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郑风·清人
“恍惚惚”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诗经·国风·郑风·清人,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诗经·国风·郑风·清人,欢迎大家收藏分享。
篇1:诗经·国风·郑风·清人
诗经·国风·郑风·清人
清人
朝代:先秦
原文:
清人在彭,驷介旁旁。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
清人在消,驷介麃麃。二矛重乔,河上乎逍遥。
清人在轴,驷介陶陶。左旋右抽,中军作好。
注释:
1、清:郑国城邑。在今河南中牟县西南。彭:河上地名。
2、驷:驾车的四马。介:甲。旁旁:同“彭彭”。强壮貌。
3、英:即“缨”。
4、消:河上地名。
5、麃麃(标biāo):英武貌。
6、乔:同“英”。
7、轴:河上地名。
8、陶陶(道dào):驱驰貌。
9、左旋右抽:《通释》:“左旋右抽,谓将之左右手也。旋车曰旋,旌旗之指麾亦曰旋。”《集传》:“抽,拔刀也。”10、中军:《郑笺》:“中军,谓将也。”作好:武艺高超。
译文:
清邑的军队驻守在彭地,披甲的驷马驰骤真强壮。两支矛装饰重重红缨络,在河边来去翱翔多欢畅。
清邑的军队驻守在消地,披甲的驷马威武地奔跑。两支矛装饰重重野雉毛,在河边来回闲逛真逍遥。
清邑的军队驻守在轴地,披甲的驷马驰驱乐陶陶。士兵们左转身子右抽刀,领兵的主将练武姿态好。
诗经故事:
郑文公是很不喜欢高克的!为什么呢?这还得从那次狩猎说起。
高克当时是新郑的卫戍区司令吧,他领着一帮从清阳亭招来的彭地子弟,守护着京畿重地,护卫着文公的安全,大小事情都在文公的马前鞍后,奔走效力。
那文公生性绵,耳根软,办事没啥主见,用从谏如流来说那是表扬了,实际上就是墙上一棵草、风吹两边倒的主,时间一长,高克和手下一帮子清人子弟也就不把这位国君放在眼里了,表面上还是尊爱有加,骨子里却深藏着篾视,干什么事都要把文公的身边卫队比下去;这不,秋猎时两家就闹的很不愉快了。
秋猎准备的还是很充分的,出发时士气很高,特别是郑文公的那帮贴身卫队,已受够了高克手下的叽笑,这次早攒足了劲,要从猎物的件数和重量上都较出高下来,为此他们还鼓动着文公带上窖藏十几年的几坛好酒,来作为获胜者的采头,好像胜利都已是他们的了,大凡君王的卫队,都有那么一种目空一切瞧不起人的臭毛病呢。
事与愿违,一天闹热奔走下来,郑公的卫队猎来了三只大大的野兔,而高克的手下却猎取了很多小小的肥鹿,还有几只狼和豹子;文公本来是要论功行赏的了,可他的卫队长上前说道:“高克耸甬手下作弊,在外围撵得野物远离君主车队,使得文公没有猎物可打,他们是在欺君!”高克一听也毫不示弱的回击道:“你们就是腿不快,箭不精,别说没把野物赶你那里去,就是赶去了,你们也射不中的;我手下人的箭法好,没等野物跑你跟前就射着了,当然不会赶到你们的眼前去了。”两人一个说他欺君,一个骂那个无能,文公没了主意,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谁发言,就觉得谁说的有道理呢。
待到日落时分,两人还没争完,高克一生气,也就不等文公的赏赐了,带着手下的士兵,拉着猎物气冲冲的离得文公远,在几十丈外,燃起篝火,烤上了肥鹿。
文公的卫队也燃上了火,打开了酒坛,把那三只可怜的小兔子也烤上了,酒香漂到高克那里,高克的士兵用鹿腿塞在口中抵挡着诱惑,鹿肉香漂来,郑文公饮一大口酒后,口水却流出来了。
冬天,传来了狄人来侵的消息,郑文公火速下令,让高克带着他的子弟兵去了黄河岸边守卫。
高克的卫队很是威武的来到了黄河边上,披甲的战马强壮有力,战车油光发亮,两丈四的夷矛、两丈高的酋矛,并排而立、错落有秩,上面的.红缨随风起舞,似是一双大鸟在河面上空翱翔。
住下以后也操演过两次,沿黄河岸边急驰,马蹄哒哒,车轮滚滚,黄尘中的高克很是威风好看。
