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爱情诗研究
“yuiii”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诗经》中的爱情诗研究,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诗经》中的爱情诗研究,方便大家学习。
篇1:诗经爱情诗研究
诗经爱情诗研究
《诗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在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开创了中华文学的优良传统。在《诗经》的305篇中,约有70首男女情爱诗。这类诗歌通常是一定审美心境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审美心理。特别是以一定的意象作为某种感情的反应和代言,成为了《诗经》中爱情诗的一个重要表现。
《诗经》中的爱情诗主要描写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男女间相慕相恋、相思相爱的情歌,二是反映婚嫁场面、家庭生活等的婚姻家庭诗,三是表现不幸婚姻给妇女带来痛苦的弃妇诗。其中,通过对植物、动物、品物、风物、人物的描绘,传达了古人对于美善统一、天人合一、中和之美、刚柔并济、文质彬彬等审美心理的理想与追求。这里以爱情诗的内容为线索,对《诗经》中爱情诗的审美意象与审美心理加以简要分析。
诗经中有很多描写男女相恋的诗歌,其中《周南关雎》是较有代表性的一篇。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作品以“雎鸠”鸟关关合鸣的形象开篇,前四句诗讲了“河之洲”上有一对雎鸠鸟关关合鸣,被一位青年看到。他受到某种启示,结合自身,联想到了“窈窕淑女”。这里运用了动物的形象。传说雎鸠鸟雌雄情意专一,与其他鸟类有所不同。《淮南子太族训》:“《关雎》,兴于鸟,而君子美之,为其雌雄不乖居也。”我们今天虽然无法考证这种传说的真伪,但这里确实是用雎鸠鸟这一形象作为了感情专一这一心理追求的象征。
通览《诗经》,像这样以燕、雁、雀、鸠、鹊等鸟类形象作为爱情象征的诗文还有很多,大都是美好的情感载体。对于这一点,后文将再举一例加以论述。
接下来,诗中描绘了一个“窈窕淑女”的人物形象。对于“窈窕”一词的解释,通常有多种说法,笔者比较倾向于这种:“窈”是外在美,“窕”是心灵美,也就是说,这位淑女内外兼修,表里如一,理所当然是“君子”的佳偶贤伴。这样一个美好的淑女形象反映了古人追求文质彬彬的审美心理。
在《诗经》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美好的人物形象,大多是以美人为意象,调动主体的审美感知与审美想象。反映了古人文质彬彬的心理追求。
在众多反映婚姻家庭的诗歌中,笔者选择《周南桃夭》为代表进行简要分析。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诗中,”桃”的意象十分的明显,象征着女子的美貌和婚嫁的幸福。“夭夭”是桃枝随风倾屈的样子,象征女子身材婀娜;“灼灼”意为明亮,这里是描写桃花开得繁盛,象征着女子容颜秀丽;“蕡”是果实丰盛的样子,象征女子有一定的生产能力因而带有丰富的陪嫁;“蓁蓁”则是指桃树枝叶茂盛,象征着女子身体健康。”桃”是女子美貌的.象征,同时也象征着吉祥、和睦。也正因为如此,这个桃一般的女子才能“宜其”“室家”、“家室”、“家人”。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的和谐,反映了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新嫁娘不仅貌美,而且会给婆家带来幸福和吉祥,这也正是古人追求美善统一的审美心理的体现。
此外,在《诗经》中,还有很多植物的意象,例如兰、荷、葛、萧、艾、薪楚、桑林等,它们的象征意义比较复杂:除象征婚嫁生活得幸福外,还寄托了追求不得的苦闷,以及弃妇的不幸生活。后文将继续加以论述。
诗中用”桃”来比的这个灼灼女子的形象就不必多说了。她与《蒹葭》中“在水一方”的“伊人”,《静女》中“遗我彤管”的“静女”,《硕人》中端庄健壮的“硕人”一样,都是美的象征,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美的心理追求。
