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cs野战真人对抗”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希望大家喜欢!
篇1: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一、语言运用。(26分)
1.给括号前面的一个字注音。(2分)
翩( )然 萌( )发 褶皱( ) 潮汐( )
2.完成词语填空。(4分)
销声 迹 风雪 途 周而 始 草木 枯
日 西山 五彩斑 无动于 在 难逃
3.填入下面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1)它有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 。
(2)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 。
(3)喷发温度极高,岩石会被 。
A、细密 紧密 熔化 B、致密 严密 溶化
C、致密 紧密 熔化 D、细密 严密 溶化
4.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A.物体震动 无动于衰 B.难逃扼运 在却难逃
C.束手无策 啸聚山林 D.天衣无缝 消声匿迹
5.判断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3分)
(1)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 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
(2)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
(3)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
6.依次填人下列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英国自然杂志了爱丁堡罗斯栋研究所威尔莫特等人的研究成果。
②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 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③他们警告说,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棕树蛇繁衍的天敌。
A.宣告 支持 控制 B.公布 支持 扼制
C.宣告 支援 扼制 D.公布 支援 控制
7.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生态系统中的强者也同样受到该系统中各种因素的制约,不可能无所不为。
B.鲤鱼细胞核和鲫鱼卵细胞质居然能相安无事,并开始了类似受精卵分裂发育的过程。
C.面对那些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的动植物,人们也将束手无策。
D.如果一个“充耳不闻”的人,对外界的一切也必然“无动于衷”。
8.修改病句。(2分)
(1)从大量的事实中告诉我们,要掌握天气的连续变化,最好每小时都进行观测。
(2)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认识的方法。
9.品读下面材料,对其中包含的语言信息概括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材料]化石——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现代汉语词典》)
A.化石是由年代久远的石头变成的。
B.化石可分为遗骸化石和遗迹化石等类别。
C.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演化进程。
D.研究化石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地层的年代。
10. 依据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小王、小张和小李正在进行一项小发明制作。但在关键部位却卡了壳。小王说:“要是小郭来了多好,这个部位他准行。真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时恰好小郭来了。小张说:“说曹操,曹操到。”小郭问议论他什么,小李说:“我们准备请你吃肯德基。”小郭说:“这不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吗?”
(1)“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_________(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小王说的“只欠东风”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小张的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34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1-16题。(18分)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晓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旱l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a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b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是温和,春天反而寒冷。c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d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e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时节,烟台要到立夏。f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1.决定物候现象的因素有哪些?(4分)
12.这几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安排?(3分)
1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怎样用文中的知识来理解这首诗?(3分)
14.近海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那么大连的春天一定比北京来得早,对吗?为什么?(3分)
15.在第③段中运用了几种说明方法?举例说明。(3分)
16.第⑤段中“前者”和“后者”各指什么?(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7-22题。(16分)
美国科学家闭门造人
①在美国马里兰州的洛克维里市有一个神秘的机构——基因研究院。这是一个专门收集分类研究基因的地方。据科学家估计,人类大概有8万余条基因。这显然是个很庞大的数目,但这8万余条基因中有多少是多余的废基因呢?剔除废基因后把有用的基因留下再经组合,人类就可以“造”出来了吗?基因研究院主席克莱尔弗拉斯特领导的小组努力的方向正是如此:在试管中制造生命。
②为了证明废基因的存在,他们选择了一种寄生虫,该虫共有470条基因。他们把基因一条条剥离,结果发现有170条是多余基因。也就是说,只要把有用的那300条基因一一加入试管,就可能“人造”出一条有生命的寄生虫!“这是多么美妙而又危险的禁区!我们必须停止实验。我们必须等待伦理学家拿出结论。”基因研究院老板克莱格文特下令暂停在实验室制造生命的研究。
③目前一个包括生命生态学家、哲学家、律师和伦理学家等组成的小组对“人造生命”这一命题进行论证。但有一点共识已经达成,那就是他们都认为,该项实验已经予以证实,不存在一种创造了生命的神秘的魔术般的外力。
④不管怎样,一个可怕的前景已摆在人类面前:往试管中加入一条条的基因,最终这些化学物品却成了活生生的生命,甚至就是人类本身。
17.题目中的.“造”字可用新近产生的词来诠释,这个新词是__________。(2分)
18.这篇文章的说明内容是____________,说明顺序是________ __。(3分)
19.第②段主要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请举出一例并说说其表达作用。(3分)
20.第③段画线句的含义是什么?(2分)
21.美国科学家在基因研究方面取得了怎样的进展?作者对美国科学家闭门造人持什么态度?(4分)
22.“这是多么美妙而又危险的禁区”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2分)
三、作文(40分)
23.我们的时代是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时代,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的太多太多了,有惊喜,也有遗憾;有便利,也有问题;……相信你一定有切身的感受。请补全作文题目“现代科技带来的”,然后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注意:切入点不要太大,从一个很小的方面入手;内容要具体。
参考答案:
一、1.piān méng zhě xī 2.匿 载 复 荣 薄 斓 衷 劫 3.C 4. (A.振,衷;B.厄,劫;D.销) 5.(1)举例子 (2) 作比较 (3)下定义 6.B 7.A 8.(1)删去“从……中” (2)“有效”应直接修饰“方法”,删除“的” 9.A 10. (1)赤壁之战 只要小郭来了,这个问题就能解决了。(2)小郭来了.
