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练习题
“明月o”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高中文言文练习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高中文言文练习题,欢迎大家分享。
篇1:高中文言文练习题
高中文言文练习题
张飞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即今之偶然在墓者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苏洵《六国论》)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代词,这样)(苏轼《石钟山记》)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一、请判断以上句式特点:_________,并总结此类句式翻译时的规律: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同上)
(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
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张溥《五人墓碑记》)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韩愈《师说》)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司马光《赤壁之战》)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欧阳修《伶官传序》)
二、请判断以上句式特点:_________,并总结此类句式翻译时的规律: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永州之野产异蛇,(是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修饰语的省略]
行一不义(事),杀一无罪(人),而得天下,不为也。[中心词的省略]
(赵括)尝与其父言兵事,(赵)奢不能难(之),然不谓(之)善。
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
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亦可致远),功在不舍
三、请判断以上句式特点:_________,注意括号内省略的内容,并总结此类句式翻译时的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否)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师说》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彼且奚适也?《逍遥游》〈庄子〉
夫晋,何厌之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臆!微斯人吾谁与归?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
惟马首是瞻《冯婉贞》
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韩愈
四、请判断以上句式属于倒装句中的:_________,在原句中标出,并总结此类句式翻译时的.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张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五、请判断以上句式属于倒装句中的:_________,在原句中标出,并总结此类句式翻译时的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可以不负戴于道路也《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举所佩玉抉以示之者三。《鸿门宴》〈史记〉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荀子〉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韩愈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赤壁赋》苏轼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苏轼
六、请判断以上句式属于倒装句中的:_________,在原句中标出,并总结此类句式翻译时的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固定句式
⑴如何、奈何、若何。这是三个同义的说法。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例如:如太行、王屋何?(如何处理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呢?)
奈并累若属何?(把你们一起连累了可怎么办呢?)
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啊虞啊我拿你怎么办呢?)
⑵孰与、何如。这两种说法都是询问比较的结果,用法相同。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吾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
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孰与、何如还可以用来询问利害得失,或表示抉择取舍。
救赵孰与勿救?(救赵与不救赵哪个有利?)
惟坐待亡,孰与伐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岭南梅开早,何如北地春?
与孰与、何如这种用法相同的还有孰若、孰如、何若等。
⑶不亦乎?可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乎?
⑷何(奚、曷)以(用)为何以为何为。这是三个同义的说法,可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世方乱,安以富为?
上岸击贼,洗足入船,何用坞为?
胜自磨剑,人问曰:何以为?(磨剑干什么呢?)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吾英王,奚跪为?(我是英王,为什么要给你下跪呢?)
⑸何之为。这个格式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还谈得上什么恩惠呢?)
⑹得无、无乃。得无又写作得毋、得微、得非等,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日饮食得无衰乎?
得毋有病乎?
无乃又写作毋乃、非乃、不乃,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求,无乃尔是过欤?(恐怕要责备你吧?)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恐怕不可以吧?)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岂不是晚了点吗?)
篇2:高中文言文课后练习题
高中文言文课后练习题
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词的意思。(4分)
(1)又何间焉( ) (2)小惠未徧( )
(3)必以信 ( ) (4)公问其故( )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的“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几项的是( )(3分)
A.肉食者谋之
B.公将鼓之
C.长跪而谢之曰
D.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小题4】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是否多余?请说说你的见解。(3分)
答案
