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pep第二册教案第四单元

pep第二册教案第四单元

2023-11-03 08:27:2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chenhao2877”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7篇pep第二册教案第四单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pep第二册教案第四单元,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pep第二册教案第四单元

篇1:pep第二册教案第四单元

Unit 4 Do you like pears

Part A 教案

教学内容

PEP Book 2 Unit 4 Part A

1、学习单词:Watermelon,peach,pear,orange

2、Do you like…? Yes,I do./No,I don’t.

What about… ?Let’s have some ….

教学目标 要求

1、能听懂、会说本课时句型,要求模仿正确、语调自然,能在实际中运用句型会话;

2、能听、说、认读本课时水果单词;

3、学唱英文歌:An Apple A Day

教学重点:教学单词、句型。

教学难点

听懂、会说本课时句型,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教学用具

实物(水果)、篮子、售货员服装、新单词图片、多媒体设备。

教学步骤

Step Ⅰ.Warming up .CAI 课件展示英文歌,学唱:An  Apple A Day.

1、听录音,跟唱;

2、全班合唱;

3、比赛,分组对答唱,看哪个组唱得好,并给予集体加分,以便激励学习热情。

Step Ⅱ.学习Dialogue A

1、多媒体平台显示出课题:

Unit Four ⑷

Do You Like Pears?

2、投影出Let’s learn 部分的图象和单词,让学生听录音后跟读,再让全班看课件齐读。

3、叫一位学生做小老师上机操作,由他提问其他同学读出课件中的水果单词,并作出评判。

StepⅢ.学习Dialogue A

1、句型导入  ,老师拿着水果分别问二位学生。

T:Do you like apples/oranges?

S:Yes,I do./No,I don’t.

T:What about pears/peaches?(启发答出)

S:Oh,I like them very much.

T:Let’s have some peaches and pears.

S:OK./All right.

2、出示CAI课件,老师指图介绍,并说Dialogue A一遍。

T:This is Chenjie.This is Miss White and this is Amy.

White:Do you like peaches?

Amy:Yes,I do.

White:Do you like oranges?

Amy:No,I don’t.

3、跟CAI 课件朗读。

4、全班齐读。

StepⅣ.口语练习

1、分组扮演角色进行对话。

2、叫一位学生扮成售货员,且设法把自己篮子里的水果卖完。

S1:Do you like bananas? S2:Yes,I do.

S1:Here you are.        S2:Thanks.

S1:Do you like watermelons? S3:No, I don’t.

S1:What about pears?         S3:Oh,I like them very much.

S1:Here you are.            S3:Thank you.

S1:…                       S4/5/6:…

3、Let’s practise .学生一个接一个做口头练习。

SA:Do you like apples?  SB:Yeah/Yes,very much.

SA:Here you are.        SB:Thanks.

SB:…?                  SC:….

StepⅤ.全班复习朗读Dialogue A一遍。

课外作业 :复习Unit 4 Part A.

教学反思:本课时教师能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作用,注重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学科整合进行教学,教学效果佳。能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开课伊始就注意用英文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他们求知欲的满腔热情;注意培养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能力,能给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上机操作,形成了师机生、生机、生机生的合作学习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又锻炼了学生上机操作及运用媒体技术的能力;注意利用CAI课件创设语言情景,培养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

不足之处:有少部分学生学英语还有羞怯感,不够大胆开口表达。如何让后进生排除心理障碍,去掉羞怯感呢?笔者认为是否可采取下列方式?1、多做正面教育,使后进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好英语的关键在于开口讲;2、多渠道帮教形式(教师、家长、同学间帮);3、上课时,教师要尽量给机会让他们回答力所能及的问题,使他们增强自信心,树立成就感。

B部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目标:

Let’s talk

主要在A部分的对话基础上学习sorry, certainly等延伸语言。

Let’s practice

巩固、操练对话的句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设计的。

教学重点、难点:

对话在真实情景中的应用及sorry, certainly等延伸语言的'运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水果、食物的实物或图片,及本课的单词卡。

学生准备3-4种自己喜欢的食物图片。

教学过程 :

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师生问候,并进行日常口语练习。

(2)复习字母、歌谣。并玩游戏――看谁敲得快。

2.新课展示(Presentation)

(1)师出示B部分的挂图,解释情景。并用各种水果的卡片引出fruit这个单词。

(2)老师让学生提问,教师先问:What do I like? Can you guess?老师在黑板上画简笔画,每画一笔,学生猜一次,如果是不喜欢的,教师就说:Sorry, I don’t like ….老师可以告诉学生sorry比no更有礼貌。

(3)教师将水果放在讲台上,让学生用一册的can I have some/a/an …来表达自己想要的水果,教师先用sure,再替换成certainly。然后让学生进行替换练习。

(4)看图片,听录音并且跟读对话。

3.趣味操练(Practice)

学生用卡片进行自由对话练习。

分角色进行对话的表演或改编表演。

4.课堂评价(Assessment)

活动手册上P26的内容。

课外活动(Add-activities)

(1)听录音,仿读对话。

(2)和同伴表演对话

课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与目标:

1.Let’s learn

本部分主要学习另外4个水果单词,要求学生能够听、说、认读。

2. Let’s sing

通过歌曲巩固本课单词。渗透科学营养的教育,让学生多吃苹果,有益健康。

教学重点、难点:

单词的记忆与应用。歌曲的表演及演唱。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图片和单词卡。

学生准备白纸和水彩笔。

教学过程 :

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日常口语练习。

复习A部分的词汇,让学生表演上一课时的对话。

2.新课展示(Presentation)

教师通过复习A部分的单词来导入  本课的几个新水果单词。

让学生听录音,一边指书,做到四到。

给学生放歌曲,出示apple的单词卡,让学生拼读。注意用an而不是a。学生跟唱并自己编上动作。

3.趣味操练(Practice)

游戏:看谁拿得快。指令:Run to an apple.最先摸到的同学为本组赢得一分。

游戏:听音涂色

根据指令画水果,并涂色。

4.课堂评价(Assessment)

内容:做活动手册第27页内容。

目标:检查学生掌握生词情况。

5.课外活动(Add-activities)

听本课的录音,将歌曲表演给家长看。

课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与目标:

1.Let’s say

学习字母Rr, Ss, Tt,以及以这些字母开头的单词。

2.Let’s do

本部分通过有韵律的听听做做活动,来复习巩固A-T的字母。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3个字母的书写和单词。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本课的字母卡及单词卡。

(2)学生准备画画用白纸。

教学过程 :

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日常口语练习。

(2)唱一册三单元C中的colour song。

(3)游戏:Simon says复习act like a mouse.等动物。

2.新课展示(Presentation)

教师模仿rabbit,引导学生说出单词,can you spell “rabbit”? 从而引出字母Rr的学习。再让学生完整地拼出单词。

Rainy引出rain,帮助学生加快出rainbow(一册chant中出现过)。

用动作或图片展示Ss的两个单词。问问学生Ss像什么?

用图片和动作展示tiger,及taxi,再问学生Tt象什么?

学生听Let’s do部分,教师将字母卡贴出来,学生做相应的动作。

3.趣味操练(Practice)

(1)游戏:找朋友进行字母大小写配对游戏。

(2)游戏:猜一猜

学生模仿声音,让其他学生猜是什么。

看谁做得快

师说chant中的句子,学生说后半句,看谁说和做得快。

4.课堂评价(Assessment)

做活动手册上相应的练习。及字母描红。

5. 课外活动(Add-activities)

读字母给家长听。

将chant说给家长听。

课后记:

C部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目标:

Story time

(1)本故事表现的是Zip, Zoom到自助餐馆就餐的故事。

(2)要求学生理解故事大意,能听懂,知道自然餐馆不能打包。

Let’s check

检查本单元的学习情况。

Culture

本部分为打包袋的介绍。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听懂it’s cheap. I’m full. No way. Doggy bag.鼓励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这些句子。了解西方国家打包袋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良好饮食习惯和勤俭节约的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头饰。

教学过程 :

Let’s check

检查本单元的掌握情况

Culture

西方打包说是给狗说,但实际上都是拿回去自己吃了。要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习惯。但自助餐馆是不能打包的。

3.Story time部分

放录音,学生看书上的插图,理解故事。特别是几个难句。

教师可以用动作来表现I’m hungry和I’m full的对比效果,帮助学生理解。

再听录音,及观察教师的表演,并鼓励学生模仿故事人物的语气。

鼓励学生分角色表演故事。

4.课堂评价(Assessment)

(1)引导学生对刚才的表演进行评价。

(2)做活动手册上相应的内容。

5.课外活动(Add-activities)

讲故事给父母听,能用英语的地方尽量用英语。向家长讲打包袋的习惯。

课后记:

篇2:第二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二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单元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难点:数100以内数,特别是数到几十九、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数几十比较困难。 3、关键: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因此教材特别注意讲清数位的意义,使学生在理解数位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读法和写法。了解数位的意义包括知道数位的名称、数位的顺序、每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2、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和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懂得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了解和掌握个位、十位的数位的概念。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4、能够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单元课时安排:约6课时               NO:1   教学内容: 数数,数的组成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弄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理解计数单位 教学准备: 小棒100根、橡皮筋10根、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投影片回答问题: 1个十和2个一组成(  )  20是(  )个十组成的 5个一和1个十组成(  )  (  )个十和(  )个一组成17 2、投影出示第31页图。 提出问题: (1)面上有几个小朋友?(4个) (2)他们在干什么?(数一共有几只羊) (3)他们都说了些什么?(有的说大概有100只,有的说比20只多得多……) 教师:他们回答对吗?这些羊大概有几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数、数的组成。 二、新授课。 1、教学例1。 (1)教师:同学们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数出10根用橡皮筋捆一捆(学生动手操作)。10个一是多少?(10个一是一十)(板书)是几捆?(一捆)继续数出10根捆一捆。 教师:你们如果再接着数出9根,现在一共是几根?(29根) 教师:大家数到29根小棒,如果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30根)潢10根又要捆一捆,现在一共有几捆?(3捆) (2)排木块,全班同学数一数有几块?(10块)拿3排木块是多少块?(30块)再加2块呢?(32块)接着再加3块现在一共是几块?(35块) (3)教师:刚才我们已数出30根小棒是几捆?(3捆)如果加入7捆小棒现在一共是几捆?(10捆)10捆是几根小棒呢?(100根)10个一是一百。(板书) 在教学中要注意每数到接近整十时,再数一个是几十要停顿强调。如29后面是30,39后面是40……同时每数完整十数就问同学们怎么办?(捆成一捆) 教师:数物体的个数可以1个1个地数,还可以10个10个地数,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 2、教学例2。 (1)数小棒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35根小棒,看谁拿得快(3捆又5根),再一根一根往下数一直数到四十二。(强调数到三十九再数一根是多少)四十二根是几捆又几根? (2)离开实物直接数数,从八十八数到一百。 教师:谁知道八十九数完数是多少?九十九数完数是多少?学生回答后,让全体同学一起数,再指名个别数。 (3)做课本第33页例3上面的“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先从五十六根小棒数到六十三根,再接着数到七十二根,有些学生可能对五十九后面,六十九后面的数是什么有困难,老师要给予辅导。 3、教学例3。 教师出示3捆又5根小棒问学生现在一共是多少根小棒?(35根小棒)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35根小棒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5根小棒是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3个十和5个一组成多少呢?(3个十和5个一组成35)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第33页例3下面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形,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独立完成后,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的同学。 2、(首尾呼应)再投影出示第31页图。 提问个别学生:画面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这些羊有几只? 3、两人一组,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学号,再说出它的组成。 甲:我是15号。十五是由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乙:我是50号。五十是由5个十组成的'。 丙:我是32号。三十二是由3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           NO:2   教学内容: 读数、写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教学重点: 读数与写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教学准备: 计数器1个、小棒100根、铅笔24枝、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1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  )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  )个一。 (2)(  )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  )个十。 (3)个十和2个一组成(  ) (4)十和5个一组成(  ) (5)7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3、教师报数,学生摆小棒。 16、25、50、68. 二、新授。 1、教学例4。 (1)出示计数器。 十 位 个 位 教师: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   叫十位,并在计数器分别贴上   (2)教师出示2捆铅笔和4枝铅笔。 这里共有几枝铅笔?(有24枝),有几个十枝和几个一枝。(2个十枝和4个一枝)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别把2捆铅笔和4枝铅笔分别挂在十位和个位上,接着问:“计数器上应该怎样表示呢?”启发学生说出2捆铅笔表示2个十,在十位上拨2颗珠子,4枝铅笔表示4个一,在个位上拨4个珠子表示。 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是几,就写几,这个数写作“24”。 读数时,先读十位数,再读个位数。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是几,就读几,这个数读作二十四,学生跟读两遍。 2、教学例5。 (1)第一行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读给同桌同学听,教师巡视指导。 (2)第二行第1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十位上有4个珠子,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试问:这个数该怎么写?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这个数十位上是4,就写4,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因此写作:“40”读作“四十”。 (3)第二行第2、3题让学生尝试,说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教师强调,写数的时候,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占位,如30、40、50……个位都写“0”。若这些数个位上不写“0”行吗?为什么? 3、教学例6。 (1)出示10捆小棒与计数器。 提问:这里一共有几捆小棒?几个10?10个十是多少? 教师把10捆小棒捆成一大捆,挂在百位上边。 问一百该怎么写呢? 引导学生说出:先在百位上写“1”,十位与个位上都写“0”这个数写作“100”读作“一百”。 (2)教师告诉学生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就是百位。 4、小结。 写数、读数都要从高位起,按数位顺序写,个位或十位上一个也没有写数时要写“0”占位。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同学:该如何写数,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2、游戏:接通电话(投影出现)。             NO:3   教学内容: 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及数的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 100以内数目表一张、例8放大图两幅、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出下列各数。 35、76、89、90、96、100 2、老师报数,学生在本子上写数。 六十九、九十三、八十、三十、一百 3、口答。 (1)一个两位数,高位上是5,低位上是9,这个数写作(  )。 (2)一个数,百位上是1,十位、个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  )。 二、新授。 1、教学例7。 (1)按照数的顺序,学生逐行独立完成。教师出示放大的100以内数目表(已有的数字用彩色笔写)指定学生填写。师生共同订正。 (2)让学生回答例7提出的两个问题。 A、给十位是3的数涂上绿色,个位是3的数涂上黄色,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涂上粉色,引导学生逐项完成。 B、你从表里发现哪些有趣的排列?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横行看、竖行看等来发现。 从横行看:第一行是填单数,第二行是填双数。每一横行的个位都是1、2、3、4、5、6、7、8、9、0。 从竖行看:第一竖行的个位数都一样,十位上的数是0、1、2、3、4、5、6、7、8、9排列(0没写出来)。 教师提问: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55前面一个数是多少? 2、教学例8。 (1)出示鸡蛋图。 教师问:左边有多少个鸡蛋?右边有多少个鸡蛋?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8  26 教师追问:“左右两边的鸡蛋,哪边的多?(左边多)28和26两个数比较,哪个数大?” 学生回答,老师再做说明,28和26相比较,28大,26小,我们用“>”来表示它们的关系。(在28和26的中间板书“>”学生读式子两遍) (2)出示计数器图。 让学生观察后问: “左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右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39○45,又问:“39和45这两个数相比较,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应该怎样表示?”老师在○里填上“<”大家齐读式子两遍。 另一幅图提问个别学生谁大于谁?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3、做课本第39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学生可对照数目表,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练习。 1、把下列卡片按数的大小顺序,先从小到大排,再从大到小重新排列。 35  60  71  90  19 

篇3: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四单元教案3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四单元教案(3)人教版

第四课时:多些,少些   教学内容: 多些,少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学习对数量的估计,逐步建立数感,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相对性,并能够用准确地语言进行表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相对性,并能够用准确地语言进行表述。 2、难点:相对性的理解并能进行正确地表述。 教学准备: 例9的投影片、小小养殖场和巩固练习1以及游戏题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空 62后面连续的五个数是( ) 62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 2、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下列各数排列起来。 35  87 70 62 15 6 二、新授。 1、投影出示例9。 教师:先估计一下:红金鱼、花金鱼、黑金鱼大约有多少条?然后再数一数。 红金鱼有几条?(48条)花金鱼有几条?(15条)黑金鱼有几条?(10条) 大家一起从15数到48,数的.过程体会到15到48要经过好多的数。 教师告诉学生,48比15多得多,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红金鱼比花金鱼多得多。 请一个同学从10数到15,从中感受到10到15比较接近,我们就可以说15比10多一些,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黑金鱼比花金鱼少一些。 2、投影出示小小养殖场。 小组讨论:小小养殖场,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的多,谁比谁少一些。 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鹅比鸭少一些,鹅比鸡少得多,鸡比鸭多得多等等只要结论合理,均视为正确。 三、巩固练习。 1、小娟有37张邮票。(投影片出示) 本题可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中交流。 (1)小明可能有几张邮票?  (画√) 38张 45张 90张             (2)小红可能有几张邮票? (画○) 32张 15张 56张           2、第40页“做一做”。 第1题:4人小组根据题意每人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学生,集体订正。 第3题:看谁最聪明:你能想出几种答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第五课时: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内容: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难点:学会能够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口算。 教学准备: 例10的课件、游戏题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1、36里面有个十和(  )个一。 2、5个十和7个一是(  )。 3、65里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4、2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 二、新授。 1、教学例10。 (1)课件演示,妈妈买了3排的乐百氏饮料,每排10瓶,小明买了2瓶乐百氏饮料,他们一共买了几瓶乐百氏饮料?怎样列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0+2=32 追问:30+2表示几个十与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引导学生说出: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32。 (2)从32瓶中拿走2瓶(课件演示)。 提问:还剩多少瓶?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2―2=30 (3)2个一加3个十一共是多少?怎样列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30=32 (4)练习:第41页“做一做”。 第1题第1小题: 先让学生摆小棒,再对着摆的小棒写算式。 学生写完后,指定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演示列式计算,并集体订正。 第1题第2小题: 让学生摆给同桌的同学看,然后列式计算。 教师巡视,个别学生如果有困难,给予适当的指导,最后集体订正。 第2题: 以做游戏的形式出现,看看谁的头脑最灵活。 三、巩固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1)50+6 30+7  60+9  20+8 6+50 7+30  9+60  8+20 (2)90+8  20+3  50+9  70+6 98―8 23―3 59―9 76―6 说明:卡片正面写50+6,背面写6+50,口算时先让一名学生看正面的题目并口算得数,再让另一名学生说出背面的题目并口算,如果学生有困难,再翻到背面让学生看一看口算。 2、做练习八的第5题。 教师把题目抄在卡片上,指名口算得数,再全班学生一齐看卡片口算得数,然后让学生把得数填在教科书上。 做游戏:谁最先回家。

篇4: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四单元教案1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四单元教案(1)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材内容: 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和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懂得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 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了解和掌握个位、十位的数位的概念。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3)能够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重难点、关键: 1、重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难点:数100以内数,特别是数到几十九、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数几十比较困难。 3、关键: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因此教材特别注意讲清数位的意义,使学生在理解数位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读法和写法。了解数位的意义包括知道数位的名称、数位的顺序、每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6课时 数数,数的组成……………………………………………………………1课时 读数,写数…………………………………………………………………1课时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1课时 多些,少些…………………………………………………………………1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第一课时:数数,数的组成   教学内容: 数数,数的组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会数位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弄清数的组成。   2、难点:理解计数单位。 教学准备: 小棒100根、橡皮筋10根、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投影片回答问题: 1个十和2个一组成(  )  20是(  )个十组成的 5个一和1个十组成(  )  (  )个十和(  )个一组成17 2、投影出示第31页图。 提出问题: (1)面上有几个小朋友?(4个) (2)他们在干什么?(数一共有几只羊) (3)他们都说了些什么?(有的说大概有100只,有的说比20只多得多……) 教师:他们回答对吗?这些羊大概有几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数、数的组成。 二、新授课。 1、教学例1。 (1)教师:同学们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数出10根用橡皮筋捆一捆(学生动手操作)。10个一是多少?(10个一是一十)(板书)是几捆?(一捆)继续数出10根捆一捆。 教师:你们如果再接着数出9根,现在一共是几根?(29根) 教师:大家数到29根小棒,如果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30根)潢10根又要捆一捆,现在一共有几捆?(3捆) (2)排木块,全班同学数一数有几块?(10块)拿3排木块是多少块?(30块)再加2块呢?(32块)接着再加3块现在一共是几块?(35块) (3)教师:刚才我们已数出30根小棒是几捆?(3捆)如果加入7捆小棒现在一共是几捆?(10捆)10捆是几根小棒呢?(100根)10个一是一百。(板书) 在教学中要注意每数到接近整十时,再数一个是几十要停顿强调。如29后面是30,39后面是40……同时每数完整十数就问同学们怎么办?(捆成一捆) 教师:数物体的个数可以1个1个地数,还可以10个10个地数,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 2、教学例2。 (1)数小棒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35根小棒,看谁拿得快(3捆又5根),再一根一根往下数一直数到四十二。(强调数到三十九再数一根是多少)四十二根是几捆又几根? (2)离开实物直接数数,从八十八数到一百。 教师:谁知道八十九数完数是多少?九十九数完数是多少?学生回答后,让全体同学一起数,再指名个别数。 (3)做课本第33页例3上面的“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先从五十六根小棒数到六十三根,再接着数到七十二根,有些学生可能对五十九后面,六十九后面的数是什么有困难,老师要给予辅导。 3、教学例3。 教师出示3捆又5根小棒问学生现在一共是多少根小棒?(35根小棒)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35根小棒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5根小棒是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3个十和5个一组成多少呢?(3个十和5个一组成35)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第33页例3下面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形,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独立完成后,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的同学。 2、(首尾呼应)再投影出示第31页图。 提问个别学生:画面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这些羊有几只? 3、两人一组,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学号,再说出它的组成。 甲:我是15号。十五是由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乙:我是50号。五十是由5个十组成的。 丙:我是32号。三十二是由3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

篇5: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四单元教案4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四单元教案(4)人教版

