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塞宫》导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浮士德与浮世绘”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凡尔塞宫》导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凡尔塞宫》导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凡尔塞宫》导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准确而富有文学性的语言 。
过 程与方法
学习抓住特征,突出重点进行说明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解凡尔赛宫的建筑特色,艺术风格及其政治文化中心,旅游胜地的地位。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特征,突出重点,学习说明文准确而富有文学性的语言。
难点:抓住特征 ,突出重点,学习说明文准确而富有文学性的语言。
【导 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 前两节课,我们一起去游览了哪些地方呢?(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巍中山陵)。这些都是我们的国内建筑,今天我们一起去“法国”一饱眼福,游览一下闻名世界的凡尔赛宫。(凡尔赛宫立体图像)
二、走进作者:
吉祖英--当代作家,法中塞纳扬子交流协会副会长。著有《凡尔赛宫》一文。
三、预习检测: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摒弃( ) 静谧( ) 嫉妒( )
加冕( ) 恬静( ) 粼粼( )
轶事( ) 镶嵌( ) 精湛( )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真读课文,可以朗读,可以默读,也可以几个人轮读,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3.为什么说凡尔赛宫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4.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明结构如何?
5.本文是怎样抓住特征,突出重点进行说明的?
6.本文在叙述凡尔赛宫的修建情况时,插入一段历史轶事有何作用?
7.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五、 合作探究:
1.为什么说凡尔赛宫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明确:(一是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室内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镜廊名胜。驰名世界。二是外围环境优美,正宫前面是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三是建筑历史悠久,有着许多动人的历史轶事。四是在历史上它曾是法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在今日是举世闻名的游览胜地。)
2.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明结构如何?
明确:(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
( “总--分--总”的结构。)
3.本文是怎样抓住特征,突出重点进行说明的?
明确:(无论是对凡尔赛宫的建筑本身,还是对其内部陈设和装潢,以及外部的大花园,课文都能抓住艺术价值高这一特征进行说明。与艺术价值无关的内容一律略去,这样对凡尔赛官的说明就从总体上突出了重点。从局部来说,也同样注意了这一点。)
4.本文在叙述凡尔赛宫的修建情况时,插入一段历史轶事有何作用?
明确:(①为了说明凡尔赛宫建筑风格与富盖府第的风格有异曲同工之妙,突出
其富丽堂皇的特征;②揭露了当时统治者的奢侈 腐败及嫉妒心理;③在结构上起着过渡作用,承接上文,又引起下文;④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六、 精读品析:
重点研讨文中第1-3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幻灯片3。)
①第1段交代了凡尔赛宫的__________,并用__________ 的说明方法突出说明了凡尔赛宫的艺术价值。
②第2段先交代了凡尔赛宫修建和竣工的时间,接着用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凡尔赛宫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大部分。
③说明凡尔赛宫的宫殿建筑,布局严密、协调的具体内容是__________。
④第3段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的说明方法,这一段具体说明了凡尔赛宫的__________。
2.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明确:
①地理位置,打比方。
②列数字、面积,宫殿建筑和园林。
③正宫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
④举例子、列数字、凡尔赛宫宏伟、壮观,它的内部陈设和装璜富于魅力。)
七、拓展延伸 :
难道只有法国才有像凡尔塞宫这样的好地方吗?咱们国家有吗?
出示多媒体长城图片配歌曲《我的中国心》
请仿照本文写一写长城,可以查阅相关资料,注意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语言尽量准确而生动。
板书设计:
凡尔赛宫
第一部分(第l段): 总说凡尔赛宫的方位和艺术价值。 (总)
第二部分(第2-5段):具体说明凡尔赛宫的建筑时间,建筑特色和艺术风格。
宫殿内景:由外而内(数字说明) (分)
宫前大花园:由远而近(总分结构)
历史轶事:形成特色的原因( 承上启下)
第三部分(第6-7段):说明凡尔赛宫的今昔地位。 (总)
教学反思
为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的教学理念,我借助信息技术,上网搜集了大量图片和资料,并且将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与课文相互融合,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形象生动的画面,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进行言语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情感发展。
为了让学生学习抓住特征,突出重点进行说明的方法,我首先让学生利用找“中心句”的手段,明确课文抓住 “ 艺术价值高 ” 这一特征进行说 明。这个问题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熟悉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使得他们能轻易从文中提取有效信息,又能找出原因。 看似简单 的一道题目,含金量却很高,简单,激发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学生又在不自觉中轻易找出了凡尔赛宫的建筑特点,锻炼了学生提取信息、思考以及组织语言的能力。
本课最大的不足就是,虽然我让学生找到了中心,但是我在这个问题上花费了过多的时间,以致对文本的钻研 时间少了很多,给人以脱离文本的感觉。其实,要将这堂课上的完全,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还需要学习文中重点说明的内容,如“镜廊和法兰西式大花园,以及凡尔赛宫中的雕像”,从多方面体会其“ 艺术价 值高 ” 这一特征,掌握多种说明方法。在教学中形成以学生举例说明,相互交流的环节。而我在这一环节上,给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不够,所以在需要请学生起来 当小导游介绍这些需要重点说明的地方时,时间就很紧张了。
雷真民
篇2:《凡尔塞宫》导学案(七年级下册)
《凡尔塞宫》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吉祖英
学习目标
1、了解凡尔赛宫的建筑特色。
2、进一步了解课文的说明顺序。
3、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古建筑的思想感情。
导学过程
自主学习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脉络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摒弃( )加冕 ( ) 镶嵌( )
葱茏( )( )静谧( )瞩目( )恬静( )参天( )精湛( )磅礴( )( )粼粼( )
栩栩如生( )轶事 ( )心旷神怡( )
肖像( )嫉妒( )( )络绎( )不绝
3、探究
1、凡尔赛宫为什么能成为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试完成下列表格
2、为了把凡尔赛宫介绍清楚,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请具体说明。
3、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举例说明。
这句话用了_________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
4、请你们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讲解凡尔赛宫某一具体部分(例如镜廊、大花园等),写100字左右导游词,要求结合文章内容,加上自己合理想想,不准大段摘抄原文。
学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或反思,请写下来
1、模仿例句,说说你心目中的凡尔赛
例1:凡尔赛宫是一位有王者风范的皇帝。
例2:凡尔赛宫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
2、你知道我们中国举世闻名的建筑物有哪些?
3、你认为哪处建筑是我们扬州的骄傲?
理由
篇3:《凡尔塞宫》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一、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特征,突出重点进行说明的方法。
二、教学难点
体会说明文准确而富有文学性的语言。
三、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
1.说说你知道的凡尔赛宫。
2.展示预习的字词,积累的佳句。
3.会写、会读下列字词。
络绎不绝 摒弃 驰名世界 气势磅礴
严密协调 造型优美 栩栩如生 金碧辉煌
精湛 远涉重洋 挥洒淋漓 芳草如茵
别具匠心 葱茏 恬静 波光粼粼
参天大树 亭亭而立 美不胜收 异曲同工
世界瞩目 镶嵌 静谧 轶事 加冕
【目标展示】
1.了解凡尔赛宫的建筑特色、艺术风格及其政治文化中心、旅游胜地的地位。
2.学习抓住特征,突出重点进行说明的方法。
3.体会准确而富有文学性的语言。
【新知研习】
一、整体阅读、理清结构
(一)大声朗读课文,概括每小节的主要内容。
1.总说了方位和艺术价值
2.交代了建筑时间,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园林面积及建筑特色
3.内部陈设和装潢
4.宫前法兰西式大花园
5.插叙历史轶事
6.在历史上是全世界瞩目的政治中心
7.举世闻名的游览胜地
(二)由此可见,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总--分--总)
二、具体研读
(一)分析第二小节
1.默读本小节,说说说明了哪些内容?