【小题1】(1)参与(2)通“遍”,遍及、普遍(3)实情(4)原因
【小题2】B
【小题3】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衰减(减弱)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耗尽(枯竭)了。
【小题4】不是多余的。(1分)这一对话点明了曹刿拜见鲁庄公的原因,(1分)同时也显示了他不同于一般人的见识。(1分)
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
【小题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例句中与B句中之的`意思都是“助词、无意义”的意思,其余的都为代词。
【小题3】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
【小题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能力。
篇3:高中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室 语
清·唐甄
唐子夜饮酒,妻执壶以酌,相与笑语。唐食鱼而甘,问曰:“是所市来者,必生鱼也?”妻对曰:“非也,是鱼死未久,即市以来,又天寒,是以味鲜若此。”
于是饮酒乐甚。忽焉拊几而叹。妻曰:“子拊几而叹,其故何也?”唐子曰:“溺于俗者无远见,吾欲有言,未尝以语人,恐人之骇异吾言也。今食是鱼而念及之,是以叹也。”妻曰:“愿子试以语我。”
曰:“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妻曰:“何以谓之贼也?”曰:“今也有负数匹布或担数斗粟而行于涂者,或杀之而有其布粟,是贼乎,非贼乎?”曰:“是贼矣。”
唐子曰:“杀一人而取其匹布斗粟,犹谓之贼;杀天下之人而尽有其布粟之富,而反不谓之贼乎?三代以后,有天下之善者莫如汉,然高帝屠城阳,屠颍阳;光武帝屠城三百。吾不忍为之臣也。”
妻曰:“当大乱之时,岂能不杀一人而定天下?”唐子曰:“定乱岂能不杀乎?古之王者,有不得已而杀者二:有罪,不得不杀;临战,不得不杀。有罪而杀,尧舜之所不能免也;临战,不得不杀,汤武之所不能免也;非是,奚以杀为?若过市而窜其市,入城而屠其城,此何为者?天下既定,非攻非战,暴骨未收,哭声未绝。于是乃服衮冕,坐前殿,受朝贺,高官室,广苑囿,以贵其妻妾,以肥其子孙,彼诚何心而忍享之?若使我治杀人之狱,我则有以处之矣。匹夫无故而杀人,以其一身抵一人之死;有天下者无故而杀人,虽百其身不足以抵其杀一人之罪。”
妻曰:“尧舜之为君何如者?”曰:“尧舜岂远于人哉!”乃指盘中余鱼曰:“此味甘乎?”曰:“甘。”曰:“今使子钓于池而得鱼,扬竿而脱,投地跳跃,乃按之椹(zhēn)上而割之,其尾犹摇。于是煎烹以进,子能食之乎?”妻曰:“吾不忍食也。”曰:“人之于鱼,不啻太山之于秋毫也;甘天下之味,亦类于一鱼之味耳。于鱼则不忍,于人则忍之;杀一鱼而甘一鱼之味则不忍,杀天下之人而甘天下之味则忍之。是岂人之本心哉!尧舜之道,不失其本心而已矣。”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溺于俗者无远见 溺:沉湎
B.过市而窜其市 窜:驱逐
C.若使我治杀人之狱 狱:监狱
D.于是煎烹以进,子能食之乎 进:送上
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忽焉拊几而叹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B.然愿子试以语我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C.恐人之骇异吾言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于是乃服衮冕,坐前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0.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用于表明“凡为帝王者皆贼也”的一组是( )
①杀一人而取其匹布斗粟 ②杀天下之人而尽有其布粟之富
③有罪,不得不杀;临战,不得不杀 ④过市而窜其市,入城而屠其城
⑤坐前殿,受朝贺,高官室,广苑囿 ⑥杀天下之人而甘天下之味则忍之
A.①④⑥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匹夫无故而杀人,以其一身抵一人之死;有天下者无故而杀人,虽百其身不足以抵其杀一人之罪。(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之于鱼,不啻太山之于秋毫也;甘天下之味,亦类于一鱼之味耳。(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4:高中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高中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冷泉亭记
[唐] 白居易
东南山水,余杭郡①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②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③,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④,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⑤又潺湲⑥洁沏,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选自中华书局《白居易集》)
[注释]①余杭郡:杭州。②撮,聚集。③渟渟:水流停滞而聚积。④蠲(juān)烦析酲(ch?SPAN>nɡ):消除烦闷、解除困乏。⑤矧(shěn):况且。⑥潺湲(yu?SPAN>n):水慢慢流动的样子。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4分)
(1)起人心情( ▲ ) (2)山树为盖( ▲ )
(3)可濯足于床下( ▲ ) (4)可胜言哉( ▲ )
11.下列语句中加点虚词而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句: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
A.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醉翁亭记》)
B.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隆中对》)
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D.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就郡言,灵隐寺为尤。
▲
(2)云从栋生,水与阶平。
▲
13.文章第一段中突出体现最余杭而甲灵隐具体内容的语句是 ▲ ;第二段中画波浪线句子则是通过 ▲ 手法表现这一点的.。(2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0.(4分)(1)使振奋 (2)作为(3)洗 (4)尽(每个1分)
11.(2分)C
12.(4分)
(1)就杭州的山水来说,灵隐寺是最好的。
(2)云从冷泉亭的亭梁间生出,泉水和冷泉亭的台阶齐平。(每句2分,其中每小句1分)
13.(2分)撮奇得要(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侧面描写(每点1分)
篇5:高中文言文阅读课后练习题
高中文言文阅读课后练习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共21分)
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游学。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曰:有叔如此,不如无有。伯闻之,逐其妇而弃之。