二、(一)11.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12.逻辑顺序
13.高下的差异影响物候现象的来临——“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14.不对,因为经度的差异会影响物候现象的来临,大连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大连春天反而比北京来得迟。 15.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例子略) 16.后者指1921到1930年十年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前者指1741到1750年十年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
(二)17. 克隆 18.美国科学家闭门造人(或:美国科学家创造生命) 逻辑顺序 列数字 19.略 20.人和其他生命不是上帝创造的。 21.往试管中加入一条条有用的基因就可创造出活生生的生命。作者认为利用基因创造生命对人类来说是一个可怕的前景。 22.美妙是因为克隆技术是人类科学技术进步的标志;危险是因为克隆人违背了人类的伦理。
篇2: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14分)
1、下列加线的字解释有误的是( )
A 寥寥可数(非常少) 精神恍惚(精神不集中)
B 妄行出入(随便进出) 笑容可掬(捧水喝)
C 旁若无人(好像) 喜不自胜(承受控制)
D力倦神疲(劳累、疲乏) 锋芒毕露(全部)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A 程老师是个二十多岁。
B 朗读课文难道一定不要唱歌的嗓子吗?
C 他胸前闪耀着的勋章绶带,比我记忆中任何将级官衔以下的人都要多。
D 他的到来使她变成了孤儿,孩子们变成了寡妇。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京京在座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说明他心理斗争很激烈。
B “她的丈夫和她的三个小小的孩子,惊异地盯着他”,惊异是因为他是个突然冒出来的美国伞兵,而这是德军占领区。
C “她毫不犹豫地把他送回壁炉边的碗橱里”说明法国妇女是完全支持反德国法西斯的战斗 的。
D “京京叹了口气,走起神来”,走神的原因是京京不想读书,想回到乡下去。
4、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比喻修辞的一项( )
A乌云的前沿像衣袖似的伸展开来,像穹隆 似的压了过来。
B晚霞如火一般地燃烧。
C被轻风拂动的小草,像小手一样招唤着同伴。
D远处出现轻柔的雾气,一副暖洋洋的样子。
5、下列一段话的顺序被打乱,正确顺序的一项是( )
(1)那山顶上有一块仙石 (2)内育仙胎 (3)遂有灵通之意 (4)每受天真地秀 (5)日精月华(6)感之既久(7)自开辟以来
A(1)(2)(3)(7)(4)(5)(6) B(7)(1)(2)(3)(6)(4)(5)
C(1)(4)(5)(6)(7)(2)(3) D(1)(7)(4)(5)(6)(3)(2)
6、下列成语中有错别字的是哪几项( )
A风花雪月 B若有所失 C括目相看 D苦心孤指
E乳嗅未干 F指高气扬 G趋之如归 H无病呻吟
二、文段阅读。
(一)(14分)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看见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懿看罢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7、解释下列词语。
(1)笑容可掬: (2)旁若无人:
8、“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中的“如此模样”指的是什么?先用文中的话回答,然后用自己的.话概括(不超过十个字)。
9、“司马懿笑而不信”他为什么“笑” ?他心里怎样想?“孔明笑容可掬”他为什么笑?心里又是 怎样想?(4分)
第一个笑是 的笑,心里想
第二个笑是 的笑,心里想
10、由哪个词可看出司马懿的心理变化,并决定退兵?他退兵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11、如果统帅换了司马昭,空城计还会成功吗?理由是什么?