(1)交代了凡尔赛宫的建筑时间。“至今约有222年”:表明其历史悠久。
(2)用确凿的数据说明了其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园林面积。
(3)说明了凡尔赛宫的建筑特色:“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
2.“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几何图案-----对称
平顶形式-----端正而雄浑
人物雕像-----栩栩如生
3.在说明这一特色时,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宫殿形状------宫顶-----宫殿外壁(二)分析第三小节
1.“凡尔赛宫宏伟、壮观,它的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在这一节中的作用是什么?
(过渡句,承上启下。“宏伟、壮观”是外部特征,承上;“富于艺术魅力”是内部陈设和装潢的总特点,启下)。
2.艺术魅力具体体现在什么方面?
(内部装饰和宫内陈设-----“金壁辉煌,豪华非凡”)
3.在介绍凡尔赛宫内部陈设和装潢时,重点介绍了什么内容?为什么?
(重点介绍了镜廊。(1)建造者赫赫有名(2)镜廊本身的构成有特色(3)镜廊天花板上的巨幅油画气势磅礴,最富于艺术价值。难怪作者漫步其中的时候,会产生“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茏的园林中”的感受。)
4.作者在介绍内部陈设和装潢时为什么特别提到中国古代的瓷器?
5.作者向我们说明镜廊时,列举了许多数字,这些数字给你什么感觉?
三、研读文本,自主探究:
1.介绍法兰西式大花园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找出一些语句体会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明确:
说明结构:总分
说明顺序:由远而近
文中选用了一些描述性的语言和比喻手法,使说明语言准确而富有文学性。
2.本文在介绍凡尔赛宫的修建情况时,插入了一段历史轶事,有何作用?
(1)说明凡尔赛宫与富盖府第的建筑风格有异曲同工之妙,突出其富丽堂皇的特征。
(2)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3)增强说明文的趣味性,提高说明文的可读性。
3.凡尔赛宫在历史上曾是世界瞩目的政治中心,文章列举哪些历史事实说明的?
(1)1871年,德皇在凡尔赛宫举行加冕典礼。
(2)1871年,梯也尔政府在此策划了镇压巴黎公社的血腥计划。
(3)1856年,俄英法等国在凡尔赛宫签订了《巴黎和约》。
(4)19,在镜廊里法国及英美等国同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4.文中的6、7节介绍了什么?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齐读第6-7自然段
(板书:今昔地位 举例子 作比较)
四、讨论归纳
1.说明顺序:由外而内,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
2.从文中找出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并说说其作用是什么?
用比喻:明珠,园林,说明凡尔赛宫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
列数字:说明了凡尔赛宫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等等
3.为什么说凡尔赛宫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明确:
(1)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
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
室内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镜廊名胜,驰名世界。
(2)外围环境优美,正宫前面是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
(3)建筑历史悠久,有着许多动人的历史轶事。
(4)在历史上它曾是法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在今日是举世闻名的游览胜地。
4.本文是怎样抓住特征,突出重点进行说明的?
明确:无论是对凡尔赛宫的建筑本身,还是对其内部陈设和装潢,以及外部的大花园,课文都能抓住艺术价值高这一特征进行说明。与艺术价值无关的内容一律略去,这样对凡尔赛官的说明就从总体上突出了重点。从局部来说,也同样注意了这一点。
【归纳总结】
本文说明了凡尔赛宫的建筑特色、艺术风格及其政治中心、旅游胜地的地位,突出地表现了凡尔赛宫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中心归纳)
【巩固拓展】
圆明园是我国清朝一座著名的园林,有“万园之园”的美誉,如今却已剩下断壁残垣。面对残破的圆明园旧址,对照金碧辉煌的凡尔赛宫,你有何感受?
【预习指导】
背诵短文两篇
四、板书设计
凡尔赛宫 吉祖英
中心句: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方位艺术价值(打比方)
外部:时间、面积、建筑特色(列数字) 由总而分
内部:陈设与装潢(列数字 举例子) 由远而近
宫前大花园:风格独特(描写 比喻) 由整体到局部
历史轶事
历史和现今的重要地位(举例子 作比较)
五、教学反思
谭义专
[《凡尔塞宫》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篇4:七年级下册《凡尔塞宫》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凡尔塞宫》教案
【教学设想】
本单元教学主题为“建筑艺术”,系说明文教学。之前,学生通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巍巍中山陵》两篇课文的学习,已经掌握了说明文的一般知识,为本文教学奠定了基础,故本文教学除了运用“六环节”教学原理外,还设计了“温故知新”的环节;本着不面面俱到而抓重点的原则,本教学设计着重解决“抓住特征”和“语言特色”的问题;本设计还有一个特色就是注重“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活动与展示,以培养他们语文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特征,突出重点进行说明的方法。
2.学习准确而富有文学性的语言。
3.了解凡尔赛宫的建筑特色、艺术风格及其政治文化中心、旅游胜地的地位。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特征,突出重点进行说明的方法;学习准确而富有文学性的语言。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2.查阅、搜集有关法国巴黎名胜古迹的图片、文字等资料。
【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活动:
1.大屏幕播放凡尔赛宫相关图片(巴黎圣母院、凯旋门、艾菲尔铁塔、凡尔赛宫等),让学生指认是什么图片。
2.导语:昨天布置大家利用网络自主查寻收集资料,了解法国巴黎的名胜古迹,欣赏外国建筑的风情,大家查到了什么?法国巴黎的名胜古迹很多,今天我们选择其中的凡尔赛宫去游览一下。
学生活动:
1.说出图片名称。
2.展示自己查寻收集的资料(含图片)。
二、交流展示1--预习成果展:
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出示幻灯片]:
摒弃 镶嵌 淋漓 静谧 恬静 心旷神怡
波光粼粼 参天 婷婷 轶事 加冕
2.温故知新[出示幻灯片]: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2)它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
(3)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
(4)文中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5.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教师活动:指名学生口头回答。
学生活动:第1题指名个别学生朗读并解释,如果有读得不正确或解释的不正确的,请其他学生进行纠正;第2题采取抢答形式,让学生对全文要点有个大概认识。
三、互动探究--突破重难点
学生活动1:提出预习中存在、发现的.问题,让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教师活动1:适时点拨,或请其他学生帮助解决问题。
教师活动2: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凡尔赛宫,真真切切地感受它的美。请同学们用喜欢的方式再把课文读一遍,并思考以下问题[出示幻灯片]:
1.为什么说凡尔赛宫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2.介绍建筑物一般以空间变换为序,本文在介绍凡尔赛宫时是按什么具体顺序说明的?