第六课时:摆一摆,想一想   教学内容: 摆一摆、想一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活动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数位表示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猜想等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间合作能力、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摆一摆进一步理解数位、100以内数的组成。 2、难点: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知识点。 教学准备: 两位数的数位表,4个小圆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在数位表中,右边起第一位叫什么?(个位)第二位叫什么?(十位) 教师拿出一个数字卡片“1”放在个位表示多少?(一个一) 若数字卡片“1”放在十位上表示多少?(一个十) 教师强调:“1”放在不同的数位就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可以表示一个一,一个十,一个百…… 二、新课。 1、出示两上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学具)现在大家四人一小组进行分工协作,三个人摆不同的数,一个人负责记录,然后每组派代表汇报。 十位  个位     ○ ○  ○   ○ 表示的数是:2 表示的数是:11   十位 个位 ○  ○   表示的数是:20 2、为什么两上圆片放入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数不同? 因为放在不同数位表示的数不同,个位上的两上小圆片表示2个一,十位上两个小圆片表示2个十。如果一个小圆片放在个位、一个放在十位表示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数是11。 3、出示三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的学具)分小组学生动手操作,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十位  个位      ○ ○○ ○○○ ○○○ ○○ ○ 表示的`数是:3 表示的数是:12 表示的数是:21 表示的数是:30 4、若4个小圆片呢?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十位  个位      ○ ○○  ○○○ ○○○○ ○○○○ ○○○ ○○ ○ 表示的数是:3 表示的数是:13 表示的数是:22 表示的数是:31 表示的数是:40 5、小结: 教师提问: (1)  两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3个数) (2)  三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4个数) (3)  四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5个数) (4)  谁能说一说五个小圆片可摆出不同几个数?(6个数) 教师:圆片的个数和所摆出的数的个数有什么联系呢? 圆片的个数+1=摆出的数的个数 提问:用8个小圆片,可以摆出几个不同的数?(9个数) 如果用9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不同的数?(9+1=10) 这个规律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摆的过程中,通过表格找出。(投影片) 圆片数 表示几个数 2 3 3 4 4 5 5 6 6 7 三、巩固练习。 教师:每个同学拿出6个小圆片,自己单独摆一摆,可摆出多少个不同的数? 四、全课小结。

篇6: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四单元教案2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四单元教案(2)

第二课时:读数,写数   教学内容: 读数、写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理解数位的意义,建立数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读数与写数的方法。 2、难点: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教学准备: 计数器1个、小棒100根、铅笔24枝、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1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  )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  )个一。 (2)(  )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  )个十。 (3)个十和2个一组成(  ) (4)十和5个一组成(  ) (5)7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3、教师报数,学生摆小棒。 16、25、50、68. 二、新授。 1、教学例4。 (1)出示计数器。 教师: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并在计数器分别贴上“十位”、“个位”标签。 (2)教师出示2捆铅笔和4枝铅笔。 这里共有几枝铅笔?(有24枝),有几个十枝和几个一枝。(2个十枝和4个一枝)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别把2捆铅笔和4枝铅笔分别挂在十位和个位上,接着问:“计数器上应该怎样表示呢?”启发学生说出2捆铅笔表示2个十,在十位上拨2颗珠子,4枝铅笔表示4个一,在个位上拨4个珠子表示。 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是几,就写几,这个数写作“24”。 读数时,先读十位数,再读个位数。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是几,就读几,这个数读作二十四,学生跟读两遍。 2、教学例5。 (1)第一行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读给同桌同学听,教师巡视指导。 (2)第二行第1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十位上有4个珠子,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试问:这个数该怎么写?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这个数十位上是4,就写4,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因此写作:“40”读作“四十”。 (3)第二行第2、3题让学生尝试,说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教师强调,写数的时候,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占位,如30、40、50……个位都写“0”。若这些数个位上不写“0”行吗?为什么? 3、教学例6。 (1)出示10捆小棒与计数器。 提问:这里一共有几捆小棒?几个10?10个十是多少? 教师把10捆小棒捆成一大捆,挂在百位上边。 问一百该怎么写呢? 引导学生说出:先在百位上写“1”,十位与个位上都写“0”这个数写作“100”读作“一百”。 (2)教师告诉学生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就是百位。 4、小结。 写数、读数都要从高位起,按数位顺序写,个位或十位上一个也没有写数时要写“0”占位。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同学:该如何写数,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2、游戏:接通电话(投影出现)。             第三课时:数的顺序,比较大小   教学内容: 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填满100以内的数目表,复习100以内各数的顺序,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及数的.顺序。 2、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 100以内数目表一张、例8放大图两幅、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出下列各数。 35、76、89、90、96、100 2、老师报数,学生在本子上写数。 六十九、九十三、八十、三十、一百 3、口答。 (1)一个两位数,高位上是5,低位上是9,这个数写作(  )。 (2)一个数,百位上是1,十位、个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  )。 二、新授。 1、教学例7。 (1)按照数的顺序,学生逐行独立完成。教师出示放大的100以内数目表(已有的数字用彩色笔写)指定学生填写。师生共同订正。 (2)让学生回答例7提出的两个问题。 A、给十位是3的数涂上绿色,个位是3的数涂上黄色,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涂上粉色,引导学生逐项完成。 B、你从表里发现哪些有趣的排列?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横行看、竖行看等来发现。 从横行看:第一行是填单数,第二行是填双数。每一横行的个位都是1、2、3、4、5、6、7、8、9、0。 从竖行看:第一竖行的个位数都一样,十位上的数是0、1、2、3、4、5、6、7、8、9排列(0没写出来)。 教师提问: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55前面一个数是多少? 2、教学例8。 (1)出示鸡蛋图。 教师问:左边有多少个鸡蛋?右边有多少个鸡蛋?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8  26 教师追问:“左右两边的鸡蛋,哪边的多?(左边多)28和26两个数比较,哪个数大?” 学生回答,老师再做说明,28和26相比较,28大,26小,我们用“>”来表示它们的关系。(在28和26的中间板书“>”学生读式子两遍) (2)出示计数器图。 让学生观察后问: “左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右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39○45,又问:“39和45这两个数相比较,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应该怎样表示?”老师在○里填上“<”大家齐读式子两遍。 另一幅图提问个别学生谁大于谁?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3、做课本第39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学生可对照数目表,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练习。 1、把下列卡片按数的大小顺序,先从小到大排,再从大到小重新排列。 35  60  71  90  19  100 教师说明:要把几个数从小到大排列,先要找出最大和最小的数,把最小的数排在最左边,最大的数排在最右边,再把其他各数按顺序排。反过来,如果要把这几个数从大到小排,就先找出最大的排在最左边,最小的排在最右边,再把其他各数按顺序排。 教师先指定一个学生按从小到大排,排完后,齐读各数。然后打乱次序,再指定一个学生把这些卡片按数的大小,从大到小重新排列。 2、比大小,在○填上“>”、“<”或填适当的数。 47○37 88○90  (  )<95 (  )>66 35○36 61○59  (  )<75  (  )>(  ) 3、游戏题:找朋友(投影片出示)。 小兔的朋友有:28、34、49 小狗的朋友有:97、85、72 游戏题中,有多余信息,防止学生的思维定势。

篇7: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的主旨,并提炼作者的主要观点。

2.品味妙语佳句的艺术魅力。

3、理解本单元文化内涵以及一些阅读方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阅读能力培养释要。

本单元选编的是四篇内涵比较丰富的文艺随笔。其中,《咬文嚼字》讲的是写文章时应该“炼字”的道理,《读〈伊索寓言〉》揭示并嘲讽某些社会现象,《说“木叶”》解说和阐发了一个文学意象,《米洛斯的维纳斯》则阐述作者的一个美学观点。这些文章很少抒情,重在讲知识或道理,读者从中既能获得新知,又锻炼了思考能力,还能感受到浓浓的理趣。

教学本单元,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抓住关键语句,正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如《读〈伊索寓言〉》中有不少语句都带有调侃意味,并不见得是作者的本意,而这些语句又是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为此,教学时应指导学生理清作者行文的脉络,也就是说,要对作者发议论的起点和推论的过程了然于胸,这样才能透过文字表面理解作者真正的用意。《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文,作者反复用不同的语句表达相近的意思,乍读之下,容易让人觉得绕来绕去。因此,我们可以先通过联系上下文语境理解这些语句的含义,然后综合提炼作者的观点。

2.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如《咬文嚼宇》和《说“木叶” 》中对一些具体文例的评析不一定是最切中肯的,《读〈伊索寓言〉》中对社会人心的认识与批评也可能失之偏颇,《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观点也许不够严密等等,理解了文章之后又能跳出来,对它的内容或风格方面有所评价,这是我们提倡的切实有效的读书态度和读书方法。

3.举一反三,迁移运用。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某些观点,并能运用课文里的一些观点,来解决自己在文艺欣赏方面遇到的问题。

二、基础知识聚焦

(一)作家作品(可叫学生参考绿色通道和学习笔记)■

1.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189月19日生。19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 1925年人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1929年毕业,转入伦敦大学,同时在法国巴黎大学注册,后又入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以论文《悲剧心理学》获文学博士学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朱光潜一直是北京大学教授。

朱光潜的著作有《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变态心理学派别》《变态心理学》《谈修养》《克罗齐哲学述评》《美学批判论文集》《谈美书简》《美学拾穗集》《艺文杂谈》等等。

2.钱钟书(1910-),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

钱钟书深入研读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经典,同时不曾间断过对西方新旧文学、哲学、心理学等的阅览和研究。以中国古文论而言,有关佛学对中国诗文论的广泛影响的研究,《谈艺录》(1948)可以说是首创。他的另一部学术著作《管锥编》(1979),富有辨伪和辩证精神,并将中西文化和文学做了许多有意义的比较和研究。融广博的知识和精卓的见解于一体,这是他的所有学术著作的一个共同的特点。《宋诗选注》(1958)提出了新的选诗原则,在注释上既保持了传统选本的一些基本特色,又突破了传统选本止于注解、疏证的局限。

钱钟书的学术著作除上述几种外,尚有《十六、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1943年《北京图书馆刊》英文版)《旧文四篇》(1979)《也是集》(1984)等。他的许多著作在国内外学术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钱钟书同时还著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1941),短篇小说《人兽鬼》(1946),长篇小说《围城》(1947)等。无论他的散文或小说,都具有机智隽永的特点。特别是他的讽刺性长篇小说《围城》,更能够显示他的独特的风格,才情横溢,妙喻连篇,刻画人物惟妙惟肖,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围城》已被译成多种外文。

3.林庚,著名的`学者、诗人,有《唐诗综论》。本文中他对“木”在形象上的艺术特征作了极为细致的辨析,应该说对我们怎样体察诗歌艺术中的精微之处颇有启发。

4.清冈卓行,日本诗人,小说家。生于中国大连,毕业于东京大学。《手的变幻》(1966)通过人手的表情,从美术、文学、音乐、电影、摄影等多个方面进行独特的评论。1969年起开始创作小说,作品《早晨的悲哀》(1969)、《淡绿色的季节》等。小说大都取材于自身的体验,富于抒情性和音乐感。1969年,清冈卓行因文学上的卓越成就而获得芥川奖。

(二)词语集解(音形义可叫学生自己积累)■

1.锱铢必较: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锱、铢,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

2.发迹:指人变得有钱有势。

3.下野:旧时指执政的人物被迫下台。

4.不落于言筌: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

5.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6.毋庸赘言:无须说不必要的话。

7.销魂勾魄:魂魄离开了肉体,形容极度的悲伤、愁苦或极度的欢乐。

8.倒人胃口:因为腻味而不想再吃。

(三)要点回顾 ■

▲《咬文嚼字》

1.分析评价课文的观点。

【明确】①课文从语言这一艺术手段方面,为文学艺术的进步指出了一条根本性的途径;②课文对于人们提高语言修养也具有很大的教益;③课文抓住了推敲语言文字的本质,指出了推敲文字的根本途径。

2.抓住关键词语理解文意。

文章中每一个例子说明一个道理,有的先举例再讲道理,容易看出来;有的道理与实例融合在一起,不易看出来,这就需要仔细阅读,抓住关键词语,深入思考。

▲《咬文嚼字》

“推敲”这个例子说明什么道理呢?这个例子前后虽然也讲一言半语,但是没有详加阐述。细读这一段,抓住“意境”“境界”两个关键词语,根据作者对实例的分析,就可以概括出其中包含的道理:不同的字眼可以表现不同的意境,用什么字要看表现什么境界,推敲文字的实质是推敲思想感情。

▲《读〈伊索寓言〉》

1.从《读〈伊索寓言〉》中领悟世界文化宝藏中的丰富内蕴。贯穿全文的中心意思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随着经验的积累,在恶的一面,人也变得越来越狡猾了,只有认识现代人的种种伎俩,才不至于碰壁上当。

2.质疑探究例说。

例如:“就是下去以后,眼睛还是向上看的”,这是什么意思?