12、根据语段,概括诸葛亮、司马懿的性格。
诸葛亮:
司马懿:
(二)(12分)
程老师脸上有点发白。她严厉地咳嗽了一声,赵小桢还是没有举手。全班都没有人举手。事先说好的呀!
京京在座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他真想站起来。可是,如果举了手,程老师会喊他吗?课后赵小桢会不会嘲笑他?他真想念。不是要出风头,而是心理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地念出来,吐出来。
他咬紧了嘴唇,郑重地举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程老师。
程老师有点慌乱了。她的目光在全班同学脸上扫了一遍,想鼓励更多的人举手,可是仍然只有一个李京京,这个声音沙哑的李京京。她只好说了声:“李京京,请你接下去读。”
13、用一句话概括文段的内容
14、从描写方法看,第二自然段运用了 描写,第三自然段运用了 描写。
15、“她严厉地咳嗽了一声”她的目的何在?从哪里看出来?
16、“可是仍然只有一个李京京,这个声音沙哑的李京京。”加线的词在句子中有何作用?
17、“她只好说了声”中的“只好”一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照应了上文哪个句子?
18、李京京为什么那么渴望朗读课文?用文中的话回答。
(三)(10分)
“啊,太凉 了!”妈妈用双手抚摸着我的脸颊,因为妈妈的手冰凉冰凉,我禁不住高声喊了起来。
妈妈一面 仍然用手摸着我的脸,一面和蔼地说:“妈妈的手确实很凉啊!一到冬天,不仅肿得老高老高,还特别粗糙呢。”
我几乎对妈妈的哪个地方都喜欢,只讨厌一个地方,那就是这双冰凉的手。妈妈的手既粗大,又满是皱纹,还脏乎乎的,简直像老祖母的手。
“妈妈,您为什么有这样一双手呢?您不能让手变得纤细白嫩些吗?”每当我指着妈妈的手这样说的时候,妈妈总是推开我的手,爱抚地看着我,笑着说:“这双手既是做父亲的手,又是做妈妈的手!因为这双手要做的工作太多太重,根本不能变细变白啦!”
我拼命地思考着:到底怎样才能使妈妈的手变得又纤细又干净呢?
19、试给文段拟一个标题 。
20、妈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双手?
21、明明是妈妈的手,为什么说“简直像老祖母的手” ?
22、文中,体现妈妈对“我”的爱的词语是
集中表现“我”对妈妈的爱的句子是
三、探究题(10分)
23、据说,周恩来总理观看京剧《霸王别姬》时,用了六个带“一”的词语,对项羽的行为作了精辟的概括。请在横线上补充完整。
戏是从刘邦起兵攻打项羽开始的。项羽得知刘邦起兵来犯,马上召集文武大臣商议,但却不听群臣的劝说,执意发兵与刘邦对抗。周总理看到这里评论说:“一言堂。”项羽回宫后,虞姬继续劝说不可发兵,免得中了刘邦之计。项羽却说:“孤意已决,明日发兵。”周总理说:“一家之长。”出兵后,项羽又不听谋士之言,固执己见,周总理说:“ 。”结果项羽中了刘邦之计,陷入重围,被困垓下,没了办法。这时,周总理评论项羽道:“ 。”项羽借酒浇愁,唱起那首著名的“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垓下曲”时,周总理评道:“一曲挽歌。”项羽最终在四面楚歌声中,眼看虞姬自刎而死,自己也兵败身亡。周对此情景说:“ 。”
24、如果我班用“静、净、敬、竞”四个字作为班训,那么它从哪四个方面给全班同学做出了要求?(4分)
四、作文题(40分)
25、家是什么?是难舍的亲情,是温馨的集体,是亲爱的祖国。在这里,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女撑起一方晴空,儿女用孝顺的心给父母奉上一份慰籍;在这里,洋溢着浓浓的师生之情、伙伴之谊……
请你以“有家真好”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篇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①最使我彷 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
②黑人义愤填膺 的酷暑就不会过去。
③忍受不应得的痛苦是一种sh’ 罪。
④当在座的孩子g‘ g‘ 坠地的时候,……
2.修改病句。(可用修改符号直接改)(2分)
①两个报社的记者昨天采访了校长。
②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这是一个中学语文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
3.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以“希望”开头另写一个句子。(3分)
理解是心灵的纽带,连接了多少真诚的友谊。
希望
4.根据提示完成下面填空题。(3分)
①文学名著中,一些极富有个性特点的人物绰号常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水浒传》中的“花和尚”和“智多星”分别指 、。
