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煤焦化生产过程甲烷排放初步研究

煤焦化生产过程甲烷排放初步研究

2022-11-15 08:32:1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途中青山”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煤焦化生产过程甲烷排放初步研究,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煤焦化生产过程甲烷排放初步研究,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煤焦化生产过程甲烷排放初步研究

篇1:煤焦化生产过程甲烷排放初步研究

煤焦化生产过程甲烷排放初步研究

摘要:本研究选取山西省具有代表性的.焦化厂,通过在废气排放烟囱上采集燃烧室废气和装煤/出焦废气,初步研究了煤焦化过程甲烷排放特征.结果显示燃烧室废气中CH4占∑(CH4+NMHC)的比例远高于装煤和出焦废气.基于EPA AP-42排放因子的计算方法,煤焦化三个工段的CH4排放因子为228.5±56.1g/t.结合中国机械炼焦炉焦炭产量,中国机械炼焦CH4排放为0.03Tg/a,占中国总CH4排放的0.1%,可能是山西省除煤炭开采外的重要甲烷排放源,该值还需再进一步的工作中完善和验证.作 者:何秋生    范晓周    王新明    钱天伟    郭勇义    盛国英    傅家谟    HE Qiu-sheng    FAN Xiao-zhou    WANG Xin-ming    QIAN Tian-wei    GUO Yong-yi    SHENG Guo-ying    FU Jia-mo  作者单位:何秋生,HE Qiu-sheng(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太原科技大学,采煤安全与煤污染控制研究中心,山西,太原,030024)

范晓周,FAN Xiao-zhou(山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山西,太原,030027)

王新明,盛国英,傅家谟,WANG Xin-ming,SHENG Guo-ying,FU Jia-mo(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

钱天伟,郭勇义,QIAN Tian-wei,GUO Yong-yi(太原科技大学,采煤安全与煤污染控制研究中心,山西,太原,030024)

期 刊:地球与环境  ISTICPKU  Journal:EARTH AND ENVIRONMENT 年,卷(期):, 37(3) 分类号:X131.1 关键词:煤    焦化生产    甲烷    排放估计   

篇2:湿地甲烷排放研究若干问题的探讨

湿地甲烷排放研究若干问题的探讨

甲烷是大气中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天然湿地是全球目前已知的最大排放源,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CH4约占全球CH4排放量的21%.本文就天然湿地甲烷排放研究的若干问题,包括研究方法、影响因素以及排放通量的'时空变异性进行了探讨,最后对有关湿地甲烷排放模型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

作 者:郝庆菊 王跃思 江长胜 王长科 王明星 HAO Qingju WANG Yuesi JIANG Changsheng WANG Changke WANG Mingxing  作者单位:郝庆菊,江长胜,HAO Qingju,JIANG Changsheng(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王跃思,王长科,王明星,WANG Yuesi,WANG Changke,WANG Mingxing(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刊 名:生态学杂志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年,卷(期): 24(2) 分类号:X173 关键词:湿地   甲烷排放  

篇3:中国城市固体废弃物甲烷排放研究

中国城市固体废弃物甲烷排放研究

甲烷(CH4)所引起的温室效应仅次于CO2,固体废弃物填埋处理所产生的CH4作为总的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源的一部分,估算其排放量对于计算大气中整个温室气体增加所引起的气候效应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典型城市生活垃圾的`采样分析,确定了最近几年中国城市固体废弃物(MSW)中可降解有机碳(DOC)的含量,并根据IPCC计算CH4排放量的方法以及全国不同区域废弃物管理程度状况,估算得到CH4排放量在全国范围内从东部到西部逐渐减少,且在1994-排放量逐年增加.

作 者:高庆先 杜吴鹏 卢士庆 张志刚 张恩深 吴建国 任阵海  作者单位:高庆先,吴建国,任阵海(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2)

杜吴鹏(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卢士庆(内蒙古气象局,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5)

张志刚(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

张恩深(沈阳市环境卫生工程设计研究院,辽宁,沈阳,110013)

刊 名: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ISTIC英文刊名: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年,卷(期): 2(6) 分类号:X7 关键词:气候变化   城市固体废弃物   甲烷(CH4)   排放  

篇4:稻田甲烷排放模型研究--模型灵敏度分析

稻田甲烷排放模型研究--模型灵敏度分析

模型方法对区域稻田甲烷排放估计的不确定性主要源于模型参数在区域范围内的误差,这种误差导致的估计不确定性由模型灵敏度决定.采用一种动力学分析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稻田甲烷模型CH4MOD进行了参数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稻田水管理方式的灵敏度最高,灵敏度指数为O.64,其次为稻田土壤的砂粒含量参数,灵敏度指数0.50,灵敏度最低的`参数是水稻移栽期地上生物量.以模型灵敏度指数为基础,建立了模型估计值不确定性与模型参数区域化误差间的数量关系,利用这一量化关系得出我国稻田甲烷排放的不确定性范围为3.09~10.61Tg.此外,模型灵敏度参数的大小也反映了模型要素对稻田甲烷排放影响的大小,因而分析的结果对于采取合理措施减少稻田甲烷排放具有指导意义.