【明确】“下去”就是下野,下台,可见“上”“下”是地位的上下,官职的高低。所以整句的意思是:下野、下台以后并不甘心,一心还想往上爬。

3.语言特色:见解独到、深刻,表达含蓄、风趣。

▲《说“木叶”》

1.文章通过“木叶”,阐释了诗歌创作和鉴赏方面颇具普遍意义的道理:正是因为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所以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的概念,像“木叶”和“树叶”一样,差一点就会差得很多。2.课文中说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请从古诗中举出一两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加以品味。

三、建议:

本单元为文化随笔,随笔为一家之言,一时之言。因此,它需要学生反复阅读,才能领会更深。复习本单元时,还可以看一下绿色通道P142-P143,理解本单元的文化内涵、掌握一些归纳中心思想的常见方法以及理解重要语句的方法等等。

篇8: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案第四单元绿色行动(二)

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案第四单元绿色行动(二)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   两位数减一位数 教学目标   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同学合作的态度,以及不怕困难的精神。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两位数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准备   电脑学具盒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口算练习:   13-8= 56-30=  24-4=  15-7=  18-9=   二 、新授   1、教学例题(出示投影)   (1)谈话:今天小朋友们要把收集到的回收物品送走了,我们看他们各收集了多少?   你能提出一些可以列加法算式的问题吗?   一班和二班一共收集了多少个易拉罐?   列算式计算。21+9=30   一班和二班一共收集了多少节电池?  24+8=32   ……   (2)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三班收的电池比一班收的多多少节?   一班收的易拉罐比二班收的多多少个?   二班收的易拉罐比一班收的少多少个?   二班收的电池比一班收的多多少节?   ……  (教师选择问题板书)   2、解决三班收的电池比一班收的多多少节的问题。   (1)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找到什么条件?(三班收了30个,一班收了8个。)   (2)列算式计算。    30-8=   (3)用小棒摆一摆,看你能用什么方法计算出它的得数?和你周围的同学说一说。  选几个学生到黑板上一边演示一边说自己计算的方法。   3、解决一班收的易拉罐比二班多多少个的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找到什么条件?(一班收了21个,二班收了9个。)   一班比二班多多少个?列算式计算。   21-9=   4、用小棒摆一摆,看你能用什么方法计算出它的得数?和你周围的同学说一说。  选几个学生到黑板上一边演示一边说自己计算的方法。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   1、第1题 27-5=  27-9=  用喜欢的方法计算,说说他们有什么不同。   2、第2题  30-9=  50-7=  20-9=  60-6=   3、第3题  31-9=  74-9= 86-9= 83-9= 72-9=  55-9=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30-8=22 21-9=12 作业设计:   练习退位减法 课后反思       第十课时 教学内容   两位数减一位数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巩固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熟练的进行口算。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继续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初步估算能力。使学生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培养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口算卡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解决了三班收的电池比一班收的多多少节和一班收的易拉罐比二班收的多多少个的问题,今天我们再来解决剩下的问题。   二、新授课   1、解决二班收的电池比一班收的多多少节的问题。   2、要解决这个问题先要知道什么条件?二班和一班分别收了多少节电池。二班收了24节电池,一班收了8节电池。   3、读问题,二班收的电池比一班收的多多少节?谁能来列个算式?(落后生)   24-8=   4、用小棒摆一摆,看你能用什么方法计算出它的得数?和你周围的同学说一说。  选几个学生到黑板上一边演示一边说自己计算的方法。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计算。   5、将24分成10和14,用14减掉8再加上10。24先减掉10再加上2。将24分成14和10,用10减掉8再加上14。   三、同学们,我们也有一个班的同学去清理废弃物,他们找到了7节电池,你能算出他们比二班少了多少节吗?   1、分析条件,二班24节,他们7节。   2、列算式计算。(后进生) 24-7=   3、看你能用什么方法计算出它的得数?和你周围的同学说一说。  选几个学生到黑板上一边演示一边说自己计算的方法。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计算。   四、解决二班收的易拉罐比三班少多少个。   1、找出条件,二班收了9个,三班收了23个。   2、列算式计算,学生独立完成。  23-9=   3、集体订正,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五、巩固练习  23-7=  54-8=  37-8= 92-7= 53-7=  41-7=   93-8=  54-8=  96-8= 14-7= 36-7=  82-8=   六、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24-8= 24-7= 23-9= 作业设计:   与父母练习减法题 课后反思         第十一课时 教学内容   30页自主练习教学目标   使学生练习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熟悉计算方法。能熟练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每分钟算5道题。 教学重点、难点   能熟练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每分钟算5道题。 教学准备   电脑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45-3=  36-4=  27-5=  58-6=  45-7=  36-8=  27-9=  58-9=   1、学生计算,独立完成。   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用一样的数减,上面是不退位,下面是退位减法。)   3、集体订正。   二、练习  1、自主练习2大减价。   理解题意,用红线划掉的数是原来的价钱,下面的数是现在的价钱,请问减掉了多少元?   思考怎样求减掉了多少钱,以毛衣为例,列算式计算。   20-9=11  减掉了11元。   2、完成其他,填空。   集体订正。   3、自主练习3  踩气球   (1)看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小朋友在踩气球)   (2)再仔细看看,你还知道了什么?他们的名字叫小明、小林和小田。原来每人有22个气球。   (3)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小林被踩掉了多少个气球?小明被踩掉了多少个气球?小田被踩掉了多少个气球?   (4)要想知道小林被踩掉了多少个气球,就要知道有什么条件,   你现在知道了什么条件?(原来有22个气球,还剩2个。)   列算式计算。 22-2=20   解决其他问题。   全班交流。   4、自主练习4  看图编一个数学故事。   给学生时间看图思考,然后编故事。   请同学讲故事,故事中要有一个数学问题。   解决问题。   5、自主练习5    看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他们在掂球,妈妈掂了42个,小朋友掂了9个,爸爸掂的不知道。)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妈妈和小朋友一共掂了多少个?妈妈比小朋友多掂了多少个?   学生列算式解决问题。   全班交流。   三、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45-3=  36-4=  27-5=  58-6=   45-7=  36-8=  27-9=  58-9= 作业设计:   加减法的练习课后反思       第十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练习教学目标   使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进行计算。使学生尝试探索,尝试独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尝试探索,尝试独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电脑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74-8= 24-6= 36-7= 52-9= 60-4=   64-7= 53-8= 71-6= 84-9= 50-3=   二、老虎钻圈     67   45  77  21     27-6= 82-5=  73-6=  54-9=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连线)   学生独立计算完成。   全班交流。   三、比一比   98-9  90 70  83-5    62-4  58 77  66-9   四、接力赛   71-9 -6 -30 -8   65-20 -8 -7 -6   五、跳绳比赛   小狗:我跳了35下。  小猫:我跳了20下。   小鸭:我跳了9下。   (1)小狗比小鸭多跳了多少下?   (2)小鸭比小猫少跳多少下?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4)学生独立读题,理解题意。   (5)列算式计算,独立完成。   (6)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集体订正。   六、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98-9  90 70  83-5    62-4  58 77  66-9 作业设计:   加减法的练习课后反思       第十三课时 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进位、退位)练习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能力。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读题审题能力,能够独立读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熟练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进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用其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读题审题能力,能够独立读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熟练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进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用其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电脑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春天到了,你们想干点什么呢?好好学习,好好锻炼身体。   到外面走一走,去春游。……大家的想法都很好,小朋友们来到了郊外,呼吸着新鲜空气,还看到了很多有趣的动物呢。   二、看图   大家仔细看图,你都看到了什么?(白鹅  乌龟  蚂蚁  小朋友  小鸟  小朋友  大树……)   2、再认真看一看,你能从图上知道什么?(屋里有26只小鸟  河理有32

篇9: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案第四单元绿色行动一

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案第四单元绿色行动(一)