②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是从《 》的故事中演绎出来的。
5.对“在竞争中能发展友谊吗?”这个话题,请发表你的看法。(3分)
6.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对你影响最大的教育是什么?你如何看待这种教育?(不超过100字)(4分)
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7——9题。(12分)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科学,研究人文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需要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7.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4分)
8.“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4分)
9.作者认为实验的精神是怎样的?(4分)
三、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0——15题(17分)
朋友们,今天我对你们说,在此时此刻,我们虽然遭受种种困难和挫折,我仍然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中的。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个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
我梦想有一天,甚至连密西西比州这个正义匿迹,压迫成风的沙漠般的地方,也将变成自由和正义的绿洲。
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度里生活。
我梦想有一天,亚拉巴马州能够有所转变,尽管该州州长现在仍然满口异议,反对联邦法令,但有朝一日,那里的黑人男孩和女孩将能与白人男孩和女孩情同骨肉,携手并进。
我今天有一个梦想。
我梦想有一天,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圣光披露,普照人间。
这就是我们的希望。我怀着这种信念回到南方。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从绝望之岭劈出一块希望之石。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把这个国家刺耳的争吵,变成一支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
10.第一段中“我仍然有一个梦想”,“仍然”一词表达作用是什么?(3分)
11.“我今天有一个梦想”“今天”一词与上文“有一个梦想”意义有什么不同?(3分)
12.2-6段中的“梦想”内容分别指什么?用简明的语言概述要点。(3分)
13.以“我有个梦想”开头,写一组排比句。(3分)
14.简括最后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2分)
15.选段极富感染力,请就思想或表现手法方面谈谈你的认识。(3分)
四、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6——19题。(14分)
既然我们有这样的能力,我们就可以敞开自己的心扉,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没有障碍地去感受这个世界和世界中的人们,于是,“一身化作千万身”许许多多人的幸福和快乐便都印在我们的心中,许许多多人的不幸和痛苦便都在我们的眼里。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人类原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不是孤独的,孤立的,作为人类成员,我们在生命的根部都是联系在一起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就不应该对人的.弱点和不幸抱讥讽嘲笑的态度,不应该对别人暂时的失败和某些缺陷持幸灾乐祸的立场,因为你自己也同样会有弱点、不幸、失败或缺陷。你没有任何理由对别人居高临下,歧视或鄙视,没有任何理由伤害或继续伤害一个人。
同学们,让我们逐渐养成公平,公正的观念,等你们长大了,从中还要发展出更重要的观念——正义的观念。一个人要有正义感,一个社会要有社会公正。你们要做自己的船长,把握自己生命的航程,希望你们将来成为一个有同情心,有正义感的人,这样,中国的未来才有希望!你们自己,你们这一代人才有希望!