学生活动2:自读并思考;先小组交流,后全班讨论,逐步明确:
1.一是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室内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镜廊名胜、驰名世界。二是外围环境优美,正宫前面是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三是建筑历史悠久,有着许多动人的历史轶事。四是在历史上它曾是法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在今日是举世闻名的游览胜地。
2.全文第一段总说凡尔赛宫的方位和艺术价值,总领全文;第2至5段具体说明凡尔赛宫的建筑时间、建筑特色和艺术风格,第6至7段说明凡尔赛宫在昔日和今日的重要地位,这两部分是分说;在介绍建筑特色和艺术风格时,又是以空间为序,由外而内的具体说明。
四、交流展示2--做回讲解员:
教师活动:
引导:跟随着作家的笔迹,我们欣赏了凡尔赛宫的美,但是还有很多人像我们一样不能一睹凡尔赛宫的风采,大饱眼福。今天就请同学们当一回凡尔赛宫的讲解员,把这座美不胜收的宫殿介绍给大家。请你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或者最喜欢的一处景点做具体介绍。
要求:可以结合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图片,可适当加入自己的感受、看法。
学生活动:做回讲解员。
活动:口头完成上述任务后,各学习小组交流、修改,并推荐出一名代表。
评价:选出2至3个小组进行全班交流,其他小组同学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口齿是否清楚,仪态是否自然,语言是否优美。
五、交流展示3--赏析语言魅力
教师活动:
凡尔赛宫的艺术魅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要归功于作者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和精巧的构思。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比较分析,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出示幻灯片]:
1.有人说,第5段插入了凡尔赛宫修建的一段轶事没有必要。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2.阅读下面语段,和文中第4小节作个比较,你认为哪一段文字更吸引人,为什么?
正宫前面是宫殿园林中的大花园。花园东西宽约200m,南北长约1000m。中心有一对大水池。南半部是规则的绣花形花坛,最南部地坪下降约5m,是一处桔园。有对称的水池和盆栽大树。北半部有绣花形花坛和树林,最北端是面积2万平米的大水池和海神喷泉。向西一条宽大的人工河,在中点还有一条横向的人工河,两条人工河十字相交,如同十字架。河边全是高大的乔木林,树木郁郁葱葱。
学生活动:
1.学生分析比较,做笔记
2.全班交流。
教师活动:
点拨小结[配合幻灯片]:说明文的语言,在准确简明的同时,可以选用描述性语言和富有感情色彩的词句,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介绍事物的特征,使说明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学性;还可以引用相关的历史轶事,增强说明语言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六、迁移应用--介绍美校园
教师活动:
通过分析比较,我们领会了说明语言的要求,下面就请同学们现学现用,进行说明文的写作练习。大家知道,我校近年来校容校貌发生很大变化,特别是划归新浦区之后,教学改革在我校蓬勃兴起,平时也经常有很多的专家和老师到我们学校来参观学习。作为学校的小主人,该怎样向这些专家和老师来介绍我们的学校呢?老师拍摄了学校富有特色的几处景点[出示幻灯图片],请你选择喜欢的一处进行介绍。介绍时,别忘了运用刚才我们探究到的“法宝”,字数200字左右。
学生活动:
1.学生自由书写。
2.选择2至3位学生朗读所写的内容。
3.组织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内容是否符合事实;语言是否通顺;是否运用本文语言的特点。
七、课外活动--说说我卧室
以“我的卧室”为说明对象,向你的同学、老师或其他朋友作个简单的介绍。
【教学反思】
教学完本文后有如下几点体会:一是只要方法得当、手段先进,说明文教学并非枯燥无趣,七年级学生照样喜欢;二是“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的核心环节应该是“自学”与“展示”环节,抓住了这两个环节,运用好这两个环节,教学就能够事半功倍;三是语文教学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缺一不可,本设计的最后一个环境“课外活动”是让学生在“读”与“写”之后的“说”的练习,这方面的练习不能忽视;最后一点,考虑时间问题,本设计中对“朗读”这方面没有很好地体现,但在实际教学中也不能忽视。
篇5:七年级下册《凡尔塞宫》教案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凡尔塞宫》教案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夏正益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了解凡尔赛宫的建筑特色、艺术风格及其政治文化中心、旅游胜地的地位。
2、学习抓住特征,突出重点进行说明的方法。
3、学习准确而富有文学性的语言。
**教学重点:学习抓住特征,突出重点进行说明的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一、导入新课:
前几课,我们一起瞻仰了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那巍峨的气势、庄严肃穆的氛围让我们留连忘返。
今天,让我们一起跟着吉导去一个美丽的国度----法国。去举世闻名的凡尔赛宫去游览一下,相信大家会有一定的收获。(板书:《凡尔赛宫》)
二、整体阅读,感知课文。
(一)同学们,凡尔赛宫是一座美的殿堂,更是一座艺术的宝库。现在给同学们三分钟自由朗读课文的时间,让同学们对凡尔赛宫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请几位同学来认读一些词语:(投影)
摒弃 镶嵌 静谧 恬静 心旷神怡 粼粼 参天 轶事 加冕
(请个别学生正音。对“静谧、轶事”解释)
(三)通过朗读,相信大家已经对课文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近凡尔赛宫吧。
(引入)这是一篇介绍建筑物的说明文,那么,请同学们根据前几节课我们所学到的有关说明文的知识,思考一下:学习说明文,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内容?
投影:第一,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 第二,注意说明的顺序;
第三,注意说明的方法 第四,体会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的作用。
(提问):请你说说你对凡尔赛宫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吉导为我们介绍了凡尔赛宫哪些方面的内容?请同学试着按照课文的顺序作出概括。
具体串析:
(1)问:还没有到凡尔赛宫之前,导游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凡尔赛宫的?
[归纳]:总说了凡尔赛宫的方位和艺术价值。
(板书:方位、艺术价值)
问:能用一些词语说明它的艺术价值吗?
[归纳]:“驰名世界” 、“一颗灿烂的明珠”
(2)问:那么,它的艺术价值到底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走进凡尔赛宫之前,我们再听听导游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请一位同学来朗读第二节内容,说说其中说明了哪些内容?
[归纳]:交代了凡尔赛宫的建筑时间。
-----------“至今约有290年”:表明其历史悠久
还有交代了哪些内容?
[归纳](1)用确凿的数据说明了其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园林面积。
举数据:111万平方米 11万平方米 100万平方米
(2)说明了凡尔赛宫的建筑特色:
“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
问:那么“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归纳]:从 几何图案-----对称
平顶形式-----端正而雄浑
人物雕像-----栩栩如生
等三个方面来体现凡尔赛宫“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这一总体风貌。
问:请说说在说明这一特色时,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归纳] 宫殿形状------宫顶-----宫殿外壁
(3)教师:凡尔赛宫外面的景致气势磅礴,那么里面的景致到底怎样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宫内,请一位同学来读第三小节内容。
问: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所介绍的内容?
凡尔赛宫的内部陈设和装璜富于艺术魅力
板书:内部:陈设 装潢(镜廊)
问:中心句“凡尔赛宫宏伟、壮观,它的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在这一节中的作用是什么?
[归纳]过渡句,承上启下。“宏伟、壮观”是外部特征,承上;“富于艺术魅力”是内部陈设和装潢的总特点,启下。
问:那么,请同学们说说,其艺术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内部装饰和宫内陈设-----“金壁辉煌,豪华非凡”
问:在介绍凡尔赛宫内部陈设和装潢时,重点介绍了什么内容?
[归纳]重点介绍了镜廊。
问:作者为何要选择镜廊作为重点介绍的对象?讨论一下,再告诉我!
[归纳]不仅是因为它是一大名胜,(1)建造者赫赫有名,(2)镜廊本身的构成有特色,(3)镜廊天花板上的巨幅油画气势磅礴,最富于艺术价值。
难怪作者漫步其中的时候,会产生“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茏的园林中”的感受。
(4)参观完内部后,接下来让我们继续观赏宫前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请导游带我们去游览。朗读相关内容:
问:课文介绍了哪些内容?找出本节的中心句!