最后对弃妇诗《卫风氓》加以分析。
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诗中自始至终贯穿了“桑”意象。桑树枝叶高大,枝叶繁多,果实味道鲜美。作为树的形象,当然也有四季变化的特征,由春到冬,桑的色彩由绿而黄,数量由多而少,形状由高大而萎缩。这种特征与女子由清纯而衰老的历程十分相似。正因为如此,桑叶的“沃若”与“黄”、“陨”的对比,才得以成为诗中的女主人公从美如沃桑到年长色衰的象征。此时,视觉角度上的外部特征,引发了作者丰富的联想,将二者的外在变化规律加以联系,充分反映了这种不幸的爱情带给女性的巨大痛苦。在比的手法背面,读者不难看出,“桑”成为了女性阴柔之美的象征,亦反映了天人合一,美善统一的审美心理。
另外,诗中“鸠”的意象也是不容忽视的。“于嗟鸠兮,无食桑椹”,相传,鸠食用过多的桑椹就会醉晕。这里用鸠贪食桑椹的意象比喻女子如果被男子的甜言蜜语所麻醉就会丧失理智而沉迷于爱情。于是后面紧接“于嗟女兮,无与士耽”,以相同的句式引出了作者真正想说的话:警戒妇女,不要与男子沉迷于所谓的爱情。这种意象使抽象的情感空间化为想象的自然境界。
鸟类的意象具有多种自然属性,使写作主体在这种刺激的触发下由鸟及人,将鸟类的自由、美丽与坚贞和人的认知与情感联系起来,体现了人与自然共同遵守客观规律的天人合一的审美意境。
在《氓》中,作者为我们塑造的这一美丽哀婉的弃妇形象也是值得探索的。她对氓的爱热情而由单纯,一喜一哀全都源于氓的行为举动;她朴实天真,一味地相信氓所有的蜜语甜言;她忠贞不二,虽然美貌在身,但出嫁后依然心甘情愿地在氓的家里过着贫苦的生活。然而当一切烟消云散的时候,她刚强勇敢,揭露了氓的虚伪残暴,毅然了断自己的感情,逃离氓的魔爪。面对父兄的嘲讽,她勇于为自己辩护。作者用弃妇的不平悔恨与深情哀叹向我们诠释着爱的真谛。这等刚强,有谁能想到是一个柔弱女子的行为呢?前后互为对比,互相引深,反映了古人刚柔并济的审美心理。
《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的瑰宝,开创了许多优秀的传统。兴的手法虽然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但毕竟不可能是无中生有,生搬硬套。每一次的比兴都有其中的奥妙所在。在这些意象中,很多在后世都形成了某种固定的象征意义,这与先秦时期人们的审美心理不无关系,甚至是密不可分的。正是这样的审美心理追求的一代代传承,才有了今天中华民族含蓄深刻的文化底蕴。古人内心的某中集体无意识的搏动,潜在地影响着他们创作的心理,将这些审美意象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诗歌以鲜明的意象层面映射含蓄的心理层面,对于今天的研究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研究价值。
篇2:《诗经》中的爱情诗研究
关于《诗经》中的爱情诗研究
爱情是人类特有的感情,是一种自发的不由自主的情感冲动,同时也是个体的一种自我选择。感情冲动同时也是个体的一种自我选择。《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它从各方面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社会的真实面貌。《诗经》中的爱情诗,热烈而浪漫,清新而纯净,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情与情的碰撞。形象生动得展示了当时男女的自由恋爱活动,描述了恋爱活动的整个过程,栩栩如生、耐人寻味。
一、《诗经》里的爱情是纯真的初恋
《诗经》中的爱情诗,展示给我们的是人类美好的情感世界。这里没有世俗的偏见,有的只是个体生命本能的情感流露。这种淳朴、自然、浪漫的平等爱情,是汉以后爱情诗的矫揉造作所不能比拟的。《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诗经》的开篇之作,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爱情诗,它向读者展示了一对相亲相爱的雎鸠,在河中小洲上关关地鸣叫求偶,此情此景触发起主人公对河边采荇姑娘的爱慕与追求,他反复地倾诉着自己内心缠绵难解的思慕之情。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青年男女对美好婚姻的追求。