16.谈谈你对一段中划线句子的理解。(3分)
17.解释“歧视”和“鄙视”两个词含义的异同。(4分)
18.二段加点的“这个角度”指的是什么?(3分)
19.试分析最后一段的作用。(4分)
五、作文(40分)
请以“好书和我的成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篇4: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测试卷
第四单元:一、1、png yng 赎 呱 2、①把“个”换成“位”或“家”。3、示例:是心灵的灯光,照亮了多少迷途的行人。4、①鲁智深 吴用 ②三国演义。5、竞争是为了发展事业,为此也需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因此可以发展友谊。6、略。二、7、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8、①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②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地袖手旁观,而需要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9、不管研究科学或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发现事物的真相。三、10、表现了作者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勇于忍受痛苦的精神,坚持自己主张不动摇的精神,反对暴力行动的顽强精神与坚定信念。11、理想一定能实现,起强调突出的作用。12、宣言会变成现实,平等、自由、正义会变成现实,孩子和国家的未来更美好和谐。13、略。14、梦想一定会实现的坚定信念。15、言之成理即可。四、16、揭示人类具有用情心的根源。人人都有相互感受的能力。就可以用心去感受世界和他人,快乐着他人的快乐、痛苦着别人的痛苦。(言之成现即可)。17、同:都有看不起的意思。异:歧视者不平等地看待,鄙视指轻视,瞧不起。18、指“人类原本是一个不可分割……联系在一起的。”19、总结全文,点明演讲的目的:希望孩子逐渐养成公平观、正义观,将来成为一个有同情心,有正义感的人。
篇5: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识字、写字、积累(35分)
1、请在下面格内写出应填入的汉字(5分)
蹊 qiāo yān红 qiā指 衣dōu chà异
2、请在拼音格内写出加点汉字的读音(5分)
踱步 挟着 诣王 则为枳 戍轮台
3、根据下列词意写出相应的成语(5分)
比喻老年人所剩的日子不多了,随时会死去。( )
故意地玩弄花招,使人莫测高深。 ( )
比喻行动与目的正好相反。 ( )
比喻力量太小,根本无济于事。 ( )
比喻念念不忘,梦中还牵挂萦绕。 ( )
根据你的积累,填写下面4-6题(10分)
4、吟诵《春望》中“ , ”。诗人杜甫感时恨别,移情于物,触目伤怀。诗的尾联“ , ”。诗人杜甫忧愁万虑,抒发了苦痛无法排解之情。
5、吟诵《泊秦淮》中“ , ”,诗人杜牧借题发挥,抒发了心中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之情。
6、吟诵《过零丁洋》中“ , ”,诗人文天祥写出自己几十年的风雨历程。诗的尾联“ ,
”,表明诗人文天祥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和赤诚之心,成为千古绝唱。
7、你在课外一定背诵过许多爱国的或眷念故乡的古诗词,请仿照以上4-6句句式,写出你最喜欢的两句名句并写出作者。(2分)
8、用工整美观的书写默写下面一首诗并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诗人
, 。
, 。
这首诗巧妙地把现实和梦境联系起来。写梦境的诗句是 。诗中“风吹雨”三个字照应了诗题,又引出了下一句。因为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4分)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9、该诗处处表现诗人的喜悦之情,可以说“无一字不喜,无一字不悦”,从诗中找出表现诗人喜悦的字词来。(2分)
10、比较《春望》中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和该诗中的“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说说各表现诗人什么样的心境?(2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11-16题(20分)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 ,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工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
11、在甲文空缺处填句。(1分)
12、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1分)
(1) 叶 徒 相 似 , 其 实 味 不 同 。
(2) 得 无 楚 之 水 使 民 善 盗 耶 ?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6分)
坐盗( ) 婴闻之( )
齐人固善盗乎( ) 齐之习辞者也( )
吏二缚一人诣王( ) 晏子使楚( )
14、翻译下列句子(8分)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得无楚之水土使工善盗耶?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15、从以上两篇短文中,你觉得晏子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16、乙文中可引出的成语很多,你能写出一个并解释出来吗?(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7-22题(16分)
铃声,对于一个作惯了教员的,有时很好听,有时候很不悦耳。瑞宣向来不讨厌铃声,因为他只要决定上课,他必定已经把应教的功课或该发还的卷子准备得好好的。他不怕学生质问,所以也不怕铃声。今天,他可是怕那个管辖着全校的'人的行动的铃声,像一个受死刑的囚犯怕那绑赴刑场的号声或鼓声似的。他一向镇定,就是十年前他首次上课堂讲书的时节,他的手也没有发颤。现在,他的手在袖口里颤起来。
铃声响了。他迷迷糊糊地往外走,脚好象踩在棉花上。他似乎不晓得往哪里走呢。凭着几年的习惯,他的脚把他领到讲堂上去。低着头,他进了讲堂。屋里极静,他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上了讲台,把颤动着的右手放在讲桌上,他慢慢的抬起头来。学生们坐得很齐,一致地竖直了背,扬着脸,在看他。他们的脸都是白的,没有任何表情,像是石头刻的。一点辣味儿堵住他的嗓子,人咳了两声。泪开始在他的眼眶里转。
他应当安慰他们,但是怎样安慰呢?他应当鼓舞起他们的爱国心,告诉他们抵抗敌人,但是他自己怎么还在这里装聋卖傻的教书,而不是到战场上去呢?他应当劝告他们忍耐,但是怎么忍耐呢?他可以教他们忍受亡国的耻辱吗?