第四单元 绿色行动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单元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掌握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口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口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加减法,  解决比多比少问题 单元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意义,并能解决有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经历提出问题、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多样化,形成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 单元重点、难点   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和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课时分配   1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整十数。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渗透“绿色环保,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   计数器实物投影仪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3月12号是什么节日吗?(学生如果答不出来教师就可答出。)3月12号是植树节,在那一天要植好多好多的树,来保护我们的家园,看第二小学的同学们也来植树了,我们去看看。(投影出示情景图)   二、新授课   观察画面,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植树)对,具体在干什么呢?   给小树挂牌,牌子上写着“小草在睡觉,行人莫打扰”,还给小树浇水。   你们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   一共有多少棵花?   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   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非常好,我们先来解决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的问题吧。我们不能一下就回答,看看你能在图中找到有用的信息吗?   已经挂了3个牌子,还有26个牌子没有挂。   对,这是我们要解决的牌子问题的很有用的信息,也知道了两个数字,该怎样列算式呢?(小组讨论,列出算式,并说说为什么?)   26+3=  因为挂在树上的有3个牌子,没有挂的牌子有26个,要求一共的牌子就要把挂在树上和还没挂在树上的牌子都加起来。   你们小队真是太了不起了,分析的非常有道理。(有不同意见也要共同讨论,一起研究有道理的列算式方法。)   算式已经列出来了,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大家怎么来计算,可以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小组讨论算出得数,还要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给学生充分时间说说为什么)   我列的竖式算的,个位的6加个位的3等于个位的9,十位还是2,所以是29。   我用计数器拨出来的。(学生上台用计数器演示)   我在心里算出来的。(学生回答只要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我们现在来解决一共有多少棵花的问题,小组同学合作在图中寻找解决这个问题的信息。   已经浇了23棵,还有20棵没浇。   真棒,既然找到了信息,大家就根据信息来列个算式吧。   23+20=   大家同意这个小组列的算式吗?说说为什么。(学生不管同意还是不同意,都要说出理由。教师引导全体同学进行辩论,最后找到正确的算式)   23+20应该怎么计算呢?你自己先来算一算,然后小组同学一起说一说。(最后全班交流)(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  同学们,还有一个问题要解决,一共有多少个同学?自己找信息,自己列算式解决。(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解决问题并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重点在加法意义的和计算方法的讨论上。)   三、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26+3=   23+20= 作业设计   拨珠算数 42+5= 20+30=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 教学目标   从实际情景中引发学生计算的欲望。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提倡算法多样化。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提倡算法多样化。 教学难点   从实际情景中引发学生计算的欲望。 教学准备:   电脑、卡片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丁丁班同学今天就要去要春游了,我们来看看吧,他们班找来了一辆大汽车,谁能把你理解的题目说一说?(一共有45个座位,已经坐了30个,还有多少个座位空着?   二、新授课   1、先来说说怎么列算式?(学生比较容易列算式) 45-30=   2、(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相互交流)   算式列出来了,就要大家来计算了,小组讨论,你们组怎么来计算这道算式?(小组讨论)提示用小棒摆一摆、用算珠拨一拨。   3、(集体交流)说说你们小组是怎么计算的?(提倡算法多样化)   (一个一个地数;用小棒摆一摆;用算珠拨一拨;把45分成40和5来计算。)(上车数空位子;因为30+15=45,所以45-30+15。)   4、肯定学生的各种算法。重点讲解用算珠和拆分法。   用算珠,个位和个位上的数相减,十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减。   把45拆分成40和5,从40当中减去30,然后再加上5。   三、巩固练习  1、用算珠拨一拨再说结果 54-20=  86-50=   2、篮球有24个,我们要借走10个,请问还剩多少个?  24-10=   3、丁丁对大家上节课对他们上车空位的计算非常满意,又给大家送来了问题,大家有信心解决吗?这个问题就是问你丁丁他们的车有45个空位,他们上车后还有3个位子空着,请问他们有多少人?   1)列式。 45-3= (列算式比较容易)   2)(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相互交流)   算式列出来了,就要大家来计算了,小组讨论,你们组怎么来计算这道算式?(小组讨论)提示用小棒摆一摆、用算珠拨一拨。   3)(集体交流)说说你们小组是怎么计算的?(提倡算法多样化)(一个一个地数;用小棒摆一摆;用算珠拨一拨;把45分成40和5来计算。)   4)肯定学生的各种算法。重点讲解用算珠和拆分法。   用算珠,个位和个位上的数相减,十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减。   把45拆分成40和5,从40中减去3,相加然后再加上5。   4、比较45-30 和 45-3 两个算式。 相加的部分不同,个位和个位数相减,十位和十位数相减。   四、巩固练习  1、用算珠拨一拨再说结果 54-2=  86-5=   2、“想想做做”第2、4题。从上到下做。做完后上下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不同,你能都看准算对吗?   3、第3题,填空。(1)复习减数、被减数、差的含义。(2)填空计算。(3)订正。   4、第5题,比比谁跑得快。(1)分析左右两个算式的不同,左面减数是2,右面减数是30。(2)学生自己计算,并小组交流。(3)集体纠正。   5、第6题,填大于、小于、等于号。(1)先不计算,出示算式58-4○58-40,观察算式,估计两个式子的大小,小组合作,想想你们用什么方法来估计?(2)说说你们是怎么估计的?(3)看其他算式,不计算,估计后填空。(4)订正。   四、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预习自主练习,会做的自己先做一做。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整十数 45-30= 罗列学生各种算法 一个一个数 用小棒摆一摆 用算珠拨一拨  拆分法 上车数数空位子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比多比少 教学目标   在游戏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列式计算谁比谁多多少,少多少。用比多比少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学会列式计算谁比谁多多少,少多少。 教学难点   在游戏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能用比多比少来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电脑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今年多大了?同位说一说,比一比,你们俩谁大?大多少?今天小明和小红同位两人也在进行比一比,他们比的是什么呢?我们去看看吧,哦,原来他们在抓花片呢,我们呀来玩这个游戏。   二、新授课:教学例一:   请学生们同位之间合作,把红色和蓝色的花片学具摆在桌子上,一名同学抓一把红色的,一名同学抓一把蓝色的,数数有几个。你们抓了几个花片?   1、请一组同位来说他们抓的,用磁板出示。   2、大家仔细观察,说说哪一种花片抓的多?多多少?指名回答。   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大胆发言。鼓励他们想出更多的方法。   小结:我们比较抓的多少,有两种方法,一种我们可以把两种花片排一排,就知道了。另一种方法可以用学过的减法来计算。   3、再抓几次比比看,谁抓的多,多多少个?   教师巡视。活动完后提问两组:你们抓了几个花片?那一种花片抓的多?多多少?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   三、教学例二:   1、投影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男生有多少个,女生有多少个?   那你知道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吗?该怎样列算式?   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呢?  应怎样列式? 这个算式和上面是一样的。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四、想想做做:   1、看图讲故事:星期天天气非常好,小猴子和小熊一起去摘玉米,好了,你能看图接着往下说么?(小猴子非常能干,他摘了53个玉米,小熊也摘了30个玉米。)很好,那你想问什么问题呢?(猴子比小熊多摘多少个?)(小熊比猴子少摘多少个?)   好,谁能算出来?(列算式并计算)你是怎么想的?   2、请同学看图,说明图意。(图书馆里有《数学故事》30本,《童话世界》42本。)(《数学故事》比《童话世界》少多少

篇10:第二册第四单元

第二册第四单元

一、【教学内容】

1.  本单元中心话题:本单元主要涉及的教学内容是“谈论农事(Talking about the farming)”。

2.  语法内容: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及最高级的运用。

3.  语音:音标/u:/、/u/、/u/的读音规则

4.词组

1、have to

14、of all

2、get home

15、like…better

3、on the farm

16、like…best

4、not…any more

17、get up

5、use sth. to do sth.

18、like doing sth.

6、in the fields

19、until late at night

7、in the country

20、help…with

8、hear sb. doing sth.

21、leave school

9、agree with

22、go to college

10、listen to

23、like to do sth.

11、like…better than

24、learn more about doing sth.

12、go fishing

25、how to do sth.

13、go skating

26、in town.

二、【学习难点】

1.       Why are you walking so fast? 为什么你走得那么快?

so + adj. or adv.  例如:so quickly, so big, so slowly.

So+ many / much/ few/ little + n.例如:so many students, so much water.

2.       I have to get home to do my work.我必须到家干活。

(1)    have to,不得不,必须。该词组有人称和数的变化。

例如:I have to do my homework.我得做作业 。  She has to wash clothes.她必须洗衣服。

I don’t have to do my homework.我不必做作业 。She doesn’t have to wash clothes.她不必洗衣服。

Do you have to do your homework?你得做家庭作业 吗?Does she have to wash clothes?她得洗衣服吗?

(2)    get home 到家, get to 是到达的意思,此处home 是副词,故省略to。

例如:I often get to school at seven.  Does he get home early? She often gets here early.

3.       Can I come and help you feed the animals?我能来帮你喂动物吗?

help sb. do sth. 帮助某人干某事。此处do sth.是不定式,to 可以省略,也可以不省略。

Can you help me clean the room? 你能帮我打扫房间吗?

I often help them (to) wash clothes.我经常帮助他们洗衣服?

4.       My job is to feed the animals. “to feed the animals”是动词不定式,作表语。

例如:His job is to clean the street.他的工作是扫大街。

Her job is to teach us English. 她的工作是教我们英语。

5.  Comparison of adjectives and adverbs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

Tom is good.   Tom是好的。 Jim is better.  Jim更好。  Jack is the best.   Jack最好。

Lucy works hard.   Lucy工作努力。Lily works harder.   Lily工作更努力。

Kate works the hardest.    Kate工作最努力。

Which do you like better, this one or that one ? 这个和那个,你更喜欢哪个?

Which do you like best, the red one, the black one or the white one ?红的,黑的和白的,你最喜欢哪个?

6.       They don’t use animals to do farm work any more.他们不再用牲畜干农活了。

(1) use sth. to do sth.用某物做某事。

例如:We use brooms to clean the room.我们用苕子打扫房间。

They use pens to do their homework. 他们用钢笔做作业 。

(2) not…any more,不再

例如:They don’t go to work any more.他们不再上班了。

7.       In the country, he can hear birds singing and sheep bleating在乡下,他能听到鸟在歌唱,羊在叫。

hear sb. / sth. doing sth.  听到某人( 某物 )在做某事。

例如:I hear them laughing.我听到他们在大声地笑。

Can you hear Tom talking? 你能听到Tom 在讲话吗?

还可以有see / watch / find sb. doing sth. 看到/观看到/发现某人在做某事。

8.       John also likes the country better than the city.  John对农村比对城市更喜欢。

like …better than…对…比对…更喜欢。

例如:I like tomatoes better than pumpkins. 我对西红柿比对南瓜更喜欢。

She likes fish better than meat. 她对鱼比对肉更喜欢。

9.  He thinks the country is more beautiful than the city.他认为农村比城市更美丽。

the country is more beautiful than the city是一个宾语从句,作thinks的宾语。

例如:He thinks their corn is the most delicious.  他以为他们的谷物味道最鲜美。

their corn is the most delicious是宾语从句

John thinks Cody is the best dog of all.约翰认为Cody 是所有狗中最好的狗。

Cody is the best dog of all是宾语从句。

10.   John agrees with Ji Wei. Jone 同意 Ji Wei 的看法。

agree with sb.同意某人的看法. I don’t agree with you.我不同意你的看法。

agree to one’s plan,同意某人的计划。

11.   go fishing 去钓鱼,go skating 去溜冰,go shopping 去买东西,go hunting 去打猎

12.   John thinks Cody is the best dog of all.约翰认为Cody是所有狗中最好的狗。

of all 在所有的中间,常用于含最高级的句子中。

例如:He is the tallest of all.他是所有的中间最高的。

She runs  (the) fastest of all.她是所有的人中跑的最快的`。副词的最高级 the 可以省略。

13.   Which do you like better, the city or the country? 城市和农村,你比较喜欢哪个?

前面是特殊疑问句,后面是选择疑问句。

再如:Which do you like best, dogs, cats or chickens?狗、猫和鸡,你最喜欢哪些?

14.   She also thinks running in the country is the most interesting thing to do.

她也认为,在乡下跑步是干的最有趣的事。

(1).running是动名词,在宾语从句中作主语。

例如:She hears walking on the moon is very interesting.她听说,最月球上散步很有趣。

(2) also 也,用再句中;too 也,用再句尾 。

14.“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after you leave school?”“I’m going to college”

“你毕业后打算干什么?”“我打算上大学。”

I’m going to college.中的be going 相当于be going to 结构。类似的有be leaving, be coming 等。

15.   I want to learn how to get the most corn and wheat from each field.

我想学会如何从每块地获得最多的玉米和小麦。

a)         want to do sth. , to do sth.是不定式

He wants to buy a pen.他想买支钢笔。I want to go home.我想回家。

b)        how to do sth.是带有疑问词的不定式。

I don’t know how to drive a car. 我不知道如何开汽车。

He doesn’t how to speak English.他不知道如何讲英语。

We don’t know where to have lunch.我们不知道在哪儿吃午饭?

Unit 4  Lesson 14 教案

Teaching Aims教学目标

Knowledge Aims知识目标:

1.学习单词: grow, wheat, country, hear, bleat, agree with, corn, most, summer, winter, stop

2.学习词组:not…any more, use sth. to do sth. ,in the fields, in the country, hear sb./sth. doing sth.

agree with, listen to, like…better than, go skating, go fishing, of all, like…better, like…best,

3.学习句型:Which do you like better, the city or the country?

I like the country better.

Which do you like best, dogs, cats or chickens?

I like dogs best.

Ability Aims能力目标:

1.  了解美国的农场。

2.  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课文的能力。

3.  学会用英语来比较事物。

Feeling Aims情感目标:

1.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情感。

Emphasis & Difficulties of Teaching教学重点和难点:

1.use sth. to do sth. 不定式的用法

2.not…any more

3.hear sb./ sth. doing sth.

4.agree with

5.       比较级和最高级的运用

Teaching Steps教学步骤 :

Step 1

Talk about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a Chinese farm?