全诗比兴手法的运用十分高妙。“关雎”一词,已广为流传,成为纯洁美好的爱情象征。《郑风·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诗写的是郑国阴历三月上旬己日男女聚会之事。阳春三月,大地回暖,艳阳高照,鲜花遍地,众多男女齐集溱水、洧水岸边临水祓禊,祈求美满婚姻。一对情侣手持香草,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感受着春天的气息,享受着爱情的甜蜜。他们边走边相互调笑,并互赠芍药以定情。这首诗如一首欢畅流动的乐曲,天真纯朴,烂漫自由。诗中主要通过写他们的对话,生动地反映出男女自由相爱地欢乐,她们热情、亲昵,但不轻佻。全诗句式参差,节奏轻快,极富情趣。按封建卫道士的观点,《溱洧》通篇都是部道德的,然以今天的眼光客观地看,这种未经礼教桎梏的,恰恰是自然的人性,是一种活泼生命的'体现,是真正意义上的对天地精神的遵从。它标志着和谐、自由、平等,散发着愉快与天真的气息。这种浪漫与明媚的爱情,如山野中不败的鲜花,虽然充满野性,但却像营养着生命的空气一样,培育着生活和情愫,塑造着生命的精神。《诗经》歌咏了礼制完善之初时周代社会男女交往的清纯、自然和本性,表现出对人生命本体的尊崇和对人的个体价值的强烈追求,这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光辉的思想,是最纯朴的思想。《诗经》时代的情感是真挚的、纯真的、山花烂漫的、天真无瑕的,正如歌德所描绘的少年维特的烦恼一样,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诗经》时代有少年对在水一方的女孩的思慕,但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永远让河边的少男怅惘若失。《诗经》时代的情感是纯朴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简单明了,酣畅淋漓。正是因为《诗经》是人类童年时代天真纯朴,烂漫自由的思想的表达,因此后期的经学家、道学家批判为蛊惑之词,而这种未经礼教桎梏的,恰恰是自然的人性,是一种活泼生命的体现,是真正意义上的对天地精神的遵从。它标志着和谐、自由、平等,散发着愉快与天真的气息。
二、古代婚姻恋爱的风俗是一个由开放到保守的过程
第一步,从男女的相识相知。写男女相互唱和赠答的《木瓜》,“投我予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抱也,永以为好也。”写了你送给我木瓜,我送给你佩玉,是回报吗?不,是为了我们的感情好呀!真是情深意长。这些诗歌逼真形象地写出了恋爱的前奏——相识相知。《木瓜》带给我们的是夏的热情与葱茏,经历了春天的播种,爱的种子悄悄的发芽,长成了可以采摘的果实,那是定下的情,那是美丽人生的第一步,眼前是鲜花铺就的路,青春的脚步就这样踏出了欢快的乐章,在浅笑与回眸之中,爱在成长;在千回百转的寻觅中,心中的理想变成了现实。
第二步,对爱情的追求。周代时期,统治阶级为了增加人口,增强国力,亦鼓励男女自由恋爱及时结婚,于是组织了大规模的春游祭祀活动,在这些活动中,男女青年便可以理直气壮地表达爱意,追求爱情。,《周南·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由雎鸠的相和鸣,便联想与那位美丽善良姑娘结对,心想:她真是我的好匹配呀!有了这种想法后,男子便“寤寐求之”,朝也思暮也思,想来想去,他便大胆去追求,结果“求之不得”,于是又“辗转反侧”,翻来覆去不能睡,真焦虑呀!怎么办?于是采用“琴瑟友之”,用琴瑟表达自己的心迹,来拨动少女的心扉,最后“钟鼓乐之”,写出了男子求得之后的喜悦与两人相乐的情景。《关雎》中的男子成功地追到了心爱的姑娘,可是在《周南·汉广》和《秦风·蒹葭》中却不那么幸运了,他们也追求了,却是满怀的惆怅,可望而不可及。《汉广》中“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水永矣,不可方思。”男子看到汉水游玩的女郎,便游着、划船去追求她,可汉水太宽、太长,怎么也到不了她身边,真苦恼呀!准备割草喂马来迎接她,可是汉水依旧是那么宽、那么长,还是到不了心爱的人身边,心中充满失望惆怅之情。《蒹葭》中以“白露为霜”,“白露为唏”,“白露未已”写出追求的时间之长和精神之执着。“朔洄从之,道阻且长。朔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写追求之难。