本义指鼻子出血。“衄血”为动宾结构,“血衄”为主谓结构,二者同义,实为出血义。《诸病源候论·伤寒病诸候下·伤寒衄血候》:“伤寒衄血者,此由五脏热结所为也。”丁光迪注:“‘衄血’,原作‘血衄’,倒文,据本候标题及《外台》卷二伤寒衄血方移正。”实则“血衄”不烦改。

篇7:近年来我国地方文献研究综述

摘要 本文对近年来我国地方文献研究领域156篇论文进行了内容分析和概括,总结并评述了近年来地方文献研究的重点以及理论研究和业务工作研究的内容,同时对未来地方文献研究进行了展望。

地方文献是一种比较全面地反映地方自然、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各方面情况的文献资源。地方文献研究包括地方文献理论研究和地方文献业务工作研究两部分。从1949年到1989年,有关地方文献研究的论文总量为105篇[1];笔者查阅从1990年到1995年间国内四十余种期刊,统计出近年来地方文献研究论文总量为156篇[2],超过了前四十年总和,这些文章对地方文献工作近年来的新情况,新经验作了总结,也提出了我们今后工作中必须在理论和业务上重视和加强的新问题,为我们以后的研究和实践作了很好的指引。

篇8:近年来我国地方文献研究综述

1. 1地方文献研究重点

地方文献研究重点从重视实际工作和重视文献收集、整理转为理论研究和开发利用研究占主要,体现了“理论指导实践”和“藏用兼重”的观点。近年来(1990一1995年)地方文献理论研究文章共有20篇,开发、利用方面的文章为23篇,相比于前四十年的8篇和9篇[3]都有很大增加。这是地方文献理论研究的加强和实际业务工作不断深入的结果。

在地方文献的研究中,以地方志文献研究最为突出,近年来地方志研究论文共28篇。主要原因在于地方志文献总量为各类文献之首。以1949.10-1992.12时间段为例,全国公开出版发行和内部印发的地方志及专业志共9,500余种[4](其中不包括台湾省的数字),这极大丰富了地方文献的收藏内容;而新方志随“盛世修志”的热潮不断涌现,我国历代所修志又保存较多,从数量优势上保证了新、旧志的研究。

同时,地方志研究随专业刊物《中国地方志》的创办和方志学的产生和发展更为火热。这一时期,地方志研究涉及领域宽泛,包括地方志收藏、检索、利用、地方志工作现代技术应用,地方志编纂以及地方志事业等,既有专论性文章,又有总论性文章。比较突出的有中科院图书馆集体撰写的《稀见中国地方志的文献价值》,黄晓芹、邓小川的《中国地方志工具书及方志文献检索》,张振中《也谈地方志》,周迅《服务当代 有益后世――新中国的地方志事业》等。

除对地方志研究外,其它各类地方文献的研究也得到了加强。尤小明的《发挥音像制品优势 充实广西地方文献》一文对音像制品类地方文献提出了重视。杨锐明《试论家谱的特征与搜集利用》,朱积孝的《说谱录》,李凤棠的《地图的基本特征及其著录问题》等涉及了谱录、地图等文献类型。随着实际工作中利用的需要和开发的深入,各类地方文献研究得到重视和加强是必然的。

近年来还出现了对我国地方文献研究和工作各阶段各时期进行总结的总论性文章。如刘子明、赵善桂《我国地方文献研究的回顾与思考》,刘子明《新中国地方文献工作的经验和思考》,桔佩瑜《浅谈地方文献――新时期公共图书馆业务工作思考之一》,张武耕《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地方文献发展概述》等。

1.2地方文献理论研究

首先,在地方文献基础理论方面提出了一些新观点,产生了争鸣。在地方文献的概念及特点方面存在争议。黄友铎定义地方文献为“反映人类群体在某一地区的社会状况和意识形态的活动方式的记录以及在内容上反映该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的精神产品”,[5]强调了地域性、资料性和广泛性的特点;陶晖在其硕士毕业论文《地方文献的收集与开发利用研究》中则比较趋同于地域性和资料性这两点;骆伟在《试论地方文献的特点》一文中提出了“区域性、时代性、民族性、广泛性、翔实性”五大特点;柯平随后在《论地方文献的特征及划分》一文中提出了“本质特征是地域性和资料性”这一观点。在地区性资料性这两点上是广泛认同的,而其它特点仍有争议。

在地方文献的范围划分上,陶晖在其论文中提出的“内容上的地域性”[6]作为划分标准,理论上是科学的,然而实际中仍需详细界定。易雪梅、吴喜峰在《地方文献刍议》中进一步对地域性作了阐述,含有“行政与自然划分”的区域范围标准。更多的文章则结合业务工作特别强调对内容上反映地方特色的文艺作品和艺术作品的重视。此外,地方文献中地方人物著述,地方出版物等也被要求反映地方内容才收。

地方文献的类型划分方面。柯平提出了“内容划分不应作为地方文献划分的主要标准”[7]这一观点,以形式划分为主要标准,以内容划分为次要标准。陶晖也提出了“以知识性内容,内容载体,以及两者结合的记录手段构成的要素决定地方文献划分的不同标准”[8].在类型划分上更深入了。