中心句:“正宫前面是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总述:风格独特。
园内:树木花草
远眺所见:玉带似的人工河上波光粼粼,帆影点点,两侧大树参天,郁郁葱葱,绿阴中女神雕塑婷婷玉立。(摹状貌、设比喻)
近处所见:两池碧波,沿池的铜雕塑丰姿多态,美不胜收。
说明顺序是由总而分。第一句总说,后三句分述;后三句中,按由远而近的顺序写。
(5)问:除此之外,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凡尔赛宫哪些方面的什么?读第五节。
[归纳] 插叙一段历史轶事----修建凡尔赛宫。
(板书:历史轶事)思考一下,作者在这里有必要插叙这一历史轶事吗?
(6)(投影)文章的6、7节又给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教师范读。(板书:今昔地位 举例子 作比较)
问:第6节说明了凡尔赛宫在历史上是全世界瞩目的政治中心。为什么有此一说?
(1)从凡尔赛宫地位的历史演变中突出其政治中心的地位。
(2)列举四个重要历史事实说明:
A、1871年,德皇在凡尔赛宫举行加冕典礼;
B、1871年,梯也尔政府在此策划了镇压巴黎公社的血腥计划;
C、1856年,俄英法等国在凡尔赛宫签订了《巴黎和约》;
D、19,在镜廊里法国及英美等国同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第一次世界大点宣告结束。
四个历史事实足以说明凡尔赛宫在历史上曾是全世界瞩目的政治中心。
问:第7节又涉及到了什么内容?
“如今凡尔赛宫已是举世闻名的游览胜地”
问:“举世闻名”体现在什么地方?
“200多万旅游观光者” 说明游览人数之多。 作比较
问:其次还说明了哪些内容?
说明博物馆中收藏的艺术珍品之多。体现出其艺术价值。
补充说明凡尔赛宫在政治活动中的作用。
四、上面我们梳理了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投影结构)对凡尔赛宫有了较多的认识和感受。
小结本文主要内容:本文说明了凡尔赛宫的建筑特色、艺术风格及其政治中心、旅游胜地的地位,突出地表现了凡尔赛宫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五、课堂讨论:
1、作者抓住了凡尔赛宫怎样的特征进行说明的?
凡尔赛宫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
2、那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说明凡尔赛宫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的?
一是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室内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
二是外围环境优美,正宫前面是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
三是建筑历史悠久,有着许多动人的历史轶事。
四是在历史上它曾是法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在今日是举世闻名的游览胜地。
(补充)无论是对凡尔赛宫的建筑本身,还是对其内部陈设和装潢,以及外部的大花园,课文都能抓住艺术价值高这一特征进行说明。与艺术价值无关的内容一律略去。这样对凡尔赛宫的说明从总体突出了重点。从局部来说,也同样注意了这一点。例如,在介绍凡尔赛宫的内部陈设和装潢艺术时,重点介绍了镜廊,让读者以斑窥豹。因为它是“凡尔赛宫内的`一大名胜”,两位建造者赫赫有名,镜廊本身的构成有特色,镜廊天花板上的巨幅油画气势横溢,富有艺术价值。
3、讨论:本文在介绍凡尔赛宫时,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先总说其艺术价值,再具体说明艺术价值体现在哪些地方,最后归纳。
采用的是先总说后分说再总结的写法
在介绍建筑物时,按照着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由外而内,由远及近,由总而分,由整体到局部。
4、阅读文章,试从文中找出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并说说其作用是什么?
设比喻:明珠,园林,说明凡尔赛宫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
举数据:说明了凡尔赛宫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气势雄伟。
摹状貌:生动说明,增强文章的文学性。
5、 本文在介绍凡尔赛宫的修建情况时,插入了一段历史轶事,有何作用?
主要是为了说明凡尔赛宫与富盖府第的建筑风格有异曲同工之妙,突出其富丽堂皇的特征;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更是为了增强说明文的趣味性,提高说明文的可读性。
(教师整理板书,小结课文,明确学习的重点与目的,作课外延伸。)
六、课外延伸: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段短文,它介绍的是法国的另一处名胜-卢浮宫。
阅读三分钟,然后就着提示的问题进行讨论,最后听听同学们能不能给我较为满意的答复。
(《卢浮宫》)[投影]
板书设计:
凡 尔 赛 宫
吉 祖 英
说明文 说明内容 说明方法 说明顺序
中心句: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抓住 方位 艺术价值 (打比方)
事物 外部:时间、面积、建筑特色 (列数字) 由总而分
特征 内部:陈设与装潢 (列数字 举例子) 由远而近
具体 宫前大花园:风格独特 (摹状貌 设比喻) 由整体到局部
说明 历史轶事
历史和现今的重要地位 (举例子 作比较)
作者邮箱: 670820@sohu.com
篇6:《一面》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一、预习要求:
1、认真阅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难词,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感受鲁迅的形象,领略人物风采。
二、导学题:
(一)字词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地jiào( ) 书脊( ) 赫( )然 窘( )起来
摩suō( ) tuí( )唐 dǒu sǒu( ) nüè( )待
揩( )油 恣( )情 jū gōng( ) 憎( )恶
2、解释下列词语。
窘: 摩挲:
颓唐: 恣情:
不能自已:
(二)整体感知。
1、浏览课文,理清脉络,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大意。
答:
2、阅读文章,概括出以下要素(能直接在文中标注的直接标注)。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3、文中运用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鲁迅先生的形象的?什么描写最成功?
答:
4、圈点勾画。
通过“________ ”(文中语句)这段描写,我觉得鲁迅是一个________ (什么样)的人?
【示例】通过“你买这本书吧--这本书比那一本好。”表现了鲁迅的自谦,对战友的支持,对读者的诚恳。
(三)资料链接。
作者在谈《一面》的写作时说:“1936年,我正在上海从事写作和翻译,一天,张天翼告诉我,《中流》月刊要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的专号,向我约稿。
起先,我感到有些为难,虽然我从青年时代起就非常崇敬先生,爱读先生的文章,又和接近先生的人熟悉并往来密切,但遗憾的是我和先生本人却无来往。我仅只在四年前到内山书店购书时,曾和先生有过一次偶然相遇。那时,我还是一名售票员。先生对于素不相识的一个普通工人的我,那么慈爱和殷切的帮助,使我深深感动而又感激。它,永远铭刻在我的心头,永远激励着我前进。后来,我就以《一面》为题,写了这篇纪念先生的文章。”
课中参与(实战演练区)
1、“那笑声里,仿佛带着一点‘非日本’的什么东西。” 如何理解句中的“非日本”?
答:
2、结合上下文体会“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中加点的词语有什么作用?
答:
3、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一下内山老板的形象。
答:
4、找出文中具体描写“我”的内在心理的句段,朗读并揣摩“我”的内心情感,并说明其作用。
答:
5、文中三次描写了鲁迅先生的外貌,找出来读一读,说说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什么?从观察的角度比较分析,三次外貌描写有何不同?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
6、“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试分析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答:
7、本文词语感情色彩强烈。例如“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的抚摩似的。”“正直”“慈祥”“严肃”“慈爱”等词,充满了尊敬、爱戴的感情。试着从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答:
8、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答:
阅读第39~43节,回答问题:
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受尽非人的虐待,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就是在我被人随意辱骂、踢打……的时候,我总是昂着头。我对自己说:
“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这样,我就更加坚强起来。
现在,先生是死了!我们不愿恣情地悲痛,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我们也不愿计算我们的损失,这是难于计算的。前面是一条路,先生没有走完就倒下了,我们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
1、写出表现作者受到鼓舞及生命支柱的句子。
(1)受到鼓舞:
(2)生命支柱:
2、为什么说“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
答:
3、“先生是死了!”加叹号,表达作者对先生什么样的感情?
答:
4、文中说“我们的损失”指的是:
5、“在前进中我不能自已,写下了上面的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哪个词集中表现了这种感情?