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着他的身体,他用极大的力量开了口。他的声音,好像一根鱼刺似的横在了喉中。张了几次嘴,他并没说出话来。他希望学生们问他点什么。可是,学生们没有任何动作;除了有几个年纪大的把泪在脸上流成很长很亮的道子,没有人出声。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
糊里糊涂的,他从嗓子里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
学生们的眼睛开始活动,似乎都希望他说点与国事有关的消息或意见。他也很想说,好便他们或者能够得着一点点的安慰。可是,他说不出来。真正的苦痛是说不出来的!狠了狠心,他走下讲台。大家的眼失望地追着他。极快的,他走到了屋门;他听到屋中有人叹气。他迈门槛,没迈利落,几乎绊了一跤。屋里开始有人活动,声音很微,像是偷手偷脚的那样起立和往外走呢。他长叹了一口气,没再到休息室去,没等和别的班的学生会面,他一气跑回家中,像有个什么鬼追着似的。
17、这段文字选自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你还知道老舍先生的哪些作品?总结出来。(2分)
18、祁瑞宣教师上的这一堂课,课堂气氛和人物情绪同以往有何不同,请分别用两个词概括。(2分)
19、祁瑞宣教师的反常表现在什么地方?这种反常说明了什么问题?(3分)
2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民族的春花”指:
“真正的苦痛”指:
21、《最后一课》与本选段都是通过 反映作为亡国奴的痛苦心情,前者通过 反映感情,后者侧重于 ,对韩麦尔先生的描写侧重于 描写,而对祁瑞宣则侧重于 描写。(5分)
三、探究和实践(5分)
阅读本单元的课文,倾听已界风烛残年的海外游子的心声,体会被剥夺使用本国语权利的亡国者的痛楚,品味著名科学家始终眷恋着祖国的深情,领悟志士仁人面对山河破碎而壮志难酬的忧愤,感受古代外交家维护国家尊严、不辱使命的凛然正气……诉不尽的爱国情。你能从自己的生活积累中再举一例,概括讲讲事例吗?你能再写一条爱国的名言或警句吗?
句言或警句:
再举一例:(50字左右)
四、写作(20分)
用上下面的词语,设定一种情境,比如“奥运会上”,写一篇短文。(300字左右)
词语:五星红旗、我、眼泪
篇6: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1)第一篇与第二篇都说的是恐龙灭绝的原因,但是,第一篇选用的材料是“板块构造”理论。主要问题是恐龙灭绝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板块运动把他们带到各个地方,而且不适应那里的生活环境而灭绝。第二篇的材料是“撞击说”。主要问题就是,恐龙的灭绝可能是因为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二导致恐龙的灭绝
(2)①这一句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学说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证据,即南美洲与非洲海岸线惊人的吻合,这不是能用巧合来解释的,只能说明它们原来在一起。当然,大陆漂移学说还有很多深层证据
②这是俏皮话,但也并非无稽之谈。星体撞击地球虽然极为罕见,但在地球的历史上确实发生过。作者做这样的假设,意在强调天文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③这一句话是对“二氧化硅”的解释,一方面指出“二氧化硅”即沙子的学名,另一方面也强调只有非常纯的沙子才能称得上是“二氧化硅”,一般的沙子都含有杂质。
④这一句话是以金刚石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碳,类比斯石英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沙子。也许没有人会在意斯石英的还原问题,但没有人会愿意把金刚石变为碳,因为金刚石太名贵了。作者随笔幽默了一下,也表现了作者思维的活跃。
(3)我们应当学好没一门课,因为每一门课之间都有之间相互的联系的,不能偏科,无论哪一门学不好,其他科目也都会受牵连的,因为“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篇7: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1.我国东部的农业类型以种植业、林业、渔业为主,其中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2.我国主要的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和棉花等主要类型。农作物的分布有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和小麦呈现南稻北麦的格局;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糖料作物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甜的特点;棉花生产以北方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3.农业生产除受地形、水源、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外,还受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市场需求量、交通条件、农业技术等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