2.       Do you think a Chinese farm and an American farm are the same? Why or why not?

3.       What grows on the farm?

先让学生充分讨论,后由学生回答这些问题。

Step 2

Learn some new words: grow, wheat, country, hear, bleat, agree with, corn, most, summer, winter, stop

先让学生拼读单词,然后领读,再让学生自由朗读,通过这一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单词的能力。

提醒学生注意:here,副词,这儿, hear, 动词 听见,听到。

Step 3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the passage in Part 2 and tell if the sentences are right or wrong. (Workbook p.90)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地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并及时用鼓励性语言评价学生的回答,把这一过程变为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情感过程。

Step 4

对“TWO FARMS”进行分析,巩固重点,解决难点。以学生提问、学生回答为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They don’t use animals to do farm work any more.他们不再用牲畜干农活了。

(1) use sth. to do sth.用某物做某事。

例如:We use brooms to clean the room.我们用苕子打扫房间。

They use pens to do their homework. 他们用钢笔做作业 。

(2) not…any more,不再

例如:They don’t go to work any more.他们不再上班了。

2.in the fields在田里,on the farm在农场

3. He thinks the country is more beautiful than the city.他认为农村比城市更美丽。

the country is more beautiful than the city是一个宾语从句,作thinks的宾语。

例如:He thinks their corn is the most delicious.  他以为他们的谷物味道最鲜美。

heir corn is the most delicious是宾语从句

John thinks Cody is the best dog of all.约翰认为Cody是所有狗中最好的狗。

4.In the country, he can hear birds singing and sheep bleating在乡下,他能听到鸟在歌唱,羊在叫。

hear sb. / sth. doing sth.  听到某人在做某事。

篇11: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四上 Unit Four  My Classroom   单位:郑山镇小学教研室  主备人: 王永珍 .10.20 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是围绕家里的各类房间living room、study、kitchen、我的设计  bedroom and bathroom及一些常见的生活用品和家具phone、fridge、TV、sofa、table、shelf and bed等展开的一系列话题,这些东西都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生非常熟悉,所以教师教起来比较顺手,学生也乐于学习,并易于联系生活进行运用。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1)能够简单描述自己的家,运用学过的语言描述各个房间及室内家具陈设的名称、特征等,如:This is my home.It’s big.I have a bed room.This is my bed. (2)能够询问、猜测人或物品的位置,并做出相应的回答,如:Where is/are…?Is it/he/she(Are they)in /near/…?Yes,it/he/she is(they are)./No,it isn’t(they aren’t). (3)能够听懂并发出一些指令,如:Go to the living room/Go to the study/…Watch TV/Read a book/….Sit on the sofa.Answer the phone/… (4)会唱歌曲“My bedroom”。 2.知识目标 (1)熟练掌握单词home,room,school,classroom,door,window,desk,chair的认读及拼写。 (2)听、说、认读A、B部分Let’s learn、Let’s talk中的单词和句子。 (3)理解Let’s do、Let’s chant等部分的内容。 (4)了解Story time、Good to know等部分的内容。 3.情感、策略、文化等有关目标 (1)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家的热爱。鼓励学生大胆设想自己未来的家居。 (2) 学习策略:注重合作学习。 (3)了解西方国家的房屋结构及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难点: 1.本单元的重点是学习有关家居单词和一般疑问句的用法。 2. 难点是A、B部分的Let’s talk中的问句“Is it in/on/under…?”“Is this…?”“Are they on/near…?”及其回答“Yes,it is./No,it isn’t.”“Yes,they are./No,they aren’t.”。教学中应结合以前所学过的句型“Where is it?It’s in /on/near/…”等做好铺垫,以减轻教与学的难度。 3. 在教学中,要注意滚动复习前两册所学过的句子,如:I have a…It’s big/small/nice.What can you see…?I can see…I like…Look at … 4. 要注意区分home与house以及desk与table的异同。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A Let’s learn  Let’s do  C Let’s sing 第二课时:A Let’s talk  Let’s play  C Good to know 第三课时:A Read and write  Write and say  C Let’s play 第四课时:B Let’s learn  Let’s do  C Task time 第五课时:B Let’s talk  Let’s chant C Story time  第六课时:B Read and write  Write and say  C Let’s check 四上U4A1(单词课) 教学内容:A Let’s learn  Let’s do C Let’s sing  我的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This is my home.并能简单描述自己的房间。 2. 能听、说、认读study,bathroom,bedroom,living room,kitchen等单词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3.能听懂Let’s do部分中的指示语,并能按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4.学唱歌曲“My bedroom”。 5.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使学生巩固所学的新单词,进行语言训练,激发他们对家的热爱,鼓励他们大胆设想自己未来的家。 教学重点: 1.听、说、认读单词:study, bathroom, living room, bedroom, kitchen。 2.学习表示指令的词组。 教学难点: 1.单词study, bathroom, bedroom的发音。 2.让学生在语言的复习巩固活动中听、说、认读单词。 教学准备: 1.教师自制的单词卡。 2.教师准备好文具用品,如:铅笔、尺子、书、钢笔等实物。 3.教师使用的study, bathroom, bedroom, living room, kitchen图片。 4. 教师使用的课文挂图P46页Let’s learn部分。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套本课的单词卡。 教学过程:  一、Preparation 1.教师拿出一些文具用品,引导学生复习句型“What’s this?It’s a…” “Where is the…?It’s in/on/under…” 2.Let’s sing the song “In the classroom”together. T:Boys and girls,now we are all in the classroom.But where is Amy?Do you know?Maybe she’s at home.Let’s go and find her,OK? Ss:OK! 二、Presentation (说明:以下环节用到的挂图、图片,也可以换成教师的简笔画) A.单词导呈 1.教师利用挂图呈现一栋房子,并对学生说:Look!This is Amy’s home.It’s very big.Wow!There are so many rooms.然后,教师指着某个房间中摆设的物品问学生: T:What’s this? S1:It’s a desk/chair/lamp. T:What are they? S2:They are books. T:Oh,a desk,a chair,a lamp,some books.Where are they?Do you know?They are in the study.(以此导入单词study) 教读、板书、练读单词study。 2.教师出示bedroom的图片,问学生:What can you see? 当学生回答出bed时,教师说:Yes, it’s a bed. We can have a sleep in the bedroom. (做动作帮助学生理解)This is a bedroom.教读bedroom, 并板书,让学生认读。 3.教师出示bathroom的图片,问学生:Is this a study? Is this a bedroom? 学生会回答:No. 教师告诉学生:This is a bathroom. We can take a shower in the bathroom.(用动作帮助学生理解)教读单词bathroom,并板书,让学生认读。 4.教师出示living room的图片,问学生: Is it a bathroom? 学生回答:No.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Good. It’s not a bathroom. It’s a living room. 随后问学生:What can you see in the living room?学生可能说出:I can see a TV.教师接着说:We can watch TV in the living room. 教读单词living room, 并板书,让学生认读。 5.教师做出切菜的动作,教师可让学生用中文说出这是老师平时在哪儿做的事情。然后教师说:I’m in the kitchen now.教读单词kitchen, 并板书,学生认读单词。教师出示图片(可以问生:What’s this?)让学生说句子:This is a kitchen. 教师补充:If you are hungry(做饥饿状),you can go to the kitchen,have a snack(做吃饭状). 6.教师指着挂图提问:Can you see a bedroom, a living room, a study, a bathroom and a kitchen? 学生回答:Yes. /Yes,I can see…教师:Oh, you can see a bedroom, a living room…并让学生重复这段话。 B.听读正音 1.Listen and point. 2.Listen and repeat C.合作学习1.学生在小组内练读单词:一名同学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指着课本上相应的单词(如果听出读的有错误,及时帮助纠正)这样进行完一轮后,再换另一名同学读单词,如此轮换。目的是通过小组内成员间轮流读轮流听,达到互相学习、互相纠正的效果。 2.学生在小组内用本组自制的单词卡练读单词:一人持卡,一人读,其他人做出相应房间的动作。进行完一轮后就替换一次读单词的`人选继续进行,直到本组内每个成员都读一遍单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互相学习互相正音。 三、Practice 1.看口型猜单词 教师不出声地做一个单词的口型,如“living room”,让学生猜是哪个单词,谁先猜出来谁大声说出来。然后,请一名学生代替老师继续做口型,其他同学抢答。 2.看谁反应快 教师一一出示本课的单词卡,让学生抢读。可以把全班分成两大组,听听哪一组读得既快又准,哪一组获胜。 3.图片、单词对对碰(用简笔画代替图片的教师,可以让学生上台进行图画与单词对应连线或图画与单词对应标号。) 教师拿出自制的学单词用的图卡,让学生一一对应地贴到教师板书的单词旁边。可以从举手的学生中选五名上台贴图卡,其他学生判断对错。如果贴对了,下面学生大声朗读该单词;如果贴错了,下面学生不出声(只做口型)地朗读单词。 4.Let’s do (1)听单词、做动作、说指令 教师每说一个单词,学生听到后做出在相应的某个房间里做事情的动作,如:教师说出study,go to the study.学生听到后可以做出在读书的样子。教师根据学生们做的动作,继续引导:Read a book.让学生边跟着说边做动作。(注意示范强调snack,shower的发音) (2)看词卡、说指令、做动作 教师出示单词卡,让一组学生(面向单词卡)根据词卡说指令,另一组学生(背向单词卡)做出相应的动作,两组轮流进行。 (3)心有灵犀 两大组各选一个代表上台,教师给其中一个学生看一张房间的图片或单词卡,然后让这个学生做出一些与该房间有关的动作,让另一个学生猜看到的是什么房间的图片或单词卡(最起码要说出房间单词,最好说出Let’s do 部分的相应指令;如果该生只说出了房间单词,那么他或她所在的组要说出指令),看看是否心有灵犀。 (4)Listen to the tape,do the action. 四、Production 1.让学生看着55页的歌曲“My Bedroom”部分的背景图,鼓励学生用新学的语言进行简单描述。然后,让学生读歌词理解词意。接着,静听歌曲,试着学唱。最后,演唱歌曲,并配上动作。 2.谁是最佳设计师? 让学生小组合作――Make a nice home,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用英语上台介绍自己的家(如:This is my home,you can see……/we have 6 rooms,2 bedrooms,a bathroom……),比一比,哪个小组设计得好、介绍得好? 五、Progress A.检测题 1.读一读,标序号。(见基础训练第27页) 2.读一读,连一连。(见基础训练第27页) 3.分一分:把梨子放在合适的篮子里。(见配套练习第16页) 4.根据听到的内容,标出顺序号。(见配套练习第16页) 说明:教师可根据时间情况及学生掌握情况,适当安排以上做题内容。 B.总结课堂,评价学生表现 总结本课所学知识,表扬课上表现好的同学。 C.Homework 学生自己设计一套房子并布置各个房间,在各房间里画上一些学过的物品,涂上颜色。并用学过的英语介绍自己设计的房子给家长或朋友听,准备下一节课展示并介绍自己设计的房子。