答:
6、本文为什么以“一面”为题?
答:
课后参与(拓展延伸区)
一、指出下面各句中破折号的用法。
(破折号的用法可以有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话题转换 C.表示事项的列举分承 D.表示声音的延长E.表示插说 F.表示话没说完)
1、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50上下的中国人……( )
2、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
3、这时,我忽然记起那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
“哦!您,您就是--”( )
4、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
5、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 )
6、放到他手里--他的手多瘦啊!( )
二、阅读《西游记》第十一到十五回,完成下列题目。
1、唐太宗在地府之时,众人欲扶太子登基,是谁说不可不可的?( )
A、徐茂功 B、魏征 C、程咬金 D、房玄龄
2、唐太宗还魂后,派人进瓜果,以谢十王宽宥之恩,此人名为( )
A、刘全 B、王全 C、李全 D、赵全
3、观世音菩萨听说玄奘有德行,就将两样宝贝赠送与他,这两样宝贝是
答:
4、玄奘为唐太宗求取的真经是( ),在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 )手中
A、小乘教法 观音菩萨 B、大乘教法 如来佛祖
C、小乘教法 如来佛祖 D、大乘教法 观音菩萨
5、尖嘴缩腮,金睛火眼。头上堆苔藓,耳中生薜萝。鬓边少发多青草,颔下无须有绿莎。
眉间土,鼻凹泥,十分狼狈,指头粗,手掌厚,尘垢余多。--此人是
唐僧又给他起了个混名叫
6、 唐三藏是怎么救出孙猴子的?
答:
7、孙悟空打虎的铁棒,原来是在 的,唤做天河镇底神珍铁,又叫做
8、孙悟空打死了六个贼人,唐僧认为他没有慈悲之心,两人意见不一,孙悟空一生气,就去了________ ,听龙王讲述了张良三进履的故事,深受启发,决定继续去保护唐僧,另一边,唐僧从________ 那儿获得紧箍咒,用来约束悟空。
9、悟空在________ 下被压了________ ,他一个筋斗能有 ________
10、在鹰愁陡涧吃掉唐僧坐骑的是________ ,后在观音菩萨点化下,变做
,但此时悟空却不想去取经了,菩萨好生劝导,并送给他
,悟空这才愿意前往,没走多久,又收到落伽山山神赠送的
等物。
参考答案:
1、“非日本”固然指口音、语调不完全像日本人,更指那种友善之态不像一般的日本人,含有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唾弃及对同情中国的日本人士的肯定。
2、从“赫然”中可以体会到:“我”在心目中早有鲁迅的伟大形象,对鲁迅怀有异常崇敬
的感情,所以一看到“鲁迅译”三个字便觉得特别鲜明醒目。从“像得到了保证似的”可以体会到“我”对鲁迅的无比信赖。
3、开朗、热情、质朴、同情中国
4、第2、16、19、35、38-42段,这些心理描写,一方面展现了一个普通工人的贫困遭际、想买书又无钱买书的窘迫;更多地则从一个侧面烘托了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博大胸怀。
5、瘦 第一次距离较远,第二次距离近,第三次是仔细端详。目的是突出鲁迅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表达出作者对鲁迅由衷的感谢和崇敬之情。
6、“同志”表示志同道合,鲁迅和广大革命者包括广大的共产党人有着共同的革命志向;“朋友”表示亲密无间,鲁迅热爱广大革命人民;“父亲”表示崇敬热爱;“师傅”表示循循善诱,鲁迅热忱地指导广大革命青年;“战士”表示顽强战斗
7、“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 “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充满了强烈的惊喜之情;“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越老越顽强的战士”,则饱含着尊敬、热爱、讴歌、赞美之情。
8、第二段:“天空正飞着牛毛细雨”。 为“我”进书店提供了可能性,为“我”和鲁迅见面提供了某种必然性。第五段:“门外,细雨烟似的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乱飞。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 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用店里的凄寒、冷清,衬托(反衬)出内山老板的殷切接待和鲁迅热情关怀的温暖情意。
1、(1)我历尽艰苦……哼都不哼一声 (2)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2、因为革命还没有胜利,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继续走鲁迅先生的路,完成他未竟的事业。
3、沉痛
4、鲁迅逝世
5、抒发了作者对鲁迅的深切怀念和无限崇敬之情。“不能自已”集中体现了这感情。
6、一方面造成悬念,引起读者思索,吸引读者;另一方面突出主题,表示时间的短暂,却能留下异常深刻的印象和务必巨大的精神力量,肯建鲁迅精神感人之深。
课后参与
一、1.E 2.A 3.F D 4.B 5.A 6.B
二、1、B
2、A
3、锦襕异宝袈裟 九环锡杖
4、B
5、孙大圣 行者
6、将山顶上的金字压帖掲掉
7、东海龙宫 如意金箍棒
8、东海龙宫 观世音菩萨
9、五行山 5 十万八千里
10、敖闰龙王玉龙三太子 白龙马 三根救命的毫毛 鞍辔
侯晓旭
[《一面》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篇7:凡尔塞宫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凡尔塞宫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抓住特征,突出重点进行说明的方法。
2、学习准确而富有文学性的语言。
3、了解凡尔赛宫的建筑特色,艺术风格及其政治文化中心,旅游胜地的地位。
二、学习重点
学习抓住特征,突出重点进行说明的方法。
三、学习难点
学习说明文准确而富有文学性的语言。
四、学法指导
1.朗读法: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2.编写读书摘要。在学生通读课文、讨论内容、把握大意的基础上,为了加深理解、抓住重点、记录资料,可以指导学生试着做一些摘要,把文章的要点或主要内容摘录在卡片上或笔记本上。摘录的形式,可以是分条的提纲,也可以是浓缩的文字;可以摘引原文的重要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况。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学习过程
(一)预习:
1、学生对词语注音、辨形、解释。
A、注音: 摒弃 磅礴 静谧 恬静 粼粼 参天 轶事
心旷神怡 挥洒淋漓 婷婷而立
B、辨形: 驰名世界 一张一弛 历史轶事 交通秩序
C、解释: 摒弃 镶嵌 心旷神怡 挥洒淋漓
2、思考:
(1)本文的说明对象很清晰,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文中是如何概括这一特征的?
(2)本文是怎样抓住特征,突出重点进行说明的?
(3)课文第二部分在介绍凡尔赛宫的艺术特色和艺术风格,重点是从哪三个方面入手的?
(4)本文在叙述凡尔赛宫的修建情况时间,插入一段历史轶事有何作用?
(5)介绍建筑物一般以空间变换为序,说说本文是按什么具体顺序说明的?