其次,对地方文献事业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柯平在《试论我国地方文献事业的几个问题》中对地方文献事业形成的依据,即“社会化、目标化、系统化”进行分析,对地方文献事业构造原理进行了阐述,同时对我国地方文献的建设道路提出了很有特色的看法。

第三,地方文献理论研究专门人才出现。中山大学图书情报学系(现为信息管理系)招收了“地方文献研究”方向的硕士生。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相近专业方向的研究生撰写了地方文献研究方面的论文,如张晓华《近现代安徽地方文献研究》,黄鹤凌《当代湖北地方文献研究》等。

1.3地方文献业务研究

近年来,地方文献的收藏、整理仍是重头,1990~1995年,这方面的文章共有51篇。其中大多数是论文作者对自己多年从事实际工作、采访、收集、整理、保存等经验的总结,或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上的进一步探讨,包括对收藏整理的特点、原则进行的初步探讨,如张勤《简论市县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收藏》等文章,还有对地方文献的采访收集方式,途径以及收藏的范围、价值进行的。总结、重点是对地方文献收集方法的讨论,如朱积孝《谈谈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和保管》,盂银贤《地方文献收藏初探》,单国玲《浅谈我国地方文献的收集、开发和利用》,裴文翰《浅说图书馆地方文献发掘整理的理论及其重要意义》等;再者是对现代地方文献搜集、整理的重视,杨锐明在《浅谈现代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中提出要重视“现代地方人物著述和现代地方出版物的搜集和整理”,针对现代地方文献分散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兼顾类型多、品种杂,提出了一些实用性强的措施。

另外,1990 ~1995年间对地方文献的利用、开发进行讨论的文章共23篇,文献的功用日渐受到重视。大部分文章介绍了作者实际工作情况,工作中采取的措施和工作经验,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陈光窑《黔西南州地方文献资源开发利用之我见》,王才《提高县馆文献利用率的途径》,李诚《地方文献专题信息服务》,包和平《也谈地方文献情报资源的开发》,王晋卿《地方文献整序研究)等。

2 未来地方文献研究之展望

2. 1地方文献研究之不足

近年来地方文献研究一方面有长足进展,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地方文献研究队伍分散,学术上缺乏必要的交流和研讨。地方文献研究自发性强,出于教学需要或具体工作的临时要求,研究队伍稳定性差,进行合作研究的条件不理想。研究者的实际工作地点,研究领域分散,全国范围内又缺乏地方文献的协调组织机构,学术交流研讨不易进行。六年中合著文献仅8篇,研讨会论文和地方性协调工作的论文仅3篇。另外,地方文献研究吸收各种研究成果方面做得不够,论文自引率和他引率都很低;论文引文的论著为多,期刊论文较少,外文文献则更少,导致研究缺乏纵向继承和横向吸收、争鸣。

研究内容的结构失衡明显。虽然论文数是较前四十年有较大增加,但是研究广度和深度的.论文所占比例大小。从宏观而言,研究方向和研究趋势方面的论文极为缺乏,这类指导性文献的缺乏导致了地方文献研究论文内容单一的不合理循环;基础理论研究仍然很冷,缺乏对地方文献整体和宏观的把握,对各类文献的总体工作和地方文献事业研究缺乏。就微观而言,各类型地方文献研究失衡,非书资料中视听文献,光盘文献等新类型文献研究少;对现当代地方文献的搜集、开发和利用仍然没有很重视。

地方文献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地方文献工作中关于新技术的应用研究少,在将电子计算机、通讯、缩微技术和光盘贮存、检索以及利用网络相结合这一工作途径上我们的研究非常缺乏,理论的研究跟不上实际需要。缺乏对地方文献用户的信息需求研究和开发利用效果的反馈研究,加重了地方文献工作和实际需求的脱节。主要是对用户需求了解不够,导致开发的盲目性和工作低效率,投资效益不好;缺少对用户跟踪调查和利用反馈研究,无法准确细致评估工作成效,改进工作,导致地方文献业务工作停滞。第三是地方文献的检索和报道体系研究少。我国地方文献书目以手工编制为主,各种类型文献宣传、报道,检索体系不健全,研究论文少。除了对地方文献知识单元揭示的现代化检索工具缺乏外。各单位、各部门的开发研究分散,成果推广不力也是一大缺陷。1990年湖北省馆研究的“湖北省地方志全文计算机检索系统”虽已通过了有关部门的鉴定,但其应用、推广仍有后期工作。

2. 2地方文献研究世纪末之方向

通过阅读近年来有关地方文献论文,笔者认为地方文献研究在世纪末会有以下发展:

重视地方文献学学科建设。在马列主义理论指导下,加强地方文献基础理论研究,确定地方文献领域中一系列学科概念范畴和基本术语,以及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讨论学科性质、评估学科地位;进一步完善地方文献研究体系,拓宽研究的宽度和加深深度;广泛吸收国外地方文献研究成果,综合评价国内研究水平,认清本学科发展态势。