篇12:PEP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教案

PEP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教案

Unit 4 What are you doing?第一课时 一Teaching contents A Let’s learn  Let’s play  C Let’s sing 二learning  objectives a) will be able to listen ,read and speak and write the following phrases: drawing pictures, cooking dinner, doing the dishes, reading a book, answering the phone. b) 能够领悟动词后面加上ing 的内在涵义 c) 通过说唱Let’s sing部分的歌谣巩固短语和句子。 三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 Important point:掌握五个四会动词短语的ing形式。 Difficult point: 动词词组ing形式的读音及拼写。 四Teaching aids 1)教师准备词卡,和录音机,磁带 2)教师准备ppt 五:Teaching process 一)Warm-up/revision 1.  Daily communication. 2.  let’s chant Do, do, do the dishes. Read, read, read a book. Draw, draw, draw pictures. Cook, cook, cook dinner. Answer, answer, answer the phone 3课件出示 1)  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I often ……. (go shopping, play the piano, read a book, do the dishes, cook dinner…) 2)  What can you do? I can ………………(教师用动作示意) (sweep the floor cook dinner wash the clothes  wash the window draw pictures empty the trash……) 二) presentation/practice (当学生说到draw pictures……) 1) drawing pictures 1.  T:I can draw pictures too. And I am drawing pictures now. (操练(个人朗读,小组朗读………,板书) 2. 操练 I am drawing a duck.   I am drawing a banana. I am drawing ___. 2)cooking dinner 课件出示一只猪 T:What’s this? Ss: It’s a pig. T: Yes, it’s a helpful pig. She can do many things. She can sweep the floor, she can cook the meals, wash the clothes….But what’s she doing now. Let’s ask him: Pig ,pig, what are you doing? Pig:I am cooking dinner. 3)Let’s sing What are you doing? What are you doing? I am drawing pictures. I am drawing pictures. What are you doing? What are you doing? I am cooking. I am cooking. 4)课件出示一只累了 的`猪 T:What’s happened to Miss pig? S: She is tired. T:Yes, because she has been cooking for two hours. She is very tired .She wants to play with others. So she calls Mr sheep. 5) doing the dishes Pig: Sheep, sheep, what are you doing? Can you play with me? Sheep: sorry. I can’t. I am doing the dishes.(板书,操练) 6) Pair work(就sheep和pig 之间对话) 6)reading a book T: Mr sheep is busy. He is doing the dishes. So pig calls Mr dog. Pig:Dog ,dog, what are you doing? Dog: I am reading a book.(板书,低高音朗读) 7)I am reading an English book. I am reading a Chinese book.    I am reading a/an ___. 8)answering the phone. T: Mr dog is busy ,too. At last, she calls Miss cat. Pig:Cat, cat, what are you doing? Cat: I am answering the phone. Pig: oh, oh, can you play with me? Cat: OK! Let’s go. 9) 同桌之间操练 10)Read all the words 11) Let’s chant What are you doing? What are you doing? I’m doing the dishes. What are you doing? I’m drawing pictures. What are you doing? I’m reading a book. What are you doing? I’m cooking dinner. What are you doing? I’m answering the phone. 11) open the book, then read after the tape. 12) Play a game 做一做(一名学生上台做动作)  问一问(其他学生问)  A: What are you dong?  答一答(这名学生回答)   B:I am……… 13) Look and say I often….  I am …. cook dinner cooking dinner eat dinner eating  dinner   ………….. 14)总结规律 15)read and write Wu:  What are you doing, John? John:   I am …  Wu:  Thank you. What are you doing ,father?  Father: I am…  Wu: Hi, bear.What are you doing?  Bear:  I am ….  Wu:  Mom.What are you doing?  Mom:  I am…  Wu: Thank you. What are you doing, uncle?  Uncle: I am… 16) Design about your day. (来设计你的一天) My Day eg: I am ___________at _____ 三)Homework 1.完成相应的作业本和抄写本上的练习。  2 课间用今天所学的句子进行对话操练  3 背诵今天的单词,并默三次,中文 一 次。 六blackboard design What are you doing?   I am answering the phone. drawing pictures cooking dinner doing the dishes  reading a book                                         

篇13:第四单元 教案

第四单元 教案

科目:二年级数学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班级   主备人 扈桂燕 二备人   教学内容 第 二  单元  课题: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课本第31页) 项目 主  备 二  备   学  习  目   标 1、知识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能力培养: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的能力。 3、情感培养(习惯培养)激发学习动力和兴趣,善于与同伴表达自己的看法, 使学生养成爱动脑筋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重难点 1、学会用乘除法两步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 2、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问题预设(任务要求等) 教师点拨、总结等   二、问题导学 1、出示儿童商店,展示各种商品和单价。 2、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开始购物。 (1)先说说你有多少钱,准备买什么?在组里谈谈自己的购物打算。 (2)小组分工合作,有的扮演营业员,有的扮演顾客。 (3)学生开始购物。 3、在全班交流你们购物的过程。以表演的形式展示。 例:  A、12元可以买3辆小汽车。   B、我想买5辆小汽车。   C、应付多少钱? D、应付20元。 4、请表演的D同学说说他们是怎样算出来的。  12÷3=4(元)  4×5=20(元) 5、再请一小组上黑板前展示他们的购物过程。 6、小组相互交流。 三、巩固练习1、基本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第31页的“做一做”。然后根据“做一做”的图提出能用乘除两步运算的'问题并相互解答。 2、变式练习□□  □□  □□  □□  □□  □□  □□  □□  把这些正方形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算式-------- 3.思维训练 幼儿园的小朋友每天每人吃2个苹果,4个小朋友3天吃多少个苹果? 板书设计   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  □□  □□  □□  □□  □□  □□  □□  把这些正方形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2×8=16(个)  16÷4=4(个) 一、问题提出 问小朋友们喜欢逛商店吗?他们喜欢,再让他们猜猜练习本、文具盒、球、球拍等的价钱。     小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一定要看清楚问题,确定用乘法还是用除法。正确分析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设计意图: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用两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利用乘除法的意义来解决实际问题,学会了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后反思                 提提示   1、每节课教学环节:问题提出---问题导学---问题链接。 2、问题导学步骤: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完善巩固。    

篇14:第二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螽铁实际问题,即“用数学”。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基础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一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后学习打好基础。学会计算并动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单元教学要求: 1、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  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单元课时安排:约12课时 例1………………………………3课时左右 例2………………………………4课进左右 例3………………………………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3课进左右           NO:1   教学内容:第10-----12页的内容(十几减9的减法) 教学目标: A:知识技能性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B:过程性目标 1、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理解数学的价值 2、初步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 3、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 小鸟卡片 房子卡片 题纸一张 一支彩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师:前几天,我们刚过完了“正月十五”,小精灵那天也参加了一次生动有趣的游艺活动,活动中有一些奖品,你们想去看看吗?(电脑出示主题图) 二、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1、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 师:仔细观察,小朋友正在进行哪些活动准备颁发哪些奖品?(观察后指名回答) 点击电脑出现画外音: 泡泡:同学们,在这幅图里,我发现了很多的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和我一起解决吗? 那好,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们正在干什么?(电脑出示套圈图) 师:这是什么活动?让学生介绍。 泡泡:小明投了14个圈,有9个圈没套中,套中了几个?师:泡泡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你们能帮助他解决吗?如何列式?为什么要用14-9呢?14-9怎样算?把你的想法告诉你小组的同学们,看哪一个小组的计算方法最多? 2、小组交流,探讨算法 指名回答,教师将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算法,你最喜欢哪一种?请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再说一说这道题。 师:今后在计算的时候,你就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电脑出示泡泡伴有画外音) 泡泡:咦,那边怎么那么热闹,同学样,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电脑出示汽球图) 3、选择算法,进行计算 (出现画外音) (1)泡泡:哦,原来老师正在发奖品,数一数,老师手中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手中的气球发生了什么变化? (电脑演示分气球的过程) 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怎么列式?板书:15-9=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并让几个学生说出不同的计算方法。 (2)师:顽皮的小泡泡又不见了,让我们找一找,它跑到哪里去啦?(电脑出示谜语图) 原来泡泡在猜谜语,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能试着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同桌互相说一说,并列式 (有13条谜语,猜出了9条,还有几条没有猜出?或者说:还差几条就猜完了?然后指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三、熟练算法,进行应用 1、看图列算式(第12页) 要求:看懂图意,独立列式,指名上台进行订正 2、圈一圈,算一算(第13页) 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圈? 四、观察算式,找出特点,发现规律 1、师: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算式,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2、除了这些,你还能写出十几减9的算式吗?谁能给这些算式排排队,让它一个也不少。(指名板演) 3、再观察,你还能发现什么? 师:那我们找到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处呢? 4、抢答练习利用找出的规律,同桌进行练习如:学生A:13-9 学生B:4 五、游戏 小鸟找房子(第13页的图) 游戏要求:先让学生计算出小鸟身上的算式,然后和房子上的号码一一配对; 游戏形式:小组合作,全班订正; 游戏结果:有一只小鸟没有房子,同学们帮它建造一座。         No:2   教学内容:练习课  完成第13页的第4题-第8题 教学要求: 1、要求通过练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数感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优良品质。 3、通过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同时渗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一套 口算卡片多张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1、  听算 (视算) 13-9 17-9 12-9 15-9 18-9 14-9 (全班齐听) 1)、集体订正 2)、评讲:谁能说一说:18-9=?你是怎么想的? 把你的想法用小棒摆一摆,并与你的同桌说一说(边摆边说) 3)、指名学生说自己的算法,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4)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用你最喜欢的算法再把18-9等于几说给你的小伙伴听。 2、看图写算式 (课件出示) ◎◎◎◎ ◎◎◎ ◎◎◎◎◎ ◎◎◎ (指名板演,全班齐练) 板书:9+6=15 6+9=15 15-6=9 15-9=6 3、算一算 第14页的第5题 要求:先同组的同学互相的说一说,然后再列出算式 最后集体订正,对于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4、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口答 教师拿出准备的数学抽拉卡片或数字转盘,教师随意抽拉或转动,让学生口答出得数 二、出示课件(第14页的第6题和第8题) 要求:1)先让学生看图说图意 2)再指名说图意 3)再列式计算,并与你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练习学生完成书中第7题 回家写一个十几减九的算式,给妈妈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能说出几种方法就说几种,比一比,看谁说的方法又多又好。       NO:3   教学内容:十几减几(第15页 例2)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三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并且正确率高 教具准备:照例2制作的“小猫钓鱼”动画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沟通联系 电脑出示口算: 8+5 7+8 7+6 6+8 5+7 5+9 13-9 16-9 18-9 15-9 17-9 14-9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多媒体出示“鱼缸内金鱼游动,鱼缸外两只小猫走动观看金鱼”的画面。首先请学生说明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描述这一生动景象,调动学生的兴趣。 2、多媒体发出声音,同时在左边小猫嘴边出现“13条金鱼,花的8条,黑的有几条?”的文字。稍停一会儿,多媒体再次发出声音,同时右边小猫嘴边出现“13条金鱼,黑的5条,花的有几条?”的文字。 3、引导学生讲述两只小猫对话的意思,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4、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和要解决的问题,想想自己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 5、组织小组讨论,广泛发表自己意见 6、组织全班同学交流,对各种方法进行评议。 在各组讨论的基础上,广泛反映出各种方法。教师要表扬同学想的方法多,能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请同学们就出自己在解决问题时喜欢哪种方法,并说明理由。 7、有导向性的小结 教师以参与者的语言,表明自己根据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乐意运用“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也要肯定“破十减”等方法的合理性。 三、巩固计算方法 1、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一题,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他同学。一方面扩大练习的量,另一方面提高兴趣。 2、为变化方式,可把“做一帮”第2题做成卡片,以二人“找朋友”的方式,先说加法题后说减法题,互相练习,活跃气氛,提高练习速度。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练习三第1、2题完全放给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分别说说解题时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分小组,由组长组织同学们交流,交流时要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特别是差一点的同学。教师老师应加强巡视,主动参与一些小组的交流,了解情况,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NO:4   教学内容:练习课 (第16页的第3题DDDDD第17页的第7题) 教学要求: 1、通过练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运用方法进行正确熟练地计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及数感。 3、培养学生良好地思维方式和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多种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