(二)课堂教学
1、导入
教师讲一段凡尔赛宫历史轶事。
2、突破
a、编写读书摘要
b、本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是说明的条理性,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感受本文以空间为序,由总到分,由外到内加以具体说明。
(三)练习
设计练习,让学生边读边完成练习。
1、第一段交代了凡尔赛宫的( ),并用了( )说明方法。
2、第二段交代了凡尔赛宫修建和竣工的时间,接着用了( )的方法说明( ),从中可以看出凡尔赛宫分为( )和( )两大部分。
3、说明凡尔赛宫的宫殿建筑,布局严密、协调的具体内容是( )。
4、第三段用了( )和( )的说明方法,这一具体说明了凡尔赛宫的( )。
(四)拓展
推荐阅读《文笔精华》的《古罗马斗技场》
板书设计:
凡 尔 赛 宫
吉 祖 英
1、方位 艺术价值 (特征) (打比方)
2、外部:时间、面积、建筑特色 (列数字) 抓
(空间顺序) 具
3、内部:陈设 (列数字 举例子)装潢(镜廊) 体
特
4、宫前大花园:风格独特(远------近)(摹状貌) 征
说
明
5、历史轶事
6-7、历史和现今的重要地位 (举例子 作比较)
篇8:《赵普》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一、预习要求:
1、利用工具书解决重要实词的音、义,和重要虚词的用法。
2、重点语句翻译、理解,尝试背诵全文。
二、导学题:
(一)字词积累:
1、初读课文,为下列加点的字注上拼音。
吏事 ( ) 寡学术( ) 阖户启箧( )( ) 既薨( )
龌龊( )( ) 奏牍掷地( )( ) 补缀旧纸( ) 卒用其人(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及划线词。
1. 少习吏事
2. 寡学术
3. 及为相
4. 手不释卷
5. 每归私第
6. 阖户启箧
7. 读之竟日
8. 及次日 临政
9. 处决如流
10. 既薨
11. 发箧视之
12. 虽多忌克
13. 龌龊
14. 循默
15. 尝奏荐某人为官
16. 普明日复奏其人
17. 太祖怒
18. 碎裂奏牍掷地
19. 补缀
20. 普颜色不变
21. 复奏如初
22. 太祖乃悟
23. 卒用其人
(二)整体感知:
1、本文写了赵普的两件事:一是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 ,表现了一个主题:赵普________________ (用文中语句回答)。
2、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举例分析赵普的性格特征。(紧扣文中相关词句)
(三)资料链接:
作者________ (公元922年-公元992年8月14日),字则平,______(朝代)政治家,北宋开国功臣。赵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谋士,15岁随父迁居洛阳,自幼学习吏治,是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陈桥兵变的预谋者、“杯酒释兵权”的导演者,三度为相,封魏国公,为一代名臣,从政50年,终年71岁。 他年少时虽足智多谋却不好读书,后在赵匡胤的劝告下开始读《论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课中参与(实战演练区)
(一)、解释下列各句中文言词“以”“其”“之” “为”“而”的意思。
以:1、太祖常劝以读书:
2、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3、普又以其人奏:
4、跪而拾之以归:
其:1、未有其比:
2、普明日复奏其人:
3、普又以其人奏:
4、卒用其人:
之:1、读之竟日:
2、发箧视之:
3、跪而拾之以归:
为:1、及为相
2、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3、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而:1、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2、跪而拾之以归:
(二)在解决字词的基础上尝试翻译全文,特别是下列重点句子。
1、普少习吏事,寡学术。
2、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3、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4、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5、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6、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7、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8、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
9、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10、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课后参与(拓展延伸区)
一、刘宣苦读成才
景泰①间,吉安刘公宣②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卫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未几,发解及第③……。取解时,刘文恭公铉④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 ( 焦竤《玉堂丛语》)
【注释】①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②刘公宣:即刘宣。③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④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字词:(4分)
以语使 讶其文
及启封 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
2、选出下列“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师惊异之,以语使”相同的一项( )
A、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B、跪而拾之以归 C、不敢以故人之私 D、徐喷以烟
3、翻译下面句子,翻译时注意补上省略的成分。(2分)
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译:
4、用一个短语或一句话分别评价文中刘宣、卫使、刘铉三个人物。(3分)
二、宋太祖怒责宋白
太祖时,宋白知举①,多收金银,取舍不公。恐榜出,群议沸腾,乃先具姓名以白上,欲托上旨以自重。上怒曰:“吾委汝知举,取舍汝当自决,何为白我?我安能知其可否?若榜出,别致人言,当斫汝头以谢众!”白大惧,乃悉改其榜,使协公议而出之。
【注释】①知举:主持考试。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3分)
乃先具姓名以白上 当斫汝头以谢众
取舍汝当自决
6、翻译下列句子。(2分)
白大惧,乃悉改其榜,使协公议而出之。
7、回答问题。 文中太祖的一段话义正辞严,语气激烈,使用了“ ________ ”和“________ ”两个反问句,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名著《西游记》第16-20回
(一)补全回目
16、 观音院僧谋宝贝 ________ 17、________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18 、观音院唐僧脱难 ________ 19、 ________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20 、 ________ 半山中八戒争先
(二)填空题
1、“只见半空中来了一个妖精,果然生得丑陋:黑脸短毛,长喙大耳,穿一领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直裰,系一条花布手巾。”这个妖精是________ 。
2、“碗子铁盔火漆光,乌金铠甲亮辉煌。皂罗袍罩风兜袖,黑绿丝绦軃穗长。手执黑缨枪一杆,足踏乌皮靴一双。眼幌金睛如掣电,正是山中________ 。”(人物)
3、 观音禅院 中, 老住持 金池长老 为谋占唐僧的 ,欲纵火烧死唐僧师徒。悟空从天界________ (人物)借来 ________ 罩住唐僧,自己在一边鼓风,使火烧净禅院。________ 山的________ 怪趁火偷走袈裟。
4、悟空上山寻妖索袈裟。第一次与那怪斗了十数回合,不分胜负。第二次变作________
被那妖怪识破后,又斗到红日沉西,不分胜负。最后只能请来________ ,悟空变作
,顺口儿滚下那怪的肚里。最后,那妖怪到 ________ (地名)做了守山大神。
5、________ (地名)高太公因妖怪入赘其家请求降妖,悟空变为 太公之女高翠兰 迷惑妖怪,后又现出原身。妖怪化作狂风,逃到 ________ (地名),取出一柄 ________ 来战。那妖怪本是 ________ 临凡,只因投错胎,以相为姓,唤名________ 。 ________ 给他起了法名 ________ ,________ 又给他起了个别名________ 。
6、师徒三人行过了乌斯藏界,来到 ________ ,遇到________ ,得《 ________ 》一卷。
7、 黄风岭黄风洞 ________ 的先锋________ 将________ 摄往洞中。悟空、八戒赶往洞口搦nuò战,虎先锋难抵败逃,被________ 打死。(填人物)
(三)写出以下地名:
① 山南有青松碧桧,山北有绿柳红桃。闹聒聒,山禽对语;舞翩翩,仙鹤齐飞。香馥馥,诸花千样色;青冉冉,杂草万般奇。涧下有滔滔绿水,崖前有朵朵祥云。真个是景致非常幽雅处,寂然不见往来人。 ( )
② 高的是山,峻的是岭;陡的是崖,深的是壑;响的是泉,鲜的是花。那山高不高,顶上接青霄;这涧深不深,底中见地府。山前面,有骨都都白云,屹嶝嶝怪石,说不尽千丈万丈挟魂崖。崖后有弯弯曲曲藏龙洞,洞中有叮叮当当滴水岩。 ( )
③万壑争流,千崖竞秀。鸟啼人不见,花落树犹香。雨过天连青壁润,风来松卷翠屏张。山草发,野花开,悬崖峭嶂;薛萝生,佳木丽,峻岭平岗。不遇幽人,那寻樵子?涧边双鹤饮,石上野猿狂。矗矗堆螺排黛色,巍巍拥翠弄岚光。 ( )
④ 竹篱密密,茅屋重重。参天野树迎门,曲水溪桥映户。道旁杨柳绿依依,园内花开香馥馥。此时那夕照沉西,处处山林喧鸟雀;晚烟出爨,条条道径转牛羊。又见那食饱鸡豚眠屋角,醉酣邻叟唱歌来。 ( )
《赵普》导纲答案
一、刘宣苦读成才