4.我国农业生产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人口增长、耕地不断减少以及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问题的严峻挑战。因此我国农业还要结合国内、国际市场的多方面的需求,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篇8: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一、读音节,写词语。
yànlì jiāonèn dà zhì
( ) ( ) ( )
wúlùn zǔ lì làngfèi
( ) ( ) ( )
二、多音字组词。
jī ( ) mèn ( )
几 闷
jǐ( ) mēn ( )
三、比一比,组词语。
娇 ( )修 ( )察 ( )
骄 ( )休 ( )查 ( )
捡 ( )密 ( )组 ( )
验 ( )蜜 ( )阻 ( )
三、括词。
具( ) ( )镜( ) ( )
适( ) ( )论( ) ( )
证( ) ( )湿( ) ( )
四、填上适当的'量词。
一( )显微镜一( )本能
一( )小蜜蜂一( )图画
一( )汗水 一( )骆驼
五、在下面的词语中找出三对近义词和三对反义词。
稳当 慌张 坚强 增加
沉着 软弱平稳 增添
近义词:
( )-- ( )( )-- ( )
反义词:
( )-- ( )( )-- ( )
五、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我拿出了一本练习册。
我把一本练习册拿出来了。
1.商人找到了骆驼。
2. 我写完了作业。
3.我打扫干净了教室。
六、把下面的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顺的话。
( )忽然,海平面上涌出半个深红的圆球。“啊,太阳!”我和表弟不约而同地欢呼起来。
( )这时,天空一片浅蓝,东方有一丝红云。
( )只见太阳慢慢地,一纵一纵地向上升。
(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东方那一丝红云越来越大,颜色越来越深,几乎成了玫瑰色。
( )大约过了一刻钟光景,太阳跳出海面,整个出现在天空,通红通红的,那么艳丽,那么可爱。
篇9: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一、根据拼音写字组词。(12分)
二、看拼音,写词语。比一比,哪只小动物身边的字最漂亮。(16分)
别着急,看仔细!
三、选择合适的字,在括号中打“√”。(4分)
杨( ) 坐( ) 己( ) 到( )
表 请 自 迟
扬( ) 座( ) 已( ) 道( )
四、把意思相近的词语连在一起。(5分)
感谢 快乐 责怪 惊奇 疲倦 飘荡
疲劳 感激 快活 责备 飘扬 惊讶
五、可要细心呦!连一连,读一读。(8分)
一片 种子 茂盛的 礼物
一张 枫叶 高高的 太阳
一粒 小诗 红红的 枝叶
一首 白纸 特别的 楼房
六、请你为这些字找到合适的`家。(4分)
1、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来( )?”
2、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 )!”
3、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4、小鸟也笑了,说 :“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 )!”
七、照样子,写词语。(9分)
1、(高兴) (高高兴兴) ( )( ) ( )( )
2、(深深地) ( ) ( ) ( )
3、(一串串) ( ) ( ) ( )
八、让我们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没有标点的加上标点。(8分)
1、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2、我多想有 啊
3、农民的日子一 比
4、叶子上的虫太多了
九、这样的句子我也会写。(12分)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1、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2、这点困难怕什么!