作 者:张稳 黄耀 郑循华 于永强 ZHANG Wen HUANG Yao ZHENG Xun-Hua YU Yong-Qiang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刊 名:生态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ACTA ECOLOGICA SINICA 年,卷(期):2006 26(5) 分类号:Q141 S154.1 关键词:CH4MOD   模型   灵敏度   不确定性  

篇5:米草属植物盐沼湿地甲烷排放研究综述

米草属植物盐沼湿地甲烷排放研究综述

米草属植物是典型的`盐沼湿地优势种,在北美东海岸及墨西哥湾广泛分布,同时作为一种引入种或入侵种分布在西欧沿海湿地及我国广大沿海湿地,并有不断扩大其分布区面积的趋势,构成了全球沿海盐沼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球重要的甲烷排放天然源.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米草属植物盐沼湿地甲烷排放研究进展,包括米草属植物盐沼湿地甲烷排放通量、季节变化、甲烷的产生、氧化与传输以及影响甲烷通量的主要因子.

作 者:鄂焱 仝川 王维奇 E Yan TONG Chuan WANG Wei-Qi  作者单位: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师范大学亚热带湿地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刊 名:湿地科学与管理 英文刊名:WETLAND SCIENCE & MANAGEMENT 年,卷(期): 5(3) 分类号:P3 关键词:米草属植物   盐沼湿地   甲烷排放  

篇6:若尔盖高原泥炭沼泽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通量研究

若尔盖高原泥炭沼泽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通量研究

摘要:~,在每年的植物生长季,采用静止箱/气相色谱法,观测和计算了若尔盖高原泥炭沼泽温室气体CO2、CH4和N2O的排放通量.若尔盖高原泥炭沼泽平均CO2排放通量为203.22 mg/(m2・h),分别是沼泽化草甸平均CO2排放通量[348.31 mg/(m2・h)]的58%和放牧草场平均CO2排放通量[323.03 mg/(m2・h)]的`62%;若尔盖高原泥炭沼泽平均CH4排放通量为2.43 mg/(m2・h),分别是沼泽化草甸平均CH4排放通量[0.29mg/(m2・h)]的8.4倍和放牧草场平均CH4排放通量[0.07 mg/(m2・h)]的34倍;若尔盖高原泥炭沼泽平均N2O排放通量为0.020 mg/(m2・h),低于沼泽化草甸平均N2O排放通量[0.037 mg/(m2・h)]和放牧草场平均N2O排放通量[0.056 mg/(m2・h)].作 者:王德宣    WANG De-Xuan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12 期 刊:湿地科学  ISTIC  Journal:WETLAND SCIENCE 年,卷(期):, 08(3) 分类号:X16 关键词:温室气体    排放通量    泥炭沼泽    若尔盖高原   

篇7:野艾蒿化感作用初步研究

野艾蒿化感作用初步研究

采用培养皿滤纸法测定野艾蒿的水浸提溶液对六种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野艾蒿的水浸提溶液对受试植物萌发主要表现抑制作用,而且抑制作用随浸提溶液浓度升高而加强,对幼苗苗高和根长则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现象.其中0.2 g/mL的水浸提取物溶液对青菜、草木樨、一枝黄花、莩草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根长生长抑制作用最为明显;0.02 g/mL水浸提溶液对青菜、草木樨、一枝黄花、莩草生长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 者:张中信 张小平刘慧君 邵剑文 杨开军 张兴旺 ZHANG Zhong-xin ZHANG Xiao-ping LIU Hui-jun SHAO Jian-wen YANG Kai-jun ZHAUG Xing-wang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刊 名: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年,卷(期): 29(6) 分类号:Q948.1 关键词:野艾蒿   化感作用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篇8:芫荽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

芫荽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

以芫荽为供体材料,以黄瓜,南瓜,茄子种子为受体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芫荽提取液对3种受体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芫荽提取物对南瓜、茄子2种受体发芽和幼苗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随芫荽水浸液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低浓度的芫荽提取液对黄瓜芽的'生长和黄瓜的鲜质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高浓度的芫荽提取液对黄瓜发芽和幼苗生长有抑制作用.对比3种受体植物,芫荽提取液对茄子的抑制作用最强.