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吕太后立诸吕为王,陈平伪听之。及吕太后崩,平与太尉勃合谋,卒诛诸吕,立孝文皇帝,陈平本谋也。孝文帝立,以为太尉勃亲以兵诛吕氏,功多。陈平欲让勃尊位,乃谢病。孝文帝初立,怪平病,问之。平曰:高祖时,勃功不如臣平。及诛诸吕,臣功亦不如勃。愿以右丞相让勃。于是孝文帝乃以绛侯勃为右丞相,平徙为左丞相,赐平金千斤,益封三千户。居顷之,孝文帝既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曰: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孝文帝乃称善。右丞相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
(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 憎恶,恼恨 B.使平得宰天下 假使
C.陈平欲让勃尊位,乃谢病 感谢 D.勃功不如臣平比得上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 先妣抚之甚厚
B. 陛下不知其驽下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C. 以为太尉勃亲以兵诛吕氏 肇锡余以嘉名
D. 里中社,平为宰 君家妇难为
7、下列句子中,与善,陈孺子之为宰!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B.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C.渺渺兮予怀 D.凌万顷之茫然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文帝初年,太尉周勃因为平定诸吕叛乱有功,被封为右丞相,位在陈平之上。
B.孝文帝接受群臣朝见时,向周勃、陈平询问决狱及钱谷出入事,周勃不能答,陈平则巧妙应对。
C.周勃责备陈平为什么平时没有告诉他怎样回答皇帝问话,陈平认为周勃理应知道宰相的职责。
D.周勃自愧不如陈平,主动辞去相位;陈平最终凭借实力夺回了他梦寐以求的丞相职位。
9、断句和翻译。(9分)
(1)用/ 为文中加波浪线的文字断句。(3分)
陈平笑 曰 君 居 其 位 不 知 其 任 邪 且 陛下 即 问 长 安中 盗 贼 数 君 欲 强 对 邪 于 是 绛 侯 自 知 其 能 不 如平远 矣。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每小题3分)
(1)伯常耕田,纵平游学。
(2)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
篇6:高中文言文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膛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无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观察家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迹忧。然而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滕子京①负大才,为众忌疾,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②(遗留)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文正)患无隙以规③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其意盖有在矣。)
【注释】①负:依仗。②贻:遗留。③规:劝诫。
1.《岳阳楼记》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其中,形容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是___________;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的是___________。
2.下面句加粗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或异二者之为为众忌疾
B.不以物喜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C.先天下之忧而忧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选自《出师表》)
D.子京忽以书抵文正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选自《伤仲永》)
3.翻译下面各句,并将你翻译句子的方法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来。
①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方法归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理解。
从甲文可以看出,范仲淹具有___________品质。从乙文可以看出范仲淹对滕子京的态度是___________,滕子京是一个___________的人。
5.九百多年前,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被无数仁人志士奉为座右铭。联系社会生活,谈谈这种思想在今天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春和景明心旷神怡
2.B
3.①啊,(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同谁一道呢?
②从开始的庆阳帅被贬到巴陵,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言语和脸色上。
翻译方法归纳:①结合已有的文言知识,弄清主要词语的意思;②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译句要做到文从字顺。
4.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友善,爱其才;豪迈自负,罕受人言
5.“略”。
篇7:高中课内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课内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小石潭记》,回答7~10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词。(4分)
①从小丘西行 ②鱼可百许头
③以其境过清 ④斗折蛇行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小题3: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果你是柳宗元的好朋友,面对他表露出来的情感,你会对他说些什么?(4分)
小题4:小石潭的景色幽静,在作者的精彩描述中,一个个优美的镜头闪现在我们的眼前。假如我们是一个个不同职业的人,你将怎样去挖掘、开发这美景?试写出你的职业创意。(2分)
我的职业创意:
参考答案:
小题1:①向西②大约③因为④像北斗星一样(各1分)
小题2:①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②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共4分,各占2分)
小题3:(1)孤独忧伤(凄凉) (2)可以引用古诗句、名言警句或者用自己的话来表述,只要是劝慰或鼓励柳宗元或理解柳宗元处境的话即可。(共4分,各占2分。)
小题4:参考:假如我是一位画家,我就要画一幅长卷,把小石潭的美景一一描绘,把她的美展示给每一个爱美的人。假如我是一个企业家,我就要投资小石潭,把她建成一个旅游胜地,让更多喜爱游历山水的人来这里观光。(职业的特点与小石潭之间的逻辑关系要准确)
小题1:考察文言词语。①名词作状语,向西②大约③因为④像北斗星一样,名词作状语。(各1分)
小题2:①蒙络摇缀:遮盖缠绕,摇动低垂。披拂:随风飘动。(各一分)
②直:一直,(一分)句子通顺(一分)。
小题3:一切景语皆情语。孤独忧伤(凄凉),表达劝慰或鼓励或理解的都可以。
小题4:首先确定职业,再根据职业特点和小石潭美景之间的关系去考虑创意。
【高中文言文练习题】相关文章:
4.高中文言文
7.高中文言文名句
8.高中文言文劝学
9.高中文言文断句
10.高中文言文翻译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