译文:明代宗景泰年间,吉安的刘宣代替别人在京师的龙骧卫当兵,为卫使养马,日日夜夜(都)在马厩中读书,卫使开始不知道。刘宣偶然和私塾的老师谈论《春秋》,老师惊异(于)他的才能,把(这件事)告诉卫使,卫使便给他优良的待遇,不久,(刘宣)发榜考中了解元......会试时,刘铉主持考试,对他的文章感到惊讶,认为(这)必定是饱读诗书的老儒生的作品,等到启封时,(才知道)是刘宣(的文章),人们开始认识了刘宣,而且刘铉识人的名声(也)更大了。
1、告诉 对……感到惊讶 等到 更加
2、A
3、(他)日夜在马棚中读书,卫使起初不知道。
4、(1)刘宣:苦读成才。(2)卫使:爱惜人才。(3)刘铉:慧眼识才。
二、宋太祖怒责宋白
译文:宋太祖时,宋白主持科举考试,收受他人的贿赂,在评选时偏袒他人。他怕红榜贴出后,别人会有争议,于是先列出中举人的名单报告给皇上,想假托是皇上的旨意来为自己开脱。皇上愤怒地对他说:“我让你去主持科举考试,中举的名单应当是你自己决定,为什么要向我报告?我怎么知道这些人适不适合呢?如果红榜贴出后遭到别人的非议,我将你斩首向天下人谢罪!”宋白极其恐慌,更改红榜,让它符合人心之后再公布。
5.报告,告诉
砍 谢罪
决定
6、宋白很害怕,就将榜单上的名字都改掉,使它符合大家的意愿,然后将榜贴了出来。
7、何为白我? 我安能知其可否? 加强语气
三、阅读名著《西游记》第16-20回
(一)补全回目
16、 观音院僧谋宝贝 黑风山怪窃袈裟
17、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18 、观音院唐僧脱难 高老庄大圣除魔
19、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20 、黄风岭唐僧有难 半山中八戒争先
(二)填空题
1、“只见半空中来了一个妖精,果然生得丑陋:黑脸短毛,长喙大耳,穿一领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直裰,系一条花布手巾。”这个妖精是 猪八戒 。
2、碗子铁盔火漆光,乌金铠甲亮辉煌。皂罗袍罩风兜袖,黑绿丝绦軃duǒ穗长。手执黑缨枪一杆,足踏乌皮靴一双。眼幌金睛如掣电,正是山中 黑风王(黑熊精、熊罴怪) 。”
3、 观音禅院 中, 老住持 金池长老 为谋占唐僧的 锦襕袈裟 (锦襕佛衣) ,欲纵火烧死唐僧师徒。悟空从天界 广目天王 (人物)借来 辟火罩 罩住唐僧,自己在一边鼓风,使火烧净禅院。黑风 山的 黑熊 怪趁火偷走袈裟。
4、悟空上山寻妖索袈裟。第一次与那怪斗了十数回合,不分胜负。第二次变作 金池长老 被那妖怪识破后,又斗到红日沉西,不分胜负。最后只能请来 观音菩萨 ,悟空变作 一粒丹药 ,顺口儿滚下那怪的肚里。最后,那妖怪到 落伽山 做了守山大神。
5、 高老庄 (地名)高太公因妖怪入赘其家请求降妖,悟空变为 太公之女高翠兰 迷惑妖怪,后又现出原身。妖怪化作狂风,逃到 云栈洞 ,取出一柄 九齿钉耙 来战。那妖怪本是 天蓬元帅 临凡,只因投错胎,以相为姓,唤名 猪刚鬣 。 观音菩萨 给他起了法名 猪悟能 , 唐僧 又给他起了个别名 猪八戒 。
6、师徒三人行过了乌斯藏界,来到 浮屠山 ,遇到 乌巢禅师 ,得《心经》(摩诃般若bō rě波罗蜜多心经 ) 一卷。
7、 黄风岭黄风洞 黄风怪 的先锋 虎精 将 唐僧 摄往洞中。悟空、八戒赶往洞口搦战,虎先锋难抵败逃,被 猪八戒 打死。(填人物)
(三)写出以下地名:① 浮屠山 ② 黄风岭 ③黑风山 ④ 高老庄
侯晓旭
[《赵普》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篇9:一面 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学习本文选材典型,小中见大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感受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鲁迅的肖像描写中体会其性格、精神结合课文内容,可用朗读、讨论的方法体会其性格、精神
难点:归纳和掌握肖像描写的方法可在分析三次肖像时,引导学生找出其共性,归纳出写作方法,然后通过课堂片段练习来巩固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初步的了解鲁迅先生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做了许多让人难忘的事情,以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坚定的斗争精神和犀利的批判文笔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以至有这样一个人,因为鲁迅与他的一面之交而感念不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关于鲁迅先生的故事(板书课题:一面,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走进作者:
阿累:本文写于1936年10月,鲁迅逝世的当月作者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30年代在上海学习、当售票员,后加入共产党,参加过罢工,1936年后从事写作和翻译解放后,曾任湖南大学校长
三、预习检测:
给下列词语中黑字注音,依据拼音写汉字。
憎恶( ) 虐( )待 摩suō( ) jiǒng( )相
抖擞( ) 颓( )唐 chóuchú( ) 不能自yǐ( )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齐读预习提示,整理出预习提示中的三个问题
问题一: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问题二:在作者眼里,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
问题三:交流交流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让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同时,划出表明“我”与鲁迅先生会面时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的词语或句子,让学生读出来
时间--1932年秋,一天中午
地点--虹口公园,内山书店
事情的起因--在那里躲一会儿雨,顺便歇歇也好
事情的的经过--翻看书籍,内山老板殷勤接待,买书缺钱,与鲁迅会面、交谈并接受赠书
事情的结果--从“一面”中受到巨大鼓舞和影响
3、让学生将上面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联系起来,回答预习提示中的第一个问题,说说课文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
五、 合作探究:
1、让学生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并齐读出来提问学生: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描写的?并加以详细分析
提示:由远而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整体到局部
第一处描写:在暗处,只能模糊辨出形体写了长衫(因有颜色)、烟嘴(因有火光)
第二处描写:在近处,看得清楚了写了面孔、寸发、胡须这三样都抓住了特征,直竖的寸发,隶体“一”字的胡须是鲁迅形象的特色,而黄白的面孔则是劳累的表现
第三处描写:面对面,可以仔细辨认前两次描写的总绘,还是面孔、头发、胡须、长衫、烟嘴,只是更细致、更具体了
通过对三处外貌描写的分析,让学生明白:与观察对象的远近距离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不相同这一点在写作中应当注意
2、在课件上展示鲁迅的相片,加深学生对鲁迅外貌的印象让学生结合课文中三处对鲁迅外貌的描写,说说这三处外貌描写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是鲁迅外貌的哪一特征?
明确:“瘦”(板书:瘦)
3、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总共有几次写鲁迅的“瘦”,读出相关词句,并找出瘦的原因
明确:6处“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
全文共六次写“瘦”: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从情节发展上,每到一个转折处,便出现一次对鲁迅先生“瘦”的描写这样反复描写,不仅使鲁迅的形象深印在读者心里,而且构成了一条内在线索,把全文联成有机的整体
4、除了肖像描写,本文还有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其中“我”同鲁迅先生的对话很精彩,意味深长,由学生找出“我”同鲁迅的对话,并自找拍档一起表演对话,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作者内心的感受
5、让学生回答预习提示中的第二个问题:在作者眼里,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
提示:严肃慈爱/顽强战斗/关怀进步青年/无私奉献
六、 精读品析:
1、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天气的句子,并读出来
明确:“门外,细雨烟似的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板书:秋深、风大、天冷)
2、提问学生:文中对天气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提示:①既点明了当时的自然环境,又说明了“我”进店的原因;
②通过写天气的寒冷衬托内山老板的热情,鲁迅先生的关怀给“我”带来的温暖
3、提问学生:当“我”发现鲁迅译的《毁灭》时,心情如何?哪里可以看出来?体现了“我”对鲁迅先生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惊喜“《毁灭》?”、“我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得到了保证似的”体现了“我”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与信任,说明鲁迅先生在“我”心目中的地位
4、提问学生:看到鲁迅,“我”的心情如何?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指名让学生朗读出来
明确:激动“那种正直而慈样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受交织着的抚摩似的;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我的鼻子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
5、指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7自然段,看哪一位学生读得最好提问学生:为什么那个名字在“我”的心理乱蹦,“我”像四周望了望,可没有蹦出来?