作 者:李仰锐 吴艳波 徐兴虎 陈苹  作者单位:李仰锐,陈苹(内江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四川内江,641112)

吴艳波(内江师范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

徐兴虎(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刊 名:长江蔬菜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ANGJIANG VEGETABLES 年,卷(期): “”(6) 分类号: 关键词:芫荽   化感效应   芫荽浸出液  

篇9:三叶鬼针草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

三叶鬼针草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

运用生物测定法,对三叶鬼针草的化感作用进行研究.比较了用不同部位及其不同浓度水浸提液对不同作物化感作用的差异,并初步探讨了三叶鬼针草对小麦和莴苣幼苗生长的化感机制.结果表明,三叶鬼针草不同部位水浸提液对2种受体植物影响均表现出抑制效应,其强弱为叶》茎》根.其水浸提液对2种受体植物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光合色素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ea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与水浸提液浓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类胡萝卜素无明显变化.丙二醛随浓度增加而有上升趋势,但差异不显著,说明三叶鬼针草对受体植物膜的透性影响不大.

作 者:杜凤移 张苗苗 马丹炜 周小奎 钟良文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66 刊 名:中国植保导刊  PKU英文刊名:CHINA PLANT PROTECTION 年,卷(期): 27(9) 分类号:Q948.12+2.1 关键词:三叶鬼针草   化感作用   种子萌发   光合作用   膜透性  

篇10:常态化语文研究课的初步实践

常态化语文研究课的初步实践

几种基本做法        几个原则       作为一种明天的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观念,以培养学生语文素质和基本能力为目的的研究课型,已日益为广大教师所接受、所认同,但对研究课的理解却不尽相同。我们认为,研究课不等同于活动课,也不等同于论文答辩交流课。它其实是一种教学观念,要领会它的精神;而它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只要是撩起了学生求知探索的冲动、满足了学生释疑解惑的愿望、体现了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性原则,一句话,只要是放手让学生体验了发现快乐的课,就是研究课。因此,研究课不能仅仅理解为一种特殊性的课型,它完全可以是一种常态化的课型,完全可以是一种可借鉴、可操作、可在各类学校日常课堂由老师创造性运用的新课型,也只有这种常态化的研究课才更有普遍意义价值。        下面就自主研究性学习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所作的初步实践,谈谈个人的体会。几种基本做法 1、变传统的证明结论式教学方法为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感悟而自己得到结论。依照后现代主义新课程体系的观点看来,21世纪的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体系的载体,而成为一种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发展过程”,因此,研究课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要让学生自己求知,自己去感知。任何给出现成答案或定论的做法,都是不明智的,多余的。老师此时当“有所为有所不为”,应该把课堂的表现空间让给学生,而在创设情景或提供比较体验材料上多动脑筋。比如,学习《诗经》,我们无需大谈先秦时代文化如何灿烂,我们只需播放琼瑶的电视连续剧《在水一方》动听的主题歌,再把歌词与两千年前的《秦风P蒹葭》比照,然后让学生查查我们先民吟唱《诗经》的时候,世界上其他民族在干什么?学生经过这样的比较,便会刻骨铭心受到震撼:当世界其他民族还不会说话(还没有自己的语言)、还在茹毛饮血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已经在朗朗歌唱了!再如,学习《子路、冉有、曾皙、公西华侍坐》一课,应该让学生从中认识儒家注重礼乐的思想,懂得做人要重礼讲礼。我设计了这样的研究课题:“从孔门师徒五人的言谈举止中,你能看出儒家为人处世崇尚什么吗?”当学生的发现集中到“礼”字时,再给出第二个研究课题:“四个弟子中,谁在礼让方面做得最好?”最后扩展一篇《阳货欲见孔子》,让学生看看孔子对不喜欢的人是如何做到不失礼的.。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如此重礼,学生对“礼仪之邦”的理解自然会更加深刻了。2、让学生自身的感知实践和体验来取代过去老师的条分缕析。语文学习活动本质上来说就是对言语材料的感受活动,学生个体的感知活动旁人是无法替代的,因此老师课堂上苦口婆心喋喋不休的左分析右分析,理论上来说无疑是徒劳的,明智的做法是把课堂的时间与空间交给学生,多创设感知体验的机会。学习《烛之武退秦师》一课,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总要作人物分析。我把这一环节交给学生,转换成让学生推荐演员,让演员谈谈饰演烛之武、秦穆公、晋文公、郑伯公应把握怎样的分寸。通过这样的内心体验,学生自然对人物个

[1] [2] [3]

【煤焦化生产过程甲烷排放初步研究】相关文章:

1.加拿大一枝黄花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

2.矿化垃圾反应床反硝化处理NO废气的初步研究

3.车用乙醇汽油的蒸发排放试验研究

4.社会学研究的脉络化

5.硝基甲烷异构化反应势能面的ab initio研究

6.中学化学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的初步研究

7.油气藏潮汐重力的初步研究

8.10-HDA抗菌实验的初步研究

9.多涡自组织的初步研究

10.聚乙二醇修饰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初步研究

下载word文档
《煤焦化生产过程甲烷排放初步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