加强学术交流机构建设。在目前条件下,尽可能建立起地方文献研究的全国性协调组织,可归属中国图书馆学会管理。其主要任务是将国内现有各省、市地方性地方文献工作机构协调组织,形成地方文献工作网络,制订地方文献发展规划,协调地方文献研究;在发展中根据长远利益和实际需求相结合的原则指导地方文献研究和业务工作;组织地方文献研究和业务交流活动,促进理论和实务共同发展等。同时,还可借鉴国外建设经验来建立某些专类地方文献研究机构,扶持并指导其工作。

地方文献未来研究的重点领域应有以下几个方面:

实现地方文献研究从工作经验型向理论指导型转化。加强理论研究对实际工作的指导功能,要求理论研究者多深入实际,务实求真,业务工作者多思考,互相交流。加强地方文献工作的理论体系研究。引导地方文献业务研究和业务工作走向深化和完善。

重视地方文献的开发研究。加大力度对知识单元型地方文献的开发,不断拓展对地方文献多层次、全方位地报道,揭示,走联合开发,网络化开发之路。加强对现当代地方文献各领域的系列研究,形成开发产品,发挥其现实功效,注重开发成果形式的多样化和适应性。

重点加强现代技术的应用。在地方文献工作的各环节进行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在实践中对现代化工作问题进行探讨,而非纸上谈兵或退避畏难,以此来提高地方文献工作的质量、速度和效率、收益,使地方文献工作和信息化进程更快地与社会合拍。 重视用户培训。在培养用户开发利用意识的同时,培育用户独立检索、利用能力。所以采取普通用户和特定用户不同的培训方式,以拓宽地方文献工作服务范围,提高服务的“含金量”。

主动进行用户需求研究。根据国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综合趋势,结合本地实际,引导并规范地方社会需求,使地方文献工作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行之路,主要通过细化需求研究,采取个案服务和跟踪预测服务等工作方式。

加强地方文献专业队伍的建设。当前需要的地方文献工作者除了精深的专业知识外,外语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都是很重要的。加强地方文献研究队伍中高学历,知识面广,综合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培养,并在实际中摸索一套实用的培养方案;加强对实际工作者的业务教育和进修再教育,使之制度化。同时。要大力加强地方文献理论研究者和业务队伍的交流,共同推动学科发展。

注释

1刘子明,赵善桂. 我国地方文献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图书情报论坛,1994.(3)

2 数字来源. 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资料室暨武汉大学图书馆藏以下资料统计所得,以后数字未注明者均同。

1990~1993年北京大学图书馆系资料室编《图书馆学、情报学论文题录》

1992~1993年中国社科院文献中心《中国社科文献题录》

1990~1995.8上海图书馆《全国报刊索引、哲社版)

1995年全年各主要图书馆学专业期刊

3 同1

4 全国地方文献工作协作组编,中国新方志目录、前言, 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

5 黄友锋 论地方文献 图书馆员,1992.157

6 陶晖 地方文献的收集与开发利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资料室藏,1991.5

7 柯平论地方文献的特征及其划分 图书情报论坛, 1990,(4)

8 同5

参考文献

1 朱积孝 谈谈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和保管 图书馆学刊 1990,(2)

2 韩朴 地方文献采访工作诹议 图书馆学刊 1990,(2)

3 骆伟 试论地方文献的类型 广东图书馆学刊 1990,(2)

4 骆伟 试论地方文献的特点 图书情报论坛 1990,(1)

5 阳剑宏 建设地方文献专题讲座 图书馆界 1990,(3)

6 柯平论地方文献的特征及其划分 图书情报论坛 1990(4)

7 刘子明 论地方文献的概念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1991,(3)

8 柯平试论我国地方文献事业的几个问题 图书情报知识 1992.(2)

9 杨锐明 浅谈现代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1992,(4)

10 黄友译 论地方文献 图书馆员 1992,(5)

11 刘子明 新中国地方文献工作的经验和思考 图书情报论坛 1993,(4)

12 王普卿 地方文献整序研究 图书馆 1993,(1)

13 易雪梅、吴喜峰 地方文献刍议 图书与情报 1993,(2)

14 刘子明、赵善桂 我国地方文献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图书情报论坛 1994,(3)

15 诸佩瑜 浅谈地方文献:新时期公共图书馆业务工作思考之一 图书情报论坛 1994,(4)

16 李诚 地方文献专题信息服务诹议 图书馆学刊 1995,(4)

17 吴春来、谭荣 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简论 图书馆学刊 1995,(3)

18 陶晖 地方文献的开发与利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武大图书情报学院资料室藏 1991,(5)

〔出处〕 河南图书馆学刊 1998(2)

【有偿家教的历史与现状-基于文献研究的综述】相关文章:

1.有偿家教承诺书

2.文献综述范文

3.文献综述论文

4.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5.拒绝有偿家教承诺书

6.拒绝有偿家教演讲稿

7.文献综述的范文

8.文献综述 导师评语

9.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10.外国文学文献综述范文

下载word文档
《有偿家教的历史与现状-基于文献研究的综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