真是蒹葭长,露为霜,美人隔秋水,相思无限呀!总之,在这一阶段,男女互生爱意,相互追求,其爱之真,其心之诚,件件历历在目,个个令人感动。第三步,男女约会时的快乐。经过艰苦努力的追求后,他们找到了自己的恋人,他们的恋情开始了,在不断的约会中,他们的感情不断的交往,越酿越浓,越浓越甜,达到高潮。体现了当时男女那种真挚、质朴、健康、自然的感情。《郑风·风雨》写情人相见的快乐,“既见君子,云胡不夷?”“既见君子,云胡不瘳?”“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见到情人有什么不如意,有什么病不好,有什么不喜欢?相亲相爱到了极点。《郑风·野有蔓草》中“邂逅相遇,适我愿兮!”“写情人乍见,欢乐无限。《庸风·桑中》写情人见面是欢乐的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形象刻画相思之苦。《郑风·出其东门》中“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东门虽美女如云,但我心决不她移,我只爱那个“缟衣綦巾”的女郎,其爱情之坚贞,可见一斑。再看《陈风·泽陂》中“彼泽之陂,有蒲有田”但终究还得分开。这一时期的诗,表现了人们的自然情感和人性的自由发展,其人性的率直和对感情的执着。第四步,离别后的相思。相会后总要分别,相别后对情人的思念不段加深,挥之不去。《王风·采葛》写别离后的相思苦,“一是写莲花,“有美一人,伤如之何”“有美一人,硕大且卷”“有美一人,硕大且俨”写男子躺在床上想:美人伤心了吗?想她高窕的身材,黝黑的鬓发和下巴,想啊想啊,想得“寤寐无为”睡不着,想的“涕泗滂沱”鼻涕眼泪流成河。从以上诗我们可看出,相思之苦,形态各异,但大胆直率,毫无矫饰之情,令人惊叹!
从以上四步我们可以看出,古代婚姻恋爱的风俗是一个由开放到保守的过程。当时的婚姻知道并非如后来的封建时期有严格规定,较之封建社会而言还是相对自由的。
篇3:诗经中的爱情诗研究
诗经中的爱情诗研究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以反映周民族社会生活而著称,具有现实主义精神。
《诗经》中婚姻爱情诗的内容非常广泛,可以说周代恋爱婚姻中的各个方面在《诗经》婚姻爱情诗中都有很好的描写。根据婚姻经历恋爱、结婚、婚后生活三个阶段,可以大致将其归纳为三类:一是男女之间互相悦慕、爱恋和思念的爱情诗;二是描写男女结合的婚嫁诗,表现民间婚俗习惯的诗;三是描写婚后生活的诗歌,主要有表现婚后和谐恩爱生活的诗歌,因为战争徭役繁重丈夫离家的社会现实导致的大量思妇诗和婚姻破裂的弃妇诗。
一、款款深情的爱情诗
古代的女子,社会地位低下,足不出户,长期生活在闭塞、狭小的范围里。虽然她们也有着纯真的感情,勇敢地追求自己想要的爱情,但是她们受着“三从四德”的制约,婚姻是建立在“父母之命,媒约之言”基础之上的,根本谈不上自由结合,即使情有所钟,也只能私自相会,偷偷相见。这种女性的心理压抑感表现在诗中:一方面,她们真情流露,勇敢地追求,希望得到幸福的爱情;另一方面由于受各种压力的影响,又只能隐埋感情,偷偷地约会,担心遭到他人的议论。如《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写的就是一个少女与情人私会时惊喜、恐惧与忧虑的情景。这个年轻女子爱上了名叫仲子的青年,却劝仲子不要上她家来,因为怕引起父母、兄长和他人的议论。所以一再叮嘱他,私会时要特别谨慎小心,不要攀爬围墙而来,这并不是吝惜那些树,而是怕“家长”知道了而遭非议。“这种复杂的初恋情怀以及对男方的厚望、喜爱和思念,即使是在封建礼教束缚森严的时代,也是无法阻挡的,足见自由恋爱的魅力。但也可看出其纯真的爱情已经与家长制和传统势力的约束形成了一种带有悲剧性的冲突。”
二、忠贞不渝的爱情诗
真正的爱情是彼此心灵的契合,是终生相守、生死不渝。这种高尚的爱情观亦非今日才见,而是古已有之的。《邶风·击鼓》即为例证:“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朱熹注:“契阔,隔远之意。成说,谓成其约誓之言。”(《诗集传》)这是一对夫妻的山盟海誓,生生死死永不分离!再看《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男女互赠定情信物,木瓜也好,佩玉也好,礼物的轻重无所谓,要的是“永以为好也!”对比当今一些“宁当小三,不嫁穷人”的靓女,孰雅孰俗,真有云泥之别!