可两月过后,带的粮吃完了,回去摧促粮草的派出了几批,可一个也没见回来,兵无粮自散,这群在围猎时曾大显身手的健儿,没等来狄人的进攻,却败于肚皮的饥饿,没几天就抛戈丢矛,扔下下漂亮的战车和厚重的铠甲,纷纷逃回了清阳,一只虎狼之师就这样溃散了。
高克知道文公是不会放过自已的,就一溜烟逃陈国去了。
《清人》
清人在彭,驷介旁旁。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
清人在消,驷介麃麃。二矛重乔,河上乎逍遥。
清人在轴,驷介陶陶。左旋右抽,中军作好。
鉴赏:
《清人》为《郑风》的第五首。在郑风二十一篇诗中,唯独这首《清人》是确切有本事可考的。
据《春秋·鲁闵公二年》记载:“冬,十有二月,狄入卫,郑弃其师。”《左传》云:“郑人恶高克,使帅师次于河上,久而弗召,师溃而归,高克奔陈。郑人为之赋《清人》。”公元前660年(鲁闵公二年,郑文公十三年),狄人侵入卫国。卫国在黄河以北,郑国在黄河以南,郑文公怕狄人渡过黄河侵入郑国,就派他所讨厌的大臣高克带领清邑的士兵到河上去防御狄人。时间久了,郑文公也不把高克的军队召回,而是任其在驻地无所事事,整天游逛。最后军队溃散而归,高克也逃到陈国去了。又据《毛诗序》,诗作者为郑公子素。
了解了这首诗的背景,就能深刻体会作者写这首诗的本意了。春秋时期,大小诸侯国之间战争频仍,攻伐兼并不绝于史。广大人民对那些诸侯争霸的不义之战是深恶痛绝的。而对举国上下齐心协力奋起抗击外敌的正义战争,广大人民总是予以热情的歌颂。在防御外敌的时候,如果有人消极不抵抗甚至投降,那将受到千夫所指。在作者眼中,高克带领的部队,战马披甲,不可谓不雄壮;战车插矛,不可谓不威武。可是清邑的士兵怎么样呢,他们不是在为抵御敌人随时可能的入侵而认真备战,却在河上逍遥游逛,耍弄刀枪;身为将帅的高克也闲来无事,只是以练武来消磨时光而已。这是一首辛辣的讽刺诗。讽刺的对象是高克,而最终是深深斥责郑文公的昏庸。
至于为什么说讽刺的矛头最终是对准郑文公,古代有一位论者分析得很有道理:“人君擅一国之名宠,生杀予夺,唯我所制耳。使高克不臣之罪已著,按而诛之可也。情状未明,黜而退之可也。爱惜其才,以礼驭之亦可也。乌可假以兵权,委诸竟上(边境),坐视其离散而莫之恤乎!《春秋》书曰:‘郑弃其师。’其责之深矣!”(朱熹《诗集传》引胡氏语)方玉润也说:“唯郑文公恶高克,而使之拥兵在外,此召乱之本也。幸而师散将逃,国得无恙;使其反戈相向,何以御之?”(《诗经原始》)总之,在抵御外敌之时,郑文公因讨厌高克反而派他带领清邑士兵去河边驻防的决策是完全错误的。
全诗共三章,写清邑士兵在黄河边上的彭地、消地、轴地驻防时的种种表现。表面上是在称颂他们,说他们的披甲战马如何强壮,奔驰起来又如何威风;战车上装饰着漂亮的矛,是如何的壮盛;军中的武士也好,主帅也好,武艺又是如何高强。而实际上他们却是在河上闲散游逛。每章的最后一句如画龙点睛,用“翱翔”、“逍遥”、“作好”等词来揭出本相,其讽刺的手法是较为含蓄的。从诗的章法上说,三个章节的结构和用词变化都不甚大,只有第三章与前两章不同处较多。作者采用反覆咏叹的手法,以加强对读者的印象,从而达到其讽刺的效果。
篇2:诗经郑风国风全集
【概要】赞美郑武公好贤,能供给贤者以朝服、馆舍、美食。
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蓆兮,敝,予又改作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注释】
01、缁(Zi)衣:黑色朝服
02、敝:破旧
03、改:随着衣服破旧的程度不同而分别改为、改造、改作,可见其关心
04、适:去,此句说“到你的客舍去看你”
05、还:返回,此句说“回来后,给你焕然一新的朝服”
06、馆:客舍
07、粲:鲜明、美好,形容衣服焕然一新
08、蓆(Xi):宽大舒适
篇3:诗经郑风国风全集
【概要】描写女子怕家人说闲话而对情郎的嗔怪。
将仲子兮,无踰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踰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踰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注释】