篇10:六年级的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六年级的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5分)
yāo qǐnɡ yōu yánɡ xuán yá ɡān ɡà huá ji
( ) ( ) ( ) ( ) ( )
二、注音组词或组词。(13分)
核_____( ) 拧_____( ) 纤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倘( ) 憧( ) 楷( ) 豚( ) 赚( )
淌( ) 瞳( ) 谐( ) 琢( ) 廉( )
暮( ) 慕( ) 稍( ) 捎( ) 辍( )
三、写近义词。(5分)
软弱( ) 炫耀( ) 骄傲( ) 索性( ) 糊涂( )
四、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4分)
顾名思( ) 莫名( )妙 头晕目( ) 波( )壮阔
兴国安( ) 中流( )柱 情不自( ) ( )有成效
五、将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4分)
1、这是非常宝贵的人生道理,难道我们不应该牢牢记住吗?(改为陈述句)
2、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改为反问句)
六、将相应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7分)
A.拟人 B.夸张 C.排比 D.设问 E.比喻 F.反问 G.疑问
① 院坝的两角各有一棵大古树,像两个哨兵一样矗立着。( )
② 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果园里,麻雀为他歌唱。( )
③ 什么是合作呢?顾名思义,合作就是……( )
④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
⑤ 这么远,箭怎么能射得到呢?( )
⑥ 老师站起来了,家长站起来了,同学们也站起来了,都在为他鼓掌。( )
⑦ 奶奶,太阳住在什么地方呀?( )
七、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8分)
1、农村实行了生产责任制,(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
2、( )困难很多,( )我们不怕。
3、刘胡兰( )牺牲,( )说出党的秘密。
4、我们( )要学习好课内知识,( )还要多读课外书。
5、( )他的意见提得对不对,我们( )要虚心听取。
6、你( )知道错了,( )应当赶快改正。
7、这道题( )把数量关系摆出来,( )好做了。
8、我想( )在家里闲着,( )到图书馆去看书。
八、根据课文填空。(10分)
1、通向太阳的`路( ),得用一生的努力去( )……你们现在还小,将来要做一个( )的人,就得不怕( ),( )地用全部力气去( )……
2、( )的合作不仅要有( ),要尽力做好( )的事情,而且还要心中( ),心中( ),有( )的精神。
3、《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我”悟出的人生经验是( )。
4、什么是合作?合作就是( )。
5、学了《兄弟拉纤》这篇( ),我懂得了( )。
6、学了《针瞧不起线》,我懂得了( )。
九、阅读。(13分)
(一)_______________
一张大薄扇似的荷叶,舒舒服服地铺在水面上。
有一天早晨,荷池里的鱼儿一打挺儿,溅起的水花落在荷叶上。一颗颗水珠在荷叶上滚动,好看极了。有一个孩子欢快地叫着说:“你们快来看呦,那荷叶托着的水珠多美啊!简直像一粒粒珍珠啊!”
水珠听了,得意忘形,似乎自己真的变成了一粒粒珍珠。它对荷叶说:“看看,由于我的存在,才给你增添了光辉。人们到这里,不都是来看我吗?”荷叶微笑不语。
太阳升高了,水珠被蒸发了,荷叶上只留下一块块泥印。
听到赞美声就盲目骄傲,自鸣得意,其结果是可悲的。
(1)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2分)
A 自己表示很得意,认为了不起。 ( )
B 因过于得意而忘记了应持的态度。 ( )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3分)
消失——( ) 减少——( ) 谦虚——( )
(3)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写在文首的横线上。(1分)
(4)用“~~~~~~~~”画出能反映短文中心思想的句子。(1分)
(二)三个和尚
一个活泼伶俐的小和尚住在山上的一座庙宇,他勤快地挑水,不但自己够喝,还往菩萨手中的净瓶灌水,瓶里的柳枝活了。 不久,来了一个瘦和尚,他与小和尚为了喝水和挑水发生争执,于是决定两人一块往山上抬水。 后来又来了一位胖和尚,三个和尚都要喝水,但谁也不愿意吃亏。 没过两天,水缸露底了,净瓶中的柳枝也因没有水而开始枯萎了。
一天夜里,三个和尚都在打盹的时候,一支正在燃烧的蜡烛被一只老鼠几口咬断了。半截蜡烛掉在香案上,庙宇起火了。危急之中,三个和尚一齐争先恐后挑水救火。一场大火很快被扑灭了。
大火过后,三个和尚都明白了一个道理。从此水缸里的水又满了。三个和尚高兴地捧着大碗喝水。菩萨手中净瓶里的柳枝又亭亭而立了。
1、用“‖”线给第一自然段分层,并写出每层的主要意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1分)
争先恐后——
3、读了这篇短文,你体会到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作文。
1、联系上下文,展开合理的想像,把短文补充完整。(5分)
会上热闹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繁荣的市场也说明咱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
2、写人与人之间发生的误会、矛盾,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写出自己的感受。(25分)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