篇15:第二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二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学内容: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具体地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物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 2、难点: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3、关键:组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观察、多操作、多实践,熟记“1元=10角、1角=10分”的进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NO:1   教学内容:义务教材第46页的第例1----------例4 (认识人民币)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和P53:1、2题 教学要求: 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2、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懂得1元=10角、1 角=10分,学会兑换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功用。 3、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 4、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CAI课件一套  常用的面额的人民币(不同版本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我为你们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谁?(CAI演示:点击出现蓝猫图像)你们认识它们吗?今天是蓝猫文具店开业的日子,它邀请我们全班去参观文具店,你们想去吗?一起来吧! 二、探究新知 1、参观文具店回答问题  (CAI演示) (1)、师:谁能说说文具店有什么文具?价钱是多少?(学生回答) (2)师:你们喜欢这些文具吗?可是用什么买呢?(学生回答) 2、认识人民币 (1)、师:中国的钱币叫人民币,你们认识人民币吗? (2)、操作初认人民币 师:将桌面上的人民币拿出,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看l认得多(学生活动) a:汇报认识情况(学生回答,师板贴人民币:硬、纸币) 问:观察这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纸做的钱币是纸币,金属做的人民币叫硬币 (3)再认人民币 师:(指纸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的纸币,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活动后,汇报识别方法) 师:像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在读时有一个相同处是什么?所以它们的单位是元,那你能说说看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单位是什么? (学生口答) 师: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纸币我们会认了,那么硬币你会辨认吗? 师:识别人民币可以从人民币的大小、图案、面值、颜色上来记住。观察1元、5角硬币正面,它们有相同的标记是什么? 师: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而且是中国制造的,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上面乱写乱画。 小游戏: (1)我指人民币,你举起与我相同的人民币 (2)我说面值,你举起起相应的面值 (3)我说颜色,你来回答 4、元、角、分的关系 师:蓝猫想让大家看一个小片段,看完后说说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观看CAI课件:元、角、分之间的兑换关系) 师:看完了这个片段,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元=10角 1角=10分) 问:你知道1元=( )分吗? (可以小组讨论后再回答) 想一想: 1元可以换几个5角,几个2角? 2元可以换几个1元,几个5角,几个2角,几个1角? 5、电脑出示第49页的例4,让学生口答 三、巩固练习1、电脑出示第53页的第一题 (1)学生独立操作,订正 (学生上台操作) (2)说凑成的钱数 师:说说每一张人民币的面值,再算一算一共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2、师:蓝猫要文具店等急了,我们回去吧! (课件出示第48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和第49页的做一做) 师:1元钱能买什么学习用品?10元呢?(学生先在小组里说,然后指名说) 3、游戏:模拟购物 出示一些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和玩具(在每件物品的下面有一个小口袋,在购物时把钱放进去) (1)选出三个柜长 (2)学生随意购物(看清价格后,购买) (3)请柜长检查交钱的情况 四、全课总结   (略)   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老师要给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这部分知识。 2、要给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在具体的动手操作和交流中,感知知识,从而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合作精神。 1、  课前准备必须充分,其中包括课件和钱币的准备及后面游戏的准备工作。       NO:2   教学内容:简单的计算(例5、6、7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53:3、4、7、8、9)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法计算。 2、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例5、例6教学挂图,例7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 1、3元=( )角  50角=( )元 2、8元=( )角  70角=( )元 二、新授。 1、教学例5。 出示例5的挂图,提问:“这是几元几角?”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元2角,接着问:1元可以换成多少个角?1元2角是多少角?你是怎样想的?学生试回答后,教师再做说明: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2角等于12角。板书1元2角=12角。 2、教学例6。 出示例6挂图。 教师试问:谁知道0.50元是几角?2.00元是几角?你是怎么知道?以元为单位小数点左边是几就是几元,右边第一位是几就是几角,右边第二位是几就是几分。1.20元是1元2角。35.90元是35元9角。(这部分知识学生知道它表示几元几角就可以了,至于1.20元是个什么数,怎么读、写不需要学生掌握) 3、教学例7。 (1) 课件演示例7第一小题。 教师:0.5元是几角?(5角)0.80元是几角?(8角)学生回答。5角+8角是几角?(5角+8角=13角教师板书)教师问:多少角是1元?13角里面拿出10角还剩多少角?(3角)所以13角等于1元3角。教师板书:5角+8角=13角=1元3角。 (2)例7第二小题(课件演示,提出问题:我买这两个气球要多少钱)学生尝试完成,然后提问:你是怎么想的?教师强调:元、角计算,只有在相同单位的情况下,才能相加。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50页“做一做”。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你是怎么想的。 第2题:学生先做,教师巡视,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2、本第51页“做一做”。 3、练习九。 第5题:两人一小组进行合作(哪两样物品的价钱合起来是1元)例:一个同学拿7角,另一个同学要拿几角合起来才是1元?你是怎么想的?(1元=10角,7角+3角=10角)在操作过程中,也可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NO:3   教学内容:人民币的简单计算(P52:例8)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又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探究、发挥个性,同时掌握最基本的人民币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学会简单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指导示范 师:数学小精灵聪聪和明明开了一家聪明小超市,你们想去看一看吗?(电脑出示“聪明小超市) 师:小超市里都有些什么呢? 生:超市里有乒乓球、足球、花皮球、飞机、机器人和小熊。 师:哟!这么多玩具,快看一看,它们的价钱是多少呢?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开始同桌交流) 师:谁来给说一说为玩具的价钱。 生:乒乓球拍的价钱是6元,足球的价钱是3元,花皮球的价钱是2元,小熊的价钱是4元5角,飞机的价钱是8元,机器人的价钱是9元。 师:看过这些玩具的价钱后,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口答) 师:快看,小叮当也来了,它在说什么呢? (屏幕出示小叮当的话) 生读:我买一个足球。 生读:我有5元钱,应找我………… 师:哟!小叮当遇到难题了,谁来帮他算一算? (学生口答) 二、参与其中、主动探究 师:你们真聪明,这么快就帮小叮当解决了难题。现在你也可以去买自己喜欢的了,不过最多只能买两件,在买之前,先和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你准备准备买玩具?怎么付钱?(同桌开始交流) (学生汇报) 三、小组购物,实践体会 师:我们开展一个购物活动,每组将你们的商品放在一起建一个小超市,然后选出一名售货员,其他组员为顾客,可以去售货员那里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比一比,谁是聪明的小顾客? (学生开展购物活动) 师:哪些同学愿意说一说你的购物过程? 生1:我用3元钱买了一瓶鲜橙多。 生2:我买了一寺钓鱼的东西,它的价钱是8元,给他10元钱,找了我2元钱。 生3:我很喜欢那只音乐盒,可中它人价钱是20元,太贵了,我只有10元钱,还差10元钱,下次再买吧。 生4:我买了一个跳跳盒,它人价钱是6元,可是我只有5元钱,我就请他便宜一点,5元钱就买来了。 (师边笑边夸奖同学们) 生5:我本来想买一个机器人和一本书,共需要14元钱,我只有10元钱,还差4元钱,所以我就只买了一本8元钱的书,找了我2元钱。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生1:我学会了买东西时怎么付钱。 生2:我学会了还价 生3:我学会了买两件东西时怎么付钱。 生4:我觉得做一名售货员真不容易。 生5:我懂得了根据自己的钱来选商品。 ………………………… 师:回家后,请用你学到的知识,去帮爸爸妈妈购物吧。       实施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一定要做好课前准备:如:CAI课件及上课时让学生进行活动时需要的物品及每件物品的价格牌 2、老师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充分的说明购物过程及思维过

篇16:第二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二册《第一单元》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为“元宵节”,主要结合正月十五这一中国的传统节日而安排。在寒假,小朋友们刚刚度过了欢乐、热闹的新年。虽然已经开学了,大部分孩子还沉浸在过年祥和、高兴的气氛中。这一单元就是要小朋友们能够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到来之时,在教师的引导下既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又感受到节日的欢乐,感受到生活与学习的联系,增加学习的兴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本单元中有两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两篇课文:《元宵节》和《看花灯》,以儿歌的方式呈现,朗朗上口、生动形象,与孩子的生活紧密联系。语文天地中安排了“描一描,写一写”、“抄一抄”、“组词”、“照例子说一说”、“读一读”等练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便于学生复习上一学期的拼音生字等知识,也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练习、延伸。

二、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1. 使学生了解祖国的传统节日。体会其中的乐趣,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受到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2.学习25个生字,巩固学过的字。会书写单韵母,并且逐步复习和练习组词,逐步会组词,掌握识字的方法。

3.理解课文的意思,会组词。背诵课文;自读短文。

情感态度:1 使学生了解祖国的传统节日。体会其中的乐趣,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受到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2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以及勤于复习、练习的好习惯。

过程和方法:1基本掌握听读识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检的习惯。

3 学习搜集整理资料,参与班级活动。

三、重难点:培养学生学习热情和习惯是重点。难点是使学生能够熟练、有感情的朗读《元宵节》、《看花灯》两篇课文,并且要能有感情的背诵《元宵节》这一篇。认识本单元的25个生字,会写16个生字,并且逐步复习和练习组词,逐步会组词,掌握识字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卡片、录音机、磁带等

五、课时安排:

课时分配课题

共6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 课余时间一个半小时课时

元宵节 2课时

看花灯 2课时

语文天地 2课时

六、学生情况分析:学生拼音、拼读掌握较好,能借助拼音自学生字,儿歌中有的生字学生已经认识。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字。由于本地没有相应的社会活动,学生缺乏感性认识。

篇17:第二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二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   单元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 单元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单元教学要求: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       NO:1   教学内容:图形的拼组(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二、新课。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操作。 (1)  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然后把正方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折后观察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几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2)  用长方形纸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 要求学生先思考:怎样折长方形的纸,就能使分成的两部分完全合在一起?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以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再翻开课本进行核对。 (3)  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的一边与正方形边长相等)先将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让学生观察:两个图形的边有什么关系?如图: 2、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大家有什么收获?3、学做风车。 (1)  先出示一个风车,将风车展开,让学生观察风车是由什么图形剪拼成的。 (2)  拿出准备的长方形纸,同桌互相商量,想一想要折一个风车该怎么做。 学生动手操作。(先将长方形纸剪成一个正方形,再动手做成一个风车)如图:书P27风车图。         NO:2   教学内容: 图形的拼组(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方法,加深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感性认识。 2、初步认识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 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下列图形的题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长方形(  ) 正方形(  ) 三角形(  ) 圆  (  ) 2、用小棒分别摆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各一个。 二、新授。 1、取出事先准备好的两张长方形纸,如让学生思考,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呢?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拼成一个正方形,也可拼成一个长方形。 2、出事先准备好的四个小正方形,让学生想一想有几种摆法。 3、取出12根小棒,想一想,你能摆出几种图形。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手画) 4、完成教科书P28“做一做”。 你能用一个圆剪成一个正方形吗?(通过对圆的折剪,进一步加深对正方形边的特征的了解) 5、请学生拿出若干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分组合作,自由拼摆图形,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9练习六第1题。 学生独立拼摆,再进行汇报,教师应对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给予肯定。 2、完成教科书P29练习六第1题 先引导学生想象拼组后的图形是什么图形,再让学生动手操作。             NO:3   教学内容:图形的拼组(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教学难点:能辨认和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 让学生指出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 2、在长方体下面的括号里面画“ ”,正方体的下面括号里面“√”。 3、口答。 长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有几个面? 二、新授。 1、取出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2、取出三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3、取出八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教师:通过学生自由拼摆,让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以及之间的关系。 4、取出四个长方体,如:  可以拼成什么图形?(一种拼成长方体,一种拼成正方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8“做一做”。 通过用长方形纸做一个圆筒,让学生体会面可以围成体。 2、完成教科书P29第三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3、完成教科书P29第四题。 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右面,并懂得上下、前后以及左右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正确的划线连接。 4、完成教科书P29第五题。 观察:(1)第一行和第三行有什么关系? (2)第一行和哪几行有关系? (3)第二行和哪几行有关系? (4)你发现了什么? (5)图中缺了几块 ?你是怎样得出来的? 5、完成教科书P29第六题。 先观察熊猫图,找出图中熊猫的脸部特征,再结合拼图想一想,怎样才能拼出一个正确的熊猫脸。 6、完成教科书P29第七题 根据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想象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标的是哪些数字,教师出示实物演示。

【pep第二册教案第四单元】相关文章:

1.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案第四单元绿色行动

2.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案第四单元绿色行动一

3.高中第二册第四单元说明文:介绍大熊猫

4.数学第一册第四单元教案

5.第四单元 复习

6.三上第四单元复习教案优秀

7.五年级上册英语第四单元教案

8.二下语文第四单元教案下

9.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10.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下载word文档
《pep第二册教案第四单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