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执业护士基础护理指导医院的类型与分级
“我不喝酒”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06执业护士基础护理指导医院的类型与分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06执业护士基础护理指导医院的类型与分级,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
篇1:06执业护士基础护理指导医院的类型与分级
(一)医院的分类与名称
根据不同划分条件,可将医院划分为不同类型(表7-1-1)。表7-1-1 医院分类与名称划分条件
类 型按卫生部分级管理制度一级医院(甲、乙、丙等)、二级医院(甲、乙、丙等)、三级医院(特、甲、乙、丙等)按收治范围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康复医院、职业病医院按地区城市医院(市、区、街道医院)、农村医院(县、乡、镇医院)按特定任务军队医院、企业医院、医学院校附属医院按所有制全民所有制医院、集体所有制医院、个体所有制医院、中外合资医院注:表中有的医院兼有几种类型(二)医院的分级
医院分级管理就是按照医院的功能和相应规模、技术力量、管理水平及服务质量等综合水平,将其划分为一定级别和等次的标准化管理。在卫生部提出的医院管理方案中,医院被分成三级(一、二、三级)、十等(每级分甲、乙、丙等,三级医院增设特等)。
不同级别医院的功能:
一级医院是直接为一定社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基层医院。主要指农村乡、镇卫生院和城市街道卫生院。主要功能是直接对人群提供一级预防,并进行多发病、常见病的管理,对疑难重症做好正确转诊,协助高层次医院搞好住院前后的服务。
二级医院是跨几个社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医院,是地区性医疗预防的技术中心。主要指一般市、县医院及省辖市的区级医院和相当规模的厂矿、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医院。主要功能是提供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参与指导对高危人群的监测,接受一级医院转诊,对一级医院进行业务指导,进行一定程度的教学和科研。
三级医院是跨地区、省、市以及向全国范围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医院,是具有全面医疗、护理、教学、科研能力的医疗预防技术中心。主要指国家、省、市直属的市级大医院及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主要功能是提供全面连续的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康复服务和高水平的专科医疗服务,解决危重疑难病症,接受二级医院转诊,对下级医院进行指导和培训,并承担教学、科研任务。
篇2:执业护士基础护理指导医院的分级护理
分级护理是根据病人病情的轻重缓急,按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制定不同的护理措施。其级别分为特别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表7-2-1)。
表7-2-1 分级护理护理级别适用对象护理内容特别护理病情危重,需随时观察,以便进行抢救的病人,如严重创伤、各种复杂疑难的大手术后,器官移植、大面积灼伤和“五衰”等1.设立专人24h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2.制订护理计划,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及护理措施,及时准确填写特别护理记录单。3.备齐急救药品和器材,以便随时急用。4.认真细致做好各项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一级护理病情危重需绝对卧床休息的病人,如各种大手术后、休克、瘫痪、昏迷、高热、出血、肝肾功能衰竭和早产婴儿等1.每15~30mm巡视病人一次,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2.制订护理计划,严格执行各项诊疗及护理措施,及时填写特别护理记录单。3.按需准备抢救药品和器材。4.认真细致做好各项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满足病人身心两方面的需要。二级护理病情较重,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如大手术后病情稳定者,以及年老体弱、幼儿、慢性病不宜多活动者等1.每1~2h巡视病人一次,观察病情。2.按护理常规护理。3.生活上给予必要的协助,了解病人病情动态及心理状态,满是其身心两方面的需要。三级护理轻症病人,生活基本能自理,如一般慢性病、疾病恢复期及手术前准备阶段等1.每日两次巡视病人,观察病情。2.按护理常规护理。3.给予卫生保健指导,督促病人遵守院规,了解病人的病情动态及心理状态,满足其身心两方面的需要。篇3:执业护士基础护理指导医院的组织机构
我国目前医院的组织机构一般分为三大部门,即诊疗和护理部门、辅助诊疗部门和行政后勤部门。
(一)医院的主要构成部门
1.诊疗护理部门
诊疗护理部门是医院的主要业务部门。包括内、外、妇、儿等医疗科和急诊科、预防保健科。这些部门担负着住院、门诊、急诊的诊疗护理和预防保健等工作。
2.辅助诊疗部门
辅助诊疗部门是组成现代医院的一个重要部分。包括药剂科、营养科、放射科、临床检验科、临床病理科、麻醉科、手术室、理疗科、供应室、功能检查及内窥镜室等。以其专门技术和设备辅助为诊疗工作服务。
3.行政后勤部门
该部门是进行人、财、物保障的辅助部门。包括各职能管理部门。与诊疗及辅助诊疗部门协调联系成为有机整体。
(二) 医院组织机构设置
篇4:执业护士基础护理指导医院感染概述
一、医院感染概述
(一)有关概念 1.医院感染 (nosocomial) 又称医院内获得性感染 (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是指患者、探视者和医院职工在医院受到感染并出现症状。 2.交叉感染 (cross—contamination) 是指医疗机构内患者之间、患者与工作人员之间的相互感染。是另一种病的病原体或是同一种病原体的不同株型感染。
3.感染链 (chain of infection) 由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宿主三个环节组成,当三者同时存在,并有互相联系的机会,就会形成感染。 4.清洁 (cleaning) 是指用清水及去污剂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及部分微生物。
5.消毒 (disinfection) 指杀灭或清除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害微生物,使其数量减少到无害程度的过程。
根据有无已知的传染源可将消毒分为预防性消毒和疫源性消毒;根据消毒的时间可分为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⑴ 预防性消毒 (preventivedisinfection):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 ⑵ 疫源地消毒 (disinfectionofepidemicfocus): 对医院内存在着或曾经存在着感染性疾病传染源的场所进行的消毒。 ⑶ 随时消毒 (concurrentdisinfection): 对医院存在的疫源地内有传染源存在时进行的消毒。感染症病人住院期间进行的病室或床边消毒即为随时消毒。 ⑷ 终末消毒 (terminaldisinfection): 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即对出院、转院或死亡后的感染症患者及其住过的病室、所用的污染物品进行的消毒。 6.灭菌 (sterilization) 是指杀灭或清除物品中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繁殖体和芽胞的过程。经过灭菌的物品称“无菌物品”。
7.无菌技术 (asepsis) 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无菌物品和无菌区域的技术。
8.无菌物品 (aseptic supply) 指经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后,保持无菌状态的物品。
9.无菌区 (aseptic area) 指经过灭菌处理而未被污染的区域。
10.非无菌区 (nonaseptic area) 指未经灭菌处理或经灭菌处理后又被污染的区域。
11.隔离 (isolation) 是将传染病患者、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的地方,暂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对前者需要采取传染病源隔离,防止传染病病原体向外传播,对后者需采取保护性隔离,即保护高度易感人群免受感染。
篇5:06执业护士基础护理学指导护士与患者概论
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承担着某种或多种角色,不同的社会角色具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与护理对象各具不同的角色特征,由于角色的差异、社会文化背景和社会地位的不同,往往会影响双方的沟通,甚至会影响护理工作的开展。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了解自己的角色特点,按照角色要求,调整自己的行为,同时也必须了解患者的角色特点,尊重患者的权利和义务,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为患者服务,以利患者全面康复。
【06执业护士基础护理指导医院的类型与分级】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