提示:1932年,中国正处于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非常猖獗,大肆捕杀革命人士,各大城市处于一片白色恐怖中,中国革命处于低潮阶段
6、让学生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提问学生:
①“我”为什么能在“历尽艰苦”,“受尽”“虐待”的情况下“咬紧”牙,“昂着头”?
提示:因为与鲁迅先生见了一面,它给“我”极大鼓舞,获得了生命的支柱--“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我”更加坚强起来
②“历尽”、“受尽”、“咬紧”、“昂着”这一系列动词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一系列动词,表现了“我”在种种艰苦和虐待面前坚强不屈的性格,充分显示了“一面”给“我”的巨大力量
七、拓展延伸 :
1、播放关于鲁迅的视频
2、让学生结合课文与视频,回答预习提示中的第三个问题:谈谈你对鲁迅又有了哪些新认识
提示:切合鲁迅关怀进步青年,无私奉献的精神,让学生自由发挥
板书设计:
一面
环境:秋深、风大、天冷
人物:鲁迅--瘦--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
事件:赠书给“我” --热爱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
教学反思
课上我首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透课文,在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之后,交流写作背景,这对学生理解课文能够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更好地体会鲁迅的高尚品格以及作者在当时情况下的特殊行为。
其次找出文中的六次外貌描写,主要抓住外貌描写进行学习,层层推进,以读代悟,读悟结合,重点分析对鲁迅先生的三次外貌描写,使学生从中体会鲁迅的伟大精神品质。 体悟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并引导学生将其运用到实际训练之中,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但是,课堂教学总是遗憾的教学,课前精心的设计,周密的考虑,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由于学生认知、性格个性的差异,社会经历的不同,总会留下许许多多的遗憾。如在教学中,一些同学抢着发言,意犹未尽,而另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往往得不到表达的机会,而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这种矛盾使得我课后经常遗憾。因此,反思这种遗憾,怎样给内向的同学多一些机会,给胆怯的学生多一点心理准备的空间呢?“课前五分钟”就这样诞生了,在上课的头五分钟里,互相读,互相提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生生带动走进文本。让性格内向的学生有充分的准备来表现自己,不仅使这些学生得到了发展,也带动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效益。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有创新,就会有遗憾,不重复自我,更会有遗憾,但如果抓住遗憾,并反思遗憾,一个新的教学灵感也许就在此时诞生
雷真民
[一面 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篇10:松鼠 导学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观察和形象生动说明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学,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理解说明的顺序。
2、学会写简单的说明文。
难点:学会抓住特点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它既有五彩缤纷的自然景观,又有千姿百态的花鸟虫鱼,还有形形色色的飞禽走兽。同学们可能看过中央8台播放的《动物世界》,平时对小鸡、小鸭、小狗、小猫等小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说明文就介绍了一种非常有趣的小动物--松鼠。
二、走进作者:
布丰(1707-1788)法国著名 学者、博物学家、作家,生于蒙巴尔城的贵族家庭。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26岁入法国科学院,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自然史》。
三、预习检测:
驯良(xùn) 乖巧(guāi) 蛰伏(zhé) 惹恼(rě)
褐色(hè) 矫健(jiǎo) 爪子(zhǎo)
遮蔽(zhèbì) 分叉(chà) 翘起(qiào) 勉强(qiǎng)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先总说松鼠的特征--具体说明松鼠 的主 要特征--补充说明有关松鼠的一些知识。
2. 划分课文段落层次,明确本文采用的主要说明顺序,结合完成课皇思考和练习一,1、3题。
五、 合作探究:
1. 分析第一部分,(1)从中找出说明松鼠主要特征的词语,即“漂亮”、“驯良”、“乖巧”随文解释这三个词的含义,(2)结合读中提示,这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这一题,明确观察顺序由外到内,为什么采用这种顺序,与下文2-5小节内容排列的联系。
2. 分析第二部分第一层,即第2自然段。
(1) 松鼠外形的漂亮体现在哪些方面?
(2) 哪些词能说明其漂亮?
(3) 这段文字除运用说 明发外,还采用了哪种表达方式?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4) 归纳总结,初步指明用拟人手法进行说明可使读者对松鼠漂亮的外形留 下深刻印象。
(5) 齐声朗读这一自然段。
快速阅读了3-5节,结合思考练习五,围绕松鼠的“吃”、“住”“行”分组展开了小型讨论,可根据课文中内容加以合理想象,设制一定的情节,以小故事的形式向同学们讲述。
目的:
1. 通过讨论了解松鼠内在习性的“驯良”和动作的“乖巧”
2. 精彩的故事片断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更熟悉,进一步体会生动说明的妙处。
3. 训练了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明确课文中材料安排与我们的讨论的不同之处,从而掌握根据事物特征组织材料的方法。
5. 第三部分,补充说明的作用。
六、 精读品析:
组织学生阅读布丰写的其他动物的片段,进一步体会布丰的语言特点。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几个片段。(重点就看一个片段)
看一幅狼的图片,想一想说一说狼在人的眼中是怎样的形象?(明确:贪婪、狡诈、凶残等等。)联想有哪些和狼有关的成语?(狼狈为奸、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等)。通过幻灯片展示描写狼的片段 ,并请学生思考:片段中的狼是一幅怎样的形象?会让你联想到什么样的人?(孤独无助、象荒原上的流浪汉。这就是法国博物学家、作家布丰笔下的狼。布丰笔下的狼是可怜无助的,布丰让我们对狼现在的处境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
(明确布丰写动物的语言特点:语言生动形象、富于感情)
七、拓展延伸 :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一首儿歌,小白兔也是同学们非常喜爱和了解的一种小动物 。请同学们仿照《松鼠》一文的写法,采用生动说明的手法,抓住白兔的特征,写一篇关于“小白兔”的说明文。
板书设计:
十五、松 鼠
漂亮 : 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 (外形)
讨人喜欢 驯良 :活动范围、活动时间、吃的食物 (性格)
乖巧 :过水、反应、跑跳、叫声、情绪、搭窝 (行为)
说明顺序:先总后分再补充说明
语言特点:拟人化的描写,生动形象
教学反思
《松鼠》是一篇文质俱佳的文艺性说明文,在教学时我将体会本文抓住事物特点生动说明的方法放 在第一位,在此基础上再带领学生学习如何生动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教学时,我也采用了这样的思路。教学开始,我先由松鼠视频导入,让学生自己动笔先介绍一下他们在短篇中所看到的松鼠,然后再引入布丰的《松鼠》,重点是将课文中生动介绍外貌、动作的语句与学生 自己所写的片断进行比较,从中寻找自身语言的不足,归纳课文语言的生动之处。最后,运用所学方法为大熊猫拟一段介绍词。
雷真民
【《凡尔塞宫》导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