01、将:请
02、仲子:仲,排行第二。此处可以理解为女子的情郎,大概他是家里的老二,青梅竹马里就称呼“二哥哥”习惯了。
03、踰(Yu):同窬,从墙上爬过去
04、里:古时五家为邻,五邻为里,里四周有墙,此指邻里院墙。
05、园:果菜园的墙
06、杞(Qi):杞柳,落叶灌木,叶子呈长椭圆形,生在水边,枝条可用来编器物。
07、檀:落叶乔木,木质坚硬,可用来制造家具、农具和乐器。
08、岂敢爱之:哪里是吝惜我的树。爱,爱惜、爱护
09、仲可怀也:你令人思念。怀,思念
篇4:诗经郑风国风全集
【概要】赞美大叔狩猎的雄姿。
叔于田,乘乘马。执辔如组,两骖如舞。叔在薮,火烈具举。襢裼暴虎,献于公所。将叔勿狃,戒其伤女。
叔于田,乘乘黄。两服上襄,两骖雁行。叔在薮,火烈具扬。叔善射忌,又良御忌。抑磬控忌,抑纵送忌。
叔于田,乘乘鸨。两服齐首,两骖如手。叔在薮,火烈具阜。叔马慢忌,叔发罕忌,抑释掤忌,抑鬯弓忌。
【注释】
01、大叔:大概指丈夫的哥哥
02、乘乘:前“乘”为动词,即驾驭,后“乘”为单位名词,古时指四马驾的车。
03、黄:毛呈黄色的马
04、鸨(Bao):黑白毛间杂的马
05、执辔(Pei)如组:握的缰绳如丝带。辔,驾驭牲口用的缰绳;组:丝带。
06、骖(Can):古代指车辕(车前驾牲畜的直木)外侧两旁的马,也就是现在拉套或叫拉梢的马。
07、薮(Sou):生长有很多草的沼泽地带
08、烈:一说为炬,指“所有的火炬都举起来了”。或说放火烧草以阻挡野兽逃逸。
09、具:俱,全都
10、襢裼(TanXi):袒开或脱去上衣,露出内衣或胳膊,即赤膊。
11、暴虎:徒手搏击老虎
12、公所:公府、官府衙门
13、狃(Niu):习惯,熟悉,反复做某事。
14、女:汝,此句说“请你不要(对搏虎的.危险)习以为常,小心老虎伤害你”
15、服:驾辕的马,即今辕马
16、襄:骧,马头高昂,或指马儿奔跑
17、忌:语气助词
18、抑:连词,表示选择或者转折
19、良御:擅于驾驭
20、磬(Qing):本指乐器,此借指用劲、用力
21、控:缰绳回拉勒马暂停的动作
22、纵送:纵马松缰的动作
23、齐首:齐头并进
24、如手:如左右手
25、阜(Fu):多
26、发:射箭
27、释:解开、放下
28、掤(Bing):箭筒的盖子
29、鬯(Chang):古代祭祀用的一种酒,此处应当同“韔”,古代装弓的袋子,这里作动词,将弓放入袋中。
篇5:诗经郑风国风全集
【概要】赞美心仪男子的漂亮勇武。
叔于田,巷无居人。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
叔于狩,巷无饮酒。岂无饮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
叔适野,巷无服马。岂无服马?不如叔也,洵美且武。
【注释】
01、叔:排行老三者,或者父辈的叔叔,或者丈夫的弟弟小叔子,或说是对钟情男子的昵称。
02、于:去、往
03、田:去田野打猎
04、狩:打猎,特指冬天打猎
05、野:郊外狩猎
06、适:去
07、巷无居人:巷陌里都没人了
08、岂:难道
09、洵:诚然,实在
10、服马:骑马,驾马车
篇6:诗经郑风国风全集
【概要】希望两情长久。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祛兮,无我恶兮,不寁故也!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无我魗兮,不寁好也!
【注释】
01、遵:依照,此引申为沿着大路走
02、掺(Shan):持握,拉住
03、祛(Qu):袖口
04、无我恶:勿讨厌我
05、魗(Chou):通丑,丑陋、厌恶、嫌弃
06、寁(Zan):迅速
07、故:变故
08、好:喜好,此处似乎应该是反话
【诗经·国风·郑风·清人】相关文章:
7.诗经郑风子衿
9.诗经 国风
10.诗经·国风·王风·扬之水






文档为doc格式