忠贞的爱情需要经受考验。一是人生别离时,能否心无旁骛、坚守如一?《邶风·雄雉》中的女子做到了:“雄雉于飞,泄泄其羽。我之怀矣,自诒伊阻。雄雉于飞,上下其音。展矣君子,实劳我心。”夫君像野鸡展翅飞向远方,妻子在家牵肠挂肚,一刻也不忘怀,多么痴心多情的女子!二是碰到了“第三者”,能否抵御诱惑、断绝邪念?《郑风·出其东门》中的男子做到了:“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东门外虽然美女如云,这位男子却没有想入非非,心中念念不忘的还是家中粗布素服、相亲相爱的糟糠之妻。正是基于这种情分,这份忠贞,才会有《王风·大车》中的爱情誓言:“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我心我言,可由太阳作证,真是惊天地、泣鬼神!后世那些为爱情献身的男男女女,或许从中受到感染和鼓舞吧?
三、婚姻破裂的弃妇诗
在《诗经》时代,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早已形成,宗法礼教虽不及封建社会中、后期那么严密,但妇女在当时的社会是没有地位的,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妇女,虽然她们勤劳能干,处处为家而操劳,但她们的命运仍是掌握在男性的手里。在婚姻中,一旦夫妻间感情出现破裂,受伤害、遭遗弃的往往是女子,由此产生以写妇女申诉自己失败婚姻和悲惨遭遇的诗即弃妇诗。《诗经》中的弃妇诗主要有以下6篇。
《邶风·日月》、《召南·江有汜》、《王风·中谷有蓷》、《小雅·我行其野》这4首诗,篇幅都比较小,而且它们都采用复沓的形式,反复抒发对负心汉的幽怨以及被遗弃的痛苦心情,使感情更加强烈。《召南·江有汜》是一位被遗弃的女子对丈夫的诅咒,“不要我,你将来一定后悔。”《邶风·日月》是一位弃妇对变心丈夫的指责和哀怨。《王风·中谷有蓷》诗人用山谷中枯萎的益母草作意象,比喻色衰的弃妇,遇人不淑遭人弃,被遗弃后独自哀伤、幽怨、自悔。《小雅·我行其野》写一个远嫁他乡的女子诉说她被丈夫遗弃之后的`悲愤和痛伤。
《邶风·谷风》、《卫风·氓》这两首诗,篇幅较长,对于事情的叙述较详细。这两首诗的女主人公性格迥异,但都勤劳善良,持家有方,却同样遭遇被丈夫遗弃的命运。《谷风》中的女子较优柔寡断,面对丈夫的另结新欢并将自己遗弃,她只是怨而不怒,让人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受。《氓》中的女子则坚决的多,从“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就表现了她要与那男子割断感情的决心。这首诗叙述了她和丈夫恋爱、结婚、受辱、被弃的全过程,表达了她的悔恨和决绝。
《诗经》中的爱情诗,是古老的华夏民族在有了文字记载后,用诗歌表达的对所爱之人的爱慕,思念,情真意切,让自我的情感与周围美好的景物融为一体的典范,《诗经》里的爱情则更是我喜欢的爱情。古人有“朝吟风雅颂,暮唱赋比兴;秋看鱼虫乐,春观草木情。”跨过了历史的长河,这些托物言志的诗句,一直广为流传。《诗经》中这些真实质朴的情感诗篇能静化物欲横流中的心灵, 使人之性灵的本原的自然流露,把握好自己幸福的爱情。我们通过《诗经》,可以体会古代青年男女的欢乐与痛苦,可以从他们大胆的追求自由幸福的领悟出人生的道理,那就是爱情在相知中,幸福在劳动中,永恒的爱情来自纯结和忠贞。两千年后的我们,再次重温这些诗歌时,那些鲜活的灵魂仿佛又出现在我们面前。 值得我们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篇4:诗经中爱情诗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篇5:诗经中爱情诗
彼采葛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
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篇6:诗经中爱情诗
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篇7:诗经中爱情诗
摽(biào)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dài)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jì)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诗经》中的爱情诗研究】相关文章:
2.诗经里爱情诗采葛
3.中药名与爱情诗
5.《诗经》中的名句
7.诗经中美的句子
8.诗经中的情诗
9.诗经中唯美句子
10.从诗经中取名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